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趙禎之後,汝南郡王趙允讓立即召集了他的兒子們。並且向他們描述了剛剛與趙禎的對話。
趙宗楚等人這才知道,原來趙禎也在時刻關注著康采恩的行動,而且他們所謀者大,遠遠不僅僅是所謂的海貨來源而已。
隻是販賣海貨能在短時間內就拿到豐碩的收益,但跟著康采恩學習,恐怕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賺到這麽多錢。
甚至他們在討論的時候,都覺得康譚分明是在掛餌釣魚,用瘋狂的海外收益,來誘使這些人進入他的學堂之中。
可是他們又看不出來,看看您這樣做的目的在哪裏?難道他們收取的學費,會超過販賣海貨所得的利潤嗎?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沒有人能夠付得起那麽高昂的學費,更何況他招收的很多都是平民子弟,以至於即便張六元偉親自過來說下,趙允讓也認為,不適合將自己的孩子們送到那裏去學習。
但是皇帝顯然非常重視那件事情,如果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的話,恐怕會失去他很多的信任。要知道皇帝這種生物,在看待事情的時候,或許還可能因為利益的問題,而保持了一定的客觀,但在看待人的時候,剩下的往往就是主觀臆斷了。
想到這裏,趙允讓不得不歎了口氣,他還不想讓皇帝太過懷疑他的用心。
所以他清了清嗓子,用比較沉重的語氣對兒子們說道:“你們當中,恐怕得有幾個人到他那裏去上學了。”
“有幾個?”
趙宗楚微微皺了皺眉毛,他原本還以為隻要派出一兩個年齡合適的兄弟去裝裝樣子也就可以了,沒想到父親竟然想要把戲做足,充分彰顯自己對皇帝的忠誠。
這樣的話,恐怕就連他們這些年齡比較大的兒子,也要過去裝點一下門麵了,不過那個康采恩如今隻有十歲,若是要拜他為師的話,未免也太難看了一些。
好在,趙宗樸為在場眾人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坊間有一個傳聞,說,康凱恩的父親,一個叫做康定國的書生,已經來到了汴京城之中,聽說他會成為玉津園大學的教授。不如我們也去那所大學裏晃蕩兩天,畢竟,他們究竟有沒有真才實學,還得好好聽一番課才能有所定論。”
這話一出,趙允讓就看到那些個年齡比較大的兒子,立刻露出了驚喜的神情,看來他們都十分重視麵子上的事情,不肯成為一個十歲孩童的學生。
但有一個孩子必須安排到康采恩的身邊去,哪怕他的年齡與康采恩大致相當,他也要成為那個十歲孩子的學生,因為趙允讓已經隱隱的覺察到。這個集團的真正掌權人,並不是輩分更高的康定國,而是已經以一己之力,與汴京城裏的將門之家達成合作的康采恩。
這個康定國很有可能是康采恩帶到這邊來,用於夯實已經開拓的事業基礎。
就算是他們皇室宗親,也不會忘記在重要的時候,拉上自己的兄弟姐妹。周朝之所以實行分封製,不正是由於這一點。
隻可惜的是,西晉王朝用一場霸王之卵,證明了分封製已經不再可行。所以如今他們這些郡王,也隻能呆在家裏老老實實的培養子女,而且還有不計其數的玉石環繞在他們的周圍,時刻將他們的行為匯報給皇帝。
倘若她可以像西漢初年的那些藩王一樣擁有兵權,那麽自己一定能夠順利的造反成功,什麽淮南王劉安,什麽吳王劉濞,在他的對比之下,都是些難登大雅之堂的造反者而已。
然而可惜的是,他是一位大宋王朝的宗室。
朝廷對他們的管束之嚴,恐怕是5000年以來,最為周到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些戲份是必須要做足的,否則無法蒙蔽那些隻知道忠於皇帝的士大夫。
故而,像他這樣擁有多個子女的郡王,絕對不可能隻派出一人到皇帝重視的學校裏去上課。
