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這塊手掌大,約一寸厚的圓形麥餅,柴武頓時流露出了饒有興致的神態。
雖然現在的漢室,還很少有這種穀物碾磨成粉,而後和麵製作的食物製作方法,但這種餅狀吃食,對柴武而言卻並不陌生。
如今漢室軍隊的軍糧,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發放粟米,各地駐軍收到粟米隻後,再分發給士卒煮食。
而漢室的軍糧發放分為三層標準:邊牆戍卒月米二石;各地駐軍,如飛狐軍、長安兩軍等常備野戰部隊,月米一石八鬥;地方郡縣戍卒月一石五鬥。
或許會有些奇怪:粟米二石,折合後世可就是六十二千克,按每月三十天、一日兩餐算,一頓飯吃一千克粟米?
實際上,這其中還有一個被忽略的點。
其一:發放到士卒手中的粟米,是尚為脫殼的糧粒。
去殼舂挑過後,二石粟米,也就能得到一石八鬥左右的口糧。
其二,便是軍隊,是漢室唯一一個奉行‘一日三餐’的地方——隻要部隊還處於訓練狀態,那士卒就是一日三餐。
至於戰時,那更是要不時發放肉食,來保證士卒保持充沛的體力。
訓練、作戰帶來的巨大消耗,再加上去殼過後的‘縮水’,使得漢室軍卒的軍糧獲取量,實際上並不能完全保證士卒吃飽肚子。
——平均每月四十八千克粟米,每日1.6千克;分到一日三餐,每餐也就是五百克。
在後世,別說軍人了,隨便一個處在生長期的青少年,一餐的飯量都不止這點。
而‘月米二石’,還隻是邊牆戍卒的軍糧發放標準,野戰軍和地方郡國部隊的標準,分別為‘月一石八鬥’和‘一石五鬥’。
正因為此,曆史上才會有晁錯上《輸粟捐爵疏》,以解決士卒行軍不得飽腹、中央有心改變卻無能為力的局麵。
而柴武眼前的圓形麥餅,則與如今漢室常用的幹糧十分相似。
——每個月二石的口糧,還都是一起發放,如果遇到大範圍機動,士卒自然不可能背著幾十千克的口糧行軍。
所以在戰時,少府便會將作戰部隊的部分口糧,替換成幹糧。
這種幹糧以粟米製成,基本流程為:蒸軟粟米——揉成餅狀——暴曬——蒸煮——暴曬——蒸煮。
經過反複數次的蒸煮、暴曬,得出的粟米幹糧就能褪去大部分水份,從而成為重量更輕、體積更小,又能輕易滿足士卒需求的‘類壓縮餅幹’式的軍用幹糧。
在行軍途中,士卒若是餓了,就能從本就不大的粟米餅上掰下一小塊,然後扔進開水裏泡軟,合水吞食。
——這還算好的狀況!
要知道在行軍途中的大多數時間,都是不方便起火燒水的!
這種時候,士卒就隻能把粟米餅當成壓縮餅幹硬啃,頂多就是拿涼水送服了事。
作為漢室最精銳的一支野戰軍主將,柴武和粟米幹糧,自是‘老相識’了——戰時,漢室部隊上至主帥、下至民夫,所食用的口糧規格都是一致的!
一想起啃食粟米餅時,喉嚨那鑽心的刺痛,柴武望向眼前麥餅的神色,便隱隱有些不安起來。
“陛下···”
遲疑的望向劉弘,柴武的臉上分明寫著‘委屈’二字。
——臣做錯了什麽?
居然讓陛下不惜以粟米餅來懲罰我?
對於柴武心中的腹誹,劉弘自是不甚了了;但隨著麥香飄起,劉弘已是忍不住先動手,從眼前的盤中拿起一塊。
就見劉弘在柴武驚駭的目光注視下,不甚文雅的張嘴一咬!
“嗯?”
“怎無聲響?”
