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師太佯嗔道:“你這丫頭,油嘴滑舌,當真該打!”
唐黛漪嘻嘻一笑,親熱地挽著慈航師太走出了兩儀殿。一愚真人將程不歸來武當山之事告訴了慈航師太,蕭毅也把龍雲飛和朝廷的關係告訴了一愚和慈航。兩人得知龍雲飛與朝廷有如此深厚的淵源,都不禁麵有憂色。
四人很快就到了玉虛宮。蕭毅迴房換上了官服,又召集禮部官員和錦衣衛官兵在廣場待命。等到吉時已到,鍾鼓齊鳴,玉虛宮的宮門大開。一愚真人身穿紫色八卦法衣,頭戴玉清蓮花冠,手執太極塵,陪同蕭毅走在最前麵。慈航師太師徒、玄真子、如聞、羅濤、常誌道及其他觀禮之人緊隨其後。禮部幾位官員領著五百錦衣衛護送著朱棣的賞賜之物走在中間,最後是幾百個武當山的道士和其他各門派的隨行人員。
一行近千人浩浩蕩蕩的往天柱峰金殿而去。一路上旌旗招展,行伍嚴整。道路兩側張燈結彩,檀香繚繞,把武當山點綴得花團錦簇。沒有人說話,隻有雄渾、古雅的樂器聲響徹雲霄。將近正午,眾人經一、二、三天門,方才到得天柱峰。碧空之下,一塊巨大的明黃錦緞覆蓋在金殿之上,金殿外麵是晶瑩剔透的白玉石欄杆。花崗岩台基下方,是長達兩三裏的紫金城,城牆全部是由巨大的條石依著山勢壘砌而成。
蕭毅讓劉、張兩位百戶領著錦衣衛在外守候,自己帶著禮部的官員跟著一愚真人進了紫金城。一愚真人揮了揮手,鼓樂戛然而止。金殿前麵安放著一個兩耳三足的黃銅香爐,爐中燃著兩支碩大的紅燭。香爐前麵又放置了一張紫檀木香案,桌上正中位置擺著一個沉香木牌位,上書“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之位”。城牆四周每隔三五步就站了一個道士,有的拿著法器,有的舉著旗幟,還有的捧著經書。一個個低眉順目,顯得無比虔誠恭敬。
一愚真人引著蕭毅和禮部官員站到牌位前,慈航師太、玄真子、如聞等人一字排開站在蕭毅身後。等到其他觀禮人員紛紛找到位置站好,武當山的道士們用金盆端著清水魚貫而入,肅立在眾人左右兩側。蕭毅率先走到執事麵前,在金盆裏洗淨揩幹雙手,又迴到原位站好。其他人也依次盥洗幹淨,再站迴原位。
道士們撤下金盆,隨之笛子、蘆笙、大阮響起,又有道士端著各色瓜果、糕點、飯菜、茶水、素酒來到香案兩側。蕭毅一一接過,親自擺放到香案上,然後撩開袍角跪在香案前的蒲團上。一愚真人點燃三支檀香交到蕭毅手中,蕭毅拈香三拜,再把檀香交給一愚真人。等到一愚真人把檀香插到香爐中之後,蕭毅雙手執壺將素酒倒入空杯,再交給一愚真人。一愚真人接過素酒,恭恭敬敬地倒入牌位前的金盞之中。
一愚真人高喊一聲:“行讀祝禮!”,樂器聲頓時停止,眾人紛紛跪倒。一名禮部官員捧著朱棣親自寫的祭文在蕭毅右前方跪下,然後展開祭文高聲朗讀起來。約莫半盞茶的功夫,祭文宣讀完畢,眾人開始隨著蕭毅向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禮。
之後,蕭毅再次往一愚真人送來的酒杯中斟滿酒,又拿著筷子在一愚真人端來的飯菜上都點了一點。一愚真人先是把蕭毅斟的酒倒入牌位前的金盞,然後又一一把飯、菜端到香案上。蕭毅接過祭文,拜了三拜,再掏出幾個事先準備好的金銀又拜了三拜,這才把祭文和金銀交給了一愚真人。陪祭的眾人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金銀拜了三拜,交給了一愚真人。一愚真人將金銀放入燎爐之中,再把祭文攤開鋪在金銀之上。蕭毅再次朝著真武大帝的牌位叩首,然後領著眾人站起身來到燎爐旁。
