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計劃中的火器、百姓口糧、兵政都已經定下了,現在說說第四項,稅收的問題。”


    見崇禎提問,郭允厚立刻道:“陛下,剛剛臣和諸位同僚算了筆賬,天啟七年陝西田賦是三百六十萬石,


    但因為旱災,朝廷下旨百姓三年不征賦,那麽按兩千八百萬的計算,缺口五百六十萬石,


    去掉地主富商的,按畝交半鬥,則需要釋放五十萬頃左右的軍屯,所以,今年的目標有些吃力,


    但隨著宗室、士紳和軍屯手裏的良田釋放出來,最終的能達到四千五百萬石到五千萬石左右。”


    五千萬石,相比之前的每年在兩千三百石到兩千七百萬石,幾乎翻了一倍。


    如果之前朝廷有這個田賦,也不至於欠餉,出現嘩變、逃卒、叛卒的問題了,更不至於讓遼東失守。


    “以上四項沒有問題了吧?”


    群臣齊齊搖頭,大的方向定下了,剩下的就是製定細節,製定的過程中再有問題時再反饋。


    見眾人沒問題後,崇禎繼續道:“那就再看看第五項內容。”


    提到第五項的時候,眾人眉頭微皺。


    如果說前麵的內容能提升大明國力的話,那第五項就有些難懂了。


    成立大明工業研究院、大明岐黃研究院和軍校。


    似乎是看出了眾人的疑惑,崇禎慢慢道:“工業研究院,你們可以理解為,一切能以機械完成的,都可以稱之為工業,目的是提高效率。


    工業研究院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各式機械,如農具、冶煉工具、通行工具、自行兵車、活台架炮、活鉗擒鍾等等。”


    “諸位眼光放長遠一些,假設以現在的農具,人均翻一遍地,需要八天,如果有新的工具,翻一遍需要六天,甚至四天,這意味著什麽?


    你們不要小瞧兩天,一個人兩天,大明所有百姓都省了兩天呢?


    用這兩天去打個短工行不行?這還僅僅是農具。


    例如馬車,現在日行六十裏路,那能不能對馬車改進一些,同樣一匹馬,一天能走八十、甚至一百裏路呢,


    一天多出二十裏,一個月多出六百裏,北京城到南京是兩千餘裏,


    如果改進了馬車,以前需要走三十五天,改進後隻需要走二十五天,少了十天的時間,節省了盤纏、時間等等,


    朕隻是舉個例子,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各式機械,提升我們的效率,朕這麽說,你們能明白嗎?”


    眾人麵露思索之色,眼中滿滿的疑惑,想問什麽什麽但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崇禎也沒有多解釋,這背後牽扯到很多的經濟學、社會學、效率管理學等等的事情,他一時半會是解釋不清楚的。


    “工業研究院的事情,現在隻是一個概念,等王徵來北京城後我們再找他詳細商談!”


    “岐黃研究院的事情也暫時先放一放,我們先講軍校!”


    孫承宗略一思索,沉聲道:“陛下,軍校從字麵理解是不是就是培養軍士的學院?”


    “是!也不是!”


    崇禎先是點了點頭,而後又搖了搖頭。


    “朕問你們,裁撤和並衛所後,那些依附衛所的衛學怎麽辦?”


    “衛學?”


    孫承宗愣住了,其餘眾人也都錯愕了。


    剛剛商討整頓兵政,合並衛所,竟然把依附衛所的衛學給忽略了。


    所謂的衛學就是各地衛所承辦的學院,既然是衛所所辦,那自然隻是教導衛所子弟的學院了,例如武官與軍士子弟入學接受教育


    太祖辦衛學的初衷是讓武將能‘識道理,收斂暴戾之氣,而識忠君之體’,


    想法是好,但最後走偏了,教授禮、射、書、數4科。


    還是以儒學為主,軍事知識倒成了輔助。


    “朕所說的軍校……算了,改成講武堂吧,聽著順耳一些。


    講武堂下設巡英司,專職從全國各地尋找天賦好的十二歲以上、十六歲以下的孩子,進入講武堂接受軍事教育,


    目的是培養指揮型將領,主要學習兵法、策問、地理、算學等,輔學禮、武等課程。


    學習時間初步定為六年,考核合格過後進入衛所擔任小旗,三個月考核一次,合格則晉升上一級。”


    眾人對視一樣,解釋看出心中的驚訝之色。


    也能明白崇禎的想法,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孩子進入演武堂開始,就接受係統的軍事教學,灌輸忠君愛國思想,


    以後進入軍中,這批人叛變的可能性極小,而且都聽命皇權,甚至是皇帝。


    當這批人在現在的武官選拔體係中占據相當的一部分後,皇帝就再也不用擔心軍隊叛變的事情了。


    講武堂培養出來的人可能不如軍中野蠻成長的將領靈活多變,但勝在能批量出來。


    而且所學比較係統,稍加磨煉,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基層指揮型武官,能不能成長為高級將領,成為指揮使,甚至總兵,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天賦了。


    “講武堂,朕是這麽打算的,諸位怎麽看?”


    麵對崇禎的反問,眾人有些沉默。


    徹底掌控兵權,這對文官來說算是一種‘威脅’,可這種事情,他們卻沒有絲毫反對的理由。


    禮部尚書劉宗周沉聲道:“陛下,臣認為此事或許不妥,已經有武科了,還有基層選拔、世襲、文官蒙蔭四種方式了,再增加講武堂意義不大。”


    不待崇禎迴應,忠貞侯秦良玉出聲了:“劉大人,本侯覺得你說的有些問題。”


    “你們文官的培養方式中,官方的有縣學,還有國子監以及翰林院,


    民間還有東林書院這種民辦的書院培養,我們武官為什麽不能有自己的培養體係呢?”


    “忠貞侯,你這話就不對了,我們培養方式雖然多,但隻有科舉一條路走,


    而武官有四條路,再加上演武堂就有五條路了。”


    秦良玉聽這話瞬間就站了起來:“五條路很多嗎?你自己看看有幾條路是為平民百姓準備的?


    武科需要練武和兵法、策問,你覺得普通百姓有幾家能練武還是能搞得定兵法?


    武將世襲是他們祖先拿命拚來的,本侯認了。


    那文官蒙蔭是什麽意思?


    普通百姓最後也隻能進入軍武,過著刀口舔血的生活,拿命奔個前程,


    現在多一條給百姓的路有什麽不好?


    你要是覺得多了,你可以向陛下奏請,將文官蒙蔭給取消了。”


    劉宗周被秦良玉一番話給懟的胡子亂顫:“你、你……你在質疑太祖的決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昆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昆吾並收藏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