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邏輯?還要常用?”蘇烈蘇定方忍不住呢喃著這番話,看著康采恩微笑著轉身離去,緩緩的消失在不遠處的廳堂之中。
而他的心中此時早就已經萌生了不知多少念頭,如果說這種邏輯還想常用的話,豈不是說還要從這個東漢末年的時空當中遷往其他地方。那樣一來,又是怎樣的一番挑戰呢?
是怎樣的挑戰,恐怕他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就會有所體會了,東漢末年的涼州之混亂,絕對不是他們這群人能夠想象的。即便是非常末年的流民遍地,也有很多人隻是為了求口飯吃而已,但是在這裏,那樣的吃飯邏輯幾乎就是常態,而不是迫不得已的生存之道。
廳堂裏賈詡繼續講述著關於涼州的故事,李子雄的曆史學得好,她不需要聽這些東西,但其他人必須知道這裏究竟發生了什麽具體事件。
這一晚,康采恩和賈詡吃的都很歡心,要不是某位少年晚上還要到其他位麵去夜巡,恐怕他們兩個都要親密的同榻而眠了。
自從四條戰線都要麵臨巨大考驗,而且還要布局新興產業的事情敲定之後,在五個位麵來迴穿梭,幾乎已經成為了康采恩的工作常態,現在的他越來越需要一種固定的模式來適應這一點。
好在當年的他十分明智的在各個位麵都建立了常駐的據點,如此以來。即便它將穿越光門變成固定光門豎立起來,也已經有了相當的力量基礎作為保障。
隻不過固定關門是一直都打開著的,在他的手下們與他形成同進共退的利益集團,之前這樣做是有些冒失的,雖然他和這群人的感情都很好。但今後在集團的擴張過程當中,還是有很多人會加入到他們當中來,如此以來新鮮血液的忠誠問題必然是需要認真考量的。
在考量結果出來之前,那樣冒失的行為當然是不可取的。
因此,巡夜這種事情還是少不了的。
他今天巡夜的第一站,之前剛剛離開的大宋王朝,在他從這裏撤走了大部分軍隊之後,範仲淹也從剛剛建好的大順城中離開。現在為數這裏的責任落到了他的肩上,而實際上,如果李元昊對這裏發起進攻的話,我能夠起到實際作用的恐怕也不會包括他,倒是黃軍長從黃河岸邊趕到了這裏來順利的接管了康采恩的保衛工作。
現在的他對外聲稱進入了閉關修煉的狀態,沒有黃俊亮的許可,就連趙明也無法見到他。
不過趙明還是會把最新收集到的情況遞交到他這裏來,其中有一條非常感興趣隔壁的那位經略大人剛剛向朝廷上書,要求把康采恩從環慶路調到他的涇原路去。
這個要求並沒有得到皇帝的立即認同,顯而易見的是皇帝趙禎也在仔細掂量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從私人利益的角度講,他需要盡快從陝西戰場上返迴汴京,以便處理王子的某些事,已從國家利益的關係上來講,它需要康采恩盡快拿下,拉起海外製置司的班子來,也好盡快讓朝廷在海外貿易當中獲利。
所以無論於公於私,王沿的這份請求在皇帝那裏都很難獲得迅速通過,可是張方平之前的言論,如今也似乎引起了趙真的重視,涇原路的確有可能成為李元昊下一個進攻的重點方向。
如此以來將康堂藥房過去或許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不過剛才本人的價值對於大宋王朝來說太過重要,讓他長時間處在邊際,並不是件正確的選擇,皇帝趙禎也非常擔心,萬一他有所不測,到時候大宋王朝失去的可能,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
因此即便康采恩主動申請調到涇原路去趙鎮也隻會把他安排在後方,更何況現在康談根本沒有這方麵的動向,反而是涇原路死切擺列的希望他能夠換防過去。
如此以來,皇帝就更加沒有足夠的決心準許王沿的這份奏章了。
這樣其實對於康采恩來說是十分有利的,他現在的情況並不適合在宋朝方麵調動頻繁,因為它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基地,來處理其他四個位麵的事情。
不過這樣穩定的生活恐怕他也過不了多久了,因為朝廷有關於他上次勝仗的獎賞已經下發下來,這意味著他很有可能要挪地方了。至於賞賜的內容,倒是沒怎麽引起他的注意。
金銀布帛當然是三次當中的必要內容,加官進爵也是如此。不同於後世明朝對於爵位的珍惜,宋朝幾乎連個文官都可以隨意封爵。
唯一有所不同的是,文官如果沒有軍功在身,那得到的爵位隻是普通的開國某爵而已,比如說開國子、開國公。但無論文武大臣,隻要有了軍功在身,這開國二字前麵就要加上武功二字了。
比如說現在的康采恩,他的爵位就是武功開國子,食邑300戶。
