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欽道:“袁大人雖未明確答應,可是絕對會站在我們一邊。”
明姝道:“何以見得?”
晏子欽道:“越是重視‘家聲’的人,越是偏袒兒子。你迴想一下,咱們提到袁娘子時,他那無可無不可的態度,再想想提到袁意存時,他是不是頓時緊張起來?”
明姝撇做道:“重男輕女!”
晏子欽沒聽過這個說法,詫異道:“什麽?”
明姝道:“就是偏袒男人,輕視女子!”
晏子欽道:“按你這麽說,那朝廷豈不是天下第一的‘重男輕女’,隻準男人入仕,不許女子科考?”
明姝聳聳肩,道:“算了,這話題沒法說,再說下去,連皇帝又要被牽扯進去。”
晏子欽笑道:“可不是,為什麽隻能是男子做皇帝,不能是女……”話到一半,趕緊停住。
誰人不知,現在是非常時期,皇帝雖然是男人,可實際掌權的卻是太後。當年,禦史中丞程琳為了獻媚,曾奉上《武後臨朝圖》,以女皇武則天類比當朝太後劉娥,意圖表達自己擁立太後稱帝的決心。
太後默然良久,將圖軸拋擲於地,表示自己絕不篡位,大臣這才如釋重負。
本以為太後會在近幾年還政,可是又沒了下文,群臣的心又懸了起來。畢竟人是會變的,今日和昨日尚有分歧,何況是事隔經年,也許掌權日久,對九五之位產生了依戀,太後變了心意,想要取而代之。
他失言的模樣被明姝看在眼裏,道:“就該出個女人做皇帝,讓你們這些妻妾成群的男人清醒清醒,我們也不是任人擺布的。”
晏子欽眼中寫著無辜,道:“妻妾成群又關我什麽事了?我跟張麟、丁珷那些人不一樣。”
明姝道:“現在看著好,那以後呢?”
晏子欽紅著臉,指著坐在不遠處,正在撿拾飄落殘花的王安石,道:“孩子還在呢,不要說這些。”
明姝道:“什麽孩子,他聽不著。”
話音才落,卻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
“孩子?哎呦呦,我的寧寧,快讓娘看看!”
說話的正是曲夫人,她也不知是何時來到二人身後的。
被母親抓個正著,明姝滿臉灰敗,幹笑著起身,福身道:“母親萬福,沒來得及向母親問安,是女兒的罪過。”
什麽沒機會問安,分明是一直躲著她。
曲夫人正心花怒放,趕緊讓女兒坐下,還摸了摸石凳上的軟墊,見還算暖和,才沒讓跟在身後的大丫鬟秋嵐再加上一層。
明姝見到秋嵐,又驚又喜,笑道:“秋嵐姐姐,好久不見。”
之前在家住著,卻沒見她,上次見麵還是去舒州前,算算已有一年半了。
秋嵐道:“謝小娘子關心,奴婢的娘在鄉下病了,夫人心善,準我迴去侍奉湯藥。”
明姝點頭,本想問一聲病可好了,卻見她頭上帶著一朵白絹花。宋人忌諱頭上戴白,隻有家中有喪事,才會戴白頭飾,名曰戴孝。
記得當今官家有位寵妃張氏,得了禦賜的珍珠,為了博得聖眷,將上好的珍珠做成了首飾,插戴得滿頭珠光溢目,卻被官家嫌棄道:“滿頭白紛紛,沒些忌諱。”
如此開來,秋嵐的娘已經沒了。
秋嵐是和她一起長大的,如今她的娘忽然沒了,明姝嘴裏發苦,想安慰幾句,曲夫人卻把話題拉了迴來。
“你可找人診脈了?”
明姝羞惱道:“娘,八字沒一撇的事,還沒有診出喜脈呢!”
曲夫人雖沒拉下臉,可四周地空氣頓時冷了幾分,連站在一旁的王安石都忍不住打了個寒戰。
“算了。”曲夫人起身要走,“你們年輕人的事我也不愛管,一把老骨頭咯,就讓我抱憾終身把!”
