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楊廣的聖旨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來,主要是因為他的戰爭進程進行了,比曆史記載要順利一些。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還是康采恩的緣故,他牽製了平壤城方向的大量敵軍,以至於能夠前往高句麗北方邊境防禦的軍隊數量大幅減少,以至於就算有大量生力兵逃亡的隋朝軍隊,也沒有再遇到往昔的抵擋。這讓隋帝楊廣非常高興。
當然他現在還不知道這是剛才你的功勞,否則恐怕又要下旨褒獎,至於為什麽會這樣,當然不是因為康采恩,著實有什麽功勞,而是因為他要證明自己的判斷是多麽正確,就此堵住群臣們勸諫他的嘴。
但對於南線戰事的漠不關心,也給隋帝楊廣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隱患,那就是來護兒的這支軍隊完全有可能覆沒在這裏。麵對這樣的危局,來護兒能夠做的也隻剩下瘋狂的進攻平壤城了。
幾天之後,來護兒和康采恩的軍隊,同時發起了對平壤城的進攻。隋朝士兵們驍勇善戰,就算是艱苦的工程,也沒讓他們產生絲毫畏懼,因此他們負責進攻的東麵城池,很快就掀起了滔天一般的喊殺之聲,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麵的城牆幾乎沒有什麽動靜,康采恩命令手下們出工不出力,隻是象征一般的發起了幾番攻勢。
來護兒一方很快就得到了這方麵的消息,於是派來了一名偏將責問康采恩。康采恩也早就做好了準備,他帶著那名偏將來到了一處土坑麵前。
這個土坑當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工挖掘而成,至於是誰發的,那當然是康采恩的不下來,之所以要這麽做,是因為他們在這裏做了一個地道的入口。
看到這裏,那名偏將立刻明白了康采恩的意思,原來是想借著對方的掩護,通過地道的方式攻進平壤城裏。
可是他也不能不替自己的弟兄們著想,地道的挖掘顯然是非常耗時間的,雖然一旦挖通必然能夠取得巨大的進展,除非敵人視線有所發覺,可他不在乎敵人能否發覺,反正發掘了死的也是康采恩的人,而不是他們的隋朝士兵,因此他隻想知道康采恩要花費多久時間才能夠完成這項工作。
“很快的。”康采恩迴答說,“七八天的時間就差不多了,咱們的這些士兵是受過這方麵專業培訓的。”
隋朝平靜不在乎,康采恩的部下們有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實際上這群人在越國基地的時候,幾乎都能夠挖出地下水來——他隻在乎康凱是不是真心的和他們合作如果不是的話,那麽他們恐怕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極端的措施,包括攻打康采恩或者是掃蕩周圍的村莊。
但現在看來,康采恩對平壤城不是沒有想法的,那麽隻要他取得成功,作為盟友的隋朝軍隊還是能夠得到想要的補給品的。於是這名片就帶著自認為還算滿意的結果,迴到了來護兒的身邊,並把在這裏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都告訴了對方。
來護兒早就猜到了康采恩的想法,有人著急忙慌的去工程,他當然可以遊刃有餘的去想一些巧妙的辦法,可他也沒有立場去指責對方,都是奉了皇帝的聖旨來到這裏,自然要想著如何才能攻下,胖的都成兒,他來護兒比康采恩差的地方,就是人家修起了堡壘,保住了自己的糧秣物資,而他來護兒卻做不到這一點,那麽著急忙慌的人是他而不是康采恩,就沒有任何值得抱怨的地方了,誰讓他本事不濟呢?
