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幾兩側,棋盤兩邊,劉弘麵色輕鬆寫意,饒有興致;陳平則是皺眉沉思,似是如臨大敵。
但二人的心思,都沒在棋盤之上。
猶豫著將手中黑子落下,陳平稍稍抬起頭,正要開口,劉弘便隨性的落下一子,語帶感慨道:“朕還記得,先皇父在時,呂氏便已有反狀;太後年老,亦是未能發覺。”
“是時,丞相與絳候便多有警惕。”
感懷著,劉弘麵色緩緩陷入哀沉,眼角流下兩滴清淚:“先皇父壯誌未酬,便追隨太祖高皇帝而去,獨留朕於此不及弱冠之年,擔天下之重責···”
“每念及此,朕便戰戰兢兢,唯恐先皇父遺德,無顏麵高皇帝於九泉之下···”
提袖稍擦擦眼角,劉弘臉上又稍帶上了些許欣慰:“幸丞相、絳侯忠義無雙,盡除呂氏逆賊!”
“方使朕能安居於深宮,以勵精圖治,使民得其樂···”
聞言,陳平稍稍一愣,又趕忙一低頭:“陛下言重,此人臣之本分也···”
嘴上說著,陳平的大腦卻飛速運轉,消化著劉弘話語中龐大的信息量!
——小皇帝召飛狐軍,卻再提呂氏之事,到底是何意圖?
莫不是要拉攏?
暗自搖搖頭,陳平不禁為腦海中,這個不切實際的猜測貼上了‘絕無可能’的標簽。
這位,可是能一哭一笑之間,弄死兩位列候勳貴的主!
這麽說來的話···
大致猜到劉弘地意圖,陳平麵色一緊,前所未有的鄭重起來。
——如果小皇帝沒有傻到,在這般局麵還想握手言和的話,便隻剩下一種可能:小皇帝想要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將事態的影響控製在最小範圍!
也就是說,即便是在被限製行動,實際上已經連傀儡都算不上的情況下,小皇帝在想的,依舊是朝局穩定!
這種令人發指的大局觀,陳平從未在任何人身上見過!
——就連太祖劉邦,都有怒而興師,禦駕親征叛亂諸侯的時候呢!
高後呂雉,更是能為了報一己之仇,將戚夫人做成人彘。
眼前的小皇帝,卻絲毫沒有被自身處境所激怒,即便如今略得助勢,依舊保持著冷靜,試圖和平解決雙方茅盾···
光是這份冷靜,就足以讓陳平慎重了!
“可惜啊···”
想到這裏,陳平就深感遺憾。
有一位如此冷靜,又時刻不忘大局的君王,絕對是天下之大幸!
有多少賢臣名士空有滿腔壯誌,卻苦於沒有明君在位,不能大展宏圖?
作為一個成功的政治家,陳平自當然也有自己的野望——在有生之年,報高祖平城陷圍之仇,血呂後書絕悖論之恥!
可惠帝早亡,呂氏暴戾;陳平苦於報國無門,便隻能試圖迎立代王,然後行周公、伊尹事,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成為名垂青史的賢臣。
看著眼前的小皇帝處亂不驚,在城外有大軍為依仗的情況下,還能沉下心來,坐在這裏與自己對弈,陳平心裏便滿是遺憾——自己騎驢找驢,怎想真正的雄主,就是自己試圖廢殺的小皇帝···
“若是誅滅呂氏之後,吾未曾行廢立之事···”
陳平腦海中,不由浮現起這一種假設:如果沒有當初的事,自己是不是可以輔佐小皇帝成人,勵精圖治,在有生之年率師伐國,提兵北上,執其單於之首獻於高廟···
“丞相?”
一聲輕喚,將陳平從幻想中拉迴現實。
目光重新凝聚,劉弘那張時刻麵帶著淡笑的臉,便映入陳平眼中。
深吸一後氣,緩緩吐出,陳平麵色一正:“臣神遊方外,失禮。”
言罷,陳平從棋匣中取出一子,決然落在棋盤之中。
——這個世界,沒有如果。
沒有迴頭路,也沒有後悔藥!
既然做出了選擇,就隻能一往無前,無論前方是山是海,都要堅定地走下去!
