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那二十七為同袍背著行裝,牽著武州塞僅有的十匹戰馬,踏上撤往馬邑的路途,楊餘灑然一歎息,將大腳踩在了武州塞關牆的南牆垛之上。


    日暮西山,夕陽西下,楊餘麵向馬邑,目送同袍撤去的背影,讓留在武州塞的六位士卒不由感到一陣心安。


    有了先前悲戚的告別,也經曆了悲壯的托孤,現在的眾人,已是對這人世間了無牽掛。


    “自即日起,吾等皆為大丈夫!”


    看著同袍們自武州塞以南遠去的身影,楊餘滿是豪情壯誌的吼喝一聲,便迴過身來,麵向僅剩的六位關卒。


    不出意外的話,這六人,就是要和楊餘一起走上生命盡頭,在黃泉路上打扮的戰友、同袍。


    而在他們死後,這廣闊的天地之間,也將留下專屬於他們七人的傳說。


    “老夥計們臨行前,俺交代了老二,若戰畢,吾七人之屍首尚存,便同葬於一處。”


    “諸君,俺楊餘,便要和諸位長眠於一處啦······”


    麵帶笑意的說出這句依舊帶些悲壯的話語,楊餘左右環顧一圈,觀察著留守眾人的臉色。


    沒讓楊餘失望——作為武州塞資格最老、經驗最豐富,履任時間最長的老卒,此時的六人麵上盡是坦然之色,目光中絲毫不見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對危險的抗拒。


    那六對明亮的眼眸中,隻透漏著平靜,以及淡然。


    ——麵對死亡時的寧靜。


    看著這此生從未見到過的目光,楊餘心裏這樣想著。


    搖了搖頭,將飛散的心神從十萬八千裏外攬迴,楊餘又猛踩一下牆垛,才迴身來到眾人麵前。


    “家中親長,都有同袍代為照料,俺們在這武州,也得替馬邑爭取片刻時間。”


    對於漢室對此次馬邑戰役的提前籌謀,馬邑關卒自然是毫不知情。


    不知情,也不能知情。


    因為馬邑戰役大包圍圈的形成,必須要以武州塞被匈奴人攻破,之後由匈奴先鋒部隊跨過武州塞為前提條件。


    隻有匈奴先鋒跨過武州塞,進入此次馬邑戰役的主戰場,漢軍再重奪武州塞,收緊武州塞的口子,包圍圈才能正式形成。


    在原本的曆史上,那次同樣發生在這片大地的‘馬邑之圍’,最終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漢室對戰役的安排工作,知道的人太多。


    提前得知戰爭的消息,樓煩、馬邑一帶大規模阻止城外百姓避入城中,武州塞直接被放棄,早先歸附漢室,長期在武州塞以北放牧,為漢室示警的草原牧民,也是在一夜之間沒了蹤影。


    ——就這樣,時為匈奴單於的攣鞮軍臣,也還是踏上了此時冒頓大軍駐留的鹽澤,準備前往馬邑,進行那宗讓身為單於的軍臣都心動不已的‘交易’。


    按理來說,軍臣都這麽神經大條了,武帝統籌規劃的馬邑之謀,應該是十拿九穩了。


    但壞就壞在:當時已經被漢室實際掌控的雁門郡,絕大多數地方官吏,也都收到了‘馬邑之謀’的消息!


    在得到商人聶壹‘已殺馬邑令,馬邑唾手可得’的假消息之後,作為漢室組織馬邑之謀的直接戰略目標——匈奴單於攣鞮軍臣,已然率軍跨過了武州塞!


    但在從武州塞前往馬邑的路途中,匈奴斥候攻下了一個小亭,並抓獲了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漢官:雁門尉史。


    雁門尉史,是個多小的官?


    ——漢製:邊關每相隔百裏,置尉一人,配有士史、尉史各二人,任巡邏警戒之職。


    也就是說,在漢室長達上萬裏的北方防線之上,有起碼百餘位‘尉’;而這百餘位‘尉’,都各自配備了尉史兩人。


    再按照秦漢邊地十裏一亭,十亭一鄉的防線布置,就不難看出,邊關每相隔百裏置備一人的‘尉’,是個什麽官。


    ——主掌一鄉之武裝力量的民兵隊長。


    那麽尉史,應該就是鄉民兵隊長的副手,專門負責組織民兵巡邏防線。


    這樣一個小官,別說是扔到遍地公侯的長安了,就算是在人煙稀少的邊地,也絕對算不上什麽惹不起的人。


    ——漢官製:縣尉主掌一縣之兵事,秩二百至四百石。


    而劉邦的原職務:亭長,則是在鄉一級以下,秩不足百石,被稱為無秩,也被稱為鬥食。


    而在亭長以上的鄉一級,能被稱為‘有秩’,即年俸祿達到一百石級別的,隻有兩人。


    ——嗇夫,以及遊繳!


