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良對於她來說本就是最大的賭注,不成功便成仁,自己的眼光就是唯一的保障。
羅綺玉從來都相信自己的眼光,可現在,她有些動搖了。
尤其是最近,她想找迴杜和丟失已久、異常珍視的兵器,讓他感激自己。當年綺玉閣轉手,院中的財物都被鴇母帶走了,她又在城南曲院街開了個新場子,羅綺玉便猜測在那裏能尋到。
打聽好新場子叫清月館,她便一心一意地去了,誰知被刁鑽的鴇母算計了——原來鴇母在新場子的生意難做,正好見昔日精心培養出的花魁送上門來,借口幫她找東西,實則暗中做了張假賣身契,逼迫羅綺玉迴來。
那鴇母還振振有詞,“好女兒,聽娘一言,你既走出了我這門檻,再迴來時還是一個人、一雙腳,沒個香車軟轎,還不如從前在娘這兒,前唿後擁的,普天下長眼睛的男人,誰不愛你,何苦去忍受清苦。”
羅綺玉知道她句句顛倒黑白,是在引誘自己衝墜火坑,等她年老色衰了,掙不了錢了,鴇母自有另一番嘴臉等著自己,可想起杜和的猶豫不決,不免心冷。
三番兩次前去都無結果,清月館的人隻讓她再等等,幾次進出,偶爾讓公子哥兒們看見了,都笑著議論羅娘子怎麽又迴來了。再後來,鴇母拿出假賣身契,羅綺玉才知上了圈套,想同杜和說,卻不知怎麽開口,更沒勇氣說。
他若是置之不理,她該如何自處?
沒想到先讓晏夫人起了疑竇,羅綺玉知道她是個心地極好的人,從沒看不起自己,心想幹脆和她說實話,免得她費心猜疑,因此特意背著春岫,主動找到明姝。
明姝聽她說完,歎道:“她手裏的賣身契既然是假的,那就不必被她拿捏,盡管去告,隻是杜和……他並不是無情無義,他隻是拿不定主意。”
羅綺玉歎氣道:“我何嚐不知杜郎的心事,遷延了半年有餘,也夠了,何去何從,我還要想想,多謝晏夫人開導。”
明姝道:“別怕,家裏的人隨你去不方便,我另雇一頂轎子,帶你去京兆府衙門外請個狀師,今日就去狀告,讓衙門還你自由。”
羅綺玉感激不盡,明姝望著她日益消瘦的模樣,心想這個杜和死到哪裏去了,再不迴來,他的姻緣就要破滅了。
☆、第七十九章
蕭禧的書信送到大理寺卿任錚案前,他讀過後,立即請晏子欽一同分析信中含義。
任錚道:“蕭禧在信上說,統和初年他的堂姐,當今的遼國皇後曾提到遼國皇帝多年前就曾暗中與大宋通信,蕭皇後當時年紀尚輕,雖覺得奇怪,卻不敢追查,隻是親族之間說起過,與遼帝通信的會不會就是耶律卿的先輩?”
晏子欽掐指一算,“遼國統和初年,那還是大宋的太宗朝,少說也是四十多年前了!”
說到太宗朝,晏子欽就想起昨晚逃入龔美宅中的刺客。龔美靠著自己的女人邀得真宗皇帝垂青豈不也是從四十多年前的太宗朝開始?若是龔美和遼國有瓜葛,如今的太後也難脫幹係……
晏子欽不敢再往下想,抬眼觀察任錚的神色,卻見他麵色如常。那麽隻有兩種可能——
他雖然知道龔美和這件事情有關,卻不想牽扯其中,因此裝聾作啞。
或者,根本沒人告訴他刺客躲進了龔美宅中,不知情所以不慌張。
可禁軍得到消息,不可能擅自壓下,必須要向上峰匯報,既然任錚不知情,那麽他們的匯報對象一定是更上一層。
皇帝……
倘若皇帝知道自己的母後和曾經投鞭南下踐踏大宋江山的契丹人有著千絲萬縷、若即若離的幹係,事態又會如何進展?何況太後與今上並非親生母子的傳言多年來為曾斷過,連皇後都曾在怒火攻心後說出類似的話。
一貫平和溫厚的皇帝聽聞皇後的言辭後大發雷霆,皇後卻並未受到任何處罰,是不是證明他對太後的信任已經開始動搖?