明姝拉著母親,道:“娘,你也不老啊!”馬上四十歲的人,也算不上很老。
曲夫人被女兒拉著坐下,不動聲色地揮揮手,秋嵐便既有眼力見地退下了。
晏子欽還在等著嶽母大人的耳提麵命,誰知她卻盯著他一言不發,晏子欽這才領會到,原來他也是被排除在外的人,摸了摸鼻尖,拉著王安石起身告退。
待閑雜人等都走後,曲夫人才意味深長地看著女兒,歎氣道:“你也看出來了,秋嵐的娘沒了。”
明姝點點頭,麵對發生在身邊的死別,不知該說什麽。
曲夫人又道:“你常說我年輕,可秋嵐的娘還比我小上幾年。就算是娘生活優渥些,壽數長些,可命運這東西終究是天定的,誰能說得準呢!”
明姝道:“娘一定會長命百歲的!”
曲夫人看著她真誠的樣子,忍不住笑了,道:“你是太上老君還是如來佛祖?說的話不算數的。”
明姝道:“可我……也沒辦法啊。”她已經努力吃補藥了。
曲夫人道:“聽說女婿住在衙門裏了,年輕人有上進心是好事,可也要顧及家裏,何況男人總不在家,你知道他有了什麽不清不楚的事?”
明姝急忙道:“娘,他不是那樣的人!”
曲夫人道:“他不是那樣的人,可世上有心的女人太多了。知道你迴家住的那段時間,秋嵐為什麽不在嗎?讓她迴去侍奉母親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娘早就看出她是個心氣高的人,難保不起歪心思,你也要通透些,別整日糊裏糊塗,這世上長著七八個心眼的女人可不少,你就一個心眼,還是個死的,多留些神!”
☆、第62章
明姝心不在焉地點頭,雖然剛才拿話刺晏子欽,可是真到了關節上,她還是全然信任他的。
還記得當初他和她說過:“我豈是那種背信棄義、拋棄妻子的人,古君子有言,‘身不二色’,既和你做了夫妻,便是終生不能撒開手的!”
倘若連晏子欽都不可托付,她還能期盼些什麽呢?
“藥照常喝,藥材沒了迴家拿。”曲夫人道。
明姝從善如流,點頭道:“那些補藥我一直喝著呢。別的效果不清楚,現在都不似以前那麽畏寒了。”
曲夫人摸著女兒的手,果然是暖烘烘的,換做往常,在外麵坐了這麽久,早就凍僵了,她道:“咱們家的藥材自然比外頭市麵上的好,上次許親家還送來一些太白山的雪蛤、靈芝,看女婿不在家,你們那份也在我那兒呢,什麽時候讓許安來拿。”
太白山就是現代的吉林省長白山,宋朝時還在遼國境內,是女真人的聚居地。
明姝很驚訝,道:“這些都是遼國的東西,朝廷不是不允許尋常商人跨關隘通商的嗎?”
二十四年前,宋真宗景德元年,宋遼兩國在澶州定下澶淵之盟,此後兩國百年修好,雖然宋朝每年要向遼國繳納歲幣,可總算結束了之前長達四十年的紛爭,海內平定,與民休息。
為了防止宋朝的財富毫無遏製地流入遼國,朝廷封鎖了民間的貿易渠道,隻允許特定的幾家商號與遼國通商。而遼國的皮貨、藥材都是中原人爭相競奪的珍品,其中利潤不言而喻。
許杭雖然是個精明的商人,但是根基有限,全靠他已故去的鄉紳嶽父留下了不少資產,早年間做些人棄我取、囤貨居奇的生意,也積累了一些財富,可還達不到和遼國通商的資格。
曲夫人道:“說你心眼死,沒有資格,不會想辦法拿到資格?你爹爹是外相,整日和遼國打交道,他舅舅和咱們結了親家,他的體麵自然就是咱們的體麵,把事情派給他做,豈不是比交給陌生人放心?”
明姝尷尬地笑笑,道:“那,娘可別和我夫君說,你知道的,他……”
曲夫人一臉明白的表情,拍著明姝的手道:“好好好,我曉得,你的藥也必須按時吃!”
