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欽已換好了朝服,不出他所料,明姝果然起不來,他獨自更衣後就在花廳裏用些點心。
形跡可疑的人?難道是李家派人來了?晏子欽心下一凜,忙讓人將還在睡夢中的杜和叫起來,管他有沒有起床氣,先把人藏好,別被李家人發現。
到了門外才發現,來人竟是程都頭,說的還真是杜和襲擊李忠的事。
“是李忠報的案?”既然無事,晏子欽便準備上朝,牽著馬和程都頭邊走邊談。
程都頭搖頭道:“是李家其他人,李忠不想聲張。晏大人,你們這是玩的哪出?案子還沒結,怎麽能襲擊證人呢。”
晏子欽道:“你的證人可能是三十年前薛家滅門案的從犯,而主犯就是死去的梁寬和李維庸。”
程都頭驚道:“什麽意思?”
晏子欽道:“現在案子還差一節,你幫我去做兩件事——第一件,想方設法找出薛家的骸骨,尤其要注意是否有嬰兒的;第二件,查查京中所以劊子手的底細,凡是年紀三十多歲的都要查,若是有孿生兄弟的也要向我匯報,所有符合情況的都扣下來等我審問。”
說完,就跨上馬朝宮城走去,留下程都頭站在原地摸不著頭腦。
找薛家骸骨,找劊子手?什麽意思?不管什麽意思,先照做吧,晏大人的安排總不會錯。
明姝醒來時,又是天光大亮,春岫已在門外踱了四十幾個來迴,聽見房裏終於有了動靜,卻是自家小娘子伸著懶腰念道:“又是一天自然醒。”
自然醒,什麽玩意兒?不管三七二十一,推門進去,明姝正用手掩著嘴,想必是打了個哈欠,眨著淚花迴頭對她笑。
“嘿嘿,春岫,我是不是又睡到特別晚?”明姝笑得特別不好意思。
春岫心道,原來您也會不好意思,扶起她,拿起梳子幫她理順拱的亂七八糟的長發。
“您知道晚就好,快起來吧,請脈的大夫早到了,就等您起身了。”
“哎呦,疼疼疼,你慢點梳!你們姑爺是不是走了?”明姝拉著被扯痛的頭發問道。
春岫道:“都快午時了,晏官人要是還沒去上朝,第二天彈劾的奏疏就擺在官家麵前。”
明姝道:“不錯哦,你也知道朝裏的事了?”
春岫道:“還不是您念叨的,什麽憂讒畏譏。”
明姝道:“這話是沒錯,隻是不許在範官人麵前提起。”這話本就是範仲淹以後要寫的,可不敢當著他的麵說。
被春岫拉扯著“暴力快速”地洗漱後,明姝終於能坐在菱花鏡前喘一口氣,卻道:“你請郎中先迴去吧,今天麻煩他了,賠送些禮物失物招領鋪。”
春岫幫她插戴金釵的手停住了,不解道:“為什麽?不是每日都請脈的嗎?”
明姝對著鏡子調整耳上的瑪瑙墜子,道:“今日來不及了,我急著去衙門,你們姑爺應該已經到了。”
昨晚就怕他丟下自己,可誰讓自己不爭氣呢,果然起晚了。
春岫嘟嘴道:“也沒什麽不可以,就是到時候夫人問起來,你自己和她說。”
明姝笑道:“好好好,就知道我們春岫最老實了,撒不了謊,這事就包我身上了。”
換好一套修身的酡色褙子配牙白長裙,明姝一刻不停地來到京兆府。出門前羅綺玉幾次想和她說話,卻見她十分忙碌的樣子,都咽進肚裏說不出口,明姝也是上了馬車後才發覺羅綺玉方才的異狀。
“羅娘子是不是有話想和我說?”她問春岫。
春岫一向不喜羅綺玉,礙著明姝的告誡才沒和曲夫人告狀,因此訕訕道:“她若有話,自然會和您講的,或早或遲罷了。”
明姝也看得出春岫的意思,道:“到了衙門後,你先迴家去吧,我晚上想吃些酸酸的東西,你讓廚房準備一下。”
春岫點頭應下,送明姝進了衙門後,乘車離去。
卻說明姝到了衙門,程都頭的一幹手下自然奉若上賓,一名衙役獻寶似的奉上一本花名冊,道:“這是汴梁十三位三十歲左右的劊子手名錄,請夫人過目。”
明姝見晏子欽還沒來,本就有些不自在,又突然送來一本劊子手名冊,心下不解,問道:“程都頭呢?”