這個食邑製度在宋朝的製度當中是沒有多少意義的,差不多也就相當於後世中國移動給用戶們發放的積分。如果是在漢朝的話,這就意味著由等同事無量的迷惑,要為這位功臣的憤怒忙到黑天黑地了。
當然漢朝也進行過一次這方麵的改革,大概是因為吃百姓糧食的官員太多了,所以後來幹脆規定關內侯以下的爵位不在實封具體的百姓戶數,這差不多也就是封邑製度慢慢由實變虛的開始了。
到了唐朝時期,為了進一步刺激底層官僚們立功的積極程度,食邑製度便成為了一種積分的累加策略,超過一定數量之後,會賞賜一定數量的食實封。
這種政策後來被延續到宋朝,宋朝對此作出的具體規定是實際超過1500戶就會加上食實封,食實封從100戶開始,每戶在俸祿當中加上25文,並非直接從百姓家中索要,這樣防止大臣擁有自己的,私人部曲很有可能會培植出一些數量不多,但是拚死相搏的人物。阻止了這一點之後,便也杜絕了皇權受到威脅的可能。
不過康采恩現在的生意才300戶而已,距離零售十分的1500戶之標準,還有著很大的距離。
我也讓他感到有些新奇的是在這次賞賜的過程當中,幾個雜七雜八的頭銜落到了他的身上,其中之一,就是檢校國子祭酒。
這個職位屬於檢校官的一種,在宋朝的起步價應該是減小水部員外郎。但是在唐朝時期,這一類官員最初的時候還有十計之長,也就是暫時代理某些職位。
比如說吳宇珍就曾經檢校侍中,後來皇帝還把他從這個位置上升遷到侍中這個官職上。顯然這是一種從臨時任命到正式任命的晉升。
但後來這種製度被逐漸的濫用,尤其是到了唐玄宗以後,檢校官基本上,就成為了純粹的須知,到了宋朝這種製度也被延續下來除了檢校太尉之類的高官,或許還有點意思之外,其他的對於康采恩來說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了。
同樣可以忽略的是,在這次場合當中得到晉升的熏雞,以前都沒怎麽注意過這方麵的頭銜問題,而這一次他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了飛騎尉,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麽跳過下麵那兩級,也就是雲騎尉和武騎尉的。
這玩意兒說起來也很有意思,他就是傳說當中軍工12傳當中的倒數第三集,不過宋朝鎖傭的這個版本是唐朝武德年間定下來,並不和北魏時期的相同。
但不管相同不相同,康采恩已經對宋朝的這些官僚機器的名字深惡痛絕了。
他現在都已經沒了,在宋朝繼續刷功勞本的衝動。
而他的心中此時早就已經萌生了不知多少念頭,如果說這種邏輯還想常用的話,豈不是說還要從這個東漢末年的時空當中遷往其他地方。那樣一來,又是怎樣的一番挑戰呢?
是怎樣的挑戰,恐怕他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就會有所體會了,東漢末年的涼州之混亂,絕對不是他們這群人能夠想象的。即便是非常末年的流民遍地,也有很多人隻是為了求口飯吃而已,但是在這裏,那樣的吃飯邏輯幾乎就是常態,而不是迫不得已的生存之道。
廳堂裏賈詡繼續講述著關於涼州的故事,李子雄的曆史學得好,她不需要聽這些東西,但其他人必須知道這裏究竟發生了什麽具體事件。
這一晚,康采恩和賈詡吃的都很歡心,要不是某位少年晚上還要到其他位麵去夜巡,恐怕他們兩個都要親密的同榻而眠了。
自從四條戰線都要麵臨巨大考驗,而且還要布局新興產業的事情敲定之後,在五個位麵來迴穿梭,幾乎已經成為了康采恩的工作常態,現在的他越來越需要一種固定的模式來適應這一點。
好在當年的他十分明智的在各個位麵都建立了常駐的據點,如此以來。即便它將穿越光門變成固定光門豎立起來,也已經有了相當的力量基礎作為保障。
隻不過固定關門是一直都打開著的,在他的手下們與他形成同進共退的利益集團,之前這樣做是有些冒失的,雖然他和這群人的感情都很好。但今後在集團的擴張過程當中,還是有很多人會加入到他們當中來,如此以來新鮮血液的忠誠問題必然是需要認真考量的。
在考量結果出來之前,那樣冒失的行為當然是不可取的。
因此,巡夜這種事情還是少不了的。
他今天巡夜的第一站,之前剛剛離開的大宋王朝,在他從這裏撤走了大部分軍隊之後,範仲淹也從剛剛建好的大順城中離開。現在為數這裏的責任落到了他的肩上,而實際上,如果李元昊對這裏發起進攻的話,我能夠起到實際作用的恐怕也不會包括他,倒是黃軍長從黃河岸邊趕到了這裏來順利的接管了康采恩的保衛工作。
現在的他對外聲稱進入了閉關修煉的狀態,沒有黃俊亮的許可,就連趙明也無法見到他。
不過趙明還是會把最新收集到的情況遞交到他這裏來,其中有一條非常感興趣隔壁的那位經略大人剛剛向朝廷上書,要求把康采恩從環慶路調到他的涇原路去。
