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府試開考之日,王家和起了一個大早拜別老師後隻帶著考引也就是準考證輕鬆上陣了,府試比之縣試來說明顯嚴格了不少,所有考生隻準帶著考引,其餘的筆墨紙硯都是由考場提供的,一天可以休息三次,有人會送來飯食和清水,若有考生想要如廁,也有人專門引導並監視。
王家和一想到自己上廁所的時候還有個人在外麵看著,他就覺得渾身不得勁,他暗下決心除非急不可耐他才會上廁所不然他就盡量忍著吧!他覺得若是在自己蹲坑的時候外麵多個人盯著,估計他會便秘!
考場開門後所有在外等候的考生依次接受初查,魚貫入場,在四名執燈小童的帶領下分別進入四個考場,又在門口再次接受軍士的搜身檢查後方才進入考場,每個考生按照考引尋找到自己的考試座位,考生答題之處由木板隔開形成一個獨立的小隔間,並設有小鈴,考生若是有什麽需要隻要拉動小鈴就會有人上來詢問。
王家和是在第一個考場考試的,這個考場裏的學子大多都是兗州府隸下縣城的縣試縣案首,還有一部分是兗州府最有名的三大書院所推薦的尖子生。
三大書院每年都有推薦名額,名額的多少按照書院的學子於上一次的殿試排名而決定,比如說白鷺書院的陶京在上一次殿試中奪得榜眼使得白鷺書院聲名遠揚,此次白鷺書院的推薦名額就比其他兩個書院多,足足有五個,占了總名額的一半,另外兩個書院象山書院有三個名額而南溪書院隻有兩個名額。
這些被推薦的學子都是兗州府本地的學子,那些在書院裏進學的外地學子都是迴鄉參加縣試的,所以外地學子是沒有資格獲得推薦名額的,這些州府本地的學子在本地考完初試後由兗州府排名前十的書院抽調出二十到三十位夫子閱卷評判,過了初試後才能有資格參加府試,初試的時間、流程、場次和縣試一模一樣,從某方麵來說初試就是專門為州府本地學子而設的縣試。
每個被三大書院推薦的學子基本上都是名列前茅的人,他們的學識並不比縣案首遜色,甚至與某些地方的縣案首相比,他們的學識遠遠高出一大截,畢竟縣試的考卷都是由地方出卷,有些縣城出的試題會比較簡單,也有的比較複雜,而王家和所在的宜山縣出的題目就比較偏門,這樣一來並不能考校出學子的真實水平,學子之間也無法比較學識的高低。
府試考兩類題,第一類題目是考指定段落的默寫,類似於帖經題,但比帖經題來的簡單容易,也不會出現王家和所經曆過的慘無人道的截搭類題目,默寫的段落都是出自四書五經,主要考驗學子的記憶與書法。
這一類題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簡單之處在於隻要考生背誦並記熟了指定的考試段落,書寫時字跡端正工整一些分數自然能拿到手,但若是沒有背誦過所考段落或是記得不太清楚書寫錯誤那麽就是一分也得不到,四書五經那麽多的內容,考試隻考其中的幾個段落,對於大部分的學子來說純粹就是要碰運氣了,碰上了自然歡喜,碰不上那也沒轍,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如王家和那般多文強記的。
第二類題是考時事策論,涉及當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內容,相當於現代的命題作文,主要考驗學子的辭章和政見時務,王家和看到試題時心裏就已經十拿九穩了,第一類的題目一向是他的強項,自是不用擔心失分,第二類題雖然他沒有破過原題,但在老師題海戰術的訓練下他已經知道如何書寫文章展示亮點拿高分的技巧,所以他也是不擔心的。
王家和心中有譜,下筆從容鎮定,打好草稿後斟酌語句改了又改,將避諱的字眼換掉後見沒什麽問題了便認真仔細的把答案謄抄在答卷上,期間王家和聽到不遠處傳來陣陣鈴聲,此起彼伏,有的考生是解決生理問題,也有的考生是提前交卷。
其實這挺考驗考生的心理素質,若是一個心理素質過低的學子聽到這些鈴聲難免會心浮氣躁,有的學子思考默寫段落被鈴聲一擾估計記憶都會斷片,所以說考場之上能在最後排名之時名列前茅的人,不僅隻是學識淵博而已還要有從容不迫的氣度和穩若泰山的心性,可以說是內外兼修。
王家和對於那些鈴聲充耳不聞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等他寫完後又檢查了兩遍覺得沒有問題後便拉動了小鈴,有人過來詢問得知是考生交卷後便去喚人,不久就有兩人過來糊名,將考卷放入專用匣內並收走一切物什,王家和在負責巡場監視的小隸的引領下離開了考場。
考場外有不少已經交卷的學子在互相打探,王家和與這些人不熟,也就沒有耽誤時間和他們寒暄,考場內準備的飯菜都是以清淡為主,不知是擔心考生吃的太過油膩鬧肚子而影響考試還是僅僅是為了省錢。
王家和每天都要食肉,他是典型的肉食動物,雖說不是餐餐吃肉那麽誇張,但也至少要保證三餐中有一頓是吃肉的,如今一天沒有吃葷,他就覺得肚子裏沒油水餓得慌,所以在別人都在討論考試的情況時王家和卻直奔餐館吃飯,若是被外人知曉估計又要被人說是心寬或是輕狂了。
王家和用完飯後便迴了府學,將考試的題目以及自己的答案默寫了一遍給自家老師評判,莊夫子往年也是要參加府試閱卷的,但今年因為王家和這個親傳弟子參加了府試,為了避嫌他也就沒去閱卷,他看了看王家和的答案,心中評判了一下估摸道自家弟子應該能排在前十。
雖說府試一共有三場,但第一場最為重要,與縣試評判不同的是府試基本上是以第一場排名為主,而第一場考試的評卷也最為嚴格,如果第一場考試的排名在前那麽府試最終的排名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王家和是在第一考場考試的,根本不用擔心過不過的問題,如今他隻擔心他的排名不盡人意,雖然他答題的時候胸有成竹,但如今若是得到了自家老師的肯定,他心中的大石也就徹底落下了。
莊夫子看著王家和緊張中略帶期盼的小眼神,不禁就想到了還在汴京的小孫孫以前懇求自己幫他瞞著喂死了他爹最心愛的兩條金魚之事的模樣,想到這裏莊夫子的眼神頓時就軟了下來,微微笑道,“不必擔心,此次排名你必能如願!但後麵還有兩場考試,切記不可掉以輕心!”
得到老師的肯定王家和心下一鬆,聽到老師後半句的誡言,他連忙說道,“是,弟子警記老師教誨!不敢大意!”
其實莊夫子也不過是順口一說,畢竟他對王家和這個弟子最是放心,以這弟子的性子是絕不會得意忘形做出半途掉鏈子的事情的,看到這個弟子認認真真聽勸的態度,莊夫子心裏對王家和更加滿意偏愛了。
王家和拜謝了老師後便迴了房間繼續看書練字,他有今天的學識並不隻是單靠天賦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夜以繼日的苦讀和持之以恆的堅持,才能有如今在考場上下筆如有神的自信和從容。
104.第104章
到了發案的時候,還是和當初縣試發案的流程差不多,隻寫座位號不寫考生姓名,王家和的排名也果然不出莊夫子所料名列前茅,排在第二位,雖說不是第一稍有遺憾但王家和已然心滿意足了。
兗州府人才濟濟不是以前的縣城所能比的上的,其實考了第二名王家和的心中是驚訝意外居多,畢竟就算他在現代接觸了古文有些底子但也不是土生土長的古代人,真正接觸正統教學的時日太過短暫,就連那所謂的去年進學兩個月也有不少的水分,真要較起真來的話,王家和是來府學拜師以後才真正學習到科舉的知識,這麽短的時間就能考到第二名,他怎麽可能不驚不喜?
