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下車解溺!”韓覃隻這一句。
李昊清眉一簇隨即搖頭:“要解就在這裏解。”上一迴在裴家藥鋪,她就是打著解溺的幌子跑掉的。
韓覃軟手軟腳當然跑不了,她這四天來幾乎吃的很少,隻是想下車吹吹風,看自己能不能清醒一點而已。再眯眼,李昊的手又握了過來:“瑤兒,你可覺得好些了?”
韓覃仍是搖頭:“不好。”
李昊相對坐到了她對麵,拉過她的手在陽光下細看:“聽說你在小涼山呆了六年,吃了許多苦。你的手,遠沒有我記憶中那樣細滑,你的性子,也不是記憶中那樣溫柔可愛。”
韓覃抽迴了手,冷笑一聲:“小涼山並不苦,而且我過的很自在。”
苦是相對的,心自由的時候,人再苦也是舒暢的。心不自由,人過的再安逸心也不暢。
“從今往後,我們有的是時間,我會把我上輩子的承諾一樣樣都給你。”李昊聲音發顫,句句皆是捧心而言:“待到迴京城,你和唐牧寫了和離書,我就接你入宮。你曾說不許朕多看別的女人那怕一眼。往後,六宮閉鎖,你就是朕的皇後,朕隻看著你一人,好不好?”
韓覃淚如雨下,仍是搖頭:“不好!”
上一世之所以她能一直相伴李昊左右而別的女人插不上足,其實還在於高太後與查恆等人在背後的運作。從東宮到皇宮,但凡有露些蛛絲螞跡想要接近李昊,想要在他麵前獻媚取巧的女子,都被高太後私下派人弄死了。
而李昊自己確實也是純性,五年時間,他沒有看過別的女人一眼,就算十六歲登基之後廣納嬪妃,也沒有召任何人侍過駕。即便尋常百姓人家,但凡有點錢的男子都會納個妾,就此一點,李昊已是難得。
可她已經嫁了人,就算跟唐牧之間因為生孩子的問題總鬧的不快,但那隻是夫妻間可以調和的矛盾,且不說她還愛他,就是平心而論,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拋棄唐牧轉投皇帝的懷抱,就為一個天子的專寵,這樣的事情韓覃也做不出來。
李昊盯著韓覃的臉,她下巴愈發的尖了,和他一樣眼下兩圈青黃,滿臉隻剩下一對萌而圓的大眼睛,此時縮肩倚著車檻,總叫他想起上一世兩人相偎在一起的場景。他記得她如膩脂的皮膚,以手撫過時她喉頭一陣陣的微哼,那是他好幾年鬱悶生涯中於這天地之間唯一能尋得的歡暢。
時間長河中不知是誰輕輕撥了一下弦,於是她和他不必死,之間該有的歡樂與痛苦卻全都不見了。
李昊等不到韓覃迴應,目光漸漸變冷,惻聲道:“無論你是自己走進皇宮去,還是朕叫人把你抬進去,你都得隨朕一起迴宮。至於唐牧,朕再敢衝撞朕,便是死路一條。你若還想他活著,就不要妄圖再與他有相見的那一天。”
韓覃欲要反問:你覺得果真相鬥起來,你能殺得了他?
她生生壓下這句反駁,頭倚著牆閉上了眼睛。前世之所以全心全意的愛李昊,是因為她隻見了他那一個男人。他是尊上,她是婢女,從仰慕到憐憫,在她的眼裏,看不到他的缺點,隻看到他的優點和無奈。
這輩子她跟在唐牧身邊,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便能看清李昊身上的缺點。當然,是人就會有缺點,他親信宦官,不勒束下屬,若不是帝王,便算不得大錯。這也恰是唐牧一直以來不棄他的原因。可她永遠也不會像上輩子那樣全心全意的去愛他了。
“等你入了宮,好生休養休養,咱們再懷一個孩子。朕必定會護得你們母子周全,既此生未死,你再替朕生一個孩子,好不好?”李昊又問道。那個才發了芽未出生的孩子,是他兩生的遺憾與痛。
☆、第94章
韓覃確實想要個孩子,這才是最大的誘惑,跟著唐牧,也許她此生都不能生養自己的孩子。女人對於孩子的愛似乎是種天性,有些女人並不怎麽喜歡孩子,但韓覃屬於特別愛孩子的那種。柏舟出生在牢獄裏,自幼是在她懷裏長大的,她愛那種彼此相依的懷抱,由心想要個孩子。
她硬下心腸不停搖頭,仍是一言不發。
忽而大輅車巨大的車體微震,接著是六科都事齊懷春的聲音:“皇上!京城有急報!”
接著是黃全的聲音:“齊都事,您怎麽這麽不開眼兒啊?皇上這會兒忙著了,但凡有事,咱們一會兒再說好不好?”
“國都有亡了,難道說皇上就隻知沉迷女色而不自知麽?”齊懷春吼道:“強擄良家婦女於鑾駕上,白日宣淫,不理政事,君王如此,是臣等未能進到規勸的責任,是臣等的死罪。懇請皇上,您若再不肯聽報急奏,臣便撞死在這鑾駕上!”
