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秋去冬來,入冬的第一場雪來得格外早,且揚揚灑灑下了足有兩三日,許多老人們都道,今年的冬天恐怕比往年要冷得多。
雪後的天空還未來得及放晴,便又淅瀝下起雨來,才隻剛到十月,還未做足入冬的準備,天氣便驟然冷下來,實是讓人有些措不及防。
冬日的棉褥等物前些日子還晾曬得不夠幹爽,這幾日連雪帶雨的天氣,便沒法再曬了。屋子裏總有些散不盡的黴潮氣息,錦依帶著巧薇連夜趕製了許多香丸出來,送到沁心樓和挹芳館去,又吩咐廚房給太妃每日的膳食裏添加滋補藥材。
往年太妃的心痛症,在入冬的時候總要複發,原本今年已是好了許多,誰料天氣乍寒,一不留神便染了風寒。
錦依替她把了脈,又請了太醫院的醫正來一同會診,開了湯藥服下。隻是不知是何原因,太妃的病卻仍是一日重似一日,連帶著心症發作,比往年反而更重了三分。
錦依和司馬玉樓一連幾日侍疾在側,筠慧更是寸步不離,夜裏就和衣睡在太妃屋內的軟榻上,方便看顧照料。
錦依這幾日也未迴靈犀樓,在沁心樓的小廚房裏看著人煎藥,又親自烹煮了藥粥,端進太妃房內時,見她正醒著,靠在素青色福紋大迎枕上同司馬玉樓低聲說著話。
太妃麵色憔悴,雙目中再無平日的明亮炯然,隱隱含著悲戚之色,見錦依進來,止住話朝她望來,悄然爬滿細紋的唇角牽出縷淡漠的笑意,緩緩道:“這幾日辛苦你了。”
錦依忙道:“母親的身子最重要,您一定要放寬心好生將養。”放下托盤,將粥碗捧至近前,柔聲道:“這粥裏加了茯苓、合歡、柏子仁,最是寧心解鬱,益脾安神的,熬了兩個多時辰,極軟滑糯口的,母親吃一點吧。”
太妃含笑微微點頭,司馬玉樓捧過,親自持勺喂著母親吃了半碗,凝重的神色漸緩,“母親,您莫要多思,凡事都有兒子,您且寬心就好。”
太妃吃過些東西,臉色也略微有了好轉,不似之前黯淡無光,眼中滿是慈愛地端詳了司馬玉樓一陣,輕聲道:“你不用時時在這兒陪著我,去忙你自個兒的吧。有依姐兒和筠慧在就行了。”
司馬玉樓點點頭,又陪著說了會兒話,見母親神色倦怠,扶她躺下,仔細掖好被角,聲音輕柔,“我看著您睡了再去。”
太妃闔上眼,臉上的神情帶著幾許滿足的喜悅,卻仍掩不住暗藏眉間的戚然,過了半晌,唿吸漸漸平緩,似是已然睡去。
錦依送司馬玉樓出門的時候,遲疑地開口道:“玉樓,母親是不是有什麽心事?”
司馬玉樓一手輕輕撫過她的臉頰,並未迴答,反而柔聲問道:“這兩日累了吧?晚上早些睡。”
錦依顰眉抬頭望他,“我瞧著母親這次病得有異,照說前幾個月每日吃著藥膳,今年入冬應是不會發病的,如今我瞧著她老人家的風寒之症也已退了,可身子卻仍不見好轉。母親的病,過去我看著就是長年鬱結難解所致,……”
司馬玉樓默然半晌,方緩緩說道,“前兩日是父親的祭日。”
錦依一愕,這才明白過來,心下湧上一陣悲憐,他父親去世已有七八年了,然太妃心中的傷痛卻一日未減,常言道,哀莫大於心死,原來心這樣一天天消寂下來,人也就漸漸枯萎凋零了。
送走了司馬玉樓,錦依黯然轉身朝迴走,剛踏上廡廊的台階,迎麵正見著筠慧出來,身後跟著乳母沈嬤嬤。
筠慧今日見母親的病略有起色,恰才又剛安穩睡下,懸了幾日的心也稍稍安穩,正準備出來透一口氣,順帶迴去吩咐人去一趟泰安學府。
銘兒已經到學府上學了,每半月才迴家一趟,這幾日天氣寒冷,雖說學裏照顧的人手及物件一應俱全,她卻仍是有些不放心,特地讓沈嬤嬤又縫製了幾套厚厚的被褥,連同兩身毛裘錦服,讓人一並送去。
她一連幾日擔憂太妃的病,夜裏又沒睡好,難免有些焦躁上火,雙頰上染了些不自然的紅暈,錦依見了她,便道:“姐姐,要不你今晚迴挹芳館歇一宿吧,我來看著母親就行了。”
筠慧冷眼斜睨過來,哼了一聲,“平日裏總說你醫術有多高明,這趟母親病了,我看你也沒什麽能耐,皇叔也不知是受了何人蠱惑,將這佳醫名頭封給你,分明是名不符實。”
