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嚴寒,在臘月末達到頂峰。


    劉弘地禦輦,也終於出現在了長安城東南,約七十裏處的藍田縣。


    早在前秦之時,藍田,就是一座更偏向於軍事重鎮的小城。


    從秦昭襄王時期,秦設立藍田大營開始,幾乎每一支東出函穀的秦師,都是從藍田作為起點。


    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嬴政也是在藍田大營子內,閱覽了秦軍銳士的精神風貌,並大肆封賞有功將士。


    時過境遷,秦亡已有數十載,藍田大營,也已經從滿是肅殺之氣的軍事重鎮,轉化為了一座普通縣城。


    如果不出意外,藍田縣在有漢一朝,都不再會被當做一座軍事聚點來使用。


    但在今年,這個‘意外’,便悄然發生了。


    在丞相府前後奔走唿籲、少府揮舞著大把新五銖錢兜底的情況下,關中九成以上的土地,都在今年冬天,種上了宿麥。


    尋常年節,雖然也有農民因收成不好,或家庭財政狀況不好等原因,趁著冬天補種宿麥,以貼補家用,但整個關中大範圍的種植冬小麥,卻還是有漢以來頭一遭。


    而這一次全關中種植冬小麥的‘變數’,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帶來了許多不存在的問題。


    其中最讓長安朝堂頭疼的,無疑便是冬訓。


    漢太祖高皇帝製:士不教,不得征。


    漢室每一個男子,都要在十四歲之後的每年冬天,在地方官府的組織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冬訓。


    至少經曆過連續三年的冬訓之後,漢室男子才會被認為‘具備基礎的戰鬥力’,從而具備上陣殺敵的資格。


    這一項政策,極其有效地保證了漢室的國民軍事素養,使得漢室僅憑借兩千餘萬的人口,就能隨便拉出百萬人以上的武裝力量!


    北方的匈奴人南下,攻打漢室一座人口數萬,戰員不過數千的城牆時,總是會驚疑的發現:城牆之上,居然站著數萬守城士卒?


    在漢匈雙方過去十幾年的交鋒中,甚至發生過‘匈奴人探查得知漢城守卒五千,在殺傷一萬人之後,城牆上依舊有守衛力量’的詭異事件。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漢室每年的冬訓,讓漢室每一個成年男子,都具備了水準線以上的戰鬥力。


    原本身著短衣,手持鋤頭的農民,隻要拿上一柄劍、一把弓,就能變成一個合格的戰士!


    片刻之前還在鬥雞走狗,飲酒作樂的紈絝公子哥,也能在眨眼間翻身上馬,似模似樣的殺向敵陣。


    後世那句‘國恆以弱滅,唯漢獨以強亡’的評價,放在東漢,或許是在說窮兵黷武;但放在西漢,卻是‘舉國皆兵’最真實的寫照。


    憑借這一條鐵律,漢室才能在立國之後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內有諸侯割據、外有豺狼環伺的戰略局勢下,一點點達成內掃諸侯、南滅百越、北逐胡虜,甚至飲馬北海、封狼居胥的史詩性壯舉。


    準確的說:漢室的強大,有很大一部分,便建立在這一條‘全民皆兵令’之上。


    如此一來,每年的冬訓,就成為了漢室僅次於農耕的第二件大事。


    尤其是在關中,為劉氏皇帝視為基本盤,視為最後本營的關中,冬訓之事的重要程度,甚至不比春耕、秋收低到哪裏去!


    根據慣例,每年正月初一,皇帝都要親耕籍田,以勸天下人農耕;而每年的冬訓,漢天子也同樣要象征性的進行巡查,以彰重視。


    漢以武立國、以武強國——絕對不是說著玩兒的!


    而今年冬天,原本應該控製的田畝,都種上了冬小麥,這就讓關中的冬訓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頓。


    北方地廣人稀,大片荒地,自然有的是地方供青壯冬訓、操練;關東雖然耕地不少,但人口密度遠沒有關中那麽大,每個縣找個平坦的地方進行操演,也同樣不是什麽難事。


    而關中,卻是很難找到一片足以容納數十萬青壯操演的空地···


    ——如今漢室天下滿共兩千餘萬人,其中有將近一半,都聚集在了關中!


