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皇帝排的人馬已經準備好,幾車的糧食和銀兩,都由專人負責守著,那於清明正騎在一匹駿馬上,見到她過來,又往後看了幾眼,沒想到這梁丞相竟沒有來送一程。
“宋大人,你可來了,這麽一大隊人就等你呢。”
“於統領辦事積極,下官自然是不能相比的。”
“宋大人應該不會騎馬吧?”
於清明的意思很明顯,這隊伍裏隻有馬匹,她若不會騎馬,那隻能與這官兵們一道走著,她也不是不願走,隻是她有自知之明,沒了車馬,一路走到南邊,隻怕中途就撐不下去。
“下官哪會什麽騎馬,下官便隨他們一般在下邊走著吧。”
於清明頗有些幸災樂禍,“那就隻能委屈宋大人了。”
“時辰不早了,於統領,咱們出發吧。”
於清明也覺得不早了,這才不再揮揮手,“出發!”
“等等,且留步。”大隊後有人騎著馬趕了過來。
這人是劉公公,於清明不解,問道,“劉公公,陛下可是還有什麽吩咐?”
劉公公沒應他,而是朝宋綺羅道,“宋大人,陛下憐你是姑娘家,這一路奔波多有難處,便差咱家尋了馬車過來,”他將身子移了一步,一輛普普通通的馬車出現在他身後,“避免引人耳目,陛下便安排了普通的馬車,您將就著用。”
她上前謝恩,“臣多謝陛下體恤。”
劉公公哎喲幾聲,忙上前扶著她拱著的手臂,用隻能兩人聽得見的聲音道,“其實,宋大人您更該謝丞相大人,這還是丞相大人考慮周到,昨夜裏進宮與陛下議事時提的。”他退後,“那咱家就不耽誤你們了,先告辭迴宮了。”說罷一甩鞭子,人便隨那疾馬進了城。
站在原地的宋綺羅眉眼彎彎,唇邊染起一抹笑,沒想到他還是進了宮,她轉身,“於統領,下官就去馬車裏了。”
於清明沒想到陛下還有這般心思,原打算路上將這人折磨一頓的想法瞬間化為泡沫,“宋大人,去吧。”
宋綺羅抱著包袱走近那馬車,這才發現這車夫頗為眼熟,可一時半會又想不起,眼下也不便糾結,她隻朝他道,“有勞了。”
一大隊人馬從京城出發,出了京城之後,走了一上午,便在一處荒蕪人煙的郊外,放眼望去便是個茶寨子都沒有。
宋綺羅自己帶了一點幹糧和水,隨便吃了一點便下了馬車。
那於清明正在手中正拿著一張地圖,見她過來,便道,“宋大人,本統領初步看了一下,有兩條路可以走,一為官道,二為山路。倒是猶豫不知如何選擇?”
宋綺羅拿過他手中的地圖,看了一眼,道,“於統領,下官以為官道為妙,官道耗費時日雖多,但一路上沒有什麽山匪。而這山路,雖能在短時間內趕到南邊,但匪徒也是一路埋伏著,到底是這些東西重要,穩妥起見還是走官道吧。”
誰料那於清明將東西扯過去,粗著嗓子道,“本統領早就知道該走哪條路,象征性問你一句,你還一本正經解釋起來,瞧不起本統領是吧?”
宋綺羅皺眉,這人脾氣粗魯無禮,分明是沒事找事,又想起梁琰不久前告訴她不要和於清明過多交流,想想接下來還是盡量別下馬車為好。
“於統領,若是無事,下官迴馬車了,再歇息一會便繼續上路吧。”
於清明盯著她,似乎想起什麽,又問道,“小女官,本統領問你,上次本統領給你的玉佩何在?”
