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佳釀別的沒有,就是後勁大,晏子欽喝了三杯,初時沒覺得有什麽,現在已經邁不動腿了,原本是許安攙著他,他卻扭來扭去不肯走,嘴裏嘟囔著什麽,湊近一聽卻是“我不要你,我要娘子”。
所有的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明姝身上,露出諱莫如深的笑,就算明姝對他再有意見,也沒必要和一個醉鬼計較,尤其是一個撒嬌沒夠的醉鬼,抬起胳膊架住他,誰知晏子欽腿也不沉了,眼也不花了,牽著明姝滴溜溜跑迴房裏,也不知是誰攙誰。
“嗬,小樣兒,裝醉啊。”明姝冷笑著,想著迴房後就用這隻閱屍無數的黃金右手收拾他,給他“活動活動”筋骨,可他甫一進門就仰躺在床上,人事不知,好像又醉昏過去。
杜府下人送來一碟橙釀鮮藕片,說是能解酒,明姝要喂晏子欽,他卻非要蘸糖才肯吃,明姝擰不過,隻好要來一碟黃糖,晏子欽得了甜頭,三口兩口吃下,也不知酒解了還是沒解,又躺倒在床。
“春岫,給你家郎君洗漱脫衣。”明姝可忍不了他這樣入睡。
可春岫一捧心口,淚水就漫上眼眶,哽咽道:“奴婢……奴婢絕不會做對不起娘子的事!”說完,嚶嚶嚶地逃走了。
“等等,你誤會了!我不是這麽齷齪的人!”明姝頭皮發硬,想追過去,卻被晏子欽拉住衣角,迴頭一看,這家夥臉上的表情可以用一句話描述——“娘子,麽麽噠”。
這家夥……是被附體了嗎……
喝醉前和喝醉後反差這麽大,明姝可真是沒想到,算了,還是她親自來吧,幫他洗漱一番,又解開他的外衣,他現在完全是予取予求的狀態,就算對他做些不可描述的事,他也不會反抗,但是上蒼可鑒,她真沒有非分之想,脫他衣服隻是怕他睡得不舒服,第二天頭疼而已。
第二天,晏子欽早早和杜興話別,又在杜興不可思議的注視下把杜和送給明姝的一大堆小玩意兒如數奉還,隨後帶著家眷仆從乘船來到舒州,為了低調,晏子欽有意避開迎接的人,把他們勸了迴去,自行坐著轎子悄悄來到通判衙門,他們未來的住所就在衙門後。
上一任通判離職後,留守此處的仆役早已把宅子上上下下清掃了一番,此時每間房裏隻有整潔卻略顯古舊的家具,別的一概沒有,冷冰冰的毫無生活氣息。
不過沒關係,他們帶來了十五大箱東西,可說來慚愧,十二箱都是明姝的,剩下三箱晏子欽的東西,還有一箱半是書本字紙。
這廂明姝指揮下人拆箱安置細軟,那廂晏子欽鋪開朱絲欄信紙,寫了幾十封書信,其中一封寄給臨川的母親,一封寄給汴梁的舅父,一封寄給揚州的韓琦,還有兩封寄到應天,分別給範仲淹和叔父晏殊,其餘的也是給親故舊友的,還幫明姝撰文幾頁,一筆一劃地指導她謄抄一遍,這些是寄給嶽父嶽母以及她閨中密友袁意真的書信,命人把信捎走,二人在舒州安身立命的消息就此算是昭告四方了。
到了晚間,夫妻二人居住的主屋已安置妥當,晏子欽和明姝躺在涼涼的芙蓉簟上,寂靜中,他忽然道:“明姝,謝謝你。”
“啊?”突然被叫名字,明姝有點驚訝。
“要是沒有你,我一個人肯定料理不來這些事情。”晏子欽道。
被人誇讚的明姝有些不好意思,把臉往枕頭裏藏了藏,小聲道:“都是下人們出力,我不過是看著他們罷了。”
“還有昨晚……我總不會是酩酊大醉後自己脫了衣服,又把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擺在一旁的吧……”晏子欽也有些不好意思。
“是春岫幹的。”明姝欺負他喝醉了不記事。
“我問過了,她說不是她,我隻想確定……昨晚是你……”
明姝的手臂上頓時起了一層麻麻的小點,酥□□癢的,聽他口吻,好像昨晚發生了什麽不該發生的事一樣,“是誰很重要嗎?不就是擦擦臉、換換衣服?”
