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第二天上午,王家還是派了餘嬤嬤來接錦依。
錦依先去給秦老夫人請了安,說了今日去王家給三少奶奶看病。老夫人應了,又叫了自己身邊的宋嬤嬤跟著同去。
這才出來,到外麵坐了自己家的翠蓋珠纓八寶車,宋嬤嬤和餘嬤嬤另乘一車,跟在後麵。
建鄴城裏的南方士族大多居住在城西,與東邊的北方士族府邸,隔著禦道遙遙相望。
車子走了大半個時辰,進了右相王家所居的雨花巷。馬車打從正門過的時候,錦依好奇地掀起車簾一角打量。中間是六扇朱漆大門,旁邊的側門各四扇,頂上朱簷翹聳,匾上書著“敕造右相府”五個鎏金大字。
錦依暗道:果然是可比肩鎮國公的權貴朝臣,這正門比慶榮侯府的要氣派了許多。
向前又走了一箭多地,馬車便拐進了側門,筆直向前行了一會,到了垂花門的影壁處,琳夫人早已在此等候多時。
一見她下車,先上來關切地問道,“依姐兒的傷可好些了?都怪梓晨那個糊塗東西,我這兩日天天都說她,她父親也罰了她禁足。……讓你今日帶著傷來給三媳婦瞧病,我心裏實在過意不去。”
錦依隻是和氣地笑笑,“她也不是有意的,再說也隻是擦著一點,已經好多了。琳夫人別放在心上。”
琳夫人是王相嫡長子之妻,府裏的大夫人,也是主持中饋的宗婦。上麵還有老夫人在,便是右相正妻王韓氏,今年已過五十,家中大小事物都讓大兒媳管著,自己隻是含怡弄孫,樂得自在。
因南方世家與北方的交往甚少,秦府與王家平日並沒有多少來往,錦依便沒有去拜見老夫人。琳夫人帶著她到了內院三少奶奶住的雲生館。
園子小巧別致,不似秦家的宅院四四方方,雲生館的院牆曲折蜿蜒,沿著院牆,種了一排排高大的木棉樹。庭內佳木蘢蔥,奇花灼灼。一帶清泉,自花木深處潺潺匯入底下的一汪碧池。
想必是溫泉活水,騰起淡淡水霧,籠罩的四周花草皆翠嫩欲滴,花叢中仿佛有嫋嫋白霧升騰繚繞。熏得岸邊的花兒散出陣陣異香。
錦依從未見到南方人家的庭院,一路瞧得稀奇,笑著對琳夫人道:“這園子極有江南水鄉的韻味。”
琳夫人笑得謙虛,“我們南方人,就是愛捯飭的家裏東一處西一處的,不似你們的屋子都收拾得大氣規整。”
“夫人過謙了,這樣雅致的院落,可是要花費不少功夫呢。錦依想學卻學不來。”
錦依倒也極喜愛這樣小橋流水的奇趣風格,想著自己住得地方若是也能有一灘溫泉,即使冬日裏也能百花齊放,和暖如春。
“你若喜歡,以後常來玩。”琳夫人笑容可掬。
錦依微笑點頭。
右相王浩雖位高權重,卻是性格隨和之人,在融洽南北士族關係上不遺餘力。這也是皇帝最看重他的地方。北方士族慣於清傲自重,雖僑居建鄴百年,卻仍不願與南方士族過多來往。
進了房裏,便見一位容貌清麗,卻滿臉憔悴的年青女子坐在暖炕上,身上厚厚的呢綢披風裹得嚴實,懷中還抱著個紫金浮雕手爐。房中四角皆燒著銀絲炭盆,她卻仍是冷得發抖。
“不是叫你不用起來麽,怎麽又起來了。”琳夫人見了,急著說她。
又向錦依介紹,“她原是我的外甥女,嫁了她表哥。與你也是同輩,你喚她毓瀅便可。”又轉頭對毓瀅道:“這便是慶榮侯爺的長女錦依。”
毓瀅的臉色有些枯黃,雙頰又透著一抹怪異的豔紅,輕聲說,“真是麻煩錦依妹妹了。我原想著你來了若不起身太過不敬……”
錦依和煦地朝她笑了笑,“姐姐太過客氣了。你在病中,莫要這樣多禮。”
琳夫人請錦依就在暖炕上坐了,自己則坐在旁邊的椅子上,吩咐小丫鬟去倒茶來。
錦依道:“不忙倒茶,我看姐姐的氣色實是不好,我先給你瞧瞧吧。”
琳夫人也便不再客氣。一旁毓瀅的丫鬟青槐將腕枕放在炕桌上,又拿了診帕在一邊候著。
錦依笑了,“我給姐姐切脈,不需診帕了。”
琳夫人在一邊嗔怪她糊塗,青槐紅著臉,退到一旁。
錦依細細給她切了脈,又將她的手翻過來細看。她的手纖細蒼白,隻離了暖爐片刻,又如冰塊一般寒冷。
錦依看過她的眼底和舌苔,最後將她垂在耳畔的一絲秀發撈在手中輕撚了一下。發絲暖熱,卻有些幹枯缺乏水份。
錦依坐迴原位。一旁屏息靜氣看著的琳夫人這才鬆了口氣,“平日來的大夫,隻能隔著簾子診了脈便出去,哪裏能這樣看得仔細。”
毓瀅望著她的臉也有些熱切,似是對她滿懷希望。
錦依沉吟了片刻,又環顧室內四周,窗扇關得嚴嚴實實,門簾子也是極厚的織錦密羅,密不透風。屋內不見熏爐,卻有異香陣陣。
她輕歎口氣,“姐姐這病,怕是和這院子有關。”
琳夫人和毓瀅聽了這話,都有些不解。
“姐姐這病,可是一入冬便發作了?一開始並不是畏寒,反而是覺得渾身燥熱,時常口幹舌燥,心口如火燒。月信到的日子反而覺得好過些,隻是月信的量又較往常多?”
