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侯所言頗和朕意。”


    “然梧侯之例,終歸殊者甚;且梧侯雖無武勳,亦有功於吾漢室。”


    話頭稍一轉,劉弘便將問題拋迴給張蒼:“朕意,韓王若欲南歸,當於吾漢家有所建功?”


    “北平侯以為如何?”


    聞言,張蒼頓時陷入沉默之中。


    劉弘話裏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非武勳而得徹侯的口子,可以在韓王一人,甚至兄弟父子幾人身上開一迴;但此例隻能開這一次!


    韓王必須拿出一點誠意,好讓漢室朝堂對此事給出一個說得過去的解釋,以堵悠悠眾口,免漢家尚武之風受到打擊。


    此事說來容易,真想要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卻是難上加難···


    別說張蒼了,即便是整個漢室,在過去這十數年之中,也鮮少得到韓王部的消息;對於韓王部在匈奴草原之上的狀況,張蒼的了解並不深刻。


    唯一可推斷的,便是韓王部此時的狀況,相較於前時相對惡劣了些。


    ——如若不然,韓王也不可能擔著被治罪的風險,試圖迴到漢室的懷抱。


    可問題的關鍵也在於此:韓王欲南歸,意味著其生存處境堪憂;在草原都混不下去了,也就必然無法做出值得封賞的事,以換取徹侯之爵。


    “難呐···”


    隻見張蒼沉吟許久,終是無奈一拜。


    “此慮,確乃今之首要;然韓王之今況,吾漢家無從得知。”


    “臣愚以為,莫不如先答複韓王,以述王號當去、部眾當散之事,待韓王斟酌;另,則當聯絡東胡王,以探匈奴內情,及至韓王之處境。”


    隻見劉弘稍點了點頭,心中卻暗自盤桓著此事。


    ——在劉弘看來,派人去打聽韓王部的狀況,大可不必。


    在原本的曆史上,韓王信一族便是在文帝十四年左右迴歸漢室;韓王信之長孫,即三世韓王韓嬰受封襄城侯,韓王信庶子韓頹當受封弓高侯。


    這一世劉弘猜測,韓王部大概率因劉弘道破冒頓病情一事,而受到了匈奴單於庭的猜忌,故而比曆史上更早有了迴歸漢室的打算。


    而從曆史上,韓王本人得封襄城侯,韓王信親子韓頹當獲封弓高侯來看,對於去除王號,保有侯爵,韓王一門是沒有太大意見的。


    至於部眾安置一事,也同樣不是什麽不可商量的分歧——原本的曆史上,弓高侯韓頹當非但沒有在長城外放牛,甚至還成為了漢軍將領,漢室第一代騎兵的奠基者!


    也從未聽聞文帝一朝,有一支漢人部族在長城外從事畜牧。


    從襄城侯韓嬰在曆史上逐漸消失,侯爵卻得以保留,傳於後嗣這一點來看,韓嬰很有可能在迴歸漢室之後,成為了一位閑散勳貴,並得以在封地安度晚年。


    “說來這襄城侯國,還是‘我’以前的封地呢···”


    劉弘這具軀體的原主,在還叫‘劉山’之時,便被呂後封為襄城侯。


    後來常山王劉不疑亡故,絕嗣,原主‘劉山’接替了常山王位;又因名諱於王號相重,改名為劉義。


    再後來,便是前少帝那個莽夫把自己作死,原主‘劉義’被呂後選為天子;‘義’字又太過於常用,為了方便天下人,呂後隻能再次給原主更名:劉弘。


    就像曆史上的武帝爺,任膠東王時尚名劉彘,一俟得立為儲,便改名劉徹,也同樣是為了方便天下人。


    暗笑一聲,劉弘便對張蒼道:“朕意,韓王率部南歸之事,當許韓王侯爵之位,及至韓王信在世之後嗣,亦可皆侯之。”


    “然韓王南歸之時,當為吾漢家探知匈奴事,立得功勳,以做得侯之憑。”


    言罷,劉弘訕然一笑,終是將意圖顯露在了張蒼麵前。


    “待此間事定,韓王即歸之時,還請北平侯將今日諫朕之語,複告與朝堂諸公當麵,以明朕意···”


