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等傳詔侍郎飛奔出宣室之後,劉弘再度將緊鎖的眉頭移迴堪輿,思慮著什麽。
即便詔令傳至典客,匈奴使團覲見,也是明天的事了——外使入朝,首當沐浴更衣,方得慕天顏。
即便撇開匈奴人不說,也依舊有幾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擺在劉弘麵前。
睢陽防線,究竟要不要守?
派誰去守?
夾在函穀關和梁國之間,位於河內、河東交界處的滎陽,該派誰去守?
以及目前首要大事:對於叛軍的‘討賊檄文’,應該如何作出應對?
每一樁、每一件,幾乎都是關乎這場諸侯叛亂最終結局的重大決策。
目前長安中央的防備力量,可謂捉襟見肘。
由遠在飛狐逕的車騎將軍柴武掌控的邊關將士,幾乎是完全無法調動——即便劉弘最終通過和親穩住匈奴人,但邊關防務,絕對不能交到一紙隨時可以撕碎的外交條約之上。
關內,地方郡縣兵更是要保障治安,以免戰爭在關中引發混亂。
長安朝堂如今可以調動的,隻剩拱衛長安的北軍,以及原南軍,今強弩都尉部。
強弩都尉部,在原南軍數百遺卒為框架,召集地方郡兵重建才不久,還完全不足以被稱之為一軍;若要出征,也隻能是將北軍派出去——還隻能派一部分。
作為目前長安中央僅有的一支可調動的武裝力量,北軍起碼還要留一半以上的編製,鎮壓關中,以備不測。
呂後駕崩之時,齊哀王劉襄一路進抵滎陽,差最後一步就要兵臨函穀;即便是在那種危急存亡的時刻,呂祿呂產也隻是將北軍七部校尉中的三部派了出去。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此次悼惠王諸子發動的叛亂,可謂與那次‘誅呂’行動極其相似:齊國兵進逼關中,朝堂又有內因,最終目標,也同樣是漢室的掌控者。
如此說來,劉弘非但不能將北軍全部派出,還要時刻戒備留守關中的部分——x氏左袒之典故,發生那麽一次···
嗯···
兩次,就夠了。
北軍無法使劉弘百分百放心?又使得派出去鎮壓叛亂的那部分?其主將人選也是一個難題——此人必須得保證自己能將北軍的驕兵悍將震懾住,並按朝堂意願平叛?而非是調轉槍頭?如諸呂之亂時的灌嬰那般,跟叛軍首領眉來眼去。
有‘前科’的大將軍灌嬰?自然就被排除在了此次平叛主帥的候選名單之中。
太尉周勃,又被太後張嫣強硬的關在了廷尉大牢之中——便是周勃仍為太尉?劉弘也不可能讓這段時間極力爭取領兵出征的周勃如願以償。
軍方第一人、第二人被排除在外?第三號巨頭柴武又要主掌北牆防務,擺在劉弘麵前的選擇,可謂所剩無幾。
酈商亡故,蟲達年老?開國元勳中可堪一用者?幾乎都已逝去,或即將逝去。
新生代如酈寄、秦牧等青年將領,又還沒有成長到足以掌控一場戰役的地步。
與其說,劉弘選擇麵小,倒不如說已經沒有合格的人選?可供劉弘選擇了···
疲憊的揉了揉眼角,劉弘稍啟略有些幹裂的嘴唇:“諸位皆久行軍伍之宿將?當可解朕之憂:為今之亂,吾漢室當何以應之?”
