仲尼老了,已經太老太老,他猶如風中的殘燭,隨時都會死去,隻有那雙眼睛依舊注視著天空與土地,他深愛著這片人間,但這片人間的道德卻已經隨著時間一柄腐朽。
再精美的房梁也會被蠹蟲蛀噬,再巍峨的宮殿也經不住光陰之刀的劈斬,仲尼坐在丘陵上,他雙手握著拐杖,那根老木棍靠在他的肩頭,叔仲會與仲由侍奉在仲尼的身邊。
叔仲會還很年輕,他是所有弟子之中最年輕的,而仲由已經老了,他也如孔丘一般,垂垂老矣。
“仲由,你不要去衛.....孔俚讓你做邑宰,但此人見利忘義,絕不是君子,他心中沒有仁義,也沒有德行與操守,衛出公守衛許多年,他的父親蒯聵為人荒唐,消失了許多年,但我聽說,他如今卻偷偷潛了迴來。”
“孔悝的母親伯姬是蒯聵的姐姐,這件事情必然有蹊蹺之處,你如果去了衛國,我會很傷心,因為你要前去的乃是龍潭虎穴,而不是一個傳道的居所。”
仲尼的眼睛昏花,絮絮叨叨的說著。
衛國與天下列國都不相同,起碼在這個世界之中,它處於一個很奇怪的“狀態”。
他就像是南世中的孤島,是光陰與歲月放棄的糜爛地,他的君王活的總是很漫長,卻又不與南世的所有國家接軌,其實在原本的曆史中,衛國的存在感也十分薄弱,乃至於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因為忘記了衛君的事情,居然導致在大一統的秦朝之內居然還有一個“封君”。
其實秦始皇是把他忘了,這一忘就是十幾年。
而在仙鬼的世界之中,衛國的“獨立感”顯然更加濃鬱,但相對的,他的存在感也十分薄弱,仿佛時間都不能侵入衛國的王宮中。
也或許正是這種“不作為”,才導致衛國的人才大量的流失,才導致衛國的封地內,雖然有雲夢宮這種世間頂級的“教育機構”,卻依舊沒有人選擇“振興”衛國。
因為衛國已經沒有振興的必要了。
“三尺的黃土上演七尺的荒唐故事,衛國早已摒棄了禮,他們隻盯著眼睛的一畝三分地。”
叔仲會對仲由(子路)道:“我也是如此想的,師兄不該前去。”
子路道:“我已經答應了對方,又怎麽能夠臨時反悔呢,這不是君子應該做的事情,而且先生不是一直希望我能發揚先生的道麽?”
“衛國雖小,卻也是一處邦國,且既遊離於天下之外,卻又獨占天賜之沃土,地靈人傑,雖然君主昏庸,但萬事都可變,無不可變的道理,無不可變的法,無不可變的人。”
“孔悝雖然隻是一個都邑大夫,但他權利乃是衛國攝政,執掌祭祀禮樂,我可以從衛國入手,請求恢複天下的禮與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是荀況的勸學篇所言,學生深以為然。”
孔丘的眼睛眨著,努力的想要看清遠處的泰山。
他的眼中,淚水再一次流了出來。
子路抬頭行禮:“先生心念魯地故土,然先生不是更希望儒的教化遍布天下的麽?”
“先生為什麽哭泣呢?”
孔丘與子路,兩個人相伴了大半輩子,子路是唯一一個敢駁斥孔子話語,甚至給他提意見的人,兩個人的關係早已超越尋常的師徒,而更像是一對摯友。
“魯哀公百十四年,哀公西狩獲水麒麟......”
孔丘的聲音有些飄忽,又很是沙啞沉重,子路接口,認真道:
“學生記得,先生說,此非祥兆,先生說,‘吾道窮矣’。於是停止修《春秋》。同年六月,齊國陳恆弑齊簡公,先生齋戒沐浴三天,見魯哀公,請求魯國出兵討伐陳恆,沒有得到支持。又向季孫請求出兵,同樣遭到拒絕。”
叔仲會眨了眨眼睛,那時候他似乎才剛剛跟隨孔丘沒有多久。
“禮崩樂壞,道德淪喪,正是因為不願再有這種事情發生,學生才更要去衛國。”
孔丘忽然開始嗚嗚的哭。
子路亦抬起蒼老的麵容,笑道:“先生是不舍學生嗎?”
孔丘哭著哭著,開始咳嗽起來,他的腦袋垂下去,再也不看泰山了。
叔仲會握筆的手抖了抖,他眺望遠方的泰山,巍峨的岱宗就在那裏,鎮壓著整片齊魯大地。
夫子曾在年輕時登泰山而小天下,如今他再也不看泰山.....
子路也望了一眼泰山,笑著搖了搖頭:
“記得,夫子當年登泰山,與道人榮聲期不經意而遇,榮聲期披著鹿皮製作的衣服,拿著沒有裝飾的琴,邊彈邊唱,於是夫子就問他,你為何如此快樂?”