衙役道:“在亂葬崗,搜尋薛家人的遺骨呢。”
明姝狐疑地翻開花名冊,隻見十三個人的名字依據年齡從小到大依次排列,不知為何,總覺得這場景有些熟悉,這才想起當年擇婿時也是十三個名字,不由一笑。
都是按年齡排序,隻有第一個很奇怪,已經三十一歲,卻排在二十九歲的第二人之前,明姝因而問道:“這第一人——於海青是怎麽迴事?”
衙役道:“他呀,他情況比較特殊,有個孿生弟弟,所以按照晏大人的意思特別挑出來。”
明姝點點頭,特別注意了一下於海青的履曆。原來他的父母早已亡故,從小在救濟堂。
“他的弟弟是個拉馬車送客的,叫於海泉。小的查過了,兄弟二人本來無姓,跟著救濟堂的老嬤嬤姓王,七年前才自作主張改姓於的。”衙役解釋道。
明姝點點頭,忽聽見堂外有紛至遝來的腳步聲,原來是程都頭迴來了,晏子欽也隨之到來,見明姝在,有些驚訝道:“來得正好,有兩具骸骨想請你看看。”
正說著,兩個衙役就抬著一隻兩尺長、一尺寬的小匣子進來,明姝道:“這是兩具骸骨,恐怕連半具都沒有。”
晏子欽示意衙役打開匣子,卻是被分成兩小堆的嬰兒白骨,已有明顯的腐化痕跡,可見收殮時沒有棺木,導致潮濕的土壤直接接觸骨骼,引發侵蝕。
“骸骨的主人是薛漢良的一對雙生子。”晏子欽把手套、白醋等物品遞給明姝,“你看看是不是有什麽疑點?”
明姝隻是掃了兩堆白骨一眼,就皺眉道:“疑點?你的假設本就是錯誤的,這根本就是一個人的骨骼,怎麽說的一對孿生兄弟的?”
☆、第七十一章
那匣子中的白骨雖分作兩堆,完整的頭骨卻隻有一個。
程都頭解釋道:“當初收殮不及時,屍骨已被野狗啃食了不少,加之三十年來無人料理,又遺失了一部分,看著是一具,實際是兩具,是由兩塊不同的草席卷著下葬的。”
說著,拿起一根斷裂的肋條繼續道:“一共有十二根肋骨,嬰兒隻有八根,證明起碼有兩個孩子。”
明姝早就知道古人對於骨骼構造有很多誤解,比如南宋提刑官宋慈的法醫學開天之作《洗冤集錄》中就記載著“男子骨白,婦人骨黑”這種一看即知是偽科學的論調,畢竟人類就是在一代一代推翻前人的學說中進步的,作為奠基,仵作的經驗之談固然可敬,可其中的訛誤確實應該被修正。
明姝搖頭道:“無論年輕年長、男性女性,都是十二根肋骨。”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這些衙役未必都見過骸骨,可或多或少都聽說過男子十二根肋條、女子十四根、嬰童八根的真理,明姝的話不僅是在否定程都頭,更是在挑戰在場所有人的常識。
眾人麵麵相覷,紛紛議論著她的話是什麽意思,難道把衙門裏的人當傻子不成?