言罷?劉弘便將滿懷著期待的目光撒向殿內眾人。
但不過片刻,視野所及?便將劉弘的期待撕碎···
諸侯叛變?天下將亂之際?漢室權力中樞對兵事但凡有點知解的人,都已在殿內。
在太尉意外出缺的狀況下,大將軍灌嬰以軍方實際主事人的身份,領銜出席此次戰略統籌迴憶。
除灌嬰之外,開國功侯如今尚在世的,如太仆陳濞、衛尉蟲達,乃至於年過八十,行將就木的老太傅王陵,都悉數到場。
漢立二十餘載,開國皇帝劉邦留下的班底,可謂凋零大半。
開國功侯十八人之中,如今還在世的,隻剩第四位的絳侯周勃,第九位的潁陰侯灌嬰,十二位的安國侯王陵,十三位的棘蒲侯柴武,以及最後一位的曲成侯蟲達尚在世。
周勃、灌嬰政治成分敵對或存疑;王陵、蟲達年紀太大;柴武更是全掌邊關戰事,根本無暇抽身於對內的叛亂鎮壓。
就連在漢室開國功侯中排名第十九位,不在第一批受封名單中的博陽侯陳濞,都已是年近六十。
無可奈何之下,劉弘甚至將目光撒向了郎中令令勉,寄希望於年不足四十的令勉能夠站出來,為劉弘撐起局麵。
但劉弘心裏清楚:令勉如此‘年輕’的資曆,根本無法支撐令勉以平叛大軍統帥的身份,統領全局。
被劉弘直勾勾盯著,讓令勉不得已稍稍走出,躬身一拜:“若陛下所憂,乃梁、河東、河內之安穩,臣確有遇見一二,可為陛下斟酌之用。”
話雖如此,但令勉莊嚴中略帶些苦澀的目光,也同樣提醒著劉弘:別說是成為平叛主帥了,就連撇開本職率軍出征,令勉都覺得很不妥當。
“郎中令且言之,朕自無怪罪。”
得到劉弘許可之後,令勉再拜,走到了堪輿麵前。
在令勉的詳細解釋下,齊軍的行軍路線,戰略目的,乃至於會遇到狀況,都一一展現在了殿內君臣麵前。
與曆史上吳楚所麵臨的路線不同,齊國軍隊要想進逼關中,隻有兩種選擇。
其一,自臨淄出發,取道濟南一路西進,攻下平原郡,自東進入趙國境內。
隻要齊軍選擇了這條路線,那此次叛亂就將使漢室大半個北方陷入戰火之中。
對齊軍而言,好處自是很明顯:同樣沒有諸侯王坐鎮的趙國軍隊,將如琅琊軍隊一樣,‘加入’到叛軍行列之中。
與好處相比,弊端也同樣直白:取道趙地,就意味著齊軍與最終戰略目標——函穀關的距離,較之於臨淄更遠。
兵貴神速,乃兵家古往今來的硬道理。
拉長戰線,延長進軍路線,意味著齊軍一路上將會遇到更多阻礙,也意味著長安中央將具有更多的時間,對戰役做出反應,以及動員。
光從這一點來看,曆史上無論是高祖時的黥布,還是景帝朝吳楚之亂時的劉濞,都沒有選擇這條繞遠路的叛亂路線,是十分正確的。
——以弱擊強,以一國之地對抗坐擁天下的長安,對勝負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便是時間。
所以齊軍的行軍路線,其實隻剩一條。
——自臨淄出發,一路南下,沿經魯地直撲豐沛!
隻要豐沛落入齊軍之手,那劉弘就等於輸一半;即便長安取得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劉弘也將蒙上無法洗清的汙點!
龍興之地落入叛軍之手,劉襄能做的事也就更多了——比如祭奠一下劉邦的廟宇,做出一副‘為高祖皇帝掃除奸臣’的姿態,穩固大義旗幟之類的,都能把劉弘惡心死。
即便沒能攻下豐沛,亦或不取豐沛,叛軍也同樣可以繞道西進,直逼梁國。
如此一來,劉弘需要做出的戰略部署就很明確了:第一道防線,便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失守的豐沛!
這一道防線的戰略目標,不以阻擋叛軍為主,而是以護衛漢室龍興之地,保留劉弘最後一絲顏麵為首要任務。
第二道防線,就是曆史上的吳楚之亂時,將天下目光全部吸引過去的梁國,準確的說,是梁都睢陽。
睢陽,才是肩負起將叛軍阻擋於關外,確保關中不被戰火波及的防禦重點。
除此之外,長安還必須出於穩定人心,打擊敵方信心的目的,派大軍駐紮於函穀關和睢陽之間的軍事重鎮:滎陽。
蓋因為滎陽自設立之日起,就肩負著統一政權最重要的戰略防守任務:護衛敖倉!