任錚不知道他心中所想,繼續道:“你之前的猜測沒錯,這個於家的確通遼已久,雖然不能肯定和本案有關,卻可以作為一個調查方向。我已經派人前往京中各處郵驛,搜查過往四十年內的書信往來記錄,凡是舒州送往京城的都要仔細勘察寄信人和收信人的身份,可能要花費四五天的工夫,希望能找到於家在京城的下線。”
說是四五天,可剛過三天,任錚那邊就傳來消息。
“一無所獲。”他坐在晏子欽麵前,把一遝厚厚的紙扔在桌上,歎氣道,“所有舒州寄往汴梁的書信都和於家無關。”
晏子欽道:“為什麽如此篤定,會不會是假借他人之手寄出信件?”
任錚道:“我也想到了這個問題,可既然是寄給京城的下線,那麽收信的至少在一定時間內必須是同一個人、同一處地址——於家的勢力恐怕還沒大到三五年就能培植一個新下線的地步。可是你看這些信件,不是家書,就是短時間內的書信往來,很難和於家長達四十年的計劃相提並論,何況四十年還是保守估計。”
他說的有一定道理,可是晏子欽卻不覺得對破案有什麽推動性進展。世上傳信的方法有不僅限於通過郵驛,托人傳遞豈不是更方便、更保密?
從郵驛入手這條路走不通,倒是提醒了晏子欽,也許可以從常年來往於舒州、汴梁之間的人找到線索。各大州路在京城均設有會館,便於本地士子、商人進京後相互聯係,舒州隸屬淮南路,不如派人去淮南會館暗訪。
有些話他雖想到了,卻還是要讓長官說出,否則就變了味道。
晏子欽暗示道:“多找些舒州本地人,也許可以找到消息。”
任錚想了想,道:“不錯,淮南會館聚集著不少舒州人士,速速命人前去,一切尋訪在暗中進行,不可泄露官府身份。”
晏子欽依言領命,吩咐手下著手準備。
手下的人派出去了,迴來複命之前,晏子欽又能偷得半日閑,傍晚迴家沐浴後,晚風送涼,已經好幾日沒能安穩休息的他坐在房中,捧著一本閑書昏昏欲睡,卻見明姝抱著圓滾滾的肚子在自己麵前走在走去,看得他又高興,又心驚。
高興是因為她臉色不錯,顯然沒被最近接踵而至的事情影響。
心驚是擔心她腳下不穩,或跌或撞,出了閃失。
“寧寧,你可小心些吧,快坐好了別動。”晏子欽學著曲夫人的聲氣,笑道。
最近嶽母大人時常來探望女兒,每次都要噓寒問暖一番,絮叨上個把時辰,把明姝平時各種不注意之處挑出來指正一番。什麽衣服不夠厚要著涼,吃得不講究,吃了魚肉孩子要“癡愚”,還有私底下抱怨晏子欽迴來的少,娘子懷孕時不用那麽拚命,有時晏子欽一走一過,也能聽到兩句。
有趣的是,一次曲夫人滔滔不絕正到酣暢處,正趕上明姝那陣子嗜睡,早就瞌睡連連,最後一頭栽倒在娘親身上,嚇得曲夫人以為女兒怎麽了,叫人一看,居然隻是睡熟了。
明姝聽晏子欽模仿母親,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道:“別說還真有點像。說到我娘,你娘最近如何,弟弟好不好?”
晏子欽道:“剛送來一封信,一切安好,你先老老實實坐下,我再和你細說。”
明姝道:“屋裏地這麽平,你還怕我摔倒不成?再說了,孕婦也是人,也要適當活動。”
她雖這麽說,卻還是坐在晏子欽身邊另一把交椅上,見晏子欽從袖中拿出一封開過封的信,正對著她展開,讓她隻能看見信紙反麵,看不見半個字。
他讀道:“吾兒子欽、賢媳明姝,見信如唔——”
明姝疑惑道:“你讓我看看?”
