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穀縝奇道,“什麽寶貝?這大廳沒什麽寶貝吧!若是有早被他們這些人拿走了吧!徐兄,你可知曉?”
徐海苦笑道:“在下來此也不過是為了求得一命罷了,哪裏有什麽寶貝!”
穀縝疑道:“那是?”
太玄道:“好了,你也不必猜測了,看到那牆上的幾個獸首了。”
穀縝道:“自是見的。”
太玄走到一麵牆壁前,摸著牆上鐵鑄獸頭,笑道:“這是什麽獸?”
穀縝見那獸彎角巨眼,鐵環穿鼻而過,忙道道:“是牛頭。”
穀縝又接著搶道:“牛為坤,坤位在南,路在南方。”連忙向南去,徑直來到另一尊獸頭前,那獸頭如獅如虎,口銜鐵環,形容猙獰。
穀縝取下火把,抓住鐵環奮力一擰,那獸頭應手轉動起來,轉到四轉,隻聽石壁嘎吱作響,獸頭下一方千斤巨石徐徐向內退去,露出一個陰森森的大洞。
徐海見狀,大吃一驚,自己在這呆了這許久還不知道這另有出路,這二人怎麽知曉眼。
穀縝撫手笑道:“果然別有冬天,不過師父你怎麽知道?”
太玄道:“我道家自古便有望氣之術,為師身為全真教主,怎麽會不懂這望氣之術呢?這大廳之中隱有貴氣衝天,寶氣散發,定然是有了不得的寶貝,這間大廳裏沒有,定然是有密道。”
“好了,這密道裏的雜氣也散發得差不多了,咱們進去吧!”
太玄說罷便帶頭走了進去。
幾人前後鑽入洞中,入口雖窄,其內漸寬,如此但見岔道,便尋路標,眾人在迷宮中走了半個時辰,忽被一堵石壁阻住去路。
穀縝正要尋找路標,忽然見到牆角躺著一具死屍,料是死了多年,僅餘骷髏,乍一瞧,委實駭人。
穀縝看了看這具骷髏,忽而蹲下身子,端詳枯骨上那件袍服,隻見這袍服底色明黃,繡著山河表裏,五爪金龍,忽道:“這件袍子是皇家之物。”
太玄道:“不錯,這便是我說的寶貝了。”
穀縝聞言,伸手在那骷髏身上摸索一陣,摸到一個黃絹布包,展開時,隻見一方玉印,龍鈕金鑲,晶瑩通透,被燭光一耀,毫光四射,照徹一室,正是那曆代帝皇傳承至寶,傳國玉璽。
徐海見此情形,頓時明白過來,想當年城破國滅,建文帝帶著親信侍衛,經由秘道逃出宮城,不料這惡奴臨時改變心意,圖謀背叛,想要抓住建文,交給朱棣。一時間,素性文弱的皇帝與心懷叵測的侍衛在這陰森地道裏殊死搏鬥,最終惡奴被秘道中的機關所傷,建文帝卻中了一掌,雖然勉力發動機關,將惡奴擋在身後,卻終因傷重不治,淒涼而死,無人送終。
穀縝道:“師父,這寶貝是你發現的,自然交給你。”說罷穀縝便將這傳國玉璽交給太玄。
太玄接過這傳國玉璽,忽然之間一道放著五彩毫光的五爪金龍自那傳國玉璽中飛出,一把飛進太玄胸口處。
穀縝和徐海二人見得這幅情形,頓時大吃一驚,不想能得見這幅神奇景象。
這條五爪金龍一飛進太玄胸口處,便被那道劍痕吸走,太玄不禁也大吃一驚,這劍痕平日裏從無異動,今日這又是為何?連忙閉上雙目,內視周身,悉心感受身體,又全無異樣。
穀縝和徐海見太玄呆立著頓時心思各異,穀縝是擔憂太玄出了什麽岔子,徐海卻是想著若是太玄出了岔子,他可殺掉穀縝,搶奪這傳國玉璽而逃。
兩人正思量間,卻見太玄一動,睜開雙眼,穀縝忙道:“師父,你無恙吧!”
太玄搖頭道:“無事,咱們走吧。”
穀縝連忙舉燭向前,如此走了半晌,忽有石階向上,近乎垂直,走了三十步,便見穹頂,穀縝摸到一根粗若兒臂的鐵銷,抽開一掀,穹頂洞開,微風灌入,帶著一股清新涼意,穀縝抬頭望去,夜空寥廓,星芒璀璨,心中不禁湧起無邊豪情。
隻見四周花草芬芳,樹搖影動,遠處殿宇重重,在月色中投下崔巍暗影。徐海忍不住道:“這,這裏竟然是南京舊皇宮?”