錦依呆了呆,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近些日子來,和筠慧的關係已經緩和了許多,除了她偶爾的戲謔打趣,倒是從未刻薄犯難,如今這樣的指責,實在讓錦依不明就裏。
轉念一想,可能是她太過累勞,這才情緒不佳,要將無名火發在自己頭上,隻得淡笑一下,側身讓她先過。
筠慧揚著頭從她身邊走過,一路出了沁心樓的院門,到了連接挹芳館的迴廊之上,仍是氣鼓鼓的樣子。
沈嬤嬤看著她長大,對她的脾性熟識已極,這才輕聲開口勸道:“郡主莫要生氣了,王妃恰才也是好意,您心裏有火也不該對著她發才是。”
筠慧之前朝錦依發了火,此刻又黯然失落,歎了口氣,“你瞧瞧,每年冬天一到,母親心裏便不痛快,……你難道不知道,我同她老人家一樣,心裏更是難受極了。”
說著,走到迴廊邊的一處石桌旁,拂著裙子坐下。
沈嬤嬤忙道:“郡主可使不得,這樣冷的天兒,坐在石頭上迴頭可要著涼的。”
“我心裏頭就如有團火似的,坐在這裏倒還覺得舒坦些。”筠慧毫不理會,坐著伸了伸腰,這兩日確實疲倦得很,一隻手臂支在桌上,將頭倚上去靠著,抬頭望向灰沉沉鉛雲密布的天際,喃喃自語道:“嬤嬤你說,若是我當年沒將那件事告訴母親,她是不是就不會這麽傷心?……這麽多年來,我沒有一日不後悔的。”
四周栽著密密的冬青,在這百花紛落的入冬時節,唯獨它尤自綠意盎然。涼透人心的北風吹過繁茂的綠葉簌簌直響,亦將筠慧心頭焚燒得她悔恨難耐的怒火漸漸熄滅,隻餘一縷淡然無痕的清煙,繚繞著不肯散盡。(未完待續。)
雪後的天空還未來得及放晴,便又淅瀝下起雨來,才隻剛到十月,還未做足入冬的準備,天氣便驟然冷下來,實是讓人有些措不及防。
冬日的棉褥等物前些日子還晾曬得不夠幹爽,這幾日連雪帶雨的天氣,便沒法再曬了。屋子裏總有些散不盡的黴潮氣息,錦依帶著巧薇連夜趕製了許多香丸出來,送到沁心樓和挹芳館去,又吩咐廚房給太妃每日的膳食裏添加滋補藥材。
往年太妃的心痛症,在入冬的時候總要複發,原本今年已是好了許多,誰料天氣乍寒,一不留神便染了風寒。
錦依替她把了脈,又請了太醫院的醫正來一同會診,開了湯藥服下。隻是不知是何原因,太妃的病卻仍是一日重似一日,連帶著心症發作,比往年反而更重了三分。
錦依和司馬玉樓一連幾日侍疾在側,筠慧更是寸步不離,夜裏就和衣睡在太妃屋內的軟榻上,方便看顧照料。
錦依這幾日也未迴靈犀樓,在沁心樓的小廚房裏看著人煎藥,又親自烹煮了藥粥,端進太妃房內時,見她正醒著,靠在素青色福紋大迎枕上同司馬玉樓低聲說著話。
太妃麵色憔悴,雙目中再無平日的明亮炯然,隱隱含著悲戚之色,見錦依進來,止住話朝她望來,悄然爬滿細紋的唇角牽出縷淡漠的笑意,緩緩道:“這幾日辛苦你了。”
錦依忙道:“母親的身子最重要,您一定要放寬心好生將養。”放下托盤,將粥碗捧至近前,柔聲道:“這粥裏加了茯苓、合歡、柏子仁,最是寧心解鬱,益脾安神的,熬了兩個多時辰,極軟滑糯口的,母親吃一點吧。”
太妃含笑微微點頭,司馬玉樓捧過,親自持勺喂著母親吃了半碗,凝重的神色漸緩,“母親,您莫要多思,凡事都有兒子,您且寬心就好。”
太妃吃過些東西,臉色也略微有了好轉,不似之前黯淡無光,眼中滿是慈愛地端詳了司馬玉樓一陣,輕聲道:“你不用時時在這兒陪著我,去忙你自個兒的吧。有依姐兒和筠慧在就行了。”
司馬玉樓點點頭,又陪著說了會兒話,見母親神色倦怠,扶她躺下,仔細掖好被角,聲音輕柔,“我看著您睡了再去。”
太妃闔上眼,臉上的神情帶著幾許滿足的喜悅,卻仍掩不住暗藏眉間的戚然,過了半晌,唿吸漸漸平緩,似是已然睡去。
錦依送司馬玉樓出門的時候,遲疑地開口道:“玉樓,母親是不是有什麽心事?”