可是,進攻平壤城的想法並沒有很快的取得進展,因為敵方的防禦進行的也十分兇狠,在兩三百年之間還是很快的,利用這片還算豐饒的土地,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文明,這片都城原本是屬於百濟國的,不過百濟國在高句麗麵前實在是不堪一擊,因此這片地區就成了現在這副樣子。
百濟國是不是三韓的後裔?對於康采恩來說已經無足輕重,重要的是即便是三韓,也不能稱之為整個朝鮮半島的土著。因為這裏在很早之前就是中原文明的附屬地帶,甚至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早就已經打上了華夏文明的烙印,那個時候生活在朝鮮半島南端的土著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文明,朝鮮半島這片土地上最早被打上的是華夏文明的種子,理所當然應該被視為固有領土的一部分。因此漢朝在北部設立樂浪四郡的時候,遠遠不能算是中原王朝對這片地域的統治開始,而隻是將原有的附屬統治升級成了直轄而已。
所以此後的中央帝國,但每次完成中原地區的大不統一之後,都會記得將這裏也納入版圖之中。直到公元11世紀的宋朝,因為本身積貧積弱的緣故,無力征討在這裏獨立的高麗亡國,所以才最終放棄了這個華夏文明的傳統。
但是在這個還沒有進入那個積貧積弱年代的帝國麵前,這片土地必須要被打上中華文明的烙印,隋帝楊廣這個好大喜功的人,甚至已經將流求那樣的小地方納入自己的統治版圖,又怎麽會放過這麽大的一片區域的東北,曆來都是中原文明的心腹大患,從過去的鮮卑,東胡匈奴到後來的契丹和女真政權哪一個不是在這裏得到充足的滋養,甚至幹脆發源於這裏,當然,但剩餘比這裏還貧苦的地方的蒙古人,擁有著更加強大的戰鬥能力,因此他們在曆史上的成就也遠遠高於東北誕生的這些遊牧部落國家。
可當中原王朝興盛的時候,不要說是契丹和女真,就算是蒙古也要被趕迴大漠裏去,因此隋帝國不可能放棄對這裏的爭吵,而康采恩也不願意在這裏,落入到外人之手,東北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圈子,在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最早發展起來的小圈子之一,他是為數不多能夠給傳統的北方帶來航海經驗的地方之一,因此這裏是敲打開北方人頑固思想的一個重要缺口。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還是康采恩的緣故,他牽製了平壤城方向的大量敵軍,以至於能夠前往高句麗北方邊境防禦的軍隊數量大幅減少,以至於就算有大量生力兵逃亡的隋朝軍隊,也沒有再遇到往昔的抵擋。這讓隋帝楊廣非常高興。
當然他現在還不知道這是剛才你的功勞,否則恐怕又要下旨褒獎,至於為什麽會這樣,當然不是因為康采恩,著實有什麽功勞,而是因為他要證明自己的判斷是多麽正確,就此堵住群臣們勸諫他的嘴。
但對於南線戰事的漠不關心,也給隋帝楊廣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隱患,那就是來護兒的這支軍隊完全有可能覆沒在這裏。麵對這樣的危局,來護兒能夠做的也隻剩下瘋狂的進攻平壤城了。
幾天之後,來護兒和康采恩的軍隊,同時發起了對平壤城的進攻。隋朝士兵們驍勇善戰,就算是艱苦的工程,也沒讓他們產生絲毫畏懼,因此他們負責進攻的東麵城池,很快就掀起了滔天一般的喊殺之聲,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麵的城牆幾乎沒有什麽動靜,康采恩命令手下們出工不出力,隻是象征一般的發起了幾番攻勢。
來護兒一方很快就得到了這方麵的消息,於是派來了一名偏將責問康采恩。康采恩也早就做好了準備,他帶著那名偏將來到了一處土坑麵前。
這個土坑當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工挖掘而成,至於是誰發的,那當然是康采恩的不下來,之所以要這麽做,是因為他們在這裏做了一個地道的入口。
看到這裏,那名偏將立刻明白了康采恩的意思,原來是想借著對方的掩護,通過地道的方式攻進平壤城裏。