對陳平心中的想法,劉弘一無所知。
劉弘隻知道曆史上的陳平,至死都沒想過篡漢,也未曾想過反老劉家;即便是在迎立劉恆之後,也沒有令劉恆完全成為傀儡——起碼在宮禁之事上,陳平根本沒插手,即便是朝政,也會象征性的將決定權交到劉恆之手。
即便劉弘看不透陳平內心的真實想法,也能從這段曆史中猜到一些——陳平,左右不過是想做個權臣罷了。
差一點,是想大權獨攬,威壓海內;好一點,就是勵精圖治,以效先賢。
所以劉弘十分清楚,陳平,或者說誅呂功臣集團與自己的矛盾,與其說是理念之爭,倒不如說是利益之爭。
誠然,廢殺原主這件事,是雙方矛盾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歸根結底,誅呂集團絕大多數成員,與劉弘最大的分歧,就是不確定劉弘的品性。
他們怕,怕劉弘如劉邦一般刻薄寡恩,怕劉弘像呂氏一般暴戾昏庸,所以想要讓‘憨厚老實’的劉恆上位,好讓他們過安心日子。
如此說來,劉弘根本沒有必要將整個誅呂功臣集團視為敵人;真正跟劉弘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的,隻有‘誅弘集團’那寥寥數人罷了。
所以,劉弘隻要保證事態不會擴大,將打擊麵控製在一個精準的範圍,那破局的難度就將大大減小。
但要想控製打擊範圍,就絕對不用動用武力。
一旦劉弘掀桌子,就會讓誅呂集團的所有人倒向陳平。即便劉弘取得最後的勝利,也是兩敗俱傷的局麵。
與其為自己增加難度,為局勢增加風險,倒不如剝絲抽繭,將‘誅弘集團’的成員,從誅呂集團中甄別出來,讓其孤立。
這,就十分考驗劉弘地政治手腕了。
分化,拉攏;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說著簡單,真要做起來,操作難度絲毫不亞於徒手搓高達。
從對曆史的了解上,劉弘隻能甄別出陳平、周勃二人,從朝堂局勢上,劉弘也最多能確定一個劉揭。
除此之外,還有誰?
都在哪?
是什麽官職、地位?
諸侯王們中,有沒有‘誅弘集團’的潛在成員?
比如齊王劉襄?
這些都是劉弘所要考慮的。
所以,劉弘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先把沒參與誅殺原主之事,或者沒有弄死自己意圖的人甄別出來,用排除法,確定自己真正的敵人。
而這,需要時間。
能給劉弘這個時間的,隻有眼前,正舉棋不定的大漢丞相——曲逆候,陳平!
但二人的心思,都沒在棋盤之上。
猶豫著將手中黑子落下,陳平稍稍抬起頭,正要開口,劉弘便隨性的落下一子,語帶感慨道:“朕還記得,先皇父在時,呂氏便已有反狀;太後年老,亦是未能發覺。”
“是時,丞相與絳候便多有警惕。”
感懷著,劉弘麵色緩緩陷入哀沉,眼角流下兩滴清淚:“先皇父壯誌未酬,便追隨太祖高皇帝而去,獨留朕於此不及弱冠之年,擔天下之重責···”
“每念及此,朕便戰戰兢兢,唯恐先皇父遺德,無顏麵高皇帝於九泉之下···”
提袖稍擦擦眼角,劉弘臉上又稍帶上了些許欣慰:“幸丞相、絳侯忠義無雙,盡除呂氏逆賊!”
“方使朕能安居於深宮,以勵精圖治,使民得其樂···”
聞言,陳平稍稍一愣,又趕忙一低頭:“陛下言重,此人臣之本分也···”
嘴上說著,陳平的大腦卻飛速運轉,消化著劉弘話語中龐大的信息量!
——小皇帝召飛狐軍,卻再提呂氏之事,到底是何意圖?
莫不是要拉攏?
暗自搖搖頭,陳平不禁為腦海中,這個不切實際的猜測貼上了‘絕無可能’的標簽。
這位,可是能一哭一笑之間,弄死兩位列候勳貴的主!
這麽說來的話···
大致猜到劉弘地意圖,陳平麵色一緊,前所未有的鄭重起來。
——如果小皇帝沒有傻到,在這般局麵還想握手言和的話,便隻剩下一種可能:小皇帝想要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將事態的影響控製在最小範圍!
也就是說,即便是在被限製行動,實際上已經連傀儡都算不上的情況下,小皇帝在想的,依舊是朝局穩定!
這種令人發指的大局觀,陳平從未在任何人身上見過!
——就連太祖劉邦,都有怒而興師,禦駕親征叛亂諸侯的時候呢!