昨天在城隍廟眾目睽睽之下一個頭戴冪籬,腰姿綽越的妙齡女子上了大輅車,一上去之後就再也沒有下來過。這些文臣們皆是唐牧提起來的,本就不服李昊,此時自然越發輕看於他。
齊懷春是個暴性,聲大如鍾,作勢便要撞。陳啟宇一把扯過勸道:“好歹給彼此留點麵子,溫言緩語來說不行嗎?”
齊懷春吼道:“蒙古兵都破了宣府三衛,直奔京城了,叫我怎麽能不焦急?”
這話一出,所有車駕頓停。李昊掀起簾子,目光梭掃一番,白麵陰沉接過齊懷春手中的折子,翻了兩翻已是疾手:“什麽時候的事情?”
齊懷春道:“這是京城送來的急件!”
“招左都督陳疏父子,並部下武臣等人前來商議!快!”李昊自己也嚇壞了。他帶大兵出征,本是想到寧武關去與蒙古兵正麵相交,誰知他出京才不過短短四天,蒙古兵轉而自宣府攻破邊防,直奔京師。這時候京城空懸幾無守軍,若是攻破,蒙古人占了京城,他這個天子何去何存?
陳疏已與京城來此送信的武將交談過,在鑾駕前迴道:“啟稟皇上,蒙古兵約有五萬人巨,聽聞是快馬騎兵,今天黎明破的宣府衛,此時隻怕已經到了官廳水庫?”
“從官廳水庫到京城需要多久?”李昊再問。
“若是車駕,當須一日,若是快馬,隻怕今夜就能兵臨城下!”陳疏道。
“是誰走漏了風聲,叫蒙古人知道咱們京城守備空虛?”李昊厲聲問道。
陳啟宇忍不住上前道:“皇上,您禦駕親征準備了一個多月,不必有誰走漏風聲,蒙古人都會知道的。”
“即刻搬師迴朝,救京城之困,快!”李昊揮手吼道。
黃全不知自那裏溜了出來,媚聲叫道:“皇上,千萬不可啊。奴婢小時候聽爹娘說過,那蒙古人六親不認修羅一樣的勇猛。您萬金之軀怎能抵擋他們?京城叫那些文官們守著去,咱們還是逃吧,逃到南京去,南京城一樣有皇宮,您仍還能舒舒服服兒的。”
這個小黃全,自打當上乾清宮的總管大太監也有兩個月了,滿朝能見皇帝的文武官員無不對其恨的咬牙切齒。這時候他還敢出來溜聲兒,一朝臣子們的恨便皆要發泄在他身上。
齊懷春學著黃全鴨聲怪叫道:“是啊,皇上,您怎能迴京城了?那蒙古人兇神惡煞咱打不過的。咱逃往南京,若是蒙古人再追來,臣背著您往揚州逃。若是蒙古人追到揚州,占了咱的山河滅了咱的國家,臣有的是力氣,背您到海南島跳海去!”
宋亡時,丞相陸秀夫便是背著小皇帝趙昺投海自殺的。齊懷春這話將李昊與亡國之君齊論,李昊氣的麵色慘白,怒目盯著齊懷春看了片刻,生生抑下胸中怒氣道:“內侍黃全,身為宦官而妄議朝政,口出喪氣之言,將他殺了祭旗,屍首掛到旗杆上曝曬三日,以警所有內侍。從今往後,凡有太監、宦官與內侍們幹政、妄言、惑君心者,便是他今日的下場。”
打一巴掌給顆甜棗,李昊放任黃全欺負夠了百官,如今於危急之下卻拉他祭旗,眾臣雖從心底裏也知他不過是作戲,但君王此舉給的誠意他們也會感受到。此時文武百官皆跪,齊聲奏道:“皇上英明!”
李昊親手放下簾子,仍坐在車頭上,輕聲道:“瑤兒,朕不期這江山竟要亡在朕的手裏!”