明姝連連應下,心道幸虧有許杭舅舅岔開話題,否則還不知要聽母親念叨到何時。
把在遠處抱著王安石發呆的晏子欽叫迴來,見天色已晚,賓客陸續告辭,他們也去袁廷用處麵辭。
袁廷用的表情依舊冷硬如鐵,其實他和妻子一樣,是個麵團團似的人,平日看上去一團和氣,今天顯然是因兒子考課被篡改一事氣煞了。
他還沒機會和妻子說,因此袁夫人不知內情,還怪丈夫臉色難看,不知好好送送明姝。
“咱們從小看著寧寧長大,她喊咱們伯父、伯母,你對著小輩也沒些個慈愛麵孔。”明姝和晏子欽離開後,袁夫人小聲責怪丈夫。
也不知當她聽到噩耗後,還有沒有心思擺出好臉色。
晏子欽把明姝送迴家,又簡單安排了一下家中庶務,諸如年末歲尾的清賬,許杭送了他幾間鋪麵,雖不大,一年下來卻也有百餘兩的盈餘,依晏子欽的意思,過年走親戚、置辦禮品的錢就從這項出了。至於明姝嫁妝裏帶來的鋪子、田產,他也不過問,隻讓明姝自行收好,妥善管理。
其實家中有陳嬤嬤幫著明姝料理,他是放心的。陳嬤嬤是嶽母身邊的老人了,凡事極有條理,就拿最近準備年節這一項說吧,將家裏十幾個下人和臨時雇來的六個幫工分成三組,一組專管外出采買飲食、酒水、薪柴,迴到廚下保管、烹飪,一組專管布置,從購置爆竹、桃符,到張燈結彩、挪動桌椅,都由他們負責,最後一組都是陳嬤嬤、春岫、許安這樣的體麵下人,專門調度前兩組,出門拜年時也由他們跟著。
“丁家這事總沒結果,莫不是要拖到年後去?”幫晏子欽換上官服時,明姝道。
他不過是偷得浮生半日閑,從袁家迴來後又要迴京兆府去,楊紘、楊純等還在等著他。
晏子欽低頭把右肩領口處的布扣係好,道:“快了,今年的事,今年做完。”
明姝驚喜道:“怎麽,丁家內部有人反水了?”
晏子欽笑道:“反水?從哪學的黑話。是叔父和丁謂舊日的黨羽王欽若談過了,他願意指證,加上前來鳴冤的忠良之後,現在拿下丁家,有理有據。”
明姝疑惑道:“之前也是有理有據,不敢妄動,不就是怕丁謂狗急跳牆,犯上作亂,與朝廷掙個魚死網破嗎?”
看著她憂心忡忡的樣子,晏子欽好笑地捏了捏她的鼻尖,道:“世事的此消彼長還不是在瞬息之間,現在的事態已經和之前不同了,你說說看,不同在哪裏?”
明姝不想被他輕視了去,仔細想了想,道:“你剛剛說了,王欽若偏向你們這邊,他好歹是平章,雖說快致仕了,權力旁落,可還是能和丁謂抗衡。還有袁伯父,他為了證明兒子的清白,也會站在咱們這一邊。”
晏子欽點點頭,又搖搖頭,道:“還有呢?”
明姝道:“還有?這兩條加起來還不夠嗎!”
晏子欽道:“王欽若憑什麽答應叔父‘反水’?因為叔父即將升遷為禦史中丞,不過這隻是召他迴京時的過渡,來年就會授職為資政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為重新調迴六部出任尚書做準備。叔父向王欽若保證過,可以讓他安然無恙地告老還鄉,他在朝為官的子嗣也不會受連累。”
王欽若勞碌一世,垂垂老矣之際,所求不過是安享晚年、福孫蔭子,隻要滿足他這兩點,他哪還管丁謂是誰,統統都是浮雲。
明姝喃喃道:“原來如此,可是叔父此舉……”不算是徇私舞弊嗎?
