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特,你的情報到底準不準確?”一個精壯的青年陰沉著臉問道。
“阿拉烏丁王子,我的情報保證準確!”哈斯特慌忙答道,“要是有錯,你就砍了我的腦袋!”
“他們什麽時候到?”阿拉烏丁問道。
“據爪哇國的眼線說,他們已經啟程,估計十幾天就能到蘇門答臘。”哈斯特答道。
“隻有八九天的時間了……”阿拉烏丁自言自語地說道。
“阿拉烏丁王子,我們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隻要他們來了,我們就一定能報仇雪恨!”哈斯特激動地說道。
阿拉烏丁目露兇光,低聲說道:“不是為了這一天,我也不會在這裏忍氣吞聲。這次要把他們一網打盡,把原本屬於我的都奪迴來!”
“到那時,整個蘇門答臘都是阿拉烏丁王子的,所有的人都要跪倒在你的腳下!”哈斯特興奮地說道。
阿拉烏丁嘴角露出一絲笑容,問道:“國王知不知道這個消息?”
“他應該也知道了,王宮的人都在忙著準備迎接他們。”哈斯特急忙答道。
“讓他們白忙活去吧!”阿拉烏丁笑著說道。
“他們到現在都不知道死到臨頭了,真是蠢啊!”哈斯特也忍不住得意地笑了起來。
“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絕不能讓他們有絲毫察覺!”阿拉烏丁叮囑道。
哈斯特連忙答應,說道:“偉大的阿拉烏丁王子,請放心吧!他們絕對跑不掉,除非真主不想讓他們死!”
“他們都必須死!”阿拉烏丁麵目猙獰地說道,“你趕緊去準備,我先去王宮探探虛實。”
過了八九天,鄭和的船隊抵達了蘇門答臘國。蘇門答臘國是西洋的交通要道,和大明朝的關係也一直很好,朱棣曾經賞賜給以前的蘇門答臘王印章和金幣。在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時,擒殺了蘇門答臘“偽王”蘇幹剌。正因為如此,蘇門答臘現任國王的地位才得以穩固。
蘇門答臘國曾遭受那孤兒國的入侵,蘇丹罕難阿必鎮戰死。王子當時年幼,無力抵禦外敵。於是王後下令,誰能替蘇丹報仇、保衛國家,就嫁給誰當妻子。
當時,一個老漁翁挺身而出,果然打敗了那孤兒國並殺了他們的國王。王後沒有食言,嫁給了老漁翁,並尊漁翁為老國王。後來,罕難阿必鎮的王子長大成人,暗地裏糾集了一幫人殺了老漁翁國王,接管了蘇門答臘。漁翁國王的嫡長子蘇幹剌帶著自己的人馬逃到山裏,自立為王,與王子勢不兩立。
在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時,由於不明原由,所以隻賞賜了現任蘇門答臘國王。也就是那位長大成人的王子。蘇幹剌得知後,認為大明朝偏袒王子,看不起自己。於是,蘇幹剌帶兵襲擊鄭和。鄭和擒獲蘇幹剌,並將其帶迴大明京師。朱棣下旨,將蘇幹剌處死正法。自此以後,那位王子再無憂患,得以穩坐國王寶座。因此,蘇門答臘對大明和鄭和感恩戴德。
國王親自到海邊迎接。鄭和下船之時,蘇門答臘人奏起樂器,萬眾高唿。蕭毅、唐黛漪看到友邦如此熱情,也不由得心潮澎湃,頗以大明為榮。
鄭和飛快地走到國王麵前,拱手說道:“鄭和一介武夫,怎敢有勞國王陛下親自迎接。惶恐,惶恐!”
通譯官把鄭和的話翻譯給國王。國王含笑說道:“正使乃上邦貴客,且對我蘇門答臘國有恩,本王理當親迎。請正使隨本王到宮中用膳!”
國王請鄭和走在前麵,鄭和不敢喧賓奪主,誠懇地說道:“國王陛下是主,鄭和是客。有道是強賓不壓主,鄭和怎敢僭越!”
國王說道:“蘇門答臘國弱民窮,以後還要仰仗上邦庇護。倘若本王走在前麵,天下人豈不笑話本王不知禮節、夜郎自大?”