古往今來多少人問鼎九五,真正能稱英明神武的並不多。大多數也是庸庸而碌的凡人。並擔不起那個位置以及它相應要承擔的責任。但無論任何一個帝王,等到要閉眼的那一刻,迴顧自己的一生,隻要不是將王朝斷送在自己手裏的,都會覺得自己還不錯,不算繼往開來,總還算守成有業。而唯有亡國的那一個,要遭萬人唾棄,自己也會無顏以對。
李昊總覺得自己還不賴,親政將近一年,卻幹了好幾件祖輩們都未能幹成的大事。他到此時還想不明白,自己怎麽稀裏糊塗就出了京,怎麽蒙古兵就殺了進來。若是京城被攻破,就算他逃到南京去,恥辱既成事實,曆史是不會放過他的。
韓覃直覺蒙古兵從宣府破關而入,應當與唐牧脫離不了幹涉,因為宣府自從前年與朵顏人那一戰之後,換上的同知與總兵全是唐牧的人。國之九邊,並不是那麽容易攻破的。就算蒙古人知道皇帝禦駕親征,宣府與寧武關離的並不遠,隻要李昊增援及時,九邊圍起來打,蒙古人也占不到便宜。
她硬著心腸閉上眼睛,不一會兒鑾駕調頭,一路疾馳便是要趕往京城。
*
唐牧就在城樓上站著,夜幕已下,蒙古兩萬騎兵眼看就要兵臨城下了。
“宣府閉關了不曾?”唐牧問身側。
身側人答道:“總兵大人已然將剩下的蒙古人截在關外,至少兩天之內,他拚死還能頂得住。”
唐牧閉眼點頭,揮了揮手,那人便退了。
若預計的不差,蒙古兵再有一個時辰就該到了。李昊所帶的十萬大軍,還得兩個時辰才能趕迴來。李昊親征時帶走了京營的三萬常駐軍,如今京中唯有三千錦衣衛可擋,頂多也隻能擋一個時辰。
“二爺,我們現在該怎麽辦?”許知友問道。
“如今,就看天意了。”天算不如人算,此時人事已盡,隻等天意。
*
韓覃與李昊在車上皆是顛的死去活來。李昊心焦過甚,過了片刻下車騎馬去了,車上便隻剩韓覃一人。去的時候逢山要拜逢廟要祭,一天不過走個一二百裏,迴的時候卻是快馬加鞭如有狼追。
再睡一覺,隻覺得車身整個兒一聲巨震,外麵殺聲震天。韓覃驚醒過來,也顧不得叫人看見,撩了簾子問一個護在車邊的內侍:“外頭怎麽了?”
這內侍趕過來道:“娘娘,咱和蒙古人的大軍的先頭騎兵撞上啦!”
車聲又是一震,這下奔過來的是李昊。他還騎在馬上,隔窗拉過韓覃的手道:“這車駕會護著你一路入京城,周圍皆是朕宮裏的府衛們,瑤兒,我得去打仗了!”
他雖也提著劍,但於這突如其來的兩兵相撞中,文臣們自然不敢叫他輕易去涉險,畢竟京城近在咫尺,隻要陳疏帶著先到的鐵騎們能頂得住,李昊完全可以在蒙古大軍全部趕過來之前退迴到城裏去。
這時候連齊懷春都不再說風涼話了:“皇上,您是千金之軀,臣等先護著您入京城,等大軍相接時您在城門上指揮,也勝過如今提劍上陣啦,皇上!”
兩方大軍仍還在源源不斷的趕來,半途相遇,此時殺到一起難分難解。李昊搖頭道:“錯皆由朕一人鑄成,朕此時再逃,豈不成了懦夫。”
齊懷春吼道:“並不是逃。打仗是武將的事,他們領著俸糧就該打仗。您是天子,您的事情是管他們。若您去打仗,贏了還罷,若是輸了,再說句難聽的若是叫蒙古兵給殺了,群龍無首,大曆朝才真真叫亡了。”
陳啟宇在旁邊聽邊歎:齊懷春這樣毒的嘴巴,能活到今天可真不容易。
李昊總算聽了齊懷春的話,又趕上鑾駕,快馬疾兵由府軍開著道兒一路奔往京城。
*
唐牧一襲羅衣就在城牆上站著,遠遠聽人來報說皇帝的鑾駕就要到了,下城牆梭視過九卿六部三司的文臣們,自許知友手中提過繡春刀說:“按理來說,咱們既提起了筆杆子,就不該再握這刀把子。打仗需武將,治世要文臣,可韃子都殺到家門口來了。國亡了,誰要你們治天下?三千錦衣衛抵不得半個時辰,京城若被攻破,你們這些年貪來的那些銀子,嬌妻美妾都得玩蛋,所以,為了六部十年冷板凳貪來的宅子,為了嬌妻美妾,這一迴是真拚!”
人群中曝出一陣笑聲,各部官員皆提起了手中的長劍。在午門外那一迴是做給皇帝看,這一迴卻是實打實的要保家衛國。說到為皇帝,為朝廷而戰,書讀的多腦子清醒的文臣們更理智,自然不會拚命,但論起嬌妻美妾並祖孫三代,無論是誰都要為此而拚命。
李昊一路奔走,遠遠迎上三千錦衣衛與唐牧所帶的文臣們,火把洶洶,旌旗招展。他跳下鑾駕,身後蒙古人的先頭追兵鐵蹄已在腳後。
錦衣衛已迎了出去,文臣們持劍圍護在李昊周圍。唐牧提繡春刀挑開那深紅的車簾,恰就對上韓覃的眼睛。彼此相視,韓覃抹了把淚,一笑道:“二爺,我又給你丟人了。”
唐牧隔窗伸出手,緊摟著韓覃拍了拍道:“無事,迴家就好。我就怕你嫌棄我老了不肯要我,轉而要去尋個年輕俊俏的小郎君。”
他迴頭喝道:“啟駕,吊下橋板,送鑾駕入城!”