“於統領,路途遙遠,還是趕緊趕路吧。”那玉佩當晚便讓梁琰扔了,她原本還打算去換些錢財。
“哼,以前見了本統領嚇得跟什麽似的,如今和那梁丞相在一起之後,倒是說話也有了幾分底氣,這有個靠山就是不一樣。”
她臉色微變,不過,丞相大人也說過,別人說什麽不必怕,做的又不是虧心事,如此這般想著,她也不理會於清明轉身迴了馬車。
那於清明臉色鐵青,周邊官兵眾多,卻也不好發作,隻得騎上馬,帶著眾人又繼續趕路。
隊伍在官道上慢慢走著,中間又在沿途各州停下來稍作休息,一路上倒是順順利利,沒有出什麽差錯,那於清明許是無聊,幾番都想找宋綺羅茬子,奈何宋綺羅每次都不理會他,於是每次低聲咒罵,最後無奈一個人在前邊騎著馬,十幾天之後,他們終於到達雲昌州。
雲昌州大澇之後,各家各戶倉庫裏儲存的糧食全被澇水浸沒衝走,有些房屋根基被衝毀,如今放眼望去一片破敗模樣,行走在大街上,根本就看不到任何買賣東西的商販,無家可歸的百姓們帶著孩子躲在破舊的屋簷下,想想京城的繁華模樣,她歎口氣,放下側帷,心裏計劃著下一步該如何做。
不久,馬車停下。
外邊駕車那人道,“宋大人,到了知縣府。”
下了馬車,於清明早已與那頭戴烏紗的知縣聊了起來。
“這位就是宋大人吧,下官見過宋大人。”
這還是第一次有人如此恭敬的向自己行禮,宋綺羅有點不習慣,“知縣大人,客氣了。”
“兩位一路舟車勞頓,下官早已為兩位安排了酒席,請吧。”
於清明一聽有酒席,興奮起來,“走走走,這十幾天沒吃一頓好的。”
宋綺羅在後邊跟著,眉頭卻皺的很緊,雲昌州百姓們在外邊居無定所,饑寒交迫,這知縣府倒是保護的要好無缺,大擺酒席。
她迴頭看了看那幾車糧食,上前打斷前麵二人的對話,“於統領,陛下命我們來送糧食,分配財物,方才經過那大街,您也看到了,下官覺得,我們應現在就命人搭棚建灶,給百姓們發放食物,之後,便去隔壁的廣德州做做安排。
於清明臉色一兇,“急什麽急,那些東西放著,本統領還能吃了不成!知縣大人,走走走,別管這人。”
知縣猶猶豫豫還是繼續往裏邊走。
“知縣大人,本官是奉了皇命來的,城中百姓饑無所食,而您卻擺著酒宴,這隻怕本官迴頭稟到陛下那也說不過去吧。”
那知縣哪見過什麽世麵,聽著這京官要來此,才備了酒宴生怕怠慢了,如今宋綺羅這般說,便是立刻嚇得哆哆嗦嗦。
“下官糊塗了,大人提醒的是。”他又對那於清明說道,“於大人,這,您看,這——”
於清明哼的一聲,不情不願的讓人去布置。
“於統領,這邊就交給您了,下官帶人去隔壁的廣德州,這事不能拖。”
雲昌廣德是為鄰州,因此此次大澇才會同時禍及。
用了兩個時辰便到了,城內情況和雲昌差不多,隻不過廣德人多一點,需要救助的人也更多。
廣德知縣倒是個識大體的,直接給她安排住所,便主動請命前去發放糧食,宋綺羅過去的時候粥棚已經排起了長隊,熱騰騰的粥被人盛在碗裏,遞給那些難民。
“大人,這邊交給下官便好,您隻管休息,下官定不含糊。”知縣見她過來,忙上前,態度恭敬。
“本官還有事與你說,這城中被衝毀的房子,可以用朝廷撥的善款請人來修葺。”
“是是是,下官這便去安排。”
宋綺羅又站在後邊繼續看了一會,沒多久便有人過來她身旁。
“宋大人您過來一下。”
她迴頭看,這不是那駕馬車的嗎?“何事?”
那人從袖口裏掏出一紙暗黃色信封。
封紙上沒有任何字。
她接過來,有些疑惑,“這是?”