晏子欽一愣,道:“我讀給你聽就好。”
明姝心想,莫不是臨川出了什麽壞消息,晏子欽怕她操心,想一個人擔著,便道:“把信給我,信上有我的名字,娘親也想把這些話寫給我看,你不能藏著。”
晏子欽道:“別鬧了,我讀給你聽還不是一樣。”
明姝把信壓在桌上,晏子欽想奪迴了,卻怕誤傷了她,就在猶豫不決間,明姝就發現信上的不對了。
“吾兒婉婉、賢媳明姝,見信如唔。”明姝迷茫地抬起頭,道,“婉婉……是你?”
看著眼前身長玉立的少年,眉宇間透出英氣,怎麽也想不出竟然和婉婉這個溫柔到極點的名字的有半分關係。
倘若是個有幾分嬌柔之氣的小娘子叫婉婉還差不多,晏子欽怎麽會叫這個名字!總不會是娘寫著開玩笑的吧……
晏子欽滿臉通紅,明姝捂著嘴不敢笑,怕傷了他的自尊。
晏子欽看她忍著笑的模樣,自己倒笑了起來,道:“算了,你想笑就笑吧,反正也不能瞞一輩子。你還記得在臨川看見的那些女孩兒衣物嗎?”
明姝道:“記得呀。”
那些精巧別致的衫裙,就算放在現在看還是不過時,刺繡又大方,針腳又細密,一看就是自家人的手藝,動了十分心思,絕不是請外麵的繡娘做的。
晏子欽道:“小時候,我娘信了遊方之人的胡言亂語,非說我活不長久,一定要扮成女孩子,起個女孩子的小名,如此方能逃過一劫。後來進了學堂,衣服倒是換迴來了,可是名字叫順口了,娘就一直沒改。”
明姝了然,道:“怪不得之前問你有沒有小名,你死也不說呢!原來還有這個緣故。婉婉……想不到你的名字聽起來比我的還好聽。你娘把你當女孩兒養,你爹不攔著?”
晏子欽道:“起先是不願意的,後來卻覺得女兒好,才想生個女兒,可子鈺也是個男孩。你就當玩笑聽聽算了,可不許和外人講!”
明姝道:“你這點小秘密,我一個人私藏還來不及,怎麽舍得和別人說。除了我和娘,還有誰知道?”
晏子欽道:“臨川親朋家的老人都知道,還有杜和。”
明姝道:“他?想必是四處打聽出來的。”
晏子欽道:“他幾次想拿這個當把柄要挾我,你覺察出了嗎?”
明姝道:“什麽,有嗎?我不記得了。說起杜和,你知不知道他去哪了?”
晏子欽不想告訴明姝太多,道:“誰知道他呢,當晚迴來後說要去拜訪個朋友,沒等迴家就走了。”
他倒是沒說謊,杜和的確沒告訴他行蹤去向。
明姝將信將疑道:“真的嗎?那豈不是又沒人幫你了,這樣吧,不如你給我講講遇刺者的傷口特征,我幫你出出主意?”
晏子欽道:“我就隻說了吧,這件事你別過問,多注意自己就好了。”
明姝點頭道:“其實我也知道你和我爹都是好心,我現在的確不該分心,可是……在家閑的發黴,總想找些事做。”
晏子欽道:“你不是再給孩子做衣服嗎?我看到那頂帽子了,做的很好。”
明姝道:“那個早就做完了……不如,我給你梳梳頭發?”
晏子欽警覺道:“你要給我梳什麽頭發?女人頭發我可不要!”
明姝耍賴道:“婉婉哥,你好不容易空閑一晚,陪我玩玩嘛。”
晏子欽挑眉道:“我是個男人,怎麽好梳女人發髻給你戲耍——恐怕是日子長了,你忘了我是個男人,要不然我證明給你看!”
說著就拉住明姝的衣帶,佯裝要圖謀不軌。
明姝趕緊護住肚子,像抱住一張護身符,道:“你讓我不要亂來,你怎麽自己犯規呢!”