晏子欽猜得出她未說出口的話,道:“其實叔父和王欽若還有一段淵源。你爹是畿輔人,你可能不覺得有什麽,隻是咱們大宋朝堂上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不用南人為相’。”
明姝道:“我聽說過,這是太、祖皇帝的遺訓。”
晏子欽點頭,道:“為了這毫無來由的規矩,百年來,不知有多少南方賢達失去拜相的機會,心中憤懣,更加劇了朝中南人北人分營結黨、互相傾軋的風氣。王欽若生於臨江軍,說起來和我們的故鄉臨川很近。真宗皇帝要拜他為相時,朝中一片沸騰,都以‘宗朝未有南人當國者’加以反對。最後延宕了十年,王欽若還是升任宰相。”
“無論如何,算是幫我們南方士子開了先河,而我的叔父七歲時曾以神童的身份入朝覲見真宗皇帝,寇準懷著南北偏見,很不讚同,上奏道:‘晏殊是江外人,不可額外拔擢。’還是王欽若在禦前與之針鋒相對,辯駁道:‘唐朝名相張九齡豈不也是江外人!’這才幫叔父解圍。”
明姝啞口無言,良久才道:“我……我一直以為寇相公是個明辨是非的忠良,可他怎麽……不分青紅皂白,隻因出身地域不同就攻訐他人,還是一個七歲的孩子。而王欽若,居然也有這麽正義的時候。”
晏子欽笑道:“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守得住大義就算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了。所以寇相公雖然對南人有偏見,可澶淵之役中勸服遼人,穩固大宋江山,兼資忠義,清廉剛正,猶如白璧微瑕,不染本質。可丁謂、王欽若等人,奸狡得誌,殘害異己,雖有功績,卻如頑石點金,終是棄物。”
明姝點頭道:“你這樣說,我心裏還舒服些,否則從小到大的三觀都要被顛覆了。”
晏子欽道:“三觀?什麽意思?”
明姝道:“就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簡單點說,就是你覺得什麽是對的,想做什麽樣的人。”
此時,晏子欽已換好了青綠色的官服,肩頭披著月白縐綢銀鼠大氅頭,戴墨黑的展腳襆頭,如修竹蒼鬆,和一身家常的青蓮紫夾裏褙子,銀挑線鶴紋團花緙絲抹胸,藕荷色下裙的明姝相對而坐,燈影在二人眼前明明滅滅,映著窗外的雪色入室,一片晶瑩。
晏子欽道:“你覺得,我是什麽樣的人?”
他是什麽樣的人,該如何形容呢?明姝隻恨自己詞窮了,若是讓她來說,便是誇得天花亂墜,她心裏也是高興的,可是晏子欽信嗎?
越是熟悉、喜歡一個人,越難說出他的特點,因為在對方眼中,他身上的每一點都是他獨有的、閃亮的存在。到了這時,恐怕隻能說他是個很好很好的人,因為無一處不好,即便有不好,也是他和別人之間的事,和自己無關。
於是,她推開窗子,映入眼簾的是庭院中無暇的白雪和天邊初升的明月。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明姝道:“何以見得?”
晏子欽道:“越是重視‘家聲’的人,越是偏袒兒子。你迴想一下,咱們提到袁娘子時,他那無可無不可的態度,再想想提到袁意存時,他是不是頓時緊張起來?”
明姝撇做道:“重男輕女!”
晏子欽沒聽過這個說法,詫異道:“什麽?”
明姝道:“就是偏袒男人,輕視女子!”
晏子欽道:“按你這麽說,那朝廷豈不是天下第一的‘重男輕女’,隻準男人入仕,不許女子科考?”
明姝聳聳肩,道:“算了,這話題沒法說,再說下去,連皇帝又要被牽扯進去。”
晏子欽笑道:“可不是,為什麽隻能是男子做皇帝,不能是女……”話到一半,趕緊停住。
誰人不知,現在是非常時期,皇帝雖然是男人,可實際掌權的卻是太後。當年,禦史中丞程琳為了獻媚,曾奉上《武後臨朝圖》,以女皇武則天類比當朝太後劉娥,意圖表達自己擁立太後稱帝的決心。
太後默然良久,將圖軸拋擲於地,表示自己絕不篡位,大臣這才如釋重負。
本以為太後會在近幾年還政,可是又沒了下文,群臣的心又懸了起來。畢竟人是會變的,今日和昨日尚有分歧,何況是事隔經年,也許掌權日久,對九五之位產生了依戀,太後變了心意,想要取而代之。
他失言的模樣被明姝看在眼裏,道:“就該出個女人做皇帝,讓你們這些妻妾成群的男人清醒清醒,我們也不是任人擺布的。”
晏子欽眼中寫著無辜,道:“妻妾成群又關我什麽事了?我跟張麟、丁珷那些人不一樣。”
明姝道:“現在看著好,那以後呢?”
晏子欽紅著臉,指著坐在不遠處,正在撿拾飄落殘花的王安石,道:“孩子還在呢,不要說這些。”
明姝道:“什麽孩子,他聽不著。”
話音才落,卻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
“孩子?哎呦呦,我的寧寧,快讓娘看看!”