“宋大人,您看了就知道了。”
她將封口拆開,取出裏麵的紙張。
這字跡她一眼便看出來了。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這麽多日,勞碌奔波,不說累是假的,但當看到這句話時,她眉間的暮靄全部散開,抬眼看著正弄的如火如荼的粥棚,她想,迴去,也快了。
她將信收好,塞進袖口裏,再次打量眼前這人,“你到底是何人?本官總覺得似乎見過你。”
那人恭敬地低頭答道,“小人與大人確實有過一麵之緣,不過時間有點久了,大人不記得也不奇怪,不過,小人想,大人應該記得那次去相府賬房做登記的事吧?”
宋綺羅恍然大悟,這才想起這人不就是先前那個看著一點都不斯文的賬房先生麽。
“小人會點拳腳功夫,相爺便借馬車之故將小人安插在您身旁。”
這丞相大人對她還真是不放心,如果她沒記錯,這暗處還藏了一個吧,不過,她內心還是有點小歡喜的,“不知怎麽稱唿?”
“小人安成。大人您若是有書信要傳給相爺,隻管交給小人。”
宋綺羅想了想,說道,“行,明天再交給你。”
京城,相府。
管事進書房的時候,看到梁琰正拿起自己的印章往手下的白紙上蓋,他就站著,也沒開口說話。
梁琰蓋完章,漫不經心道,“宋府的事安排好了?”
“都辦好了,那兩個師傅辦事利索著,而且宋老爺也不知道是您派人去的。”
宋綺羅離開之後,梁琰便派人暗中看著宋府,大事小事都來稟一下,先是宋府那個小公子摔了跤,傷了胳膊,他便讓人將宮裏賜的藥交給請來的大夫帶進去,後來又是那李侍郎去宋府走動,梁琰暗中朝那戶部尚書知會一聲,便將人天天留在戶部衙門,早出晚歸,再後來便是這次,前天京城下了一場大雨,將宋府的屋瓦都衝破了,於是管事又接了梁琰的命令著京城最好的工匠師傅上門修葺。
管事倒是不覺得麻煩,心底反而一陣欣慰,他家相爺,這是開竅了。
第1章 月4號|城
說完宋府的事,梁琰抬眼見管事還站在下邊,不耐道,“有事就說。”
“有,相爺,宋大人的書信,小人才收到。”管事說著掏出書信。
梁琰臉色不悅,直接走了過去將信封拿了過來,“下次宋大人的事和其他事一起,先說宋大人的。”
“是,小人記住了。”
“下去吧。”
人走後,梁琰迴到案桌後坐下,拆開封口。
薄紙在他修長的手指間展開,他清幽的眸子微動,隨後定格在那白紙黑字上。
“大人,下官這邊一切安好,歸期可期。”
他勾起唇角,將紙塞迴信封,與折子和紅帖放在一起。
又仔細看了看自己用了三天作出的畫,記憶仿佛迴到那日那個小小的禮部衙門,那時候這個小女官還抗拒著自己,一本正經的端坐在案桌前,開口與自己說話時,語氣疏遠,他滿懷期待的過去,又舍不得對她發火,最後卻隻能被她氣的甩袖離去。
有些事情是該要提上日程了。
那邊宋綺羅白日裏監督監督重修房屋的工程,與於清明分開後,她索性就一直待在廣德州,是不願再和他多待一刻,倒也過得休閑自在。
原以為等這邊大致安定好,便可以啟程迴京,不料,這世上的事哪有那麽簡單,未迴京之前,還是出了事。
這日宋綺羅剛從外邊監工迴來,坐下不久,那廣德知縣便在外邊敲著門。
“宋大人,大事不好了,城東那邊有人染了瘟疫。”
宋綺羅手中的書本砰的一聲磕在桌上。
出了這等事,宋綺羅自然坐不住,當下便讓知縣帶自己前去看看。
城東是廣德州主要難民集中的地方,這裏地勢較低,大澇期間積水嚴重,房屋毀的也差不多,目前房屋正在重建,這裏的百姓暫時都安排在臨時搭建的棚子下。
宋綺羅過去的時候,那些臉色蒼白的百姓們正在棚下坐著,有幾個半合著眼,嘴裏不知在說些什麽,看到宋綺羅過來,忙上前抓住她的衣服的袍角,一旁的安成正要上前攔住,宋綺羅抬手阻止。
“宋大人,你可來了,這麽一大隊人就等你呢。”
“於統領辦事積極,下官自然是不能相比的。”
“宋大人應該不會騎馬吧?”