晏子欽輕笑一聲,說道:“當然重要啊……”
之後便沒了聲息,兩人心照不宣地不再說話,一直靜靜地各懷心事,直至睡去。
晏子欽新官上任,第二天自然要去拜見舒州知州孫錫,孫錫之前是開封府負責查案的推官,去年考課天下第一,換句話說,就是政績考核成績無人能敵,隻是人不免有些孤高自取,沒把晏子欽這樣的晚輩放在眼裏,哪怕是狀元都不行。
從知州衙門出來,當地的鄉紳豪族自然派人在門外守著,以便款待這位新上任的通判,自古以來,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則和鄉紳豪族共治地方,相互依存,誰也離不開誰。
舒州城最好的酒樓清波樓內,各門各姓的十八位家主已坐在長桌兩旁,坐在上首的晏子欽依舊不苟言笑,桌上金杯玉盞、水陸畢陳,可沒人動筷,因為有一家的人沒來。
舒州於氏的人還沒到,十八位家主怎敢妄動?這位晏大人雖然是通判,卻終究不過三年任期,期滿後便永不再見,正所謂流水的官吏,鐵打的於家,想在舒州長長久久地過下去,不能得罪哪方眾人心知肚明。
空氣都要凝固了,有的人偷偷扇了扇風,怪異的肅靜中,一個聲音從雅間外的走廊裏傳來——“於家人到!”
☆、第十二章
十八位家主都彈冠整衣,起身迎接於家之人,突如其來的凝重氣氛讓晏子欽也緊張起來,自嘲地想著:“於家好大的架子,殿試麵聖時都不像今日這麽忐忑。”
先是一對提香爐的金童,再是一對捧瓷盂的玉女,本以為接下來進門的肯定是於卿本人,可來人分明是個十八、九的少年,唇紅齒白,眼露精光,一身飄逸的白襴衫,一看就是處處透著算計的人精。
於卿不是三十來歲嗎,眼前的少年是他什麽人?
席上除了晏子欽,另外十八位家主都沒有絲毫驚訝之色,起身對那少年恭敬地拱手,問候道:“於大管事,近來可好?”
少年似乎早已習慣這樣的場麵,揮手示意家主們落座,自己則坐在了長桌的尾端,和上首的晏子欽遙遙相對,一首一尾兩個少年,這張長長的桌子便是一正一邪的分野,隻是晏子欽知道,他真正的對手是隱藏在背後老謀深算的於卿,眼前的少年不過是一條格外惹眼的“走狗”罷了。
“晏通判,久仰久仰,在下於府內侄兼管事,草名亦非,我家老爺身體微恙,在下代為出麵。聽說您在銅陵羈留一日便破了一起誣告案,好大的官威!您是打算在咱們舒州地界繼續一展拳腳?”於亦非的口氣並不尊重,反而有點勢同水火的意味。
“在銅陵是舉手之勞,在舒州則是分內之事,晏某責無旁貸。”晏子欽不卑不亢,卻絲毫沒留情麵。
“好一個責無旁貸,晏通判少年得誌,隻是還應和你的前輩上司孫知州學學規矩。”
“若是公正廉明的規矩,晏某自然要學,若是徇私舞弊的規矩,於管事想必也不會希望有這樣一位地方官吧?”
“哈哈哈,晏大人果然風趣,那麽日後請賜教了。”於亦非甩開折扇,大笑著揚長而去,竟把所有人當成糞土一般,於家區區一介管事都敢擺出此等氣派,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於亦非走後,氣氛陷入尷尬,晏子欽本來就不願出席這種應酬,如今正好有借口離開,騎著新置辦的青驄馬迴到通判衙門,從書格中取出曆年累積的卷宗翻看,情況不容樂觀,這位孫錫知州雖然考核成績優異,卻有些名不副實,凡是簡單的、不牽扯豪族利益的事他都能妥帖處理,隻要稍有黑幕,他就視而不見,任憑案卷堆在角落裏積灰,如此粉飾太平,怪不得在舒州城內感覺不到興旺繁榮的氣象,表麵的和平下湧動著壓抑。
七月正是農忙時節,為了不違農時,不廢農事,朝廷著令州縣官府停止受理有關田宅、婚姻、債務、地租等爭訟案件,隻能收接兇殺、通奸、毆鬥之類與農業生產無礙的訴訟。可世上哪有那麽多大案呢?因此,通判衙門前也是門庭冷落,少有百姓經過。
可今日,晏子欽正在翻卷宗,卻聽見門外有吵鬧聲,叫來衙役一問,說是門前有個形跡可疑的青年人,上午就在門前徘徊,直到下午還在,衙役懷疑此人圖謀不軌,因此押入大堂以待審問。
晏子欽也覺得奇怪,想親自看看情形,連忙唿喚負責秉筆書寫的劉押司和管領衙役的高都頭,一同升堂。
來到堂上,果然有個畏畏縮縮的青年人握著手腕站在中央,看樣子絕不像個作奸犯科的人,見了官員,二話不說就跪下,雖不喊冤,可神情舉動分明表示自己遭受莫大的冤情。
“你有何事,請說來。”晏子欽道。
“若是田產糾紛、婚姻瓜葛,等到十月初一後再來投狀紙。”劉押司一邊潤筆,一邊補充。
青年人不說話,隻是從襤褸的衣襟裏拿出一張房產的紅契,證明舒州城裏有七間鋪子是他的產業,待晏子欽看過紅契後,青年人才道:
“學生王讓,是縣學的生員,家中有祖傳的七間商鋪,位置偏僻,慘淡經營,每年不過二十餘兩的盈餘,可是今年年初,於家高價收購商鋪的房契地契,老實說,那價格的確讓人心動,可學生絕不是變賣祖產的不肖子孫,甘守貧賤,於家見買賣不成,唆使豪奴將學生毒打一頓,拆了我棲身的祖屋,又把七間鋪子打砸一空,此後鳩占鵲巢,學生在友人家養傷半年,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傷好後向孫知州呈遞狀紙卻屢遭無視,聽聞晏大人偕同夫人在銅陵破獲奇案,這才鬥膽上訴,請大人見憐!”