發現預料中,那啃食粟米餅所應該發出的刺耳咀嚼聲沒有響起,柴武頗有些驚詫的抬起頭,就見劉弘麵色淡然的咀嚼起那塊麥餅。
“這···”
待等劉弘咬下第二口,柴武已經將注意力,從劉弘那張略顯陶醉的麵龐,移到了眼前的麥餅之上。
“嗯,確有些許不同。”
與柴武印象中,那宛如一枚金餅的粟米餅所不同,眼前的‘麥餅’,並沒有粟米特有的金黃,而是規律的呈一絲焦黃。
而且麥餅上的焦黃,也隻是在正反兩麵——麥餅邊沿,竟是白的!
“麥粉,竟是白的嗎···”
在早年貧瘠之時,柴武曾‘有幸’目睹過麥飯的模樣。
一粒粒棕色的麥粒,與粘稠的湯液混在一起,讓人看了,是怎麽都提不起食欲。
至於麥飯的口感,那更是隻能用‘非為人食’來形容!
——如今,漢室但凡是還沒到走投無路的家庭,都不大可能以麥飯作為口糧。
在一些家財殷實的小地主家,‘麥’更是直接被當做牲畜飼料!
但看著眼前的麥餅,柴武卻無論如何,都無法將這兩麵焦黃、邊沿雪白的麥餅,與那棕黃色的麥飯聯係在一起。
帶著疑惑,柴武試探著拿起一塊麥餅,剛送到嘴邊,就有一陣專屬於麥子的清香用於柴武的鼻息之中。
略帶些戒備的張嘴一咬,柴武才終於確信:麥餅,真的不像粟米餅那般‘堅如磐石’!
那口感,說不上入口即化,但與‘難嚼’也絕對搭不上邊。
隨著麥餅一點點被嚼碎,柴武甚至發現:口舌之間,似乎有一絲甜味湧上!
“這···”
或許在劉弘看來,澱粉在唾液中分離出糖分,隻是後世初中課程中極其不顯眼的一部分,但對於柴武而言,這無疑是發現了新大陸。
——天地間,除了蜂蜜之外,居然還有第二種帶甜味的吃食!
光是這一點,就已經讓柴武震驚的無以複加了!
而作為政治人物,柴武從這絲甜意之中聯想到的,也絕不僅僅是‘口腹之欲’這麽簡單。
此時的漢室,雖然還沒有甘蔗傳入,也沒有甜菜可以分離糖分,但南方百越,卻已經有原始的蔗類經濟作物了。
在過去數百年的文化傳播中,中原也曾流入過‘柘漿’這種神奇的液體湯1。
隻不過,‘柘漿’通常被作為南方進貢的特產,且不易儲存;與蜂蜜一樣,同屬於‘奢侈品’的範疇。
而現在,除了‘柘漿’和蜂蜜之外,居然又出現了新的食物,具有甜味?
而且這種新食物,並不是什麽外來物種,而是在中原大地廣為流傳,隻是之前不被重視的宿麥?
柴武十分篤定:光是這麥粉當中含帶的這一絲甜味,就足以讓宿麥在短時間內,成為梁米那樣的高級主食!
長安梁米,如今多少錢一石?
——哪怕粟米價格跌破五十錢的時候,梁米也從未低於三百錢一石的價格!
正常時節,梁米的價格更是常年處於四百五十錢到六百錢之間的區間。
現如今,粟米雖然被少府納入了‘糧價保護’的範疇內,價格死死釘在了七十五至九十錢之間,但梁米卻依舊憑借其清爽的口感、精良的品質,而穩穩處於五百錢以上的價格。
而麥類,無論是宿麥還是春麥,價格都從未達到過粟米價格的一半——除非窮的揭不開鍋,否則,哪怕是在粟米裏摻糠,百姓也不可能願意吃麥飯。
但在品嚐過‘麥餅’之後,柴武卻已經能預料到:在不遠的將來,宿麥的價格,將直接向梁米的單價看齊!
