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唯親,一個十分有趣的道德譴責。
在漢家政壇,王陵跟張蒼如師如父的關係,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王陵提議讓張蒼官複原職,重任禦史大夫,確實有內舉不避親的嫌疑。
但即便如此,劉弘的麵色也是肉眼可見的黑了下去;半秒之前還滿是溫和的目光中,也已帶上些許尷尬。
——說出這句話的人,正是即將要被封侯,成為第一批由劉弘恩封為徹候的當朝九卿,治粟內史:劉揭!
按道理來講,皇帝親自封的徹候,基本與心腹臂膀畫等號;將來死後,是有資格與皇帝合葬的。
也就是說,將來劉揭死後,會葬於劉弘的帝陵之側,以示‘於陰曹亦為君臣’之意。
即便撇開這層關係不說,光是名字裏的‘劉’姓,劉揭就該天然的站在劉弘一方,成為劉弘最堅定地支持者才是。
但此時此刻,這位大漢九卿、治粟內史,劉氏宗親,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大搖大擺的站出來,職責明麵上由帝師王陵提出,實際上則是皇帝劉弘授意的決策——任人唯親···
劉弘此時,隻覺得臉火辣辣的痛!
前時追係花的時候,劉弘都沒這麽舔狗!
看著劉揭滿臉莊嚴肅穆的麵色,劉弘顧不上維持溫煦的笑容,眼角微微眯起,語氣耐人尋味道:“朕若未記錯,高廟之事,內史也是逃不開幹係?”
“內史三部中郎將,如今可是無人為首?”
中郎將,秦始設,分五官、左、右三部中郎將,分統郎官,號為‘三署’,隸屬內史;三中郎之上設中尉一人,秩千石,位內史之下。
郎中令,職權是統領宮中侍郎,中郎將又統郎官,歸中尉掌控;看上去,郎中令和中尉的職權似乎是有些重疊。
但實際上,郎中令和中尉,一般都是各司其職,甚至不會有太多機會有政務來往。
——郎中令,專門負責皇帝的安危,所以,類似於皇帝的專屬保鏢隊長;而中尉,則負責都城治安,類似於武裝部長。
雖然掌下都是郎官,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類群體:郎中令手中的侍郎官,基本上都是被皇帝恩蔭為郎,負責貼身護衛皇帝的勳臣子弟;或是訾官為郎,在宮中打雜,起草文書,撰抄文檔的商宦子弟。
而中郎將所掌之郎官,則俱是皇帝自各地軍隊提拔,意圖栽培一番,作為軍官培養的軍中勇士。
如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飛將軍李廣,就是在對匈奴的戰鬥當中立有戰功,被文帝劉恆看重,任為中郎,並逐步成長為漢家的大將。
所以,為了區分郎中令和中郎將屬衙的郎官,一般稱郎中令所屬郎官為‘侍郎’,稱中尉所屬郎官為‘中郎’,另設統領三人,稱‘中郎將’。
當然,作為帝國軍官人才培養基地,通常情況下,能成為‘中郎’的人不會太多,而中尉又肩負著代表內史擔負都城治安的職責,需要大量的人手;所以通常情況下,中尉屬衙由五官、左、右三位中郎將為將領,數十上百名中郎為軍官,北軍將士為士卒組成。
實際上,周勃現在以太尉之身直接掌控北軍,本身是不符合規矩的——按製,應當是由中尉掌控北軍,負責長安城的治安、城防:衛尉掌控南軍,負責未央、長樂兩宮的宮禁。
所以通常情況下,中尉還兼任北軍的統軍將領,衛尉兼任南軍的最高主將。
而前段時間,高廟出了差錯,負責長安城防治安的中尉,根本逃脫不了幹係;中尉又隸屬內史,內史同樣也不可能逃得脫!
見劉弘滿臉意味深長的看過來,劉揭心底頓時一虛,愣了半拍,便被一旁的劉不疑搶了先。
“稟陛下,高廟之事,中尉坐瀆職,流千裏。”
聞言,劉弘長‘哦~’一聲,似有些糾結的低下頭,‘喃喃自語’道:“中尉亦出缺啊···”
話音剛落,周勃和陳平不約而同的麵色一緊!
——周勃之所以能毫不費力的將北軍掌於手中,就是因為前任中尉,是周勃的手足心腹!
這也是這次高廟事件,讓周勃最難以接受的事了:中尉的意外落馬,讓周勃合理掌控北軍的難度猛然翻了數十倍不止!