自秦收天下米粟屯於敖倉之時起,敖倉便充當著政權命脈的作用。
如果說,秦之鹹陽、漢之長安,是中央政權的大腦,那說敖倉是政權的心髒也毫不為過。
秦末,起義軍遍地而起,秦廷甚至不惜將北方長城軍團召迴,趕往趙國境內平叛之時,敖倉沒動一粒糧食。
半年前的諸呂之亂,諸侯大臣共誅諸呂,身為長安政權實際掌控者的呂氏外戚,可謂是內憂外患;但敖倉還是沒有少一粒粟米。
即便是原本的曆史上,吳楚聯軍兵臨睢陽城下,梁國軍隊在短短數日便陣亡上萬,梁孝王一日七封求援血書送往長安之時,由大將軍魏其侯竇嬰鎮壓的滎陽,同樣沒有讓敖倉少哪怕一粒糧食。
敖倉的存糧,便是整個漢室軍隊心裏的強心劑,長安朝堂心中的定海神針。
無論狀況糟糕到何種程度,隻要敖倉還在,那就還有翻盤的機會。
反之亦然——隻要敖倉失守,勝利的天平就將迅速向叛軍傾斜,關中人心惶惶,民心軍心大亂!
到了那個地步,劉弘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秦三世子嬰。
想到這裏,劉弘目光中的沉重便緩緩散去,轉由一股自信所取代。
“即刻擬詔:加隆慮侯灶衛將軍銜,許便宜行事;令即刻率征越大軍北上,限夏五月戊寅日(十五)前抵至豐沛,以護太祖龍興之所!”
周灶帶著征越大軍滯留南方,已經快半年了。
大軍因水土不服所導致的非戰鬥減員,也早已嚴重到此次征越戰役進行不下去的地步。
借此機會,以一個合理得由頭將大軍召迴,在解決如今長安中央‘無可用之軍’之困局的同時,還能將此次征越失敗糊弄過去。
如今不過四月初,最晚再四月中下旬,周灶就將受到長安的命令,啟程北上。
實際上,劉弘也早已從柴武口中得知:周灶大軍早在春二月,就已經遭受不住長沙的濕悶,而稍稍北撤至長沙-南郡交界了。
得到消息之後,劉弘雖沒有立馬許可周灶班師,但也委婉的下令:大軍北撤五百裏,駐紮待命。
若不出意外,周灶大軍現在應該是在淮南、汝南交界處,距豐沛不足千裏。
在齊軍同樣距離豐沛上千裏,且沿途有地方軍隊阻撓的情況下,周灶早於齊軍抵達豐沛不是什麽大問題。
哪怕周灶暫時丟下傷員輜重,挑選精兵數萬北抵豐沛,也足以將豐沛圍個水泄不通。
如果劉襄真的砸十幾萬大軍死磕豐沛,那長安中央就能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戰鬥動員,發動民間武裝力量,為此次戰役的勝利增添砝碼。
這樣說來,豐沛就算是保住了。
言罷,劉弘不顧殿內眾人怪異的目光,繼續下令:“著淮陽守申屠嘉領淮陽郡兵一萬,於奉詔次日啟程,星夜進軍,抵滎陽,護敖倉周全。”
既然開國功勳沒有更好的選擇,中央也沒有可堪一用的成熟將領,劉弘便也隻能如曆史上的文帝一樣,將注意力鎖定到了申屠嘉身上。
別的不說,申屠嘉為人清廉正派,沒有太多私欲,軍功、資曆也夠紮實,負得起護衛敖倉的重任。
此次動亂之後,不出意外,陳平就將徹底告別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最起碼,也將告別漢家政壇,告別丞相大位。
如果不出意外,劉弘會用審食其過渡幾年,趁機將某些‘離經叛道’的計劃提上章程。
待等兩年之後,審食其病死於丞相之位時,身為‘亞相’的禦史大夫張蒼就將大概率成為繼任者,官拜丞相。
屆時,申屠嘉也可以憑借‘保敖倉不失’,以及首倡尊立太後的功勞,順理成章的升任為禦史大夫。
撇開這些遙遠的因素不談,劉弘選擇以申屠嘉作為滎陽,即敖倉的守備將領,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淮陽郡與梁國直接接壤,距離滎陽得直線距離更是不超過六百裏。
如果不考慮中央軍和地方郡兵的戰鬥力差距,淮陽到滎陽的距離,甚至比長安到滎陽的距離還要短!
至於淮陽郡因為申屠嘉領兵出征而陷入危險,則完全不用劉弘擔憂:如果劉襄真因淮陽空虛而轉頭攻打,那和先打趙國沒什麽區別——浪費時間!
