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皓遠斟酌片刻,語氣比較謹慎:
“按照這份文件上的參數來做的話,難度不小。”
齊成朔有點意外,按照他們所掌握的資料和信息,分析得出結論,難度應該不大才對:
“哦?你認為難點在哪兒?”
薛皓遠看向陸羽,見陸羽點頭,他才迴答齊成朔:
“我們團隊研發的仿生機器人,實際能做到的動作,僅限於視頻中展示的那些,沒有外界猜測的那麽厲害和全麵,並不能滿足文件中所有的條件。”
“雖然文件上要求的這種外骨骼,從技術上來看,比完整仿生機器人簡單許多,不涉及環境感知、複雜綜合信息判斷等等。”
“但對人體動作的捕捉和預測、對人體神經反應的感應,要求更高,對獲得使用者動作信息的處理,要求也更高更快,否則實用起來還是會出現遲滯感,可用性大為降低。”
“而我們團隊目前專注的是機器人整體控製,研發的是普通家用型機器人,擅長機器人對環境的感知,對人體動作捕捉和神經反應感應,幾乎沒有什麽研究。”
“如果真要做這種外骨骼,相當於要重新研發設計另外一套感應係統和控製係統,和現在仿生機器人身上的感應係統、控製係統完全不一樣。”
“而且是給你們用的,還要考慮量產問題,很多實驗室級的尖端感應器不適合,換成普通商用感應器的話,精準度又會大大降低,我也不敢具體說究竟能做到哪種程度。”
……
齊成朔若有所思的點頭,他知道薛皓遠說的是實情,外骨骼和機器人,看似差不多,實際上需要用到的感應器和感應係統,卻是大不相同。
機器人更側重於對內部各個零部件、對周圍環境的感應,從而讓人工智能感知環境,控製機器人行動。
外骨骼則是側重於對人體動作的捕捉和預判,從而通過智能程序輔助使用者做出某些動作,達到省力等目的。
薛皓遠猶豫片刻:“我記得你們好像已經量產過類似的外骨骼了吧?”
齊成朔看向薛皓遠:“嗯,是量產過,現在也有相關項目在進行研究,但都不如人意。”
薛皓遠結合自己的認知分析到:“除了續航,主要是感應係統和控製程度的問題?”
齊成朔笑笑:“沒錯,你們陸總剛好最擅長這個。”
薛皓遠點點頭,沒說話,和齊成朔一起看向陸羽。
陸羽自然明白他們的意思:“感應係統和智能控製係統沒問題,和機器人控製係統差不了多少。”
薛皓遠想了想:“那我可以試試,不過能不能滿足文件上的參數,我也不敢保證。”
……
齊成朔帶著人走了,走之前,和陸羽很默契的沒有談外骨骼訂單的其他問題。
沒做出來之前,談了也是空談,連基本成本造價都不清楚,還有啥可談的?
陸羽和齊成朔倒是輕鬆走人,薛皓遠就沒那麽輕鬆了。
雖然陸羽答應他公司的研發團隊他隨便挑,但他沒有第一時間挑選團隊,而是先構思大致研發思路。
目前擺在外骨骼實用麵前的,無非隻有三個主要問題,續航,傳感器控製係統和智能程序。
續航問題不需要多說。
什麽是外骨骼?
外骨骼是一種由鋼鐵的框架構成並且可以讓人穿戴的機器裝置,這個裝備可以提供額外的能量來供四肢運動。
額外能源從哪來?
現階段除了電池組,還能是啥?莫不是還想要個arc反應堆?
不懂arc反應堆?
方舟反應爐、冷核聚變、鋼鐵俠總知道的吧?