想到前些日子老師填鴨式的教導和鋪天蓋地的題海戰術,雖說當初王家和頭昏腦漲累的不輕但如今看來這種教學方式對他而言還是非常管用的!王家和不禁感歎道有個好老師就是有如神助啊!
王家和與沈默之間並沒有互相打聽對方的名次,更沒有擔心過對方是否會落榜,沈默知道王家和是縣案首,再加上前些日子他們之間經常交流學問使得他對王家和的才學越加欽佩,他是完全不擔心對方不在榜單之上的。
王家和不問是因為他對沈默同樣有信心,雖說沈默性子有時候比較二缺,但他在學問上還是很有天賦的,前些日子的交流也看得出來沈默的學識比較紮實淵博,所以王家和完全不擔心沈默的科考,這也算是一種朋友之間相互的默契與信任吧!
又經曆了兩場考試,後兩場考試的流程與第一場差不多,隻不過王家和明顯感覺到每場考試學子都會減少不少,隻單單第一場的考試就刷了近三分之二的考生,這也讓他更能切身體會到科舉的殘酷,科舉之路好比萬人搶過獨木橋,哪個學子不盼著一舉成名天下知?科舉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雖不見刀光劍影但卻切切實實的消磨了萬千學子的青春時光。
最後發長案的時候王家和還是排在第二名,沈默則排在第十五名,兩人的名次都比較靠前,可以說他們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名次,通過了府試王家和就是童生了。
莊夫子明麵上對王家和並沒有多過稱讚,他隻讓王家和靜下心來準備接下來的院試,府試與院試相隔時間太短,莊夫子恨不得把所有有關院試的知識全部裝進王家和的腦袋裏,畢竟院試才是評判秀才水平的考試,就算某學子在府試中拿到第一名若是在院試中落榜那也是白搭,而當初莊夫子可是向王家和保證了能讓他進前三十的,關鍵時刻可不能掉以輕心。
院試隻有兩場,但是無論是檢查監考還是閱卷都比府試的嚴格程度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院試由學政主持,學政是由皇帝欽派翰林充任,每個州府一人,三年一任,由於學政既考文童又兼考武童所以加提督銜,全部官銜為欽命提督某州府學政,身份等同於欽差,與巡撫平行,由三品以上的官員充任。
考生進考場時同樣一律隻準帶考引,筆墨紙硯都由考場提供,除此之外在進考場的時候考生還需到專門的隔間裏脫下衣襪接受搜身檢查以防止考生夾帶作弊的行為,考試科目分為帖經、雜文和策論,分別考記誦、辭章和政見時務。
評卷由府學和兗州府前十名的書院山長和幕友擔任,第一場錄取人數為當取秀才名額的一倍,用圓圈揭曉,同樣隻寫坐號不寫姓名,稱之為草案,第二場覆試後拆彌封寫姓名,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也就是秀才,算是正式有了功名,進入了士大夫階層,俗話說刑不上大夫,秀才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並且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
王家和參加院試的時候除了在脫衣接受搜身檢查的時候覺得有些別扭外,其他的流程他已經輕車熟路了,原先他想到脫了衣物被人盯著就感覺心裏不得勁,但想想自己是個大男人,以前還和同學光著身子一起在澡堂洗過澡,而且所有來參加院試的學子無一例外的都接受了檢查,便也不再把此事放在心裏了。
王家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平心靜氣的準備著院試,等了大約半個時辰的時間從遠處傳來了擊板聲,擊板聲一出就意味著關考場正式開考,考試題目和前幾次一樣同樣是貼在大木板上,由衙役抬著來迴展示,不同的是在場內巡視的衙役明顯增多了一兩倍,除了這些走動的衙役,每兩個考試隔間處都站著一個帶刀的衙役,使得考場內的氣氛顯得十分森嚴,沒有一個學子敢交頭接耳或是大聲喧嘩的。
第一場考試也沒什麽難的,帖經就不用說了,死記硬背的東西會就會,不會也沒轍,然後就是雜文和策論了,雜文就是以官吏所常用的篇、表、論、讚為體裁,讓考生作文,類似於今天的應用文寫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雜文中有一道題比較偏門,題目是:平當“以經明《禹貢》,使行河”論。
若是學子不知道出自何處,這一題幾乎是拿不到分的,原文出自《漢書·雋疏於薛平彭傳》,說的是因為平當此人熟讀經書,《禹貢》也不在話下,可謂是精通地理,所以就派他去視察黃河了,答題的時候要圍繞“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這些類似的中心點來寫,不能偏題。
其他的題都是相對比較簡單的,策論是結合當下時事談論自己的真知灼見,這也是最拉分的題,若是考生對時事沒有獨特的看法或是與當下的思想相悖,想拿到高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往年有些學子不通時務亂答一通惹得閱卷人直接給了個零分,所以說答題需謹慎,真遇到不會的題也不要亂寫一氣,不是說字寫得多就能得高分的,與其有那胡亂寫字的功夫不如把會做的題再次修改深化,反而可能會拿到更高的分。
對於王家和來說有莊夫子的教導,再加上他自己原有的人生閱曆,寫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文章並不是難事,而且他決定寫策論時用八股文的形式來寫。
雖說在中國古代這八股禁錮了學子的思想,讓人隻追求表麵形式沒有自己的思想己見,但那也是因為封建統治者要求學子必須用古人語氣聖人之言答題,這才造成了種種弊端使得八股文成了古代科舉製度的替罪羊。
八股文最初是寫議論文章的一種推薦格式,本身並無好壞之分,甚至從某方麵來說,用八股的形式寫文章會使文章觀點鮮明,閱卷人也能更為直觀的找出學子所寫文章的閃光點,再加上使用排比對偶的寫法使得文章顯得更加優美工整,評卷人反而能在閱卷的時候打更高的分。
既然決心要用八股的形式寫文,王家和首先就揭示了文章題旨即為“破題”,然後承上文而加以闡發即“承題”,接著就開始議論稱“起講”,再後為“入題”,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後股”和“束股”四個段落,而每個段落中都寫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這樣一來文章是什麽觀點,閱卷人一目了然。
值得注意的是用八股寫文第一部破題最為重要,一定要正中題目的中心主旨不能偏題,一旦破題有誤任你下麵言辭再優美語句再華麗,即使你寫出一朵花來也是徒勞,走題就是走題完全沒救的。
當然,決定用八股的形式寫文也是經過莊夫子同意後王家和才寫的,以前在莊夫子處寫文章時就嚐試著用了八股的形式,莊夫子也覺得此種形式使得文章條理更加清晰,讓評判之人更為喜愛,得到自家老師點頭同意後王家和才敢在院試中用此種形式寫文章。
王家和交卷的時候發現已有不少的學子在等候區等待衙役開門放行,人雖然多但沒有一個大聲喧嘩或是低聲交談的,考場是兩個時辰開一次門,王家和正巧卡到開門的時間點,並沒有耽擱時間便出了考場。
迴去後同樣將答案默寫出來讓莊夫子評判,莊夫子並沒有多說什麽,隻讓王家和準備第二場的覆試,但王家和從自家老師捋胡須的這一個動作來看就猜到自己的答卷應該是讓老師滿意的。
和老師相處了這麽長的時間,雖說還未完全摸清老師的性子,但王家和發現老師有幾個經典的小動作,若是不斷的捋胡須就表明他心裏比較滿意或是心情比較好,若是隻捋了一兩下胡須就表明他心中有疑惑或是拿不定主意,若是右邊眉毛微微抖動那就是他在算計著什麽也就意味著某個人要倒黴了,所以如今王家和見老師不斷捋胡須的動作便不再擔心自己的排名,安安心心的就去準備第二場考試了。
等第二次進考場接受脫衣檢查的時候,王家和心裏已經毫無第一次的尷尬了,檢查完後便穿好了衣服走出隔間,正當他要離開之際就聽見隔壁的隔間裏傳來一陣爭吵聲。
王家和聽見一道憤怒的聲音傳來,“你們知道我是誰嗎?在第一場的招試中我可是榜上第九名,此次院試結束後我肯定是要去府學進學的,你們這些小小衙役能得罪的起嗎?”