這個要求並沒有得到皇帝的立即認同,顯而易見的是皇帝趙禎也在仔細掂量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從私人利益的角度講,他需要盡快從陝西戰場上返迴汴京,以便處理王子的某些事,已從國家利益的關係上來講,它需要康采恩盡快拿下,拉起海外製置司的班子來,也好盡快讓朝廷在海外貿易當中獲利。
所以無論於公於私,王沿的這份請求在皇帝那裏都很難獲得迅速通過,可是張方平之前的言論,如今也似乎引起了趙真的重視,涇原路的確有可能成為李元昊下一個進攻的重點方向。
如此以來將康堂藥房過去或許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不過剛才本人的價值對於大宋王朝來說太過重要,讓他長時間處在邊際,並不是件正確的選擇,皇帝趙禎也非常擔心,萬一他有所不測,到時候大宋王朝失去的可能,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
因此即便康采恩主動申請調到涇原路去趙鎮也隻會把他安排在後方,更何況現在康談根本沒有這方麵的動向,反而是涇原路死切擺列的希望他能夠換防過去。
如此以來,皇帝就更加沒有足夠的決心準許王沿的這份奏章了。
這樣其實對於康采恩來說是十分有利的,他現在的情況並不適合在宋朝方麵調動頻繁,因為它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基地,來處理其他四個位麵的事情。
不過這樣穩定的生活恐怕他也過不了多久了,因為朝廷有關於他上次勝仗的獎賞已經下發下來,這意味著他很有可能要挪地方了。至於賞賜的內容,倒是沒怎麽引起他的注意。
金銀布帛當然是三次當中的必要內容,加官進爵也是如此。不同於後世明朝對於爵位的珍惜,宋朝幾乎連個文官都可以隨意封爵。
唯一有所不同的是,文官如果沒有軍功在身,那得到的爵位隻是普通的開國某爵而已,比如說開國子、開國公。但無論文武大臣,隻要有了軍功在身,這開國二字前麵就要加上武功二字了。
比如說現在的康采恩,他的爵位就是武功開國子,食邑300戶。
這個食邑製度在宋朝的製度當中是沒有多少意義的,差不多也就相當於後世中國移動給用戶們發放的積分。如果是在漢朝的話,這就意味著由等同事無量的迷惑,要為這位功臣的憤怒忙到黑天黑地了。
當然漢朝也進行過一次這方麵的改革,大概是因為吃百姓糧食的官員太多了,所以後來幹脆規定關內侯以下的爵位不在實封具體的百姓戶數,這差不多也就是封邑製度慢慢由實變虛的開始了。
到了唐朝時期,為了進一步刺激底層官僚們立功的積極程度,食邑製度便成為了一種積分的累加策略,超過一定數量之後,會賞賜一定數量的食實封。
這種政策後來被延續到宋朝,宋朝對此作出的具體規定是實際超過1500戶就會加上食實封,食實封從100戶開始,每戶在俸祿當中加上25文,並非直接從百姓家中索要,這樣防止大臣擁有自己的,私人部曲很有可能會培植出一些數量不多,但是拚死相搏的人物。阻止了這一點之後,便也杜絕了皇權受到威脅的可能。
不過康采恩現在的生意才300戶而已,距離零售十分的1500戶之標準,還有著很大的距離。
我也讓他感到有些新奇的是在這次賞賜的過程當中,幾個雜七雜八的頭銜落到了他的身上,其中之一,就是檢校國子祭酒。
這個職位屬於檢校官的一種,在宋朝的起步價應該是減小水部員外郎。但是在唐朝時期,這一類官員最初的時候還有十計之長,也就是暫時代理某些職位。
比如說吳宇珍就曾經檢校侍中,後來皇帝還把他從這個位置上升遷到侍中這個官職上。顯然這是一種從臨時任命到正式任命的晉升。
但後來這種製度被逐漸的濫用,尤其是到了唐玄宗以後,檢校官基本上,就成為了純粹的須知,到了宋朝這種製度也被延續下來除了檢校太尉之類的高官,或許還有點意思之外,其他的對於康采恩來說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了。
同樣可以忽略的是,在這次場合當中得到晉升的熏雞,以前都沒怎麽注意過這方麵的頭銜問題,而這一次他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了飛騎尉,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麽跳過下麵那兩級,也就是雲騎尉和武騎尉的。
這玩意兒說起來也很有意思,他就是傳說當中軍工12傳當中的倒數第三集,不過宋朝鎖傭的這個版本是唐朝武德年間定下來,並不和北魏時期的相同。
但不管相同不相同,康采恩已經對宋朝的這些官僚機器的名字深惡痛絕了。
他現在都已經沒了,在宋朝繼續刷功勞本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