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進步與發展總是伴隨著蛻變與淘汰的。

    對此遊格格的《自由覺悟》中也非常明確的提到了這一點,並在此基礎上延展預測了未來一些正在被淘汰,或者即將被淘汰的人或機構整體。

    這也是《自有覺悟》下卷最後一部分的核心內容。

    在這裏卓知雯的筆記清晰的總結出了由遊格格的預測被淘汰對象。

    其中第一種正在被社會所淘汰的人就是遠離網絡的人。

    遊格格在這裏說明了網絡於人類社會整體的重要性,並斷言,在未來,人類將會同時存在於兩個世界之中,每個人都會擁有兩個身份。

    一個是現實的地球生態社會,另一個就是由人類自己創造出的網絡社會。

    並且伴隨著網絡社會的出現,虛擬政體,乃至虛擬國家都會誕生,這種概念絕非荒謬之言,而是無法迴避的現實,屆時就算各個國家的實體政權予以否認,虛擬政體依然會出現,虛擬國家依然會誕生。

    而且他們絕非某個網絡遊戲中的“過家家”,而是可以幹涉現實地球生態社會的真正意義上的“國家”。

    第二種人就是耕種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農民”。

    農民這個概念會繼續得到保留,但是未來,隨著智能機械的誕生,智能城市概念被現實化,人類現實社會中將不會再存在“農民”這個職業,所有的糧食種植作業都將由智能機械完成,而人類則上升一個級別,成為智能機械的終端管理者。

    此時,一座城市可能隻需要兩三個人就可以,甚至由其他部門的監管者來負責兼容管理,就可以滿足城市自身的糧食供給。

    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真的有地區已經在著手做了。

    在這裏卓知雯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職業農民。

    雖然現在還是人在工作,但若要最快速度過度到遊格格猜想的未來狀態,中國的做法顯然更快更平滑。

    第三種人是覺悟低下者。

    在這裏,遊格格詳細的說明了她所描繪的“覺悟”。

    人類社會要想進步,就要盡可能的去除惡性循環,趨向整體和諧安定。

    這時,個人的思想覺悟等級就成了衡量社會整體進步能力的指標。

    由貧富懸殊帶來的低欲望導致的利己社會風氣若想得到扭轉,需要整個社會意識到這種惡性循環的嚴重性。

    在這裏,遊格格雖然沒有具體的說明如何讓所有人意識到這種嚴重性,但她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社會教育迴歸本真麵貌。

    “教育去商業、去利益化,教育者身份高尚化,教育主體家庭化”是迴歸教育本真麵貌的重要組成元素。

    教師於人類文明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遊格格在的書中是這樣寫的。

    “如果整體社會認為教育就是為社會輸送資源的工廠,那麽從一開始,這種教育就是徹底失敗的。教育者認為自己的工作與其他人並無區別,都是掙錢糊口,那這是教育者的悲哀,同樣的,受教育者及其家庭認為自己時被服務者,受教育隻是一種暫無可觀收益的風險投資,那這是社會的悲哀。而更可怕的還不止是兩種觀念上的悲哀,而是教育者身份單一化,家庭教育嚴重缺失。有人說過,這世界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從未接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忽然間就成了父母,失敗的人生,卑劣的習性都是在家庭環境中傳遞的,一個家庭的家風決定了下一代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開端。”

    卓知雯對此非常認同。

    因為她依稀記得自己在畢業大會上聽到的,來自自己導師的一段演講。

    當時導師說了一件很小的事情。

    就是校內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

    這種話題說真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早就聽膩了,可是鮮有幾個人真的意識到這件細小的事情背後折射的問題所在。

    導師說:“我在很小的時候,我的母親就告訴我,隨地丟垃圾,亂吐痰是很不禮貌,很不文明的行為,我應該為此感到羞恥,所以當我長大了,我在公共場合裏被這種羞恥心約束,才有了今天的自律,可是我發現,很多同學是沒有這種羞恥心的,他們從不認為亂丟垃圾和隨地吐痰,甚至隨地大小便有什麽可羞恥的,尤其是當看到自己的‘同類之後’,他反而覺得這麽做才是正確的,對此我替你們感到羞恥,你們就像一群剛褪去了毛發的猩猩,不穿衣服對你們來說,應該也沒什麽可恥的,因為你們本就如此!”