“道人榮聲期道:我的快樂很多,最突出的有三條,其一,天生萬物,以人為最寶貴,我是人,自然高興,此一樂;其二,人分男女,世俗又以為男尊女卑,我是男人,也很高興,此二樂也;其三,人生壽命有長短,有的人很小便夭折了,而我活了九十五歲,當然高興,此三樂。”
“貧窮是讀書人的本分,死亡是人生的歸宿,守其本分而得其歸宿,有什麽憂愁呢?”
“夫子當時誇讚了他,並且和他談了很久。”
“榮聲期和夫子說,夫子是泰山。”
子路叩首:“先生永遠是子路的先生,永遠是子路是夫子,子路不敢不仰望先生,從古至今,從生至死。”
“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君子有誌於道,不到相當程度就不可能通達!)
孔丘顫聲道:“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
子路拜首:“從政者從來危險,夫子如此,子路如今為天下計,更欲如此。”
他對仲尼行了大禮,隨後站起來,三步一叩首,直至百步之外,徹底離開了博邑之野。
叔仲會望著子路的背影,安慰孔丘道:“先生,師兄會完成您的願望的,這天下會有道德,禮樂會重新恢複繁盛。”
然而孔子隻是又開始哭。
“子路迴不來了。”
三日之後,孔子病的更嚴重了,叔仲會急的焦頭爛額,他找了很多藥物,但收效甚微,而孔子在迷糊之中,隻是喃喃說著,什麽姬寤生的禮樂之談,什麽禮崩樂壞已是定數不可改也....
“莊公的胡言亂語而已,先生您在說什麽?”
叔仲會服侍孔子喝藥,孔丘的手顫抖著,他渾濁的雙眼通紅,他忽然對叔仲會道:
“儒門將亂....八脈將碎,顏迴,孔鯉,子路,顓孫師,子夏,曾參,孟軻,荀況......我夢到了他們每一個人.....他們有的頭顱不翼而飛,有的成為了黃土裏的屍體......”
“我還看到一個孩子,我看到他的劍,他背上有一隻眼睛,他的兩眸如同龍的目......他把劍放在子夏的脖頸上......”
叔仲會嚇得不輕:“夫子做噩夢了。”
孔子隻是搖頭,使勁搖頭,他咳嗽不止,幾乎要把肺和肝膽都吐出來。
他喃喃重複著楚狂的歌,不斷重複著何如德之衰那一句話。
叔仲會焦急萬分,而這時候,破落廬舍的外麵,門戶被輕輕敲響了。
叔仲會前去開門,他看到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站在門外,那老人向叔仲會微笑,同時自我介紹:
“我是榮聲期,來看我的老友。”
再精美的房梁也會被蠹蟲蛀噬,再巍峨的宮殿也經不住光陰之刀的劈斬,仲尼坐在丘陵上,他雙手握著拐杖,那根老木棍靠在他的肩頭,叔仲會與仲由侍奉在仲尼的身邊。
叔仲會還很年輕,他是所有弟子之中最年輕的,而仲由已經老了,他也如孔丘一般,垂垂老矣。
“仲由,你不要去衛.....孔俚讓你做邑宰,但此人見利忘義,絕不是君子,他心中沒有仁義,也沒有德行與操守,衛出公守衛許多年,他的父親蒯聵為人荒唐,消失了許多年,但我聽說,他如今卻偷偷潛了迴來。”
“孔悝的母親伯姬是蒯聵的姐姐,這件事情必然有蹊蹺之處,你如果去了衛國,我會很傷心,因為你要前去的乃是龍潭虎穴,而不是一個傳道的居所。”
仲尼的眼睛昏花,絮絮叨叨的說著。
衛國與天下列國都不相同,起碼在這個世界之中,它處於一個很奇怪的“狀態”。
他就像是南世中的孤島,是光陰與歲月放棄的糜爛地,他的君王活的總是很漫長,卻又不與南世的所有國家接軌,其實在原本的曆史中,衛國的存在感也十分薄弱,乃至於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因為忘記了衛君的事情,居然導致在大一統的秦朝之內居然還有一個“封君”。
其實秦始皇是把他忘了,這一忘就是十幾年。
而在仙鬼的世界之中,衛國的“獨立感”顯然更加濃鬱,但相對的,他的存在感也十分薄弱,仿佛時間都不能侵入衛國的王宮中。
也或許正是這種“不作為”,才導致衛國的人才大量的流失,才導致衛國的封地內,雖然有雲夢宮這種世間頂級的“教育機構”,卻依舊沒有人選擇“振興”衛國。
因為衛國已經沒有振興的必要了。
“三尺的黃土上演七尺的荒唐故事,衛國早已摒棄了禮,他們隻盯著眼睛的一畝三分地。”
叔仲會對仲由(子路)道:“我也是如此想的,師兄不該前去。”
子路道:“我已經答應了對方,又怎麽能夠臨時反悔呢,這不是君子應該做的事情,而且先生不是一直希望我能發揚先生的道麽?”