晏子欽揮手止住吵鬧,可是卻止不住人們的腹誹,從一道道不信任的眼光中不難猜到他們心裏的不快,有時不說出口的指責比厲聲叱罵更覺壓抑。
明姝從容地帶上手套,在充滿懷疑的閑言碎語中開工也不是第一次了,沒什麽好焦慮的。
“且不說肋骨,就說這一部分。”她拿起了一塊形似蝴蝶的白骨,“這是骨盆,位於髖部,是人體中最堅硬的部分,野狗啃食或是自然侵蝕很難使它碎裂成兩半,何況,切麵這麽光滑。”
她將兩堆白骨中的骨盆合在一起,居然嚴絲合縫地對接上了。
“很明顯,碎裂是人為使用銳器造成的,有人希望外界認為兩個孩子都死在了兇案中。”
四下裏是無聲的靜默,多年的認知就這麽輕易被推翻,藏在衙役們心中的不滿都化為啞口無言的空白,所謂心服口服就是如今的場麵曼珠沙華花葉。
程都頭怔愣半晌,訥訥道:“幸存的孩子有最大嫌疑,我們要盡快找到他。”
晏子欽道:“未必,這樣的事情,他一個人做不來。今早托你輯錄的名冊有結果了嗎?”
程都頭即刻令衙役奉上劊子手的名冊,和明姝一樣,晏子欽第一時間就被列於第一位的於海青吸引住了目光,及到聽說他的胞弟於海泉是車夫時,晏子欽背後騰起寒意,幾乎是立刻起身道:“快捉拿此人!”
程都頭依舊不明所以,不過聽晏大人的話總是沒錯的,不假思索地領著手下的兄弟去南郊拿人,那裏是刑場的所在,尚未到秋後問斬的時節,閑閑無事的劊子手們每天都聚在刑場外喝酒賭錢。
可他的人卻撲了個空,原來於海青十天前就告假進城,理由是弟弟生了急病,無人照料。
兄弟二人都無妻無子,哥哥住在刑場,弟弟在城外租了一間茅棚,這兩個人就像是世上多餘的一對兄弟,無父無母,無親無故,能依靠的隻有彼此,程都頭的人在於海泉的住處設伏,果然將二人一網打盡。
迴來後,程都頭得意地在手下麵前自誇:“別的不敢說,單論抓人,爺爺我還是有些本事的!”
話音剛落,就見晏子欽進來,一班沒正形的衙役或是歪在椅子上,或是騎在桌子上,都默默站好,迅速把零亂的房間恢複原狀。
程都頭敢誇口是因為晏子欽不在,若論佩服,晏子欽是他最佩服的人,不到四天的時間就破獲了一起大案,於海青和於海泉已經招認了。
“晏大人,您是怎麽看出兇手的呢?”程都頭問道。
晏子欽道:“很簡單,從他們的職業入手。之前內子分析兩顆頭顱的傷口,確定兇手有兩人,一個精於殺人,另一個不會殺戮,卻能挾持死者穿行於大道卻不被懷疑,於海青和於海泉一個是劊子手,另一個是車夫,豈不正好符合?當我看到二人的履曆時,一切都說得通了。”
程都頭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可是在下還有一個疑問——那天晏夫人不是說薛家的孿生兄弟一死一生嗎,可是於海青和於海泉是兩個人啊,這怎麽解釋?”