又聽一個衙役說道,“不管你是榜上多少名,要想進考場就必須接受檢查,即使是頭名也不例外,除非你是想要放棄這第二場考試不進考場,至於你所說的進入府學讀書,每年院試前百名的考生都會去府學進學,這點就不需要你告知於我了!後麵還有許多學子要檢查,你若是再這樣磨磨蹭蹭不肯脫下衣物,我就當你放棄此次科考!”
引領王家和進考場的小隸見王家和沒有跟上來便趕忙催促他,王家和歉意的笑笑也沒聽接下來的對話便跟著小隸找到了自己的考座,不過就算沒有聽到那考生接下來的話,王家和也能猜到最後妥協的人必定是那考生,除非那考生真不想進考場了!
王家和覺得那考生腦子挺不正常的,明明第一次招試的時候已經經曆過脫衣檢查了,怎麽卻在第二場複試的時候會與衙役起爭執呢?難道就憑著他在第一場考試中排名第九?不要說他隻是排名第九,就算是第一也是要接受檢查的,再說就算他最終進了府學讀書,但他隻不過是個區區秀才初次擁有功名而已,科舉之路隻踏出第一步,他又有什麽資格這樣狂傲?
王家和猜想若是衙役是個大度的也就罷了,若是那人是個小性記仇的那考生可就慘了,一般來說搜身隻是例行公事,再加上後麵還有那麽多的考生等著檢查,所以衙役的動作一般都會很迅速,而且也不是全部脫光衣服,考生隻需露出上半身,脫下鞋襪和褲子即可,褻褲還是可以穿的,若是衙役刁難拖延搜身的時間或是要求考生全部脫光光,考生也隻能忍受羞辱乖乖就範。
等了近三刻鍾的時間,王家和又一次聽到了擊板聲,他拋開多餘的思緒,輕唿出一口濁氣,認真的迎接接下來的考試,雖然這是院試的最後一場但也要謹慎對待,他可不想因為自己的失誤使得最後功敗垂成,造成終身憾事!
105.第105章
科考結束後王家和也不再多想院試的情況,反正考都考了,好與不好都已經無法更改了,木已成舟何必杞人憂天庸人自擾?
等到發長案的時候王家和與沈默相約一起去看榜,說是看榜,其實就是兩人一起坐在附近的茶樓處,讓沈默帶過來的小廝去看榜單然後來通知他們,王家和也樂的不用去和那麽多的考生爭相擠著去看榜。
於是在大部分考生為了看榜而衣衫不整甚至受傷的時候,沈默與王家和兩人則悠哉悠哉的在品茶,由於離看榜處比較近,樓下考生的情況盡在兩人眼下,沈默還指著一個神情狼狽鞋襪盡失的一個考生向王家和邀功,說若不是他讓小廝去幫王家和看榜,估計王家和看完榜後與那個考生也不會相差多少,王家和也不辯解,畢竟確實是他自己得了好處承了沈默的美意。
還沒等小廝迴來,樓下傳來一陣喧嘩,隻見一個頭發有些花白的考生如喪考妣的坐在地上哭嚎,那中氣十足的哭聲與他的外表一點也不相符,周圍大概有幾個和他相識的考生在勸說著什麽,但那頭發花白的考生隻顧哭嚎全然不顧他人的勸阻,忽然他站起身來從懷中掏出一本書猛然擲於地上並且不斷用腳在書上踩著,大概嫌腳踩不過癮又上前用手撕扯,直到把書撕碎踩爛方才揚長而去,看的周圍勸他的考生麵麵相覷。
王家和看後感歎道,“書何其無辜?他自己沒考上難道都是書的錯嗎?”
沈默撇了撇嘴一臉不屑,“不過是遷怒而已!你別看他現在這副對書本不屑一顧的樣子,說不定他轉身就去買了新書,你瞧好吧!明年他肯定還會來參加科考!”
不用沈默提醒王家和也能猜到馬樹生必定不會放棄科考,不說其他,就單看他頭發花白還堅持來科考就知道他不會輕易放棄,那書生堅持了這麽長時間,科考已然成為了他的心魔,若是放棄了科考估計他也就沒了盼頭,不過就他剛才那樣的反應估計這輩子也就這麽迴事了!科舉之路真不是一般人能走的!
就在王家和想七想八的時候,先前被派去看榜的小廝跑了過來,隻見他臉上有著一道劃痕,氣喘籲籲的說道,“表少爺得了第十名,王少爺得了第三名,恭喜兩位少爺高中!”
沈默聽後立馬給了王家和一拳笑道,“好你個王家和!竟得了第三,這麽短的時間就能力壓數千學子,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定要好好慶祝一下!”
王家和聞言調侃道,“你想讓我請客你就直說,別拿其他的當借口!再說你不是也得了第十?前十名都是廩生,根本沒有太大的區別,要說慶祝你也應該請客吃飯啊!”
沈默不服道,“什麽叫沒有太大區別?一個第三,一個第十這叫沒有區別?”
王家和反問道,“前十名都是廩生由官家按月給糧,前一百名都能進府學讀書,我問你第三名和第十名不都是享受這個待遇嗎?你說說這有什麽區別?”
沈默聞言沉思了一會兒,想想還真如王家和所說確實沒有什麽區別,王家和見沈默無言便提醒道,“你這小廝也辛苦了!為了幫我們看榜臉上都被劃傷了,你就不表示表示?”
那小廝聽了王家和的話連忙道,“這是小的分內之事,不敢居功,能為兩位少爺看榜也是小的的福氣!再說兩位少爺都得中秀才小的也能沾沾喜氣!”
王家和見這小廝嘴上好似抹了蜜似得好話一筐一筐的往外說頓時就樂了,“就衝著你這話我也要打賞你!就當你的辛苦錢!你可不要推辭!”
那小廝見狀也沒在推辭接過王家和的賞錢連忙道謝,沈默見狀心裏翻了個白眼,也跟著打賞了小廝,那小廝得了雙份的賞錢心裏樂開了花,此次既在表少爺麵前露了臉又有雙份的賞錢拿,這麽好的事上哪找去?心道等下次看榜的時候他肯定要掙得這份活計,可不能讓他人搶了這份好差事!