——最起碼,宿麥被研磨之後所取得‘麥粉’,將達到每石五百錢以上。
來到長安月餘,柴武也已經基本熟悉了朝堂,對於明年開春,少府將以每石七十五錢的‘超高價’迴收宿麥之事,柴武自也是有所耳聞。
但現在看來,劉弘這哪裏是在撒福利···
——分明是在悶聲發大財!
七十五錢購入,五百錢售出?
光這,就是將近六倍的利潤率了!
而一石宿麥,即便算上七十五錢的的收購價,以及去殼脫粒、研磨成粉的損耗,以及人工成本,也最多就是每石一百錢左右。
也就是說:來年開春,少府將以兩百萬萬錢左右的價格,將今年冬天整個關中所種植的宿麥迴收。
而這三萬萬石宿麥,隻需要經過去殼脫離、研磨成粉的工序,就見價值一千萬萬錢以上!
“太一在上···”
“一千萬萬錢···”
饒是見多識廣,柴武也無法在腦海當中,腦補出‘一千萬萬錢’壘在一起,究竟是何等宏偉的畫麵。
但柴武能預料到的是:有了這麽多的錢,那藍田都尉每年所需的三萬萬錢軍費,就不是什麽大事了。
——冬小麥,可是每年冬天都可以種的!
如果說之前,柴武對劉弘推廣宿麥還抱有保留態度,那現在,柴武已經沒有絲毫懷疑了。
——明年的關中,種植宿麥的農戶,將穩穩達到九成九以上!
原因很簡單:或許少府‘每石七十五錢’的價格,還會讓農戶擔心一年兩種,會讓田畝的肥力損耗過甚;但麥粉‘每石五百錢以上’的價格,足以讓百姓拋下所有顧慮!
在不遠的將來,甚至有可能發生‘百姓為了保護土地肥力,而放棄春耕粟米,轉而隻在冬天種植宿麥’的狀況!
“如此不過五年,關中之名,或當盡以宿麥為食···”
暗中得出這樣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結論,柴武便抬起頭,麵色略有些複雜的望向劉弘。
雖然此時,還沒有人意識到糖分對於人體能量補充的巨大作用,但類似的觀念,也已經出現端倪。
即便不考慮這一點,柴武也明確的知道:詳見於口感糟糕、吃飽都未必能有力氣的粟米,宿麥,無疑更適合作為漢室軍方的軍用口糧。
而作為武將,柴武對於‘軍糧規格對軍心、戰意’的影響,有著十分明確的認知。
再某些特殊的極端情況下,軍隊的戰意和軍心,往往就見取決於:上戰場之前,吃得好不好,有沒有吃飽。
也正是出於此,絕大多數合格的武將,都會在大戰之前下令犒賞,讓士卒們酒足飯飽,安心睡上一覺,再以最好的精神麵貌,迎接第二天的戰鬥。
但肉食之所以能起到振奮軍心的作用,除了因為肉類真的能提供巨大的能量之外,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肉貴···
撇開漢律明言禁止食用的牛、馬,如今長安魚類的價格,基本維持在四十錢一斤。
——注意,是一斤!
而同樣的四十錢,卻能買來將近六十斤的粟米!
至於雞、鴨、鵝等家禽,那更是脫離了‘論斤售賣’的範疇。
——成年鴨一隻三百錢,雞四百錢,鵝七百!
至於重達千斤的牛,作價更是動輒數萬錢。
這就注定了軍隊所能獲取的肉食,實際上十分有限——肉那麽貴,國家那麽窮,總不能用搶的吧?
而宿麥,便很好地填補了這個問題:雖然貴,但也沒貴到肉類那麽誇張的地步;且存糧、增量都不小。
思慮再三之後,柴武卻依舊沒敢將心中所想到出口。
——宿麥即將高達數百錢一石的價格,就很難讓其成為漢室常規軍糧···
如今漢室,光是北牆一線的衛戍部隊,戰員就達二十萬之巨!