    說白了,劉弘心底還是希望韓王率部歸漢的。


    非但是因為曆史上的弓高侯,也同樣出於長遠戰略的考慮。


    ——韓王那數萬部眾,在匈奴或許是一無所有的牧奴;但在劉弘的眼裏,每一個跟隨韓王南下的部眾,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如今漢室之所以在兵力大致相同,國力稍稍領先的情況下,在與匈奴的戰略格局中處於劣勢一方,最大的原因,便是兵種克製問題。


    中原大地,在四十年前尚還處於戰國末期;普行數百上千年的‘戰車為王’之理念,深深纂刻入了中原人的血肉之中。


    戰國末期,天下七分,其中以重步兵為主要進攻手段的,便有魏之武卒、齊之甲士;楚國地處南方,便多以戰車充軍。


    能充分發揮騎兵之力,用於中原戰爭的,也僅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留下傳統的趙北邊軍。


    後秦亡漢立,漢室版圖,卻比秦王朝巔峰之時小了一大圈;實際掌控的範圍,更是縮小三分之一以上!


    ——南方百越失控,東方朝鮮半島脫離。


    而範圍最遼闊,對中原政權影響最大的,便是華夏大地在漢初,幾乎徹底失去了草原,以做戰馬、耕牛畜牧之所。


    早在秦未統一天下之時,就已逐漸推廣的牛耕,在漢室卻硬生生倒退迴了‘以人挽犁’的狀況。


    其症結所在,並非漢室君臣庸碌,不知牛耕之利,而是一個極其無奈的選擇:沒牛。


    沒有草原蓄養牧畜,牛耕便無從說起;而戰馬的缺失,也使得漢室無法培養出堪用的戰馬,以組建騎兵部隊。


    漢室的戰車兵、重步兵集群,碰到匈奴騎兵集群會發生什麽?


    十數年前的白登之圍,早已給出了答案。


    ——打不打,在哪打,怎麽打,什麽時候打,乃至於什麽時候撤,統統掌握在匈奴人手中!


    機動性絲毫無法比擬匈奴騎兵集群的漢室軍隊,無法掌控任何一絲主動權。


    為了扭轉這種不利局勢,漢室對於馬匹蓄養,乃至於馬匹保護的投入,不可謂不大。


    漢律之中,甚至有專門的條令,用以懲治傷害、偷盜以及宰殺馬、牛的舉措——在漢室,吃牛、馬肉是犯法的!


    保護牛,除了因牛可用作犁田之用外,還可充作大軍之糧——大戰在即,軍隊是要吃肉的。


    而保護馬,更是直接出於蓄養戰馬,以早日組建騎軍,與匈奴抗衡的緣故。


    在曆史上,文、景兩代雄主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厘清吏治,內除諸侯,卻始終不敢引戈北向,就是因為漢室的車、步之軍,在匈奴騎兵集群麵前討不得便宜。


    而武帝豬爺恰恰是憑借文、景兩位先皇所積攢下的豐厚家弟,以及遍布天下各地的足足三十六處馬宛,方能一舉重創匈奴,立下不世之偉業。


    對劉弘而言,事情卻有一些不同了。


    ——爺們兒好不容易穿越一迴,總不能隻攢錢,把揍匈奴人的事兒,都扔給兒子甚至孫子吧?


    有生之年,劉弘必然要完成北逐胡虜的壯舉!


    而要想真正打敗匈奴,不再受匈奴牽製,那就需要戰馬,需要騎兵,以及培養騎兵的人。


    戰馬,劉弘可以在將來通過走私,從草原部族手中獲得——別忘了,如今草原上不止匈奴一部。


    ——月氏人,仍舊在河西走廊苟延殘喘呢!


    劉弘確信,為了抵禦匈奴人的圍剿,月氏人必然會對一些在中原早已淘汰,在草原卻領先時代數個世紀的防守軍械感興趣。


    訓練騎兵的人,自然是毋庸置疑:曆史上的弓高侯,應該能完美勝任。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養馬,及養牛之人。


    在漢匈兩國的往來國書中,匈奴動輒‘控弦四十萬’;在曆史上,匈奴更是被稱之為‘百蠻大國’。


    要想擊敗如此強大的匈奴,漢室需要的不是幾十幾百匹馬,甚至不是幾千幾萬。


    而是數十上百萬的馬匹保有量,才有可能滿足遴選戰馬的需求,組建出十萬到二十萬人以上的騎兵部隊。


    幾十上百萬匹馬,漢室自然不可能全部都通過‘進口’——如今長安,稍好一些的馬便動輒數百金,都靠買,把劉弘連同未央宮打包在一起賣了都不夠!


