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日的寒意漸漸散去,正武元年的春天,悄然靠近。


    若是在往年,這樣的初春時節,百姓人家大都要開始準備糧種,籌劃即將到來的春耕了。


    但與往年不同的是:河麵還沒有完全解封,關中的土地之上,就已經被一片片金燦燦的作物所占據。


    ——正武元年的第一茬宿麥,已經快到收獲的日子了!


    一時之間,整個長安朝堂都紛紛忙碌了起來。


    若是按往年,朝堂最輕鬆的時節,就屬春天了。


    每年夏天,朝堂就要開始漸漸忙碌起來,為隨後到來的秋收、稅賦上繳等工作做準備。


    除了秋收和收稅,秋天還有許多繁雜的事務,需要朝堂處理。


    比如說,漢室諸侯王的策命,就普遍都在秋天進行。


    冬十月的大朝儀,更是需要整個朝堂從八月末就開始準備。


    到了冬天,朝堂要操心關中的地方軍事訓練,以及北牆隨時可能麵臨的防禦戰爭。


    相比較而言,春天,還真是一年最輕鬆的時間點——除了內史需要盯一下關中各地的耕作狀況外,朝堂幾乎沒有什麽重大的任務。


    但今年,隨著宿麥在關中全方位補種,並在春初臨近收獲,使得朝堂文武百官,再也無法享受到每年都有的‘春假’了。


    都不用說別的,光是宿麥收獲後的農稅收取工作,就能讓整個丞相府忙到夏天!


    ——要知道漢室的農稅,是按比例,從實際收獲忠收取的!


    為了確保百姓的‘實際收獲’不會被虛報,漢室隻能用最笨,也最有效的辦法:派官員,死死盯在百姓的田畝邊上。


    一旦收獲,便第一時間上去稱量,並當場收取三十分之一的部分作為農稅!


    而關中戶近百萬,人口更是達到八百萬以上,可耕作田地將近萬萬畝···


    為了將這些稅完整的收上來,別說丞相府了,關中每一個地方官府的精力,都要被宿麥的收獲工作用去大半!


    既然關中行政部門的大半精力都放在了宿麥收獲之事上,那治安必然要著重防範,這就意味著內史(中尉、備盜賊都尉)、廷尉、衛尉、郎中令等屬衙,也同樣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保證關中的治安狀況。


    既然丞相府要收稅,尤其還是漢室頭一次的‘春天收農稅’,那為了避免意外狀況,作為名義監管部門的禦史大夫,也得派出大量的采詩團,前往關中各地采風。


    三公九卿,但凡是有點實際權力的,幾乎都因為宿麥收獲工作而忙碌起來。


    ——包括少府。


    或許聽起來很奇怪:作為劉弘的小金庫,少府的工作也就是生產和儲存,和宿麥收獲能有什麽關係?


    頂天了去,也不過是治粟都尉忙一些,以吃進收獲的宿麥吧?


    但實際上,整個長安朝堂最忙的,或許就是少府了。


    其他屬衙,要麽是忙於稅收,要麽是忙於治安,亦或是如禦史大夫、省禦衛那樣忙於監督。


    但少府的忙碌,卻是其他屬衙根本無法體會的。


    ——少府,也同樣要和百姓一樣,進行宿麥收獲!


    別忘了,在上林苑,以及長安附近的區域,都有大片屬於劉弘本人,且交由少府打理的‘官田’!


    很簡單的道理:劉宏作為‘宿麥補種’的首倡者,自然要做出榜樣,在自己的土地上也種上宿麥了。


    現如今,宿麥臨近收獲,那作為劉弘私有土地的管理者,少府自然要負責收獲工作。


    即便不提這一點,光是治粟都尉收購宿麥之事,也已經讓少府田叔忙的腳不沾地,像香囊般掛在劉弘身邊好幾天了。


    ——少府現在,可是一點錢都沒有了···


    倒也不是說少府的財政狀況出了問題,而是單純的字麵意思:少府,沒‘錢’了。


    早在去年,意圖通過糧食保護價政策壟斷關中糧食市場,從而獲得‘微薄’利潤之時,劉弘就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糧食保護價政策得利潤雖然不高,但‘貿易量’,實在是太大了···


    道理很簡單:做生意,尤其是做壟斷生意,那是要本錢的~


    還得是大本錢!