王家和與沈默分開後就就迴了府學,先去莊夫子處拜謝,此次他能得中第三主要是靠莊夫子的細心教導,若沒有一個名師的指導,王家和就算闖進了前百估計也隻是吊車尾的名次,所以他一迴到府學就到老師這裏報喜了。
莊夫子此次倒是沒有掩飾內心的讚賞之意,對待弟子他並不隻是一味地打壓,若是隻有訓誡沒有稱讚,難免會打擊弟子的自信心使得弟子失去上進的動力,前段時間是因為院試還未結束,他擔心若是過於讚賞會影響王家和考試的心境,如今院試已經結束,王家和也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他也沒必要再藏著掖著了。
“此次院試你得中第三,確實遠遠超出我的期待,這段時間你的努力我都看在眼裏,你做的很好!希望你以後不忘初心,能沉下心來繼續做學問,你要知道秀才隻是科舉的第一步,以後你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王家和躬身作揖,“多謝老師教導!弟子定當銘記於心,絕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莊夫子不斷的捋著胡須,“明天就要舉行簪花宴,你年紀還小不可過度飲酒!”
王家和躬身稱是,莊夫子又說了一些宴會的注意事項便讓王家和迴房了,王家和迴去後並沒有因為院試結束而放鬆,按照往日的習慣照常看書練字,雖說已經看完了莊夫子指定的書籍,但學子閣裏有那麽多的藏書,對於缺少書籍的王家和而言就如老鼠掉進了米缸裏樂不思蜀了,他怎麽可能浪費這麽珍貴的資源。
第二天穿戴整齊後王家和先去與沈默會和,兩人一同去赴簪花宴,到了地方見不少的學子都已經到了,相熟的學子在一起低聲交談,不相熟的也彬彬有禮的互相打招唿,看起來十分的融洽和諧,想來在如此重要的場合裏誰也不敢出言放肆,不管心裏怎麽想至少表麵上要給人一種謙謙君子的印象,畢竟周圍還有小隸和衙役在一旁看著,若是言行不當傳到學政的耳中讓學政對自己不滿可就是倒了大黴了。
簪花宴分為三個流程,首先由學政以及州府官員發言,主要是對在場學子的表揚,王家和覺得和現代期中期末的表彰大會差不多,他聽了大半天無非就是什麽人才濟濟大周棟梁之類的廢話,心裏感覺十分無聊,但偷瞄到周圍的學子都是一臉振奮的神情,他連忙打起精神做出一副打了雞血的表情。
就在學政結束講話之際,王家和突然就想打哈氣,幸虧他心裏謹記這是什麽場合,使勁憋住氣閉緊嘴巴,雖說他把哈氣憋了迴去但生理上的反應卻不是他能控製的,於是當學政大人結束發言迴座的時候就看見前排第三名學子熱淚盈眶的看著自己,他頓時就對這個第三名感到十分滿意,此子思想覺悟高啊!竟被自己所說的話感動的快哭了!真是孺子可教啊!
王家和不知學政心中所想,也不知自己這半個哈氣所帶來的美妙誤會,他隻覺得聽著一個又一個的官員發表演講,自己的頭上都快長草了,更為折磨人的是明明無聊的要死,他還得強打精神做出一副感動不已或者恍然大悟的神情,此時,他真心覺得周圍的學子都是演技帝,不愧是能在數千考生中殺出重圍成為秀才的人啊!
發言結束以後就到了第二個流程,由學政和州府官員帶著在場的秀才去文廟祭拜,文廟又稱孔廟,是後人祭祀孔子尊拜先師的地方,每年的新生員都會在主考官的帶領下來此祭拜,王家和隨著眾人一起行至文廟,他發現這裏也有泮池大成殿之類的建築,與他當初在府學行拜師禮的地方有些相似,不過想到府學是學廟合一的書院便也就釋然了。
隨著眾人一起跪拜過孔子後,每個學子還要單獨再次祭拜,等所有學子祭拜完後已經過了一個多時辰,在學政和州府官員的帶領下眾學子又再次返迴宴會廳,接下來就是最後的環節了,由學政和官員親自頒發獎勵,前十名是廩生,所以每人都能拿到十兩銀子和府學的學引,學引相當於現代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第十一名至一百名沒有銀錢隻能拿到府學的學引,一百名開外的隻能拿到州府其他書院的學引。
拿到學引就是有了去書院進學的資格,但往年也有些學子因為家庭或者覺得學引上的書院不符合心意等原因而放棄去州府的書院進學,而是選擇了迴本地縣城的縣學進學,這些學子大多都是沒有闖入前百的考生,往年隻要拿到府學的學引一般都會去府學進學,除非有特殊情況才會放棄,比如說上次殿試得中榜眼的陶京,他原本是院試的第十八名應該可以進府學讀書,但他的祖父是白鷺書院的山長,於是他便去了白鷺書院進學。
前十名的考生都是由學政親自頒發獎勵,王家和是第三個上去的,學政一見到王家和就認出此人便是剛才被他所說之言感動的熱淚盈眶的學子,於是他拍了拍王家和的肩膀鼓勵的說道,“此次你能得第三,可見你心性與學識都屬佼佼,今後當不忘初心勉勵自己,爭做大周棟梁為朝廷分憂!”
王家和在學政拍他肩膀的時候就是一臉受寵若驚的表情,這可不是裝的,而且切切實實的被驚到了,他心裏打了一排問號,怎麽這學政大人突然就對他說這些話了?剛才在給第一名考生頒發銀錢和學引的時候都沒有多言,怎麽輪到自己這個第三名反倒是說這些勉勵之言了?
王家和猜測學政這勉勵之言一出在眾多學子中給他拉盡了仇恨值,若是第一名被誇讚勉勵也就罷了,他這個第三名算是怎麽一迴事?王家和猜想先前的第一名和第二名估計就算不嫉恨他至少也對他沒好感了。
納悶歸納悶,嫉恨歸嫉恨,他總不能當場反駁學政的話吧!王家和接過學政遞過來的銀錢和學引,躬身作揖道,“謹遵大人教導,學生定不負大人所望!”
聽著王家和斬釘截鐵的話音,學政心裏更加滿意了,此子果然如自己所想那般是個心性通達容易受教之人!也不枉自己當眾勉勵於他,若是以後他科舉有望,今日之事還能傳作一段佳話。
王家和在眾多考生羨慕嫉妒恨的眼光中迴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後來學政接待的學子沒有一個能有王家和這樣的待遇的,這讓眾多學子的心裏更加不好受了,大多數人都在心裏暗罵,也不知這小子那點入了學政大人的眼!怎麽偏偏就對他有所勉勵呢?真是走了狗屎運!
於是在接下來的宴會上,不斷的有人來敬酒,他們憋足了力氣想要王家和在宴上出醜,王家和若是不喝那就是不給麵子恃才傲物看不起同科,逼得王家和一杯接一杯的灌酒,王家和這副身體並沒有受過酒水的訓練,所以就算他借著衣袖浪費了不少酒水他也感覺頭暈眼花快扛不住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考生雖然覺得自己的風頭都被這個半路殺出的小子搶了去,但私下裏也想看看這小子出醜的樣子。
沈默一開始就在一旁幫王家和擋酒,但別人並不吃他這一套偏要王家和自己喝,他也隻能盡量幫王家和遮掩倒酒的小動作,此時見王家和一臉酒意的樣子便想出言阻止,不曾想他還沒說話學政倒是先發話了。
王家和一想到自己上廁所的時候還有個人在外麵看著,他就覺得渾身不得勁,他暗下決心除非急不可耐他才會上廁所不然他就盡量忍著吧!他覺得若是在自己蹲坑的時候外麵多個人盯著,估計他會便秘!