再加上飛狐軍、雲中軍、雁門軍(代北軍)、北地都尉等野戰軍,以及長安南北兩軍,漢室光是常設部隊,就高達三十萬人以上!
三十萬人,哪怕按照每年每人二十石的食量計算,那也是足足六百萬石宿麥。
一石五百錢,六百萬石,那就是三十萬萬錢···
——在宿麥沒出現之前,漢室一年的財政總收入(國庫加少府),滿共都未必能有三十萬萬!
每年的軍糧就要花費三十萬萬錢,絕對不是如今的漢室所能負擔的起的。
哪怕將來,中央能憑借宿麥賺下一筆錢,那錢最終也是進了少府。
而少府,是眼前這位小祖宗的私人錢袋···
除非劉弘主動出手,否則外朝的一應支出,都隻能從國庫出。
而在宿麥為少府帶來龐大收入的同時,國庫的財政狀況,將與過去一般無二。
——稅率減半,收稅從一年一次變成兩次,等於沒增沒減。
也就是說:在短時間內,國庫每年的農稅收入,都隻能維持在二十萬萬錢左右。
“唉···可惜啊···”
失望的搖了搖頭,柴武便躬身一拜。
“陛下所製之麥餅,確乃神物。”
“有此物,則來年少府府庫,自當累錢巨萬···”
看著柴武‘恭賀’中明顯帶著的那一絲遺憾,劉弘隻淡然一笑。
“既大將軍以為,麥餅尚可用以食之,那朕之念,便可告於將軍知曉了。”
笑著調侃柴武一句,劉弘麵色陡然一肅。
“將軍以為,麥餅,或能替往昔,吾漢家之將士‘以粟餅為食’之俗否?”
言罷,劉弘不顧柴武驚詫的麵容,隻目光誠懇的直盯著柴武的眼眸深處。
而柴武,則是在短暫的失神過後,像是擔心劉弘後悔般,趕忙一叩首。
“陛下仁以愛卒,施重資以養軍,臣鬥膽,替天下漢士漢卒以諾!”
“——吾漢家將士唯忘死百戰,方可報陛下恩德之十一···”
雖然現在的漢室,還很少有這種穀物碾磨成粉,而後和麵製作的食物製作方法,但這種餅狀吃食,對柴武而言卻並不陌生。
如今漢室軍隊的軍糧,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發放粟米,各地駐軍收到粟米隻後,再分發給士卒煮食。
而漢室的軍糧發放分為三層標準:邊牆戍卒月米二石;各地駐軍,如飛狐軍、長安兩軍等常備野戰部隊,月米一石八鬥;地方郡縣戍卒月一石五鬥。
或許會有些奇怪:粟米二石,折合後世可就是六十二千克,按每月三十天、一日兩餐算,一頓飯吃一千克粟米?
實際上,這其中還有一個被忽略的點。
其一:發放到士卒手中的粟米,是尚為脫殼的糧粒。
去殼舂挑過後,二石粟米,也就能得到一石八鬥左右的口糧。
其二,便是軍隊,是漢室唯一一個奉行‘一日三餐’的地方——隻要部隊還處於訓練狀態,那士卒就是一日三餐。
至於戰時,那更是要不時發放肉食,來保證士卒保持充沛的體力。
訓練、作戰帶來的巨大消耗,再加上去殼過後的‘縮水’,使得漢室軍卒的軍糧獲取量,實際上並不能完全保證士卒吃飽肚子。
——平均每月四十八千克粟米,每日1.6千克;分到一日三餐,每餐也就是五百克。
在後世,別說軍人了,隨便一個處在生長期的青少年,一餐的飯量都不止這點。
而‘月米二石’,還隻是邊牆戍卒的軍糧發放標準,野戰軍和地方郡國部隊的標準,分別為‘月一石八鬥’和‘一石五鬥’。
正因為此,曆史上才會有晁錯上《輸粟捐爵疏》,以解決士卒行軍不得飽腹、中央有心改變卻無能為力的局麵。
而柴武眼前的圓形麥餅,則與如今漢室常用的幹糧十分相似。
——每個月二石的口糧,還都是一起發放,如果遇到大範圍機動,士卒自然不可能背著幾十千克的口糧行軍。
所以在戰時,少府便會將作戰部隊的部分口糧,替換成幹糧。
這種幹糧以粟米製成,基本流程為:蒸軟粟米——揉成餅狀——暴曬——蒸煮——暴曬——蒸煮。
經過反複數次的蒸煮、暴曬,得出的粟米幹糧就能褪去大部分水份,從而成為重量更輕、體積更小,又能輕易滿足士卒需求的‘類壓縮餅幹’式的軍用幹糧。
在行軍途中,士卒若是餓了,就能從本就不大的粟米餅上掰下一小塊,然後扔進開水裏泡軟,合水吞食。
——這還算好的狀況!