如果真讓小皇帝趁著這個機會,在中尉的位置上推個心腹上去,那就等於是南北軍俱掌於小皇帝之手!
陳平周勃還怎麽安心睡覺?
還不如早點學曹窋,‘羞愧自盡’保全家族來的輕鬆一些!
下意識對視一眼,周勃便慌忙起身,來到殿中央。
“陛下,臣以為···”
周勃話說一半,劉弘便‘煩躁’的擺了擺手:“太尉,老臣矣,自知何人可擔中尉之職。”
“然今禦史大夫出缺,縱太尉舉薦賢良,亦無從查其根底···”
嚴格意義上來講,從縣令一級的六百石開始,官員的任命程序,都是二千石以上舉薦或者丞相府提出人選,禦史大夫審核其政治成份以及過往履曆,再上報皇帝,由皇帝拍板。
到了郡守這種二千石以上等級的官員任免,皇帝更是要為了表現出‘民煮’的一麵,通過廷議表決,才能定下該官員的任免問題。
雖然審查被舉薦人屬於禦史中丞的工作,隻要禦史中丞還在,就不會影響官員任命前的審查,禦史大夫出缺與否,並沒有多大影響;但在禦史中丞完成審核工作之後,審核結果,是需要由禦史大夫傳達給皇帝的。
這也算是西元前特有的的官場秩序了——上級的上級不是我的上級。
從一百石開始,任何一個體製內的官員,在原則上隻對自己的直係領導負責;小吏對縣令、縣令對郡守、郡守對中央,中央對皇帝。
跨級報告,無論是此時還是後世,都是官場大忌!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劉弘說的也沒有問題——沒有禦史大夫,那劉弘就無法得到被舉薦官員的政治審查結果,又如何能確定此人能不能擔得起這個責任呢?
見劉弘強裝出一副糾結不已的模樣,周勃滿是憤怒的迴過頭,惡狠狠瞪了身後的劉揭一眼。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
心中飛快的問候了一番劉揭的女性家人,周勃滿是憋屈的迴過頭,對禦階之上拱手一拜。
“臣以為,安國侯所言,甚善!”
“北平侯蒼,當任以禦史大夫之責!”
在漢家政壇,王陵跟張蒼如師如父的關係,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王陵提議讓張蒼官複原職,重任禦史大夫,確實有內舉不避親的嫌疑。
但即便如此,劉弘的麵色也是肉眼可見的黑了下去;半秒之前還滿是溫和的目光中,也已帶上些許尷尬。
——說出這句話的人,正是即將要被封侯,成為第一批由劉弘恩封為徹候的當朝九卿,治粟內史:劉揭!
按道理來講,皇帝親自封的徹候,基本與心腹臂膀畫等號;將來死後,是有資格與皇帝合葬的。
也就是說,將來劉揭死後,會葬於劉弘的帝陵之側,以示‘於陰曹亦為君臣’之意。
即便撇開這層關係不說,光是名字裏的‘劉’姓,劉揭就該天然的站在劉弘一方,成為劉弘最堅定地支持者才是。
但此時此刻,這位大漢九卿、治粟內史,劉氏宗親,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大搖大擺的站出來,職責明麵上由帝師王陵提出,實際上則是皇帝劉弘授意的決策——任人唯親···
劉弘此時,隻覺得臉火辣辣的痛!
前時追係花的時候,劉弘都沒這麽舔狗!
看著劉揭滿臉莊嚴肅穆的麵色,劉弘顧不上維持溫煦的笑容,眼角微微眯起,語氣耐人尋味道:“朕若未記錯,高廟之事,內史也是逃不開幹係?”
“內史三部中郎將,如今可是無人為首?”