考場開門後所有在外等候的考生依次接受初查,魚貫入場,在四名執燈小童的帶領下分別進入四個考場,又在門口再次接受軍士的搜身檢查後方才進入考場,每個考生按照考引尋找到自己的考試座位,考生答題之處由木板隔開形成一個獨立的小隔間,並設有小鈴,考生若是有什麽需要隻要拉動小鈴就會有人上來詢問。
王家和是在第一個考場考試的,這個考場裏的學子大多都是兗州府隸下縣城的縣試縣案首,還有一部分是兗州府最有名的三大書院所推薦的尖子生。
三大書院每年都有推薦名額,名額的多少按照書院的學子於上一次的殿試排名而決定,比如說白鷺書院的陶京在上一次殿試中奪得榜眼使得白鷺書院聲名遠揚,此次白鷺書院的推薦名額就比其他兩個書院多,足足有五個,占了總名額的一半,另外兩個書院象山書院有三個名額而南溪書院隻有兩個名額。
這些被推薦的學子都是兗州府本地的學子,那些在書院裏進學的外地學子都是迴鄉參加縣試的,所以外地學子是沒有資格獲得推薦名額的,這些州府本地的學子在本地考完初試後由兗州府排名前十的書院抽調出二十到三十位夫子閱卷評判,過了初試後才能有資格參加府試,初試的時間、流程、場次和縣試一模一樣,從某方麵來說初試就是專門為州府本地學子而設的縣試。
每個被三大書院推薦的學子基本上都是名列前茅的人,他們的學識並不比縣案首遜色,甚至與某些地方的縣案首相比,他們的學識遠遠高出一大截,畢竟縣試的考卷都是由地方出卷,有些縣城出的試題會比較簡單,也有的比較複雜,而王家和所在的宜山縣出的題目就比較偏門,這樣一來並不能考校出學子的真實水平,學子之間也無法比較學識的高低。
府試考兩類題,第一類題目是考指定段落的默寫,類似於帖經題,但比帖經題來的簡單容易,也不會出現王家和所經曆過的慘無人道的截搭類題目,默寫的段落都是出自四書五經,主要考驗學子的記憶與書法。
這一類題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簡單之處在於隻要考生背誦並記熟了指定的考試段落,書寫時字跡端正工整一些分數自然能拿到手,但若是沒有背誦過所考段落或是記得不太清楚書寫錯誤那麽就是一分也得不到,四書五經那麽多的內容,考試隻考其中的幾個段落,對於大部分的學子來說純粹就是要碰運氣了,碰上了自然歡喜,碰不上那也沒轍,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如王家和那般多文強記的。
第二類題是考時事策論,涉及當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內容,相當於現代的命題作文,主要考驗學子的辭章和政見時務,王家和看到試題時心裏就已經十拿九穩了,第一類的題目一向是他的強項,自是不用擔心失分,第二類題雖然他沒有破過原題,但在老師題海戰術的訓練下他已經知道如何書寫文章展示亮點拿高分的技巧,所以他也是不擔心的。
王家和心中有譜,下筆從容鎮定,打好草稿後斟酌語句改了又改,將避諱的字眼換掉後見沒什麽問題了便認真仔細的把答案謄抄在答卷上,期間王家和聽到不遠處傳來陣陣鈴聲,此起彼伏,有的考生是解決生理問題,也有的考生是提前交卷。
其實這挺考驗考生的心理素質,若是一個心理素質過低的學子聽到這些鈴聲難免會心浮氣躁,有的學子思考默寫段落被鈴聲一擾估計記憶都會斷片,所以說考場之上能在最後排名之時名列前茅的人,不僅隻是學識淵博而已還要有從容不迫的氣度和穩若泰山的心性,可以說是內外兼修。
王家和對於那些鈴聲充耳不聞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等他寫完後又檢查了兩遍覺得沒有問題後便拉動了小鈴,有人過來詢問得知是考生交卷後便去喚人,不久就有兩人過來糊名,將考卷放入專用匣內並收走一切物什,王家和在負責巡場監視的小隸的引領下離開了考場。
考場外有不少已經交卷的學子在互相打探,王家和與這些人不熟,也就沒有耽誤時間和他們寒暄,考場內準備的飯菜都是以清淡為主,不知是擔心考生吃的太過油膩鬧肚子而影響考試還是僅僅是為了省錢。
王家和每天都要食肉,他是典型的肉食動物,雖說不是餐餐吃肉那麽誇張,但也至少要保證三餐中有一頓是吃肉的,如今一天沒有吃葷,他就覺得肚子裏沒油水餓得慌,所以在別人都在討論考試的情況時王家和卻直奔餐館吃飯,若是被外人知曉估計又要被人說是心寬或是輕狂了。
王家和用完飯後便迴了府學,將考試的題目以及自己的答案默寫了一遍給自家老師評判,莊夫子往年也是要參加府試閱卷的,但今年因為王家和這個親傳弟子參加了府試,為了避嫌他也就沒去閱卷,他看了看王家和的答案,心中評判了一下估摸道自家弟子應該能排在前十。
雖說府試一共有三場,但第一場最為重要,與縣試評判不同的是府試基本上是以第一場排名為主,而第一場考試的評卷也最為嚴格,如果第一場考試的排名在前那麽府試最終的排名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王家和是在第一考場考試的,根本不用擔心過不過的問題,如今他隻擔心他的排名不盡人意,雖然他答題的時候胸有成竹,但如今若是得到了自家老師的肯定,他心中的大石也就徹底落下了。
莊夫子看著王家和緊張中略帶期盼的小眼神,不禁就想到了還在汴京的小孫孫以前懇求自己幫他瞞著喂死了他爹最心愛的兩條金魚之事的模樣,想到這裏莊夫子的眼神頓時就軟了下來,微微笑道,“不必擔心,此次排名你必能如願!但後麵還有兩場考試,切記不可掉以輕心!”
得到老師的肯定王家和心下一鬆,聽到老師後半句的誡言,他連忙說道,“是,弟子警記老師教誨!不敢大意!”
其實莊夫子也不過是順口一說,畢竟他對王家和這個弟子最是放心,以這弟子的性子是絕不會得意忘形做出半途掉鏈子的事情的,看到這個弟子認認真真聽勸的態度,莊夫子心裏對王家和更加滿意偏愛了。
王家和拜謝了老師後便迴了房間繼續看書練字,他有今天的學識並不隻是單靠天賦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夜以繼日的苦讀和持之以恆的堅持,才能有如今在考場上下筆如有神的自信和從容。
104.第104章
到了發案的時候,還是和當初縣試發案的流程差不多,隻寫座位號不寫考生姓名,王家和的排名也果然不出莊夫子所料名列前茅,排在第二位,雖說不是第一稍有遺憾但王家和已然心滿意足了。
兗州府人才濟濟不是以前的縣城所能比的上的,其實考了第二名王家和的心中是驚訝意外居多,畢竟就算他在現代接觸了古文有些底子但也不是土生土長的古代人,真正接觸正統教學的時日太過短暫,就連那所謂的去年進學兩個月也有不少的水分,真要較起真來的話,王家和是來府學拜師以後才真正學習到科舉的知識,這麽短的時間就能考到第二名,他怎麽可能不驚不喜?