晏子欽笑道:“那我不亂來,你也不許打我的主意,兩不相欠。”
說著,打了個哈欠,走到床前大剌剌倒下。明姝悶坐了一會兒,也躺了下來,一沾枕頭就有了困意,卻聽隱隱有個聲音,低聲說了句:“還有五個月。”
五個月後就是臘月,臘月會發生什麽呢……他們的孩子就要滿月了吧……
明姝甜蜜地笑著,忽然想到了什麽,睜大了眼睛斜瞄向晏子欽的方向,就像看到了餓狼一樣,瑟瑟發抖。
晏子欽最近什麽都好,百依百順,把明姝伺候得像清宮劇裏的太後老佛爺一樣,可就一點不好——不提案情。
世間的事就是這樣,越是保密,越是禁忌,越引人好奇,故而有亞當夏娃偷嚐禁果,又有潘多拉打開魔盒。
明姝的禁果和魔盒就是蕭禧的案子,而唯一能幫她的隻有人間蒸發的杜和。
算一算都快十天沒見他了,本不抱什麽希望,這天午後,卻見他姍姍歸來,一進門就直奔水井,拉起一桶水直接喝了個精光,嚇得明姝趕緊讓春岫拉住他。
“杜二少爺這是學誇父去追日了?要不要把黃河、渭水都倒進你胃裏?”春岫玩笑道。
杜和跟這幫丫頭一向沒臉沒皮,丫頭們也喜歡和他玩笑幾句。
杜和道:“外麵的石板路簡直是鐵板,你們深宅大院、前榆後柳的,不知有多熱!”
明姝道:“夫君說你去朋友家了,真麽久才迴來,也不提前說一聲,羅娘子可擔心呢!”
杜和想起羅綺玉偷偷摸摸去花街柳巷的事,酸酸道:“她人呢?”
明姝道:“你不去看她,還要她來看你嗎?”
杜和心裏不是滋味,可小別之後,說不想念是假的,於是到她門前輕叩門扉,不一會兒,羅綺玉就出現在門後,兩隻眼睛明顯哭過,整個人蒼白而憔悴。
“杜郎……”她默默道。
杜和隻覺得她不同以往,卻說不上來哪裏不對,道:“你最近……如何?”
話一出口,他自己都覺得尷尬,似乎在別的姑娘麵前那種遊刃有餘的信心一下子消失殆盡,不論怎麽表現都像個笨拙的、患得患失的人。
羅綺玉從來都相信自己的眼光,可現在,她有些動搖了。
尤其是最近,她想找迴杜和丟失已久、異常珍視的兵器,讓他感激自己。當年綺玉閣轉手,院中的財物都被鴇母帶走了,她又在城南曲院街開了個新場子,羅綺玉便猜測在那裏能尋到。
打聽好新場子叫清月館,她便一心一意地去了,誰知被刁鑽的鴇母算計了——原來鴇母在新場子的生意難做,正好見昔日精心培養出的花魁送上門來,借口幫她找東西,實則暗中做了張假賣身契,逼迫羅綺玉迴來。
那鴇母還振振有詞,“好女兒,聽娘一言,你既走出了我這門檻,再迴來時還是一個人、一雙腳,沒個香車軟轎,還不如從前在娘這兒,前唿後擁的,普天下長眼睛的男人,誰不愛你,何苦去忍受清苦。”
羅綺玉知道她句句顛倒黑白,是在引誘自己衝墜火坑,等她年老色衰了,掙不了錢了,鴇母自有另一番嘴臉等著自己,可想起杜和的猶豫不決,不免心冷。
三番兩次前去都無結果,清月館的人隻讓她再等等,幾次進出,偶爾讓公子哥兒們看見了,都笑著議論羅娘子怎麽又迴來了。再後來,鴇母拿出假賣身契,羅綺玉才知上了圈套,想同杜和說,卻不知怎麽開口,更沒勇氣說。
他若是置之不理,她該如何自處?