法統根據地保住,戰略重地也有了著落,剩下的,便是最重要的抉擇了:梁都睢陽,派誰去駐守?
即便詔令傳至典客,匈奴使團覲見,也是明天的事了——外使入朝,首當沐浴更衣,方得慕天顏。
即便撇開匈奴人不說,也依舊有幾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擺在劉弘麵前。
睢陽防線,究竟要不要守?
派誰去守?
夾在函穀關和梁國之間,位於河內、河東交界處的滎陽,該派誰去守?
以及目前首要大事:對於叛軍的‘討賊檄文’,應該如何作出應對?
每一樁、每一件,幾乎都是關乎這場諸侯叛亂最終結局的重大決策。
目前長安中央的防備力量,可謂捉襟見肘。
由遠在飛狐逕的車騎將軍柴武掌控的邊關將士,幾乎是完全無法調動——即便劉弘最終通過和親穩住匈奴人,但邊關防務,絕對不能交到一紙隨時可以撕碎的外交條約之上。
關內,地方郡縣兵更是要保障治安,以免戰爭在關中引發混亂。
長安朝堂如今可以調動的,隻剩拱衛長安的北軍,以及原南軍,今強弩都尉部。
強弩都尉部,在原南軍數百遺卒為框架,召集地方郡兵重建才不久,還完全不足以被稱之為一軍;若要出征,也隻能是將北軍派出去——還隻能派一部分。
作為目前長安中央僅有的一支可調動的武裝力量,北軍起碼還要留一半以上的編製,鎮壓關中,以備不測。
呂後駕崩之時,齊哀王劉襄一路進抵滎陽,差最後一步就要兵臨函穀;即便是在那種危急存亡的時刻,呂祿呂產也隻是將北軍七部校尉中的三部派了出去。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此次悼惠王諸子發動的叛亂,可謂與那次‘誅呂’行動極其相似:齊國兵進逼關中,朝堂又有內因,最終目標,也同樣是漢室的掌控者。
如此說來,劉弘非但不能將北軍全部派出,還要時刻戒備留守關中的部分——x氏左袒之典故,發生那麽一次···
嗯···
兩次,就夠了。
北軍無法使劉弘百分百放心?又使得派出去鎮壓叛亂的那部分?其主將人選也是一個難題——此人必須得保證自己能將北軍的驕兵悍將震懾住,並按朝堂意願平叛?而非是調轉槍頭?如諸呂之亂時的灌嬰那般,跟叛軍首領眉來眼去。
有‘前科’的大將軍灌嬰?自然就被排除在了此次平叛主帥的候選名單之中。
太尉周勃,又被太後張嫣強硬的關在了廷尉大牢之中——便是周勃仍為太尉?劉弘也不可能讓這段時間極力爭取領兵出征的周勃如願以償。
軍方第一人、第二人被排除在外?第三號巨頭柴武又要主掌北牆防務,擺在劉弘麵前的選擇,可謂所剩無幾。
酈商亡故,蟲達年老?開國元勳中可堪一用者?幾乎都已逝去,或即將逝去。
新生代如酈寄、秦牧等青年將領,又還沒有成長到足以掌控一場戰役的地步。
與其說,劉弘選擇麵小,倒不如說已經沒有合格的人選?可供劉弘選擇了···
疲憊的揉了揉眼角,劉弘稍啟略有些幹裂的嘴唇:“諸位皆久行軍伍之宿將?當可解朕之憂:為今之亂,吾漢室當何以應之?”