想到前些日子老師填鴨式的教導和鋪天蓋地的題海戰術,雖說當初王家和頭昏腦漲累的不輕但如今看來這種教學方式對他而言還是非常管用的!王家和不禁感歎道有個好老師就是有如神助啊!
王家和與沈默之間並沒有互相打聽對方的名次,更沒有擔心過對方是否會落榜,沈默知道王家和是縣案首,再加上前些日子他們之間經常交流學問使得他對王家和的才學越加欽佩,他是完全不擔心對方不在榜單之上的。
王家和不問是因為他對沈默同樣有信心,雖說沈默性子有時候比較二缺,但他在學問上還是很有天賦的,前些日子的交流也看得出來沈默的學識比較紮實淵博,所以王家和完全不擔心沈默的科考,這也算是一種朋友之間相互的默契與信任吧!
又經曆了兩場考試,後兩場考試的流程與第一場差不多,隻不過王家和明顯感覺到每場考試學子都會減少不少,隻單單第一場的考試就刷了近三分之二的考生,這也讓他更能切身體會到科舉的殘酷,科舉之路好比萬人搶過獨木橋,哪個學子不盼著一舉成名天下知?科舉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雖不見刀光劍影但卻切切實實的消磨了萬千學子的青春時光。
最後發長案的時候王家和還是排在第二名,沈默則排在第十五名,兩人的名次都比較靠前,可以說他們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名次,通過了府試王家和就是童生了。
莊夫子明麵上對王家和並沒有多過稱讚,他隻讓王家和靜下心來準備接下來的院試,府試與院試相隔時間太短,莊夫子恨不得把所有有關院試的知識全部裝進王家和的腦袋裏,畢竟院試才是評判秀才水平的考試,就算某學子在府試中拿到第一名若是在院試中落榜那也是白搭,而當初莊夫子可是向王家和保證了能讓他進前三十的,關鍵時刻可不能掉以輕心。
院試隻有兩場,但是無論是檢查監考還是閱卷都比府試的嚴格程度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院試由學政主持,學政是由皇帝欽派翰林充任,每個州府一人,三年一任,由於學政既考文童又兼考武童所以加提督銜,全部官銜為欽命提督某州府學政,身份等同於欽差,與巡撫平行,由三品以上的官員充任。
考生進考場時同樣一律隻準帶考引,筆墨紙硯都由考場提供,除此之外在進考場的時候考生還需到專門的隔間裏脫下衣襪接受搜身檢查以防止考生夾帶作弊的行為,考試科目分為帖經、雜文和策論,分別考記誦、辭章和政見時務。
評卷由府學和兗州府前十名的書院山長和幕友擔任,第一場錄取人數為當取秀才名額的一倍,用圓圈揭曉,同樣隻寫坐號不寫姓名,稱之為草案,第二場覆試後拆彌封寫姓名,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也就是秀才,算是正式有了功名,進入了士大夫階層,俗話說刑不上大夫,秀才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並且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
王家和參加院試的時候除了在脫衣接受搜身檢查的時候覺得有些別扭外,其他的流程他已經輕車熟路了,原先他想到脫了衣物被人盯著就感覺心裏不得勁,但想想自己是個大男人,以前還和同學光著身子一起在澡堂洗過澡,而且所有來參加院試的學子無一例外的都接受了檢查,便也不再把此事放在心裏了。
王家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平心靜氣的準備著院試,等了大約半個時辰的時間從遠處傳來了擊板聲,擊板聲一出就意味著關考場正式開考,考試題目和前幾次一樣同樣是貼在大木板上,由衙役抬著來迴展示,不同的是在場內巡視的衙役明顯增多了一兩倍,除了這些走動的衙役,每兩個考試隔間處都站著一個帶刀的衙役,使得考場內的氣氛顯得十分森嚴,沒有一個學子敢交頭接耳或是大聲喧嘩的。
第一場考試也沒什麽難的,帖經就不用說了,死記硬背的東西會就會,不會也沒轍,然後就是雜文和策論了,雜文就是以官吏所常用的篇、表、論、讚為體裁,讓考生作文,類似於今天的應用文寫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雜文中有一道題比較偏門,題目是:平當“以經明《禹貢》,使行河”論。
若是學子不知道出自何處,這一題幾乎是拿不到分的,原文出自《漢書·雋疏於薛平彭傳》,說的是因為平當此人熟讀經書,《禹貢》也不在話下,可謂是精通地理,所以就派他去視察黃河了,答題的時候要圍繞“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這些類似的中心點來寫,不能偏題。
其他的題都是相對比較簡單的,策論是結合當下時事談論自己的真知灼見,這也是最拉分的題,若是考生對時事沒有獨特的看法或是與當下的思想相悖,想拿到高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往年有些學子不通時務亂答一通惹得閱卷人直接給了個零分,所以說答題需謹慎,真遇到不會的題也不要亂寫一氣,不是說字寫得多就能得高分的,與其有那胡亂寫字的功夫不如把會做的題再次修改深化,反而可能會拿到更高的分。
對於王家和來說有莊夫子的教導,再加上他自己原有的人生閱曆,寫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文章並不是難事,而且他決定寫策論時用八股文的形式來寫。
雖說在中國古代這八股禁錮了學子的思想,讓人隻追求表麵形式沒有自己的思想己見,但那也是因為封建統治者要求學子必須用古人語氣聖人之言答題,這才造成了種種弊端使得八股文成了古代科舉製度的替罪羊。
八股文最初是寫議論文章的一種推薦格式,本身並無好壞之分,甚至從某方麵來說,用八股的形式寫文章會使文章觀點鮮明,閱卷人也能更為直觀的找出學子所寫文章的閃光點,再加上使用排比對偶的寫法使得文章顯得更加優美工整,評卷人反而能在閱卷的時候打更高的分。
既然決心要用八股的形式寫文,王家和首先就揭示了文章題旨即為“破題”,然後承上文而加以闡發即“承題”,接著就開始議論稱“起講”,再後為“入題”,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後股”和“束股”四個段落,而每個段落中都寫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這樣一來文章是什麽觀點,閱卷人一目了然。
值得注意的是用八股寫文第一部破題最為重要,一定要正中題目的中心主旨不能偏題,一旦破題有誤任你下麵言辭再優美語句再華麗,即使你寫出一朵花來也是徒勞,走題就是走題完全沒救的。
當然,決定用八股的形式寫文也是經過莊夫子同意後王家和才寫的,以前在莊夫子處寫文章時就嚐試著用了八股的形式,莊夫子也覺得此種形式使得文章條理更加清晰,讓評判之人更為喜愛,得到自家老師點頭同意後王家和才敢在院試中用此種形式寫文章。
王家和交卷的時候發現已有不少的學子在等候區等待衙役開門放行,人雖然多但沒有一個大聲喧嘩或是低聲交談的,考場是兩個時辰開一次門,王家和正巧卡到開門的時間點,並沒有耽擱時間便出了考場。
迴去後同樣將答案默寫出來讓莊夫子評判,莊夫子並沒有多說什麽,隻讓王家和準備第二場的覆試,但王家和從自家老師捋胡須的這一個動作來看就猜到自己的答卷應該是讓老師滿意的。
和老師相處了這麽長的時間,雖說還未完全摸清老師的性子,但王家和發現老師有幾個經典的小動作,若是不斷的捋胡須就表明他心裏比較滿意或是心情比較好,若是隻捋了一兩下胡須就表明他心中有疑惑或是拿不定主意,若是右邊眉毛微微抖動那就是他在算計著什麽也就意味著某個人要倒黴了,所以如今王家和見老師不斷捋胡須的動作便不再擔心自己的排名,安安心心的就去準備第二場考試了。
等第二次進考場接受脫衣檢查的時候,王家和心裏已經毫無第一次的尷尬了,檢查完後便穿好了衣服走出隔間,正當他要離開之際就聽見隔壁的隔間裏傳來一陣爭吵聲。
王家和聽見一道憤怒的聲音傳來,“你們知道我是誰嗎?在第一場的招試中我可是榜上第九名,此次院試結束後我肯定是要去府學進學的,你們這些小小衙役能得罪的起嗎?”