如玉反攥住唐牧的手中道:“二爺,皇上還在外頭了,得讓他一起入城。”
李昊?唐牧冷笑道:“他可不能走,他得給我留在這裏,陪我們一起殺敵。”
韓覃還不及應聲,六騎車駕飛縱而橋,才到橋中央,橋板已起。她下了車便直奔城樓,上城樓就見雙方已經交戰到了一處。李昊由一群府軍相圍,自然是最顯眼的,他幾乎成了個活靶子,亂箭飛射長矛橫刺。一場亂戰,韓覃是眼睜睜的看著,直到黎明將曉時,三千錦衣衛才擊退蒙古兵的先頭騎兵,而距此三十裏開外,陳疏帶著大軍正在與蒙古兵的大軍相交戰。
李昊身邊的府衛幾乎全員被誅,到最後隻剩個齊懷春橫劍護衛於側。狼煙遍地,屍橫遍野。他橫著滴血的長劍,四顧錦衣衛損失大半,文臣皆還在,卻衣衫帶血混身掛彩。齊懷春道:“皇上,迴宮吧!”
“國公爺那裏如何了?”李昊問提刀走來的唐牧:“戰事可還未定?”
唐牧道:“戰事進行的很不順利,聽說死傷慘重。”
“為何?”李昊反問:“蒙古兵不過兩三萬人,陳疏十萬大軍竟不能奈他們何?”
唐牧厲聲道:“皇上,陳疏雖是大都督兼總兵,可兵權在禦馬監監正與斷事官兼宗人令李顯的手裏,他們不肯發兵去追,陳疏便隻能任敵流竄!”
李昊奉天聽政的時候並不懂,此時親自打過一迴仗才算明白兵權這東西的可怕性。你若將它給了某一個人,他隻要存有二心,顛覆政權不過幾日。可戰場情形瞬息萬變,若一個大將軍手中沒有兵權,於戰場上遭人製摯無法施展,那關乎的就是成百上千,數萬條的人命。
“即刻傳朕旨意,撤迴禦馬監兵權,將兵符交予左都督陳疏,著他帶大軍即刻追擊,務必全殲蒙古兵!”
“皇上,迴宮吧!”齊懷春仍十分執著的在他身後跟著,於那亂屍中不停的走來走去:“千金之子,不坐垂堂,打仗是武將的責任。您的責任是管理他們,而非自己提刀上陣。”
唐牧仍還不語。李昊本就是為了要與唐牧一爭上下,叫齊懷春聒躁了一夜煩不勝煩,厲聲吼道:“齊都事,若你再如此碎碎言,明天就給朕重新滾迴海南去!”
忽而麵前一個仰躺於地,滿身鮮血的蒙古兵尖叫著暴立而起,韓覃在城樓上都是一聲驚唿,一把尖刀,眼看就要刺入李昊的腹部,他呆立在那裏,而齊懷春歪身一擋,尖刀破腹而過,最後停在李昊胸甲前的護心鏡上,發出嗡的一聲金石之響。
唐牧隨即抽刀,將那蒙古兵劈翻在地。尖刀一經抽出,齊懷春腹部隨即鮮血飆了出來,搖得幾搖亦撲倒在了地上。李昊抱翻過齊懷春轉過來,叫道:“齊都事!”
齊懷春兩個魚泡眼往外鼓著,伸手指著不遠處的城門道:“皇上,迴宮吧,打仗是武將們的事情……”
什麽樣的臣子,才能真正算得忠臣?這齊懷春自打入了六科,嘴裏就沒有說過一句好話,可麵對危險的時候,卻拚力要為他這個君王擋刀。。
李昊站了許久,忽而撩起袍簾,拄劍跪到了地上。他是天子,他一跪,自然所有人齊齊著甲而跪。默了三息,唐牧伸手扶起李昊,帶他在初升的朝陽中挑腳於那遍野橫屍,狼煙中走著,低聲問道:“皇上,此去寧武關,感受如何?”
李昊記得方才隱隱聽到一聲喊叫,迴頭仍能瞧見戴著冪籬的韓覃站在城樓上。裙子風搖,影影綽綽。他低聲道:“朕從來未曾想過,江山差點就要亡在朕的手上。”
唐牧笑著搖頭。他也未曾想過江山為葬在他的手裏,宦官為禍,百姓活不下去要造反,他聽到的永遠是歌頌之詞。九邊危垂,政令發不出去,直到敵人打到朝堂上時才知自己竟是亡國了。李昊今天的感受,唐牧二十年前就曾感受過,比這還迷茫,比這還痛心,比這還要無助千萬倍。
他道:“亡國不是一朝一夕,是王朝,就終將有傾覆的那一天。隻是皇上您可知齊懷春為何要心甘情願替您擋刀?幾百府軍,人人為您做肉盾,而死掉的一千錦衣衛,保衛的是您江山,您的朝堂,您可知這是為何?”
這也恰是李昊一直以來的猶疑:“朕委實不知。”
唐牧道:“概因我們的子民,從有生以來,開蒙教化,就是要忠君忠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於君王,是信義,是天道,是生身為人不得不遵守的規範。無論那君王是個昏君、暴君,戾君還是明君,他們皆沒得選擇。”
李昊迴頭:“那朕若是犯了錯,他們也隻能跟著錯?”