一愚真人點燃燎爐,瞬間火光四溢。爆竹聲中,蕭毅端起一杯酒灑在燎爐之中,火勢變得更加兇猛。眾人駐足看了片刻,又跟著蕭毅重新跪倒在真武大帝的牌位之前。行過三跪九叩大禮之後,眾人這才起身,各自朝著牌位鞠躬。
禮畢,樂聲大起,道士們在一愚真人的指揮下撤去祭拜的物品。待到收拾完畢,閑雜人等都退出了紫金城,一愚真人請蕭毅揭開蓋在金殿上的明黃錦緞。蕭毅推辭不過,隻得走到花崗岩台基上,他先解開係在錦緞上的紅綢,然後用力扯下了明黃錦緞。
眾人眼前一亮,隻見一座金光閃閃的殿宇鬥然映入眼簾,殿上鎏金匾額大書“金殿”二字。金殿麵闊、進深各三間,重簷疊脊,翼角飛翹。殿脊有各種仙人和鳥獸的雕像,形態俱是異常生動逼真。
眾人隨著蕭毅進了金殿,拜了真武大帝聖像以後,各自在四處瞻仰。殿內的神像、幾案、供器都是銅鑄,正中供奉的真武大帝穿著戰袍披著鎧甲,光著腳披散著頭發。左右兩側侍立著金童、玉女,金殿兩廂站立著龜蛇二將。真武帝君豐姿魁偉,金童玉女素雅俊逸,龜蛇二將威嚴勇猛,看得眾人讚歎不已。
一愚真人指著藻井上懸掛的一顆鎏金明珠得意地道:“各位,這顆珠子可不是凡物,人稱避風仙珠。”
“這珠子莫非真有避風神力?”常誌道驚詫地問道。
一愚真人避而不答,隻是笑著說道:“傳說這顆寶珠能鎮住山風,不讓風吹進殿門,殿內神燈也因此能夠長明不息,故而稱為避風仙珠!”
唐黛漪笑道:“真人,晚輩看金殿的殿壁和殿門都嚴絲合縫,密不透風,即使不用這避風仙珠,恐怕半絲風也吹不進來!”
一愚真人哈哈大笑,說道:“唐少俠果真是心細如發!”
蕭毅望著真武聖像怔怔地出神,隱約之間覺得真武大帝的相貌像極了朱棣,但是又不敢斷定。一愚真人悄聲問蕭毅道:“爵爺莫非是覺得真武大帝的聖像與當今萬歲極為相似?”
蕭毅點了點頭,問道:“難道真有這麽巧?”
唐黛漪嘻嘻一笑,親熱地挽著慈航師太走出了兩儀殿。一愚真人將程不歸來武當山之事告訴了慈航師太,蕭毅也把龍雲飛和朝廷的關係告訴了一愚和慈航。兩人得知龍雲飛與朝廷有如此深厚的淵源,都不禁麵有憂色。
四人很快就到了玉虛宮。蕭毅迴房換上了官服,又召集禮部官員和錦衣衛官兵在廣場待命。等到吉時已到,鍾鼓齊鳴,玉虛宮的宮門大開。一愚真人身穿紫色八卦法衣,頭戴玉清蓮花冠,手執太極塵,陪同蕭毅走在最前麵。慈航師太師徒、玄真子、如聞、羅濤、常誌道及其他觀禮之人緊隨其後。禮部幾位官員領著五百錦衣衛護送著朱棣的賞賜之物走在中間,最後是幾百個武當山的道士和其他各門派的隨行人員。
一行近千人浩浩蕩蕩的往天柱峰金殿而去。一路上旌旗招展,行伍嚴整。道路兩側張燈結彩,檀香繚繞,把武當山點綴得花團錦簇。沒有人說話,隻有雄渾、古雅的樂器聲響徹雲霄。將近正午,眾人經一、二、三天門,方才到得天柱峰。碧空之下,一塊巨大的明黃錦緞覆蓋在金殿之上,金殿外麵是晶瑩剔透的白玉石欄杆。花崗岩台基下方,是長達兩三裏的紫金城,城牆全部是由巨大的條石依著山勢壘砌而成。
蕭毅讓劉、張兩位百戶領著錦衣衛在外守候,自己帶著禮部的官員跟著一愚真人進了紫金城。一愚真人揮了揮手,鼓樂戛然而止。金殿前麵安放著一個兩耳三足的黃銅香爐,爐中燃著兩支碩大的紅燭。香爐前麵又放置了一張紫檀木香案,桌上正中位置擺著一個沉香木牌位,上書“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之位”。城牆四周每隔三五步就站了一個道士,有的拿著法器,有的舉著旗幟,還有的捧著經書。一個個低眉順目,顯得無比虔誠恭敬。