    而關中的土地,僅占漢室天下的十分之一不到···


    即便撇開人口密度低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燕、代等北方郡國,以及長沙、淮南等半熱帶森冷,光拿齊、楚、梁等關東郡國比,關中的人口密度,就已經在這些‘繁華之地’的五倍以上!


    除了人口密度之外,關中和關東的狀況,還有一項本質的區別。


    ——關中所行的,是寬一步,長二百四十步的‘大畝’;而關東,則行寬一步,長一百二十畝的‘小畝’。


    也就是說,在人數相等的情況之下,關中百姓所占據的土地,是關東的兩倍。


    兩倍的人均土地分配麵積,五倍的人口密度,再加上將關中一小半土地吞下的長安城、上林苑,以及各式皇帝行宮、皇家園林,使得關中的閑置土地,遠低於關東,以及北方邊牆、南方沼池。


    可以說,關中但凡是能耕作的土地,都在漢初,被劉邦分給了百姓。


    對於不需要精耕細作,隻需要灌溉、日照,以及佛係除草的粟米而言,‘能耕作的土地’,往往就意味著地勢平坦的平原、盆地。


    這就意味著:整個關中,幾乎所有可用於軍事操演的區域,都已經是農田。


    這也是往年的冬訓,放在冬天的原因——不是因為冬天適合鍛煉,也不是因為百姓冬天才有空,而是因為隻有冬天,占據關中所有平原的田畝才能暫時被用於訓練。


    可今年,即便到了冬天,關中的田畝也沒有閑下來。


    ——在少府‘宿麥石七十五錢’的承諾之下,幾乎每一個不覺得錢多到沒處花的農戶,都在自家的田畝種上了宿麥。


    就連‘土地肥力不足’的顧慮,也因為今年春、夏兩季,粟米耕種工作的缺失,而變得不再需要考慮。


    這樣一來,關中糧食短缺的問題是解決了;原本隻能保障生存的大多數百姓,也即將借著冬小麥發一筆小財。


    但冬訓,卻成為了難題——田裏都種著宿麥,上哪兒訓練?


    為了這件事,新任大將軍柴武可謂是茶飯不思月餘,甚至一度懷疑當今劉弘,是在刻意刁難自己!


    最終,為了洗脫自己‘苛待功臣’的嫌疑,劉弘隻能將原定於幾年後實施的一個計劃,提前拿來解決柴武的困局。


    ——經過三十年的冷遇之後,藍田縣,再度成為了軍事重鎮!


    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柴武就在少府田叔、丞相審食其,以及暫代少府事務的張蒼配合下,完成了‘漢藍田大營’的大致建造工作。


    原本居住於藍田縣方圓三十裏的百姓,都被遷往了渭北一代——對於這種類似‘天津搬北京’的拆遷項目,藍田百姓並沒有表現出多大抗拒。


    為了安置這批‘拆遷戶’,劉弘甚至忍痛,從少府名下的‘皇田’,也就是屬於劉弘所有的田畝之中,撥出了上千頃良田,以補償藍田百姓失去田畝的損失。


    至於這批‘拆遷戶’原本在藍田一代所擁有的田地,也就成為了此刻,劉弘眼裏所見的模樣。


    ——四座長寬各二十裏,位於藍田縣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巨大軍營!


    就劉弘此時所見,距離長安最近的藍田北營,此時根本沒有什麽‘軍營’的樣子——隻是原本的土地被平為校場,校場邊沿多了幾片簡易的帳篷而已。


    名為‘軍營’的藍田北營,此刻卻連圍住軍營的籬笆都沒有,隻是一片巨大的空地!


    北營如此,其餘三營自然也好不到哪裏。


    但劉弘卻絲毫沒有因此而感到不喜,隻饒有興致的命令陳濞減緩車速,旋即打量起‘營’內,青壯們操演的狀況。


    在藍田一帶設立軍營,自是早就被劉弘列入到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當中。


    曆史上,同一時期的文帝劉恆,就曾下令:車騎將軍令勉屯兵飛狐、將軍蘇意於雁門一代屯兵句注,將軍張武屯兵北地。


    與此同時,漢室另外三支精銳部隊,也被劉恆一紙詔書立起框架:河內守周亞夫屯兵細柳,祝茲侯徐悍屯兵棘門,宗正劉禮駐軍霸上!


