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聽了神色一動,問道:“你說的曾家,可是前朝的太醫曾逸家裏?”
錦依點點頭,“正是。”
王妃感歎了一聲,“……當年曾太醫醫好了聖上的生母雲妃,卻因此得罪了先皇後。曾家無端獲罪,曾太醫被判了斬刑,其餘男丁皆流放至閩南,女眷充入尚秀堂,一代杏林國手就此隕落。……沒想到曾家的醫術竟是後繼有人了。”
錦依眼中泛起牽掛之意,“教授錦依醫術的,正是曾老太爺的親孫女。”
“若聖上知道曾家仍有後人在世,定會十分欣慰。”王妃點點頭說道。
王妃這幾日知悉了關於錦依的傳聞後,原本隻是想借口請她來治病一事,替她撐些場麵,不讓眾人輕視了她去。至於自己的病已是多年的舊疾,倒也並未放在心上。
待聽說她習得竟是曾家醫術,倒是一時有些心動。
當今聖上司馬屹與楚辰王司馬峻乃是一母同胞,當年司馬屹才隻有三歲。生母雲妃因誤食了含馬錢子的食物,當時連心跳都已沒有了。眾太醫趕來後看了都說已不中用了,曾太醫卻以九針之術,硬生生將已氣絕的雲妃給救了迴來。醫術可謂是神鬼莫測。
錦依也沒想到,曾老爺子竟治好過聖上的生母,那也就是司馬玉樓的親祖母。
王妃含笑對錦依道,“那便請你給我瞧瞧吧。你不必有甚顧慮,即使治不好,我也不會怪你。”
眾人移至東間的暖閣內,王妃在榻上坐了,一邊的彩芸將脈枕放在紅木榻幾上,王妃將手放了上去。
她的手顏色泛黃,如同黃玉般散發著淡淡光澤,錦依卻知這是常年抑鬱導致的氣血虧疏所致。
錦依將三指搭在她腕上,細細切了許久,又換另一隻手。過了良久,心中已有了把握,王妃的症狀倒是與過往多年的醫案診判無甚出入,便開口說道。“王妃這病,乃是因心包受損引起的氣血不足,不過,王妃如今體質過虛,若要行針。恐怕經受不住,反而會適得其反……”
錦如擔心地道:“那可怎麽辦好?”
王妃倒是無所謂地笑了笑,“我這病太醫來瞧過幾年了,也都是這樣說,看來你的醫術的確不凡,這麽年輕就有這樣的見識,將來咱們華景要出一位女國手了。”
“錦依上次見王妃犯病,迴去後擬了些藥膳食譜,若王妃按著食譜上的飲食和作息來調養,……”她說著。眼中有自信的神采,“雖短時間內沒有奇效,但待到來年冬天的時候,想必就不會再發作了。”
說完,錦依吩咐巧薇將昨晚又仔細謄抄過一遍的食譜呈給王妃過目。
王妃有些詫異地接過翻看,總共一百零八道藥膳、熏香,想必也是花費了不少時日撰寫而成的。想到上次自己對她那樣冷淡,她非但沒有怨意,反而這般牽掛著自己的病,不由得對她的好感又增加了幾分。
“好。好……你這孩子真是個有心的!”