可是他也不能不替自己的弟兄們著想,地道的挖掘顯然是非常耗時間的,雖然一旦挖通必然能夠取得巨大的進展,除非敵人視線有所發覺,可他不在乎敵人能否發覺,反正發掘了死的也是康采恩的人,而不是他們的隋朝士兵,因此他隻想知道康采恩要花費多久時間才能夠完成這項工作。
“很快的。”康采恩迴答說,“七八天的時間就差不多了,咱們的這些士兵是受過這方麵專業培訓的。”
隋朝平靜不在乎,康采恩的部下們有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實際上這群人在越國基地的時候,幾乎都能夠挖出地下水來——他隻在乎康凱是不是真心的和他們合作如果不是的話,那麽他們恐怕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極端的措施,包括攻打康采恩或者是掃蕩周圍的村莊。
但現在看來,康采恩對平壤城不是沒有想法的,那麽隻要他取得成功,作為盟友的隋朝軍隊還是能夠得到想要的補給品的。於是這名片就帶著自認為還算滿意的結果,迴到了來護兒的身邊,並把在這裏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都告訴了對方。
來護兒早就猜到了康采恩的想法,有人著急忙慌的去工程,他當然可以遊刃有餘的去想一些巧妙的辦法,可他也沒有立場去指責對方,都是奉了皇帝的聖旨來到這裏,自然要想著如何才能攻下,胖的都成兒,他來護兒比康采恩差的地方,就是人家修起了堡壘,保住了自己的糧秣物資,而他來護兒卻做不到這一點,那麽著急忙慌的人是他而不是康采恩,就沒有任何值得抱怨的地方了,誰讓他本事不濟呢?
可是,進攻平壤城的想法並沒有很快的取得進展,因為敵方的防禦進行的也十分兇狠,在兩三百年之間還是很快的,利用這片還算豐饒的土地,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文明,這片都城原本是屬於百濟國的,不過百濟國在高句麗麵前實在是不堪一擊,因此這片地區就成了現在這副樣子。
百濟國是不是三韓的後裔?對於康采恩來說已經無足輕重,重要的是即便是三韓,也不能稱之為整個朝鮮半島的土著。因為這裏在很早之前就是中原文明的附屬地帶,甚至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早就已經打上了華夏文明的烙印,那個時候生活在朝鮮半島南端的土著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文明,朝鮮半島這片土地上最早被打上的是華夏文明的種子,理所當然應該被視為固有領土的一部分。因此漢朝在北部設立樂浪四郡的時候,遠遠不能算是中原王朝對這片地域的統治開始,而隻是將原有的附屬統治升級成了直轄而已。
所以此後的中央帝國,但每次完成中原地區的大不統一之後,都會記得將這裏也納入版圖之中。直到公元11世紀的宋朝,因為本身積貧積弱的緣故,無力征討在這裏獨立的高麗亡國,所以才最終放棄了這個華夏文明的傳統。
但是在這個還沒有進入那個積貧積弱年代的帝國麵前,這片土地必須要被打上中華文明的烙印,隋帝楊廣這個好大喜功的人,甚至已經將流求那樣的小地方納入自己的統治版圖,又怎麽會放過這麽大的一片區域的東北,曆來都是中原文明的心腹大患,從過去的鮮卑,東胡匈奴到後來的契丹和女真政權哪一個不是在這裏得到充足的滋養,甚至幹脆發源於這裏,當然,但剩餘比這裏還貧苦的地方的蒙古人,擁有著更加強大的戰鬥能力,因此他們在曆史上的成就也遠遠高於東北誕生的這些遊牧部落國家。
可當中原王朝興盛的時候,不要說是契丹和女真,就算是蒙古也要被趕迴大漠裏去,因此隋帝國不可能放棄對這裏的爭吵,而康采恩也不願意在這裏,落入到外人之手,東北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圈子,在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最早發展起來的小圈子之一,他是為數不多能夠給傳統的北方帶來航海經驗的地方之一,因此這裏是敲打開北方人頑固思想的一個重要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