    具體到壟斷大半個國家某一市場的大生意,所需要的本錢更是大到令人發指!


    就拿關中的糧食市場來說,劉弘要想達成完全壟斷,就需要保證每年都有二百萬萬錢以上得資金儲備,用於秋收後得糧食收購。


    這還隻是壟斷粟米,還沒把產量近乎相等得宿麥計算在內!


    等將來,宿麥也成為糧食保護價政策得一部分,這個數就得立刻乘以二。


    四百萬萬錢得資金儲備···


    劉弘非常確定:即便是在原本的曆史上,武帝爺發動漢匈全麵戰爭之時,漢室府庫存有的現金,也未必能達到四百萬萬錢!


    對於劉弘而言,這也同樣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為了緩解現金短缺的問題,劉弘已經是無所不用其極,在竭盡全力迴收錢幣得同時,盡量得避免現金外流了。


    朝堂俸祿不用多說,自古以來都是糧米;地方官府從農稅中截留的‘行政支出預留款’,也同樣是粟米。


    這著實讓劉弘傷了一番腦筋。


    最後,劉弘再次將一個本打算將來推出的計劃,在現在這個尚未成熟得時間點推出,才暫時解決了這個問題。


    ——金-銅兌換!


    貴重金屬之間的兌換,或許在後世人看來有些奇怪,但換個角度想,就沒什麽奇怪的了。


    ——在漢室,金確實是貴重金屬,但銅卻並不是單純的貴重金屬,也同時是通行貨幣的主要原材料。


    所以在漢室進行金-銅兌換,實際上就理解成在後世,拿紙幣購買黃金。


    而黃金在漢室,也同樣比後世更具備實際意義——除了是貴重金屬,黃金還是此時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漢室上的皇帝,下到黎明百姓,都有在墓穴中陪葬黃金製品的習慣。


    如後世被挖掘出的漢梁孝王墓,即便是在摸金校尉們數千年的摧殘之後,也依舊保留了大量的黃金製品。


    具體到百姓,黃金陪葬的習俗更是深入人心——在漢室,先祖陪葬品中的黃金之多寡,是直接和後代孝順與否掛鉤的!


    在這樣的輿論背景下,喪父的漢室青年為了證明自己足夠孝順,隻能是散盡大半家財,使出後世雙親給後代付首付的力氣,為父親置辦出足夠的金製陪葬品。


    從這個角度而言,可以說黃金,屬於漢室絕大多數百姓的‘剛需’——為了將來喪葬之用,幾乎所有的漢人家庭,都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儲存點黃金。


    這樣一來,劉弘決定用黃金交換銅錢,以撐起糧食保護價政策前期的資金投入,也就是順利無比了。


    在金額兌換方麵,劉弘也是狠狠下了一番功夫,終於定下了一個合適的兌換比例。


    一金,換秦半兩錢一萬五千枚;八銖二萬二千五百枚;五銖錢三萬六千枚;三株錢六萬枚。


    與此同時,這個交換比例嚴格遵照一條鐵律:銅含量低於三成的錢,一律不收!


    這樣一來,某人拿著一堆鉛片片,就從劉弘這裏換走黃金的可能性就被堵死。


    劉弘也並沒有將此事,按照朝堂正式公文的形式宣布,而是將其默認為了‘少府的私人舉措’。


    如此,也好隨時踩刹車——等銅錢夠用了,就不再往外兌換黃金。


    說起來,為黃金和銅製定兌換比例一事,算是劉弘早就想做的經濟舉措了。


    ——沒辦法,此時的漢室,就連大概的金銅兌換比例都沒有!


    出於‘備做喪葬之用’的考慮,在民間,也很少有人願意拿黃金,去兌換別人的銅錢。


    但對於一個政權的金融建設而言,貴重金屬被賦予具體的貨幣價值,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很簡單的道理:要想學後世的鷹國玩兒金本位,那首先要給出一個標準——一盎司黃金,等於多少美金?