錦依清柔地笑了笑,“請王妃將掌膳的嬤嬤喚來,我再交代幾句。”
掌灶的範嬤嬤來到,先向王妃行了禮。垂手聽錦依吩咐。
錦依將食譜拿給她看,叮囑了她許多事宜,諸如食材的選擇,份量的多少,再到烹煮的時間長短等事無巨細,說得十分清楚明白。
範嬤嬤仔細聽著。時不時還與她討論兩句,待到全部交待完畢後,範嬤嬤的臉上滿是欽佩之色,對她的烹飪技藝讚不絕口。
錦依又交待了貼身伺候的彩芸和緋霞一些日常熏香和沐浴的事,二人心中默記著連連點頭。
王妃隻在一旁含笑看著,見她神態從容,語氣柔和,交待的事件井井有條,心中暗暗點頭,兒子的眼光果然是不錯的。
直過了一刻鍾的時間,錦依才將這些都交待完畢。她拿起案上的茶盞,輕抿了一口,笑著對王妃說:“有道是心病還須心藥醫,王妃的病調養起來主要還是在心境上。心緒舒暢了,自然病也就會漸漸好轉。若王妃有什麽喜愛的樂器,不妨每日彈奏片刻,頤養心神是最好的。”
錦如笑了起來,“有次來看姑姑,見姑姑正在彈箜篌,……上次依姐姐還說起想學這個來著。”
旁邊站著的彩芸便道:“咱們王妃的箜篌彈奏得極好呢。”
王妃笑看錦依,“怎麽?依姐兒也喜歡箜篌?”點點頭,又道:“這是西域樂器,從前我也聽你母親彈奏過,甚是喜歡,才去胡館裏請了一位樂師來,學了幾年,如今怕是早已生疏了。”
錦依不禁想起幼年在夜康的時候,母親彈奏箜篌的樣子,心神微微有些激蕩。她定了定神,清聲笑道:“錦依魯鈍,對琴棋書畫這些都不曾學過。也是喜歡箜篌清越空靈的樂聲,因此想學上一學。倒不知王妃竟也喜愛這個。”
王妃的思緒有些飄遠,似是迴憶起過往,神情有些即喜且悲,過了半晌才迴過神來,喟歎道:
“這箜篌最早便是當今的皇後娘娘從夜康帶來的,當日在宮宴上一曲驚人,琴音曼妙悠長如同響自九天之上,彈奏之人也因此被驚為天人。……之後城中便開始時興這胡人樂器了,世家女子紛紛習奏,箜篌的指法複雜多變,較之箏琴之類更難上許多,因此這幾年又慢慢無人問津了。”
她朝錦依笑了笑,“依姐兒剛才說得這些調養之法都很是有道理。我多年不彈琴,今日被你們說得倒是也有些興致起來。”
她轉頭吩咐彩芸,“明日將我的琴搬出來,請胡館裏的樂師來調弦。”
彩芸欣喜應諾,王妃這些年每日隻在佛堂靜坐,若是有心情來調琴弄樂,想必不會再整日鬱鬱寡歡。
錦如也笑著拍手,“那以後我要常和依姐姐過來,姑姑有空了也教教我們彈箜篌。”
王妃麵帶揶揄地笑望她,“怕是過些日子你就不願來我這兒了。……前幾日筠慧來信,說要迴來陪我住些日子,這時候怕已在路上了。”(未完待續。)
錦依點點頭,“正是。”
王妃感歎了一聲,“……當年曾太醫醫好了聖上的生母雲妃,卻因此得罪了先皇後。曾家無端獲罪,曾太醫被判了斬刑,其餘男丁皆流放至閩南,女眷充入尚秀堂,一代杏林國手就此隕落。……沒想到曾家的醫術竟是後繼有人了。”
錦依眼中泛起牽掛之意,“教授錦依醫術的,正是曾老太爺的親孫女。”
“若聖上知道曾家仍有後人在世,定會十分欣慰。”王妃點點頭說道。
王妃這幾日知悉了關於錦依的傳聞後,原本隻是想借口請她來治病一事,替她撐些場麵,不讓眾人輕視了她去。至於自己的病已是多年的舊疾,倒也並未放在心上。
待聽說她習得竟是曾家醫術,倒是一時有些心動。
當今聖上司馬屹與楚辰王司馬峻乃是一母同胞,當年司馬屹才隻有三歲。生母雲妃因誤食了含馬錢子的食物,當時連心跳都已沒有了。眾太醫趕來後看了都說已不中用了,曾太醫卻以九針之術,硬生生將已氣絕的雲妃給救了迴來。醫術可謂是神鬼莫測。
錦依也沒想到,曾老爺子竟治好過聖上的生母,那也就是司馬玉樓的親祖母。
王妃含笑對錦依道,“那便請你給我瞧瞧吧。你不必有甚顧慮,即使治不好,我也不會怪你。”
眾人移至東間的暖閣內,王妃在榻上坐了,一邊的彩芸將脈枕放在紅木榻幾上,王妃將手放了上去。
她的手顏色泛黃,如同黃玉般散發著淡淡光澤,錦依卻知這是常年抑鬱導致的氣血虧疏所致。
錦依將三指搭在她腕上,細細切了許久,又換另一隻手。過了良久,心中已有了把握,王妃的症狀倒是與過往多年的醫案診判無甚出入,便開口說道。“王妃這病,乃是因心包受損引起的氣血不足,不過,王妃如今體質過虛,若要行針。恐怕經受不住,反而會適得其反……”
錦如擔心地道:“那可怎麽辦好?”