中郎將,秦始設,分五官、左、右三部中郎將,分統郎官,號為‘三署’,隸屬內史;三中郎之上設中尉一人,秩千石,位內史之下。
郎中令,職權是統領宮中侍郎,中郎將又統郎官,歸中尉掌控;看上去,郎中令和中尉的職權似乎是有些重疊。
但實際上,郎中令和中尉,一般都是各司其職,甚至不會有太多機會有政務來往。
——郎中令,專門負責皇帝的安危,所以,類似於皇帝的專屬保鏢隊長;而中尉,則負責都城治安,類似於武裝部長。
雖然掌下都是郎官,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類群體:郎中令手中的侍郎官,基本上都是被皇帝恩蔭為郎,負責貼身護衛皇帝的勳臣子弟;或是訾官為郎,在宮中打雜,起草文書,撰抄文檔的商宦子弟。
而中郎將所掌之郎官,則俱是皇帝自各地軍隊提拔,意圖栽培一番,作為軍官培養的軍中勇士。
如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飛將軍李廣,就是在對匈奴的戰鬥當中立有戰功,被文帝劉恆看重,任為中郎,並逐步成長為漢家的大將。
所以,為了區分郎中令和中郎將屬衙的郎官,一般稱郎中令所屬郎官為‘侍郎’,稱中尉所屬郎官為‘中郎’,另設統領三人,稱‘中郎將’。
當然,作為帝國軍官人才培養基地,通常情況下,能成為‘中郎’的人不會太多,而中尉又肩負著代表內史擔負都城治安的職責,需要大量的人手;所以通常情況下,中尉屬衙由五官、左、右三位中郎將為將領,數十上百名中郎為軍官,北軍將士為士卒組成。
實際上,周勃現在以太尉之身直接掌控北軍,本身是不符合規矩的——按製,應當是由中尉掌控北軍,負責長安城的治安、城防:衛尉掌控南軍,負責未央、長樂兩宮的宮禁。
所以通常情況下,中尉還兼任北軍的統軍將領,衛尉兼任南軍的最高主將。
而前段時間,高廟出了差錯,負責長安城防治安的中尉,根本逃脫不了幹係;中尉又隸屬內史,內史同樣也不可能逃得脫!
見劉弘滿臉意味深長的看過來,劉揭心底頓時一虛,愣了半拍,便被一旁的劉不疑搶了先。
“稟陛下,高廟之事,中尉坐瀆職,流千裏。”
聞言,劉弘長‘哦~’一聲,似有些糾結的低下頭,‘喃喃自語’道:“中尉亦出缺啊···”
話音剛落,周勃和陳平不約而同的麵色一緊!
——周勃之所以能毫不費力的將北軍掌於手中,就是因為前任中尉,是周勃的手足心腹!
這也是這次高廟事件,讓周勃最難以接受的事了:中尉的意外落馬,讓周勃合理掌控北軍的難度猛然翻了數十倍不止!
如果真讓小皇帝趁著這個機會,在中尉的位置上推個心腹上去,那就等於是南北軍俱掌於小皇帝之手!
陳平周勃還怎麽安心睡覺?
還不如早點學曹窋,‘羞愧自盡’保全家族來的輕鬆一些!
下意識對視一眼,周勃便慌忙起身,來到殿中央。
“陛下,臣以為···”
周勃話說一半,劉弘便‘煩躁’的擺了擺手:“太尉,老臣矣,自知何人可擔中尉之職。”
“然今禦史大夫出缺,縱太尉舉薦賢良,亦無從查其根底···”
嚴格意義上來講,從縣令一級的六百石開始,官員的任命程序,都是二千石以上舉薦或者丞相府提出人選,禦史大夫審核其政治成份以及過往履曆,再上報皇帝,由皇帝拍板。
到了郡守這種二千石以上等級的官員任免,皇帝更是要為了表現出‘民煮’的一麵,通過廷議表決,才能定下該官員的任免問題。
雖然審查被舉薦人屬於禦史中丞的工作,隻要禦史中丞還在,就不會影響官員任命前的審查,禦史大夫出缺與否,並沒有多大影響;但在禦史中丞完成審核工作之後,審核結果,是需要由禦史大夫傳達給皇帝的。
這也算是西元前特有的的官場秩序了——上級的上級不是我的上級。
從一百石開始,任何一個體製內的官員,在原則上隻對自己的直係領導負責;小吏對縣令、縣令對郡守、郡守對中央,中央對皇帝。
跨級報告,無論是此時還是後世,都是官場大忌!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劉弘說的也沒有問題——沒有禦史大夫,那劉弘就無法得到被舉薦官員的政治審查結果,又如何能確定此人能不能擔得起這個責任呢?
見劉弘強裝出一副糾結不已的模樣,周勃滿是憤怒的迴過頭,惡狠狠瞪了身後的劉揭一眼。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
心中飛快的問候了一番劉揭的女性家人,周勃滿是憋屈的迴過頭,對禦階之上拱手一拜。
“臣以為,安國侯所言,甚善!”
“北平侯蒼,當任以禦史大夫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