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當然知道把朱高煦留在京城遲早會生出禍端,奈何自己愛子心切,因此遲遲沒有決斷。此次蕭毅當眾提出讓朱高煦迴封地就藩,不由得朱棣不當機立斷。
“微臣自知罪不可赦。因此,不論微臣以後是何下場,請陛下不要牽連其他無辜之人。這是微臣所請的第三件事。”蕭毅又說道。
蕭毅並沒打算讓朱棣赦免自己,隻是請朱棣不要牽連無辜之人。他的話雖然說得隱晦,但是朱棣早已明白他的心思。
朱棣冷笑道:“你不求朕赦免你,反倒讓朕不要牽連無辜。蕭毅,你要知道,你不是聖人,朕也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暴君!”
“如此說來,陛下是答應了?”蕭毅要讓朱棣明確表態。
朱棣高傲地說道:“朕答應了!你還有什麽事?”
蕭毅恭恭敬敬地摘下烏紗帽,拜倒於地,高聲說道:“罪臣蕭毅謝主隆恩。罪臣蒙陛下錯愛,忝居朝堂,位極人臣。罪臣本應效死以報陛下,然樹欲靜而風不止,且罪臣並非為官之材,因此不得不出此下策。罪臣此去,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天顏。請陛下保重龍體,務以百姓社稷為重。”
蕭毅說完,又磕了三個響頭。朱棣扭過頭去,冷冷地說道:“蕭毅,為了朱高煦的性命,朕今天放你走。不過,你既然沒求朕赦免你,朕也不能讓你逍遙法外。哪怕你躲到天涯海角,朕都會將你繩之於法!”
蕭毅緩緩站起來,躬身答道:“罪臣明白。即使罪臣日後死無葬身之地,罪臣絕不怨恨陛下。”
朱棣沒好氣地說道:“知道就好!快走!”
蕭毅剛解開朱高煦的穴道,朱高煦突然揮拳打向蕭毅,嘴裏高聲罵道:“本王打死你這個小畜生!”
唐黛漪正要阻攔,卻被蕭毅製止了。朱高煦的這一拳結結實實地打在了蕭毅的胸口,震得蕭毅隱隱作痛。所幸他有天玄神功護體,這才沒有大礙。
朱高煦還不解氣,正要再打。不料朱棣大喝道:“還不快滾過來,丟人現眼的東西!”
朱高煦不得已,隻好悻悻走到朱棣身邊。朱棣狠狠瞪了他一眼,大聲喝道:“你做的好事!”
朱高煦心中有愧,哪裏還敢頂嘴,慌忙垂下了頭。
蕭毅長揖到地,說道:“陛下珍重,罪臣告退了。”
因為沒有朱棣的旨意,所以誰也不敢阻攔蕭毅、唐黛漪離去。蕭毅沒走多遠,忽然聽到朱棣喊道:“站住!”
蕭毅立刻停下腳步,轉身問道:“陛下有何吩咐?”
朱棣卻不答話,轉身對譚廣說道:“給他兩匹快馬,叫他快點滾!朕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譚廣領旨,選了兩匹快馬給蕭毅。蕭毅翻身上馬,許久沒有說話。唐黛漪擔心朱棣變卦,著急地喚道:“蕭大哥……”
蕭毅如夢方醒,當即策馬下山。山風唿嘯,刮得旌旗獵獵作響。兵士們自動讓開道路,眼看著蕭毅和唐黛漪絕塵而去。
朱棣的心情非常糟糕。他想罵人,卻不知道要罵誰。他想殺人,一時又找不到由頭。朱高煦和幾個近侍大臣都躲得遠遠的,唯恐觸了黴頭。朱棣一個人生著悶氣,沒有任何人敢來勸慰——他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入夜,朱棣迴到了皇宮。他來不及用膳,讓內閣大臣立刻擬了兩道聖旨。第一道聖旨是削減漢王朱高煦兩營護衛,讓朱高煦三日內到封地就藩,非召不得入京。
朱棣雖然很疼愛朱高煦,奈何朱高煦時常讓朱棣失望。蕭毅今天的話語讓朱棣徹底清醒過來,大明朝絕不能再上演“玄武門之變”,也絕不能再來一次“靖難之役”。朱棣決不允許自己舍生忘死打下的基業毀在兒孫手中,即使是自己最疼愛的兒子也不行。
第二道聖旨是責成刑部、錦衣衛緝捕蕭毅。朱棣雖然知道蕭毅並無惡意,但是畢竟今天龍顏掃地。自朱棣登基以來,從來沒有人敢脅迫他。因此,為了皇帝的尊嚴,他不能原諒蕭毅。
朱棣餘怒未消,又遣人把翰林院眾多編修、修撰叫了過來。
朱棣大聲問道:“是哪幾個在修大明國史?”