鄭和隻是不肯,兩人僵持不下。正在此時,一個精壯的青年從蘇門答臘官員隊列中走出。他先躬身行禮,然後滿麵堆笑地說道:“正使不要推辭了。上邦有句老話,好像叫客隨主便。倘若正使再不應允,豈不拂了我伯父的一番美意?傳揚出去,隻怕也會寒了蘇門答臘人的心。”
鄭和連忙說道:“鄭和眼拙,請問閣下尊姓大名?”
青年坦蕩地答道:“迴稟正使,在下叫阿拉烏丁,是蘇幹剌的兒子。”
鄭和一愣,隨即用目光詢問國王。國王說道:“自從蘇幹剌死後,阿拉烏丁幡然悔悟,帶著本部人馬歸降本王。本王看他一片真心,又念在他祖父對敝國有恩,所以收留了他。幾年以來,阿拉烏丁倒是為本王做了不少事,確實對本王忠心耿耿。”
鄭和微微頷首,說道:“阿拉烏丁王子,大明還有一句老話,叫做浪子迴頭金不換。本使望你繼續一心一意地輔佐國王陛下,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否則,你父親就是前車之鑒。”
阿拉烏丁嚇得慌忙跪地,叩首說道:“阿拉烏丁牢記正使教誨,一定全心全意輔佐國王伯父。”
鄭和這才露出笑容,親手扶起阿拉烏丁。鄭和見國王盛意拳拳,心想這樣禮讓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拱手說道:“既然國王陛下盛情難卻,鄭和就隻好大膽僭越了。”
國王大喜,遂陪同鄭和一起前往王宮。到達王宮以後,鄭和先宣讀了大明皇帝的聖旨,然後把大明皇帝的賞賜之物交給了國王。大明皇帝賞賜頗豐,蘇門答臘國王喜形於色。待到公事完畢,國王在宮中大擺筵席,盛情款待鄭和等大小官員。
正六品以上官員全部在殿內就坐,正六品以下官員及扈從兵士在殿外就坐。每桌都安排了蘇門答臘的官員作陪,隻不過殿內殿外的菜肴略有不同。
國王請鄭和在主賓之位落坐,鄭和卻一直不肯答應。國王驚問其故,鄭和說道:“國王陛下,若是在平時,鄭和一定當仁不讓。不過今日,鄭和卻不敢坐這主賓之位。並不是鄭和故作姿態,實在是應當讓給比鄭和更尊貴之人!”
“阿拉烏丁王子,我的情報保證準確!”哈斯特慌忙答道,“要是有錯,你就砍了我的腦袋!”
“他們什麽時候到?”阿拉烏丁問道。
“據爪哇國的眼線說,他們已經啟程,估計十幾天就能到蘇門答臘。”哈斯特答道。
“隻有八九天的時間了……”阿拉烏丁自言自語地說道。
“阿拉烏丁王子,我們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隻要他們來了,我們就一定能報仇雪恨!”哈斯特激動地說道。
阿拉烏丁目露兇光,低聲說道:“不是為了這一天,我也不會在這裏忍氣吞聲。這次要把他們一網打盡,把原本屬於我的都奪迴來!”
“到那時,整個蘇門答臘都是阿拉烏丁王子的,所有的人都要跪倒在你的腳下!”哈斯特興奮地說道。
阿拉烏丁嘴角露出一絲笑容,問道:“國王知不知道這個消息?”
“他應該也知道了,王宮的人都在忙著準備迎接他們。”哈斯特急忙答道。
“讓他們白忙活去吧!”阿拉烏丁笑著說道。
“他們到現在都不知道死到臨頭了,真是蠢啊!”哈斯特也忍不住得意地笑了起來。
“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絕不能讓他們有絲毫察覺!”阿拉烏丁叮囑道。
哈斯特連忙答應,說道:“偉大的阿拉烏丁王子,請放心吧!他們絕對跑不掉,除非真主不想讓他們死!”