這番控訴自然讓晏子欽的正義感在胸中燃燒,隻是腦中靈光一閃,眼前的王讓和王諤同姓,還都是言字旁,莫非有什麽淵源?因而問道:“京中舉子王諤是你什麽人?”
王讓神色一黯,道:“今年真是我王家的多事之秋,王諤是學生的堂兄。”
晏子欽又問:“王諤和於家有什麽關係?”
王讓顯得十分為難,吞吞吐吐道:“堂兄……堂兄和於家曾有婚約……”
晏子欽知王讓不想說,便不再逼迫,因為他心裏也有愧疚,王讓的案子他無法接下,因為知州不受理的案子叫“白狀”,通判私自受理白狀違反大宋刑統,輕則貶官,重則褫奪衣冠功名,他現在也是有家有口的人,受不了這樣的變故。
顧念王讓沒有銀錢過活,晏子欽特意迴後宅向明姝求請十兩紋銀,幫王讓渡過難關,明姝聽了也感歎:“積德行善是好事,隻是僅此一次,倘若次數多了,被扣上‘大善人’的高帽子,往後就摘不下來了,反被聲名所累。”因晏子欽的俸祿還沒發放下來,公中存錢不多,便悄悄從自己的嫁妝中出資。
王讓得了救濟,也不好再滯留,忍著淚走了。晏子欽還是心軟,準備去孫知州處據理力爭,爭取幫王讓立案。被引到孫錫房內,房中擺著一架高麗紙屏風,把房間分成內室和外室,內室的兩道人影投射在屏風上,一個高冠有須,顯然是孫錫,另一個披散長發,額頭似乎裹著病中防風寒的首帕,不知是誰。
孫錫聽了通報,不耐煩地繞過屏風,坐在交椅上問道:“晏大人有事?”
晏子欽把王讓的案子依樣陳述,講到一半,提及於家,孫錫的臉色頓時冷了下來,拍著扶手厲聲嗬斥:“胡說八道,我不受理自然有我的緣由,黃口小兒莫要張狂!”
屏風後那個披發男人也輕笑幾聲,緩緩站起,拱手道:“既然孫大人要教訓下屬,那麽在下告辭了。”說著,被仆從扶著從側門離開,全程隻留給晏子欽一個模糊的剪影。
他是誰?正疑惑著,送客歸來的孫錫咬牙切齒道:“你可知他是誰?他可是於卿,你怎麽敢在他麵前揭於家的短處!”
這就是於卿!這個一直被人提及的於卿竟和他近在咫尺又擦肩而過,晏子欽難掩驚訝,隻是孫錫已經不想留客了。
此時天色將晚,晏子欽悻悻然迴到家中。一天之內,他便明白了什麽叫無能為力,做了官有什麽用,官上有官,官商勾結,好像一團亂麻,不知從何處解開。
明姝見他趴在桌子上失魂落魄,送來一碟薄荷方糕,他看了一眼,懶得拿,明姝便掰開他的手指,握著他的手拿了一塊,又往他嘴邊送。
“在知州那邊吃了閉門羹,知道官場的艱難了吧!”看他沒精打采地咬了一口方糕,明姝幽幽道。
晏子欽有些驚訝,“我什麽都沒和你說,你怎麽知道?”