唐牧道:“正是如此。子民被君王幾千年的教化蒙上雙眼,君王是唯一睜著眼睛的那個人,但若君王昏潰,要帶著子民尋死路,那我們隻有死路可走。”
李昊清眉一簇隨即搖頭:“要解就在這裏解。”上一迴在裴家藥鋪,她就是打著解溺的幌子跑掉的。
韓覃軟手軟腳當然跑不了,她這四天來幾乎吃的很少,隻是想下車吹吹風,看自己能不能清醒一點而已。再眯眼,李昊的手又握了過來:“瑤兒,你可覺得好些了?”
韓覃仍是搖頭:“不好。”
李昊相對坐到了她對麵,拉過她的手在陽光下細看:“聽說你在小涼山呆了六年,吃了許多苦。你的手,遠沒有我記憶中那樣細滑,你的性子,也不是記憶中那樣溫柔可愛。”
韓覃抽迴了手,冷笑一聲:“小涼山並不苦,而且我過的很自在。”
苦是相對的,心自由的時候,人再苦也是舒暢的。心不自由,人過的再安逸心也不暢。
“從今往後,我們有的是時間,我會把我上輩子的承諾一樣樣都給你。”李昊聲音發顫,句句皆是捧心而言:“待到迴京城,你和唐牧寫了和離書,我就接你入宮。你曾說不許朕多看別的女人那怕一眼。往後,六宮閉鎖,你就是朕的皇後,朕隻看著你一人,好不好?”
韓覃淚如雨下,仍是搖頭:“不好!”
上一世之所以她能一直相伴李昊左右而別的女人插不上足,其實還在於高太後與查恆等人在背後的運作。從東宮到皇宮,但凡有露些蛛絲螞跡想要接近李昊,想要在他麵前獻媚取巧的女子,都被高太後私下派人弄死了。
而李昊自己確實也是純性,五年時間,他沒有看過別的女人一眼,就算十六歲登基之後廣納嬪妃,也沒有召任何人侍過駕。即便尋常百姓人家,但凡有點錢的男子都會納個妾,就此一點,李昊已是難得。
可她已經嫁了人,就算跟唐牧之間因為生孩子的問題總鬧的不快,但那隻是夫妻間可以調和的矛盾,且不說她還愛他,就是平心而論,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拋棄唐牧轉投皇帝的懷抱,就為一個天子的專寵,這樣的事情韓覃也做不出來。
李昊盯著韓覃的臉,她下巴愈發的尖了,和他一樣眼下兩圈青黃,滿臉隻剩下一對萌而圓的大眼睛,此時縮肩倚著車檻,總叫他想起上一世兩人相偎在一起的場景。他記得她如膩脂的皮膚,以手撫過時她喉頭一陣陣的微哼,那是他好幾年鬱悶生涯中於這天地之間唯一能尋得的歡暢。
時間長河中不知是誰輕輕撥了一下弦,於是她和他不必死,之間該有的歡樂與痛苦卻全都不見了。
李昊等不到韓覃迴應,目光漸漸變冷,惻聲道:“無論你是自己走進皇宮去,還是朕叫人把你抬進去,你都得隨朕一起迴宮。至於唐牧,朕再敢衝撞朕,便是死路一條。你若還想他活著,就不要妄圖再與他有相見的那一天。”
韓覃欲要反問:你覺得果真相鬥起來,你能殺得了他?
她生生壓下這句反駁,頭倚著牆閉上了眼睛。前世之所以全心全意的愛李昊,是因為她隻見了他那一個男人。他是尊上,她是婢女,從仰慕到憐憫,在她的眼裏,看不到他的缺點,隻看到他的優點和無奈。
這輩子她跟在唐牧身邊,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便能看清李昊身上的缺點。當然,是人就會有缺點,他親信宦官,不勒束下屬,若不是帝王,便算不得大錯。這也恰是唐牧一直以來不棄他的原因。可她永遠也不會像上輩子那樣全心全意的去愛他了。
“等你入了宮,好生休養休養,咱們再懷一個孩子。朕必定會護得你們母子周全,既此生未死,你再替朕生一個孩子,好不好?”李昊又問道。那個才發了芽未出生的孩子,是他兩生的遺憾與痛。
☆、第94章
韓覃確實想要個孩子,這才是最大的誘惑,跟著唐牧,也許她此生都不能生養自己的孩子。女人對於孩子的愛似乎是種天性,有些女人並不怎麽喜歡孩子,但韓覃屬於特別愛孩子的那種。柏舟出生在牢獄裏,自幼是在她懷裏長大的,她愛那種彼此相依的懷抱,由心想要個孩子。
她硬下心腸不停搖頭,仍是一言不發。
忽而大輅車巨大的車體微震,接著是六科都事齊懷春的聲音:“皇上!京城有急報!”
接著是黃全的聲音:“齊都事,您怎麽這麽不開眼兒啊?皇上這會兒忙著了,但凡有事,咱們一會兒再說好不好?”
“國都有亡了,難道說皇上就隻知沉迷女色而不自知麽?”齊懷春吼道:“強擄良家婦女於鑾駕上,白日宣淫,不理政事,君王如此,是臣等未能進到規勸的責任,是臣等的死罪。懇請皇上,您若再不肯聽報急奏,臣便撞死在這鑾駕上!”
