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當二大爺出現在大隊時,村民們才知道他已經迴來了。這些一輩子也沒幾個出過省的家夥們立刻把二大爺堵在了屋子裏。隻聽見一屋子人都在說話,這個問題還沒問完,那邊就又問了三個。二大爺被吵的頭大,最後還是村長把大家都趕去上工了,這才給二大爺解了圍。
二大爺揀了些能說的,對村長談了談這次出門的經過。村長是在外麵打過仗的,但聽到二大爺口中,大連那熱火朝天的發展現狀,也忍不住一陣感慨。
兩人談完後,二大爺臨走對村長說,讓他晚飯後給留個門,自己要去他家坐坐。村長笑笑,伸手點了點他,走了。
迴村後,二大爺才知道,他那四個裝滿海貨的包裹還沒運到,因此就沒有大張旗鼓的再給誰送東西。這也是他剛才讓村長晚上留個門的原因,主要是不想整出太大動靜。
夜裏,二大爺先去了鄰居張嫂子家。要知道,這將近二十天裏,高大峰的飯都是人家給做好的,自然要好好謝謝別人。二大爺給張嫂子送了一匹深灰的布料,兩包細白麵,一包鹽,一大包米粉絲。另外又拿出十條曬的幹幹的帶魚,告訴了她怎麽烹製後,就離開了這不停道謝的一家。
之前在和村長談話時,二大爺就編了半個瞎話,說自己認的大哥是個有本事的,送了自己好多東西。因此當他掏出四套軍裝時,村長也沒太大的驚訝。隻是這些軍裝算是讓村長家的三個小子樂瘋了,連村長也愛的很,摸個不停。除了軍裝,還給村長拿了一大袋子煙絲,把這個老煙槍給美的。糧食那些也不敢給太多,和張嫂子家一樣,兩包細白麵,一包米粉絲。給村長老婆帶了匹深藍的布料,以前可沒少麻煩人家做衣服。最後又拿出三包小魚幹片,村長小兒子搶了片嚐嚐直說好吃好吃,惹得另外兩個也下手來抓,最後被他們娘一人一巴掌給鎮壓了。
離開村長家,二大爺又走了四家,這都是對大峰很照顧,平時總來看看有什麽要幫手的人家。
隔天,二大爺去縣城裏給鄭家發了電報,報了個平安。而鄭家在二大爺走後才發現被他藏在枕頭下的一把錢票,對於這個新認的弟弟,夫妻倆也是沒轍。
發完電報,二大爺又去了陳英俊家一趟。這次除了米麵布料之外,還有海菜蝦皮帶魚等等,說是親戚送的吃不了。二大爺把東西扔到院裏就跑了,身後陳姥姥才喊了兩句,人就沒影了。
又過了半個月,二大爺的四個大包裹到了。因為量大,村裏人人都分到了不少海菜和蝦皮。這些東西在這個內陸的小山村裏可是個稀罕玩意,大部分村民都舍不得吃,隻等著過年走親戚時,拿來漲漲麵子。
被村裏人圍著道謝的二大爺,頗有些不自在。隻連連說著,不值什麽,海邊多的都沒人撿了,快別謝了……
落荒而逃的二大爺跑迴窯洞,卻發現高大峰蹲在窩裏沒出去玩。沒一會,二大爺就發覺不對勁,因為他不管幹啥,高大峰都像個狗皮膏藥似地粘在他後腳跟。
二大爺在第三次差點被絆個後腦勺著地的時候,實在受不了啦,把高大峰提溜到眼前,問:“你個驢娃娃到底要幹啥,快說,不說就喂你個臭腳丫。”高大峰被他爹的嚴刑逼供嚇了一跳,扭扭捏捏了半天才說:“為啥旁人都有小魚和蝦米吃,咋不給我帶點啊,爹啊,為啥啊。”越說還越大聲。
二大爺這是第二次聽到高大峰喊爹,第一次是在他從大連迴來的當晚。當時他也挺激動,還沒啥感覺,可這一次聽的他腿一軟,真覺得有點太刺激了。二大爺心說,看來還是鍛煉少了,以後要多聽聽就不會覺得有啥了,恩,就是這樣。
咳咳,二大爺清了清嗓子,說:“嚎啥嚎,還能忘了你嗎,轉個麵,把眼睛閉上!”高大峰心說,看,這肯定是耗子大仙要做法了,老老實實轉過身去,閉上眼。
二大爺一陣瞎掏,然後淡定的說:“行了,轉過來吧,都是你的,好好收著。糖塊可以給人吃,其他的就別讓人看見了,知道嗎?”