說起來,這其中的邏輯十分詭異,皇帝雖然已經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但還沒有一個成年。而大眾王朝的兒童夭折率極其之高,也就是說,即便他現在有了兒子,也不一定能夠順利的養大。所以他肯定還是希望能夠有更多兒子,以便最終能有那麽一兩個能夠長大成人,相互扶持著,穩住自己這一脈的江山。
鑒於此,趙允讓便猜測趙禎很可能在背地裏羨慕自己,攝影隻是嫉妒自己,隻不過沒有以前膝下無子的時候那麽嚴重了。
但不嚴重也是有,所以他絕對不能隻讓一個兒子去裝裝樣子,而是要擺出全家總動員的態勢,讓他感受到自己的中心,因為無論去多少個,他都會念叨這一共有多少個,然後繼續在那嫉妒的內心情緒當中煎熬著。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最好的辦法,並不是糾結到底派出多少個兒子,而是幹脆了當的,向他展示自己的忠心。
至於那位一定要派到康采恩身邊的人,當然是曾經和他一樣被送進皇宮,當作皇帝養子的趙宗實。
他的年齡和康采恩一樣大,但他的人生際遇,卻要比康采恩差上很多,通過之前一段時間的交往,可以發現,這個孩子能夠從康凱恩那裏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他不是個蠢笨的人,也是一個指導應該看書,應該獲得更多新知識的人。但是,同樣讀過很多書的趙允讓知道,書中的道理大多都是些能夠兩麵講通的爛道理。隻要腦子轉悠的更快,肚子裏存一些墨水,總是能夠從經典當中找出,用來反駁別人的話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他知道讀書往往是沒有用的。所以他更希望趙宗實能夠跟隨在康采恩身邊,學一學他身上那些與眾不同的東西。
哪怕卑微的叫對方一聲師傅,趙允讓也不認為是一件多麽重大的事情。相反,這還能夠凸顯出自己兒子擇賢為師的高尚作風,說不定那些喜歡在外麵收徒講學的士大夫們,就會因此而高看自家一眼。
此時的康采恩並不知道,趙允讓竟然在這件小事上設下了如此周密的布局。但趙允讓也不知道,康采恩究竟有著怎樣的神奇學問,能夠將他最為看重的兒子耍的五迷三道。
而這位注定將會在康采恩的生活當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宋朝宗室,此時還在自己的小窩裏貓著。
父親給他的那幾本賬冊,他已經總體的翻閱過幾遍,除了感歎康采恩販賣海貨的收入之巨大以外,就沒再發現什麽讓他驚奇的地方了,不過父親帶來的作業還是要完成的,於是他開始統計各個數字開頭的數目究竟各自有多少?
他所使用的統計方法,是康采恩曾經在街頭上傳授給那些小孩子們的套路之一——數正字!
一個正字五畫,兩個正字十畫,剛好是特別方便計算的數字,而且政治橫平豎直,哪怕湊不起一個完整的字,也能很快看出來那究竟是幾畫,更重要的是中國人講究內涵,哪怕是統計工具,也要賦予它美好的意義才行。
趙宗實顯然也非常認可這種說法,而且他學的也很快,畢竟已經有了些算學的基礎。於是沒過多長時間,半本賬冊的統計任務就已經完成,隻不過當他看一下那些統計結果的時候,卻被小小的震驚了一下。
本能的,他意識到了自己發現了什麽,於是立刻拿起賬本和自己的統計,結果衝進了父親的書房裏。
趙允讓其實早就猜到,康采恩給那些小孩布置的作業當中一定隱藏了什麽,但是以他現有的知識量,根本無法猜到其中的具體內容。
這也是他第一個想從康采恩那裏套取到的秘密。
而這一切,都需要他的兒子們來幫他完成。甚至可以說,他們在這個任務當中的表現,將直接決定他們在自己心目當中的位置。
可是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十三子竟然這麽快就發現了其中的貓膩,看來,對他的信任與培養並沒有白費。
可是,當這個孩子興高采烈的丟出他那個頗為自信的結論之後,汝南郡王趙允讓的那張老臉立刻就垮了下去。
“你說什麽?康采恩的賬本錯了?”
