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樂宮走出,坐在迴宮的禦輦之上,劉弘看著車廂內拘謹的袁盎,不由思慮起朝堂今後的安排。
丞相一職,落在了審食其頭上;如果不出什麽意外,審食其這個丞相,就要一直做到其病逝。
這對劉弘而言利大於弊——雖然丞相能力不是那麽出眾,但終究還是開國時期摸爬滾打上來的老人,業務能力肯定在水準線以上。
而相較於蕭何、曹參等前輩,亦或是張蒼、申屠嘉等‘後來者’,審食其最好的一個地方,便是人脈夠窄。
——這貨曾經是呂後的親信!
現在?
整個呂氏都已經被連更拔出!
連帶著樊噲的兒子樊伉,都因為站隊諸呂,而死在了去年年初的動亂之下。
如今朝中,如果非要說誰是呂氏故舊,那也隻有太後張嫣,以及張敖曾經的門客,如今的少府卿田叔了。
即便是田叔,跟呂氏的聯係也是遠的不能再遠。
——田叔的張敖門客,張敖是魯元公主的丈夫,呂後又是魯元公主的母親···
這麽一大圈繞下來,說田叔跟呂氏沒關係,都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
至於太後張嫣,也已經在審食其睿智的提出‘不如我們架空陛下吧’之後,與審食其漸行漸遠。
這樣一個人坐在丞相大位上,以劉弘目前的狀況來說,還是非常舒服的。
——威望夠低,人品欠佳,沒有黨羽;能力合格,又沒什麽擔當。
這樣一個人,幾乎是每一個少年天子初得位時,夢寐以求的丞相人選!
審食其做丞相,劉弘可以一點點從丞相府摳權力不說,還能進行一些令人興奮的科研項目。
比如在上林苑起個墨苑啊~搗鼓搗鼓農具啊~水車啊什麽的,都會很方便。
禦史大夫有張蒼在,也出不了什麽問題。
——張蒼這貨的才能,可是不在蕭何之下!
九卿當中,少府有田叔看著,一切事宜都能有條不紊的進行不說,還能讓張嫣得到充分的被尊重感——嚴格意義上,田叔並不能算是劉弘的人,而是張嫣的人。
廷尉有吳公,在曆史上的張廷偉出頭之前,也足夠撐起場麵。
奉常有劉不疑在,也能撐到幾年後,晁錯從奉常掌故的位置崛起的一天。
即便晁錯另有大用,也還有如今的奉常丞汲忡,能勉強湊合著用。
太仆陳濞,在失去角逐內史的資格後,貌似是心灰意冷,專精於為劉弘禦輦了。
這也符合劉弘地需求——在河南沒搶迴來,漢室還沒有能力廣建馬苑的現在,太仆還是少一些心思,專心做皇帝禦用馬夫為好。
宗正好說——劉交的兒子們個頂個‘德高望重’,隨便拉個誰過來,劉禮、劉富之類的,就能應付。
而九卿其餘四個屬衙,又一次麵臨‘群龍無首’的場麵,等待劉弘去解決。
劉揭‘死全家’,內史一職,已經被劉弘內定給了曆史上,在文帝一朝由淮陽守轉任內史的申屠嘉。
典客也好說——本來就不是什麽重要的部門,在河西走廊沒鑿透之前,外交部的存在沒有什麽實質意義。
衛尉蟲達,已經在年前去世,朝堂正在擬定蟲達的蓋棺定論;不出意外的話,等秦牧從代北迴來,就要送一個姐妹進宮,以外戚加駙馬都尉的身份,正式出任衛尉一職。
真正讓劉弘感到頭疼的,還是郎中令···
——早在穿越之初,劉弘以一封衣帶血詔召飛狐軍入關勤王,隨後任令勉為郎中令時,此時就已經有了定論:令勉做郎中令,隻是在長安鍍個金,為日後從九卿轉任飛狐都尉做準備而已。
即便是內在緣由,也隻是劉弘想從趕來支援的飛狐軍摳一個校尉留在長安,以保障自己的安全。
到現在,陳平周勃已經化作塵土,令勉繼續留在長安,也就沒有了必要。
倒也不是說,就因為沒有留下的必要,就非得馬上讓令勉卸下郎中令一職,而是另外一頭,出了一丟丟差錯···
——車騎將軍柴武來報:賊從睢陽潛行至滎陽-敖倉一代,已然陷入重重包圍之中!