一愚真人引著蕭毅和禮部官員站到牌位前,慈航師太、玄真子、如聞等人一字排開站在蕭毅身後。等到其他觀禮人員紛紛找到位置站好,武當山的道士們用金盆端著清水魚貫而入,肅立在眾人左右兩側。蕭毅率先走到執事麵前,在金盆裏洗淨揩幹雙手,又迴到原位站好。其他人也依次盥洗幹淨,再站迴原位。
道士們撤下金盆,隨之笛子、蘆笙、大阮響起,又有道士端著各色瓜果、糕點、飯菜、茶水、素酒來到香案兩側。蕭毅一一接過,親自擺放到香案上,然後撩開袍角跪在香案前的蒲團上。一愚真人點燃三支檀香交到蕭毅手中,蕭毅拈香三拜,再把檀香交給一愚真人。等到一愚真人把檀香插到香爐中之後,蕭毅雙手執壺將素酒倒入空杯,再交給一愚真人。一愚真人接過素酒,恭恭敬敬地倒入牌位前的金盞之中。
一愚真人高喊一聲:“行讀祝禮!”,樂器聲頓時停止,眾人紛紛跪倒。一名禮部官員捧著朱棣親自寫的祭文在蕭毅右前方跪下,然後展開祭文高聲朗讀起來。約莫半盞茶的功夫,祭文宣讀完畢,眾人開始隨著蕭毅向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禮。
之後,蕭毅再次往一愚真人送來的酒杯中斟滿酒,又拿著筷子在一愚真人端來的飯菜上都點了一點。一愚真人先是把蕭毅斟的酒倒入牌位前的金盞,然後又一一把飯、菜端到香案上。蕭毅接過祭文,拜了三拜,再掏出幾個事先準備好的金銀又拜了三拜,這才把祭文和金銀交給了一愚真人。陪祭的眾人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金銀拜了三拜,交給了一愚真人。一愚真人將金銀放入燎爐之中,再把祭文攤開鋪在金銀之上。蕭毅再次朝著真武大帝的牌位叩首,然後領著眾人站起身來到燎爐旁。
一愚真人點燃燎爐,瞬間火光四溢。爆竹聲中,蕭毅端起一杯酒灑在燎爐之中,火勢變得更加兇猛。眾人駐足看了片刻,又跟著蕭毅重新跪倒在真武大帝的牌位之前。行過三跪九叩大禮之後,眾人這才起身,各自朝著牌位鞠躬。
禮畢,樂聲大起,道士們在一愚真人的指揮下撤去祭拜的物品。待到收拾完畢,閑雜人等都退出了紫金城,一愚真人請蕭毅揭開蓋在金殿上的明黃錦緞。蕭毅推辭不過,隻得走到花崗岩台基上,他先解開係在錦緞上的紅綢,然後用力扯下了明黃錦緞。
眾人眼前一亮,隻見一座金光閃閃的殿宇鬥然映入眼簾,殿上鎏金匾額大書“金殿”二字。金殿麵闊、進深各三間,重簷疊脊,翼角飛翹。殿脊有各種仙人和鳥獸的雕像,形態俱是異常生動逼真。
眾人隨著蕭毅進了金殿,拜了真武大帝聖像以後,各自在四處瞻仰。殿內的神像、幾案、供器都是銅鑄,正中供奉的真武大帝穿著戰袍披著鎧甲,光著腳披散著頭發。左右兩側侍立著金童、玉女,金殿兩廂站立著龜蛇二將。真武帝君豐姿魁偉,金童玉女素雅俊逸,龜蛇二將威嚴勇猛,看得眾人讚歎不已。
一愚真人指著藻井上懸掛的一顆鎏金明珠得意地道:“各位,這顆珠子可不是凡物,人稱避風仙珠。”
“這珠子莫非真有避風神力?”常誌道驚詫地問道。
一愚真人避而不答,隻是笑著說道:“傳說這顆寶珠能鎮住山風,不讓風吹進殿門,殿內神燈也因此能夠長明不息,故而稱為避風仙珠!”
唐黛漪笑道:“真人,晚輩看金殿的殿壁和殿門都嚴絲合縫,密不透風,即使不用這避風仙珠,恐怕半絲風也吹不進來!”
一愚真人哈哈大笑,說道:“唐少俠果真是心細如發!”
蕭毅望著真武聖像怔怔地出神,隱約之間覺得真武大帝的相貌像極了朱棣,但是又不敢斷定。一愚真人悄聲問蕭毅道:“爵爺莫非是覺得真武大帝的聖像與當今萬歲極為相似?”
蕭毅點了點頭,問道:“難道真有這麽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