沒想到先讓晏夫人起了疑竇,羅綺玉知道她是個心地極好的人,從沒看不起自己,心想幹脆和她說實話,免得她費心猜疑,因此特意背著春岫,主動找到明姝。
明姝聽她說完,歎道:“她手裏的賣身契既然是假的,那就不必被她拿捏,盡管去告,隻是杜和……他並不是無情無義,他隻是拿不定主意。”
羅綺玉歎氣道:“我何嚐不知杜郎的心事,遷延了半年有餘,也夠了,何去何從,我還要想想,多謝晏夫人開導。”
明姝道:“別怕,家裏的人隨你去不方便,我另雇一頂轎子,帶你去京兆府衙門外請個狀師,今日就去狀告,讓衙門還你自由。”
羅綺玉感激不盡,明姝望著她日益消瘦的模樣,心想這個杜和死到哪裏去了,再不迴來,他的姻緣就要破滅了。
☆、第七十九章
蕭禧的書信送到大理寺卿任錚案前,他讀過後,立即請晏子欽一同分析信中含義。
任錚道:“蕭禧在信上說,統和初年他的堂姐,當今的遼國皇後曾提到遼國皇帝多年前就曾暗中與大宋通信,蕭皇後當時年紀尚輕,雖覺得奇怪,卻不敢追查,隻是親族之間說起過,與遼帝通信的會不會就是耶律卿的先輩?”
晏子欽掐指一算,“遼國統和初年,那還是大宋的太宗朝,少說也是四十多年前了!”
說到太宗朝,晏子欽就想起昨晚逃入龔美宅中的刺客。龔美靠著自己的女人邀得真宗皇帝垂青豈不也是從四十多年前的太宗朝開始?若是龔美和遼國有瓜葛,如今的太後也難脫幹係……
晏子欽不敢再往下想,抬眼觀察任錚的神色,卻見他麵色如常。那麽隻有兩種可能——
他雖然知道龔美和這件事情有關,卻不想牽扯其中,因此裝聾作啞。
或者,根本沒人告訴他刺客躲進了龔美宅中,不知情所以不慌張。
可禁軍得到消息,不可能擅自壓下,必須要向上峰匯報,既然任錚不知情,那麽他們的匯報對象一定是更上一層。
皇帝……
倘若皇帝知道自己的母後和曾經投鞭南下踐踏大宋江山的契丹人有著千絲萬縷、若即若離的幹係,事態又會如何進展?何況太後與今上並非親生母子的傳言多年來為曾斷過,連皇後都曾在怒火攻心後說出類似的話。
一貫平和溫厚的皇帝聽聞皇後的言辭後大發雷霆,皇後卻並未受到任何處罰,是不是證明他對太後的信任已經開始動搖?
任錚不知道他心中所想,繼續道:“你之前的猜測沒錯,這個於家的確通遼已久,雖然不能肯定和本案有關,卻可以作為一個調查方向。我已經派人前往京中各處郵驛,搜查過往四十年內的書信往來記錄,凡是舒州送往京城的都要仔細勘察寄信人和收信人的身份,可能要花費四五天的工夫,希望能找到於家在京城的下線。”
說是四五天,可剛過三天,任錚那邊就傳來消息。
“一無所獲。”他坐在晏子欽麵前,把一遝厚厚的紙扔在桌上,歎氣道,“所有舒州寄往汴梁的書信都和於家無關。”
晏子欽道:“為什麽如此篤定,會不會是假借他人之手寄出信件?”
任錚道:“我也想到了這個問題,可既然是寄給京城的下線,那麽收信的至少在一定時間內必須是同一個人、同一處地址——於家的勢力恐怕還沒大到三五年就能培植一個新下線的地步。可是你看這些信件,不是家書,就是短時間內的書信往來,很難和於家長達四十年的計劃相提並論,何況四十年還是保守估計。”
他說的有一定道理,可是晏子欽卻不覺得對破案有什麽推動性進展。世上傳信的方法有不僅限於通過郵驛,托人傳遞豈不是更方便、更保密?
