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登基大典!
帝國敗家子王康林語嫣 作者:天香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登基大典,是為新皇帝繼位舉行的一個重要宮廷儀式。
登基,又稱即位,即皇帝即位,改年改元,以示萬象一新,而王康的這種情況,又有些不同。
他不止是新皇,還是新朝,是改朝換代,這就更複雜了。
得到皇位的形式不同,表現在登基儀式上也就有了區別。
通常都是先帝去世,新皇即位,這樣便不會突出喜慶的主題,而表現為樂設而不作。
像王康這種就不同了,為了彰顯皇位的正當性,要盛大隆重,普天同慶!
但越是盛大隆重,也必然要花費的越多。
現在條件根本不允許,王康也不會把錢花在這種形式上的場麵,因此強調縮減開支。
他不想給外界造成一個好大喜功的形象。
但哪怕是這樣,有些該有的場麵,該有的流程也必須要有。
太小眾了,反而難以突出,也容易落人口舌。
處在這個時代,王康也沒有辦法,隻能入鄉隨俗……
登基大典舉行當日,壽春城洋溢在一片歡慶的海洋中。
這個場景,不久前就出現過,而今重現。
那是楚皇項臨天最後的瘋狂,耗盡內庫錢財舉行封後儀式。
有很多民眾還一時恍然,難免有所感慨。
但那已經成為過去了,大楚也將成為過去,這片廣袤的地域,將會迎來新的主人,展開新的篇章!
王康之前所有的籌備並非沒有作用,民眾被安撫,原屬楚臣被壓下而不敢造次。
他至從入楚以來,推行仁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雖說是改朝換代,但並不顯得突兀,也算是民心所向。
所表現出來的歡慶,也是真實的。
從場麵來看,絲毫沒有遺**何戰爭的痕跡……
一列列穿辦齊整的士兵走上街頭,在事先定好的位置站定,這不是為了應付突發事件維持秩序,隻是為了顯示莊嚴。
壽春城所有城門全部打開。
城內校場大營,城外駐紮軍營,甚至包括壽春外的五大關口要塞,所有士兵都在這一刻規整。
王康以武立國,在這方麵絕不含糊。
不止如此。
在今天,還有特殊的軍隊會出現。
正是神機營。
火槍隊,神機大炮等多種先進火器會正式露麵,展現威力。
這是第一次正大光明的出現,擺明了王康就是要彰顯武力!
是給天下人看的,也是給盟國看的。
王康要組建一個統一式的聯盟,他必須要有足夠的實力才能震懾,也是說明,實至名歸!
一列列形狀猙獰恐怖的神機大炮擺了出來。
誰都知道,這種武器在對楚戰爭中大放異彩,而今終於不在遮遮掩掩……
新朝當立。
對王康而言,今天會是忙碌的一天,因為有很多必要的流程。
第一步,祭拜天地。
在王康看來,這是最沒有必要的一步,但也是必須的一步。
其目的,就是求得天地的授權。
天地最大,若是沒有這一步,會讓人們覺得不敬畏天地。
第二步,祭拜太廟,也就是祭拜先祖。
太廟是新修的,因為時間緊迫,還沒有達到最好的程度,隻能後來繼續完善。
祭天告祖,是皇家各項儀式必不可少的步驟,之後就是祭拜社稷。
正所謂,江山社稷。
刻一個石刻的牌位稱為石祖,代表著土地,穀物。
反正就是走過場。
宮外的事情結束了,今日的王康穿著一身褚黃色的龍袍,龍袍上並繡有九條龍,間以五色雲彩。領前後正龍各一條,膝部左、右、前、後和交襟處行龍各一條,袖端正龍各一條。
他穿的龍袍跟原楚國的龍袍不同,而是有了很大的改變。
王康廢除其餘五冕,隻用袞冕,他本身氣質出眾,在這一身裝扮的加持下,恢弘大氣,貴不可言!
