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士兵們沒有過中秋節,他們趁著黑夜悄悄爬上了城頭,此時城內的士兵們個個喝得大醉,沒有任何防備,突然見到這些不速之客,不由得大驚。當然他們也絕對不會把這些人錯認為嫦娥或是吳剛的。於是主帥楊鬆一麵派人向潘忠求援,一麵組織士兵奮起反抗,楊鬆知道,己軍勢如犄角,如若潘忠能及時來援,必能擊退敵軍。


    但是遺憾的是,由於寡不敵眾,楊鬆本人及其所部全部戰死,他沒有能夠等到援軍到來的那一刻。


    援軍在哪裏呢?


    潘忠確實接到了楊鬆的求援,他立刻意識到戰鬥已經開始,境況緊急。如果楊鬆的雄縣失守,自己也要完蛋,於是他親自帶騎兵奔襲雄縣。


    加快速度!楊鬆你一定要堅持住,援軍馬上就到!


    他的速度確實不慢,很快就到達了一座名為月漾橋的石橋,此時的潘忠自然沒有心思去管這裏到底是什麽地方,但如他原先來過這裏,再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橋底下多了很多水草。


    就在潘忠和他的部隊奔過橋後,突然炮聲四起,橋底的水草不見了,無數士兵冒了出來,占據了大橋,截斷潘軍後路,而路邊和前方也出現大量燕軍,向潘忠發動猛烈進攻。潘忠進退不能,被圍起來猛打,不一刻全軍覆沒,他本人也被活捉。想來他被捉的時候應該還沒有緩過勁來。


    朱棣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他看破了耿炳文的陣勢,明白其布軍厲害之處就在於互相支持、互為照應,隻要雄縣出事,潘忠必定來救並內外夾攻。但耿炳文沒有想到朱棣動作如此之快,用閃電戰打了一個時間差,解決楊鬆後居然還在援兵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一箭雙雕,實在是厲害之極。


    朱棣旗開得勝,但他也明白,真正的決戰和考驗還在後麵,不久之後他將麵對耿炳文本人和他的三十萬大軍。那才是真正的考驗。


    戰機


    正當朱棣籌劃下一步的攻勢時,一個人來到了他的軍營,這個人叫張保,是耿炳文的部將。此人並非假投降,他向朱棣提供了重要情報,那就是明軍目前處於分散狀態,三十萬部隊並未到齊,現在隻有十餘萬人分布在滹沱河南北兩岸。如果能夠分別擊破,將獲大勝。


    聽到這個消息,眾人都很高興,他們也認為趁對方兵力分散進行攻擊能夠獲得勝利,應立刻進兵。然而朱棣的反應卻大出他們所料。


    他沒有如張保所說去攻擊分散的明軍,而是安排張保迴營告訴耿炳文,自己的大軍已經逼近,讓耿炳文做好準備。


    這又是讓人疑惑不解的一招,莫非朱棣嫌敵人太少?


    沒錯,他就是嫌敵人太少、太分散,他的真實計劃是讓耿炳文得到消息後合兵一處,然後與自己決戰!在他看來,敵人分兵兩處反而不容易打敗,自己有可能會腹背受敵,還不如把他們集中在一起收拾掉。


    從這個計劃來看,朱棣對自己的指揮能力有著極強的自信心,在他看來耿炳文的軍隊並不可怕,他所需要的不過是一場麵對麵的決戰!


    耿炳文果然如朱棣所料,將自己的部隊合兵一處,等待著朱棣的到來。無論張保是不是間諜,這都是他的唯一選擇。


    對於已經六十餘歲的耿炳文來說,快到退休的年齡還要打仗實在不是一件讓人愜意的事情。而當他得知自己精心布下的陣形被突破,楊、潘二人如切菜一樣被朱棣處理掉時,也不禁為這個年僅四十歲的天才將領的軍事能力而驚歎。他是見過世麵的人,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人的身影陪伴了他很多年,他們那勢如破竹的攻勢、鬼神莫測的判斷能力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個時候,自己隻能在這些人的光芒之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隨著這些人的去世,他也曾自負地認為天下能打仗、會打仗的人不多了。


    但是現在,他終於完全認識到:自己麵對的是一個可怕的敵人,一個很會打仗、很難對付的敵人。


    他的專長並非進攻,而朱棣的軍隊不斷向他逼近,他沒有辦法,隻能合兵,等待著對方的進攻。這對於一個帶領三十萬軍隊的將領而言實在是一種恥辱。是死是活總要有個結果的,朱棣,你來吧!