所以現在的續航問題根本沒有太多選擇,無論薛皓遠怎麽花費多大心思,續航能力大致上都差不太多。
而傳感器控製係統和智能程序,這點肯定是由陸羽負責,而且以陸羽的編程水平,不需要薛皓遠操心。
薛皓遠現在能做的,就是設計整套外骨骼,合理布置各種傳感器,讓整套外骨骼穿戴方便,減輕本身重量,適應性更強。
……
在很多人眼裏,外骨骼好像很高端,很酷炫。
其實在現實中某些領域,想象和憧憬中的酷炫外骨骼,差不多隻是搬磚工具。
舉個簡單的例子,福特汽車,沒人會不知道吧?
福特旗下的車輛裝配線上,有一個很簡單的工作,擰螺絲,底盤等各處的螺絲。
這個工作需要員工使用工業級的電鑽機,站在汽車底盤下方,將電鑽機舉過頭頂,才能把螺絲固定到框架內。
這個動作,一個擰螺絲的員工每天大概需要做500次以上,這種簡單但是有一定強度的重複勞動,很容易讓員工患上腰肌勞損。
後來福特公司向一家叫eksobionics的公司下了一批訂單,專門打造了一批特殊的工作背心:
它的主體是一塊金屬背板,由兩側的肩帶和腰間的環形臀帶所支撐,與之相連的管狀支架從後背一直延展到雙臂兩端。
是不是很眼熟?
是的,這就是一套極為簡易的外骨骼。
自從使用這批工作背心,擰螺絲的員工工作起來輕鬆了許多,工作效率也更快,emmm,大概每天可以多擰一兩百顆螺絲吧。
不僅保護了工人,提高了效率,還可以避免出現工傷這種醫療賠償,對員工,對企業來說,都是好事一件。
所以看到效果的福特公司,到現在為止,這種工作背心已經擴大到福特在全球很多地區的工廠中。
……
除了福特,豐田、寶馬、波音等等公司的工廠中同樣有使用。
作用也不僅僅隻限於最初的擰螺絲,還擴展到焊接、檢測等等範圍。
事實上,這種極簡易的外骨骼,不止工廠範圍內可以使用,生活中,但凡是那麽需要舉起手臂、並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工作的人,都可以使用。
比如要肩扛巨大器材的攝影師,精密儀器維修的電工,甚至是餐廳的廚師,搞基建的一線民工等等,他們都或多或少存在手臂和肩部肌肉的勞損,甚至會蔓延到背部和腰部,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隻是限於簡易外骨骼的高昂成本和靈活性低,所以我們在平時生活中才不常見。
除了工業生產上的應用,在醫療方麵的應用不需要多說了吧?
截癱患者或者其他行動不便的病人,都能夠獲得重新站立或者步行康複訓練的能力。
但動輒幾萬美刀甚至十幾萬美刀的價格,實在不是普通家庭和個人能夠負擔得起的。
這也導致大部分外骨骼製造公司的銷售目標,隻能集中在大型康複中心、醫院或者工廠。
……
兩天後,薛皓遠和陸羽匯報過後,組建的核心團隊,開始第一次設計外骨骼。
仿生機器人的研發工作沒停,依舊由薛皓遠管著,所以他顯得比以前更忙了。
好在仿生機器人那邊基礎研發工作都進行得差不多,剩下的無非是訓練改進、再訓練再改進,否則,他還真忙不過來。
薛皓遠這次挑選的團隊,都是機器人研發團隊的好手,這些人聚在一起,沒幾天便理清整體思路。
外骨骼因為會內置大量的檢測傳感器和液壓裝置,如果不想拖著一根電線走來走去,唯一的辦法隻能是自帶電池。
而現在市麵上的電池組,僅僅隻能堅持數個小時,這極大的限製了戶外的行動範圍。
失去了供電係統的外骨骼,和一堆廢鐵沒什麽區別。
外骨骼又不像電動車,在有限的可攜帶體積下,堆電池組的做法肯定行不通。
所以薛皓遠他們一上來,直接推翻了機器人的設計思路和方案,從材料上便精挑細選,以求做到輕量化設計外骨骼。
隻有使用更輕的材料,更緊湊的造型,再引入公司的人工智能或者智能程序,讓機械支架更精準的識別人體動作,從而降低整體能耗,提高續航能力。
……
“按照這份文件上的參數來做的話,難度不小。”
齊成朔有點意外,按照他們所掌握的資料和信息,分析得出結論,難度應該不大才對:
“哦?你認為難點在哪兒?”