說話的正是曲夫人,她也不知是何時來到二人身後的。
被母親抓個正著,明姝滿臉灰敗,幹笑著起身,福身道:“母親萬福,沒來得及向母親問安,是女兒的罪過。”
什麽沒機會問安,分明是一直躲著她。
曲夫人正心花怒放,趕緊讓女兒坐下,還摸了摸石凳上的軟墊,見還算暖和,才沒讓跟在身後的大丫鬟秋嵐再加上一層。
明姝見到秋嵐,又驚又喜,笑道:“秋嵐姐姐,好久不見。”
之前在家住著,卻沒見她,上次見麵還是去舒州前,算算已有一年半了。
秋嵐道:“謝小娘子關心,奴婢的娘在鄉下病了,夫人心善,準我迴去侍奉湯藥。”
明姝點頭,本想問一聲病可好了,卻見她頭上帶著一朵白絹花。宋人忌諱頭上戴白,隻有家中有喪事,才會戴白頭飾,名曰戴孝。
記得當今官家有位寵妃張氏,得了禦賜的珍珠,為了博得聖眷,將上好的珍珠做成了首飾,插戴得滿頭珠光溢目,卻被官家嫌棄道:“滿頭白紛紛,沒些忌諱。”
如此開來,秋嵐的娘已經沒了。
秋嵐是和她一起長大的,如今她的娘忽然沒了,明姝嘴裏發苦,想安慰幾句,曲夫人卻把話題拉了迴來。
“你可找人診脈了?”
明姝羞惱道:“娘,八字沒一撇的事,還沒有診出喜脈呢!”
曲夫人雖沒拉下臉,可四周地空氣頓時冷了幾分,連站在一旁的王安石都忍不住打了個寒戰。
“算了。”曲夫人起身要走,“你們年輕人的事我也不愛管,一把老骨頭咯,就讓我抱憾終身把!”
明姝拉著母親,道:“娘,你也不老啊!”馬上四十歲的人,也算不上很老。
曲夫人被女兒拉著坐下,不動聲色地揮揮手,秋嵐便既有眼力見地退下了。
晏子欽還在等著嶽母大人的耳提麵命,誰知她卻盯著他一言不發,晏子欽這才領會到,原來他也是被排除在外的人,摸了摸鼻尖,拉著王安石起身告退。
待閑雜人等都走後,曲夫人才意味深長地看著女兒,歎氣道:“你也看出來了,秋嵐的娘沒了。”
明姝點點頭,麵對發生在身邊的死別,不知該說什麽。
曲夫人又道:“你常說我年輕,可秋嵐的娘還比我小上幾年。就算是娘生活優渥些,壽數長些,可命運這東西終究是天定的,誰能說得準呢!”
明姝道:“娘一定會長命百歲的!”
曲夫人看著她真誠的樣子,忍不住笑了,道:“你是太上老君還是如來佛祖?說的話不算數的。”
明姝道:“可我……也沒辦法啊。”她已經努力吃補藥了。
曲夫人道:“聽說女婿住在衙門裏了,年輕人有上進心是好事,可也要顧及家裏,何況男人總不在家,你知道他有了什麽不清不楚的事?”
明姝急忙道:“娘,他不是那樣的人!”
曲夫人道:“他不是那樣的人,可世上有心的女人太多了。知道你迴家住的那段時間,秋嵐為什麽不在嗎?讓她迴去侍奉母親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娘早就看出她是個心氣高的人,難保不起歪心思,你也要通透些,別整日糊裏糊塗,這世上長著七八個心眼的女人可不少,你就一個心眼,還是個死的,多留些神!”
☆、第62章
明姝心不在焉地點頭,雖然剛才拿話刺晏子欽,可是真到了關節上,她還是全然信任他的。
還記得當初他和她說過:“我豈是那種背信棄義、拋棄妻子的人,古君子有言,‘身不二色’,既和你做了夫妻,便是終生不能撒開手的!”
倘若連晏子欽都不可托付,她還能期盼些什麽呢?