司馬玉樓一手輕輕撫過她的臉頰,並未迴答,反而柔聲問道:“這兩日累了吧?晚上早些睡。”
錦依顰眉抬頭望他,“我瞧著母親這次病得有異,照說前幾個月每日吃著藥膳,今年入冬應是不會發病的,如今我瞧著她老人家的風寒之症也已退了,可身子卻仍不見好轉。母親的病,過去我看著就是長年鬱結難解所致,……”
司馬玉樓默然半晌,方緩緩說道,“前兩日是父親的祭日。”
錦依一愕,這才明白過來,心下湧上一陣悲憐,他父親去世已有七八年了,然太妃心中的傷痛卻一日未減,常言道,哀莫大於心死,原來心這樣一天天消寂下來,人也就漸漸枯萎凋零了。
送走了司馬玉樓,錦依黯然轉身朝迴走,剛踏上廡廊的台階,迎麵正見著筠慧出來,身後跟著乳母沈嬤嬤。
筠慧今日見母親的病略有起色,恰才又剛安穩睡下,懸了幾日的心也稍稍安穩,正準備出來透一口氣,順帶迴去吩咐人去一趟泰安學府。
銘兒已經到學府上學了,每半月才迴家一趟,這幾日天氣寒冷,雖說學裏照顧的人手及物件一應俱全,她卻仍是有些不放心,特地讓沈嬤嬤又縫製了幾套厚厚的被褥,連同兩身毛裘錦服,讓人一並送去。
她一連幾日擔憂太妃的病,夜裏又沒睡好,難免有些焦躁上火,雙頰上染了些不自然的紅暈,錦依見了她,便道:“姐姐,要不你今晚迴挹芳館歇一宿吧,我來看著母親就行了。”
筠慧冷眼斜睨過來,哼了一聲,“平日裏總說你醫術有多高明,這趟母親病了,我看你也沒什麽能耐,皇叔也不知是受了何人蠱惑,將這佳醫名頭封給你,分明是名不符實。”
錦依呆了呆,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近些日子來,和筠慧的關係已經緩和了許多,除了她偶爾的戲謔打趣,倒是從未刻薄犯難,如今這樣的指責,實在讓錦依不明就裏。
轉念一想,可能是她太過累勞,這才情緒不佳,要將無名火發在自己頭上,隻得淡笑一下,側身讓她先過。
筠慧揚著頭從她身邊走過,一路出了沁心樓的院門,到了連接挹芳館的迴廊之上,仍是氣鼓鼓的樣子。
沈嬤嬤看著她長大,對她的脾性熟識已極,這才輕聲開口勸道:“郡主莫要生氣了,王妃恰才也是好意,您心裏有火也不該對著她發才是。”
筠慧之前朝錦依發了火,此刻又黯然失落,歎了口氣,“你瞧瞧,每年冬天一到,母親心裏便不痛快,……你難道不知道,我同她老人家一樣,心裏更是難受極了。”
說著,走到迴廊邊的一處石桌旁,拂著裙子坐下。
沈嬤嬤忙道:“郡主可使不得,這樣冷的天兒,坐在石頭上迴頭可要著涼的。”
“我心裏頭就如有團火似的,坐在這裏倒還覺得舒坦些。”筠慧毫不理會,坐著伸了伸腰,這兩日確實疲倦得很,一隻手臂支在桌上,將頭倚上去靠著,抬頭望向灰沉沉鉛雲密布的天際,喃喃自語道:“嬤嬤你說,若是我當年沒將那件事告訴母親,她是不是就不會這麽傷心?……這麽多年來,我沒有一日不後悔的。”
四周栽著密密的冬青,在這百花紛落的入冬時節,唯獨它尤自綠意盎然。涼透人心的北風吹過繁茂的綠葉簌簌直響,亦將筠慧心頭焚燒得她悔恨難耐的怒火漸漸熄滅,隻餘一縷淡然無痕的清煙,繚繞著不肯散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