晏子欽道:“所以,我今天來就是要提審於氏兄弟,理清最後一個問題。”
程都頭大方地從暗櫃中拿下一串監牢的鑰匙,笑道:“當然可以!請隨我來。”
這是晏子欽第一次親自進入死囚的牢獄,比他想象中更壓抑,四壁是通天徹地的古舊青磚,因沒有窗戶,潮氣都困在室內,即便幹燥如汴梁,這裏的地磚縫隙裏都爬滿了青苔,照明隻能靠零星的燒得有氣無力的火把,似乎下一秒就要熄滅,狹長幽深的走廊就要陷入黑暗。
程都頭擔心這位年紀輕輕的大人第一次來受不了這樣的環境,畢竟不通風還住滿了不理荒穢的將死之人,味道可想而知,或是死囚們見到一位拖朱曳紫的大人,破釜沉舟地急於求生,瘋狂的唿喊和醜惡的嘴臉嚇壞了大人,因此亮出官刀,圓睜虎目,從旁護送。
可晏子欽從頭至尾麵不改色,隻是輕聲對程都頭道:“許多人的案子都是我在大理寺複審過的,其中有幾起存疑,已經駁迴轉呈給刑部了,到了京兆府馮大人手中,還請程都頭多多勸導,做父母官的,不可為了蠅頭小利冤枉一個好人,錯放一個惡人。”
囚牢中大多數的確是罪有應得,可也有不少冤案,錯判的死囚們聞言大哭,自從鋃鐺入獄,人不人鬼不鬼,終於有了一線曙光,即便渺茫,還是暫且相信才有動力在這活煉獄裏偷生我的春天在古代。
於海青兄弟倆的牢房在走廊盡頭,獄卒鎖了二人的手腳,這才開門請晏子欽入內。
正中擺著一張折背大椅,隨行的數名衙役、獄卒分列兩側,高舉著獵獵作響的火把,程都頭請晏子欽上座。
眼前是屈坐在地的於海青、於海泉,晏子欽打量著二人,相貌出奇地相似,若說不是孿生兄弟,恐怕無人相信。
可他們真的是薛漢良的兒子嗎?如果不是薛漢良的兒子,他們為何會冒險殺人?
“你們是在救濟堂長大的?”晏子欽問道。
哥哥於海青道:“大人不需問了,我也曾是半個衙門裏的人,知道殺人償命,可先父的命就不是命嗎!奸商殺我全家,害的我和阿弟流落江湖,四十七條人命外加改變了兩個人一輩子的命運,我們隻讓梁寬、李維庸兩個罪魁禍首償命,還不夠克製嗎!”
晏子欽道:“現在早已不是推崇血親複仇的時代,你們草菅人命,殺死的何止是兩個你認為的罪有應得之人,更多的惡果你們看不見嗎?”
“梁家為北方抗擊西夏的守軍提供糧草,你們殺了梁寬,糧草運送陷入混亂,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北方有多少將士忍著饑餓奔赴沙場,又有幾人因此馬革裹屍,倘若防線死守,死的百姓何止千百!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
兩人低頭不語。
晏子欽歎息道:“律法因何存在,隻因它是規矩,是死線,讓人冷靜理智,若是都像你們一樣,憑意氣生殺予奪,人人在膽戰心驚中過日子,你們願意嗎。”
於海泉憤憤道:“憑什麽我們薛家就無緣無故被滅門,難道就讓我們冤沉海底不成?”
晏子欽道:“三十年前的案子會重新交由刑部定奪,絕不會因時過境遷而擱置,同理,你們也會因為自己的行為受到應有的處罰。”
於海青苦笑著,看著弟弟道:“我們兄弟二人已做好了必死的準備,不怕。”
晏子欽道:“其實……我很同情你們,但是這樣的話多說無益,我還有一個問題——案發時你們尚在繈褓,是誰將身世與家仇告訴你們的。”
於海青默然良久,道:“是三年多以前,一位姓於的男人自稱父輩當年侍奉過我祖母,還留下一筆錢財給我們兄弟。我們不敢恢複舊姓,又感念他的忠義,便假托姓於,長輩的遺贈我們不敢花,都藏在我兄弟住處的床下,現在也沒用了,你們拿去和我先人的屍骨一並收葬了吧。”
等到程都頭挖開於海泉的床下,果然有一隻包袱,打開破舊的包袱,裏麵竟然是十數枚黃澄澄的金子,都是外圓內方的金幣模樣,他拿起一顆,沉甸甸的挺壓手。
“謔,還是真東西!你說這兩兄弟是不是傻,守著這些寶物,卻住漏風漏雨的破茅棚子?”程都頭不解道。
晏子欽拿過一枚金幣在手中把玩,卻忽的警惕起來,緊攥著金幣道:“不好!”
程都頭不解道:“怎麽?”
下一瞬,晏子欽已經馳馬趕迴家中,拉過正在和杜和一起整理記錄的明姝,把金幣拿到她眼前,喘著氣道:“你看這個。”
明姝皺眉端詳了片刻,道:“金幣上是契丹文!這是遼國的東西!”
