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內容依然主要圍繞凡爾斯的發言內容展開
————————————————————
讓大家來迴答這個問題有些勉強了,所以我就直接公布答案好了。
在我們針對電子進行觀察的時候,也就是我之前提問中說到的,在確定粒子通過雙縫後在後麵的板上放上攝像機,那麽此時我們看到的粒子是以粒子的形式出現的,而一旦當我們拿開攝像機的時候,粒子又是以波的形式存在的。
這就是所謂的波粒二象性。
如果用更為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釋的話。
就好比我們沿一條直線滾動一個籃球時,我們不看籃球,籃球會變成一條線,從出發的a點到達b點。
可是當我們迴過身用肉眼去觀察籃球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籃球並沒有變成線,它依然是最初的圓球狀。
當然這種比喻是不夠嚴謹的,而且隻是為了強行解釋“波粒二象性”。
而真實的模擬實驗,就要提到“薛定諤的貓”。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個實驗吧?
好像無論你懂不懂物理學,隻要能說出“薛定諤的貓”,那麽立馬就會顯得你很有水平。
……
那這樣的形容對不對呢?
以我個人來看,的確如此。
薛定諤的貓是一個相當完整且足夠嚴謹的能夠描述“波粒二象性”內在實質的實驗。
那這個實驗的具體內容是什麽呢?
……
首先,我們假設有一個對外完全封閉的盒子,在盒子裏放著一隻貓和一種放射性物質。
這種放射性物質有50%的幾率會出現衰變並殺死盒子裏的貓,當然也有50%的幾率維持原樣與貓相安無事。
可我們去前提說了,這是一個對外完全封閉的盒子,盒子裏也沒有任何攝像機之類的可以觀察貓和放射性物質狀態的設備。
此時,貓是生是死完全就是一個未可知的狀態。
也就可以假設此時的貓存在於一種既生又死的混沌狀態。
但大家都知道,這種狀態是不存在的,應該說此時的貓非死即生才對。
可無論是哪種猜測,在沒有確定觀察作為前提下,我們都不能說盒子裏的貓是死的還是活的。
也就是說,我們的觀察將最終決定貓的“命運”。
又或者說,是我們的觀察最終確定了貓的生或者死,讓混沌的狀態變成了有序的,可被接受的現實。
……
郝先生說的對,此時的物理學問題已經開始逐步引申到了哲學的範疇。
那麽物理學和哲學之間,或者說,物理學和所有學科之間是否也存在聯係?
嗬嗬……
我隻是提出一個猜想。
……
因子到底是什麽……
我好像已經明白了。
它或許就是蟄伏在我們身邊,洞察著宇宙萬事萬物的觀察者,或者說它們就是觀察者的力量。
因為它們的存在,秩序得以維係,而一旦它們消失,所有這一切都會迴歸到混沌的狀態。
這種猜想的最初提出者並不是我,而是楊迪先生。
他在一篇從未發表的論文中提到過,假設波粒二象性真的存在,薛定諤的貓確定了混沌理論。
那麽我們呢?
自尊為智人,並逐步向著智神靠攏的我們呢?
……
我還記得楊迪先生在這篇未對外公開的論文中對薛定諤的貓進行了這樣一種比喻。
他說,當你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你可能會玩的很瘋,不在意發型,引吭高歌,不在意五音不全,穿不穿衣服也無所謂,發出的聲音也會很大,甚至很奇怪……總結來說,你的所有行為都變得不可捉摸,莫說他人不知道你會有這樣的一麵,你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怎麽了,接下來又會做什麽!
但如果這個時候,你的家中來了客人,你就會立馬安分下來,開始收拾打扮,聲音變得文靜可愛,行為變得穩當得體!
為什麽會這樣?是因為我們也存在波粒二象性嗎?
隻要有人觀察,我們就會變得有秩序,沒有人觀察,就會變成混沌不堪的模樣?
而如果這是真的,那麽……
觀察這個宇宙的是誰?
……
初看這段猜想的時候,我還沒有接觸到那麽深層次的問題,可現在,當因子被我們發現並對我們的世界產生影響的時候,我越來越覺得這種猜想的可怕!
楊迪先生是個偉大的人,作為反思者學派永遠的精神領袖,他是可敬的。
他留給我們的反思也值得我們去深入的思考。
……
到這裏,關於我對因子的理解進入了最終部分。
那就是“觀察者”猜想。
我們探尋“量子糾纏”、“波粒二象性”和“薛定諤的貓”所蘊含的奧秘的同時,應該也逐漸的意識到了這樣一個“觀察者”的存在!