高大峰此刻嘴巴都不知道吃啥好了,隻能用瘋狂的點頭表示明白。兩個小胳膊把炕上的東西拚命劃拉到一起,也不知道他要往哪兒藏。
二大爺看著高大峰像狗熊掰棒子似地,撿起這個,掉了那個,撅腚彎腰忙的一頭大汗,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壞心眼的二大爺沒去管小耗子高大峰會把東西藏哪兒去,轉身哼著鬼調調去做飯了。
隨著地裏莊稼的成熟,全村都開始投入到緊張的秋收中。今年天旱少雨,莊稼收成不比往年。在交過公糧和統購糧之後,最後剩下的口糧隻能維持全村十個月的消耗。
二大爺這次並沒有直接填補糧食缺口,而是把實際情況報告了村長。村長現在做為高家坳生產隊隊長,手下有四個兵,二大爺管統計,其他三個分別管婦女工作、出工監督、物資保管。這次村長把手下的幾個蝦兵蟹將都召集在一起商量對策。
管婦女工作的是楊大嬸,她家孩子不少,這時候發愁的說到:“要是不交那麽多統購糧,咱們今年收的糧指定就夠吃了呢。”管監督的是村長的大兒子高光榮,正是熱血上頭的年紀,立刻說:“那不行,那是國家需要的,咱們就是餓肚皮,也要交齊了。”物資保管的是六十歲的高全川,他慢悠悠的掏出煙槍磕了磕說:“榮娃啊,國家讓咱們交糧,可沒有說讓我們就算餓死也要交夠吧?”高光榮聽了這話,不由得安靜了下來。
村長想了一會,問二大爺:“全興,你有啥想法?”二大爺撓了撓頭說:“大家也知道我的,這也是才學好沒多久啊,我反正覺得國家肯定不會說逼著我們交糧卻不管我們死活的,最多就是交多些的村子表揚下,交少的村子如果是確實不夠吃,那政府也不會說啥的。”
大家聽了不由都點了點頭,村長也一拍腿說:“行,那咱們就盡量交夠,實在口糧要不夠了,我就扯了這老皮,去找社長哭一哭去。”
交了糧後,天氣很快就冷了下來。十一月初,冬季的第一場雪落了下來。這場雪並不大,隻下了一夜就停了,可它給二大爺提了個醒。想到夏天那似火驕陽,二大爺決定在冬天做些冰塊,到了夏天拿破碗一掃,複製上一大堆,既可以降溫還能多出不少水來,實在是棒棒噠。
當人還在幼年時,總有那麽個時間段對水啊、火啊、泥巴啊這些自然元素比較癡迷,一般人的這個時期可能在四、五歲左右,熊孩子們的話可能持續時間久點。已經滿了七歲的高大峰此刻正因為可以在組織的帶領下正大光明的玩水而開心的直跳。
看他爹不知道從哪兒弄了六個搪瓷臉盆出來,說是要裝水進去凍成冰,夏天拿來降溫。高大峰頓時覺得他爹玩的就是高,玩個水都這麽有意義,說出去誰聽了不點頭。哪像黑蛋他們,每次玩水迴去都少不了吃幾個鐵砂掌。
二大爺把三個搪瓷臉盆裝了井水,對高大峰說:“去找你張嬸子要點紅紙片,不要整張的,邊角料碎末末的就行。”高大峰二話不說,狗顛顛的就朝鄰居張嫂家衝去了。
等高大峰迴來,發現二大爺在燒開水,撓撓頭把紅紙片遞給他爹。二大爺瞥了下,朝那三個已經裝了井水的臉盆努了努嘴,說:“去,一個盆裏,丟一點,再攪合攪合。”
等二大爺的水燒開後,那三個臉盆裏的水已經變成淺紅色的了。二大爺把開水倒進另外三個臉盆裏,小心翼翼的也擺到了屋子外麵。這樣六個臉盆,三個紅三個白,看的高大峰一陣傻樂。
二大爺瞅了瞅他這個蠢兒子問:“知道為什麽要撒紅紙片在那三個盆裏不?”
高大峰半張著嘴尋思了下說:“是到了夏天好知道,哪些冰塊可以吃,哪些冰塊隻能玩麽?”
二大爺無奈的點點頭,是啊,他這點年紀不就是惦記著吃和玩麽,說起來,自己七歲的時候好像更愁人啊。
今年交糧的時候,統購糧的價錢比去年高一些,所以年底算了帳發了錢後,大家發現手裏的票子多了些。雖然一家可能就多個兩三塊錢,但這些家夥們都很好打發,個個都咧著嘴的迴家了。
這手裏有了錢,眼看春節要到了,大家都開始準備年貨了。二大爺如今準備起年貨來,那是一點也不含糊的。最大的一份年貨是給鄭家準備的,打了三個包裹才算完。野味、糧食、油鹽這些就不說了,還有二十來張兔皮和山核桃、野板栗,想著小孩都喜歡吃點糖,又裝了一大包農家做的那種敲糖(就是用小麥和糯米做出來的那種白白的麥芽糖。)
上個月,鄭家的大兒子鄭吉福寫了封信來,一聽就是那夫妻倆口述,大兒子代筆的。先是好好數落了二大爺枕頭下藏錢的行為,又說給他收了些海味幹貨還有幾套衣服,都打包裹郵寄來了,讓他記著點去問問到沒到。
想著那些可愛可親的笑臉,二大爺那鷹鉤鼻子配牛眼的英俊(反派)麵容不禁也露出一抹溫柔的笑意。旁邊圍著他爹瞎轉悠的高大峰打了個冷顫,飛快的跑了。
☆、第12章
轉眼到了春節,今年生產隊裏養的豬上交之後,留了一頭公豬,還有頭母豬是為了那十幾頭還在吃奶的豬仔留著的。臘月二十八這天,公豬走完了他光榮的一生。
中午食堂裏做了一頓豬肉燉菜,把全村五十來戶三百口人都吃的笑出了後槽牙。不過第二天,讓他們更開心的是,竟然還有肉吃。原來,傍晚時分,二大爺找到了村長,說是他在山上挖的陷阱裏套住了一頭大野豬,讓村長趕緊叫人一起去拉迴來。
於是,村長帶著高家坳生產隊裏的八大金剛跟著二大爺急吼吼的就上了山。村長一行人到了晚上八點多才迴來,平日早就洗洗睡下的家夥們,此刻竟然不少都精神抖擻的擠在食堂裏。
沒讓大家失望,這頭大野豬一上秤,好家夥,三百三十多斤,比他們村今年殺的那頭多了一百多啊。這次如果按人頭算,一人能吃到一斤肉呢。大家光是想想,就能笑的哈喇子都要出來了。
今年高家坳村民們春節過的很開心,吃了不少肉,大年三十那頓年夜飯,還嚐到了海帶排骨湯和紫菜蝦米蛋湯,吃的那叫一個美啊。
遠在大連的鄭意安一家也收到了二大爺的年貨,拿進家時就引的旁人咂舌,這是哪兒的親戚這麽大方啊,年貨真不老少,三大包呢。當然鄭意安家也沒吃獨食,二大爺打過招唿的那幾家都分到了不少。
因著這些年貨,這個春節過的鄭家五個孩子都笑開了花,當然也沒少念叨那個鷹鉤鼻子的二叔叔。
可惜,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過個開心的春節。因去年旱情比前年還要嚴重,減產的情況也更普遍了。甚至有個別的村子交了公糧再把統購糧一交夠後,全村就剩下四、五個月的口糧了。當然也有村子沒有交夠統購糧的,他們的情況自然就好一些。
小孩子們不懂,但是斷糧、饑荒這些字眼都沉沉的壓在大人的心頭,再加上還要節省口糧,自然就更沒辦法好好過年了。お稥冂d
五九年三月二十六日這天,張嫂子哭著從娘家迴來了。她昨晚聽人帶口信說是娘家媽病重,連夜趕了十多裏路到了娘家張柏村。去了才知,張柏村幾乎就要斷糧了。
本來張柏村的口糧能吃九個多月,誰知道可能是有人點的鞭炸著了糧倉,結果不巧又起了風,沒一會就燒的火光衝天了。全村老小救了半天火,可糧倉還是燒的就剩下點渣了。一群焦頭爛額滿臉黑灰的村民看著那點殘渣,欲哭無淚。於是,從三月起,大家就隻能一天三頓的喝清米湯,碗底能有幾顆米就不錯。
張嫂子的媽想著自己是個老人了,就把自己那點口糧總省下來,給幾個孫輩喝。一天兩天的,還能抗著,可時間一長,人就受不了啦,隻是稍微出了點汗,風一吹,就病倒了,而且迅速的就昏迷不醒了。
張嫂子問清楚後,連哭帶喘的往家跑。到了家把事情和他男人高大牛一說,大牛立馬把家裏能吃的都收拾了,還有二大爺之前給的好白麵也打了包,讓趕緊的帶過去。
張嫂子這時候冷靜了下來,一尋思,這細白麵還真不能帶,不然到時候有那嘴碎的到處一傳,害了自家也就罷了,萬一不留神拖累了二大爺可就造了孽了。幹脆找到了二大爺,把事情這麽一說,看看能有什麽妥當法子不?
