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著這樣的想法,明鎬立刻問道:“這樣的話,那你能不能幫老夫也做些事情呢?”
康采恩當然求之不得,於是問道:“化基公有何吩咐?”
“我也想在邊境上築幾座寨子,不過不用著急,慢慢來就行。”
“這樣啊,那好辦的很,你就組織一批民工,跟在我們後麵學學手藝就行。等到手藝學好了,我隻要把新材料往這裏運,您老還不是想築什麽城就有什麽城?”
明鎬立刻高興的一拍手,即將成為河東路都轉運使的他,在征發民夫方麵根本就沒有什麽限製,更何況還是為了邊境安全的需要,想來整個河東路上下都會踴躍報名的,畢竟,這還關係到康采恩帶來的海外秘法。
雖然這法子貌似要配合什麽所謂的新材料才能使用,但是河東路的民工們又不傻。邊境上那麽多的成長需要修繕,康采恩怎麽會不把材料運上來呢?隻要有了這兩項要素,那他們豈不是有一輩子的活計可幹。
要知道宋朝可不是其他的朝代,秦朝人修長城那是搖曳的一部分,屬於義務勞動還得自帶幹糧,但是宋朝人在這方麵就要仁義的多,雖然姚翼也很難見麵,但是,朝廷有時候也會發放一部分津貼,這就意味著幹活還是能夠得到錢的,做得越多也就能掙的越多。
再者說了,發不發錢這種事情,難道還不是他河東路轉運使說了算嗎?隻要他上報朝廷,說要圓以前的某些故事慣例,便能夠順利的得到批複。
這種小小的伎倆,就算他再是心思正直,也是能夠想得到的。
於是兩人一拍即合,達成了第一件合作事項,也恰恰就在這個時候,康采恩讓廚房準備的飯菜端了上來。雖然隻是幾樣簡單的清炒,但是闊別汴京城已經有段時間的明鎬,顯然還是很有胃口的。
隻不過他剛剛拿起筷子,還沒來得及大快朵頤的時候,卻發現了幾張陌生的菜式。
“這是……傳說中的土豆絲嗎?”
“傳說……!”
這個詞把康采恩給嚇了一跳,就算宋朝人還沒怎麽見過,但也不至於用這個詞來形容土豆絲吧,這玩意兒在後世可是司空見慣的菜肴,怎麽想也不應該和傳說兩個字掛鉤啊?
聽到康采恩驚訝的疑惑,明鎬顯然也是覺察出些許意味來,於是他也訕訕的放下筷子,解釋道:“早就聽說小郎君把一些海外的物種帶到了汴京城中,聽說有很多都已經能夠種出來了,想來不久之後我大宋的百姓們也都能吃上這些高產的作物了,光是這份功勞陛下就得好好感謝一下你。不過我一直在外地任官,這還是第一次看到土豆絲呢!所以難免驚起了一些小郎君,是見多識廣的人,還請多多原諒。”
剛才哪裏好讓對方下不來台,但她剛才的驚訝之情表現得實在太過明顯了,於是思索片刻之後,隻好扯了句謊話說道:“哦,小可到不是那個意思,化基公如今也已經知道,這土豆的確是相當高產的作物,但是如果流落到新鄉的話,那可就不好了,吸一下,這裏本來貧瘠糧食產量並不高,很多地方都是靠著放牧來維持生計,但是如果他們得到這種在荒地當中也能夠出產的土豆,那麽,至少在後勤糧食方麵,不必太過擔心了。這對我們大眾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啊!”