不出意外的話,長則個把月,短則十來天,叛軍潰散的消息就會送入長安。
到了那時,即便整個剿滅叛賊的過程,柴武都絲毫沒有參與,柴武‘定圍剿之策’的功勞,也足以讓他在功勞簿中位列前茅!
實際情況,甚至比這還要悲觀——作為圍堵叛軍的四部中,戰鬥力最為強悍的一支,柴武麾下的飛狐軍,必然會參與剿滅,甚至很可能會成為剿賊主力!
也就是說:等‘叛軍滅亡’的消息傳來長安時,‘如何封賞柴武’這個問題,也將擺在劉弘麵前。
如今的柴武,劉弘還能怎麽賞?
賜爵?
人家已經是徹侯了~
還是食邑數千戶的頂級徹侯!
若柴武立下如此功勞,劉弘卻不痛不癢的增加柴武的食邑,必然會讓馮唐早於曆史數十年堵住劉弘的禦輦,說出那一句:陛下賞太輕,罰太重啊···
加封食邑都不行,就更不提賞賜錢財了。
封官,就是劉弘大概率要做出的選擇。
可如今柴武的官職,已經是車騎將軍領飛狐都尉,身處漢室軍方第三順位了!
在軍方第一人太尉被罷設的情況下,能用來封賞柴武的,就隻剩下一個位置:大將軍。
若不如此,就隻能封文職——丞相啊~禦史大夫啊~隨便選。
且先不提丞相、禦史大夫等位置已經有人,光是任命柴武為大將軍,也已經是讓劉弘傷透了腦筋···
——大將軍的位置,也同樣有人···
要想讓明麵上沒有什麽過錯的灌嬰,老老實實把大將軍的位置讓給柴武,劉弘就需要拿出比大將軍更高的職務——最起碼,也不能比大將軍低。
這件事,還在劉弘‘茶飯不思以圖解局之法’的小本本上。
無論如何,柴武即將成為大將軍,算是板上釘釘;等叛亂結束,就要正式提上章程。
做了大將軍,柴武就不太方便領兵在外,甚至在遙遠的飛狐逕總領北牆戰事了。
——太尉被罷設,大將軍就是軍方的最高統領!
在理論上,大將軍將自此取代太尉,正式具備‘全掌天下兵馬’的權力!
即便不考慮功高震主等因素,劉弘也得留個心眼:一個理論上掌控天下兵馬的人,還是離自己近一點,睡覺才能睡得踏實···
這無外乎信任與否,純粹是君王的本能。
手掌天下兵馬,卻擁兵在外,柴武自己心裏也必然會犯嘀咕。
而若是讓柴武入朝,飛狐都尉一職就又空了出來。
這般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之下,令勉按照計劃轉任飛狐都尉,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這個時代的官場就是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柴武立了功,必須升職;升柴武為大將軍,就要妥善安置現在的大將軍灌嬰;柴武入朝,飛狐軍無首,令勉就要去做飛狐都尉;令勉一走,郎中令又空了下來···
而在此次略有些喜劇色彩的‘牽一發而動全身’事件中,劉弘再次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漢室就將麵臨人才空檔期。
開國功臣中,能打的大半死去;陳平、周勃這樣‘參差不齊’的貨色,也已經走向了各自的終點。
而曆史上文帝一朝顯赫的官員,則大半都還沒露頭。
張廷尉還沒捐貲為郎,晁錯也不知在哪裏摸爬滾打。
張武、宋昌、薄昭等將領,因為劉弘地出現而失去舞台。
也就眼前的袁盎,借著劉弘算計陳平周勃的機會冒出頭來。
從本心上講,袁盎政治手段老練,手腕夠硬,能力又足夠,劉弘還是非常傾向於重用的。
畢竟是曆史上,晁內史的終生宿敵,既然有晁錯,作為起爆劑的袁盎也必不可少。
但此時的袁盎,還是太年輕了···
這貨生於高皇帝七年(公園前220年),滿打滿算,現在也不過二十二歲!