    也隻有具體的貨幣價值,才能讓貴重金屬具有確切的金融價值,而不再是‘很貴,但不知道有多貴’的模糊價值。


    金本位作為後世經驗證明其正確性的金融舉措,是劉弘必然要推動的。


    雖然這一步還很遙遠,漢室的黃金儲量根本無法滿足,但劉弘也要慢慢開始做準備。


    為金-銅構建出一個官方的兌換比例標準,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但劉弘這麽早放出‘金-銅兌換比例’的口子,主要原因,還是被逼無奈···


    自去年九月,關中的秋收工作開始,直到冬十二月末,關中糧食的收購工作完成,少府連摳搜帶鑄錢,幾乎把少府所有的銅儲量消耗掉,也才拿出了一百五十萬錢。


    為了湊夠這一百五十萬錢,少府甚至從長安的公卿貴族,乃至於子錢商人那裏,‘務必自願’借來了一大批銅!


    可以說,整個長安城的銅儲備,都被少府用在了糧食保護價政策的啟動之上。


    但少府拚死拚活拿出的一百五十萬萬錢,卻根本無法滿足今年,糧食保護價所需要的資金儲備···


    為了順利完成秋收粟米的收購工作,劉弘花費了足足五萬金,才用換來的銅錢,讓少府勉強將關中去年的粟米吃了進去。


    而接下來的宿麥收獲,少府將再次麵臨二百萬萬錢以上的資金缺口!


    要想順利的將宿麥劃入糧食保護價政策之內,並達成糧食保護價‘高調起步’的宏願,劉弘還需要將近二十萬金,才能換來足夠少府使用的銅錢。


    二十萬萬金?


    ——就連那五萬萬金,劉弘都給勳貴打了將近三萬五千金的欠條!


    再打二十萬萬金的欠條,那劉弘,可就真和拿鹿皮當錢的豬,沒啥兩樣了···


    好在秋收收上來的粟米,已經緩滿的被少府售出;經過過去四個月在關中的粟米出售,少府前期投入的兩百萬萬錢,已經有六十萬萬以上資金迴籠。


    剩下的一百四十多萬萬,劉弘也已經有了大概的解決方式。


    ——關中推行了糧食保護價政策,可關東沒有啊!


    即便是如今,長安粟米石價九十錢的時節,關東的粟米價格,也依舊維持在一百五十錢到二百錢之間,居高不下!


    隻要劉弘狠狠心,把關中多出來的糧食送出函穀,隻需要送一萬萬石出去,收迴來的錢,就足以支撐少府完成接下來的宿麥收購工作。


    至於從關中運量到關東,會不會讓關中人不滿,以及關中-關東巨大的糧價差異,會不會讓關東百姓不滿,則都全然不在劉弘的考慮範圍內。


    ——早在戰國後期,七國依舊各自為政,互相明爭暗鬥之時,掌握關中、巴蜀的秦,就已經隱隱成為‘天下糧倉’了。


    燕、齊這種重度依賴秦國糧食進口的國家不說,就連與秦世代結仇的趙國,都無法製止商人從秦國走私糧食。


    為了能吃飽不肚子,少交一點稅賦,列國百姓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拋家舍業,背井離鄉,前往秦國紮根。


    到秦統一天下之時,天下人更是極其自然的接受了‘天下糧米半出關中’的事實。


    ——作為關中-關東糧食調節閥的敖倉,至今都還在河東境內屹立,並常年保持數百萬石的糧食庫存!


    至於關東人會不會對糧價不滿,劉弘也是毫不擔心。


    大不了,關東糧商賣一百五十錢,朕賣一百三十錢好了。


    ——從長安運過來,一路風吹雨打的,總不能讓朕連一點運費都拿不迴來吧?


    再不濟,劉弘也可以直接套個白手套,把自己摘得幹幹淨淨——別問朕,糧食不是我賣的。


    將少府錢幣短缺的問題解決,劉弘緩緩從臥榻上坐起,轉而考慮其另外一件事。


    “厚葬之風啊···”


    前段時間,劉弘兌換出去的黃金,大半都被土財主埋進了地窖。


    不出意外的話,百十年後,那些黃金就將作為陪葬品,被埋入土裏,以供後世的摸金校尉‘劫富濟貧’。


    作為後世人,劉弘自然無法接受這種狀況。


    所以,今日的午覺,實際上就是劉弘對漢室厚葬之風進行改變的開始···


    “來人!”


    一聲厲嗬,頓時有兩個甲胄齊備的禁卒踏入寢殿。


    “陛下有何吩咐?”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少帝成長計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少帝成長計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