從郵驛入手這條路走不通,倒是提醒了晏子欽,也許可以從常年來往於舒州、汴梁之間的人找到線索。各大州路在京城均設有會館,便於本地士子、商人進京後相互聯係,舒州隸屬淮南路,不如派人去淮南會館暗訪。
有些話他雖想到了,卻還是要讓長官說出,否則就變了味道。
晏子欽暗示道:“多找些舒州本地人,也許可以找到消息。”
任錚想了想,道:“不錯,淮南會館聚集著不少舒州人士,速速命人前去,一切尋訪在暗中進行,不可泄露官府身份。”
晏子欽依言領命,吩咐手下著手準備。
手下的人派出去了,迴來複命之前,晏子欽又能偷得半日閑,傍晚迴家沐浴後,晚風送涼,已經好幾日沒能安穩休息的他坐在房中,捧著一本閑書昏昏欲睡,卻見明姝抱著圓滾滾的肚子在自己麵前走在走去,看得他又高興,又心驚。
高興是因為她臉色不錯,顯然沒被最近接踵而至的事情影響。
心驚是擔心她腳下不穩,或跌或撞,出了閃失。
“寧寧,你可小心些吧,快坐好了別動。”晏子欽學著曲夫人的聲氣,笑道。
最近嶽母大人時常來探望女兒,每次都要噓寒問暖一番,絮叨上個把時辰,把明姝平時各種不注意之處挑出來指正一番。什麽衣服不夠厚要著涼,吃得不講究,吃了魚肉孩子要“癡愚”,還有私底下抱怨晏子欽迴來的少,娘子懷孕時不用那麽拚命,有時晏子欽一走一過,也能聽到兩句。
有趣的是,一次曲夫人滔滔不絕正到酣暢處,正趕上明姝那陣子嗜睡,早就瞌睡連連,最後一頭栽倒在娘親身上,嚇得曲夫人以為女兒怎麽了,叫人一看,居然隻是睡熟了。
明姝聽晏子欽模仿母親,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道:“別說還真有點像。說到我娘,你娘最近如何,弟弟好不好?”
晏子欽道:“剛送來一封信,一切安好,你先老老實實坐下,我再和你細說。”
明姝道:“屋裏地這麽平,你還怕我摔倒不成?再說了,孕婦也是人,也要適當活動。”
她雖這麽說,卻還是坐在晏子欽身邊另一把交椅上,見晏子欽從袖中拿出一封開過封的信,正對著她展開,讓她隻能看見信紙反麵,看不見半個字。
他讀道:“吾兒子欽、賢媳明姝,見信如唔——”
明姝疑惑道:“你讓我看看?”
晏子欽一愣,道:“我讀給你聽就好。”
明姝心想,莫不是臨川出了什麽壞消息,晏子欽怕她操心,想一個人擔著,便道:“把信給我,信上有我的名字,娘親也想把這些話寫給我看,你不能藏著。”
晏子欽道:“別鬧了,我讀給你聽還不是一樣。”
明姝把信壓在桌上,晏子欽想奪迴了,卻怕誤傷了她,就在猶豫不決間,明姝就發現信上的不對了。
“吾兒婉婉、賢媳明姝,見信如唔。”明姝迷茫地抬起頭,道,“婉婉……是你?”
看著眼前身長玉立的少年,眉宇間透出英氣,怎麽也想不出竟然和婉婉這個溫柔到極點的名字的有半分關係。
倘若是個有幾分嬌柔之氣的小娘子叫婉婉還差不多,晏子欽怎麽會叫這個名字!總不會是娘寫著開玩笑的吧……
晏子欽滿臉通紅,明姝捂著嘴不敢笑,怕傷了他的自尊。
晏子欽看她忍著笑的模樣,自己倒笑了起來,道:“算了,你想笑就笑吧,反正也不能瞞一輩子。你還記得在臨川看見的那些女孩兒衣物嗎?”
明姝道:“記得呀。”
那些精巧別致的衫裙,就算放在現在看還是不過時,刺繡又大方,針腳又細密,一看就是自家人的手藝,動了十分心思,絕不是請外麵的繡娘做的。
晏子欽道:“小時候,我娘信了遊方之人的胡言亂語,非說我活不長久,一定要扮成女孩子,起個女孩子的小名,如此方能逃過一劫。後來進了學堂,衣服倒是換迴來了,可是名字叫順口了,娘就一直沒改。”
明姝了然,道:“怪不得之前問你有沒有小名,你死也不說呢!原來還有這個緣故。婉婉……想不到你的名字聽起來比我的還好聽。你娘把你當女孩兒養,你爹不攔著?”
晏子欽道:“起先是不願意的,後來卻覺得女兒好,才想生個女兒,可子鈺也是個男孩。你就當玩笑聽聽算了,可不許和外人講!”