    真定潰敗


    朱棣在得知耿炳文合兵後,立刻開始了攻擊,但他所謂的決戰並不是帶領全部兵力和對方拚命,因為他清楚,決戰也是有很多方式的。


    耿炳文終於看見了朱棣的旗幟,他等待著朱棣的到來。


    真定之戰就此拉開序幕,但在這場戰役中,北軍沒有指定做先鋒的將領,因為這個光榮的職位由朱棣自己兼任了,當然也是不會有人跟他搶的。


    朱棣喜愛戰爭,戰火中出生的他似乎和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當他跨上馬,聽著那熟悉的號角聲和呐喊聲,揮舞馬刀殺向敵陣時,他似乎更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喊殺聲是他的音樂,鎧甲是他的服裝,屍山血河是他的圖畫,他屬於這個地方。


    耿炳文等了很久,他相信朱棣就在對麵陣中的某個地方看著他,可他等了很久,還是不見朱棣出戰,到底搞的什麽名堂?


    耿炳文注定等不到朱棣了,因為朱棣並沒有從正麵進攻,他沒有去赴耿炳文的約會,放了對方鴿子,卻親自帶領著數千人繞了個圈,從城池的西南麵突然衝了出來!這下耿炳文真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兩營被攻破,損失慘重,但他不愧經驗老到,並不慌亂,立刻列兵出陣。他相信自己的兵力與對方比並沒有太大的劣勢,還是可以拚一下的。


    然而北軍的反應簡直如同閃電一般迅速,他剛帶兵出戰,正麵的北軍立刻就發動了攻擊!


    等待已久的北軍在張玉、譚淵、朱能的帶領下對耿炳文的南軍發動了猛烈進攻,這些經常與蒙古人打交道的北軍戰鬥力自然遠遠勝過疏於戰陣的南軍。在他們的攻擊下,南軍敗相初現,而陣中的耿炳文又得到了一個不幸的消息,遊擊隊員朱棣已經繞到了他的背後發動進攻。


    這下算是完蛋了。


    兩下夾擊之下,耿炳文再也抵擋不住,他帶領部隊退到了滹沱河東,但北軍大將朱能卻緊追不舍。耿炳文不是膽小鬼,當他定下心來仔細觀察敵情時,他驚奇地發現,緊追自己數萬大軍的朱能居然隻帶了三十來個人。


    幾十個人就敢追逐數萬大軍!實在太欺負人了。耿炳文立刻命令停止撤退,重新列隊,他要看看這些人是不是真的刀槍不入。


    不要命的朱能


    朱能發現南軍停止了撤退,並列好隊伍準備迎戰,他明白,南軍為了軍人起碼的榮譽,要拚命了。窮寇莫追,如果識時務的話,似乎應該撤走了。


    但朱能很明顯是一個不要命的人,不要命的人不懼怕敢拚命的人,他不但沒有停止追擊,反而加快了速度,帶領剩下的幾十人冒死衝進敵陣!事實證明,人隻要不怕死,是什麽奇跡都可能創造的。耿炳文的南軍本來已是敗軍,被朱能這麽一衝,居然又一次崩潰。棄甲投降者三千餘人。


    耿炳文再也沒有自信了,他率領剩下的士兵退進了真定城。在城池裏他才能發揮自己的強項。


    北軍大勝,他們接著攻擊城池,但耿炳文又一次證明了他能夠被選中活下來實在不是偶然的事情,當年的張士誠我都不怕,還怕你們這些人嗎?


    北軍連續攻擊了三天,耿炳文就憑著這些殘兵堅守真定,使得北軍毫無進展,如果這些進攻者知道耿炳文堅守城池時間的最高紀錄,隻怕會暈過去。


    但是無論如何,耿炳文十分清楚,自己輸了,輸得心服口服。他似乎從朱棣的身上看到了李文忠的影子。


    朱棣,你贏了,你已經超越了其他人,成為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將領,而我已經被淘汰了,我不是你的對手。


    但這個時代真的沒有人可以與你匹敵嗎?不會的,上天是公平的,他不會讓你獨自表演下去的,你的對手終歸會出現的,雖然不是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那些事兒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當年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當年明月並收藏明朝那些事兒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