言罷?劉弘便將滿懷著期待的目光撒向殿內眾人。
但不過片刻,視野所及?便將劉弘的期待撕碎···
諸侯叛變?天下將亂之際?漢室權力中樞對兵事但凡有點知解的人,都已在殿內。
在太尉意外出缺的狀況下,大將軍灌嬰以軍方實際主事人的身份,領銜出席此次戰略統籌迴憶。
除灌嬰之外,開國功侯如今尚在世的,如太仆陳濞、衛尉蟲達,乃至於年過八十,行將就木的老太傅王陵,都悉數到場。
漢立二十餘載,開國皇帝劉邦留下的班底,可謂凋零大半。
開國功侯十八人之中,如今還在世的,隻剩第四位的絳侯周勃,第九位的潁陰侯灌嬰,十二位的安國侯王陵,十三位的棘蒲侯柴武,以及最後一位的曲成侯蟲達尚在世。
周勃、灌嬰政治成分敵對或存疑;王陵、蟲達年紀太大;柴武更是全掌邊關戰事,根本無暇抽身於對內的叛亂鎮壓。
就連在漢室開國功侯中排名第十九位,不在第一批受封名單中的博陽侯陳濞,都已是年近六十。
無可奈何之下,劉弘甚至將目光撒向了郎中令令勉,寄希望於年不足四十的令勉能夠站出來,為劉弘撐起局麵。
但劉弘心裏清楚:令勉如此‘年輕’的資曆,根本無法支撐令勉以平叛大軍統帥的身份,統領全局。
被劉弘直勾勾盯著,讓令勉不得已稍稍走出,躬身一拜:“若陛下所憂,乃梁、河東、河內之安穩,臣確有遇見一二,可為陛下斟酌之用。”
話雖如此,但令勉莊嚴中略帶些苦澀的目光,也同樣提醒著劉弘:別說是成為平叛主帥了,就連撇開本職率軍出征,令勉都覺得很不妥當。
“郎中令且言之,朕自無怪罪。”
得到劉弘許可之後,令勉再拜,走到了堪輿麵前。
在令勉的詳細解釋下,齊軍的行軍路線,戰略目的,乃至於會遇到狀況,都一一展現在了殿內君臣麵前。
與曆史上吳楚所麵臨的路線不同,齊國軍隊要想進逼關中,隻有兩種選擇。
其一,自臨淄出發,取道濟南一路西進,攻下平原郡,自東進入趙國境內。
隻要齊軍選擇了這條路線,那此次叛亂就將使漢室大半個北方陷入戰火之中。
對齊軍而言,好處自是很明顯:同樣沒有諸侯王坐鎮的趙國軍隊,將如琅琊軍隊一樣,‘加入’到叛軍行列之中。
與好處相比,弊端也同樣直白:取道趙地,就意味著齊軍與最終戰略目標——函穀關的距離,較之於臨淄更遠。
兵貴神速,乃兵家古往今來的硬道理。
拉長戰線,延長進軍路線,意味著齊軍一路上將會遇到更多阻礙,也意味著長安中央將具有更多的時間,對戰役做出反應,以及動員。
光從這一點來看,曆史上無論是高祖時的黥布,還是景帝朝吳楚之亂時的劉濞,都沒有選擇這條繞遠路的叛亂路線,是十分正確的。
——以弱擊強,以一國之地對抗坐擁天下的長安,對勝負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便是時間。
所以齊軍的行軍路線,其實隻剩一條。
——自臨淄出發,一路南下,沿經魯地直撲豐沛!
隻要豐沛落入齊軍之手,那劉弘就等於輸一半;即便長安取得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劉弘也將蒙上無法洗清的汙點!
龍興之地落入叛軍之手,劉襄能做的事也就更多了——比如祭奠一下劉邦的廟宇,做出一副‘為高祖皇帝掃除奸臣’的姿態,穩固大義旗幟之類的,都能把劉弘惡心死。
即便沒能攻下豐沛,亦或不取豐沛,叛軍也同樣可以繞道西進,直逼梁國。
如此一來,劉弘需要做出的戰略部署就很明確了:第一道防線,便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失守的豐沛!
這一道防線的戰略目標,不以阻擋叛軍為主,而是以護衛漢室龍興之地,保留劉弘最後一絲顏麵為首要任務。
第二道防線,就是曆史上的吳楚之亂時,將天下目光全部吸引過去的梁國,準確的說,是梁都睢陽。
睢陽,才是肩負起將叛軍阻擋於關外,確保關中不被戰火波及的防禦重點。
除此之外,長安還必須出於穩定人心,打擊敵方信心的目的,派大軍駐紮於函穀關和睢陽之間的軍事重鎮:滎陽。
蓋因為滎陽自設立之日起,就肩負著統一政權最重要的戰略防守任務:護衛敖倉!