任命這樣一個人為漢九卿,怕不是明日一大早,劉弘就要被四麵八方飛來的彈疏活活埋掉!
——令勉年近四十,成為九卿都得劉弘在郎中令前麵加個‘守’字,並表明令勉隻是鍍個金,再加上郎中令屬於皇帝秘書性質的緣故!
就連年近三十的秦牧,其成為衛尉也要經曆過去一年做衛尉丞的資曆,加上劉弘的信任、招安韓王部的功勞,再加上劉弘刻意給秦牧摁一個‘外戚’的身份!
曆史上的賈誼賈長沙,在袁盎這個年紀隻是被任命為博士,可就將大半個朝堂得罪!
如此狀況下,讓袁盎成為九卿,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但現在不能做九卿,不代表以後不能。
光是從曆史上,袁盎所表現出來的才能,就足以證明:袁盎的最低高度,也應該是九卿。
——能逼的景帝腰斬恩師,光此一件,就足以證明袁盎的能力!
即便不提曆史上的‘履曆’,劉弘即將麵臨的人才斷檔期,也使得袁盎必然會受到重用。
要想重用,自然是要先曆練曆練,試試成色了。
而今天,劉弘交代給袁盎的任務,就帶有一絲‘麵試’的意味。
——聽說你在曆史上,把景帝逼得去殺自己的老師?
朕不信。
真有本事,給朕把太後哄好看看?
倒也不是劉弘兒戲,而是哄好張嫣,已經足以看出一些至關重要的東西了。
再加上袁盎本身就是曆史上的名臣,佐以這種程度的了解,對劉弘而言就已經足夠。
但此刻,看著車廂內正襟危坐,絲毫挑不出毛病的袁盎,劉弘心中突然冒出了‘再試探一番’的念頭。
“咳咳。”
“車騎將軍即入朝,令郎中轉任飛狐都尉一事,便也不遠了···”
不著痕跡的自語著,劉弘話頭陡然一轉:“及致郎中令一職,朕欲以中郎欒布充之。”
“袁中郎以為如何?”
就見袁盎滿是認真的思慮片刻,方拱手道:“欒中郎公忠體國,武勳卓著,當可負郎中令之責。”
言罷,袁盎便又重迴擺出那副畢恭畢敬的模樣,端坐劉弘麵前。
見此,劉弘終是滿意的點了點頭,不由感歎起漢初官員的高質量。
劉弘看的清楚——從頭到尾,袁盎都沒有流露出絲毫異色,每時每刻,袁盎都在按照自己如今的身份作答。
中郎作為漢室軍官胚子雲基地,也確實有為皇帝給出意見的職能。
這也算是劉弘對袁盎最滿意的一點了:袁盎這人別的不說,認清自己的角色這件事,當稱天下之最!
做了謁者,袁盎就能溫潤如玉,如今成了中郎,袁盎也能威武雄壯,隨時準備出任一部之將官。
這樣一個明顯不符合儒家價值體係的人,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丫居然還是個忠實的儒家弟子!
——起碼也是情感偏向儒家!
想到這裏,劉弘便暫且丟下了外放袁盎的打算。
“今日一事,袁中郎辦的不錯···”
隻見袁盎一板一眼的作答道:“陛下謬讚,為君分憂,乃人臣本分···”
看著袁盎如此作態,劉弘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順眼!
滿意的笑著,劉弘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
“去歲,禦史大夫、廷尉曾聯袂舉薦一大才,名賈誼;此便乃賈生之策論。”
經過漢懷帝劉恭的誕生,以及劉弘加冠之禮的結束,劉弘地法統,算是被疏離清晰。
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為王朝的法統建立起辯證體係。
如:漢室究竟是繼承了秦的法統,還是周的法統?