薛皓遠看向陸羽,見陸羽點頭,他才迴答齊成朔:
“我們團隊研發的仿生機器人,實際能做到的動作,僅限於視頻中展示的那些,沒有外界猜測的那麽厲害和全麵,並不能滿足文件中所有的條件。”
“雖然文件上要求的這種外骨骼,從技術上來看,比完整仿生機器人簡單許多,不涉及環境感知、複雜綜合信息判斷等等。”
“但對人體動作的捕捉和預測、對人體神經反應的感應,要求更高,對獲得使用者動作信息的處理,要求也更高更快,否則實用起來還是會出現遲滯感,可用性大為降低。”
“而我們團隊目前專注的是機器人整體控製,研發的是普通家用型機器人,擅長機器人對環境的感知,對人體動作捕捉和神經反應感應,幾乎沒有什麽研究。”
“如果真要做這種外骨骼,相當於要重新研發設計另外一套感應係統和控製係統,和現在仿生機器人身上的感應係統、控製係統完全不一樣。”
“而且是給你們用的,還要考慮量產問題,很多實驗室級的尖端感應器不適合,換成普通商用感應器的話,精準度又會大大降低,我也不敢具體說究竟能做到哪種程度。”
……
齊成朔若有所思的點頭,他知道薛皓遠說的是實情,外骨骼和機器人,看似差不多,實際上需要用到的感應器和感應係統,卻是大不相同。
機器人更側重於對內部各個零部件、對周圍環境的感應,從而讓人工智能感知環境,控製機器人行動。
外骨骼則是側重於對人體動作的捕捉和預判,從而通過智能程序輔助使用者做出某些動作,達到省力等目的。
薛皓遠猶豫片刻:“我記得你們好像已經量產過類似的外骨骼了吧?”
齊成朔看向薛皓遠:“嗯,是量產過,現在也有相關項目在進行研究,但都不如人意。”
薛皓遠結合自己的認知分析到:“除了續航,主要是感應係統和控製程度的問題?”
齊成朔笑笑:“沒錯,你們陸總剛好最擅長這個。”
薛皓遠點點頭,沒說話,和齊成朔一起看向陸羽。
陸羽自然明白他們的意思:“感應係統和智能控製係統沒問題,和機器人控製係統差不了多少。”
薛皓遠想了想:“那我可以試試,不過能不能滿足文件上的參數,我也不敢保證。”
……
齊成朔帶著人走了,走之前,和陸羽很默契的沒有談外骨骼訂單的其他問題。
沒做出來之前,談了也是空談,連基本成本造價都不清楚,還有啥可談的?
陸羽和齊成朔倒是輕鬆走人,薛皓遠就沒那麽輕鬆了。
雖然陸羽答應他公司的研發團隊他隨便挑,但他沒有第一時間挑選團隊,而是先構思大致研發思路。
目前擺在外骨骼實用麵前的,無非隻有三個主要問題,續航,傳感器控製係統和智能程序。
續航問題不需要多說。
什麽是外骨骼?
外骨骼是一種由鋼鐵的框架構成並且可以讓人穿戴的機器裝置,這個裝備可以提供額外的能量來供四肢運動。
額外能源從哪來?
現階段除了電池組,還能是啥?莫不是還想要個arc反應堆?
不懂arc反應堆?
方舟反應爐、冷核聚變、鋼鐵俠總知道的吧?
所以現在的續航問題根本沒有太多選擇,無論薛皓遠怎麽花費多大心思,續航能力大致上都差不太多。
而傳感器控製係統和智能程序,這點肯定是由陸羽負責,而且以陸羽的編程水平,不需要薛皓遠操心。
薛皓遠現在能做的,就是設計整套外骨骼,合理布置各種傳感器,讓整套外骨骼穿戴方便,減輕本身重量,適應性更強。
……
在很多人眼裏,外骨骼好像很高端,很酷炫。
其實在現實中某些領域,想象和憧憬中的酷炫外骨骼,差不多隻是搬磚工具。
舉個簡單的例子,福特汽車,沒人會不知道吧?