趙宗實雖然也能算得上是少年老成,但他畢竟還沉溺在自己的發現之中,所以並沒有注意到父親的臉色已經發生巨變,故而還興衝衝的解釋起了自己的結論。
“父親您看。我把張伯禮所涉及到的條目的金額,全都統計了一遍。這就是那個康采恩想通過布置作業來了孩子們發現的事實,那就是他們的賬本錯了——你瞧,開頭是一的數字,竟然達到了三成還多,而開頭是二的數字,僅僅隻有它的一半而已。但按照常理來講,1到9這九個數字應該是平均分配的才對。所以說他們的賬本肯定是錯了。”
趙允讓的眉毛已經擰成了一團,他不相信康采恩的賬本能夠算錯。畢竟他那裏有司天監的人手為他幫忙,如果這都能出錯的話,那麽整個大宋王朝就沒有哪個賬本是正確的了。
但兒子在數算上雖然沒有什麽造詣,可這種掰手指頭數數的本事他還是有的。就算數錯,也不會出現這麽大的誤差。
所以這個統計結果應該是基本可信的,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難道說,正確的賬本本就應該如此?
與此同時,趙宗實剛才的一番話,也引起了趙允讓的注意。
這就是康采恩想要通過布置作業來告訴孩子們的道理。
是的,康采恩的確很有可能會這樣賣弄自己的知識,當然也有可能是為了耍弄關子,也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從而能夠一下子說服很多人,讓他們相信這個道理。
那麽這個道理是什麽呢?
肯定不是像自家兒子說的那樣,為了讓孩子們勇於質疑賬本的錯誤。正相反,康采恩很有可能是想要通過這件事情,告訴孩子們一個和常理不同的道理。
1到9這九個數字並不是平均分配在賬本當中的,他們作為首位數字出現在賬本當中的次數,有著不同一般的特征,如果掌握這一特征的話,就能一下子看出這個賬本的真偽,因為普通人在偽造賬本的時候,肯定不會留意到這一點,即便留意到了,也會按照常理去把九個數字平均分配,然而這個恰巧不符合常理的特征,卻能很好的推翻這一點。
這個康采恩實在是太狡猾了。
他不但發現了這樣一個極其隱秘的道理,還通過為孩子們布置作業的方式,準備向他們闡述這一道理,並順便向關注這件事的家長以及其他人推廣這一道理。
隻要引起廣泛的共識,就肯定會有人拿去驗證自家賬本的真偽。
到時候,整個汴京城都很難消停下去了。
不過,趙允讓卻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他這家人實在是太過強大,以至於平時賬本在管理的時候,也很容易出現各種的輸入,更不要說人為的貪汙挪用了。
以前的時候,他曾經多次有過查賬的想法,但他在這方麵的造詣實在是遠遠低於玩弄權術,所以三番五次下來,也沒能查出個結果,但這一次顯然有所不同了。
於是他輕輕地將賬本退還給兒子,然後故作嚴肅的打發他道:“這個發現固然是好的,但結論還是要由你的老師來下。因為隻有他才知道,作業當中蘊含的道理究竟是不是這樣的。”
趙宗實一聽就知道有理,所以他立刻跑迴了自己的屋裏,準備繼續將剩下的半冊賬本統計完全。
而另外一邊,趙允讓的臉色已經與剛才迥然不同。
他板著一張臉,喊來了自己的那幾個年齡比較大的兒子,然後和他們一起進入了賬房之中。
今天,他們要好好把這些賬本檢查一下,隻不過他們用的名義,並不是查賬而已,而是想要看康康談布置的作業裏究竟有什麽貓膩?