接下來就是接受百官朝賀。
到達奉天殿,開始響第一通鼓。
原本的主殿,已經被王康改名了。
鼓聲結束,百官整理好自己的朝服,然後開始第二通鼓,文武百官按照品級排好順序。
值得一提的是,百官朝服也被王康修改,以體現新朝新氣象。
更偏向於明朝時期,但也有所簡化。
等到第三通鼓結束,文武百官,按照順序進入,就位,這時王康穿好袞冕服上禦座,然後開始奏樂。
樂聲結束由卷簾將軍將珠簾卷起,尚寶卿將玉璽放到案上,拱衛司鳴鞭,隨之樂聲大作,引領百官向拜位走去,到了位置以後,樂聲停止……
整個過程相當繁瑣。
但也是這樣,才能體現皇帝威嚴!
高坐在皇位之上,看著下方百官拜禮,王康的心境也有些不同了。
簡單說這就是個位置,但卻代表著無上的權利,受多少人追捧,受多少爭奪……
當真正的坐到了這裏,王康更多感覺到的是責任。
這是一副重擔,將從此壓在身上,這個國家的興亡,城民百姓的富足等等……
這是他的責任,是他的義務。
終究還是走上了這條路。
此前,王康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皇帝,當初為了統一北方草原,他成為了草原王。
那時就有很大的權勢,可他沒有留戀,都安頓好之後,他就做了甩手掌櫃。
位置重大,責任重大。
他最初的夢想依舊是做一個逍遙自在的敗家子,可事與願違,在相反的路上越走越遠。
家族危機四伏,外界麻煩不斷,無奈隻能走上崛起之路!
他已經崛起了,都成為皇帝了。
迴想起來,感慨頗多。
在這一瞬間,王康思緒翻飛……
“出笏,俯伏,興”
讚禮高唱的聲音打斷他的思緒,百官再來一次四拜禮,
到了這裏朝賀才算完成。
按照流程,接下來也是一個重要儀式,那就是冊立皇後太子。
可這個儀式被王康取消了。
他有三個女人,每一個都不想冷落,可皇後隻能有一個,這樣就會分出大小,所以王康還在想著中和解決的辦法,至於太子更是為時尚早。
反正隻有兩個兒子,也不會有那麽的事情。
這些都是過場,還有最重要的一步,頒布即位詔書,定國號,宣年號,正式即位……
第三章!
登基,又稱即位,即皇帝即位,改年改元,以示萬象一新,而王康的這種情況,又有些不同。
他不止是新皇,還是新朝,是改朝換代,這就更複雜了。
得到皇位的形式不同,表現在登基儀式上也就有了區別。
通常都是先帝去世,新皇即位,這樣便不會突出喜慶的主題,而表現為樂設而不作。
像王康這種就不同了,為了彰顯皇位的正當性,要盛大隆重,普天同慶!
但越是盛大隆重,也必然要花費的越多。
現在條件根本不允許,王康也不會把錢花在這種形式上的場麵,因此強調縮減開支。
他不想給外界造成一個好大喜功的形象。
但哪怕是這樣,有些該有的場麵,該有的流程也必須要有。
太小眾了,反而難以突出,也容易落人口舌。
處在這個時代,王康也沒有辦法,隻能入鄉隨俗……
登基大典舉行當日,壽春城洋溢在一片歡慶的海洋中。
這個場景,不久前就出現過,而今重現。
那是楚皇項臨天最後的瘋狂,耗盡內庫錢財舉行封後儀式。
有很多民眾還一時恍然,難免有所感慨。
但那已經成為過去了,大楚也將成為過去,這片廣袤的地域,將會迎來新的主人,展開新的篇章!
王康之前所有的籌備並非沒有作用,民眾被安撫,原屬楚臣被壓下而不敢造次。
他至從入楚以來,推行仁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雖說是改朝換代,但並不顯得突兀,也算是民心所向。
所表現出來的歡慶,也是真實的。
從場麵來看,絲毫沒有遺**何戰爭的痕跡……
一列列穿辦齊整的士兵走上街頭,在事先定好的位置站定,這不是為了應付突發事件維持秩序,隻是為了顯示莊嚴。
壽春城所有城門全部打開。
城內校場大營,城外駐紮軍營,甚至包括壽春外的五大關口要塞,所有士兵都在這一刻規整。
王康以武立國,在這方麵絕不含糊。
不止如此。
在今天,還有特殊的軍隊會出現。
正是神機營。
火槍隊,神機大炮等多種先進火器會正式露麵,展現威力。
這是第一次正大光明的出現,擺明了王康就是要彰顯武力!