昨天在城隍廟眾目睽睽之下一個頭戴冪籬,腰姿綽越的妙齡女子上了大輅車,一上去之後就再也沒有下來過。這些文臣們皆是唐牧提起來的,本就不服李昊,此時自然越發輕看於他。
齊懷春是個暴性,聲大如鍾,作勢便要撞。陳啟宇一把扯過勸道:“好歹給彼此留點麵子,溫言緩語來說不行嗎?”
齊懷春吼道:“蒙古兵都破了宣府三衛,直奔京城了,叫我怎麽能不焦急?”
這話一出,所有車駕頓停。李昊掀起簾子,目光梭掃一番,白麵陰沉接過齊懷春手中的折子,翻了兩翻已是疾手:“什麽時候的事情?”
齊懷春道:“這是京城送來的急件!”
“招左都督陳疏父子,並部下武臣等人前來商議!快!”李昊自己也嚇壞了。他帶大兵出征,本是想到寧武關去與蒙古兵正麵相交,誰知他出京才不過短短四天,蒙古兵轉而自宣府攻破邊防,直奔京師。這時候京城空懸幾無守軍,若是攻破,蒙古人占了京城,他這個天子何去何存?
陳疏已與京城來此送信的武將交談過,在鑾駕前迴道:“啟稟皇上,蒙古兵約有五萬人巨,聽聞是快馬騎兵,今天黎明破的宣府衛,此時隻怕已經到了官廳水庫?”
“從官廳水庫到京城需要多久?”李昊再問。
“若是車駕,當須一日,若是快馬,隻怕今夜就能兵臨城下!”陳疏道。
“是誰走漏了風聲,叫蒙古人知道咱們京城守備空虛?”李昊厲聲問道。
陳啟宇忍不住上前道:“皇上,您禦駕親征準備了一個多月,不必有誰走漏風聲,蒙古人都會知道的。”
“即刻搬師迴朝,救京城之困,快!”李昊揮手吼道。
黃全不知自那裏溜了出來,媚聲叫道:“皇上,千萬不可啊。奴婢小時候聽爹娘說過,那蒙古人六親不認修羅一樣的勇猛。您萬金之軀怎能抵擋他們?京城叫那些文官們守著去,咱們還是逃吧,逃到南京去,南京城一樣有皇宮,您仍還能舒舒服服兒的。”
這個小黃全,自打當上乾清宮的總管大太監也有兩個月了,滿朝能見皇帝的文武官員無不對其恨的咬牙切齒。這時候他還敢出來溜聲兒,一朝臣子們的恨便皆要發泄在他身上。
齊懷春學著黃全鴨聲怪叫道:“是啊,皇上,您怎能迴京城了?那蒙古人兇神惡煞咱打不過的。咱逃往南京,若是蒙古人再追來,臣背著您往揚州逃。若是蒙古人追到揚州,占了咱的山河滅了咱的國家,臣有的是力氣,背您到海南島跳海去!”
宋亡時,丞相陸秀夫便是背著小皇帝趙昺投海自殺的。齊懷春這話將李昊與亡國之君齊論,李昊氣的麵色慘白,怒目盯著齊懷春看了片刻,生生抑下胸中怒氣道:“內侍黃全,身為宦官而妄議朝政,口出喪氣之言,將他殺了祭旗,屍首掛到旗杆上曝曬三日,以警所有內侍。從今往後,凡有太監、宦官與內侍們幹政、妄言、惑君心者,便是他今日的下場。”
打一巴掌給顆甜棗,李昊放任黃全欺負夠了百官,如今於危急之下卻拉他祭旗,眾臣雖從心底裏也知他不過是作戲,但君王此舉給的誠意他們也會感受到。此時文武百官皆跪,齊聲奏道:“皇上英明!”
李昊親手放下簾子,仍坐在車頭上,輕聲道:“瑤兒,朕不期這江山竟要亡在朕的手裏!”