要知道在行軍途中的大多數時間,都是不方便起火燒水的!
這種時候,士卒就隻能把粟米餅當成壓縮餅幹硬啃,頂多就是拿涼水送服了事。
作為漢室最精銳的一支野戰軍主將,柴武和粟米幹糧,自是‘老相識’了——戰時,漢室部隊上至主帥、下至民夫,所食用的口糧規格都是一致的!
一想起啃食粟米餅時,喉嚨那鑽心的刺痛,柴武望向眼前麥餅的神色,便隱隱有些不安起來。
“陛下···”
遲疑的望向劉弘,柴武的臉上分明寫著‘委屈’二字。
——臣做錯了什麽?
居然讓陛下不惜以粟米餅來懲罰我?
對於柴武心中的腹誹,劉弘自是不甚了了;但隨著麥香飄起,劉弘已是忍不住先動手,從眼前的盤中拿起一塊。
就見劉弘在柴武驚駭的目光注視下,不甚文雅的張嘴一咬!
“嗯?”
“怎無聲響?”
發現預料中,那啃食粟米餅所應該發出的刺耳咀嚼聲沒有響起,柴武頗有些驚詫的抬起頭,就見劉弘麵色淡然的咀嚼起那塊麥餅。
“這···”
待等劉弘咬下第二口,柴武已經將注意力,從劉弘那張略顯陶醉的麵龐,移到了眼前的麥餅之上。
“嗯,確有些許不同。”
與柴武印象中,那宛如一枚金餅的粟米餅所不同,眼前的‘麥餅’,並沒有粟米特有的金黃,而是規律的呈一絲焦黃。
而且麥餅上的焦黃,也隻是在正反兩麵——麥餅邊沿,竟是白的!
“麥粉,竟是白的嗎···”
在早年貧瘠之時,柴武曾‘有幸’目睹過麥飯的模樣。
一粒粒棕色的麥粒,與粘稠的湯液混在一起,讓人看了,是怎麽都提不起食欲。
至於麥飯的口感,那更是隻能用‘非為人食’來形容!
——如今,漢室但凡是還沒到走投無路的家庭,都不大可能以麥飯作為口糧。
在一些家財殷實的小地主家,‘麥’更是直接被當做牲畜飼料!
但看著眼前的麥餅,柴武卻無論如何,都無法將這兩麵焦黃、邊沿雪白的麥餅,與那棕黃色的麥飯聯係在一起。
帶著疑惑,柴武試探著拿起一塊麥餅,剛送到嘴邊,就有一陣專屬於麥子的清香用於柴武的鼻息之中。
略帶些戒備的張嘴一咬,柴武才終於確信:麥餅,真的不像粟米餅那般‘堅如磐石’!
那口感,說不上入口即化,但與‘難嚼’也絕對搭不上邊。
隨著麥餅一點點被嚼碎,柴武甚至發現:口舌之間,似乎有一絲甜味湧上!
“這···”
或許在劉弘看來,澱粉在唾液中分離出糖分,隻是後世初中課程中極其不顯眼的一部分,但對於柴武而言,這無疑是發現了新大陸。
——天地間,除了蜂蜜之外,居然還有第二種帶甜味的吃食!