是給天下人看的,也是給盟國看的。
王康要組建一個統一式的聯盟,他必須要有足夠的實力才能震懾,也是說明,實至名歸!
一列列形狀猙獰恐怖的神機大炮擺了出來。
誰都知道,這種武器在對楚戰爭中大放異彩,而今終於不在遮遮掩掩……
新朝當立。
對王康而言,今天會是忙碌的一天,因為有很多必要的流程。
第一步,祭拜天地。
在王康看來,這是最沒有必要的一步,但也是必須的一步。
其目的,就是求得天地的授權。
天地最大,若是沒有這一步,會讓人們覺得不敬畏天地。
第二步,祭拜太廟,也就是祭拜先祖。
太廟是新修的,因為時間緊迫,還沒有達到最好的程度,隻能後來繼續完善。
祭天告祖,是皇家各項儀式必不可少的步驟,之後就是祭拜社稷。
正所謂,江山社稷。
刻一個石刻的牌位稱為石祖,代表著土地,穀物。
反正就是走過場。
宮外的事情結束了,今日的王康穿著一身褚黃色的龍袍,龍袍上並繡有九條龍,間以五色雲彩。領前後正龍各一條,膝部左、右、前、後和交襟處行龍各一條,袖端正龍各一條。
他穿的龍袍跟原楚國的龍袍不同,而是有了很大的改變。
王康廢除其餘五冕,隻用袞冕,他本身氣質出眾,在這一身裝扮的加持下,恢弘大氣,貴不可言!
接下來就是接受百官朝賀。
到達奉天殿,開始響第一通鼓。
原本的主殿,已經被王康改名了。
鼓聲結束,百官整理好自己的朝服,然後開始第二通鼓,文武百官按照品級排好順序。
值得一提的是,百官朝服也被王康修改,以體現新朝新氣象。
更偏向於明朝時期,但也有所簡化。
等到第三通鼓結束,文武百官,按照順序進入,就位,這時王康穿好袞冕服上禦座,然後開始奏樂。
樂聲結束由卷簾將軍將珠簾卷起,尚寶卿將玉璽放到案上,拱衛司鳴鞭,隨之樂聲大作,引領百官向拜位走去,到了位置以後,樂聲停止……
整個過程相當繁瑣。
但也是這樣,才能體現皇帝威嚴!
高坐在皇位之上,看著下方百官拜禮,王康的心境也有些不同了。
簡單說這就是個位置,但卻代表著無上的權利,受多少人追捧,受多少爭奪……
當真正的坐到了這裏,王康更多感覺到的是責任。
這是一副重擔,將從此壓在身上,這個國家的興亡,城民百姓的富足等等……
這是他的責任,是他的義務。
終究還是走上了這條路。
此前,王康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皇帝,當初為了統一北方草原,他成為了草原王。
那時就有很大的權勢,可他沒有留戀,都安頓好之後,他就做了甩手掌櫃。
位置重大,責任重大。
他最初的夢想依舊是做一個逍遙自在的敗家子,可事與願違,在相反的路上越走越遠。
家族危機四伏,外界麻煩不斷,無奈隻能走上崛起之路!
他已經崛起了,都成為皇帝了。
迴想起來,感慨頗多。
在這一瞬間,王康思緒翻飛……
“出笏,俯伏,興”
讚禮高唱的聲音打斷他的思緒,百官再來一次四拜禮,
到了這裏朝賀才算完成。
按照流程,接下來也是一個重要儀式,那就是冊立皇後太子。
可這個儀式被王康取消了。
他有三個女人,每一個都不想冷落,可皇後隻能有一個,這樣就會分出大小,所以王康還在想著中和解決的辦法,至於太子更是為時尚早。
反正隻有兩個兒子,也不會有那麽的事情。
這些都是過場,還有最重要的一步,頒布即位詔書,定國號,宣年號,正式即位……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