於清明的意思很明顯,這隊伍裏隻有馬匹,她若不會騎馬,那隻能與這官兵們一道走著,她也不是不願走,隻是她有自知之明,沒了車馬,一路走到南邊,隻怕中途就撐不下去。
“下官哪會什麽騎馬,下官便隨他們一般在下邊走著吧。”
於清明頗有些幸災樂禍,“那就隻能委屈宋大人了。”
“時辰不早了,於統領,咱們出發吧。”
於清明也覺得不早了,這才不再揮揮手,“出發!”
“等等,且留步。”大隊後有人騎著馬趕了過來。
這人是劉公公,於清明不解,問道,“劉公公,陛下可是還有什麽吩咐?”
劉公公沒應他,而是朝宋綺羅道,“宋大人,陛下憐你是姑娘家,這一路奔波多有難處,便差咱家尋了馬車過來,”他將身子移了一步,一輛普普通通的馬車出現在他身後,“避免引人耳目,陛下便安排了普通的馬車,您將就著用。”
她上前謝恩,“臣多謝陛下體恤。”
劉公公哎喲幾聲,忙上前扶著她拱著的手臂,用隻能兩人聽得見的聲音道,“其實,宋大人您更該謝丞相大人,這還是丞相大人考慮周到,昨夜裏進宮與陛下議事時提的。”他退後,“那咱家就不耽誤你們了,先告辭迴宮了。”說罷一甩鞭子,人便隨那疾馬進了城。
站在原地的宋綺羅眉眼彎彎,唇邊染起一抹笑,沒想到他還是進了宮,她轉身,“於統領,下官就去馬車裏了。”
於清明沒想到陛下還有這般心思,原打算路上將這人折磨一頓的想法瞬間化為泡沫,“宋大人,去吧。”
宋綺羅抱著包袱走近那馬車,這才發現這車夫頗為眼熟,可一時半會又想不起,眼下也不便糾結,她隻朝他道,“有勞了。”
一大隊人馬從京城出發,出了京城之後,走了一上午,便在一處荒蕪人煙的郊外,放眼望去便是個茶寨子都沒有。
宋綺羅自己帶了一點幹糧和水,隨便吃了一點便下了馬車。
那於清明正在手中正拿著一張地圖,見她過來,便道,“宋大人,本統領初步看了一下,有兩條路可以走,一為官道,二為山路。倒是猶豫不知如何選擇?”
宋綺羅拿過他手中的地圖,看了一眼,道,“於統領,下官以為官道為妙,官道耗費時日雖多,但一路上沒有什麽山匪。而這山路,雖能在短時間內趕到南邊,但匪徒也是一路埋伏著,到底是這些東西重要,穩妥起見還是走官道吧。”
誰料那於清明將東西扯過去,粗著嗓子道,“本統領早就知道該走哪條路,象征性問你一句,你還一本正經解釋起來,瞧不起本統領是吧?”
宋綺羅皺眉,這人脾氣粗魯無禮,分明是沒事找事,又想起梁琰不久前告訴她不要和於清明過多交流,想想接下來還是盡量別下馬車為好。
“於統領,若是無事,下官迴馬車了,再歇息一會便繼續上路吧。”
於清明盯著她,似乎想起什麽,又問道,“小女官,本統領問你,上次本統領給你的玉佩何在?”