“看你這副喪家之犬的樣子就懂了,你可要挺住啊,往後的糟心事還多著呢。你當我爹爹的樞密使是怎麽得來的,還不是熬了大半輩子熬出來的!”
晏子欽似乎沒聽到明姝的話,自言自語道:“孫知州也就罷了,還有個撲朔迷離的於家,我實在想不通,以他們的財力物力,何苦強求王讓家那七間不起眼的鋪子?還有王諤,王讓說他曾和於家定過親,可你又向我提過,禮部尚書招他為婿,一個男人怎麽可能同時有兩房正妻?”
明姝見他眉頭緊鎖,似乎連甜食都安撫不了他的情緒,便提議道:“不如,咱們親自去看看那七間鋪子,看看於家用它們做什麽?”
“現在天色已晚……”晏子欽道。
“便是天晚了才該去,要是真有秘密,都是在夜裏進行的。”明姝擊掌道,向門外高聲喚人備馬。
“我是說,天色已晚,你去不安全。”晏子欽默默拉過她的衣袖,眼帶擔憂。
☆、第十三章
晏子欽推說天晚,不讓她出門,可明姝原本就是刑偵現場的法醫,太久不做老本行,難免心癢,銅陵命案把她的工作癮重新勾了出來,如今放著現成的機會,怎能忍住?
她以為晏子欽小瞧自己,不屑道:“我是一個不戴頭巾男子漢,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哪裏去不得!”說完方覺得這話耳熟,好像是潘金蓮叫板武鬆時的台詞……幸虧現在《水滸傳》還沒成書,不然晏子欽該用什麽眼神看自己……
輕咳兩聲,明姝又道:“還記得銅陵縣衙裏的事嗎,我的見識膽色哪點遜色於你?隻怕到時還要我幫你參謀。”
這話倒是挑不出錯,經過銅陵一案,晏子欽早就不把自己的小娘子當作尋常閨閣女子看待,更像是不可取代的左膀右臂,可見女兒家的才華也不限於女工詩文,也能經緯韜略,不讓須眉。
因為是秘密出行,不方便有太多人跟隨,都頭高睿老實直率,可堪信任,又是本地人,熟悉道路,三人都換上便於行動的衣物,明姝更是穿了晏子欽的短衫,袖子有些長,他們騎著快馬趕奔位於北城牆下的七間鋪子。
“這裏……還真夠冷清的。”明姝緊了緊衣領,喃喃道。
晏子欽不說話,默認明姝的看法。
雖說夏日未盡,可此處的夜晚僻靜得叫人脊骨發涼,高聳的城牆下,幾間逼仄的鋪子如連體嬰兒般挨在一起,從左到右依次七間,緊閉的木門裏偶爾透出一線燈火的光亮,殘破的酒旗斜招,酒旗下是唯一開門的店鋪。
這是一家客棧,隻有一層。
“走,進去看看?”明姝道。
晏子欽攔住她,“先讓高睿進去問問。”
明姝不屑道:“清平盛世,還怕是黑店不成?”
高睿笑道:“夫人……啊不,少爺您久在京城,自然不知天下還有許多法外之地,屬下先去詢問一番,二位再動身也不遲。”說罷,轉身走進了客棧大門。
明姝和晏子欽留在外麵,她無聊地坐在一塊青石上,看著晏子欽在客棧外踱來踱去,每次都從客棧的牆根下開始,走到另一端轉身,每一步的長短都大致相等。
“你在做什麽?”明姝不明所以。
晏子欽把手比在唇上,示意她噤聲,輕聲道:“幫我記一個數,一百三十一。”
明姝默記下來,卻還是不明白,狐疑道:“一百三十一是什麽?”