光是這一點,就已經讓柴武震驚的無以複加了!
而作為政治人物,柴武從這絲甜意之中聯想到的,也絕不僅僅是‘口腹之欲’這麽簡單。
此時的漢室,雖然還沒有甘蔗傳入,也沒有甜菜可以分離糖分,但南方百越,卻已經有原始的蔗類經濟作物了。
在過去數百年的文化傳播中,中原也曾流入過‘柘漿’這種神奇的液體湯1。
隻不過,‘柘漿’通常被作為南方進貢的特產,且不易儲存;與蜂蜜一樣,同屬於‘奢侈品’的範疇。
而現在,除了‘柘漿’和蜂蜜之外,居然又出現了新的食物,具有甜味?
而且這種新食物,並不是什麽外來物種,而是在中原大地廣為流傳,隻是之前不被重視的宿麥?
柴武十分篤定:光是這麥粉當中含帶的這一絲甜味,就足以讓宿麥在短時間內,成為梁米那樣的高級主食!
長安梁米,如今多少錢一石?
——哪怕粟米價格跌破五十錢的時候,梁米也從未低於三百錢一石的價格!
正常時節,梁米的價格更是常年處於四百五十錢到六百錢之間的區間。
現如今,粟米雖然被少府納入了‘糧價保護’的範疇內,價格死死釘在了七十五至九十錢之間,但梁米卻依舊憑借其清爽的口感、精良的品質,而穩穩處於五百錢以上的價格。
而麥類,無論是宿麥還是春麥,價格都從未達到過粟米價格的一半——除非窮的揭不開鍋,否則,哪怕是在粟米裏摻糠,百姓也不可能願意吃麥飯。
但在品嚐過‘麥餅’之後,柴武卻已經能預料到:在不遠的將來,宿麥的價格,將直接向梁米的單價看齊!
——最起碼,宿麥被研磨之後所取得‘麥粉’,將達到每石五百錢以上。
來到長安月餘,柴武也已經基本熟悉了朝堂,對於明年開春,少府將以每石七十五錢的‘超高價’迴收宿麥之事,柴武自也是有所耳聞。
但現在看來,劉弘這哪裏是在撒福利···
——分明是在悶聲發大財!
七十五錢購入,五百錢售出?
光這,就是將近六倍的利潤率了!
而一石宿麥,即便算上七十五錢的的收購價,以及去殼脫粒、研磨成粉的損耗,以及人工成本,也最多就是每石一百錢左右。
也就是說:來年開春,少府將以兩百萬萬錢左右的價格,將今年冬天整個關中所種植的宿麥迴收。
而這三萬萬石宿麥,隻需要經過去殼脫離、研磨成粉的工序,就見價值一千萬萬錢以上!
“太一在上···”
“一千萬萬錢···”
饒是見多識廣,柴武也無法在腦海當中,腦補出‘一千萬萬錢’壘在一起,究竟是何等宏偉的畫麵。
但柴武能預料到的是:有了這麽多的錢,那藍田都尉每年所需的三萬萬錢軍費,就不是什麽大事了。
——冬小麥,可是每年冬天都可以種的!
如果說之前,柴武對劉弘推廣宿麥還抱有保留態度,那現在,柴武已經沒有絲毫懷疑了。
——明年的關中,種植宿麥的農戶,將穩穩達到九成九以上!
原因很簡單:或許少府‘每石七十五錢’的價格,還會讓農戶擔心一年兩種,會讓田畝的肥力損耗過甚;但麥粉‘每石五百錢以上’的價格,足以讓百姓拋下所有顧慮!
在不遠的將來,甚至有可能發生‘百姓為了保護土地肥力,而放棄春耕粟米,轉而隻在冬天種植宿麥’的狀況!