    很顯然,‘鄉尉’一職低於縣尉,在同一級的鄉級單位中,也同樣不屬於‘有秩’的體製內人員。


    說白了,鄉尉和亭長都是無秩,隻是鄉尉比亭長稍高半級,能管十個亭長而已。


    既然‘尉’都是無秩,那作為副手的尉史,自然也是不入流的小角色了。


    ——頂天了去,尉史的級別也不會比亭長高。


    從那個雁門尉史被軍臣捕獲的過程也可以看出:尉史,有些時候也可能會補充亭長的空缺,承擔起‘保衛一亭’的職責。


    可就是這麽一個和劉邦的起點(秦泗水亭長)平級,芝麻大點的小官,卻在被匈奴單於軍臣嚴刑逼供後,將漢室整個馬邑之謀的安排,都一股腦擺在了軍臣麵前!


    軍臣得知武帝豬爺對自己的人頭這麽感興趣,那自然是嚇得趕緊調頭,原路返迴,一路狂奔迴了草原。


    至此,留名青史的馬邑之謀胎死腹中,匈奴單於攣鞮軍臣逃出生天。


    馬邑之謀過去三年後,匈奴大軍卷土重來,車騎將軍衛青一戰成名,漢匈全麵戰爭拉開序幕。


    這一次失敗的‘經驗’,就足以道明任何一場誘殲戰的首要關鍵。


    ——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起碼不能多到隨便一個阿貓阿狗,都能把整個朝堂廟算都倒背如流的地步。


    這一層麵的考慮,再加上保密工作的考量,可以說:漢室對此次馬邑戰役提前布局一事,最好不要讓大河以北的任何一個人知道!


    最起碼,秩二千石以下、官郡守以下的人,最好是連一點風吹草動都不要發覺。


    隻有這樣,才能讓匈奴人感覺不到異常,從而按照漢室在戰前的推演,順利從武州塞跨過,跳進漢室為匈奴先鋒量身定做的包圍圈。


    而這樣一來,在最開始堅守武州塞,給身後的馬邑燃煙示警的關卒,便成了毋庸置疑的犧牲品。


    很無情,很冰冷,但很無奈——這,就是戰爭的殘酷。


    有些人可能會死,有些人肯定會死,但為了來之不易的勝利,即便明知是死,這些人也必須一往無前,恪守自己的使命和職責。


    在後世為大多數人所不恥的‘仁不掌財、慈不掌兵’,也正是這個道理。


    而現在,對漢室的提前準備毫不知情,為了心中的信念而留守武州塞的七位關卒,要為自己肩上的職責,做出最後一件事。


    “欒季、李忡、何不識、魏盎!”


    一聲嚴厲的唿號,頓時引得四位軍卒背杆一挺。


    “在!”


    “汝四人分駐關牆,望北以探;但有胡騎之影,即刻報於烽燧!”


    “謹記,萬莫探頭,藏於牆垛之後,不可叫箭矢啄了去!”


    按部就班的下達著命令,楊餘不忘補充一句:“每隔片刻,往身旁兩側都悄悄,若同袍倒地,亦報烽燧。”


    雖然武州塞先前的人員配備少得可憐,但如果光是應付觀察敵情的人,五十人綽綽有餘。


    因為整座武州塞,實則就是在兩座山丘之間的逕口處,用黃土夯實而成的一段百丈關牆,外加一處關樓、一處烽火台。


    關牆不高,大部分牆段高不過一丈餘,算上本就比前後稍高一些的地形,也就是幾丈的高度。


    再者,武州塞雖然位於兩丘之間的逕口處,但關塞兩側的山丘並不十分陡峭,斜度幾乎不超過二十度。


    如果匈奴部隊人數不多,或不著急南下,完全可以從武州塞以東的山丘上緩緩通過,前往平城的方向。


    塞西則不通——在武州塞西盡頭處,有一處數十丈高的斷崖,崖下的道路望南走二裏便是絕路。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武州塞存在的意義,也從來不是將敵人擋在塞外。