    所以,隻能是從草原,如月氏這樣危在旦夕的‘鄰居’手中,不間斷的購入馬匹,然後自己蓄養,並培育馬種。


    馬駒買進來,沒有草原倒不是大事,關鍵還是得有人會養。


    牛自然好養活,隨便吃點啥都能耕地,至不濟,也能給軍隊做肉食。


    馬就不一樣了:吃的得好,住的得好;甚至為了保護馬蹄,走的路都得挑!


    隻能說,相較於牛,馬絕對算得上是嬌氣的牧畜。


    而假設如今,漢家會養馬的人有十萬,那必然是五萬在匈奴幕北的韓王部,另外五萬在幕南東胡王部。


    要想在不遠的將來,輕輕鬆鬆爆出足以平推匈奴人的騎兵,韓王南歸漢室所帶迴來的部眾,絕對是劉弘必不可少的助力。


    此事,關乎漢匈戰略格局!


    但劉弘所麵臨的局勢,又與曆史上韓王率部歸漢時大不相同。


    曆史上韓王歸漢時,文帝劉恆登基已有十數載;漢家繼承自秦的二十一級軍功勳爵名田宅製度,早已被劉恆破壞殆盡。


    ——先是劉恆登基之初,為了與陳平、周勃等權臣抗衡,大肆分封薄昭等外戚為侯;後又有晁錯為了解決邊防部隊糧食短缺之困,提出《輸粟捐爵》之策。


    分封外戚,使得‘非功勿侯’加上了一個‘如果不是皇帝親戚’的前提條件;輸粟捐爵,更是將軍功勳爵製度最後一絲脊梁敲斷!


    五大夫甚至左庶長這種在秦時,需要憑借十數級首級才能換來的爵位,在文帝在位時的漢室,廉價到‘輸糧米百十石便可易得’的地步。


    全國範圍內爵位都不值錢,低賤商賈都能身負高爵,出入高門;天子外戚毫無功勞,便可裂土封侯,以承一脈之先河。


    如此大環境之下,韓王率部南歸,得到兩個侯爵的位置做安慰獎,自然不會有人反對。


    但這一世,韓王部卻很可能因劉弘一句“單於好像快死了?”而提前迴歸漢室;漢室對於封侯的態度,其嚴謹程度,卻絲毫不亞於開國之時。


    當今天下人皆知:梧侯陽城延以匠人之身,憑借督造未央宮的功勞,得封為徹侯。


    但沒人知道,漢室數百家徹侯勳貴之中,最不受人待見的,也恰恰是陽城延。


    食邑五百戶,身徹侯之尊在陽城延,每每在勳臣宴會之上,被那些食邑兩百甚至一百的關內侯乃至於封君當麵羞辱,卻隻能暗自忍下,絲毫不敢反駁對方‘粗鄙匠人’的鄙視。


    ——說到底,對於自己得到侯爵之位,陽城延心底也是虛的···


    如今呂氏盡皆授首,就連當今太後的親兄張偃,其被呂後敕封的魯王之位,也早在年初被剝奪。


    若非當今天子念及太後勢弱,以撿拔母族為由複封張偃,隻怕宣平侯一脈的家祠,就要自此斷絕···


    現如今,漢家光徹侯一爵便百人以上;無絲毫武勳在身的,唯陽城延一人。


    若非陽城延手中實在沒什麽實權,隻怕年初的誅呂之事中,陽城延也難逃被貴為‘呂氏一黨’,旋即被血洗的淒慘命運。


    光陽城延的處境就足以說明,如今漢家對於徹侯分封的態度了。


    ——沒有軍功,絕對不能得侯!


    陽城延督造未央宮,其功勞不可謂不大,都難逃輿論詰責刁難;就更枉論韓王南歸,寸功未立而得侯了。


    此事若是擺在曆史上的文帝麵前,自然好解決:規則不允許,那就改規則!


    非功勿侯,那就改成非功亦可侯!