兩個修撰領著幾個編修當即跪倒在地。為首的修撰高聲答道:“迴稟陛下,是微臣等人。”
朱棣瞟了他一眼,問道:“你叫什麽?”
修撰答道:“有勞萬歲下問,微臣賤名陳鼎文。”
陳鼎文年過半百,身形消廋,須發白了大半。
朱棣問道:“大明國史中可有蕭毅的名字?”
陳鼎文尚不知今日之事,因此據實答道:“陛下,忠勇公位高權重,且屢次為大明立功,所以大明國史中有他的名字。”
“把他給朕抹掉,不得留下任何痕跡!”朱棣毫無商量地說道。
“陛下,史書流傳千古,怎能說改就改?”陳鼎文大驚說道,“再者忠勇公功勳赫赫,正是後世之楷模,為何不能留存在大明國史?”
“朕說抹掉就抹掉!”朱棣很不耐煩地說道,“趕緊辦妥當,朕升你為侍講學士!”
修撰是從六品,侍講學士是從五品。一下子連升兩級,這可是多少做官的人夢寐以求的好事。
不料陳鼎文不為所動,高聲說道:“謝主隆恩。不過微臣身為史官,理當恪盡職守、秉筆直書,不敢因一己之榮辱而留下千古罵名。”
朱棣才消了些氣,又被陳鼎文惹得性起。朱棣罵道:“蠢才!罵名算得了什麽?千百年以後誰記得你這個無名之輩?朕看你是讀書讀傻了!怪不得你到現在還隻是一個從六品的芝麻官!你還真以為你能當甚麽聖賢?笑話!自古都是成王敗寇,有什麽不能改的?你莫不是忘記本朝的方孝孺了吧!”
陳鼎文並不是蠢才,他自然知道朱棣提起方孝孺的意思。他雖然恐懼,但是在他看來,名聲比性命重要。
電光火石之間,陳鼎文打定了主意。他磕頭說道:“陛下教誨,微臣銘記於心。微臣雖然不才,但也略知聖賢之道。微臣雖然當不了聖賢,卻甘願以身殉道。求仁得仁,這是微臣的榮幸。微臣願作陛下的方孝孺!”
“微臣自知罪不可赦。因此,不論微臣以後是何下場,請陛下不要牽連其他無辜之人。這是微臣所請的第三件事。”蕭毅又說道。
蕭毅並沒打算讓朱棣赦免自己,隻是請朱棣不要牽連無辜之人。他的話雖然說得隱晦,但是朱棣早已明白他的心思。
朱棣冷笑道:“你不求朕赦免你,反倒讓朕不要牽連無辜。蕭毅,你要知道,你不是聖人,朕也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暴君!”
“如此說來,陛下是答應了?”蕭毅要讓朱棣明確表態。
朱棣高傲地說道:“朕答應了!你還有什麽事?”
蕭毅恭恭敬敬地摘下烏紗帽,拜倒於地,高聲說道:“罪臣蕭毅謝主隆恩。罪臣蒙陛下錯愛,忝居朝堂,位極人臣。罪臣本應效死以報陛下,然樹欲靜而風不止,且罪臣並非為官之材,因此不得不出此下策。罪臣此去,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天顏。請陛下保重龍體,務以百姓社稷為重。”
蕭毅說完,又磕了三個響頭。朱棣扭過頭去,冷冷地說道:“蕭毅,為了朱高煦的性命,朕今天放你走。不過,你既然沒求朕赦免你,朕也不能讓你逍遙法外。哪怕你躲到天涯海角,朕都會將你繩之於法!”
蕭毅緩緩站起來,躬身答道:“罪臣明白。即使罪臣日後死無葬身之地,罪臣絕不怨恨陛下。”
朱棣沒好氣地說道:“知道就好!快走!”
蕭毅剛解開朱高煦的穴道,朱高煦突然揮拳打向蕭毅,嘴裏高聲罵道:“本王打死你這個小畜生!”
唐黛漪正要阻攔,卻被蕭毅製止了。朱高煦的這一拳結結實實地打在了蕭毅的胸口,震得蕭毅隱隱作痛。所幸他有天玄神功護體,這才沒有大礙。
朱高煦還不解氣,正要再打。不料朱棣大喝道:“還不快滾過來,丟人現眼的東西!”