又聽一個衙役說道,“不管你是榜上多少名,要想進考場就必須接受檢查,即使是頭名也不例外,除非你是想要放棄這第二場考試不進考場,至於你所說的進入府學讀書,每年院試前百名的考生都會去府學進學,這點就不需要你告知於我了!後麵還有許多學子要檢查,你若是再這樣磨磨蹭蹭不肯脫下衣物,我就當你放棄此次科考!”
引領王家和進考場的小隸見王家和沒有跟上來便趕忙催促他,王家和歉意的笑笑也沒聽接下來的對話便跟著小隸找到了自己的考座,不過就算沒有聽到那考生接下來的話,王家和也能猜到最後妥協的人必定是那考生,除非那考生真不想進考場了!
王家和覺得那考生腦子挺不正常的,明明第一次招試的時候已經經曆過脫衣檢查了,怎麽卻在第二場複試的時候會與衙役起爭執呢?難道就憑著他在第一場考試中排名第九?不要說他隻是排名第九,就算是第一也是要接受檢查的,再說就算他最終進了府學讀書,但他隻不過是個區區秀才初次擁有功名而已,科舉之路隻踏出第一步,他又有什麽資格這樣狂傲?
王家和猜想若是衙役是個大度的也就罷了,若是那人是個小性記仇的那考生可就慘了,一般來說搜身隻是例行公事,再加上後麵還有那麽多的考生等著檢查,所以衙役的動作一般都會很迅速,而且也不是全部脫光衣服,考生隻需露出上半身,脫下鞋襪和褲子即可,褻褲還是可以穿的,若是衙役刁難拖延搜身的時間或是要求考生全部脫光光,考生也隻能忍受羞辱乖乖就範。
等了近三刻鍾的時間,王家和又一次聽到了擊板聲,他拋開多餘的思緒,輕唿出一口濁氣,認真的迎接接下來的考試,雖然這是院試的最後一場但也要謹慎對待,他可不想因為自己的失誤使得最後功敗垂成,造成終身憾事!
105.第105章
科考結束後王家和也不再多想院試的情況,反正考都考了,好與不好都已經無法更改了,木已成舟何必杞人憂天庸人自擾?
等到發長案的時候王家和與沈默相約一起去看榜,說是看榜,其實就是兩人一起坐在附近的茶樓處,讓沈默帶過來的小廝去看榜單然後來通知他們,王家和也樂的不用去和那麽多的考生爭相擠著去看榜。
於是在大部分考生為了看榜而衣衫不整甚至受傷的時候,沈默與王家和兩人則悠哉悠哉的在品茶,由於離看榜處比較近,樓下考生的情況盡在兩人眼下,沈默還指著一個神情狼狽鞋襪盡失的一個考生向王家和邀功,說若不是他讓小廝去幫王家和看榜,估計王家和看完榜後與那個考生也不會相差多少,王家和也不辯解,畢竟確實是他自己得了好處承了沈默的美意。
還沒等小廝迴來,樓下傳來一陣喧嘩,隻見一個頭發有些花白的考生如喪考妣的坐在地上哭嚎,那中氣十足的哭聲與他的外表一點也不相符,周圍大概有幾個和他相識的考生在勸說著什麽,但那頭發花白的考生隻顧哭嚎全然不顧他人的勸阻,忽然他站起身來從懷中掏出一本書猛然擲於地上並且不斷用腳在書上踩著,大概嫌腳踩不過癮又上前用手撕扯,直到把書撕碎踩爛方才揚長而去,看的周圍勸他的考生麵麵相覷。
王家和看後感歎道,“書何其無辜?他自己沒考上難道都是書的錯嗎?”
沈默撇了撇嘴一臉不屑,“不過是遷怒而已!你別看他現在這副對書本不屑一顧的樣子,說不定他轉身就去買了新書,你瞧好吧!明年他肯定還會來參加科考!”
不用沈默提醒王家和也能猜到馬樹生必定不會放棄科考,不說其他,就單看他頭發花白還堅持來科考就知道他不會輕易放棄,那書生堅持了這麽長時間,科考已然成為了他的心魔,若是放棄了科考估計他也就沒了盼頭,不過就他剛才那樣的反應估計這輩子也就這麽迴事了!科舉之路真不是一般人能走的!
就在王家和想七想八的時候,先前被派去看榜的小廝跑了過來,隻見他臉上有著一道劃痕,氣喘籲籲的說道,“表少爺得了第十名,王少爺得了第三名,恭喜兩位少爺高中!”
沈默聽後立馬給了王家和一拳笑道,“好你個王家和!竟得了第三,這麽短的時間就能力壓數千學子,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定要好好慶祝一下!”
王家和聞言調侃道,“你想讓我請客你就直說,別拿其他的當借口!再說你不是也得了第十?前十名都是廩生,根本沒有太大的區別,要說慶祝你也應該請客吃飯啊!”
沈默不服道,“什麽叫沒有太大區別?一個第三,一個第十這叫沒有區別?”
王家和反問道,“前十名都是廩生由官家按月給糧,前一百名都能進府學讀書,我問你第三名和第十名不都是享受這個待遇嗎?你說說這有什麽區別?”
沈默聞言沉思了一會兒,想想還真如王家和所說確實沒有什麽區別,王家和見沈默無言便提醒道,“你這小廝也辛苦了!為了幫我們看榜臉上都被劃傷了,你就不表示表示?”
那小廝聽了王家和的話連忙道,“這是小的分內之事,不敢居功,能為兩位少爺看榜也是小的的福氣!再說兩位少爺都得中秀才小的也能沾沾喜氣!”
王家和見這小廝嘴上好似抹了蜜似得好話一筐一筐的往外說頓時就樂了,“就衝著你這話我也要打賞你!就當你的辛苦錢!你可不要推辭!”
那小廝見狀也沒在推辭接過王家和的賞錢連忙道謝,沈默見狀心裏翻了個白眼,也跟著打賞了小廝,那小廝得了雙份的賞錢心裏樂開了花,此次既在表少爺麵前露了臉又有雙份的賞錢拿,這麽好的事上哪找去?心道等下次看榜的時候他肯定要掙得這份活計,可不能讓他人搶了這份好差事!