高後呂雉,更是能為了報一己之仇,將戚夫人做成人彘。
眼前的小皇帝,卻絲毫沒有被自身處境所激怒,即便如今略得助勢,依舊保持著冷靜,試圖和平解決雙方茅盾···
光是這份冷靜,就足以讓陳平慎重了!
“可惜啊···”
想到這裏,陳平就深感遺憾。
有一位如此冷靜,又時刻不忘大局的君王,絕對是天下之大幸!
有多少賢臣名士空有滿腔壯誌,卻苦於沒有明君在位,不能大展宏圖?
作為一個成功的政治家,陳平自當然也有自己的野望——在有生之年,報高祖平城陷圍之仇,血呂後書絕悖論之恥!
可惠帝早亡,呂氏暴戾;陳平苦於報國無門,便隻能試圖迎立代王,然後行周公、伊尹事,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成為名垂青史的賢臣。
看著眼前的小皇帝處亂不驚,在城外有大軍為依仗的情況下,還能沉下心來,坐在這裏與自己對弈,陳平心裏便滿是遺憾——自己騎驢找驢,怎想真正的雄主,就是自己試圖廢殺的小皇帝···
“若是誅滅呂氏之後,吾未曾行廢立之事···”
陳平腦海中,不由浮現起這一種假設:如果沒有當初的事,自己是不是可以輔佐小皇帝成人,勵精圖治,在有生之年率師伐國,提兵北上,執其單於之首獻於高廟···
“丞相?”
一聲輕喚,將陳平從幻想中拉迴現實。
目光重新凝聚,劉弘那張時刻麵帶著淡笑的臉,便映入陳平眼中。
深吸一後氣,緩緩吐出,陳平麵色一正:“臣神遊方外,失禮。”
言罷,陳平從棋匣中取出一子,決然落在棋盤之中。
——這個世界,沒有如果。
沒有迴頭路,也沒有後悔藥!
既然做出了選擇,就隻能一往無前,無論前方是山是海,都要堅定地走下去!
對陳平心中的想法,劉弘一無所知。
劉弘隻知道曆史上的陳平,至死都沒想過篡漢,也未曾想過反老劉家;即便是在迎立劉恆之後,也沒有令劉恆完全成為傀儡——起碼在宮禁之事上,陳平根本沒插手,即便是朝政,也會象征性的將決定權交到劉恆之手。
即便劉弘看不透陳平內心的真實想法,也能從這段曆史中猜到一些——陳平,左右不過是想做個權臣罷了。
差一點,是想大權獨攬,威壓海內;好一點,就是勵精圖治,以效先賢。
所以劉弘十分清楚,陳平,或者說誅呂功臣集團與自己的矛盾,與其說是理念之爭,倒不如說是利益之爭。
誠然,廢殺原主這件事,是雙方矛盾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歸根結底,誅呂集團絕大多數成員,與劉弘最大的分歧,就是不確定劉弘的品性。
他們怕,怕劉弘如劉邦一般刻薄寡恩,怕劉弘像呂氏一般暴戾昏庸,所以想要讓‘憨厚老實’的劉恆上位,好讓他們過安心日子。
如此說來,劉弘根本沒有必要將整個誅呂功臣集團視為敵人;真正跟劉弘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的,隻有‘誅弘集團’那寥寥數人罷了。
所以,劉弘隻要保證事態不會擴大,將打擊麵控製在一個精準的範圍,那破局的難度就將大大減小。
但要想控製打擊範圍,就絕對不用動用武力。
一旦劉弘掀桌子,就會讓誅呂集團的所有人倒向陳平。即便劉弘取得最後的勝利,也是兩敗俱傷的局麵。
與其為自己增加難度,為局勢增加風險,倒不如剝絲抽繭,將‘誅弘集團’的成員,從誅呂集團中甄別出來,讓其孤立。
這,就十分考驗劉弘地政治手腕了。
分化,拉攏;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說著簡單,真要做起來,操作難度絲毫不亞於徒手搓高達。
從對曆史的了解上,劉弘隻能甄別出陳平、周勃二人,從朝堂局勢上,劉弘也最多能確定一個劉揭。
除此之外,還有誰?
都在哪?
是什麽官職、地位?
諸侯王們中,有沒有‘誅弘集團’的潛在成員?
比如齊王劉襄?
這些都是劉弘所要考慮的。
所以,劉弘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先把沒參與誅殺原主之事,或者沒有弄死自己意圖的人甄別出來,用排除法,確定自己真正的敵人。
而這,需要時間。
能給劉弘這個時間的,隻有眼前,正舉棋不定的大漢丞相——曲逆候,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