“藥照常喝,藥材沒了迴家拿。”曲夫人道。
明姝從善如流,點頭道:“那些補藥我一直喝著呢。別的效果不清楚,現在都不似以前那麽畏寒了。”
曲夫人摸著女兒的手,果然是暖烘烘的,換做往常,在外麵坐了這麽久,早就凍僵了,她道:“咱們家的藥材自然比外頭市麵上的好,上次許親家還送來一些太白山的雪蛤、靈芝,看女婿不在家,你們那份也在我那兒呢,什麽時候讓許安來拿。”
太白山就是現代的吉林省長白山,宋朝時還在遼國境內,是女真人的聚居地。
明姝很驚訝,道:“這些都是遼國的東西,朝廷不是不允許尋常商人跨關隘通商的嗎?”
二十四年前,宋真宗景德元年,宋遼兩國在澶州定下澶淵之盟,此後兩國百年修好,雖然宋朝每年要向遼國繳納歲幣,可總算結束了之前長達四十年的紛爭,海內平定,與民休息。
為了防止宋朝的財富毫無遏製地流入遼國,朝廷封鎖了民間的貿易渠道,隻允許特定的幾家商號與遼國通商。而遼國的皮貨、藥材都是中原人爭相競奪的珍品,其中利潤不言而喻。
許杭雖然是個精明的商人,但是根基有限,全靠他已故去的鄉紳嶽父留下了不少資產,早年間做些人棄我取、囤貨居奇的生意,也積累了一些財富,可還達不到和遼國通商的資格。
曲夫人道:“說你心眼死,沒有資格,不會想辦法拿到資格?你爹爹是外相,整日和遼國打交道,他舅舅和咱們結了親家,他的體麵自然就是咱們的體麵,把事情派給他做,豈不是比交給陌生人放心?”
明姝尷尬地笑笑,道:“那,娘可別和我夫君說,你知道的,他……”
曲夫人一臉明白的表情,拍著明姝的手道:“好好好,我曉得,你的藥也必須按時吃!”
明姝連連應下,心道幸虧有許杭舅舅岔開話題,否則還不知要聽母親念叨到何時。
把在遠處抱著王安石發呆的晏子欽叫迴來,見天色已晚,賓客陸續告辭,他們也去袁廷用處麵辭。
袁廷用的表情依舊冷硬如鐵,其實他和妻子一樣,是個麵團團似的人,平日看上去一團和氣,今天顯然是因兒子考課被篡改一事氣煞了。
他還沒機會和妻子說,因此袁夫人不知內情,還怪丈夫臉色難看,不知好好送送明姝。
“咱們從小看著寧寧長大,她喊咱們伯父、伯母,你對著小輩也沒些個慈愛麵孔。”明姝和晏子欽離開後,袁夫人小聲責怪丈夫。
也不知當她聽到噩耗後,還有沒有心思擺出好臉色。
晏子欽把明姝送迴家,又簡單安排了一下家中庶務,諸如年末歲尾的清賬,許杭送了他幾間鋪麵,雖不大,一年下來卻也有百餘兩的盈餘,依晏子欽的意思,過年走親戚、置辦禮品的錢就從這項出了。至於明姝嫁妝裏帶來的鋪子、田產,他也不過問,隻讓明姝自行收好,妥善管理。
其實家中有陳嬤嬤幫著明姝料理,他是放心的。陳嬤嬤是嶽母身邊的老人了,凡事極有條理,就拿最近準備年節這一項說吧,將家裏十幾個下人和臨時雇來的六個幫工分成三組,一組專管外出采買飲食、酒水、薪柴,迴到廚下保管、烹飪,一組專管布置,從購置爆竹、桃符,到張燈結彩、挪動桌椅,都由他們負責,最後一組都是陳嬤嬤、春岫、許安這樣的體麵下人,專門調度前兩組,出門拜年時也由他們跟著。
“丁家這事總沒結果,莫不是要拖到年後去?”幫晏子欽換上官服時,明姝道。
他不過是偷得浮生半日閑,從袁家迴來後又要迴京兆府去,楊紘、楊純等還在等著他。
晏子欽低頭把右肩領口處的布扣係好,道:“快了,今年的事,今年做完。”
明姝驚喜道:“怎麽,丁家內部有人反水了?”
晏子欽笑道:“反水?從哪學的黑話。是叔父和丁謂舊日的黨羽王欽若談過了,他願意指證,加上前來鳴冤的忠良之後,現在拿下丁家,有理有據。”
明姝疑惑道:“之前也是有理有據,不敢妄動,不就是怕丁謂狗急跳牆,犯上作亂,與朝廷掙個魚死網破嗎?”