古往今來多少人問鼎九五,真正能稱英明神武的並不多。大多數也是庸庸而碌的凡人。並擔不起那個位置以及它相應要承擔的責任。但無論任何一個帝王,等到要閉眼的那一刻,迴顧自己的一生,隻要不是將王朝斷送在自己手裏的,都會覺得自己還不錯,不算繼往開來,總還算守成有業。而唯有亡國的那一個,要遭萬人唾棄,自己也會無顏以對。
李昊總覺得自己還不賴,親政將近一年,卻幹了好幾件祖輩們都未能幹成的大事。他到此時還想不明白,自己怎麽稀裏糊塗就出了京,怎麽蒙古兵就殺了進來。若是京城被攻破,就算他逃到南京去,恥辱既成事實,曆史是不會放過他的。
韓覃直覺蒙古兵從宣府破關而入,應當與唐牧脫離不了幹涉,因為宣府自從前年與朵顏人那一戰之後,換上的同知與總兵全是唐牧的人。國之九邊,並不是那麽容易攻破的。就算蒙古人知道皇帝禦駕親征,宣府與寧武關離的並不遠,隻要李昊增援及時,九邊圍起來打,蒙古人也占不到便宜。
她硬著心腸閉上眼睛,不一會兒鑾駕調頭,一路疾馳便是要趕往京城。
*
唐牧就在城樓上站著,夜幕已下,蒙古兩萬騎兵眼看就要兵臨城下了。
“宣府閉關了不曾?”唐牧問身側。
身側人答道:“總兵大人已然將剩下的蒙古人截在關外,至少兩天之內,他拚死還能頂得住。”
唐牧閉眼點頭,揮了揮手,那人便退了。
若預計的不差,蒙古兵再有一個時辰就該到了。李昊所帶的十萬大軍,還得兩個時辰才能趕迴來。李昊親征時帶走了京營的三萬常駐軍,如今京中唯有三千錦衣衛可擋,頂多也隻能擋一個時辰。
“二爺,我們現在該怎麽辦?”許知友問道。
“如今,就看天意了。”天算不如人算,此時人事已盡,隻等天意。
*
韓覃與李昊在車上皆是顛的死去活來。李昊心焦過甚,過了片刻下車騎馬去了,車上便隻剩韓覃一人。去的時候逢山要拜逢廟要祭,一天不過走個一二百裏,迴的時候卻是快馬加鞭如有狼追。
再睡一覺,隻覺得車身整個兒一聲巨震,外麵殺聲震天。韓覃驚醒過來,也顧不得叫人看見,撩了簾子問一個護在車邊的內侍:“外頭怎麽了?”
這內侍趕過來道:“娘娘,咱和蒙古人的大軍的先頭騎兵撞上啦!”
車聲又是一震,這下奔過來的是李昊。他還騎在馬上,隔窗拉過韓覃的手道:“這車駕會護著你一路入京城,周圍皆是朕宮裏的府衛們,瑤兒,我得去打仗了!”
他雖也提著劍,但於這突如其來的兩兵相撞中,文臣們自然不敢叫他輕易去涉險,畢竟京城近在咫尺,隻要陳疏帶著先到的鐵騎們能頂得住,李昊完全可以在蒙古大軍全部趕過來之前退迴到城裏去。
這時候連齊懷春都不再說風涼話了:“皇上,您是千金之軀,臣等先護著您入京城,等大軍相接時您在城門上指揮,也勝過如今提劍上陣啦,皇上!”
兩方大軍仍還在源源不斷的趕來,半途相遇,此時殺到一起難分難解。李昊搖頭道:“錯皆由朕一人鑄成,朕此時再逃,豈不成了懦夫。”
齊懷春吼道:“並不是逃。打仗是武將的事,他們領著俸糧就該打仗。您是天子,您的事情是管他們。若您去打仗,贏了還罷,若是輸了,再說句難聽的若是叫蒙古兵給殺了,群龍無首,大曆朝才真真叫亡了。”
陳啟宇在旁邊聽邊歎:齊懷春這樣毒的嘴巴,能活到今天可真不容易。
李昊總算聽了齊懷春的話,又趕上鑾駕,快馬疾兵由府軍開著道兒一路奔往京城。
*
唐牧一襲羅衣就在城牆上站著,遠遠聽人來報說皇帝的鑾駕就要到了,下城牆梭視過九卿六部三司的文臣們,自許知友手中提過繡春刀說:“按理來說,咱們既提起了筆杆子,就不該再握這刀把子。打仗需武將,治世要文臣,可韃子都殺到家門口來了。國亡了,誰要你們治天下?三千錦衣衛抵不得半個時辰,京城若被攻破,你們這些年貪來的那些銀子,嬌妻美妾都得玩蛋,所以,為了六部十年冷板凳貪來的宅子,為了嬌妻美妾,這一迴是真拚!”
人群中曝出一陣笑聲,各部官員皆提起了手中的長劍。在午門外那一迴是做給皇帝看,這一迴卻是實打實的要保家衛國。說到為皇帝,為朝廷而戰,書讀的多腦子清醒的文臣們更理智,自然不會拚命,但論起嬌妻美妾並祖孫三代,無論是誰都要為此而拚命。
李昊一路奔走,遠遠迎上三千錦衣衛與唐牧所帶的文臣們,火把洶洶,旌旗招展。他跳下鑾駕,身後蒙古人的先頭追兵鐵蹄已在腳後。
錦衣衛已迎了出去,文臣們持劍圍護在李昊周圍。唐牧提繡春刀挑開那深紅的車簾,恰就對上韓覃的眼睛。彼此相視,韓覃抹了把淚,一笑道:“二爺,我又給你丟人了。”
唐牧隔窗伸出手,緊摟著韓覃拍了拍道:“無事,迴家就好。我就怕你嫌棄我老了不肯要我,轉而要去尋個年輕俊俏的小郎君。”
他迴頭喝道:“啟駕,吊下橋板,送鑾駕入城!”