“如此不過五年,關中之名,或當盡以宿麥為食···”
暗中得出這樣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結論,柴武便抬起頭,麵色略有些複雜的望向劉弘。
雖然此時,還沒有人意識到糖分對於人體能量補充的巨大作用,但類似的觀念,也已經出現端倪。
即便不考慮這一點,柴武也明確的知道:詳見於口感糟糕、吃飽都未必能有力氣的粟米,宿麥,無疑更適合作為漢室軍方的軍用口糧。
而作為武將,柴武對於‘軍糧規格對軍心、戰意’的影響,有著十分明確的認知。
再某些特殊的極端情況下,軍隊的戰意和軍心,往往就見取決於:上戰場之前,吃得好不好,有沒有吃飽。
也正是出於此,絕大多數合格的武將,都會在大戰之前下令犒賞,讓士卒們酒足飯飽,安心睡上一覺,再以最好的精神麵貌,迎接第二天的戰鬥。
但肉食之所以能起到振奮軍心的作用,除了因為肉類真的能提供巨大的能量之外,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肉貴···
撇開漢律明言禁止食用的牛、馬,如今長安魚類的價格,基本維持在四十錢一斤。
——注意,是一斤!
而同樣的四十錢,卻能買來將近六十斤的粟米!
至於雞、鴨、鵝等家禽,那更是脫離了‘論斤售賣’的範疇。
——成年鴨一隻三百錢,雞四百錢,鵝七百!
至於重達千斤的牛,作價更是動輒數萬錢。
這就注定了軍隊所能獲取的肉食,實際上十分有限——肉那麽貴,國家那麽窮,總不能用搶的吧?
而宿麥,便很好地填補了這個問題:雖然貴,但也沒貴到肉類那麽誇張的地步;且存糧、增量都不小。
思慮再三之後,柴武卻依舊沒敢將心中所想到出口。
——宿麥即將高達數百錢一石的價格,就很難讓其成為漢室常規軍糧···
如今漢室,光是北牆一線的衛戍部隊,戰員就達二十萬之巨!
再加上飛狐軍、雲中軍、雁門軍(代北軍)、北地都尉等野戰軍,以及長安南北兩軍,漢室光是常設部隊,就高達三十萬人以上!
三十萬人,哪怕按照每年每人二十石的食量計算,那也是足足六百萬石宿麥。
一石五百錢,六百萬石,那就是三十萬萬錢···
——在宿麥沒出現之前,漢室一年的財政總收入(國庫加少府),滿共都未必能有三十萬萬!
每年的軍糧就要花費三十萬萬錢,絕對不是如今的漢室所能負擔的起的。
哪怕將來,中央能憑借宿麥賺下一筆錢,那錢最終也是進了少府。
而少府,是眼前這位小祖宗的私人錢袋···
除非劉弘主動出手,否則外朝的一應支出,都隻能從國庫出。
而在宿麥為少府帶來龐大收入的同時,國庫的財政狀況,將與過去一般無二。
——稅率減半,收稅從一年一次變成兩次,等於沒增沒減。
也就是說:在短時間內,國庫每年的農稅收入,都隻能維持在二十萬萬錢左右。
“唉···可惜啊···”
失望的搖了搖頭,柴武便躬身一拜。
“陛下所製之麥餅,確乃神物。”
“有此物,則來年少府府庫,自當累錢巨萬···”
看著柴武‘恭賀’中明顯帶著的那一絲遺憾,劉弘隻淡然一笑。
“既大將軍以為,麥餅尚可用以食之,那朕之念,便可告於將軍知曉了。”
笑著調侃柴武一句,劉弘麵色陡然一肅。
“將軍以為,麥餅,或能替往昔,吾漢家之將士‘以粟餅為食’之俗否?”
言罷,劉弘不顧柴武驚詫的麵容,隻目光誠懇的直盯著柴武的眼眸深處。
而柴武,則是在短暫的失神過後,像是擔心劉弘後悔般,趕忙一叩首。
“陛下仁以愛卒,施重資以養軍,臣鬥膽,替天下漢士漢卒以諾!”
“——吾漢家將士唯忘死百戰,方可報陛下恩德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