“衛國雖小,卻也是一處邦國,且既遊離於天下之外,卻又獨占天賜之沃土,地靈人傑,雖然君主昏庸,但萬事都可變,無不可變的道理,無不可變的法,無不可變的人。”
“孔悝雖然隻是一個都邑大夫,但他權利乃是衛國攝政,執掌祭祀禮樂,我可以從衛國入手,請求恢複天下的禮與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是荀況的勸學篇所言,學生深以為然。”
孔丘的眼睛眨著,努力的想要看清遠處的泰山。
他的眼中,淚水再一次流了出來。
子路抬頭行禮:“先生心念魯地故土,然先生不是更希望儒的教化遍布天下的麽?”
“先生為什麽哭泣呢?”
孔丘與子路,兩個人相伴了大半輩子,子路是唯一一個敢駁斥孔子話語,甚至給他提意見的人,兩個人的關係早已超越尋常的師徒,而更像是一對摯友。
“魯哀公百十四年,哀公西狩獲水麒麟......”
孔丘的聲音有些飄忽,又很是沙啞沉重,子路接口,認真道:
“學生記得,先生說,此非祥兆,先生說,‘吾道窮矣’。於是停止修《春秋》。同年六月,齊國陳恆弑齊簡公,先生齋戒沐浴三天,見魯哀公,請求魯國出兵討伐陳恆,沒有得到支持。又向季孫請求出兵,同樣遭到拒絕。”
叔仲會眨了眨眼睛,那時候他似乎才剛剛跟隨孔丘沒有多久。
“禮崩樂壞,道德淪喪,正是因為不願再有這種事情發生,學生才更要去衛國。”
孔丘忽然開始嗚嗚的哭。
子路亦抬起蒼老的麵容,笑道:“先生是不舍學生嗎?”
孔丘哭著哭著,開始咳嗽起來,他的腦袋垂下去,再也不看泰山了。
叔仲會握筆的手抖了抖,他眺望遠方的泰山,巍峨的岱宗就在那裏,鎮壓著整片齊魯大地。
夫子曾在年輕時登泰山而小天下,如今他再也不看泰山.....
子路也望了一眼泰山,笑著搖了搖頭:
“記得,夫子當年登泰山,與道人榮聲期不經意而遇,榮聲期披著鹿皮製作的衣服,拿著沒有裝飾的琴,邊彈邊唱,於是夫子就問他,你為何如此快樂?”
“道人榮聲期道:我的快樂很多,最突出的有三條,其一,天生萬物,以人為最寶貴,我是人,自然高興,此一樂;其二,人分男女,世俗又以為男尊女卑,我是男人,也很高興,此二樂也;其三,人生壽命有長短,有的人很小便夭折了,而我活了九十五歲,當然高興,此三樂。”
“貧窮是讀書人的本分,死亡是人生的歸宿,守其本分而得其歸宿,有什麽憂愁呢?”
“夫子當時誇讚了他,並且和他談了很久。”
“榮聲期和夫子說,夫子是泰山。”
子路叩首:“先生永遠是子路的先生,永遠是子路是夫子,子路不敢不仰望先生,從古至今,從生至死。”
“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君子有誌於道,不到相當程度就不可能通達!)
孔丘顫聲道:“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
子路拜首:“從政者從來危險,夫子如此,子路如今為天下計,更欲如此。”
他對仲尼行了大禮,隨後站起來,三步一叩首,直至百步之外,徹底離開了博邑之野。
叔仲會望著子路的背影,安慰孔丘道:“先生,師兄會完成您的願望的,這天下會有道德,禮樂會重新恢複繁盛。”
然而孔子隻是又開始哭。
“子路迴不來了。”
三日之後,孔子病的更嚴重了,叔仲會急的焦頭爛額,他找了很多藥物,但收效甚微,而孔子在迷糊之中,隻是喃喃說著,什麽姬寤生的禮樂之談,什麽禮崩樂壞已是定數不可改也....
“莊公的胡言亂語而已,先生您在說什麽?”
叔仲會服侍孔子喝藥,孔丘的手顫抖著,他渾濁的雙眼通紅,他忽然對叔仲會道:
“儒門將亂....八脈將碎,顏迴,孔鯉,子路,顓孫師,子夏,曾參,孟軻,荀況......我夢到了他們每一個人.....他們有的頭顱不翼而飛,有的成為了黃土裏的屍體......”
“我還看到一個孩子,我看到他的劍,他背上有一隻眼睛,他的兩眸如同龍的目......他把劍放在子夏的脖頸上......”
叔仲會嚇得不輕:“夫子做噩夢了。”
孔子隻是搖頭,使勁搖頭,他咳嗽不止,幾乎要把肺和肝膽都吐出來。
他喃喃重複著楚狂的歌,不斷重複著何如德之衰那一句話。
叔仲會焦急萬分,而這時候,破落廬舍的外麵,門戶被輕輕敲響了。
叔仲會前去開門,他看到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站在門外,那老人向叔仲會微笑,同時自我介紹:
“我是榮聲期,來看我的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