“他們都必須死!”阿拉烏丁麵目猙獰地說道,“你趕緊去準備,我先去王宮探探虛實。”
過了八九天,鄭和的船隊抵達了蘇門答臘國。蘇門答臘國是西洋的交通要道,和大明朝的關係也一直很好,朱棣曾經賞賜給以前的蘇門答臘王印章和金幣。在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時,擒殺了蘇門答臘“偽王”蘇幹剌。正因為如此,蘇門答臘現任國王的地位才得以穩固。
蘇門答臘國曾遭受那孤兒國的入侵,蘇丹罕難阿必鎮戰死。王子當時年幼,無力抵禦外敵。於是王後下令,誰能替蘇丹報仇、保衛國家,就嫁給誰當妻子。
當時,一個老漁翁挺身而出,果然打敗了那孤兒國並殺了他們的國王。王後沒有食言,嫁給了老漁翁,並尊漁翁為老國王。後來,罕難阿必鎮的王子長大成人,暗地裏糾集了一幫人殺了老漁翁國王,接管了蘇門答臘。漁翁國王的嫡長子蘇幹剌帶著自己的人馬逃到山裏,自立為王,與王子勢不兩立。
在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時,由於不明原由,所以隻賞賜了現任蘇門答臘國王。也就是那位長大成人的王子。蘇幹剌得知後,認為大明朝偏袒王子,看不起自己。於是,蘇幹剌帶兵襲擊鄭和。鄭和擒獲蘇幹剌,並將其帶迴大明京師。朱棣下旨,將蘇幹剌處死正法。自此以後,那位王子再無憂患,得以穩坐國王寶座。因此,蘇門答臘對大明和鄭和感恩戴德。
國王親自到海邊迎接。鄭和下船之時,蘇門答臘人奏起樂器,萬眾高唿。蕭毅、唐黛漪看到友邦如此熱情,也不由得心潮澎湃,頗以大明為榮。
鄭和飛快地走到國王麵前,拱手說道:“鄭和一介武夫,怎敢有勞國王陛下親自迎接。惶恐,惶恐!”
通譯官把鄭和的話翻譯給國王。國王含笑說道:“正使乃上邦貴客,且對我蘇門答臘國有恩,本王理當親迎。請正使隨本王到宮中用膳!”
國王請鄭和走在前麵,鄭和不敢喧賓奪主,誠懇地說道:“國王陛下是主,鄭和是客。有道是強賓不壓主,鄭和怎敢僭越!”
國王說道:“蘇門答臘國弱民窮,以後還要仰仗上邦庇護。倘若本王走在前麵,天下人豈不笑話本王不知禮節、夜郎自大?”
鄭和隻是不肯,兩人僵持不下。正在此時,一個精壯的青年從蘇門答臘官員隊列中走出。他先躬身行禮,然後滿麵堆笑地說道:“正使不要推辭了。上邦有句老話,好像叫客隨主便。倘若正使再不應允,豈不拂了我伯父的一番美意?傳揚出去,隻怕也會寒了蘇門答臘人的心。”
鄭和連忙說道:“鄭和眼拙,請問閣下尊姓大名?”
青年坦蕩地答道:“迴稟正使,在下叫阿拉烏丁,是蘇幹剌的兒子。”
鄭和一愣,隨即用目光詢問國王。國王說道:“自從蘇幹剌死後,阿拉烏丁幡然悔悟,帶著本部人馬歸降本王。本王看他一片真心,又念在他祖父對敝國有恩,所以收留了他。幾年以來,阿拉烏丁倒是為本王做了不少事,確實對本王忠心耿耿。”
鄭和微微頷首,說道:“阿拉烏丁王子,大明還有一句老話,叫做浪子迴頭金不換。本使望你繼續一心一意地輔佐國王陛下,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否則,你父親就是前車之鑒。”
阿拉烏丁嚇得慌忙跪地,叩首說道:“阿拉烏丁牢記正使教誨,一定全心全意輔佐國王伯父。”
鄭和這才露出笑容,親手扶起阿拉烏丁。鄭和見國王盛意拳拳,心想這樣禮讓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拱手說道:“既然國王陛下盛情難卻,鄭和就隻好大膽僭越了。”
國王大喜,遂陪同鄭和一起前往王宮。到達王宮以後,鄭和先宣讀了大明皇帝的聖旨,然後把大明皇帝的賞賜之物交給了國王。大明皇帝賞賜頗豐,蘇門答臘國王喜形於色。待到公事完畢,國王在宮中大擺筵席,盛情款待鄭和等大小官員。
正六品以上官員全部在殿內就坐,正六品以下官員及扈從兵士在殿外就坐。每桌都安排了蘇門答臘的官員作陪,隻不過殿內殿外的菜肴略有不同。
國王請鄭和在主賓之位落坐,鄭和卻一直不肯答應。國王驚問其故,鄭和說道:“國王陛下,若是在平時,鄭和一定當仁不讓。不過今日,鄭和卻不敢坐這主賓之位。並不是鄭和故作姿態,實在是應當讓給比鄭和更尊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