二大爺其實也考慮過這個事情,隻是東西都送的是村裏知根知底的幾家,這幾家的人品他信得過。
想了想後,二大爺讓張嫂子迴去把熟地瓜(這個是自留地裏收的,可以不用交公)參合上白麵做成餅子窩頭,然後帶娘家去,這樣就不那麽打眼了。讓高大牛今晚趕緊先送點熟地瓜粗麵饅頭去,好歹先讓人吃點,又拿了十個雞蛋給他,囑咐他這個隻給病人吃,要是有人問起來,就說是鄰居湊的,還有從隊裏打借條借出來的。
且不說張嫂子家怎麽送吃的救人,隻說二大爺送走了大牛兩口子後,一個人在窯洞裏想了很久,最後做出了決定。
自從知道張柏村的事情後,二大爺就對附近幾個村子的存糧問題上了心。結果這一打聽竟然發現還有個村子糧荒的原因讓人很無語。
吳嶺村是離水源最近的村子,比起別的村,他們去年的秋收都能說的上是豐收了。結果去年秋收以後他們的隊長說要響應號召,達到什麽“讓農民放開肚皮,吃到飽”的要求。這下好,大家都吃撐了。吃到後來,還有人挑著饅頭芯吃,挖著包子餡吃,好嘛,豬也殺了吃,雞也宰了吃,甚至還在大路邊修了個飯館專門免費招待路過的人。於是過完年以後,本來豐收的村子斷糧了。
二大爺把打聽到的這些,轉頭都告訴了村長,村長皺眉想了下,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一定要做點什麽。
幾天後,先是村裏幾個管事的反複討論商量,然後是全村舉手投票表決,最後決定了高家坳生產隊從四月開始分糧到戶,不再一起吃大鍋飯。而且每家都按了指印,表示確實同意這個決定。
至於怎麽分糧,大家一致同意按照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標準來。
全村唯一識字記賬的二大爺經過一番“精心”計算後,大家都領到了應得的錢糧迴家去了。
為什麽要分口糧,最大的原因是,村裏已經開始出現了浪費的苗頭,這在以前是絕無可能發生的。而且大家慢慢發現無論幹的好壞,吃的都一樣,這種表麵的公平恰恰是最大的不公平,如果再不改變,那麽認真幹活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吳嶺村現在的情況就是最好的證據,而高家坳如果再不做出改變隻怕也會步其後塵。
至於如何解決張柏村和吳嶺村的問題,這不是高家坳節省點口糧就能辦到的,大家心裏都明白這一點,所以把自己村的事情解決後也就散會了。
不過二大爺迴家後,摸出破碗擦了擦,心說:“張柏村嘛,是要幫一幫,至於吳嶺村,反正他們肚裏存了不少油水,慢慢熬著吧。”這天夜裏,張柏村生產隊隊長遇到了一位大忽悠。
一位腰板筆直,軍裝整齊的解放軍戰士在村民的帶領下找到了隊長家。在這位戰士的示意下,屋子裏隻留下了隊長一人。
解放軍戰士“啪”一聲,先敬了個禮,然後用好聽的普通話說到“你好,同誌,我是附近軍區的一名戰士,政府了解到你們村現在麵臨極大的困難,經過多方協商,決定勻出我們軍區的一部分口糧來幫助你們度過這次難關。”
隊長從剛才人家一敬禮的時候就蹦了起來,再聽到這麽一番再也沒想到的話,眼淚嘩一下就流了出來,哽咽著說:“都是我的錯,我有罪啊,如果不是我沒管好糧倉,如今也不會,也不會……嗚嗚……”
解放軍戰士拍了拍隊長的胳膊,接著說:“同誌,你別激動,我還有些話要說在前頭。”
隊長連忙擦了把臉說:“您說,您說。”
這位解放軍戰士清了清嗓子,摸了下自己的鷹鉤鼻子,說:“如今我們軍區的糧食並不富裕,勻出來支援了你們村以後,就沒有辦法再支援別的村了。所以,我們希望你們村能對這次行動保密,不要外傳。畢竟有困難的不止你們一個村,迴頭其他村知道了,容易心裏有想法,這樣破壞團結了。”
隊長急忙點頭說,一定保密,絕不泄露出去。
解放軍戰士聽了,微微一笑,這笑容讓隊長不知怎麽的,覺著有點膈應。戰士壓低聲音接著說:“明天夜裏八點,你找點嘴巴牢聽指揮的人,到五裏坡去。我在那裏接應你,等你們把糧食運迴去,我就走。迴頭如果在路上撞到人,你們就說去找別的村借糧食。記得多推點板車,有牛車驢車更好。”
隊長來不及多想,隻顧著點頭。解放軍戰士也不等他再說什麽,“啪”又敬了個禮,推門就走了。
隊長張著個嘴,小聲嘟囔說:“娘咧,這可真是天上掉下個活菩薩啊……”
第二天夜裏,張柏村出去拉糧的村民們心中又喜又怕,實在是餓狠了,萬一這事要是假的,自己這些人白跑一趟也就罷了,可那村裏還有眼巴巴等著的親人們呢,老天爺,可千千萬萬保佑這一迴吧。
當他們一路疾走,趕到五裏坡時,看到地上整整齊齊碼好的糧食,不知誰冒了個哭音,接著一群大老爺們都忍不住淚流滿麵,救命糧啊,感謝解放軍,感謝政府啊。
隊長握著那鷹鉤鼻解放軍戰士的手,死活不鬆開。此刻他覺得這世界上最好看的鼻子就是鷹鉤鼻!鷹鉤鼻使了老大勁才掙開手,幹笑了兩聲說:“同誌,糧食都在這了,多的也沒了,希望你們能節約糧食、克服困難,堅持到下一次收糧。好了,我還有任務,這就走了,你們也趕快裝車走吧,咱們都抓緊點,早點迴去早點安心,再見!”