“於統領,路途遙遠,還是趕緊趕路吧。”那玉佩當晚便讓梁琰扔了,她原本還打算去換些錢財。
“哼,以前見了本統領嚇得跟什麽似的,如今和那梁丞相在一起之後,倒是說話也有了幾分底氣,這有個靠山就是不一樣。”
她臉色微變,不過,丞相大人也說過,別人說什麽不必怕,做的又不是虧心事,如此這般想著,她也不理會於清明轉身迴了馬車。
那於清明臉色鐵青,周邊官兵眾多,卻也不好發作,隻得騎上馬,帶著眾人又繼續趕路。
隊伍在官道上慢慢走著,中間又在沿途各州停下來稍作休息,一路上倒是順順利利,沒有出什麽差錯,那於清明許是無聊,幾番都想找宋綺羅茬子,奈何宋綺羅每次都不理會他,於是每次低聲咒罵,最後無奈一個人在前邊騎著馬,十幾天之後,他們終於到達雲昌州。
雲昌州大澇之後,各家各戶倉庫裏儲存的糧食全被澇水浸沒衝走,有些房屋根基被衝毀,如今放眼望去一片破敗模樣,行走在大街上,根本就看不到任何買賣東西的商販,無家可歸的百姓們帶著孩子躲在破舊的屋簷下,想想京城的繁華模樣,她歎口氣,放下側帷,心裏計劃著下一步該如何做。
不久,馬車停下。
外邊駕車那人道,“宋大人,到了知縣府。”
下了馬車,於清明早已與那頭戴烏紗的知縣聊了起來。
“這位就是宋大人吧,下官見過宋大人。”
這還是第一次有人如此恭敬的向自己行禮,宋綺羅有點不習慣,“知縣大人,客氣了。”
“兩位一路舟車勞頓,下官早已為兩位安排了酒席,請吧。”
於清明一聽有酒席,興奮起來,“走走走,這十幾天沒吃一頓好的。”
宋綺羅在後邊跟著,眉頭卻皺的很緊,雲昌州百姓們在外邊居無定所,饑寒交迫,這知縣府倒是保護的要好無缺,大擺酒席。
她迴頭看了看那幾車糧食,上前打斷前麵二人的對話,“於統領,陛下命我們來送糧食,分配財物,方才經過那大街,您也看到了,下官覺得,我們應現在就命人搭棚建灶,給百姓們發放食物,之後,便去隔壁的廣德州做做安排。
於清明臉色一兇,“急什麽急,那些東西放著,本統領還能吃了不成!知縣大人,走走走,別管這人。”
知縣猶猶豫豫還是繼續往裏邊走。
“知縣大人,本官是奉了皇命來的,城中百姓饑無所食,而您卻擺著酒宴,這隻怕本官迴頭稟到陛下那也說不過去吧。”
那知縣哪見過什麽世麵,聽著這京官要來此,才備了酒宴生怕怠慢了,如今宋綺羅這般說,便是立刻嚇得哆哆嗦嗦。
“下官糊塗了,大人提醒的是。”他又對那於清明說道,“於大人,這,您看,這——”
於清明哼的一聲,不情不願的讓人去布置。
“於統領,這邊就交給您了,下官帶人去隔壁的廣德州,這事不能拖。”
雲昌廣德是為鄰州,因此此次大澇才會同時禍及。
用了兩個時辰便到了,城內情況和雲昌差不多,隻不過廣德人多一點,需要救助的人也更多。
廣德知縣倒是個識大體的,直接給她安排住所,便主動請命前去發放糧食,宋綺羅過去的時候粥棚已經排起了長隊,熱騰騰的粥被人盛在碗裏,遞給那些難民。
“大人,這邊交給下官便好,您隻管休息,下官定不含糊。”知縣見她過來,忙上前,態度恭敬。
“本官還有事與你說,這城中被衝毀的房子,可以用朝廷撥的善款請人來修葺。”
“是是是,下官這便去安排。”
宋綺羅又站在後邊繼續看了一會,沒多久便有人過來她身旁。
“宋大人您過來一下。”
她迴頭看,這不是那駕馬車的嗎?“何事?”
那人從袖口裏掏出一紙暗黃色信封。
封紙上沒有任何字。
她接過來,有些疑惑,“這是?”