自秦收天下米粟屯於敖倉之時起,敖倉便充當著政權命脈的作用。
如果說,秦之鹹陽、漢之長安,是中央政權的大腦,那說敖倉是政權的心髒也毫不為過。
秦末,起義軍遍地而起,秦廷甚至不惜將北方長城軍團召迴,趕往趙國境內平叛之時,敖倉沒動一粒糧食。
半年前的諸呂之亂,諸侯大臣共誅諸呂,身為長安政權實際掌控者的呂氏外戚,可謂是內憂外患;但敖倉還是沒有少一粒粟米。
即便是原本的曆史上,吳楚聯軍兵臨睢陽城下,梁國軍隊在短短數日便陣亡上萬,梁孝王一日七封求援血書送往長安之時,由大將軍魏其侯竇嬰鎮壓的滎陽,同樣沒有讓敖倉少哪怕一粒糧食。
敖倉的存糧,便是整個漢室軍隊心裏的強心劑,長安朝堂心中的定海神針。
無論狀況糟糕到何種程度,隻要敖倉還在,那就還有翻盤的機會。
反之亦然——隻要敖倉失守,勝利的天平就將迅速向叛軍傾斜,關中人心惶惶,民心軍心大亂!
到了那個地步,劉弘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秦三世子嬰。
想到這裏,劉弘目光中的沉重便緩緩散去,轉由一股自信所取代。
“即刻擬詔:加隆慮侯灶衛將軍銜,許便宜行事;令即刻率征越大軍北上,限夏五月戊寅日(十五)前抵至豐沛,以護太祖龍興之所!”
周灶帶著征越大軍滯留南方,已經快半年了。
大軍因水土不服所導致的非戰鬥減員,也早已嚴重到此次征越戰役進行不下去的地步。
借此機會,以一個合理得由頭將大軍召迴,在解決如今長安中央‘無可用之軍’之困局的同時,還能將此次征越失敗糊弄過去。
如今不過四月初,最晚再四月中下旬,周灶就將受到長安的命令,啟程北上。
實際上,劉弘也早已從柴武口中得知:周灶大軍早在春二月,就已經遭受不住長沙的濕悶,而稍稍北撤至長沙-南郡交界了。
得到消息之後,劉弘雖沒有立馬許可周灶班師,但也委婉的下令:大軍北撤五百裏,駐紮待命。
若不出意外,周灶大軍現在應該是在淮南、汝南交界處,距豐沛不足千裏。
在齊軍同樣距離豐沛上千裏,且沿途有地方軍隊阻撓的情況下,周灶早於齊軍抵達豐沛不是什麽大問題。
哪怕周灶暫時丟下傷員輜重,挑選精兵數萬北抵豐沛,也足以將豐沛圍個水泄不通。
如果劉襄真的砸十幾萬大軍死磕豐沛,那長安中央就能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戰鬥動員,發動民間武裝力量,為此次戰役的勝利增添砝碼。
這樣說來,豐沛就算是保住了。
言罷,劉弘不顧殿內眾人怪異的目光,繼續下令:“著淮陽守申屠嘉領淮陽郡兵一萬,於奉詔次日啟程,星夜進軍,抵滎陽,護敖倉周全。”
既然開國功勳沒有更好的選擇,中央也沒有可堪一用的成熟將領,劉弘便也隻能如曆史上的文帝一樣,將注意力鎖定到了申屠嘉身上。
別的不說,申屠嘉為人清廉正派,沒有太多私欲,軍功、資曆也夠紮實,負得起護衛敖倉的重任。
此次動亂之後,不出意外,陳平就將徹底告別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最起碼,也將告別漢家政壇,告別丞相大位。
如果不出意外,劉弘會用審食其過渡幾年,趁機將某些‘離經叛道’的計劃提上章程。
待等兩年之後,審食其病死於丞相之位時,身為‘亞相’的禦史大夫張蒼就將大概率成為繼任者,官拜丞相。
屆時,申屠嘉也可以憑借‘保敖倉不失’,以及首倡尊立太後的功勞,順理成章的升任為禦史大夫。
撇開這些遙遠的因素不談,劉弘選擇以申屠嘉作為滎陽,即敖倉的守備將領,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淮陽郡與梁國直接接壤,距離滎陽得直線距離更是不超過六百裏。
如果不考慮中央軍和地方郡兵的戰鬥力差距,淮陽到滎陽的距離,甚至比長安到滎陽的距離還要短!
至於淮陽郡因為申屠嘉領兵出征而陷入危險,則完全不用劉弘擔憂:如果劉襄真因淮陽空虛而轉頭攻打,那和先打趙國沒什麽區別——浪費時間!
法統根據地保住,戰略重地也有了著落,剩下的,便是最重要的抉擇了:梁都睢陽,派誰去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