大家看著解放軍戰士消失在夜色中,迴過神來,也趕緊搬的搬,抗的抗,一路小跑的迴了村。
在五九年的三月底到四月中旬,有將近十個糧食緊張的村子都遇到了一位鷹鉤鼻的解放軍戰士,他為這些村子帶來了糧食和希望。當然,二大爺不會告訴你的是,在其中一個村出動拉糧小隊時,裏麵有位長的賽李逵的好漢對著他們隊長說:“爹,俺以後要嫁個有鷹鉤鼻的,那才叫俊呐!”
☆、第13章
這世上,一件事參與者超過十個人,就很難保密。而保密一說,也隻是二大爺當初為自己獨自一人送糧找的借口。再說,糧食是要吃進肚裏的,這麽明晃晃的事情也沒法掩的住。於是,不知道是單純的嘴碎還是有人眼紅,五九年四月十八日,調查組進駐了各個生產隊。
這次調查組來的原因,是有人舉報有的村賬目混亂,監守自盜,還有的村似乎通過什麽違反政策的方法私下買賣糧食,甚至還有部隊的人也參與到了倒賣糧食中去。這些問題如果屬實,那這幾個村的問題就不是教育一下這麽簡單了。
所以剛進駐高家坳生產隊的調查組態度非常嚴肅,不但拒絕了隊長和其他村民的好意招待,而且幾乎是立刻就宣布了要凍結賬務和控製倉庫,馬上就開始清查賬務。
二大爺並不太擔心這些,村裏那點帳,他記得比純淨水還清。而倉庫方麵,他隻需要動動手就行了。至於部隊的問題,他幫助的村子分散在各地,這要是都能讓人查到他頭上,那他上輩子早就見高家祖宗去了。
隨著清查工作的展開,高家坳的調查組成員都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首先,這個生產隊從建立的初期開始,就沒有大吃二喝。從賬麵上看的出,大家每天消耗的糧食都隻是剛剛好,八成飽的樣子。這在出現旱情的現實情況下,就反映出了隊長和隊員們做事有計劃、吃飯能自律,這在農村是十分難得的。
其次,不論是每天工分的記錄,還是隊裏的每筆收支都被人分門別類記得清晰明了。見識過那些鬼畫符賬本的調查組心裏明白,這村裏是有能人啊。
再次,也是讓他們最欣慰和自豪的是,通過對隊裏物資的核實和重新稱量,他們發現,賬目與實際情況幾乎是沒有任何差異。在別的村,差幾十斤糧少十幾個雞蛋那都算是很不錯的了。有的村,帳目根本就是瞎胡亂記的,賬麵上明明應該還有一半糧,結果倉庫裏,底都要見光了,但是也沒有人貪汙或者昧下東西,純粹是大家一起糊裏糊塗吃光了。
在進駐高家坳的這一個月裏,調查組發現這個生產隊裏,隊長腦子明白、經驗豐富,隊員們勤勞團結、熱心互助,而且工作能力也很強,至於倒賣糧食和部隊參與的事情也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因此,調查組在最後的報告中好好的表揚了高家坳一番,認為他們成績突出,工作出色,還點名表揚了村長和二大爺。
當調查組離開高家坳一個月後,五九年的六月十六日,一張大紅的集體獎狀和四張個人獎狀被敲鑼打鼓的送到了村裏。
村長做主把這些獎狀都貼在了生產隊的大屋裏,這裏可是以前村子的祠堂,對村民來說都有種特殊的意味。做為一個呆在山窩窩裏的小村莊來說,政府的表彰可是非常稀罕的。
於是連續十幾天裏,每天上工前和放工後,都會有一群人擠在大屋裏把這些獎狀看上一百遍啊一百遍也不膩。如果你稍微留點心就會發現,這裏麵竟然有個人每次都霸住那張屬於二大爺的獎狀,不許別人靠近了看,更別說上手摸了。這個義務維護獎狀的好同誌自然就是二大爺本人了,要知道他上輩子立了那麽多功,可獎狀就沒見過一個,倒是檢討書都寫出了新花樣。
六月裏的一個上午,二大爺忽然收到了鄭家的來信。信裏說,四月份的時候,鄭意安和孫麗真都被招進了大連一家軍工廠。但是五月時,工廠統一安排他們這些新工人和一部分老工人要隨廠一起遷移到陝西西安來。
鄭家人一方麵對家鄉留戀不舍,一方麵又想到以後離二大爺比較近可以經常見麵也挺高興,這裏最高興的當然是幾個孩子,一聽以後能經常見到二大爺,都在家裏蹦高。
至於具體的行程,由於他們寫信的時候是五月初,工廠隻通知他們做好搬家的準備,預計最早八月最晚年底就要出發了。
二大爺揀了些能說的,對村長談了談這次出門的經過。村長是在外麵打過仗的,但聽到二大爺口中,大連那熱火朝天的發展現狀,也忍不住一陣感慨。
兩人談完後,二大爺臨走對村長說,讓他晚飯後給留個門,自己要去他家坐坐。村長笑笑,伸手點了點他,走了。
迴村後,二大爺才知道,他那四個裝滿海貨的包裹還沒運到,因此就沒有大張旗鼓的再給誰送東西。這也是他剛才讓村長晚上留個門的原因,主要是不想整出太大動靜。
夜裏,二大爺先去了鄰居張嫂子家。要知道,這將近二十天裏,高大峰的飯都是人家給做好的,自然要好好謝謝別人。二大爺給張嫂子送了一匹深灰的布料,兩包細白麵,一包鹽,一大包米粉絲。另外又拿出十條曬的幹幹的帶魚,告訴了她怎麽烹製後,就離開了這不停道謝的一家。
之前在和村長談話時,二大爺就編了半個瞎話,說自己認的大哥是個有本事的,送了自己好多東西。因此當他掏出四套軍裝時,村長也沒太大的驚訝。隻是這些軍裝算是讓村長家的三個小子樂瘋了,連村長也愛的很,摸個不停。除了軍裝,還給村長拿了一大袋子煙絲,把這個老煙槍給美的。糧食那些也不敢給太多,和張嫂子家一樣,兩包細白麵,一包米粉絲。給村長老婆帶了匹深藍的布料,以前可沒少麻煩人家做衣服。最後又拿出三包小魚幹片,村長小兒子搶了片嚐嚐直說好吃好吃,惹得另外兩個也下手來抓,最後被他們娘一人一巴掌給鎮壓了。
離開村長家,二大爺又走了四家,這都是對大峰很照顧,平時總來看看有什麽要幫手的人家。
隔天,二大爺去縣城裏給鄭家發了電報,報了個平安。而鄭家在二大爺走後才發現被他藏在枕頭下的一把錢票,對於這個新認的弟弟,夫妻倆也是沒轍。
發完電報,二大爺又去了陳英俊家一趟。這次除了米麵布料之外,還有海菜蝦皮帶魚等等,說是親戚送的吃不了。二大爺把東西扔到院裏就跑了,身後陳姥姥才喊了兩句,人就沒影了。
又過了半個月,二大爺的四個大包裹到了。因為量大,村裏人人都分到了不少海菜和蝦皮。這些東西在這個內陸的小山村裏可是個稀罕玩意,大部分村民都舍不得吃,隻等著過年走親戚時,拿來漲漲麵子。
被村裏人圍著道謝的二大爺,頗有些不自在。隻連連說著,不值什麽,海邊多的都沒人撿了,快別謝了……
落荒而逃的二大爺跑迴窯洞,卻發現高大峰蹲在窩裏沒出去玩。沒一會,二大爺就發覺不對勁,因為他不管幹啥,高大峰都像個狗皮膏藥似地粘在他後腳跟。
二大爺在第三次差點被絆個後腦勺著地的時候,實在受不了啦,把高大峰提溜到眼前,問:“你個驢娃娃到底要幹啥,快說,不說就喂你個臭腳丫。”高大峰被他爹的嚴刑逼供嚇了一跳,扭扭捏捏了半天才說:“為啥旁人都有小魚和蝦米吃,咋不給我帶點啊,爹啊,為啥啊。”越說還越大聲。
二大爺這是第二次聽到高大峰喊爹,第一次是在他從大連迴來的當晚。當時他也挺激動,還沒啥感覺,可這一次聽的他腿一軟,真覺得有點太刺激了。二大爺心說,看來還是鍛煉少了,以後要多聽聽就不會覺得有啥了,恩,就是這樣。
咳咳,二大爺清了清嗓子,說:“嚎啥嚎,還能忘了你嗎,轉個麵,把眼睛閉上!”高大峰心說,看,這肯定是耗子大仙要做法了,老老實實轉過身去,閉上眼。
二大爺一陣瞎掏,然後淡定的說:“行了,轉過來吧,都是你的,好好收著。糖塊可以給人吃,其他的就別讓人看見了,知道嗎?”