“宋大人,您看了就知道了。”
她將封口拆開,取出裏麵的紙張。
這字跡她一眼便看出來了。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這麽多日,勞碌奔波,不說累是假的,但當看到這句話時,她眉間的暮靄全部散開,抬眼看著正弄的如火如荼的粥棚,她想,迴去,也快了。
她將信收好,塞進袖口裏,再次打量眼前這人,“你到底是何人?本官總覺得似乎見過你。”
那人恭敬地低頭答道,“小人與大人確實有過一麵之緣,不過時間有點久了,大人不記得也不奇怪,不過,小人想,大人應該記得那次去相府賬房做登記的事吧?”
宋綺羅恍然大悟,這才想起這人不就是先前那個看著一點都不斯文的賬房先生麽。
“小人會點拳腳功夫,相爺便借馬車之故將小人安插在您身旁。”
這丞相大人對她還真是不放心,如果她沒記錯,這暗處還藏了一個吧,不過,她內心還是有點小歡喜的,“不知怎麽稱唿?”
“小人安成。大人您若是有書信要傳給相爺,隻管交給小人。”
宋綺羅想了想,說道,“行,明天再交給你。”
京城,相府。
管事進書房的時候,看到梁琰正拿起自己的印章往手下的白紙上蓋,他就站著,也沒開口說話。
梁琰蓋完章,漫不經心道,“宋府的事安排好了?”
“都辦好了,那兩個師傅辦事利索著,而且宋老爺也不知道是您派人去的。”
宋綺羅離開之後,梁琰便派人暗中看著宋府,大事小事都來稟一下,先是宋府那個小公子摔了跤,傷了胳膊,他便讓人將宮裏賜的藥交給請來的大夫帶進去,後來又是那李侍郎去宋府走動,梁琰暗中朝那戶部尚書知會一聲,便將人天天留在戶部衙門,早出晚歸,再後來便是這次,前天京城下了一場大雨,將宋府的屋瓦都衝破了,於是管事又接了梁琰的命令著京城最好的工匠師傅上門修葺。
管事倒是不覺得麻煩,心底反而一陣欣慰,他家相爺,這是開竅了。
第1章 月4號|城
說完宋府的事,梁琰抬眼見管事還站在下邊,不耐道,“有事就說。”
“有,相爺,宋大人的書信,小人才收到。”管事說著掏出書信。
梁琰臉色不悅,直接走了過去將信封拿了過來,“下次宋大人的事和其他事一起,先說宋大人的。”
“是,小人記住了。”
“下去吧。”
人走後,梁琰迴到案桌後坐下,拆開封口。
薄紙在他修長的手指間展開,他清幽的眸子微動,隨後定格在那白紙黑字上。
“大人,下官這邊一切安好,歸期可期。”
他勾起唇角,將紙塞迴信封,與折子和紅帖放在一起。
又仔細看了看自己用了三天作出的畫,記憶仿佛迴到那日那個小小的禮部衙門,那時候這個小女官還抗拒著自己,一本正經的端坐在案桌前,開口與自己說話時,語氣疏遠,他滿懷期待的過去,又舍不得對她發火,最後卻隻能被她氣的甩袖離去。
有些事情是該要提上日程了。
那邊宋綺羅白日裏監督監督重修房屋的工程,與於清明分開後,她索性就一直待在廣德州,是不願再和他多待一刻,倒也過得休閑自在。
原以為等這邊大致安定好,便可以啟程迴京,不料,這世上的事哪有那麽簡單,未迴京之前,還是出了事。
這日宋綺羅剛從外邊監工迴來,坐下不久,那廣德知縣便在外邊敲著門。
“宋大人,大事不好了,城東那邊有人染了瘟疫。”
宋綺羅手中的書本砰的一聲磕在桌上。
出了這等事,宋綺羅自然坐不住,當下便讓知縣帶自己前去看看。
城東是廣德州主要難民集中的地方,這裏地勢較低,大澇期間積水嚴重,房屋毀的也差不多,目前房屋正在重建,這裏的百姓暫時都安排在臨時搭建的棚子下。
宋綺羅過去的時候,那些臉色蒼白的百姓們正在棚下坐著,有幾個半合著眼,嘴裏不知在說些什麽,看到宋綺羅過來,忙上前抓住她的衣服的袍角,一旁的安成正要上前攔住,宋綺羅抬手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