這件事,對於漢室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而這個問題的最優解,劉弘早就已經得到,並在片刻之前,遞到了袁盎手中。
隨著禦輦駛入司馬門,袁盎那低沉的誦讀聲,也將那篇絕世之策論重現在了劉弘腦海之中。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嚐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
誦讀到這裏,袁盎的語調中突然帶上了些許心虛。
略有些詫異的抬起頭,見劉弘隻淡笑著示意自己讀下去之後,袁盎才將注意力重新移迴手中竹簡之上。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裏,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讀到這裏,袁盎已經清晰地認知到,手中拿著的,究竟是什麽性質的策論了。
——以前朝之失,指今朝之舉的皇命論!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將整個上篇誦讀完,袁盎並沒有趕忙繼續看下去,而是將竹簡稍合起,閉上眼晴,吸收著方才所看到的內容。
再看下去,袁盎的麵色逐漸莊嚴起來;原本略有些刻意的嚴肅目光,在此刻卻逐漸轉變為炙熱,以及虔誠!
“秦滅周祀,並海內,兼諸侯,南麵稱帝,以養四海····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雖有狡害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於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將中篇也看完,袁盎已顧不得維持麵上恭敬,隻迫切的望向下篇。
“秦並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繕津關,據險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百···”
“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為禽者,其救敗非也···”
“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滿是莊嚴的將最後一句誦讀而出,袁盎的神色中,流露出一絲極盡的享受。
——賈生,大才也!
暗語一聲,袁盎後知後覺的看到劉弘饒有興致的目光後,趕忙將神情收拾好,不著痕跡道:“陛下以為,此論所言如何?”
聞言,劉弘卻是笑意更甚:“袁中郎無須忌諱,但言無妨便是。”
見劉弘如此模樣,袁盎幾度望向劉弘,反複確認過後,方滿是敬意的一拜。
“賈生之才,恐不下留文成侯!”
“得如此大才,誠臣天之授福,以助陛下立不世之功業···”
聞言,劉弘麵色陡然一淡,終不再帶有任何試探。
“朕欲以賈生領尚書令,袁公可願暫居賈生之下,佐朕厘清吏治?”
丞相一職,落在了審食其頭上;如果不出什麽意外,審食其這個丞相,就要一直做到其病逝。
這對劉弘而言利大於弊——雖然丞相能力不是那麽出眾,但終究還是開國時期摸爬滾打上來的老人,業務能力肯定在水準線以上。
而相較於蕭何、曹參等前輩,亦或是張蒼、申屠嘉等‘後來者’,審食其最好的一個地方,便是人脈夠窄。
——這貨曾經是呂後的親信!
現在?
整個呂氏都已經被連更拔出!
連帶著樊噲的兒子樊伉,都因為站隊諸呂,而死在了去年年初的動亂之下。
如今朝中,如果非要說誰是呂氏故舊,那也隻有太後張嫣,以及張敖曾經的門客,如今的少府卿田叔了。
即便是田叔,跟呂氏的聯係也是遠的不能再遠。
——田叔的張敖門客,張敖是魯元公主的丈夫,呂後又是魯元公主的母親···
這麽一大圈繞下來,說田叔跟呂氏沒關係,都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
至於太後張嫣,也已經在審食其睿智的提出‘不如我們架空陛下吧’之後,與審食其漸行漸遠。
這樣一個人坐在丞相大位上,以劉弘目前的狀況來說,還是非常舒服的。
——威望夠低,人品欠佳,沒有黨羽;能力合格,又沒什麽擔當。
這樣一個人,幾乎是每一個少年天子初得位時,夢寐以求的丞相人選!
審食其做丞相,劉弘可以一點點從丞相府摳權力不說,還能進行一些令人興奮的科研項目。
比如在上林苑起個墨苑啊~搗鼓搗鼓農具啊~水車啊什麽的,都會很方便。
禦史大夫有張蒼在,也出不了什麽問題。
——張蒼這貨的才能,可是不在蕭何之下!