形跡可疑的人?難道是李家派人來了?晏子欽心下一凜,忙讓人將還在睡夢中的杜和叫起來,管他有沒有起床氣,先把人藏好,別被李家人發現。
到了門外才發現,來人竟是程都頭,說的還真是杜和襲擊李忠的事。
“是李忠報的案?”既然無事,晏子欽便準備上朝,牽著馬和程都頭邊走邊談。
程都頭搖頭道:“是李家其他人,李忠不想聲張。晏大人,你們這是玩的哪出?案子還沒結,怎麽能襲擊證人呢。”
晏子欽道:“你的證人可能是三十年前薛家滅門案的從犯,而主犯就是死去的梁寬和李維庸。”
程都頭驚道:“什麽意思?”
晏子欽道:“現在案子還差一節,你幫我去做兩件事——第一件,想方設法找出薛家的骸骨,尤其要注意是否有嬰兒的;第二件,查查京中所以劊子手的底細,凡是年紀三十多歲的都要查,若是有孿生兄弟的也要向我匯報,所有符合情況的都扣下來等我審問。”
說完,就跨上馬朝宮城走去,留下程都頭站在原地摸不著頭腦。
找薛家骸骨,找劊子手?什麽意思?不管什麽意思,先照做吧,晏大人的安排總不會錯。
明姝醒來時,又是天光大亮,春岫已在門外踱了四十幾個來迴,聽見房裏終於有了動靜,卻是自家小娘子伸著懶腰念道:“又是一天自然醒。”
自然醒,什麽玩意兒?不管三七二十一,推門進去,明姝正用手掩著嘴,想必是打了個哈欠,眨著淚花迴頭對她笑。
“嘿嘿,春岫,我是不是又睡到特別晚?”明姝笑得特別不好意思。
春岫心道,原來您也會不好意思,扶起她,拿起梳子幫她理順拱的亂七八糟的長發。
“您知道晚就好,快起來吧,請脈的大夫早到了,就等您起身了。”
“哎呦,疼疼疼,你慢點梳!你們姑爺是不是走了?”明姝拉著被扯痛的頭發問道。
春岫道:“都快午時了,晏官人要是還沒去上朝,第二天彈劾的奏疏就擺在官家麵前。”
明姝道:“不錯哦,你也知道朝裏的事了?”
春岫道:“還不是您念叨的,什麽憂讒畏譏。”
明姝道:“這話是沒錯,隻是不許在範官人麵前提起。”這話本就是範仲淹以後要寫的,可不敢當著他的麵說。
被春岫拉扯著“暴力快速”地洗漱後,明姝終於能坐在菱花鏡前喘一口氣,卻道:“你請郎中先迴去吧,今天麻煩他了,賠送些禮物失物招領鋪。”
春岫幫她插戴金釵的手停住了,不解道:“為什麽?不是每日都請脈的嗎?”
明姝對著鏡子調整耳上的瑪瑙墜子,道:“今日來不及了,我急著去衙門,你們姑爺應該已經到了。”
昨晚就怕他丟下自己,可誰讓自己不爭氣呢,果然起晚了。
春岫嘟嘴道:“也沒什麽不可以,就是到時候夫人問起來,你自己和她說。”
明姝笑道:“好好好,就知道我們春岫最老實了,撒不了謊,這事就包我身上了。”
換好一套修身的酡色褙子配牙白長裙,明姝一刻不停地來到京兆府。出門前羅綺玉幾次想和她說話,卻見她十分忙碌的樣子,都咽進肚裏說不出口,明姝也是上了馬車後才發覺羅綺玉方才的異狀。
“羅娘子是不是有話想和我說?”她問春岫。
春岫一向不喜羅綺玉,礙著明姝的告誡才沒和曲夫人告狀,因此訕訕道:“她若有話,自然會和您講的,或早或遲罷了。”
明姝也看得出春岫的意思,道:“到了衙門後,你先迴家去吧,我晚上想吃些酸酸的東西,你讓廚房準備一下。”
春岫點頭應下,送明姝進了衙門後,乘車離去。
卻說明姝到了衙門,程都頭的一幹手下自然奉若上賓,一名衙役獻寶似的奉上一本花名冊,道:“這是汴梁十三位三十歲左右的劊子手名錄,請夫人過目。”
明姝見晏子欽還沒來,本就有些不自在,又突然送來一本劊子手名冊,心下不解,問道:“程都頭呢?”