錦依說著的時候,一旁的青槐便已一臉驚奇地望著她,待她說完,琳夫人和毓瀅還未說話,便已連連點頭,“就是就是,秦小姐全都說對了。”
毓瀅臉上流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琳夫人則是喜得站了起來,道:“正是如此。依姐兒真真兒是神了。”
錦依點了點頭,又道:“這處院子地下有溫泉,四周花木繁茂,園外植了許多木棉,擋住了風,因此院中硫磺氣味難以散發。硫磺本是無害,木棉的樹皮亦可入藥,但這兩者相合,卻是大熱之物。姐姐的體質原本就是心氣虛而肝火重,被這樣的藥氣蒸騰,又不開窗散氣,長久下來,反而壓製了肝中之火,便更是一味怕冷,精神倦怠了。”
毓瀅聽了,原本紅得異常的雙頰又添了羞色,眼中卻有些發亮,“是梓瀟知我喜愛木棉花,今年才在園外新種下的。”
琳夫人也有些恍然,“難怪,毓瀅從前在家的時候身子也不是這麽虛弱的,今年才嫁過來,梓瀟知她怕冷,特意引了溫泉。種下這木棉的時候,我還道這樹擋風,冬天裏風刮不進來,再有溫泉,就更暖和了。誰知竟是錯了。”
第二天上午,王家還是派了餘嬤嬤來接錦依。
錦依先去給秦老夫人請了安,說了今日去王家給三少奶奶看病。老夫人應了,又叫了自己身邊的宋嬤嬤跟著同去。
這才出來,到外麵坐了自己家的翠蓋珠纓八寶車,宋嬤嬤和餘嬤嬤另乘一車,跟在後麵。
建鄴城裏的南方士族大多居住在城西,與東邊的北方士族府邸,隔著禦道遙遙相望。
車子走了大半個時辰,進了右相王家所居的雨花巷。馬車打從正門過的時候,錦依好奇地掀起車簾一角打量。中間是六扇朱漆大門,旁邊的側門各四扇,頂上朱簷翹聳,匾上書著“敕造右相府”五個鎏金大字。
錦依暗道:果然是可比肩鎮國公的權貴朝臣,這正門比慶榮侯府的要氣派了許多。
向前又走了一箭多地,馬車便拐進了側門,筆直向前行了一會,到了垂花門的影壁處,琳夫人早已在此等候多時。
一見她下車,先上來關切地問道,“依姐兒的傷可好些了?都怪梓晨那個糊塗東西,我這兩日天天都說她,她父親也罰了她禁足。……讓你今日帶著傷來給三媳婦瞧病,我心裏實在過意不去。”
錦依隻是和氣地笑笑,“她也不是有意的,再說也隻是擦著一點,已經好多了。琳夫人別放在心上。”
琳夫人是王相嫡長子之妻,府裏的大夫人,也是主持中饋的宗婦。上麵還有老夫人在,便是右相正妻王韓氏,今年已過五十,家中大小事物都讓大兒媳管著,自己隻是含怡弄孫,樂得自在。
因南方世家與北方的交往甚少,秦府與王家平日並沒有多少來往,錦依便沒有去拜見老夫人。琳夫人帶著她到了內院三少奶奶住的雲生館。
園子小巧別致,不似秦家的宅院四四方方,雲生館的院牆曲折蜿蜒,沿著院牆,種了一排排高大的木棉樹。庭內佳木蘢蔥,奇花灼灼。一帶清泉,自花木深處潺潺匯入底下的一汪碧池。
想必是溫泉活水,騰起淡淡水霧,籠罩的四周花草皆翠嫩欲滴,花叢中仿佛有嫋嫋白霧升騰繚繞。熏得岸邊的花兒散出陣陣異香。
錦依從未見到南方人家的庭院,一路瞧得稀奇,笑著對琳夫人道:“這園子極有江南水鄉的韻味。”
琳夫人笑得謙虛,“我們南方人,就是愛捯飭的家裏東一處西一處的,不似你們的屋子都收拾得大氣規整。”
“夫人過謙了,這樣雅致的院落,可是要花費不少功夫呢。錦依想學卻學不來。”
錦依倒也極喜愛這樣小橋流水的奇趣風格,想著自己住得地方若是也能有一灘溫泉,即使冬日裏也能百花齊放,和暖如春。