一眾賬房先生當然不知道他們的格外用意,所以就那樣看著他們展開了統計工作,有幾個賬房先生還好奇的湊了上去,並幫他們完成了不小的工作量。
可是他們不知道,這些統計結果將直接決定著他們的命運。
趙宗楚等人這才知道,原來趙禎也在時刻關注著康采恩的行動,而且他們所謀者大,遠遠不僅僅是所謂的海貨來源而已。
隻是販賣海貨能在短時間內就拿到豐碩的收益,但跟著康采恩學習,恐怕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賺到這麽多錢。
甚至他們在討論的時候,都覺得康譚分明是在掛餌釣魚,用瘋狂的海外收益,來誘使這些人進入他的學堂之中。
可是他們又看不出來,看看您這樣做的目的在哪裏?難道他們收取的學費,會超過販賣海貨所得的利潤嗎?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沒有人能夠付得起那麽高昂的學費,更何況他招收的很多都是平民子弟,以至於即便張六元偉親自過來說下,趙允讓也認為,不適合將自己的孩子們送到那裏去學習。
但是皇帝顯然非常重視那件事情,如果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的話,恐怕會失去他很多的信任。要知道皇帝這種生物,在看待事情的時候,或許還可能因為利益的問題,而保持了一定的客觀,但在看待人的時候,剩下的往往就是主觀臆斷了。
想到這裏,趙允讓不得不歎了口氣,他還不想讓皇帝太過懷疑他的用心。
所以他清了清嗓子,用比較沉重的語氣對兒子們說道:“你們當中,恐怕得有幾個人到他那裏去上學了。”
“有幾個?”
趙宗楚微微皺了皺眉毛,他原本還以為隻要派出一兩個年齡合適的兄弟去裝裝樣子也就可以了,沒想到父親竟然想要把戲做足,充分彰顯自己對皇帝的忠誠。
這樣的話,恐怕就連他們這些年齡比較大的兒子,也要過去裝點一下門麵了,不過那個康采恩如今隻有十歲,若是要拜他為師的話,未免也太難看了一些。
好在,趙宗樸為在場眾人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坊間有一個傳聞,說,康凱恩的父親,一個叫做康定國的書生,已經來到了汴京城之中,聽說他會成為玉津園大學的教授。不如我們也去那所大學裏晃蕩兩天,畢竟,他們究竟有沒有真才實學,還得好好聽一番課才能有所定論。”
這話一出,趙允讓就看到那些個年齡比較大的兒子,立刻露出了驚喜的神情,看來他們都十分重視麵子上的事情,不肯成為一個十歲孩童的學生。
但有一個孩子必須安排到康采恩的身邊去,哪怕他的年齡與康采恩大致相當,他也要成為那個十歲孩子的學生,因為趙允讓已經隱隱的覺察到。這個集團的真正掌權人,並不是輩分更高的康定國,而是已經以一己之力,與汴京城裏的將門之家達成合作的康采恩。
這個康定國很有可能是康采恩帶到這邊來,用於夯實已經開拓的事業基礎。
就算是他們皇室宗親,也不會忘記在重要的時候,拉上自己的兄弟姐妹。周朝之所以實行分封製,不正是由於這一點。
隻可惜的是,西晉王朝用一場霸王之卵,證明了分封製已經不再可行。所以如今他們這些郡王,也隻能呆在家裏老老實實的培養子女,而且還有不計其數的玉石環繞在他們的周圍,時刻將他們的行為匯報給皇帝。
倘若她可以像西漢初年的那些藩王一樣擁有兵權,那麽自己一定能夠順利的造反成功,什麽淮南王劉安,什麽吳王劉濞,在他的對比之下,都是些難登大雅之堂的造反者而已。
然而可惜的是,他是一位大宋王朝的宗室。
朝廷對他們的管束之嚴,恐怕是5000年以來,最為周到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些戲份是必須要做足的,否則無法蒙蔽那些隻知道忠於皇帝的士大夫。
故而,像他這樣擁有多個子女的郡王,絕對不可能隻派出一人到皇帝重視的學校裏去上課。