還沒等晏子欽迴答,高睿就出來了,站在燈火闌珊的門口處笑道:“二位少爺,裏麵還行,挺幹淨。”
這是他們商量好的暗號,幹淨就是安全,可以進入,若說不幹淨則是要速速離開。
晏子欽和明姝互看一眼,邁進大門,和想象中一樣,室內室外都是一樣殘舊,房梁上的蜘蛛網都快垂到地麵了,剛剛看著晏子欽在客棧外踱來踱去,明姝覺得這客棧還挺大,進來一看卻也不甚寬敞,裏麵的陳設還很簡陋,最外麵是一間提供酒水飯食的大堂,正對著大門的後牆上開了一扇小門,小門裏就是被一條狹長的走廊連接著的客房了。
一個幹瘦的男人坐在櫃台後扔骰子玩,看樣子像是老板,他就在三人進門時冷冷掃了一眼,此後便再不抬頭。
“敢問店家,有水嗎?”晏子欽問道。
老板指了指角落裏的一隻水壺,“自己倒。”
明姝拿起水壺晃了晃,已經空了。
所有的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明姝身上,露出諱莫如深的笑,就算明姝對他再有意見,也沒必要和一個醉鬼計較,尤其是一個撒嬌沒夠的醉鬼,抬起胳膊架住他,誰知晏子欽腿也不沉了,眼也不花了,牽著明姝滴溜溜跑迴房裏,也不知是誰攙誰。
“嗬,小樣兒,裝醉啊。”明姝冷笑著,想著迴房後就用這隻閱屍無數的黃金右手收拾他,給他“活動活動”筋骨,可他甫一進門就仰躺在床上,人事不知,好像又醉昏過去。
杜府下人送來一碟橙釀鮮藕片,說是能解酒,明姝要喂晏子欽,他卻非要蘸糖才肯吃,明姝擰不過,隻好要來一碟黃糖,晏子欽得了甜頭,三口兩口吃下,也不知酒解了還是沒解,又躺倒在床。
“春岫,給你家郎君洗漱脫衣。”明姝可忍不了他這樣入睡。
可春岫一捧心口,淚水就漫上眼眶,哽咽道:“奴婢……奴婢絕不會做對不起娘子的事!”說完,嚶嚶嚶地逃走了。
“等等,你誤會了!我不是這麽齷齪的人!”明姝頭皮發硬,想追過去,卻被晏子欽拉住衣角,迴頭一看,這家夥臉上的表情可以用一句話描述——“娘子,麽麽噠”。
這家夥……是被附體了嗎……
喝醉前和喝醉後反差這麽大,明姝可真是沒想到,算了,還是她親自來吧,幫他洗漱一番,又解開他的外衣,他現在完全是予取予求的狀態,就算對他做些不可描述的事,他也不會反抗,但是上蒼可鑒,她真沒有非分之想,脫他衣服隻是怕他睡得不舒服,第二天頭疼而已。
第二天,晏子欽早早和杜興話別,又在杜興不可思議的注視下把杜和送給明姝的一大堆小玩意兒如數奉還,隨後帶著家眷仆從乘船來到舒州,為了低調,晏子欽有意避開迎接的人,把他們勸了迴去,自行坐著轎子悄悄來到通判衙門,他們未來的住所就在衙門後。
上一任通判離職後,留守此處的仆役早已把宅子上上下下清掃了一番,此時每間房裏隻有整潔卻略顯古舊的家具,別的一概沒有,冷冰冰的毫無生活氣息。
不過沒關係,他們帶來了十五大箱東西,可說來慚愧,十二箱都是明姝的,剩下三箱晏子欽的東西,還有一箱半是書本字紙。
這廂明姝指揮下人拆箱安置細軟,那廂晏子欽鋪開朱絲欄信紙,寫了幾十封書信,其中一封寄給臨川的母親,一封寄給汴梁的舅父,一封寄給揚州的韓琦,還有兩封寄到應天,分別給範仲淹和叔父晏殊,其餘的也是給親故舊友的,還幫明姝撰文幾頁,一筆一劃地指導她謄抄一遍,這些是寄給嶽父嶽母以及她閨中密友袁意真的書信,命人把信捎走,二人在舒州安身立命的消息就此算是昭告四方了。
到了晚間,夫妻二人居住的主屋已安置妥當,晏子欽和明姝躺在涼涼的芙蓉簟上,寂靜中,他忽然道:“明姝,謝謝你。”
“啊?”突然被叫名字,明姝有點驚訝。
“要是沒有你,我一個人肯定料理不來這些事情。”晏子欽道。
被人誇讚的明姝有些不好意思,把臉往枕頭裏藏了藏,小聲道:“都是下人們出力,我不過是看著他們罷了。”
“還有昨晚……我總不會是酩酊大醉後自己脫了衣服,又把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擺在一旁的吧……”晏子欽也有些不好意思。
“是春岫幹的。”明姝欺負他喝醉了不記事。
“我問過了,她說不是她,我隻想確定……昨晚是你……”
明姝的手臂上頓時起了一層麻麻的小點,酥□□癢的,聽他口吻,好像昨晚發生了什麽不該發生的事一樣,“是誰很重要嗎?不就是擦擦臉、換換衣服?”