“你若喜歡,以後常來玩。”琳夫人笑容可掬。
錦依微笑點頭。
右相王浩雖位高權重,卻是性格隨和之人,在融洽南北士族關係上不遺餘力。這也是皇帝最看重他的地方。北方士族慣於清傲自重,雖僑居建鄴百年,卻仍不願與南方士族過多來往。
進了房裏,便見一位容貌清麗,卻滿臉憔悴的年青女子坐在暖炕上,身上厚厚的呢綢披風裹得嚴實,懷中還抱著個紫金浮雕手爐。房中四角皆燒著銀絲炭盆,她卻仍是冷得發抖。
“不是叫你不用起來麽,怎麽又起來了。”琳夫人見了,急著說她。
又向錦依介紹,“她原是我的外甥女,嫁了她表哥。與你也是同輩,你喚她毓瀅便可。”又轉頭對毓瀅道:“這便是慶榮侯爺的長女錦依。”
毓瀅的臉色有些枯黃,雙頰又透著一抹怪異的豔紅,輕聲說,“真是麻煩錦依妹妹了。我原想著你來了若不起身太過不敬……”
錦依和煦地朝她笑了笑,“姐姐太過客氣了。你在病中,莫要這樣多禮。”
琳夫人請錦依就在暖炕上坐了,自己則坐在旁邊的椅子上,吩咐小丫鬟去倒茶來。
錦依道:“不忙倒茶,我看姐姐的氣色實是不好,我先給你瞧瞧吧。”
琳夫人也便不再客氣。一旁毓瀅的丫鬟青槐將腕枕放在炕桌上,又拿了診帕在一邊候著。
錦依笑了,“我給姐姐切脈,不需診帕了。”
琳夫人在一邊嗔怪她糊塗,青槐紅著臉,退到一旁。
錦依細細給她切了脈,又將她的手翻過來細看。她的手纖細蒼白,隻離了暖爐片刻,又如冰塊一般寒冷。
錦依看過她的眼底和舌苔,最後將她垂在耳畔的一絲秀發撈在手中輕撚了一下。發絲暖熱,卻有些幹枯缺乏水份。
錦依坐迴原位。一旁屏息靜氣看著的琳夫人這才鬆了口氣,“平日來的大夫,隻能隔著簾子診了脈便出去,哪裏能這樣看得仔細。”
毓瀅望著她的臉也有些熱切,似是對她滿懷希望。
錦依沉吟了片刻,又環顧室內四周,窗扇關得嚴嚴實實,門簾子也是極厚的織錦密羅,密不透風。屋內不見熏爐,卻有異香陣陣。
她輕歎口氣,“姐姐這病,怕是和這院子有關。”
琳夫人和毓瀅聽了這話,都有些不解。
“姐姐這病,可是一入冬便發作了?一開始並不是畏寒,反而是覺得渾身燥熱,時常口幹舌燥,心口如火燒。月信到的日子反而覺得好過些,隻是月信的量又較往常多?”
錦依說著的時候,一旁的青槐便已一臉驚奇地望著她,待她說完,琳夫人和毓瀅還未說話,便已連連點頭,“就是就是,秦小姐全都說對了。”
毓瀅臉上流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琳夫人則是喜得站了起來,道:“正是如此。依姐兒真真兒是神了。”
錦依點了點頭,又道:“這處院子地下有溫泉,四周花木繁茂,園外植了許多木棉,擋住了風,因此院中硫磺氣味難以散發。硫磺本是無害,木棉的樹皮亦可入藥,但這兩者相合,卻是大熱之物。姐姐的體質原本就是心氣虛而肝火重,被這樣的藥氣蒸騰,又不開窗散氣,長久下來,反而壓製了肝中之火,便更是一味怕冷,精神倦怠了。”
毓瀅聽了,原本紅得異常的雙頰又添了羞色,眼中卻有些發亮,“是梓瀟知我喜愛木棉花,今年才在園外新種下的。”
琳夫人也有些恍然,“難怪,毓瀅從前在家的時候身子也不是這麽虛弱的,今年才嫁過來,梓瀟知她怕冷,特意引了溫泉。種下這木棉的時候,我還道這樹擋風,冬天裏風刮不進來,再有溫泉,就更暖和了。誰知竟是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