明鎬一聽這話,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結果飯也不吃了,三下五除二地拿出一套文房四寶來,然後便開始寫起了奏章。
奏章的內容當然是提醒皇帝陛下,一定要做好這些高產作物的保密事項,千萬不能讓他們流落到黨項和契丹人手中。
其實皇帝在康定國的影響之下,早就已經在這方麵作出了部署,隻不過外麵的臣子並不知道罷了。
但康采恩也不能阻止明鎬但一番愛國之心,所以直到他寫完奏章,兩人才繼續推杯換盞,聊起了別的事情。
“說起糧食就不得不提最近的一些變化,前不久陛下下旨說因為軍糧運輸耗費太大,所以希望能夠在陝西路本地開墾農田,甚至為此還專門設立了營田司。”
康采恩對這件事也小有耳聞為了這個銀田寺的建立,無論地方還是朝唐張鍾都小小的吵了一架,因為各地的安撫使都需要兼任營田使。但是他們本來就軍務繁忙,哪裏有時間在這方麵浪費時間,可惜的是朝廷似乎聽不進去他們的意見,甚至還把清建成的種世衡弄出去做這個活計。
種世衡畢竟是個武將,雖然你讓他築城防禦的策略,開墾土地養活承載當中的士兵,也是他不得不走出的一步,但是現在就讓他去管這種事情,恐怕他也是滿腹怨言的。
明鎬再怎麽說也是個對前線戰士,還有所了解的大臣,怎麽可能會對這些情況一無所知呢?可是前線的糧食補給問題一直都是件很讓人心煩的事情,陝西絲路每年耗費在這上麵的錢量不知凡幾,但那些民夫們看上去卻比士兵們更能吃一路之上的消耗,幾乎能夠接近一半,這還是近距離運輸的結果,倘若從陝西之外運糧過來,那一路上的漂沒,就不知道會達到怎樣可怕的程度了。
既然有著相同的認知,那麽他們兩個討論起來便很快就有了一致的看法。
康采恩率先表態道:“營田固然是個可用的辦法,但最根本的還是應該提高向陝西運送糧食的效率一路之上損失那麽大,實在讓人疑心是不是有人在發國難財。”
明鎬聽到國難財這三個字,也忍不住咬牙切齒起來。他本人是個清官,而且脾氣剛毅果決,因此頗為看不慣那些朝廷碩鼠。
可是這種疾病早就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依靠他們一兩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徹底扭轉。
最後,康采恩也隻能憤憤的說道:“朝廷當中的袞袞諸公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這是打仗是應該舉全國之力拚死一搏的事情,為什麽偏偏讓陝西絲路和鄰近的州郡累死累活,而其他的地區基本上還像是沒事人一樣,這難道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康采恩當然求之不得,於是問道:“化基公有何吩咐?”
“我也想在邊境上築幾座寨子,不過不用著急,慢慢來就行。”
“這樣啊,那好辦的很,你就組織一批民工,跟在我們後麵學學手藝就行。等到手藝學好了,我隻要把新材料往這裏運,您老還不是想築什麽城就有什麽城?”
明鎬立刻高興的一拍手,即將成為河東路都轉運使的他,在征發民夫方麵根本就沒有什麽限製,更何況還是為了邊境安全的需要,想來整個河東路上下都會踴躍報名的,畢竟,這還關係到康采恩帶來的海外秘法。
雖然這法子貌似要配合什麽所謂的新材料才能使用,但是河東路的民工們又不傻。邊境上那麽多的成長需要修繕,康采恩怎麽會不把材料運上來呢?隻要有了這兩項要素,那他們豈不是有一輩子的活計可幹。
要知道宋朝可不是其他的朝代,秦朝人修長城那是搖曳的一部分,屬於義務勞動還得自帶幹糧,但是宋朝人在這方麵就要仁義的多,雖然姚翼也很難見麵,但是,朝廷有時候也會發放一部分津貼,這就意味著幹活還是能夠得到錢的,做得越多也就能掙的越多。
再者說了,發不發錢這種事情,難道還不是他河東路轉運使說了算嗎?隻要他上報朝廷,說要圓以前的某些故事慣例,便能夠順利的得到批複。
這種小小的伎倆,就算他再是心思正直,也是能夠想得到的。
於是兩人一拍即合,達成了第一件合作事項,也恰恰就在這個時候,康采恩讓廚房準備的飯菜端了上來。雖然隻是幾樣簡單的清炒,但是闊別汴京城已經有段時間的明鎬,顯然還是很有胃口的。
隻不過他剛剛拿起筷子,還沒來得及大快朵頤的時候,卻發現了幾張陌生的菜式。
“這是……傳說中的土豆絲嗎?”
“傳說……!”