晏子欽輕笑一聲,說道:“當然重要啊……”
之後便沒了聲息,兩人心照不宣地不再說話,一直靜靜地各懷心事,直至睡去。
晏子欽新官上任,第二天自然要去拜見舒州知州孫錫,孫錫之前是開封府負責查案的推官,去年考課天下第一,換句話說,就是政績考核成績無人能敵,隻是人不免有些孤高自取,沒把晏子欽這樣的晚輩放在眼裏,哪怕是狀元都不行。
從知州衙門出來,當地的鄉紳豪族自然派人在門外守著,以便款待這位新上任的通判,自古以來,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則和鄉紳豪族共治地方,相互依存,誰也離不開誰。
舒州城最好的酒樓清波樓內,各門各姓的十八位家主已坐在長桌兩旁,坐在上首的晏子欽依舊不苟言笑,桌上金杯玉盞、水陸畢陳,可沒人動筷,因為有一家的人沒來。
舒州於氏的人還沒到,十八位家主怎敢妄動?這位晏大人雖然是通判,卻終究不過三年任期,期滿後便永不再見,正所謂流水的官吏,鐵打的於家,想在舒州長長久久地過下去,不能得罪哪方眾人心知肚明。
空氣都要凝固了,有的人偷偷扇了扇風,怪異的肅靜中,一個聲音從雅間外的走廊裏傳來——“於家人到!”
☆、第十二章
十八位家主都彈冠整衣,起身迎接於家之人,突如其來的凝重氣氛讓晏子欽也緊張起來,自嘲地想著:“於家好大的架子,殿試麵聖時都不像今日這麽忐忑。”
先是一對提香爐的金童,再是一對捧瓷盂的玉女,本以為接下來進門的肯定是於卿本人,可來人分明是個十八、九的少年,唇紅齒白,眼露精光,一身飄逸的白襴衫,一看就是處處透著算計的人精。
於卿不是三十來歲嗎,眼前的少年是他什麽人?
席上除了晏子欽,另外十八位家主都沒有絲毫驚訝之色,起身對那少年恭敬地拱手,問候道:“於大管事,近來可好?”
少年似乎早已習慣這樣的場麵,揮手示意家主們落座,自己則坐在了長桌的尾端,和上首的晏子欽遙遙相對,一首一尾兩個少年,這張長長的桌子便是一正一邪的分野,隻是晏子欽知道,他真正的對手是隱藏在背後老謀深算的於卿,眼前的少年不過是一條格外惹眼的“走狗”罷了。
“晏通判,久仰久仰,在下於府內侄兼管事,草名亦非,我家老爺身體微恙,在下代為出麵。聽說您在銅陵羈留一日便破了一起誣告案,好大的官威!您是打算在咱們舒州地界繼續一展拳腳?”於亦非的口氣並不尊重,反而有點勢同水火的意味。
“在銅陵是舉手之勞,在舒州則是分內之事,晏某責無旁貸。”晏子欽不卑不亢,卻絲毫沒留情麵。
“好一個責無旁貸,晏通判少年得誌,隻是還應和你的前輩上司孫知州學學規矩。”
“若是公正廉明的規矩,晏某自然要學,若是徇私舞弊的規矩,於管事想必也不會希望有這樣一位地方官吧?”
“哈哈哈,晏大人果然風趣,那麽日後請賜教了。”於亦非甩開折扇,大笑著揚長而去,竟把所有人當成糞土一般,於家區區一介管事都敢擺出此等氣派,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於亦非走後,氣氛陷入尷尬,晏子欽本來就不願出席這種應酬,如今正好有借口離開,騎著新置辦的青驄馬迴到通判衙門,從書格中取出曆年累積的卷宗翻看,情況不容樂觀,這位孫錫知州雖然考核成績優異,卻有些名不副實,凡是簡單的、不牽扯豪族利益的事他都能妥帖處理,隻要稍有黑幕,他就視而不見,任憑案卷堆在角落裏積灰,如此粉飾太平,怪不得在舒州城內感覺不到興旺繁榮的氣象,表麵的和平下湧動著壓抑。
七月正是農忙時節,為了不違農時,不廢農事,朝廷著令州縣官府停止受理有關田宅、婚姻、債務、地租等爭訟案件,隻能收接兇殺、通奸、毆鬥之類與農業生產無礙的訴訟。可世上哪有那麽多大案呢?因此,通判衙門前也是門庭冷落,少有百姓經過。
可今日,晏子欽正在翻卷宗,卻聽見門外有吵鬧聲,叫來衙役一問,說是門前有個形跡可疑的青年人,上午就在門前徘徊,直到下午還在,衙役懷疑此人圖謀不軌,因此押入大堂以待審問。
晏子欽也覺得奇怪,想親自看看情形,連忙唿喚負責秉筆書寫的劉押司和管領衙役的高都頭,一同升堂。
來到堂上,果然有個畏畏縮縮的青年人握著手腕站在中央,看樣子絕不像個作奸犯科的人,見了官員,二話不說就跪下,雖不喊冤,可神情舉動分明表示自己遭受莫大的冤情。
“你有何事,請說來。”晏子欽道。
“若是田產糾紛、婚姻瓜葛,等到十月初一後再來投狀紙。”劉押司一邊潤筆,一邊補充。
青年人不說話,隻是從襤褸的衣襟裏拿出一張房產的紅契,證明舒州城裏有七間鋪子是他的產業,待晏子欽看過紅契後,青年人才道:
“學生王讓,是縣學的生員,家中有祖傳的七間商鋪,位置偏僻,慘淡經營,每年不過二十餘兩的盈餘,可是今年年初,於家高價收購商鋪的房契地契,老實說,那價格的確讓人心動,可學生絕不是變賣祖產的不肖子孫,甘守貧賤,於家見買賣不成,唆使豪奴將學生毒打一頓,拆了我棲身的祖屋,又把七間鋪子打砸一空,此後鳩占鵲巢,學生在友人家養傷半年,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傷好後向孫知州呈遞狀紙卻屢遭無視,聽聞晏大人偕同夫人在銅陵破獲奇案,這才鬥膽上訴,請大人見憐!”