    這六支部隊,便是漢室除南北兩軍之外,最為精銳,也最為人所熟知的常備野戰軍。


    飛狐軍自不用說,自漢室立,便一直駐紮飛狐道,充當‘長城救火隊員’。


    句注軍,說是蘇意所立,實際上,就是代北雁門一代,原本散亂的戍邊部隊被統合在了一起。


    北地那更不多多提——在漢律之中,‘北地騎士’這個群體的待遇,可是‘比山東複’的!


    所以嚴格意義上,這三支部隊,都不是被文帝劉恆從無到有所創立,而是把原本就存在,卻沒有整合在一起的武裝力量整編為一軍,正式設為了常備邊防野戰部隊。


    而細柳、棘門、霸上三軍,就可以說是文帝劉恆所建立了。


    從馬後炮的角度而言,文帝以飛狐軍、句注軍、北地軍三支野戰軍,在漢室北牆東北、北、西北三個方向立起戰略支點,這個總體思想沒有問題。


    但在長安附近設立細柳、棘門、霸上三郡,卻是有一些考慮欠妥了。


    這三支軍隊的建議,是文帝為了保證長安的安危;但實際上,真正應該保證的,是作為關中門戶的蕭關、函穀關、武關的安危才是。


    如果北方匈奴,或關東諸侯攻入關中,那繼續保衛長安,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在景帝一朝的吳楚七國之亂中,叛軍剛打到睢陽,連函穀關的影子都沒見到,關中就已經人心大亂了!


    所以,相較於把一半的力量放在邊牆、一半的力量放在長安,倒不如將更多的力量集中在函穀關、蕭關這樣的戰略重點上。


    倒也不是說長安不重要,疑惑不屬於‘戰略重點’,而是說,關中一但被攻破,長安再怎麽堅固,都已經於事無補了。


    就像後世的網絡遊戲一樣:兩個門牙沒了,基地的破碎,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所以劉弘設立藍田大營,幾乎沒有在此屯紮重兵,以備‘長安北圍攻’時用來防禦的打算——長安城北有北營,城南有南營;藍田大營再駐紮一軍,讓這三支部隊互相製衡,就足夠了。


    至於藍田大營的主要作用,還是用於關中的冬訓。


    或許在如今的長安百姓看來,冬小麥的種植,隻是一個特殊時期的特殊考量;等來年,粟米的收成恢複正常,冬小麥也就不用種了。


    但對於劉弘而言,關中今年冬天的冬小麥種植,隻是個開始而已。


    等過了今年,百姓嚐到種植冬小麥的甜頭之後,冬小麥的推廣就將事半功倍!


    而劉弘最終要達成的局麵,就是整個天下的百姓,都在冬天種植冬小麥,從而變相的讓中原大地的農作物‘一年兩熟’。


    隻有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改變漢室的物資匱乏、財富貧瘠的狀況。


    最起碼,也要達成關中‘夏種粟米,冬耕宿麥’的局麵,劉弘才能滿意。


    這樣一來,關中百姓冬天種植冬小麥,就將成為以後的常態;關中的冬訓,也就需要劃出一個專門的區域了。


    思來想去,劉弘最終決定,將往後每年的冬訓地點,與即將成立的‘藍天都尉’大營放在一起,最為合適。


    一來,藍田大營將來會有一支常駐野戰軍,這對青壯的軍訓,將有肉眼可見的積極作用——榜樣的力量,總是能讓人忍不住效仿的。


    這二來,就是經濟角度的考量了。


    ——既然整個關中的冬訓都集中在藍田,那就意味著關中每一個地方的青壯,都要在冬天來到距離長安隻七十裏的藍田大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冬訓。


    既然都到藍田了,那冬訓開始之前、結束之後,青壯們能不去長安轉一轉、看一看,再給家中長親帶些禮物?


    而冬訓開始之前的十二月,以及結束之後二月,都是長安最為蕭瑟、貿易最為冷淡的時節。


    這種情況下,十萬以上的關中各地青年才俊湧入長安,瘋狂消費,無疑更能拉動長安的經濟增長。


    ——至不濟,也能讓少府的生意好一些不是?


    要知道不遠的將來,少府可是要開始售賣高品質食鹽的!


    即便是現在,長安城最大的一家‘布行’,也是一個姓劉的‘商人’麾下,名為‘少府’的機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少帝成長計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少帝成長計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