衙役道:“在亂葬崗,搜尋薛家人的遺骨呢。”
明姝狐疑地翻開花名冊,隻見十三個人的名字依據年齡從小到大依次排列,不知為何,總覺得這場景有些熟悉,這才想起當年擇婿時也是十三個名字,不由一笑。
都是按年齡排序,隻有第一個很奇怪,已經三十一歲,卻排在二十九歲的第二人之前,明姝因而問道:“這第一人——於海青是怎麽迴事?”
衙役道:“他呀,他情況比較特殊,有個孿生弟弟,所以按照晏大人的意思特別挑出來。”
明姝點點頭,特別注意了一下於海青的履曆。原來他的父母早已亡故,從小在救濟堂。
“他的弟弟是個拉馬車送客的,叫於海泉。小的查過了,兄弟二人本來無姓,跟著救濟堂的老嬤嬤姓王,七年前才自作主張改姓於的。”衙役解釋道。
明姝點點頭,忽聽見堂外有紛至遝來的腳步聲,原來是程都頭迴來了,晏子欽也隨之到來,見明姝在,有些驚訝道:“來得正好,有兩具骸骨想請你看看。”
正說著,兩個衙役就抬著一隻兩尺長、一尺寬的小匣子進來,明姝道:“這是兩具骸骨,恐怕連半具都沒有。”
晏子欽示意衙役打開匣子,卻是被分成兩小堆的嬰兒白骨,已有明顯的腐化痕跡,可見收殮時沒有棺木,導致潮濕的土壤直接接觸骨骼,引發侵蝕。
“骸骨的主人是薛漢良的一對雙生子。”晏子欽把手套、白醋等物品遞給明姝,“你看看是不是有什麽疑點?”
明姝隻是掃了兩堆白骨一眼,就皺眉道:“疑點?你的假設本就是錯誤的,這根本就是一個人的骨骼,怎麽說的一對孿生兄弟的?”
☆、第七十一章
那匣子中的白骨雖分作兩堆,完整的頭骨卻隻有一個。
程都頭解釋道:“當初收殮不及時,屍骨已被野狗啃食了不少,加之三十年來無人料理,又遺失了一部分,看著是一具,實際是兩具,是由兩塊不同的草席卷著下葬的。”
說著,拿起一根斷裂的肋條繼續道:“一共有十二根肋骨,嬰兒隻有八根,證明起碼有兩個孩子。”
明姝早就知道古人對於骨骼構造有很多誤解,比如南宋提刑官宋慈的法醫學開天之作《洗冤集錄》中就記載著“男子骨白,婦人骨黑”這種一看即知是偽科學的論調,畢竟人類就是在一代一代推翻前人的學說中進步的,作為奠基,仵作的經驗之談固然可敬,可其中的訛誤確實應該被修正。
明姝搖頭道:“無論年輕年長、男性女性,都是十二根肋骨。”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這些衙役未必都見過骸骨,可或多或少都聽說過男子十二根肋條、女子十四根、嬰童八根的真理,明姝的話不僅是在否定程都頭,更是在挑戰在場所有人的常識。
眾人麵麵相覷,紛紛議論著她的話是什麽意思,難道把衙門裏的人當傻子不成?