這番控訴自然讓晏子欽的正義感在胸中燃燒,隻是腦中靈光一閃,眼前的王讓和王諤同姓,還都是言字旁,莫非有什麽淵源?因而問道:“京中舉子王諤是你什麽人?”
王讓神色一黯,道:“今年真是我王家的多事之秋,王諤是學生的堂兄。”
晏子欽又問:“王諤和於家有什麽關係?”
王讓顯得十分為難,吞吞吐吐道:“堂兄……堂兄和於家曾有婚約……”
晏子欽知王讓不想說,便不再逼迫,因為他心裏也有愧疚,王讓的案子他無法接下,因為知州不受理的案子叫“白狀”,通判私自受理白狀違反大宋刑統,輕則貶官,重則褫奪衣冠功名,他現在也是有家有口的人,受不了這樣的變故。
顧念王讓沒有銀錢過活,晏子欽特意迴後宅向明姝求請十兩紋銀,幫王讓渡過難關,明姝聽了也感歎:“積德行善是好事,隻是僅此一次,倘若次數多了,被扣上‘大善人’的高帽子,往後就摘不下來了,反被聲名所累。”因晏子欽的俸祿還沒發放下來,公中存錢不多,便悄悄從自己的嫁妝中出資。
王讓得了救濟,也不好再滯留,忍著淚走了。晏子欽還是心軟,準備去孫知州處據理力爭,爭取幫王讓立案。被引到孫錫房內,房中擺著一架高麗紙屏風,把房間分成內室和外室,內室的兩道人影投射在屏風上,一個高冠有須,顯然是孫錫,另一個披散長發,額頭似乎裹著病中防風寒的首帕,不知是誰。
孫錫聽了通報,不耐煩地繞過屏風,坐在交椅上問道:“晏大人有事?”
晏子欽把王讓的案子依樣陳述,講到一半,提及於家,孫錫的臉色頓時冷了下來,拍著扶手厲聲嗬斥:“胡說八道,我不受理自然有我的緣由,黃口小兒莫要張狂!”
屏風後那個披發男人也輕笑幾聲,緩緩站起,拱手道:“既然孫大人要教訓下屬,那麽在下告辭了。”說著,被仆從扶著從側門離開,全程隻留給晏子欽一個模糊的剪影。
他是誰?正疑惑著,送客歸來的孫錫咬牙切齒道:“你可知他是誰?他可是於卿,你怎麽敢在他麵前揭於家的短處!”
這就是於卿!這個一直被人提及的於卿竟和他近在咫尺又擦肩而過,晏子欽難掩驚訝,隻是孫錫已經不想留客了。
此時天色將晚,晏子欽悻悻然迴到家中。一天之內,他便明白了什麽叫無能為力,做了官有什麽用,官上有官,官商勾結,好像一團亂麻,不知從何處解開。
明姝見他趴在桌子上失魂落魄,送來一碟薄荷方糕,他看了一眼,懶得拿,明姝便掰開他的手指,握著他的手拿了一塊,又往他嘴邊送。
“在知州那邊吃了閉門羹,知道官場的艱難了吧!”看他沒精打采地咬了一口方糕,明姝幽幽道。
晏子欽有些驚訝,“我什麽都沒和你說,你怎麽知道?”
“看你這副喪家之犬的樣子就懂了,你可要挺住啊,往後的糟心事還多著呢。你當我爹爹的樞密使是怎麽得來的,還不是熬了大半輩子熬出來的!”