王妃倒是無所謂地笑了笑,“我這病太醫來瞧過幾年了,也都是這樣說,看來你的醫術的確不凡,這麽年輕就有這樣的見識,將來咱們華景要出一位女國手了。”
“錦依上次見王妃犯病,迴去後擬了些藥膳食譜,若王妃按著食譜上的飲食和作息來調養,……”她說著。眼中有自信的神采,“雖短時間內沒有奇效,但待到來年冬天的時候,想必就不會再發作了。”
說完,錦依吩咐巧薇將昨晚又仔細謄抄過一遍的食譜呈給王妃過目。
王妃有些詫異地接過翻看,總共一百零八道藥膳、熏香,想必也是花費了不少時日撰寫而成的。想到上次自己對她那樣冷淡,她非但沒有怨意,反而這般牽掛著自己的病,不由得對她的好感又增加了幾分。
“好。好……你這孩子真是個有心的!”
錦依清柔地笑了笑,“請王妃將掌膳的嬤嬤喚來,我再交代幾句。”
掌灶的範嬤嬤來到,先向王妃行了禮。垂手聽錦依吩咐。
錦依將食譜拿給她看,叮囑了她許多事宜,諸如食材的選擇,份量的多少,再到烹煮的時間長短等事無巨細,說得十分清楚明白。
範嬤嬤仔細聽著。時不時還與她討論兩句,待到全部交待完畢後,範嬤嬤的臉上滿是欽佩之色,對她的烹飪技藝讚不絕口。
錦依又交待了貼身伺候的彩芸和緋霞一些日常熏香和沐浴的事,二人心中默記著連連點頭。
王妃隻在一旁含笑看著,見她神態從容,語氣柔和,交待的事件井井有條,心中暗暗點頭,兒子的眼光果然是不錯的。
直過了一刻鍾的時間,錦依才將這些都交待完畢。她拿起案上的茶盞,輕抿了一口,笑著對王妃說:“有道是心病還須心藥醫,王妃的病調養起來主要還是在心境上。心緒舒暢了,自然病也就會漸漸好轉。若王妃有什麽喜愛的樂器,不妨每日彈奏片刻,頤養心神是最好的。”
錦如笑了起來,“有次來看姑姑,見姑姑正在彈箜篌,……上次依姐姐還說起想學這個來著。”
旁邊站著的彩芸便道:“咱們王妃的箜篌彈奏得極好呢。”
王妃笑看錦依,“怎麽?依姐兒也喜歡箜篌?”點點頭,又道:“這是西域樂器,從前我也聽你母親彈奏過,甚是喜歡,才去胡館裏請了一位樂師來,學了幾年,如今怕是早已生疏了。”
錦依不禁想起幼年在夜康的時候,母親彈奏箜篌的樣子,心神微微有些激蕩。她定了定神,清聲笑道:“錦依魯鈍,對琴棋書畫這些都不曾學過。也是喜歡箜篌清越空靈的樂聲,因此想學上一學。倒不知王妃竟也喜愛這個。”
王妃的思緒有些飄遠,似是迴憶起過往,神情有些即喜且悲,過了半晌才迴過神來,喟歎道:
“這箜篌最早便是當今的皇後娘娘從夜康帶來的,當日在宮宴上一曲驚人,琴音曼妙悠長如同響自九天之上,彈奏之人也因此被驚為天人。……之後城中便開始時興這胡人樂器了,世家女子紛紛習奏,箜篌的指法複雜多變,較之箏琴之類更難上許多,因此這幾年又慢慢無人問津了。”
她朝錦依笑了笑,“依姐兒剛才說得這些調養之法都很是有道理。我多年不彈琴,今日被你們說得倒是也有些興致起來。”
她轉頭吩咐彩芸,“明日將我的琴搬出來,請胡館裏的樂師來調弦。”
彩芸欣喜應諾,王妃這些年每日隻在佛堂靜坐,若是有心情來調琴弄樂,想必不會再整日鬱鬱寡歡。
錦如也笑著拍手,“那以後我要常和依姐姐過來,姑姑有空了也教教我們彈箜篌。”
王妃麵帶揶揄地笑望她,“怕是過些日子你就不願來我這兒了。……前幾日筠慧來信,說要迴來陪我住些日子,這時候怕已在路上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