晏子欽揮手止住吵鬧,可是卻止不住人們的腹誹,從一道道不信任的眼光中不難猜到他們心裏的不快,有時不說出口的指責比厲聲叱罵更覺壓抑。
明姝從容地帶上手套,在充滿懷疑的閑言碎語中開工也不是第一次了,沒什麽好焦慮的。
“且不說肋骨,就說這一部分。”她拿起了一塊形似蝴蝶的白骨,“這是骨盆,位於髖部,是人體中最堅硬的部分,野狗啃食或是自然侵蝕很難使它碎裂成兩半,何況,切麵這麽光滑。”
她將兩堆白骨中的骨盆合在一起,居然嚴絲合縫地對接上了。
“很明顯,碎裂是人為使用銳器造成的,有人希望外界認為兩個孩子都死在了兇案中。”
四下裏是無聲的靜默,多年的認知就這麽輕易被推翻,藏在衙役們心中的不滿都化為啞口無言的空白,所謂心服口服就是如今的場麵曼珠沙華花葉。
程都頭怔愣半晌,訥訥道:“幸存的孩子有最大嫌疑,我們要盡快找到他。”
晏子欽道:“未必,這樣的事情,他一個人做不來。今早托你輯錄的名冊有結果了嗎?”
程都頭即刻令衙役奉上劊子手的名冊,和明姝一樣,晏子欽第一時間就被列於第一位的於海青吸引住了目光,及到聽說他的胞弟於海泉是車夫時,晏子欽背後騰起寒意,幾乎是立刻起身道:“快捉拿此人!”
程都頭依舊不明所以,不過聽晏大人的話總是沒錯的,不假思索地領著手下的兄弟去南郊拿人,那裏是刑場的所在,尚未到秋後問斬的時節,閑閑無事的劊子手們每天都聚在刑場外喝酒賭錢。
可他的人卻撲了個空,原來於海青十天前就告假進城,理由是弟弟生了急病,無人照料。
兄弟二人都無妻無子,哥哥住在刑場,弟弟在城外租了一間茅棚,這兩個人就像是世上多餘的一對兄弟,無父無母,無親無故,能依靠的隻有彼此,程都頭的人在於海泉的住處設伏,果然將二人一網打盡。
迴來後,程都頭得意地在手下麵前自誇:“別的不敢說,單論抓人,爺爺我還是有些本事的!”
話音剛落,就見晏子欽進來,一班沒正形的衙役或是歪在椅子上,或是騎在桌子上,都默默站好,迅速把零亂的房間恢複原狀。
程都頭敢誇口是因為晏子欽不在,若論佩服,晏子欽是他最佩服的人,不到四天的時間就破獲了一起大案,於海青和於海泉已經招認了。
“晏大人,您是怎麽看出兇手的呢?”程都頭問道。
晏子欽道:“很簡單,從他們的職業入手。之前內子分析兩顆頭顱的傷口,確定兇手有兩人,一個精於殺人,另一個不會殺戮,卻能挾持死者穿行於大道卻不被懷疑,於海青和於海泉一個是劊子手,另一個是車夫,豈不正好符合?當我看到二人的履曆時,一切都說得通了。”
程都頭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可是在下還有一個疑問——那天晏夫人不是說薛家的孿生兄弟一死一生嗎,可是於海青和於海泉是兩個人啊,這怎麽解釋?”