說起來,這其中的邏輯十分詭異,皇帝雖然已經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但還沒有一個成年。而大眾王朝的兒童夭折率極其之高,也就是說,即便他現在有了兒子,也不一定能夠順利的養大。所以他肯定還是希望能夠有更多兒子,以便最終能有那麽一兩個能夠長大成人,相互扶持著,穩住自己這一脈的江山。
鑒於此,趙允讓便猜測趙禎很可能在背地裏羨慕自己,攝影隻是嫉妒自己,隻不過沒有以前膝下無子的時候那麽嚴重了。
但不嚴重也是有,所以他絕對不能隻讓一個兒子去裝裝樣子,而是要擺出全家總動員的態勢,讓他感受到自己的中心,因為無論去多少個,他都會念叨這一共有多少個,然後繼續在那嫉妒的內心情緒當中煎熬著。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最好的辦法,並不是糾結到底派出多少個兒子,而是幹脆了當的,向他展示自己的忠心。
至於那位一定要派到康采恩身邊的人,當然是曾經和他一樣被送進皇宮,當作皇帝養子的趙宗實。
他的年齡和康采恩一樣大,但他的人生際遇,卻要比康采恩差上很多,通過之前一段時間的交往,可以發現,這個孩子能夠從康凱恩那裏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他不是個蠢笨的人,也是一個指導應該看書,應該獲得更多新知識的人。但是,同樣讀過很多書的趙允讓知道,書中的道理大多都是些能夠兩麵講通的爛道理。隻要腦子轉悠的更快,肚子裏存一些墨水,總是能夠從經典當中找出,用來反駁別人的話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他知道讀書往往是沒有用的。所以他更希望趙宗實能夠跟隨在康采恩身邊,學一學他身上那些與眾不同的東西。
哪怕卑微的叫對方一聲師傅,趙允讓也不認為是一件多麽重大的事情。相反,這還能夠凸顯出自己兒子擇賢為師的高尚作風,說不定那些喜歡在外麵收徒講學的士大夫們,就會因此而高看自家一眼。
此時的康采恩並不知道,趙允讓竟然在這件小事上設下了如此周密的布局。但趙允讓也不知道,康采恩究竟有著怎樣的神奇學問,能夠將他最為看重的兒子耍的五迷三道。
而這位注定將會在康采恩的生活當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宋朝宗室,此時還在自己的小窩裏貓著。
父親給他的那幾本賬冊,他已經總體的翻閱過幾遍,除了感歎康采恩販賣海貨的收入之巨大以外,就沒再發現什麽讓他驚奇的地方了,不過父親帶來的作業還是要完成的,於是他開始統計各個數字開頭的數目究竟各自有多少?
他所使用的統計方法,是康采恩曾經在街頭上傳授給那些小孩子們的套路之一——數正字!
一個正字五畫,兩個正字十畫,剛好是特別方便計算的數字,而且政治橫平豎直,哪怕湊不起一個完整的字,也能很快看出來那究竟是幾畫,更重要的是中國人講究內涵,哪怕是統計工具,也要賦予它美好的意義才行。
趙宗實顯然也非常認可這種說法,而且他學的也很快,畢竟已經有了些算學的基礎。於是沒過多長時間,半本賬冊的統計任務就已經完成,隻不過當他看一下那些統計結果的時候,卻被小小的震驚了一下。
本能的,他意識到了自己發現了什麽,於是立刻拿起賬本和自己的統計,結果衝進了父親的書房裏。
趙允讓其實早就猜到,康采恩給那些小孩布置的作業當中一定隱藏了什麽,但是以他現有的知識量,根本無法猜到其中的具體內容。
這也是他第一個想從康采恩那裏套取到的秘密。
而這一切,都需要他的兒子們來幫他完成。甚至可以說,他們在這個任務當中的表現,將直接決定他們在自己心目當中的位置。
可是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十三子竟然這麽快就發現了其中的貓膩,看來,對他的信任與培養並沒有白費。
可是,當這個孩子興高采烈的丟出他那個頗為自信的結論之後,汝南郡王趙允讓的那張老臉立刻就垮了下去。
“你說什麽?康采恩的賬本錯了?”