高大峰此刻嘴巴都不知道吃啥好了,隻能用瘋狂的點頭表示明白。兩個小胳膊把炕上的東西拚命劃拉到一起,也不知道他要往哪兒藏。
二大爺看著高大峰像狗熊掰棒子似地,撿起這個,掉了那個,撅腚彎腰忙的一頭大汗,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壞心眼的二大爺沒去管小耗子高大峰會把東西藏哪兒去,轉身哼著鬼調調去做飯了。
隨著地裏莊稼的成熟,全村都開始投入到緊張的秋收中。今年天旱少雨,莊稼收成不比往年。在交過公糧和統購糧之後,最後剩下的口糧隻能維持全村十個月的消耗。
二大爺這次並沒有直接填補糧食缺口,而是把實際情況報告了村長。村長現在做為高家坳生產隊隊長,手下有四個兵,二大爺管統計,其他三個分別管婦女工作、出工監督、物資保管。這次村長把手下的幾個蝦兵蟹將都召集在一起商量對策。
管婦女工作的是楊大嬸,她家孩子不少,這時候發愁的說到:“要是不交那麽多統購糧,咱們今年收的糧指定就夠吃了呢。”管監督的是村長的大兒子高光榮,正是熱血上頭的年紀,立刻說:“那不行,那是國家需要的,咱們就是餓肚皮,也要交齊了。”物資保管的是六十歲的高全川,他慢悠悠的掏出煙槍磕了磕說:“榮娃啊,國家讓咱們交糧,可沒有說讓我們就算餓死也要交夠吧?”高光榮聽了這話,不由得安靜了下來。
村長想了一會,問二大爺:“全興,你有啥想法?”二大爺撓了撓頭說:“大家也知道我的,這也是才學好沒多久啊,我反正覺得國家肯定不會說逼著我們交糧卻不管我們死活的,最多就是交多些的村子表揚下,交少的村子如果是確實不夠吃,那政府也不會說啥的。”
大家聽了不由都點了點頭,村長也一拍腿說:“行,那咱們就盡量交夠,實在口糧要不夠了,我就扯了這老皮,去找社長哭一哭去。”
交了糧後,天氣很快就冷了下來。十一月初,冬季的第一場雪落了下來。這場雪並不大,隻下了一夜就停了,可它給二大爺提了個醒。想到夏天那似火驕陽,二大爺決定在冬天做些冰塊,到了夏天拿破碗一掃,複製上一大堆,既可以降溫還能多出不少水來,實在是棒棒噠。
當人還在幼年時,總有那麽個時間段對水啊、火啊、泥巴啊這些自然元素比較癡迷,一般人的這個時期可能在四、五歲左右,熊孩子們的話可能持續時間久點。已經滿了七歲的高大峰此刻正因為可以在組織的帶領下正大光明的玩水而開心的直跳。
看他爹不知道從哪兒弄了六個搪瓷臉盆出來,說是要裝水進去凍成冰,夏天拿來降溫。高大峰頓時覺得他爹玩的就是高,玩個水都這麽有意義,說出去誰聽了不點頭。哪像黑蛋他們,每次玩水迴去都少不了吃幾個鐵砂掌。
二大爺把三個搪瓷臉盆裝了井水,對高大峰說:“去找你張嬸子要點紅紙片,不要整張的,邊角料碎末末的就行。”高大峰二話不說,狗顛顛的就朝鄰居張嫂家衝去了。
等高大峰迴來,發現二大爺在燒開水,撓撓頭把紅紙片遞給他爹。二大爺瞥了下,朝那三個已經裝了井水的臉盆努了努嘴,說:“去,一個盆裏,丟一點,再攪合攪合。”
等二大爺的水燒開後,那三個臉盆裏的水已經變成淺紅色的了。二大爺把開水倒進另外三個臉盆裏,小心翼翼的也擺到了屋子外麵。這樣六個臉盆,三個紅三個白,看的高大峰一陣傻樂。
二大爺瞅了瞅他這個蠢兒子問:“知道為什麽要撒紅紙片在那三個盆裏不?”
高大峰半張著嘴尋思了下說:“是到了夏天好知道,哪些冰塊可以吃,哪些冰塊隻能玩麽?”
二大爺無奈的點點頭,是啊,他這點年紀不就是惦記著吃和玩麽,說起來,自己七歲的時候好像更愁人啊。
今年交糧的時候,統購糧的價錢比去年高一些,所以年底算了帳發了錢後,大家發現手裏的票子多了些。雖然一家可能就多個兩三塊錢,但這些家夥們都很好打發,個個都咧著嘴的迴家了。