福特旗下的車輛裝配線上,有一個很簡單的工作,擰螺絲,底盤等各處的螺絲。
這個工作需要員工使用工業級的電鑽機,站在汽車底盤下方,將電鑽機舉過頭頂,才能把螺絲固定到框架內。
這個動作,一個擰螺絲的員工每天大概需要做500次以上,這種簡單但是有一定強度的重複勞動,很容易讓員工患上腰肌勞損。
後來福特公司向一家叫eksobionics的公司下了一批訂單,專門打造了一批特殊的工作背心:
它的主體是一塊金屬背板,由兩側的肩帶和腰間的環形臀帶所支撐,與之相連的管狀支架從後背一直延展到雙臂兩端。
是不是很眼熟?
是的,這就是一套極為簡易的外骨骼。
自從使用這批工作背心,擰螺絲的員工工作起來輕鬆了許多,工作效率也更快,emmm,大概每天可以多擰一兩百顆螺絲吧。
不僅保護了工人,提高了效率,還可以避免出現工傷這種醫療賠償,對員工,對企業來說,都是好事一件。
所以看到效果的福特公司,到現在為止,這種工作背心已經擴大到福特在全球很多地區的工廠中。
……
除了福特,豐田、寶馬、波音等等公司的工廠中同樣有使用。
作用也不僅僅隻限於最初的擰螺絲,還擴展到焊接、檢測等等範圍。
事實上,這種極簡易的外骨骼,不止工廠範圍內可以使用,生活中,但凡是那麽需要舉起手臂、並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工作的人,都可以使用。
比如要肩扛巨大器材的攝影師,精密儀器維修的電工,甚至是餐廳的廚師,搞基建的一線民工等等,他們都或多或少存在手臂和肩部肌肉的勞損,甚至會蔓延到背部和腰部,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隻是限於簡易外骨骼的高昂成本和靈活性低,所以我們在平時生活中才不常見。
除了工業生產上的應用,在醫療方麵的應用不需要多說了吧?
截癱患者或者其他行動不便的病人,都能夠獲得重新站立或者步行康複訓練的能力。
但動輒幾萬美刀甚至十幾萬美刀的價格,實在不是普通家庭和個人能夠負擔得起的。
這也導致大部分外骨骼製造公司的銷售目標,隻能集中在大型康複中心、醫院或者工廠。
……
兩天後,薛皓遠和陸羽匯報過後,組建的核心團隊,開始第一次設計外骨骼。
仿生機器人的研發工作沒停,依舊由薛皓遠管著,所以他顯得比以前更忙了。
好在仿生機器人那邊基礎研發工作都進行得差不多,剩下的無非是訓練改進、再訓練再改進,否則,他還真忙不過來。
薛皓遠這次挑選的團隊,都是機器人研發團隊的好手,這些人聚在一起,沒幾天便理清整體思路。
外骨骼因為會內置大量的檢測傳感器和液壓裝置,如果不想拖著一根電線走來走去,唯一的辦法隻能是自帶電池。
而現在市麵上的電池組,僅僅隻能堅持數個小時,這極大的限製了戶外的行動範圍。
失去了供電係統的外骨骼,和一堆廢鐵沒什麽區別。
外骨骼又不像電動車,在有限的可攜帶體積下,堆電池組的做法肯定行不通。
所以薛皓遠他們一上來,直接推翻了機器人的設計思路和方案,從材料上便精挑細選,以求做到輕量化設計外骨骼。
隻有使用更輕的材料,更緊湊的造型,再引入公司的人工智能或者智能程序,讓機械支架更精準的識別人體動作,從而降低整體能耗,提高續航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