而且它並不遙遠。
就像楊迪先生比喻的那樣。
客人也許就是我們遇到的最常見的“觀察者”!
他們不需要特殊的身份或者力量也足以讓我們恢複秩序的“正常”狀態。
如果再放大一些看。
曾經不可一世,險些滅絕人類的“金色鳥籠”也可以作為觀察者。
因為它掌控者全人類的數據信息,我們所有人的一舉一動都在它的觀察之下進行,而它隻需要適當的介入就可以讓這一切按照它的“秩序”安穩許多年。
再說一個更為具體的,印象更加深刻的。
那就是“中心之帷”。
中心之帷擁有的力量至今仍是我們難以企及的,作為重燃人類文明的監護者,或許中心之帷逐漸走向了墮落,甚至變得形如枷鎖,但不得不說,中心之帷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深有體會。
……
而作為曲變引擎研發項目的負責人之一,我對自己的工作和成果其實一直都不夠滿意,甚至感到徒勞無功。
尤其是當聽完郝先生和唐教授的一番話之後。
我更加覺得曲變引擎目前的進步方向是錯的,也許我們應該停下來,並迴過頭,從零開始。
……
但在那之前,我覺得我有必要先放下手中的工作,像唐教授所說的那樣,先去找更多的“紙”。
而我覺得,“因子”就是最好的紙張。
另外……
關於仝老伯提到的人生的意義,李伯伯給予的提醒。
我覺得,這些東西並不應該是今天在座的各位應該去考慮的,因為如果我們都在後退,那該由誰來推動人類整體文明的前進呢?
如果科學家們都貪生怕死,那我們何不幹脆放下一切研究,迴歸到讚斯波爾帝國統治時期去呢?
在帝國的兩千多年統治中,人民安居樂業,處處歌舞升平,那樣的日子當然很美好,尤其是對於存在於社會整體中的個體而言。
大家隻要談情說愛,聽聽歌,刷刷劇,享受美食就好了,何必一而再再而三的尋求未來呢?
這樣的生活我雖然從未體會過,但我也曾向往過。
可若要論起意義這個詞。
積極向上的探索算不上意義?
人類文明進步算不算意義?
如果沒有那些敢於嚐試的科學家們的犧牲,我們會有今天這樣豐富的娛樂項目?
又或者說……
反觀我們抵達蓋亞星後的這六千多年。
我們已經安逸的太久了,是否應該再次上路呢?
不去思考,不去奮鬥,安於現狀就是最有意義的嗎?
仝老伯?
如果我說將來您有可能穿上特殊的設備沿著時間的長河,在規定的秩序範圍內迴到過去,再見一麵您的家人,您是否還會願意在穹頂上整日看日出日落,一天又一天的開始和消逝呢?
李伯伯。
正如您所說的,科技的進步所能解決的問題或許正在逐漸少於它所帶來的問題。
那麽您是否能夠努力的去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反過來要求科學停止前進呢?
……
或許因子就是解釋薛定諤的貓的最終答案。
觀察者是否存在也將決定我們人類是否擁有資格邁升到下一個層次!
……
“不要溫順的走近這良夜……”
這是曼妮姐送給我的人生格言。
所以,不管我所說的話有沒有改變諸位的想法,但請記住今天,未來,我們注定會改變!
這一點,誰都不能阻止!
……
————————————————————
“師哥……到底什麽是薛定諤的貓啊?我怎麽就是想不明白呢?”蘇米問白澤。
白澤與她坐在卓淵觀上,身旁一株桃花樹隨微風搖曳,花瓣悠悠蕩蕩,落在卓淵觀上時便如跌入水中,漣漪蕩漾。
白澤撿起麵前的花瓣,轉頭看向身旁的桃花樹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話時,則此花色澤一時明亮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蘇米也轉過頭看著桃花樹,望著那晴空之下的桃花,懵懵懂懂的聽完,好像明白了,又好像全然沒有聽懂。
但她總覺得這句話所傳達的意境已經完美的闡釋了之前她所難以理解的那些問題。
你未看此花時……心同歸於寂……
來看此花……便知花不在你的心外……
蘇米想了又想之後,忽然頓悟了,便忍不住誇讚道:“師兄你好厲害啊!”