這手裏有了錢,眼看春節要到了,大家都開始準備年貨了。二大爺如今準備起年貨來,那是一點也不含糊的。最大的一份年貨是給鄭家準備的,打了三個包裹才算完。野味、糧食、油鹽這些就不說了,還有二十來張兔皮和山核桃、野板栗,想著小孩都喜歡吃點糖,又裝了一大包農家做的那種敲糖(就是用小麥和糯米做出來的那種白白的麥芽糖。)
上個月,鄭家的大兒子鄭吉福寫了封信來,一聽就是那夫妻倆口述,大兒子代筆的。先是好好數落了二大爺枕頭下藏錢的行為,又說給他收了些海味幹貨還有幾套衣服,都打包裹郵寄來了,讓他記著點去問問到沒到。
想著那些可愛可親的笑臉,二大爺那鷹鉤鼻子配牛眼的英俊(反派)麵容不禁也露出一抹溫柔的笑意。旁邊圍著他爹瞎轉悠的高大峰打了個冷顫,飛快的跑了。
☆、第12章
轉眼到了春節,今年生產隊裏養的豬上交之後,留了一頭公豬,還有頭母豬是為了那十幾頭還在吃奶的豬仔留著的。臘月二十八這天,公豬走完了他光榮的一生。
中午食堂裏做了一頓豬肉燉菜,把全村五十來戶三百口人都吃的笑出了後槽牙。不過第二天,讓他們更開心的是,竟然還有肉吃。原來,傍晚時分,二大爺找到了村長,說是他在山上挖的陷阱裏套住了一頭大野豬,讓村長趕緊叫人一起去拉迴來。
於是,村長帶著高家坳生產隊裏的八大金剛跟著二大爺急吼吼的就上了山。村長一行人到了晚上八點多才迴來,平日早就洗洗睡下的家夥們,此刻竟然不少都精神抖擻的擠在食堂裏。
沒讓大家失望,這頭大野豬一上秤,好家夥,三百三十多斤,比他們村今年殺的那頭多了一百多啊。這次如果按人頭算,一人能吃到一斤肉呢。大家光是想想,就能笑的哈喇子都要出來了。
今年高家坳村民們春節過的很開心,吃了不少肉,大年三十那頓年夜飯,還嚐到了海帶排骨湯和紫菜蝦米蛋湯,吃的那叫一個美啊。
遠在大連的鄭意安一家也收到了二大爺的年貨,拿進家時就引的旁人咂舌,這是哪兒的親戚這麽大方啊,年貨真不老少,三大包呢。當然鄭意安家也沒吃獨食,二大爺打過招唿的那幾家都分到了不少。
因著這些年貨,這個春節過的鄭家五個孩子都笑開了花,當然也沒少念叨那個鷹鉤鼻子的二叔叔。
可惜,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過個開心的春節。因去年旱情比前年還要嚴重,減產的情況也更普遍了。甚至有個別的村子交了公糧再把統購糧一交夠後,全村就剩下四、五個月的口糧了。當然也有村子沒有交夠統購糧的,他們的情況自然就好一些。
小孩子們不懂,但是斷糧、饑荒這些字眼都沉沉的壓在大人的心頭,再加上還要節省口糧,自然就更沒辦法好好過年了。お稥冂d
五九年三月二十六日這天,張嫂子哭著從娘家迴來了。她昨晚聽人帶口信說是娘家媽病重,連夜趕了十多裏路到了娘家張柏村。去了才知,張柏村幾乎就要斷糧了。
本來張柏村的口糧能吃九個多月,誰知道可能是有人點的鞭炸著了糧倉,結果不巧又起了風,沒一會就燒的火光衝天了。全村老小救了半天火,可糧倉還是燒的就剩下點渣了。一群焦頭爛額滿臉黑灰的村民看著那點殘渣,欲哭無淚。於是,從三月起,大家就隻能一天三頓的喝清米湯,碗底能有幾顆米就不錯。
張嫂子的媽想著自己是個老人了,就把自己那點口糧總省下來,給幾個孫輩喝。一天兩天的,還能抗著,可時間一長,人就受不了啦,隻是稍微出了點汗,風一吹,就病倒了,而且迅速的就昏迷不醒了。
張嫂子問清楚後,連哭帶喘的往家跑。到了家把事情和他男人高大牛一說,大牛立馬把家裏能吃的都收拾了,還有二大爺之前給的好白麵也打了包,讓趕緊的帶過去。
張嫂子這時候冷靜了下來,一尋思,這細白麵還真不能帶,不然到時候有那嘴碎的到處一傳,害了自家也就罷了,萬一不留神拖累了二大爺可就造了孽了。幹脆找到了二大爺,把事情這麽一說,看看能有什麽妥當法子不?