晏子欽似乎沒聽到明姝的話,自言自語道:“孫知州也就罷了,還有個撲朔迷離的於家,我實在想不通,以他們的財力物力,何苦強求王讓家那七間不起眼的鋪子?還有王諤,王讓說他曾和於家定過親,可你又向我提過,禮部尚書招他為婿,一個男人怎麽可能同時有兩房正妻?”
明姝見他眉頭緊鎖,似乎連甜食都安撫不了他的情緒,便提議道:“不如,咱們親自去看看那七間鋪子,看看於家用它們做什麽?”
“現在天色已晚……”晏子欽道。
“便是天晚了才該去,要是真有秘密,都是在夜裏進行的。”明姝擊掌道,向門外高聲喚人備馬。
“我是說,天色已晚,你去不安全。”晏子欽默默拉過她的衣袖,眼帶擔憂。
☆、第十三章
晏子欽推說天晚,不讓她出門,可明姝原本就是刑偵現場的法醫,太久不做老本行,難免心癢,銅陵命案把她的工作癮重新勾了出來,如今放著現成的機會,怎能忍住?
她以為晏子欽小瞧自己,不屑道:“我是一個不戴頭巾男子漢,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哪裏去不得!”說完方覺得這話耳熟,好像是潘金蓮叫板武鬆時的台詞……幸虧現在《水滸傳》還沒成書,不然晏子欽該用什麽眼神看自己……
輕咳兩聲,明姝又道:“還記得銅陵縣衙裏的事嗎,我的見識膽色哪點遜色於你?隻怕到時還要我幫你參謀。”
這話倒是挑不出錯,經過銅陵一案,晏子欽早就不把自己的小娘子當作尋常閨閣女子看待,更像是不可取代的左膀右臂,可見女兒家的才華也不限於女工詩文,也能經緯韜略,不讓須眉。
因為是秘密出行,不方便有太多人跟隨,都頭高睿老實直率,可堪信任,又是本地人,熟悉道路,三人都換上便於行動的衣物,明姝更是穿了晏子欽的短衫,袖子有些長,他們騎著快馬趕奔位於北城牆下的七間鋪子。
“這裏……還真夠冷清的。”明姝緊了緊衣領,喃喃道。
晏子欽不說話,默認明姝的看法。
雖說夏日未盡,可此處的夜晚僻靜得叫人脊骨發涼,高聳的城牆下,幾間逼仄的鋪子如連體嬰兒般挨在一起,從左到右依次七間,緊閉的木門裏偶爾透出一線燈火的光亮,殘破的酒旗斜招,酒旗下是唯一開門的店鋪。
這是一家客棧,隻有一層。
“走,進去看看?”明姝道。
晏子欽攔住她,“先讓高睿進去問問。”
明姝不屑道:“清平盛世,還怕是黑店不成?”
高睿笑道:“夫人……啊不,少爺您久在京城,自然不知天下還有許多法外之地,屬下先去詢問一番,二位再動身也不遲。”說罷,轉身走進了客棧大門。
明姝和晏子欽留在外麵,她無聊地坐在一塊青石上,看著晏子欽在客棧外踱來踱去,每次都從客棧的牆根下開始,走到另一端轉身,每一步的長短都大致相等。
“你在做什麽?”明姝不明所以。
晏子欽把手比在唇上,示意她噤聲,輕聲道:“幫我記一個數,一百三十一。”
明姝默記下來,卻還是不明白,狐疑道:“一百三十一是什麽?”
還沒等晏子欽迴答,高睿就出來了,站在燈火闌珊的門口處笑道:“二位少爺,裏麵還行,挺幹淨。”
這是他們商量好的暗號,幹淨就是安全,可以進入,若說不幹淨則是要速速離開。
晏子欽和明姝互看一眼,邁進大門,和想象中一樣,室內室外都是一樣殘舊,房梁上的蜘蛛網都快垂到地麵了,剛剛看著晏子欽在客棧外踱來踱去,明姝覺得這客棧還挺大,進來一看卻也不甚寬敞,裏麵的陳設還很簡陋,最外麵是一間提供酒水飯食的大堂,正對著大門的後牆上開了一扇小門,小門裏就是被一條狹長的走廊連接著的客房了。
一個幹瘦的男人坐在櫃台後扔骰子玩,看樣子像是老板,他就在三人進門時冷冷掃了一眼,此後便再不抬頭。
“敢問店家,有水嗎?”晏子欽問道。
老板指了指角落裏的一隻水壺,“自己倒。”
明姝拿起水壺晃了晃,已經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