九卿當中,少府有田叔看著,一切事宜都能有條不紊的進行不說,還能讓張嫣得到充分的被尊重感——嚴格意義上,田叔並不能算是劉弘的人,而是張嫣的人。
廷尉有吳公,在曆史上的張廷偉出頭之前,也足夠撐起場麵。
奉常有劉不疑在,也能撐到幾年後,晁錯從奉常掌故的位置崛起的一天。
即便晁錯另有大用,也還有如今的奉常丞汲忡,能勉強湊合著用。
太仆陳濞,在失去角逐內史的資格後,貌似是心灰意冷,專精於為劉弘禦輦了。
這也符合劉弘地需求——在河南沒搶迴來,漢室還沒有能力廣建馬苑的現在,太仆還是少一些心思,專心做皇帝禦用馬夫為好。
宗正好說——劉交的兒子們個頂個‘德高望重’,隨便拉個誰過來,劉禮、劉富之類的,就能應付。
而九卿其餘四個屬衙,又一次麵臨‘群龍無首’的場麵,等待劉弘去解決。
劉揭‘死全家’,內史一職,已經被劉弘內定給了曆史上,在文帝一朝由淮陽守轉任內史的申屠嘉。
典客也好說——本來就不是什麽重要的部門,在河西走廊沒鑿透之前,外交部的存在沒有什麽實質意義。
衛尉蟲達,已經在年前去世,朝堂正在擬定蟲達的蓋棺定論;不出意外的話,等秦牧從代北迴來,就要送一個姐妹進宮,以外戚加駙馬都尉的身份,正式出任衛尉一職。
真正讓劉弘感到頭疼的,還是郎中令···
——早在穿越之初,劉弘以一封衣帶血詔召飛狐軍入關勤王,隨後任令勉為郎中令時,此時就已經有了定論:令勉做郎中令,隻是在長安鍍個金,為日後從九卿轉任飛狐都尉做準備而已。
即便是內在緣由,也隻是劉弘想從趕來支援的飛狐軍摳一個校尉留在長安,以保障自己的安全。
到現在,陳平周勃已經化作塵土,令勉繼續留在長安,也就沒有了必要。
倒也不是說,就因為沒有留下的必要,就非得馬上讓令勉卸下郎中令一職,而是另外一頭,出了一丟丟差錯···
——車騎將軍柴武來報:賊從睢陽潛行至滎陽-敖倉一代,已然陷入重重包圍之中!
不出意外的話,長則個把月,短則十來天,叛軍潰散的消息就會送入長安。
到了那時,即便整個剿滅叛賊的過程,柴武都絲毫沒有參與,柴武‘定圍剿之策’的功勞,也足以讓他在功勞簿中位列前茅!
實際情況,甚至比這還要悲觀——作為圍堵叛軍的四部中,戰鬥力最為強悍的一支,柴武麾下的飛狐軍,必然會參與剿滅,甚至很可能會成為剿賊主力!
也就是說:等‘叛軍滅亡’的消息傳來長安時,‘如何封賞柴武’這個問題,也將擺在劉弘麵前。
如今的柴武,劉弘還能怎麽賞?
賜爵?
人家已經是徹侯了~
還是食邑數千戶的頂級徹侯!
若柴武立下如此功勞,劉弘卻不痛不癢的增加柴武的食邑,必然會讓馮唐早於曆史數十年堵住劉弘的禦輦,說出那一句:陛下賞太輕,罰太重啊···
加封食邑都不行,就更不提賞賜錢財了。
封官,就是劉弘大概率要做出的選擇。
可如今柴武的官職,已經是車騎將軍領飛狐都尉,身處漢室軍方第三順位了!
在軍方第一人太尉被罷設的情況下,能用來封賞柴武的,就隻剩下一個位置:大將軍。
若不如此,就隻能封文職——丞相啊~禦史大夫啊~隨便選。
且先不提丞相、禦史大夫等位置已經有人,光是任命柴武為大將軍,也已經是讓劉弘傷透了腦筋···
——大將軍的位置,也同樣有人···
要想讓明麵上沒有什麽過錯的灌嬰,老老實實把大將軍的位置讓給柴武,劉弘就需要拿出比大將軍更高的職務——最起碼,也不能比大將軍低。
這件事,還在劉弘‘茶飯不思以圖解局之法’的小本本上。
無論如何,柴武即將成為大將軍,算是板上釘釘;等叛亂結束,就要正式提上章程。
做了大將軍,柴武就不太方便領兵在外,甚至在遙遠的飛狐逕總領北牆戰事了。
——太尉被罷設,大將軍就是軍方的最高統領!