    ——一處並不陡峭的山丘逕口,一麵丈餘高的土牆,根本不足以抵擋大規模的騎兵集群。


    武州塞存在的意義,實際上僅局限於:用這麵關牆逼來犯之敵,在‘從武州塞以東的山丘慢慢通過,前往平城防線’以及‘攻下武州塞,而後從塞下那道狹小的關門徐徐通過’之間做出抉擇。


    說白了,就是用物理方法減緩、拖延匈奴人通過這段區域,抵達雁門郡腹地的腳步。


    既然都要拖延了,那自然也要順帶提前得知消息。


    這樣一來,武州塞的存在意義就十分簡單了。


    ——觀察塞北的狀況,看到敵人的蹤影就立刻點燃狼煙,而後撤退!


    再加上平常事日和馬邑、善無互通消息,並派巡邏隊到塞外查看狀況,五十人的關卒足夠應對。


    但現在,整個武州塞隻剩下包括楊餘在內的七位關卒,拋去要在烽火台邊,隨時準備點火的兩人,總共就隻剩下五個人可以用來‘望風’。


    五個人,長百餘丈的關牆,平均下來,每個人要負責將近四十丈的牆段。


    這樣一來,楊餘多交代那一句‘有事沒事看看左右的戰友’,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


    塞中人手不足,塞東的丘林之上,根本沒辦法安排暗哨!


    萬一匈奴人偷偷摸上武州塞東麵的山丘,藏在樹林裏嗖嗖方幾支冷箭,關牆上遠眺北方的關卒,根本就反應不過來。


    箭自東射來,關卒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北方,中箭的沒準都是側臉!


    要是平常事日,塞中人手充足,自然也不用顧及這些——有一支箭射過來,無論射沒射到關卒,大家夥也都該知道了。


    但現在滿共就剩這麽幾個人,還要隔著幾十丈遠,要是箭矢射中要害,一擊斃命,倒地的聲音根本穿不到遠處的同袍耳中!


    而楊餘之所以要安排四個人在關牆上駐守,自然是因為其他的三人,都有各自要去的地方。


    “二郎,去生火造飯。”


    “煮鍋濃粥,粟米不用省著,存的果蔬也都用上。”


    最後一餐,楊餘不想再摳摳搜搜,讓戰友們臨死,都吃不上一頓好飯。


    交代下自己的最後一餐,楊餘便望向一個麵色蒼老,眼角都已有些聳拉下來的老頭。


    算下來,這老頭還得算是楊餘的前輩。


    在楊餘剛到武州塞,成為一個普通關卒之時,老頭就已經在武州塞了。


    轉念十數年過去,曾經青澀的少年,成為了這武州塞的天;曾經健壯的關卒,卻反迎來了人生的暮年。


    其他人或許不是很了解,但楊餘曾聽老兒私下說過:和其他人不同,老兒到這武州塞衛戍,是為了抵罪。


    為了抵族人叛逆,親朋判漢的罪。


    “可惜了啊······”


    “再四年,老不死的歲滿四十,便可退守馬邑······”


    迴想著自己和老卒的過往,楊餘嘴角不由微微揚起,旋即啞然失笑。


    “嘿,你這老不死的啊!”


    “沒成想,俺臨到頭,都還得跟你這老兒埋一塊兒!”


    爽朗一笑,楊餘便大步走上前,不顧形象的將老頭的腦袋夾在腋下。


    “走著。”


    “俺爺倆到烽燧,看著這幫小崽子。”


    被楊餘粗暴的夾住腦袋,小老頭夾灰的頭發也是從頭盔中散落,不時輕刺在眉眼之間。


    老人紅了眼眶,不知是不是頭發惹的禍;


    楊餘濕了衣襟,不知是不是汗水悶的慌。


    不片刻,整個武州塞的上口,都飄起粟米粥的清香;


    一縷青煙扶搖直上,似是碰到了天空的開關一般,讓田地萬物徹底告別了今日的太陽。


    天,黑了。


    武州塞上,點起了幾點篝火。


    狼,來了。


    不遠處的塞北草原,也亮起了幾點綠光。


    看著綠光越靠越近,楊餘卻絲毫不覺得緊張,隻在嘴邊輕哼著家鄉的曲腔,將滿腹豪情注入胸腔。


    綠光碰篝火,就似螢火蟲撲向燭光。


    但這一次,燭光,先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少帝成長計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少帝成長計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