二大爺其實也考慮過這個事情,隻是東西都送的是村裏知根知底的幾家,這幾家的人品他信得過。
想了想後,二大爺讓張嫂子迴去把熟地瓜(這個是自留地裏收的,可以不用交公)參合上白麵做成餅子窩頭,然後帶娘家去,這樣就不那麽打眼了。讓高大牛今晚趕緊先送點熟地瓜粗麵饅頭去,好歹先讓人吃點,又拿了十個雞蛋給他,囑咐他這個隻給病人吃,要是有人問起來,就說是鄰居湊的,還有從隊裏打借條借出來的。
且不說張嫂子家怎麽送吃的救人,隻說二大爺送走了大牛兩口子後,一個人在窯洞裏想了很久,最後做出了決定。
自從知道張柏村的事情後,二大爺就對附近幾個村子的存糧問題上了心。結果這一打聽竟然發現還有個村子糧荒的原因讓人很無語。
吳嶺村是離水源最近的村子,比起別的村,他們去年的秋收都能說的上是豐收了。結果去年秋收以後他們的隊長說要響應號召,達到什麽“讓農民放開肚皮,吃到飽”的要求。這下好,大家都吃撐了。吃到後來,還有人挑著饅頭芯吃,挖著包子餡吃,好嘛,豬也殺了吃,雞也宰了吃,甚至還在大路邊修了個飯館專門免費招待路過的人。於是過完年以後,本來豐收的村子斷糧了。
二大爺把打聽到的這些,轉頭都告訴了村長,村長皺眉想了下,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一定要做點什麽。
幾天後,先是村裏幾個管事的反複討論商量,然後是全村舉手投票表決,最後決定了高家坳生產隊從四月開始分糧到戶,不再一起吃大鍋飯。而且每家都按了指印,表示確實同意這個決定。
至於怎麽分糧,大家一致同意按照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標準來。
全村唯一識字記賬的二大爺經過一番“精心”計算後,大家都領到了應得的錢糧迴家去了。
為什麽要分口糧,最大的原因是,村裏已經開始出現了浪費的苗頭,這在以前是絕無可能發生的。而且大家慢慢發現無論幹的好壞,吃的都一樣,這種表麵的公平恰恰是最大的不公平,如果再不改變,那麽認真幹活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吳嶺村現在的情況就是最好的證據,而高家坳如果再不做出改變隻怕也會步其後塵。
至於如何解決張柏村和吳嶺村的問題,這不是高家坳節省點口糧就能辦到的,大家心裏都明白這一點,所以把自己村的事情解決後也就散會了。
不過二大爺迴家後,摸出破碗擦了擦,心說:“張柏村嘛,是要幫一幫,至於吳嶺村,反正他們肚裏存了不少油水,慢慢熬著吧。”這天夜裏,張柏村生產隊隊長遇到了一位大忽悠。
一位腰板筆直,軍裝整齊的解放軍戰士在村民的帶領下找到了隊長家。在這位戰士的示意下,屋子裏隻留下了隊長一人。
解放軍戰士“啪”一聲,先敬了個禮,然後用好聽的普通話說到“你好,同誌,我是附近軍區的一名戰士,政府了解到你們村現在麵臨極大的困難,經過多方協商,決定勻出我們軍區的一部分口糧來幫助你們度過這次難關。”
隊長從剛才人家一敬禮的時候就蹦了起來,再聽到這麽一番再也沒想到的話,眼淚嘩一下就流了出來,哽咽著說:“都是我的錯,我有罪啊,如果不是我沒管好糧倉,如今也不會,也不會……嗚嗚……”
解放軍戰士拍了拍隊長的胳膊,接著說:“同誌,你別激動,我還有些話要說在前頭。”
隊長連忙擦了把臉說:“您說,您說。”
這位解放軍戰士清了清嗓子,摸了下自己的鷹鉤鼻子,說:“如今我們軍區的糧食並不富裕,勻出來支援了你們村以後,就沒有辦法再支援別的村了。所以,我們希望你們村能對這次行動保密,不要外傳。畢竟有困難的不止你們一個村,迴頭其他村知道了,容易心裏有想法,這樣破壞團結了。”
隊長急忙點頭說,一定保密,絕不泄露出去。
解放軍戰士聽了,微微一笑,這笑容讓隊長不知怎麽的,覺著有點膈應。戰士壓低聲音接著說:“明天夜裏八點,你找點嘴巴牢聽指揮的人,到五裏坡去。我在那裏接應你,等你們把糧食運迴去,我就走。迴頭如果在路上撞到人,你們就說去找別的村借糧食。記得多推點板車,有牛車驢車更好。”
隊長來不及多想,隻顧著點頭。解放軍戰士也不等他再說什麽,“啪”又敬了個禮,推門就走了。
隊長張著個嘴,小聲嘟囔說:“娘咧,這可真是天上掉下個活菩薩啊……”
第二天夜裏,張柏村出去拉糧的村民們心中又喜又怕,實在是餓狠了,萬一這事要是假的,自己這些人白跑一趟也就罷了,可那村裏還有眼巴巴等著的親人們呢,老天爺,可千千萬萬保佑這一迴吧。
當他們一路疾走,趕到五裏坡時,看到地上整整齊齊碼好的糧食,不知誰冒了個哭音,接著一群大老爺們都忍不住淚流滿麵,救命糧啊,感謝解放軍,感謝政府啊。
隊長握著那鷹鉤鼻解放軍戰士的手,死活不鬆開。此刻他覺得這世界上最好看的鼻子就是鷹鉤鼻!鷹鉤鼻使了老大勁才掙開手,幹笑了兩聲說:“同誌,糧食都在這了,多的也沒了,希望你們能節約糧食、克服困難,堅持到下一次收糧。好了,我還有任務,這就走了,你們也趕快裝車走吧,咱們都抓緊點,早點迴去早點安心,再見!”