在理論上,大將軍將自此取代太尉,正式具備‘全掌天下兵馬’的權力!
即便不考慮功高震主等因素,劉弘也得留個心眼:一個理論上掌控天下兵馬的人,還是離自己近一點,睡覺才能睡得踏實···
這無外乎信任與否,純粹是君王的本能。
手掌天下兵馬,卻擁兵在外,柴武自己心裏也必然會犯嘀咕。
而若是讓柴武入朝,飛狐都尉一職就又空了出來。
這般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之下,令勉按照計劃轉任飛狐都尉,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這個時代的官場就是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柴武立了功,必須升職;升柴武為大將軍,就要妥善安置現在的大將軍灌嬰;柴武入朝,飛狐軍無首,令勉就要去做飛狐都尉;令勉一走,郎中令又空了下來···
而在此次略有些喜劇色彩的‘牽一發而動全身’事件中,劉弘再次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漢室就將麵臨人才空檔期。
開國功臣中,能打的大半死去;陳平、周勃這樣‘參差不齊’的貨色,也已經走向了各自的終點。
而曆史上文帝一朝顯赫的官員,則大半都還沒露頭。
張廷尉還沒捐貲為郎,晁錯也不知在哪裏摸爬滾打。
張武、宋昌、薄昭等將領,因為劉弘地出現而失去舞台。
也就眼前的袁盎,借著劉弘算計陳平周勃的機會冒出頭來。
從本心上講,袁盎政治手段老練,手腕夠硬,能力又足夠,劉弘還是非常傾向於重用的。
畢竟是曆史上,晁內史的終生宿敵,既然有晁錯,作為起爆劑的袁盎也必不可少。
但此時的袁盎,還是太年輕了···
這貨生於高皇帝七年(公園前220年),滿打滿算,現在也不過二十二歲!
任命這樣一個人為漢九卿,怕不是明日一大早,劉弘就要被四麵八方飛來的彈疏活活埋掉!
——令勉年近四十,成為九卿都得劉弘在郎中令前麵加個‘守’字,並表明令勉隻是鍍個金,再加上郎中令屬於皇帝秘書性質的緣故!
就連年近三十的秦牧,其成為衛尉也要經曆過去一年做衛尉丞的資曆,加上劉弘的信任、招安韓王部的功勞,再加上劉弘刻意給秦牧摁一個‘外戚’的身份!
曆史上的賈誼賈長沙,在袁盎這個年紀隻是被任命為博士,可就將大半個朝堂得罪!
如此狀況下,讓袁盎成為九卿,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但現在不能做九卿,不代表以後不能。
光是從曆史上,袁盎所表現出來的才能,就足以證明:袁盎的最低高度,也應該是九卿。
——能逼的景帝腰斬恩師,光此一件,就足以證明袁盎的能力!
即便不提曆史上的‘履曆’,劉弘即將麵臨的人才斷檔期,也使得袁盎必然會受到重用。
要想重用,自然是要先曆練曆練,試試成色了。
而今天,劉弘交代給袁盎的任務,就帶有一絲‘麵試’的意味。
——聽說你在曆史上,把景帝逼得去殺自己的老師?
朕不信。
真有本事,給朕把太後哄好看看?
倒也不是劉弘兒戲,而是哄好張嫣,已經足以看出一些至關重要的東西了。
再加上袁盎本身就是曆史上的名臣,佐以這種程度的了解,對劉弘而言就已經足夠。
但此刻,看著車廂內正襟危坐,絲毫挑不出毛病的袁盎,劉弘心中突然冒出了‘再試探一番’的念頭。
“咳咳。”
“車騎將軍即入朝,令郎中轉任飛狐都尉一事,便也不遠了···”
不著痕跡的自語著,劉弘話頭陡然一轉:“及致郎中令一職,朕欲以中郎欒布充之。”
“袁中郎以為如何?”