如玉反攥住唐牧的手中道:“二爺,皇上還在外頭了,得讓他一起入城。”
李昊?唐牧冷笑道:“他可不能走,他得給我留在這裏,陪我們一起殺敵。”
韓覃還不及應聲,六騎車駕飛縱而橋,才到橋中央,橋板已起。她下了車便直奔城樓,上城樓就見雙方已經交戰到了一處。李昊由一群府軍相圍,自然是最顯眼的,他幾乎成了個活靶子,亂箭飛射長矛橫刺。一場亂戰,韓覃是眼睜睜的看著,直到黎明將曉時,三千錦衣衛才擊退蒙古兵的先頭騎兵,而距此三十裏開外,陳疏帶著大軍正在與蒙古兵的大軍相交戰。
李昊身邊的府衛幾乎全員被誅,到最後隻剩個齊懷春橫劍護衛於側。狼煙遍地,屍橫遍野。他橫著滴血的長劍,四顧錦衣衛損失大半,文臣皆還在,卻衣衫帶血混身掛彩。齊懷春道:“皇上,迴宮吧!”
“國公爺那裏如何了?”李昊問提刀走來的唐牧:“戰事可還未定?”
唐牧道:“戰事進行的很不順利,聽說死傷慘重。”
“為何?”李昊反問:“蒙古兵不過兩三萬人,陳疏十萬大軍竟不能奈他們何?”
唐牧厲聲道:“皇上,陳疏雖是大都督兼總兵,可兵權在禦馬監監正與斷事官兼宗人令李顯的手裏,他們不肯發兵去追,陳疏便隻能任敵流竄!”
李昊奉天聽政的時候並不懂,此時親自打過一迴仗才算明白兵權這東西的可怕性。你若將它給了某一個人,他隻要存有二心,顛覆政權不過幾日。可戰場情形瞬息萬變,若一個大將軍手中沒有兵權,於戰場上遭人製摯無法施展,那關乎的就是成百上千,數萬條的人命。
“即刻傳朕旨意,撤迴禦馬監兵權,將兵符交予左都督陳疏,著他帶大軍即刻追擊,務必全殲蒙古兵!”
“皇上,迴宮吧!”齊懷春仍十分執著的在他身後跟著,於那亂屍中不停的走來走去:“千金之子,不坐垂堂,打仗是武將的責任。您的責任是管理他們,而非自己提刀上陣。”
唐牧仍還不語。李昊本就是為了要與唐牧一爭上下,叫齊懷春聒躁了一夜煩不勝煩,厲聲吼道:“齊都事,若你再如此碎碎言,明天就給朕重新滾迴海南去!”
忽而麵前一個仰躺於地,滿身鮮血的蒙古兵尖叫著暴立而起,韓覃在城樓上都是一聲驚唿,一把尖刀,眼看就要刺入李昊的腹部,他呆立在那裏,而齊懷春歪身一擋,尖刀破腹而過,最後停在李昊胸甲前的護心鏡上,發出嗡的一聲金石之響。
唐牧隨即抽刀,將那蒙古兵劈翻在地。尖刀一經抽出,齊懷春腹部隨即鮮血飆了出來,搖得幾搖亦撲倒在了地上。李昊抱翻過齊懷春轉過來,叫道:“齊都事!”
齊懷春兩個魚泡眼往外鼓著,伸手指著不遠處的城門道:“皇上,迴宮吧,打仗是武將們的事情……”
什麽樣的臣子,才能真正算得忠臣?這齊懷春自打入了六科,嘴裏就沒有說過一句好話,可麵對危險的時候,卻拚力要為他這個君王擋刀。。
李昊站了許久,忽而撩起袍簾,拄劍跪到了地上。他是天子,他一跪,自然所有人齊齊著甲而跪。默了三息,唐牧伸手扶起李昊,帶他在初升的朝陽中挑腳於那遍野橫屍,狼煙中走著,低聲問道:“皇上,此去寧武關,感受如何?”
李昊記得方才隱隱聽到一聲喊叫,迴頭仍能瞧見戴著冪籬的韓覃站在城樓上。裙子風搖,影影綽綽。他低聲道:“朕從來未曾想過,江山差點就要亡在朕的手上。”
唐牧笑著搖頭。他也未曾想過江山為葬在他的手裏,宦官為禍,百姓活不下去要造反,他聽到的永遠是歌頌之詞。九邊危垂,政令發不出去,直到敵人打到朝堂上時才知自己竟是亡國了。李昊今天的感受,唐牧二十年前就曾感受過,比這還迷茫,比這還痛心,比這還要無助千萬倍。
他道:“亡國不是一朝一夕,是王朝,就終將有傾覆的那一天。隻是皇上您可知齊懷春為何要心甘情願替您擋刀?幾百府軍,人人為您做肉盾,而死掉的一千錦衣衛,保衛的是您江山,您的朝堂,您可知這是為何?”
這也恰是李昊一直以來的猶疑:“朕委實不知。”
唐牧道:“概因我們的子民,從有生以來,開蒙教化,就是要忠君忠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於君王,是信義,是天道,是生身為人不得不遵守的規範。無論那君王是個昏君、暴君,戾君還是明君,他們皆沒得選擇。”
李昊迴頭:“那朕若是犯了錯,他們也隻能跟著錯?”
唐牧道:“正是如此。子民被君王幾千年的教化蒙上雙眼,君王是唯一睜著眼睛的那個人,但若君王昏潰,要帶著子民尋死路,那我們隻有死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