朱高煦不得已,隻好悻悻走到朱棣身邊。朱棣狠狠瞪了他一眼,大聲喝道:“你做的好事!”
朱高煦心中有愧,哪裏還敢頂嘴,慌忙垂下了頭。
蕭毅長揖到地,說道:“陛下珍重,罪臣告退了。”
因為沒有朱棣的旨意,所以誰也不敢阻攔蕭毅、唐黛漪離去。蕭毅沒走多遠,忽然聽到朱棣喊道:“站住!”
蕭毅立刻停下腳步,轉身問道:“陛下有何吩咐?”
朱棣卻不答話,轉身對譚廣說道:“給他兩匹快馬,叫他快點滾!朕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譚廣領旨,選了兩匹快馬給蕭毅。蕭毅翻身上馬,許久沒有說話。唐黛漪擔心朱棣變卦,著急地喚道:“蕭大哥……”
蕭毅如夢方醒,當即策馬下山。山風唿嘯,刮得旌旗獵獵作響。兵士們自動讓開道路,眼看著蕭毅和唐黛漪絕塵而去。
朱棣的心情非常糟糕。他想罵人,卻不知道要罵誰。他想殺人,一時又找不到由頭。朱高煦和幾個近侍大臣都躲得遠遠的,唯恐觸了黴頭。朱棣一個人生著悶氣,沒有任何人敢來勸慰——他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入夜,朱棣迴到了皇宮。他來不及用膳,讓內閣大臣立刻擬了兩道聖旨。第一道聖旨是削減漢王朱高煦兩營護衛,讓朱高煦三日內到封地就藩,非召不得入京。
朱棣雖然很疼愛朱高煦,奈何朱高煦時常讓朱棣失望。蕭毅今天的話語讓朱棣徹底清醒過來,大明朝絕不能再上演“玄武門之變”,也絕不能再來一次“靖難之役”。朱棣決不允許自己舍生忘死打下的基業毀在兒孫手中,即使是自己最疼愛的兒子也不行。
第二道聖旨是責成刑部、錦衣衛緝捕蕭毅。朱棣雖然知道蕭毅並無惡意,但是畢竟今天龍顏掃地。自朱棣登基以來,從來沒有人敢脅迫他。因此,為了皇帝的尊嚴,他不能原諒蕭毅。
朱棣餘怒未消,又遣人把翰林院眾多編修、修撰叫了過來。
朱棣大聲問道:“是哪幾個在修大明國史?”
兩個修撰領著幾個編修當即跪倒在地。為首的修撰高聲答道:“迴稟陛下,是微臣等人。”
朱棣瞟了他一眼,問道:“你叫什麽?”
修撰答道:“有勞萬歲下問,微臣賤名陳鼎文。”
陳鼎文年過半百,身形消廋,須發白了大半。
朱棣問道:“大明國史中可有蕭毅的名字?”
陳鼎文尚不知今日之事,因此據實答道:“陛下,忠勇公位高權重,且屢次為大明立功,所以大明國史中有他的名字。”
“把他給朕抹掉,不得留下任何痕跡!”朱棣毫無商量地說道。
“陛下,史書流傳千古,怎能說改就改?”陳鼎文大驚說道,“再者忠勇公功勳赫赫,正是後世之楷模,為何不能留存在大明國史?”
“朕說抹掉就抹掉!”朱棣很不耐煩地說道,“趕緊辦妥當,朕升你為侍講學士!”
修撰是從六品,侍講學士是從五品。一下子連升兩級,這可是多少做官的人夢寐以求的好事。
不料陳鼎文不為所動,高聲說道:“謝主隆恩。不過微臣身為史官,理當恪盡職守、秉筆直書,不敢因一己之榮辱而留下千古罵名。”
朱棣才消了些氣,又被陳鼎文惹得性起。朱棣罵道:“蠢才!罵名算得了什麽?千百年以後誰記得你這個無名之輩?朕看你是讀書讀傻了!怪不得你到現在還隻是一個從六品的芝麻官!你還真以為你能當甚麽聖賢?笑話!自古都是成王敗寇,有什麽不能改的?你莫不是忘記本朝的方孝孺了吧!”
陳鼎文並不是蠢才,他自然知道朱棣提起方孝孺的意思。他雖然恐懼,但是在他看來,名聲比性命重要。
電光火石之間,陳鼎文打定了主意。他磕頭說道:“陛下教誨,微臣銘記於心。微臣雖然不才,但也略知聖賢之道。微臣雖然當不了聖賢,卻甘願以身殉道。求仁得仁,這是微臣的榮幸。微臣願作陛下的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