白澤笑了:“這是王陽明說的,可不是我悟出的道理。”
————————————————————
讓大家來迴答這個問題有些勉強了,所以我就直接公布答案好了。
在我們針對電子進行觀察的時候,也就是我之前提問中說到的,在確定粒子通過雙縫後在後麵的板上放上攝像機,那麽此時我們看到的粒子是以粒子的形式出現的,而一旦當我們拿開攝像機的時候,粒子又是以波的形式存在的。
這就是所謂的波粒二象性。
如果用更為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釋的話。
就好比我們沿一條直線滾動一個籃球時,我們不看籃球,籃球會變成一條線,從出發的a點到達b點。
可是當我們迴過身用肉眼去觀察籃球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籃球並沒有變成線,它依然是最初的圓球狀。
當然這種比喻是不夠嚴謹的,而且隻是為了強行解釋“波粒二象性”。
而真實的模擬實驗,就要提到“薛定諤的貓”。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個實驗吧?
好像無論你懂不懂物理學,隻要能說出“薛定諤的貓”,那麽立馬就會顯得你很有水平。
……
那這樣的形容對不對呢?
以我個人來看,的確如此。
薛定諤的貓是一個相當完整且足夠嚴謹的能夠描述“波粒二象性”內在實質的實驗。
那這個實驗的具體內容是什麽呢?
……
首先,我們假設有一個對外完全封閉的盒子,在盒子裏放著一隻貓和一種放射性物質。
這種放射性物質有50%的幾率會出現衰變並殺死盒子裏的貓,當然也有50%的幾率維持原樣與貓相安無事。
可我們去前提說了,這是一個對外完全封閉的盒子,盒子裏也沒有任何攝像機之類的可以觀察貓和放射性物質狀態的設備。
此時,貓是生是死完全就是一個未可知的狀態。
也就可以假設此時的貓存在於一種既生又死的混沌狀態。
但大家都知道,這種狀態是不存在的,應該說此時的貓非死即生才對。
可無論是哪種猜測,在沒有確定觀察作為前提下,我們都不能說盒子裏的貓是死的還是活的。
也就是說,我們的觀察將最終決定貓的“命運”。
又或者說,是我們的觀察最終確定了貓的生或者死,讓混沌的狀態變成了有序的,可被接受的現實。
……
郝先生說的對,此時的物理學問題已經開始逐步引申到了哲學的範疇。
那麽物理學和哲學之間,或者說,物理學和所有學科之間是否也存在聯係?
嗬嗬……
我隻是提出一個猜想。
……
因子到底是什麽……
我好像已經明白了。
它或許就是蟄伏在我們身邊,洞察著宇宙萬事萬物的觀察者,或者說它們就是觀察者的力量。
因為它們的存在,秩序得以維係,而一旦它們消失,所有這一切都會迴歸到混沌的狀態。
這種猜想的最初提出者並不是我,而是楊迪先生。
他在一篇從未發表的論文中提到過,假設波粒二象性真的存在,薛定諤的貓確定了混沌理論。
那麽我們呢?
自尊為智人,並逐步向著智神靠攏的我們呢?
……
我還記得楊迪先生在這篇未對外公開的論文中對薛定諤的貓進行了這樣一種比喻。
他說,當你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你可能會玩的很瘋,不在意發型,引吭高歌,不在意五音不全,穿不穿衣服也無所謂,發出的聲音也會很大,甚至很奇怪……總結來說,你的所有行為都變得不可捉摸,莫說他人不知道你會有這樣的一麵,你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怎麽了,接下來又會做什麽!
但如果這個時候,你的家中來了客人,你就會立馬安分下來,開始收拾打扮,聲音變得文靜可愛,行為變得穩當得體!
為什麽會這樣?是因為我們也存在波粒二象性嗎?
隻要有人觀察,我們就會變得有秩序,沒有人觀察,就會變成混沌不堪的模樣?
而如果這是真的,那麽……
觀察這個宇宙的是誰?
……
初看這段猜想的時候,我還沒有接觸到那麽深層次的問題,可現在,當因子被我們發現並對我們的世界產生影響的時候,我越來越覺得這種猜想的可怕!
楊迪先生是個偉大的人,作為反思者學派永遠的精神領袖,他是可敬的。
他留給我們的反思也值得我們去深入的思考。
……
到這裏,關於我對因子的理解進入了最終部分。
那就是“觀察者”猜想。
我們探尋“量子糾纏”、“波粒二象性”和“薛定諤的貓”所蘊含的奧秘的同時,應該也逐漸的意識到了這樣一個“觀察者”的存在!