趙宗實雖然也能算得上是少年老成,但他畢竟還沉溺在自己的發現之中,所以並沒有注意到父親的臉色已經發生巨變,故而還興衝衝的解釋起了自己的結論。
“父親您看。我把張伯禮所涉及到的條目的金額,全都統計了一遍。這就是那個康采恩想通過布置作業來了孩子們發現的事實,那就是他們的賬本錯了——你瞧,開頭是一的數字,竟然達到了三成還多,而開頭是二的數字,僅僅隻有它的一半而已。但按照常理來講,1到9這九個數字應該是平均分配的才對。所以說他們的賬本肯定是錯了。”
趙允讓的眉毛已經擰成了一團,他不相信康采恩的賬本能夠算錯。畢竟他那裏有司天監的人手為他幫忙,如果這都能出錯的話,那麽整個大宋王朝就沒有哪個賬本是正確的了。
但兒子在數算上雖然沒有什麽造詣,可這種掰手指頭數數的本事他還是有的。就算數錯,也不會出現這麽大的誤差。
所以這個統計結果應該是基本可信的,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難道說,正確的賬本本就應該如此?
與此同時,趙宗實剛才的一番話,也引起了趙允讓的注意。
這就是康采恩想要通過布置作業來告訴孩子們的道理。
是的,康采恩的確很有可能會這樣賣弄自己的知識,當然也有可能是為了耍弄關子,也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從而能夠一下子說服很多人,讓他們相信這個道理。
那麽這個道理是什麽呢?
肯定不是像自家兒子說的那樣,為了讓孩子們勇於質疑賬本的錯誤。正相反,康采恩很有可能是想要通過這件事情,告訴孩子們一個和常理不同的道理。
1到9這九個數字並不是平均分配在賬本當中的,他們作為首位數字出現在賬本當中的次數,有著不同一般的特征,如果掌握這一特征的話,就能一下子看出這個賬本的真偽,因為普通人在偽造賬本的時候,肯定不會留意到這一點,即便留意到了,也會按照常理去把九個數字平均分配,然而這個恰巧不符合常理的特征,卻能很好的推翻這一點。
這個康采恩實在是太狡猾了。
他不但發現了這樣一個極其隱秘的道理,還通過為孩子們布置作業的方式,準備向他們闡述這一道理,並順便向關注這件事的家長以及其他人推廣這一道理。
隻要引起廣泛的共識,就肯定會有人拿去驗證自家賬本的真偽。
到時候,整個汴京城都很難消停下去了。
不過,趙允讓卻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他這家人實在是太過強大,以至於平時賬本在管理的時候,也很容易出現各種的輸入,更不要說人為的貪汙挪用了。
以前的時候,他曾經多次有過查賬的想法,但他在這方麵的造詣實在是遠遠低於玩弄權術,所以三番五次下來,也沒能查出個結果,但這一次顯然有所不同了。
於是他輕輕地將賬本退還給兒子,然後故作嚴肅的打發他道:“這個發現固然是好的,但結論還是要由你的老師來下。因為隻有他才知道,作業當中蘊含的道理究竟是不是這樣的。”
趙宗實一聽就知道有理,所以他立刻跑迴了自己的屋裏,準備繼續將剩下的半冊賬本統計完全。
而另外一邊,趙允讓的臉色已經與剛才迥然不同。
他板著一張臉,喊來了自己的那幾個年齡比較大的兒子,然後和他們一起進入了賬房之中。
今天,他們要好好把這些賬本檢查一下,隻不過他們用的名義,並不是查賬而已,而是想要看康康談布置的作業裏究竟有什麽貓膩?
一眾賬房先生當然不知道他們的格外用意,所以就那樣看著他們展開了統計工作,有幾個賬房先生還好奇的湊了上去,並幫他們完成了不小的工作量。
可是他們不知道,這些統計結果將直接決定著他們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