太玄道:“你倒是有見識。”
穀縝卻搖頭道:“有道是:‘明見萬裏,不能見眉睫,燭照天下,不能照足下。’朱棣為找建文帝,搜遍中國,七下西洋。卻沒料到,這位對頭,竟就在南京宮城的下麵。”說到這裏,他頓了頓,又道:“這條秘道,當是朱元璋修築南京時所造,可惜他沒用上,卻留給了孫子。”說罷蓋上出口石板,石板下設有機關,一旦合上,鐵銷便從內扣住。
出口在禦花園中,夜色已深,人跡不至,唯有寒蟲低鳴,一陣一陣,扣人心弦。
太玄道:“穀縝,萬歸藏可是隱藏在蘇北群山之中?”
穀縝道:“不錯,師父你怎麽知道?”
太玄道:“為師是道士,自然懂得測算之術了,快快帶路,為師想見他一見。”
穀縝沉吟道:“師父,我雖沒見過萬歸藏使用武功,但他昔年將我家老頭子追殺的上天入地,四處躲避,想來武功勝過老頭子不少,師父你雖武功蓋世,但想來勝不了我老頭子兩分,你現在去尋萬歸藏,有把握麽?”
太玄笑道:“臭小子,你也太看不起你師父和你老頭子了,穀神通雖然被萬歸藏追殺三次,四處遁逃,但是被人追殺未死本來就是一種本事,何況他因此歸納自身所學東島絕學,開創出“天子望氣術”這門絕世武功,萬歸藏若當真勝你父良多,早就殺了他,以我隻見他二人不過伯仲之間。”
“至於為師,不是為師狂妄,為師融無數絕學於一體,走出自己的道來,自信當勝過他二人三分。”
“更何況,此時萬歸藏他不過是修煉梁蕭的“周流六虛功”,卻沒脫窠臼,難成大道。他又天劫纏身,為師就是去為他脫開天劫的,又怎麽會懼他。”
穀縝聽太玄一番講解,也就不再糾結,為太玄指引路徑,一行三人往蘇北而去。
徐海苦笑道:“在下來此也不過是為了求得一命罷了,哪裏有什麽寶貝!”
穀縝疑道:“那是?”
太玄道:“好了,你也不必猜測了,看到那牆上的幾個獸首了。”
穀縝道:“自是見的。”
太玄走到一麵牆壁前,摸著牆上鐵鑄獸頭,笑道:“這是什麽獸?”
穀縝見那獸彎角巨眼,鐵環穿鼻而過,忙道道:“是牛頭。”
穀縝又接著搶道:“牛為坤,坤位在南,路在南方。”連忙向南去,徑直來到另一尊獸頭前,那獸頭如獅如虎,口銜鐵環,形容猙獰。
穀縝取下火把,抓住鐵環奮力一擰,那獸頭應手轉動起來,轉到四轉,隻聽石壁嘎吱作響,獸頭下一方千斤巨石徐徐向內退去,露出一個陰森森的大洞。
徐海見狀,大吃一驚,自己在這呆了這許久還不知道這另有出路,這二人怎麽知曉眼。
穀縝撫手笑道:“果然別有冬天,不過師父你怎麽知道?”
太玄道:“我道家自古便有望氣之術,為師身為全真教主,怎麽會不懂這望氣之術呢?這大廳之中隱有貴氣衝天,寶氣散發,定然是有了不得的寶貝,這間大廳裏沒有,定然是有密道。”
“好了,這密道裏的雜氣也散發得差不多了,咱們進去吧!”