晏子欽道:“所以,我今天來就是要提審於氏兄弟,理清最後一個問題。”
程都頭大方地從暗櫃中拿下一串監牢的鑰匙,笑道:“當然可以!請隨我來。”
這是晏子欽第一次親自進入死囚的牢獄,比他想象中更壓抑,四壁是通天徹地的古舊青磚,因沒有窗戶,潮氣都困在室內,即便幹燥如汴梁,這裏的地磚縫隙裏都爬滿了青苔,照明隻能靠零星的燒得有氣無力的火把,似乎下一秒就要熄滅,狹長幽深的走廊就要陷入黑暗。
程都頭擔心這位年紀輕輕的大人第一次來受不了這樣的環境,畢竟不通風還住滿了不理荒穢的將死之人,味道可想而知,或是死囚們見到一位拖朱曳紫的大人,破釜沉舟地急於求生,瘋狂的唿喊和醜惡的嘴臉嚇壞了大人,因此亮出官刀,圓睜虎目,從旁護送。
可晏子欽從頭至尾麵不改色,隻是輕聲對程都頭道:“許多人的案子都是我在大理寺複審過的,其中有幾起存疑,已經駁迴轉呈給刑部了,到了京兆府馮大人手中,還請程都頭多多勸導,做父母官的,不可為了蠅頭小利冤枉一個好人,錯放一個惡人。”
囚牢中大多數的確是罪有應得,可也有不少冤案,錯判的死囚們聞言大哭,自從鋃鐺入獄,人不人鬼不鬼,終於有了一線曙光,即便渺茫,還是暫且相信才有動力在這活煉獄裏偷生我的春天在古代。
於海青兄弟倆的牢房在走廊盡頭,獄卒鎖了二人的手腳,這才開門請晏子欽入內。
正中擺著一張折背大椅,隨行的數名衙役、獄卒分列兩側,高舉著獵獵作響的火把,程都頭請晏子欽上座。
眼前是屈坐在地的於海青、於海泉,晏子欽打量著二人,相貌出奇地相似,若說不是孿生兄弟,恐怕無人相信。
可他們真的是薛漢良的兒子嗎?如果不是薛漢良的兒子,他們為何會冒險殺人?
“你們是在救濟堂長大的?”晏子欽問道。
哥哥於海青道:“大人不需問了,我也曾是半個衙門裏的人,知道殺人償命,可先父的命就不是命嗎!奸商殺我全家,害的我和阿弟流落江湖,四十七條人命外加改變了兩個人一輩子的命運,我們隻讓梁寬、李維庸兩個罪魁禍首償命,還不夠克製嗎!”
晏子欽道:“現在早已不是推崇血親複仇的時代,你們草菅人命,殺死的何止是兩個你認為的罪有應得之人,更多的惡果你們看不見嗎?”
“梁家為北方抗擊西夏的守軍提供糧草,你們殺了梁寬,糧草運送陷入混亂,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北方有多少將士忍著饑餓奔赴沙場,又有幾人因此馬革裹屍,倘若防線死守,死的百姓何止千百!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
兩人低頭不語。
晏子欽歎息道:“律法因何存在,隻因它是規矩,是死線,讓人冷靜理智,若是都像你們一樣,憑意氣生殺予奪,人人在膽戰心驚中過日子,你們願意嗎。”
於海泉憤憤道:“憑什麽我們薛家就無緣無故被滅門,難道就讓我們冤沉海底不成?”
晏子欽道:“三十年前的案子會重新交由刑部定奪,絕不會因時過境遷而擱置,同理,你們也會因為自己的行為受到應有的處罰。”
於海青苦笑著,看著弟弟道:“我們兄弟二人已做好了必死的準備,不怕。”
晏子欽道:“其實……我很同情你們,但是這樣的話多說無益,我還有一個問題——案發時你們尚在繈褓,是誰將身世與家仇告訴你們的。”
於海青默然良久,道:“是三年多以前,一位姓於的男人自稱父輩當年侍奉過我祖母,還留下一筆錢財給我們兄弟。我們不敢恢複舊姓,又感念他的忠義,便假托姓於,長輩的遺贈我們不敢花,都藏在我兄弟住處的床下,現在也沒用了,你們拿去和我先人的屍骨一並收葬了吧。”
等到程都頭挖開於海泉的床下,果然有一隻包袱,打開破舊的包袱,裏麵竟然是十數枚黃澄澄的金子,都是外圓內方的金幣模樣,他拿起一顆,沉甸甸的挺壓手。
“謔,還是真東西!你說這兩兄弟是不是傻,守著這些寶物,卻住漏風漏雨的破茅棚子?”程都頭不解道。
晏子欽拿過一枚金幣在手中把玩,卻忽的警惕起來,緊攥著金幣道:“不好!”
程都頭不解道:“怎麽?”
下一瞬,晏子欽已經馳馬趕迴家中,拉過正在和杜和一起整理記錄的明姝,把金幣拿到她眼前,喘著氣道:“你看這個。”
明姝皺眉端詳了片刻,道:“金幣上是契丹文!這是遼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