而且它並不遙遠。
就像楊迪先生比喻的那樣。
客人也許就是我們遇到的最常見的“觀察者”!
他們不需要特殊的身份或者力量也足以讓我們恢複秩序的“正常”狀態。
如果再放大一些看。
曾經不可一世,險些滅絕人類的“金色鳥籠”也可以作為觀察者。
因為它掌控者全人類的數據信息,我們所有人的一舉一動都在它的觀察之下進行,而它隻需要適當的介入就可以讓這一切按照它的“秩序”安穩許多年。
再說一個更為具體的,印象更加深刻的。
那就是“中心之帷”。
中心之帷擁有的力量至今仍是我們難以企及的,作為重燃人類文明的監護者,或許中心之帷逐漸走向了墮落,甚至變得形如枷鎖,但不得不說,中心之帷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深有體會。
……
而作為曲變引擎研發項目的負責人之一,我對自己的工作和成果其實一直都不夠滿意,甚至感到徒勞無功。
尤其是當聽完郝先生和唐教授的一番話之後。
我更加覺得曲變引擎目前的進步方向是錯的,也許我們應該停下來,並迴過頭,從零開始。
……
但在那之前,我覺得我有必要先放下手中的工作,像唐教授所說的那樣,先去找更多的“紙”。
而我覺得,“因子”就是最好的紙張。
另外……
關於仝老伯提到的人生的意義,李伯伯給予的提醒。
我覺得,這些東西並不應該是今天在座的各位應該去考慮的,因為如果我們都在後退,那該由誰來推動人類整體文明的前進呢?
如果科學家們都貪生怕死,那我們何不幹脆放下一切研究,迴歸到讚斯波爾帝國統治時期去呢?
在帝國的兩千多年統治中,人民安居樂業,處處歌舞升平,那樣的日子當然很美好,尤其是對於存在於社會整體中的個體而言。
大家隻要談情說愛,聽聽歌,刷刷劇,享受美食就好了,何必一而再再而三的尋求未來呢?
這樣的生活我雖然從未體會過,但我也曾向往過。
可若要論起意義這個詞。
積極向上的探索算不上意義?
人類文明進步算不算意義?
如果沒有那些敢於嚐試的科學家們的犧牲,我們會有今天這樣豐富的娛樂項目?
又或者說……
反觀我們抵達蓋亞星後的這六千多年。
我們已經安逸的太久了,是否應該再次上路呢?
不去思考,不去奮鬥,安於現狀就是最有意義的嗎?
仝老伯?
如果我說將來您有可能穿上特殊的設備沿著時間的長河,在規定的秩序範圍內迴到過去,再見一麵您的家人,您是否還會願意在穹頂上整日看日出日落,一天又一天的開始和消逝呢?
李伯伯。
正如您所說的,科技的進步所能解決的問題或許正在逐漸少於它所帶來的問題。
那麽您是否能夠努力的去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反過來要求科學停止前進呢?
……
或許因子就是解釋薛定諤的貓的最終答案。
觀察者是否存在也將決定我們人類是否擁有資格邁升到下一個層次!
……
“不要溫順的走近這良夜……”
這是曼妮姐送給我的人生格言。
所以,不管我所說的話有沒有改變諸位的想法,但請記住今天,未來,我們注定會改變!
這一點,誰都不能阻止!
……
————————————————————
“師哥……到底什麽是薛定諤的貓啊?我怎麽就是想不明白呢?”蘇米問白澤。
白澤與她坐在卓淵觀上,身旁一株桃花樹隨微風搖曳,花瓣悠悠蕩蕩,落在卓淵觀上時便如跌入水中,漣漪蕩漾。
白澤撿起麵前的花瓣,轉頭看向身旁的桃花樹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話時,則此花色澤一時明亮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蘇米也轉過頭看著桃花樹,望著那晴空之下的桃花,懵懵懂懂的聽完,好像明白了,又好像全然沒有聽懂。
但她總覺得這句話所傳達的意境已經完美的闡釋了之前她所難以理解的那些問題。
你未看此花時……心同歸於寂……
來看此花……便知花不在你的心外……
蘇米想了又想之後,忽然頓悟了,便忍不住誇讚道:“師兄你好厲害啊!”
白澤笑了:“這是王陽明說的,可不是我悟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