王家和與沈默分開後就就迴了府學,先去莊夫子處拜謝,此次他能得中第三主要是靠莊夫子的細心教導,若沒有一個名師的指導,王家和就算闖進了前百估計也隻是吊車尾的名次,所以他一迴到府學就到老師這裏報喜了。
莊夫子此次倒是沒有掩飾內心的讚賞之意,對待弟子他並不隻是一味地打壓,若是隻有訓誡沒有稱讚,難免會打擊弟子的自信心使得弟子失去上進的動力,前段時間是因為院試還未結束,他擔心若是過於讚賞會影響王家和考試的心境,如今院試已經結束,王家和也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他也沒必要再藏著掖著了。
“此次院試你得中第三,確實遠遠超出我的期待,這段時間你的努力我都看在眼裏,你做的很好!希望你以後不忘初心,能沉下心來繼續做學問,你要知道秀才隻是科舉的第一步,以後你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王家和躬身作揖,“多謝老師教導!弟子定當銘記於心,絕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莊夫子不斷的捋著胡須,“明天就要舉行簪花宴,你年紀還小不可過度飲酒!”
王家和躬身稱是,莊夫子又說了一些宴會的注意事項便讓王家和迴房了,王家和迴去後並沒有因為院試結束而放鬆,按照往日的習慣照常看書練字,雖說已經看完了莊夫子指定的書籍,但學子閣裏有那麽多的藏書,對於缺少書籍的王家和而言就如老鼠掉進了米缸裏樂不思蜀了,他怎麽可能浪費這麽珍貴的資源。
第二天穿戴整齊後王家和先去與沈默會和,兩人一同去赴簪花宴,到了地方見不少的學子都已經到了,相熟的學子在一起低聲交談,不相熟的也彬彬有禮的互相打招唿,看起來十分的融洽和諧,想來在如此重要的場合裏誰也不敢出言放肆,不管心裏怎麽想至少表麵上要給人一種謙謙君子的印象,畢竟周圍還有小隸和衙役在一旁看著,若是言行不當傳到學政的耳中讓學政對自己不滿可就是倒了大黴了。
簪花宴分為三個流程,首先由學政以及州府官員發言,主要是對在場學子的表揚,王家和覺得和現代期中期末的表彰大會差不多,他聽了大半天無非就是什麽人才濟濟大周棟梁之類的廢話,心裏感覺十分無聊,但偷瞄到周圍的學子都是一臉振奮的神情,他連忙打起精神做出一副打了雞血的表情。
就在學政結束講話之際,王家和突然就想打哈氣,幸虧他心裏謹記這是什麽場合,使勁憋住氣閉緊嘴巴,雖說他把哈氣憋了迴去但生理上的反應卻不是他能控製的,於是當學政大人結束發言迴座的時候就看見前排第三名學子熱淚盈眶的看著自己,他頓時就對這個第三名感到十分滿意,此子思想覺悟高啊!竟被自己所說的話感動的快哭了!真是孺子可教啊!
王家和不知學政心中所想,也不知自己這半個哈氣所帶來的美妙誤會,他隻覺得聽著一個又一個的官員發表演講,自己的頭上都快長草了,更為折磨人的是明明無聊的要死,他還得強打精神做出一副感動不已或者恍然大悟的神情,此時,他真心覺得周圍的學子都是演技帝,不愧是能在數千考生中殺出重圍成為秀才的人啊!
發言結束以後就到了第二個流程,由學政和州府官員帶著在場的秀才去文廟祭拜,文廟又稱孔廟,是後人祭祀孔子尊拜先師的地方,每年的新生員都會在主考官的帶領下來此祭拜,王家和隨著眾人一起行至文廟,他發現這裏也有泮池大成殿之類的建築,與他當初在府學行拜師禮的地方有些相似,不過想到府學是學廟合一的書院便也就釋然了。
隨著眾人一起跪拜過孔子後,每個學子還要單獨再次祭拜,等所有學子祭拜完後已經過了一個多時辰,在學政和州府官員的帶領下眾學子又再次返迴宴會廳,接下來就是最後的環節了,由學政和官員親自頒發獎勵,前十名是廩生,所以每人都能拿到十兩銀子和府學的學引,學引相當於現代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第十一名至一百名沒有銀錢隻能拿到府學的學引,一百名開外的隻能拿到州府其他書院的學引。
拿到學引就是有了去書院進學的資格,但往年也有些學子因為家庭或者覺得學引上的書院不符合心意等原因而放棄去州府的書院進學,而是選擇了迴本地縣城的縣學進學,這些學子大多都是沒有闖入前百的考生,往年隻要拿到府學的學引一般都會去府學進學,除非有特殊情況才會放棄,比如說上次殿試得中榜眼的陶京,他原本是院試的第十八名應該可以進府學讀書,但他的祖父是白鷺書院的山長,於是他便去了白鷺書院進學。
前十名的考生都是由學政親自頒發獎勵,王家和是第三個上去的,學政一見到王家和就認出此人便是剛才被他所說之言感動的熱淚盈眶的學子,於是他拍了拍王家和的肩膀鼓勵的說道,“此次你能得第三,可見你心性與學識都屬佼佼,今後當不忘初心勉勵自己,爭做大周棟梁為朝廷分憂!”
王家和在學政拍他肩膀的時候就是一臉受寵若驚的表情,這可不是裝的,而且切切實實的被驚到了,他心裏打了一排問號,怎麽這學政大人突然就對他說這些話了?剛才在給第一名考生頒發銀錢和學引的時候都沒有多言,怎麽輪到自己這個第三名反倒是說這些勉勵之言了?
王家和猜測學政這勉勵之言一出在眾多學子中給他拉盡了仇恨值,若是第一名被誇讚勉勵也就罷了,他這個第三名算是怎麽一迴事?王家和猜想先前的第一名和第二名估計就算不嫉恨他至少也對他沒好感了。
納悶歸納悶,嫉恨歸嫉恨,他總不能當場反駁學政的話吧!王家和接過學政遞過來的銀錢和學引,躬身作揖道,“謹遵大人教導,學生定不負大人所望!”
聽著王家和斬釘截鐵的話音,學政心裏更加滿意了,此子果然如自己所想那般是個心性通達容易受教之人!也不枉自己當眾勉勵於他,若是以後他科舉有望,今日之事還能傳作一段佳話。
王家和在眾多考生羨慕嫉妒恨的眼光中迴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後來學政接待的學子沒有一個能有王家和這樣的待遇的,這讓眾多學子的心裏更加不好受了,大多數人都在心裏暗罵,也不知這小子那點入了學政大人的眼!怎麽偏偏就對他有所勉勵呢?真是走了狗屎運!
於是在接下來的宴會上,不斷的有人來敬酒,他們憋足了力氣想要王家和在宴上出醜,王家和若是不喝那就是不給麵子恃才傲物看不起同科,逼得王家和一杯接一杯的灌酒,王家和這副身體並沒有受過酒水的訓練,所以就算他借著衣袖浪費了不少酒水他也感覺頭暈眼花快扛不住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考生雖然覺得自己的風頭都被這個半路殺出的小子搶了去,但私下裏也想看看這小子出醜的樣子。
沈默一開始就在一旁幫王家和擋酒,但別人並不吃他這一套偏要王家和自己喝,他也隻能盡量幫王家和遮掩倒酒的小動作,此時見王家和一臉酒意的樣子便想出言阻止,不曾想他還沒說話學政倒是先發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