這個詞把康采恩給嚇了一跳,就算宋朝人還沒怎麽見過,但也不至於用這個詞來形容土豆絲吧,這玩意兒在後世可是司空見慣的菜肴,怎麽想也不應該和傳說兩個字掛鉤啊?
聽到康采恩驚訝的疑惑,明鎬顯然也是覺察出些許意味來,於是他也訕訕的放下筷子,解釋道:“早就聽說小郎君把一些海外的物種帶到了汴京城中,聽說有很多都已經能夠種出來了,想來不久之後我大宋的百姓們也都能吃上這些高產的作物了,光是這份功勞陛下就得好好感謝一下你。不過我一直在外地任官,這還是第一次看到土豆絲呢!所以難免驚起了一些小郎君,是見多識廣的人,還請多多原諒。”
剛才哪裏好讓對方下不來台,但她剛才的驚訝之情表現得實在太過明顯了,於是思索片刻之後,隻好扯了句謊話說道:“哦,小可到不是那個意思,化基公如今也已經知道,這土豆的確是相當高產的作物,但是如果流落到新鄉的話,那可就不好了,吸一下,這裏本來貧瘠糧食產量並不高,很多地方都是靠著放牧來維持生計,但是如果他們得到這種在荒地當中也能夠出產的土豆,那麽,至少在後勤糧食方麵,不必太過擔心了。這對我們大眾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啊!”
明鎬一聽這話,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結果飯也不吃了,三下五除二地拿出一套文房四寶來,然後便開始寫起了奏章。
奏章的內容當然是提醒皇帝陛下,一定要做好這些高產作物的保密事項,千萬不能讓他們流落到黨項和契丹人手中。
其實皇帝在康定國的影響之下,早就已經在這方麵作出了部署,隻不過外麵的臣子並不知道罷了。
但康采恩也不能阻止明鎬但一番愛國之心,所以直到他寫完奏章,兩人才繼續推杯換盞,聊起了別的事情。
“說起糧食就不得不提最近的一些變化,前不久陛下下旨說因為軍糧運輸耗費太大,所以希望能夠在陝西路本地開墾農田,甚至為此還專門設立了營田司。”
康采恩對這件事也小有耳聞為了這個銀田寺的建立,無論地方還是朝唐張鍾都小小的吵了一架,因為各地的安撫使都需要兼任營田使。但是他們本來就軍務繁忙,哪裏有時間在這方麵浪費時間,可惜的是朝廷似乎聽不進去他們的意見,甚至還把清建成的種世衡弄出去做這個活計。
種世衡畢竟是個武將,雖然你讓他築城防禦的策略,開墾土地養活承載當中的士兵,也是他不得不走出的一步,但是現在就讓他去管這種事情,恐怕他也是滿腹怨言的。
明鎬再怎麽說也是個對前線戰士,還有所了解的大臣,怎麽可能會對這些情況一無所知呢?可是前線的糧食補給問題一直都是件很讓人心煩的事情,陝西絲路每年耗費在這上麵的錢量不知凡幾,但那些民夫們看上去卻比士兵們更能吃一路之上的消耗,幾乎能夠接近一半,這還是近距離運輸的結果,倘若從陝西之外運糧過來,那一路上的漂沒,就不知道會達到怎樣可怕的程度了。
既然有著相同的認知,那麽他們兩個討論起來便很快就有了一致的看法。
康采恩率先表態道:“營田固然是個可用的辦法,但最根本的還是應該提高向陝西運送糧食的效率一路之上損失那麽大,實在讓人疑心是不是有人在發國難財。”
明鎬聽到國難財這三個字,也忍不住咬牙切齒起來。他本人是個清官,而且脾氣剛毅果決,因此頗為看不慣那些朝廷碩鼠。
可是這種疾病早就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依靠他們一兩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徹底扭轉。
最後,康采恩也隻能憤憤的說道:“朝廷當中的袞袞諸公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這是打仗是應該舉全國之力拚死一搏的事情,為什麽偏偏讓陝西絲路和鄰近的州郡累死累活,而其他的地區基本上還像是沒事人一樣,這難道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