明姝道:“你這點小秘密,我一個人私藏還來不及,怎麽舍得和別人說。除了我和娘,還有誰知道?”
晏子欽道:“臨川親朋家的老人都知道,還有杜和。”
明姝道:“他?想必是四處打聽出來的。”
晏子欽道:“他幾次想拿這個當把柄要挾我,你覺察出了嗎?”
明姝道:“什麽,有嗎?我不記得了。說起杜和,你知不知道他去哪了?”
晏子欽不想告訴明姝太多,道:“誰知道他呢,當晚迴來後說要去拜訪個朋友,沒等迴家就走了。”
他倒是沒說謊,杜和的確沒告訴他行蹤去向。
明姝將信將疑道:“真的嗎?那豈不是又沒人幫你了,這樣吧,不如你給我講講遇刺者的傷口特征,我幫你出出主意?”
晏子欽道:“我就隻說了吧,這件事你別過問,多注意自己就好了。”
明姝點頭道:“其實我也知道你和我爹都是好心,我現在的確不該分心,可是……在家閑的發黴,總想找些事做。”
晏子欽道:“你不是再給孩子做衣服嗎?我看到那頂帽子了,做的很好。”
明姝道:“那個早就做完了……不如,我給你梳梳頭發?”
晏子欽警覺道:“你要給我梳什麽頭發?女人頭發我可不要!”
明姝耍賴道:“婉婉哥,你好不容易空閑一晚,陪我玩玩嘛。”
晏子欽挑眉道:“我是個男人,怎麽好梳女人發髻給你戲耍——恐怕是日子長了,你忘了我是個男人,要不然我證明給你看!”
說著就拉住明姝的衣帶,佯裝要圖謀不軌。
明姝趕緊護住肚子,像抱住一張護身符,道:“你讓我不要亂來,你怎麽自己犯規呢!”
晏子欽笑道:“那我不亂來,你也不許打我的主意,兩不相欠。”
說著,打了個哈欠,走到床前大剌剌倒下。明姝悶坐了一會兒,也躺了下來,一沾枕頭就有了困意,卻聽隱隱有個聲音,低聲說了句:“還有五個月。”
五個月後就是臘月,臘月會發生什麽呢……他們的孩子就要滿月了吧……
明姝甜蜜地笑著,忽然想到了什麽,睜大了眼睛斜瞄向晏子欽的方向,就像看到了餓狼一樣,瑟瑟發抖。
晏子欽最近什麽都好,百依百順,把明姝伺候得像清宮劇裏的太後老佛爺一樣,可就一點不好——不提案情。
世間的事就是這樣,越是保密,越是禁忌,越引人好奇,故而有亞當夏娃偷嚐禁果,又有潘多拉打開魔盒。
明姝的禁果和魔盒就是蕭禧的案子,而唯一能幫她的隻有人間蒸發的杜和。
算一算都快十天沒見他了,本不抱什麽希望,這天午後,卻見他姍姍歸來,一進門就直奔水井,拉起一桶水直接喝了個精光,嚇得明姝趕緊讓春岫拉住他。
“杜二少爺這是學誇父去追日了?要不要把黃河、渭水都倒進你胃裏?”春岫玩笑道。
杜和跟這幫丫頭一向沒臉沒皮,丫頭們也喜歡和他玩笑幾句。
杜和道:“外麵的石板路簡直是鐵板,你們深宅大院、前榆後柳的,不知有多熱!”
明姝道:“夫君說你去朋友家了,真麽久才迴來,也不提前說一聲,羅娘子可擔心呢!”
杜和想起羅綺玉偷偷摸摸去花街柳巷的事,酸酸道:“她人呢?”
明姝道:“你不去看她,還要她來看你嗎?”
杜和心裏不是滋味,可小別之後,說不想念是假的,於是到她門前輕叩門扉,不一會兒,羅綺玉就出現在門後,兩隻眼睛明顯哭過,整個人蒼白而憔悴。
“杜郎……”她默默道。
杜和隻覺得她不同以往,卻說不上來哪裏不對,道:“你最近……如何?”
話一出口,他自己都覺得尷尬,似乎在別的姑娘麵前那種遊刃有餘的信心一下子消失殆盡,不論怎麽表現都像個笨拙的、患得患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