太玄說罷便帶頭走了進去。
幾人前後鑽入洞中,入口雖窄,其內漸寬,如此但見岔道,便尋路標,眾人在迷宮中走了半個時辰,忽被一堵石壁阻住去路。
穀縝正要尋找路標,忽然見到牆角躺著一具死屍,料是死了多年,僅餘骷髏,乍一瞧,委實駭人。
穀縝看了看這具骷髏,忽而蹲下身子,端詳枯骨上那件袍服,隻見這袍服底色明黃,繡著山河表裏,五爪金龍,忽道:“這件袍子是皇家之物。”
太玄道:“不錯,這便是我說的寶貝了。”
穀縝聞言,伸手在那骷髏身上摸索一陣,摸到一個黃絹布包,展開時,隻見一方玉印,龍鈕金鑲,晶瑩通透,被燭光一耀,毫光四射,照徹一室,正是那曆代帝皇傳承至寶,傳國玉璽。
徐海見此情形,頓時明白過來,想當年城破國滅,建文帝帶著親信侍衛,經由秘道逃出宮城,不料這惡奴臨時改變心意,圖謀背叛,想要抓住建文,交給朱棣。一時間,素性文弱的皇帝與心懷叵測的侍衛在這陰森地道裏殊死搏鬥,最終惡奴被秘道中的機關所傷,建文帝卻中了一掌,雖然勉力發動機關,將惡奴擋在身後,卻終因傷重不治,淒涼而死,無人送終。
穀縝道:“師父,這寶貝是你發現的,自然交給你。”說罷穀縝便將這傳國玉璽交給太玄。
太玄接過這傳國玉璽,忽然之間一道放著五彩毫光的五爪金龍自那傳國玉璽中飛出,一把飛進太玄胸口處。
穀縝和徐海二人見得這幅情形,頓時大吃一驚,不想能得見這幅神奇景象。
這條五爪金龍一飛進太玄胸口處,便被那道劍痕吸走,太玄不禁也大吃一驚,這劍痕平日裏從無異動,今日這又是為何?連忙閉上雙目,內視周身,悉心感受身體,又全無異樣。
穀縝和徐海見太玄呆立著頓時心思各異,穀縝是擔憂太玄出了什麽岔子,徐海卻是想著若是太玄出了岔子,他可殺掉穀縝,搶奪這傳國玉璽而逃。
兩人正思量間,卻見太玄一動,睜開雙眼,穀縝忙道:“師父,你無恙吧!”
太玄搖頭道:“無事,咱們走吧。”
穀縝連忙舉燭向前,如此走了半晌,忽有石階向上,近乎垂直,走了三十步,便見穹頂,穀縝摸到一根粗若兒臂的鐵銷,抽開一掀,穹頂洞開,微風灌入,帶著一股清新涼意,穀縝抬頭望去,夜空寥廓,星芒璀璨,心中不禁湧起無邊豪情。
隻見四周花草芬芳,樹搖影動,遠處殿宇重重,在月色中投下崔巍暗影。徐海忍不住道:“這,這裏竟然是南京舊皇宮?”
太玄道:“你倒是有見識。”
穀縝卻搖頭道:“有道是:‘明見萬裏,不能見眉睫,燭照天下,不能照足下。’朱棣為找建文帝,搜遍中國,七下西洋。卻沒料到,這位對頭,竟就在南京宮城的下麵。”說到這裏,他頓了頓,又道:“這條秘道,當是朱元璋修築南京時所造,可惜他沒用上,卻留給了孫子。”說罷蓋上出口石板,石板下設有機關,一旦合上,鐵銷便從內扣住。
出口在禦花園中,夜色已深,人跡不至,唯有寒蟲低鳴,一陣一陣,扣人心弦。
太玄道:“穀縝,萬歸藏可是隱藏在蘇北群山之中?”
穀縝道:“不錯,師父你怎麽知道?”
太玄道:“為師是道士,自然懂得測算之術了,快快帶路,為師想見他一見。”
穀縝沉吟道:“師父,我雖沒見過萬歸藏使用武功,但他昔年將我家老頭子追殺的上天入地,四處躲避,想來武功勝過老頭子不少,師父你雖武功蓋世,但想來勝不了我老頭子兩分,你現在去尋萬歸藏,有把握麽?”
太玄笑道:“臭小子,你也太看不起你師父和你老頭子了,穀神通雖然被萬歸藏追殺三次,四處遁逃,但是被人追殺未死本來就是一種本事,何況他因此歸納自身所學東島絕學,開創出“天子望氣術”這門絕世武功,萬歸藏若當真勝你父良多,早就殺了他,以我隻見他二人不過伯仲之間。”
“至於為師,不是為師狂妄,為師融無數絕學於一體,走出自己的道來,自信當勝過他二人三分。”
“更何況,此時萬歸藏他不過是修煉梁蕭的“周流六虛功”,卻沒脫窠臼,難成大道。他又天劫纏身,為師就是去為他脫開天劫的,又怎麽會懼他。”
穀縝聽太玄一番講解,也就不再糾結,為太玄指引路徑,一行三人往蘇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