看著她憂心忡忡的樣子,晏子欽好笑地捏了捏她的鼻尖,道:“世事的此消彼長還不是在瞬息之間,現在的事態已經和之前不同了,你說說看,不同在哪裏?”
明姝不想被他輕視了去,仔細想了想,道:“你剛剛說了,王欽若偏向你們這邊,他好歹是平章,雖說快致仕了,權力旁落,可還是能和丁謂抗衡。還有袁伯父,他為了證明兒子的清白,也會站在咱們這一邊。”
晏子欽點點頭,又搖搖頭,道:“還有呢?”
明姝道:“還有?這兩條加起來還不夠嗎!”
晏子欽道:“王欽若憑什麽答應叔父‘反水’?因為叔父即將升遷為禦史中丞,不過這隻是召他迴京時的過渡,來年就會授職為資政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為重新調迴六部出任尚書做準備。叔父向王欽若保證過,可以讓他安然無恙地告老還鄉,他在朝為官的子嗣也不會受連累。”
王欽若勞碌一世,垂垂老矣之際,所求不過是安享晚年、福孫蔭子,隻要滿足他這兩點,他哪還管丁謂是誰,統統都是浮雲。
明姝喃喃道:“原來如此,可是叔父此舉……”不算是徇私舞弊嗎?
晏子欽猜得出她未說出口的話,道:“其實叔父和王欽若還有一段淵源。你爹是畿輔人,你可能不覺得有什麽,隻是咱們大宋朝堂上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不用南人為相’。”
明姝道:“我聽說過,這是太、祖皇帝的遺訓。”
晏子欽點頭,道:“為了這毫無來由的規矩,百年來,不知有多少南方賢達失去拜相的機會,心中憤懣,更加劇了朝中南人北人分營結黨、互相傾軋的風氣。王欽若生於臨江軍,說起來和我們的故鄉臨川很近。真宗皇帝要拜他為相時,朝中一片沸騰,都以‘宗朝未有南人當國者’加以反對。最後延宕了十年,王欽若還是升任宰相。”
“無論如何,算是幫我們南方士子開了先河,而我的叔父七歲時曾以神童的身份入朝覲見真宗皇帝,寇準懷著南北偏見,很不讚同,上奏道:‘晏殊是江外人,不可額外拔擢。’還是王欽若在禦前與之針鋒相對,辯駁道:‘唐朝名相張九齡豈不也是江外人!’這才幫叔父解圍。”
明姝啞口無言,良久才道:“我……我一直以為寇相公是個明辨是非的忠良,可他怎麽……不分青紅皂白,隻因出身地域不同就攻訐他人,還是一個七歲的孩子。而王欽若,居然也有這麽正義的時候。”
晏子欽笑道:“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守得住大義就算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了。所以寇相公雖然對南人有偏見,可澶淵之役中勸服遼人,穩固大宋江山,兼資忠義,清廉剛正,猶如白璧微瑕,不染本質。可丁謂、王欽若等人,奸狡得誌,殘害異己,雖有功績,卻如頑石點金,終是棄物。”
明姝點頭道:“你這樣說,我心裏還舒服些,否則從小到大的三觀都要被顛覆了。”
晏子欽道:“三觀?什麽意思?”
明姝道:“就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簡單點說,就是你覺得什麽是對的,想做什麽樣的人。”
此時,晏子欽已換好了青綠色的官服,肩頭披著月白縐綢銀鼠大氅頭,戴墨黑的展腳襆頭,如修竹蒼鬆,和一身家常的青蓮紫夾裏褙子,銀挑線鶴紋團花緙絲抹胸,藕荷色下裙的明姝相對而坐,燈影在二人眼前明明滅滅,映著窗外的雪色入室,一片晶瑩。
晏子欽道:“你覺得,我是什麽樣的人?”
他是什麽樣的人,該如何形容呢?明姝隻恨自己詞窮了,若是讓她來說,便是誇得天花亂墜,她心裏也是高興的,可是晏子欽信嗎?
越是熟悉、喜歡一個人,越難說出他的特點,因為在對方眼中,他身上的每一點都是他獨有的、閃亮的存在。到了這時,恐怕隻能說他是個很好很好的人,因為無一處不好,即便有不好,也是他和別人之間的事,和自己無關。
於是,她推開窗子,映入眼簾的是庭院中無暇的白雪和天邊初升的明月。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