就見袁盎滿是認真的思慮片刻,方拱手道:“欒中郎公忠體國,武勳卓著,當可負郎中令之責。”
言罷,袁盎便又重迴擺出那副畢恭畢敬的模樣,端坐劉弘麵前。
見此,劉弘終是滿意的點了點頭,不由感歎起漢初官員的高質量。
劉弘看的清楚——從頭到尾,袁盎都沒有流露出絲毫異色,每時每刻,袁盎都在按照自己如今的身份作答。
中郎作為漢室軍官胚子雲基地,也確實有為皇帝給出意見的職能。
這也算是劉弘對袁盎最滿意的一點了:袁盎這人別的不說,認清自己的角色這件事,當稱天下之最!
做了謁者,袁盎就能溫潤如玉,如今成了中郎,袁盎也能威武雄壯,隨時準備出任一部之將官。
這樣一個明顯不符合儒家價值體係的人,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丫居然還是個忠實的儒家弟子!
——起碼也是情感偏向儒家!
想到這裏,劉弘便暫且丟下了外放袁盎的打算。
“今日一事,袁中郎辦的不錯···”
隻見袁盎一板一眼的作答道:“陛下謬讚,為君分憂,乃人臣本分···”
看著袁盎如此作態,劉弘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順眼!
滿意的笑著,劉弘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
“去歲,禦史大夫、廷尉曾聯袂舉薦一大才,名賈誼;此便乃賈生之策論。”
經過漢懷帝劉恭的誕生,以及劉弘加冠之禮的結束,劉弘地法統,算是被疏離清晰。
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為王朝的法統建立起辯證體係。
如:漢室究竟是繼承了秦的法統,還是周的法統?
這件事,對於漢室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而這個問題的最優解,劉弘早就已經得到,並在片刻之前,遞到了袁盎手中。
隨著禦輦駛入司馬門,袁盎那低沉的誦讀聲,也將那篇絕世之策論重現在了劉弘腦海之中。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嚐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
誦讀到這裏,袁盎的語調中突然帶上了些許心虛。
略有些詫異的抬起頭,見劉弘隻淡笑著示意自己讀下去之後,袁盎才將注意力重新移迴手中竹簡之上。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裏,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讀到這裏,袁盎已經清晰地認知到,手中拿著的,究竟是什麽性質的策論了。
——以前朝之失,指今朝之舉的皇命論!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將整個上篇誦讀完,袁盎並沒有趕忙繼續看下去,而是將竹簡稍合起,閉上眼晴,吸收著方才所看到的內容。
再看下去,袁盎的麵色逐漸莊嚴起來;原本略有些刻意的嚴肅目光,在此刻卻逐漸轉變為炙熱,以及虔誠!
“秦滅周祀,並海內,兼諸侯,南麵稱帝,以養四海····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雖有狡害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於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將中篇也看完,袁盎已顧不得維持麵上恭敬,隻迫切的望向下篇。
“秦並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繕津關,據險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百···”
“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為禽者,其救敗非也···”
“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滿是莊嚴的將最後一句誦讀而出,袁盎的神色中,流露出一絲極盡的享受。
——賈生,大才也!
暗語一聲,袁盎後知後覺的看到劉弘饒有興致的目光後,趕忙將神情收拾好,不著痕跡道:“陛下以為,此論所言如何?”
聞言,劉弘卻是笑意更甚:“袁中郎無須忌諱,但言無妨便是。”
見劉弘如此模樣,袁盎幾度望向劉弘,反複確認過後,方滿是敬意的一拜。
“賈生之才,恐不下留文成侯!”
“得如此大才,誠臣天之授福,以助陛下立不世之功業···”
聞言,劉弘麵色陡然一淡,終不再帶有任何試探。
“朕欲以賈生領尚書令,袁公可願暫居賈生之下,佐朕厘清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