    對於皇位來源不甚光彩的文帝而言,穩定局勢,坐穩皇位才是頭等大事。


    秦因耕戰而刹車失靈,翻車滅國的教訓,也對漢初的輿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使得漢初對於軍功勳爵名田宅製度視之為洪荒猛獸,不惜玩出《輸粟捐爵》的花樣,將其徹底撕碎。


    “粟米可食,爵勿;以勿食之空爵,得邊牆士卒之飽腹,非善哉?”——晁錯在提出《輸粟捐爵》時的論點,將軍功勳爵製度在漢室帝王眼中的形象全然道出:狗屁不是!


    但廢黜軍功勳爵名田宅製度的惡果,最終有武帝劉徹吞下,最終不得不無奈推出‘武功勳’,以試圖扭轉百姓不再喜戰,甚至厭戰的情緒。


    對於劉弘而言,軍功勳爵名田宅製度,卻是掃滅匈奴,乃至於開疆拓土,遍統寰宇的大殺器。


    軍功勳爵名田宅的弊端,自是由秦展現在世人麵前:耕戰,確實可以將民間對戰爭的熱情激勵到極致;但一旦失去目標,整個政權都將陷入茫然。


    權貴沉迷享樂,底層因無法獲得功勳而感到不滿,時日已久,社會矛盾堆積到不可緩解的地步,某勝某廣登高一唿,偌大的帝國轟然倒塌。


    但劉弘想不通:才打下小半個東亞,秦怎麽就沒目標了?怎麽就迷茫了?


    南亞的稻米、美洲的玉米他不香嗎?


    印度的沃土,中亞的礦產他不香嗎?


    打敗匈奴不還有西域,拿下西域不還有中亞,印度,乃至於地中海嗎?


    如此寬闊的田地等著仁義之師拯救,怎麽就迷茫了呢?


    有如此誌向,耕戰的弊端,自然就不在劉弘地考慮範圍內了。


    ——亂就亂咯~


    如果第一次sj大戰是華夏內戰,那又有什麽不好?


    為了完成如此宏遠,劉弘非但不能如同曆史上的劉恆那般,肆無忌憚的破壞軍功勳爵名田宅的信譽,反倒要去維護。


    又想維護規則,又想在規則上破個例——這就是劉弘,在麵對韓王率部南歸一事上,所遇到的困局。


    劉弘最終的選擇,也是曆史上大多數君王的選擇:明知這樣做是錯的,但仍舊不得不做,怎麽辦?


    找個臣子背鍋就行了。


    “陛下若無事,臣等便告退。”


    劉弘正沉溺於‘統一亞洲馬踏埃及’的美夢,思緒便被田叔出身打斷。


    迴過神來,劉弘頗有些尷尬的一拱手:“且不忙,朕召少府,亦有事相問。”


    稍調整一番麵色,劉弘便對田叔問道:“今少府、禦史大夫俱在,還請將今歲關中各地田畝所產,大致告於朕與北平侯知。”


    聞言,田叔麵色稍一詫異,片刻之間便複歸平常。


    “稟陛下,今歲秋收,境況實不容樂觀。”


    說起正事,田叔的氣質自然地嚴肅起來。


    “關中各地均已將奏疏呈抵內史,除渭北一帶,畝產堪堪得三石外,其餘諸郡縣,畝產多不足兩石半。”


    “其中尤以陽夏所欠者為最;畝產堪得二石餘,較之往年,竟少得四成···”


    說著,田叔的麵色逐漸沉重:“臣奉陛下之令,以主爵都尉行平價售糧之事,供養關中百姓民;臣以為,或當以陽夏為先。”


    聞言,饒是對關中田畝減產有所預料,劉弘也不由得長歎一口氣。


    不過一家諸侯叛亂,就幾乎使得整個關中減產四分之一···


    “主爵都尉鋪行關中之事,少府以各地農產論定先後即可。”


    “及至當售之糧,可暫以敖倉陳糧充之。”


    得到授意,田叔正要拜喏,就聞劉弘補充道:“於關中各地鋪分主爵都尉時,少府當留意地形,以備糧倉建造之地。”


    既然要在各地買賣糧食,自然不可能全部都從少府運過去,或將買到的糧食送來長安。


    在各地設立糧倉,以做糧食儲存之中,自然也應該早做準備。


    待等張蒼、田叔二人領命而去,劉弘獨自坐在涼亭之中,不由陷入沉思。


    “關東諸侯,終究是禍患呐~”


    “待睢陽戰罷,推恩之事,也當提上日程···”


    “從誰開始好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少帝成長計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少帝成長計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