大家看著解放軍戰士消失在夜色中,迴過神來,也趕緊搬的搬,抗的抗,一路小跑的迴了村。
在五九年的三月底到四月中旬,有將近十個糧食緊張的村子都遇到了一位鷹鉤鼻的解放軍戰士,他為這些村子帶來了糧食和希望。當然,二大爺不會告訴你的是,在其中一個村出動拉糧小隊時,裏麵有位長的賽李逵的好漢對著他們隊長說:“爹,俺以後要嫁個有鷹鉤鼻的,那才叫俊呐!”
☆、第13章
這世上,一件事參與者超過十個人,就很難保密。而保密一說,也隻是二大爺當初為自己獨自一人送糧找的借口。再說,糧食是要吃進肚裏的,這麽明晃晃的事情也沒法掩的住。於是,不知道是單純的嘴碎還是有人眼紅,五九年四月十八日,調查組進駐了各個生產隊。
這次調查組來的原因,是有人舉報有的村賬目混亂,監守自盜,還有的村似乎通過什麽違反政策的方法私下買賣糧食,甚至還有部隊的人也參與到了倒賣糧食中去。這些問題如果屬實,那這幾個村的問題就不是教育一下這麽簡單了。
所以剛進駐高家坳生產隊的調查組態度非常嚴肅,不但拒絕了隊長和其他村民的好意招待,而且幾乎是立刻就宣布了要凍結賬務和控製倉庫,馬上就開始清查賬務。
二大爺並不太擔心這些,村裏那點帳,他記得比純淨水還清。而倉庫方麵,他隻需要動動手就行了。至於部隊的問題,他幫助的村子分散在各地,這要是都能讓人查到他頭上,那他上輩子早就見高家祖宗去了。
隨著清查工作的展開,高家坳的調查組成員都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首先,這個生產隊從建立的初期開始,就沒有大吃二喝。從賬麵上看的出,大家每天消耗的糧食都隻是剛剛好,八成飽的樣子。這在出現旱情的現實情況下,就反映出了隊長和隊員們做事有計劃、吃飯能自律,這在農村是十分難得的。
其次,不論是每天工分的記錄,還是隊裏的每筆收支都被人分門別類記得清晰明了。見識過那些鬼畫符賬本的調查組心裏明白,這村裏是有能人啊。
再次,也是讓他們最欣慰和自豪的是,通過對隊裏物資的核實和重新稱量,他們發現,賬目與實際情況幾乎是沒有任何差異。在別的村,差幾十斤糧少十幾個雞蛋那都算是很不錯的了。有的村,帳目根本就是瞎胡亂記的,賬麵上明明應該還有一半糧,結果倉庫裏,底都要見光了,但是也沒有人貪汙或者昧下東西,純粹是大家一起糊裏糊塗吃光了。
在進駐高家坳的這一個月裏,調查組發現這個生產隊裏,隊長腦子明白、經驗豐富,隊員們勤勞團結、熱心互助,而且工作能力也很強,至於倒賣糧食和部隊參與的事情也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因此,調查組在最後的報告中好好的表揚了高家坳一番,認為他們成績突出,工作出色,還點名表揚了村長和二大爺。
當調查組離開高家坳一個月後,五九年的六月十六日,一張大紅的集體獎狀和四張個人獎狀被敲鑼打鼓的送到了村裏。
村長做主把這些獎狀都貼在了生產隊的大屋裏,這裏可是以前村子的祠堂,對村民來說都有種特殊的意味。做為一個呆在山窩窩裏的小村莊來說,政府的表彰可是非常稀罕的。
於是連續十幾天裏,每天上工前和放工後,都會有一群人擠在大屋裏把這些獎狀看上一百遍啊一百遍也不膩。如果你稍微留點心就會發現,這裏麵竟然有個人每次都霸住那張屬於二大爺的獎狀,不許別人靠近了看,更別說上手摸了。這個義務維護獎狀的好同誌自然就是二大爺本人了,要知道他上輩子立了那麽多功,可獎狀就沒見過一個,倒是檢討書都寫出了新花樣。
六月裏的一個上午,二大爺忽然收到了鄭家的來信。信裏說,四月份的時候,鄭意安和孫麗真都被招進了大連一家軍工廠。但是五月時,工廠統一安排他們這些新工人和一部分老工人要隨廠一起遷移到陝西西安來。
鄭家人一方麵對家鄉留戀不舍,一方麵又想到以後離二大爺比較近可以經常見麵也挺高興,這裏最高興的當然是幾個孩子,一聽以後能經常見到二大爺,都在家裏蹦高。
至於具體的行程,由於他們寫信的時候是五月初,工廠隻通知他們做好搬家的準備,預計最早八月最晚年底就要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