    這次演講還沒結束,場內就嘩然一片,有人鼓掌,有人噓聲不止。

    當時卓知雯卻覺得很解氣,因為她也覺得某種意義上的“自由”不過是某些劣質行為的“遮羞布”罷了。

    如今再看遊格格的書,才猛然發現,所謂小事,其實背後隱藏的是社會問題。

    惡性循環帶來的結果就是,失去了靈性與道德的教育,失掉了本真,隨後,教育物質化、工具化,帶給社會的將是所有人的苦難。

    也許在這裏有人會質疑,富人會為這種惡循環付出代價嗎?

    遊格格沒有給出答案,但她引用了類似“反三季”的論點痛斥了“反智主義”的追捧者。

    其中最讓卓知雯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不要把今天的一點點努力就當成自己拚了命,其實你隻是懶惰了太久,忘記了思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些話可以說是非常的刺耳了。

    甚至在讀到這裏的時候,你都有種想打人的衝動。

    因為這本書既不好笑,也不會讓你覺得受益匪淺,隻是在一次次的嚐試激怒你,讓你感到自己很無知,很沒有罷了。

    可如果你真的在這裏放棄看下去,那你的損失就太大了。

    當初卓知雯是抱著一種好奇的心態來看的,加上她自己的習慣使然,所以壓根就沒注意到個人情緒的變化。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淩晨兩點,卓知雯卻沒有一點困倦的感覺。

    於是她繼續翻看《自有覺悟》和自己的筆記,但不知不覺間她已經忘記了自己翻看這本書的初衷是為了找尋“線索”。

    說完了三種人,遊格格還預測了三種機構整體。

    在這裏,遊格格真的是“膽大”到了極點。

    她首先提到的就是在遙遠的未來,在人類真的實現星際航行,或確定外星文明存在,並進行第三類接觸後,人類的“國家”概念將被淘汰。

    命運共同體,才是人類的未來主體架構。

    和其他一些帶有猜想性的作家不同,遊格格並不認為人類在星級文明時代依然會如今天這般“四分五裂”互相覬覦,因為她認為那種思想很落後,甚至很可笑。

    就好像一群小孩把幾個大國搬到了銀河係,人類依然處於自娛自樂的狀態,鬥爭依然在繼續。

    可在遊格格看來,單純用量變引發質變來描述科學進步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很多時候,科學的迸發是在一個非常意外的時間節點下出現的,它所帶來的革命不是透過現存的基礎就可以展望的。

    就像她前文提到的未來人類生活在兩個世界中一樣。

    隨著一些技術的逐步成熟,或許還有一些人不再存在於人類社會中,他們可以通過類似“意識上傳”這種技術把自己徹底變成網絡公民。[ps:類同於人類在蓋亞星文明時期的數序世界]

    這種猜想並不是遊格格第一個提出的,她隻是進行了總結,並進一步具體的肯定了這種可能性。

    而既然我們的想象力往往是處在局限狀態的,類人外星人也不過是落後的想法。

    那麽如何肯定遊格格的想法就是正確的呢?

    在這裏,遊格格作出了一個相當大膽的假設。

    那就是借用“火雞與感恩節”的故事描繪人類自身。

    人類理解世界是一個簡化的過程,在很多年前,我們並不知道太陽到底是什麽的時候,就有許多傳說給出了簡化的解釋。

    在東方,比如中國神話裏太陽是一隻鳥,而在西方,比如希臘神話裏,太陽是太陽神放在馬車上拉著經過天空的。

    直到很久以後,科學這個概念出現了,人類開始不斷的探索和發現,並把許許多多的不可能變為可能。

    太陽才終於有了具體的,真實的概念。

    可是相比較科學的解釋,似乎一隻鳥、或太陽神放在馬車上拉著的火球更有吸引力。

    於是即便到了科學時代,當第一張黑洞照片被公布的時候,在不考慮那些專業的數據的情況下,人們放開思維去想象,不算太“清晰”的黑洞照片就成了各種各樣有意思的東西。

    所以,從本質意義上,人類與火雞並沒有什麽不同,都是在一個基礎上發現和認知世界的存在。

    火雞的科學家們也很“偉大”,因為它們能夠總結出哪天會有新鮮的食物和水,並意識到這是一種規律。

    可在人類眼裏,這種規律有點殘酷……因為火雞不知道感恩節。

    那麽對比之下,我們存在的世界就是全部嗎?

    或者說,我們觀察到的“黑洞”和真正的黑洞是否會有不同?我們會不會迎來“感恩節”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進化之超越星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曲奇小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曲奇小米並收藏進化之超越星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