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1年開始,特別時1973年的石油之後,美元指數就一直走低,說明美元印多了。
這段時間持續了將近10年。
美元指數走低,對於世界經濟來說並不完全是壞事。
因為這意味著美元的供應量增大,也就意味著資本的流量增大。
大量的資本不留在燈塔國,就要向國外溢出。
第一次美元指數走低,大量美元去了拉丁美洲,給拉丁美洲帶去了投資,也帶去了繁榮。
這就造就了70年代,拉丁美洲的經濟繁榮。
美元泄洪期大約持續了10年左右的時間,直到1979年,燈塔國決定關掉泄洪閘。
美元指數走低,相當於開閘放水,而關閘,實際上就是減少美元的流動性。
1979年美元指數開始走強,意味著向其他地方輸出的美元減少。
拉丁美洲本來因為獲得了大量美元投資,正在欣欣向榮的發展。
突然之間投資減少了,流動性枯竭了,資金鏈條斷裂了,經濟能不出現問題嗎?
拉美經濟危機就此爆發。
……
遇到麻煩的拉丁美洲國家,紛紛開始想辦法自救。
比如阿根廷,阿根廷那時的人均gdp一度已經邁進發達國家的行列。
但拉美經濟危機一出現,阿根廷國內經濟卻率先進入衰退。
解決經濟衰退的辦法有很多種,不幸的是,當時的阿根廷政府是通過政變上台的軍政府,總統是加爾鐵裏,他完全沒有經濟頭腦和經驗。
作為軍人,加爾鐵裏唯一想到的辦法就是戰爭,他希望通過戰爭,來擺脫經濟困難。
阿根廷把目光瞄向了離阿根廷600公裏遠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把它叫做福克蘭群島。
這個群島已經被英國人統治了100多年,加爾鐵裏決定把它奪迴來。
不過阿根廷是南美洲國家,南美一向被燈塔國視為後花園。
在後花園打仗,不能不考慮燈塔國的意見。
於是加爾鐵裏讓人給燈塔國總統裏根帶話,看看燈塔國的態度。
裏根明明知道加爾鐵裏打這一仗,會導致阿根廷和英國之間更大規模的戰爭,但他卻輕描淡寫的表示說,這是你們兩國之間的事情,和燈塔國無關。
我們不持立場,我們保持中立。
……
加爾鐵裏以為這是燈塔國總統的默許,便發動了馬島戰爭,輕鬆收迴了馬島。
阿根廷上下一片歡唿,熱烈得像是狂歡節。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宣稱絕不接受這個結果,還逼著燈塔國必須表態。
這時的裏根,立刻撕下中立的麵具,發表聲明,強烈譴責阿根廷的侵略行徑,堅決站在英國這一邊。
隨後,英國派出一支航母艦隊,勞師遠征8000海裏,一舉拿下馬島。
與此同時,美元指數走勢增強,國際資本按照燈塔國的意願迴到燈塔國。
因為馬島戰爭打響的時候,全球的投資人立刻判斷,拉丁美洲的地區性危機出現了,投資環境惡化,紛紛從拉丁美洲撤資。
燈塔國一看時機已到,美聯儲立即宣布美元加息。
這項政策一出,資本加快了撤出拉丁美洲的步伐,拉丁美洲的經濟一片狼藉。
從拉丁美洲撤出的資本,幾乎全部流入燈塔國,去追捧燈塔國的三大市(股市、債市、期市),給燈塔國帶來了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的第一個大牛市,讓燈塔國的人賺得盆滿缽滿。
以為就此就完了嗎?
燈塔國的人在三大牛市之後,並沒有收手。
而是又拿著這些賺到的錢,重新迴到拉丁美洲,去購買那些價格已經跌成地板價的優質資產。
狠狠的薅了一把拉丁美洲的羊毛。
……
此後,一直到80年代,美元指數第二次走弱,美元又像洪水一樣,向全世界傾瀉。
這次,主要地區在亞洲。
上個世紀80年代最火的概念是什麽?
“亞洲四小龍”、“亞洲雁陣”等等。
當時很多人都以為,亞洲四小龍的繁榮,是由亞洲人的辛勤勞動、亞洲人的聰敏智慧帶來的。
但實際上,更多的原因是因為亞洲國家獲得了充足的美元,獲得了充足的投資。
當亞洲經濟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到差不多的時候,燈塔國覺得又應該到薅羊毛的時候了。
於是,使出了多年前在拉丁美洲同樣的伎倆。
在1997年,燈塔國通過減少對亞洲的美元供應,讓亞洲絕大多數國家的企業和行業遭遇流通性不足,有的甚至幹脆是資金鏈條斷裂。
亞洲出現了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前兆。
……
這時候,一鍋水已經燒到99度,還差1度才能徹底燒開。
差哪一度呢?
差地區性危機的出現。
那是不是也像阿根廷那樣打一仗呢?
未必。
製造地區性危機,不一定隻有打仗這一個方式。
製造地區性危機,是為了攆出資本,即使不打仗,照樣有製造地區性危機的辦法。
接下來,我們看到一個叫索羅斯的金融投機家,大空頭,帶著他的量子基金,和全世界上百家的對衝基金,開始狼群般的攻擊亞洲經濟最弱的國家,泰國。
攻擊泰國的貨幣,泰銖。
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爆發了泰銖危機。
並由次產生傳導效應,一路向南,陸續傳導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
然後北上傳導到華夏灣灣、香江,霓虹國,棒子國,一直傳導到毛熊國。
至此,水已經徹底燒開,東亞金融危機全麵爆發。
全球的投資人又立刻判斷亞洲的投資環境惡化,便紛紛從亞洲撤出自己的資本。
而美聯儲又一次不失時機的吹響了加息的號角。
跟著號角聲,從亞洲撤出的資本,又一次到燈塔國去追捧三大市,給燈塔國帶來了美元和黃金脫鉤後的第二個大牛市。
當燈塔國的人掙夠了錢,仍然像當初拉丁美洲那樣,拿著他們從東亞金融危機中賺到的大把的錢,迴到亞洲,去購買亞洲跌成地板價的優質資產。
此時的亞洲經濟,已經被這次的金融危機衝擊得稀裏嘩啦,毫無招架之力,更無還手之力,隻能任由燈塔國的人為所欲為。
燈塔國,狠狠的在亞洲薅了一把羊毛。
這一次,唯一的幸運者,是華夏。
……
此後,如同潮汐一搬準確,美元指數持續走強,直到2002年才開始慢慢轉向走弱。
此後一段時間,燈塔國又開始為美元指數由弱轉強做準備。
辦法還是老一套,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還是同樣的配方,還是同樣的味道:
製造地區性危機。
於是乎,我們就先後看到,在華夏周邊,陸陸續續出現了釣魚島爭端,黃岩島爭端等等。
但是很不巧,燈塔國在2008年,自己玩火玩大了,先遭遇了金融危機,自顧不暇。
結果使美元指數走強的時間,被迫向後推延。
燈塔國什麽要把目光瞄向華夏?
很簡單,華夏已經成為了從全球吸引和獲得投資最多的國家,大量國際資本因為看好華夏經濟,而進入華夏。
從經濟規律上來講,不能僅僅把華夏看成是一個國家的經濟。
一個華夏的經濟規模,相當於整個拉丁美洲,甚至比拉丁美洲的經濟總量還要大。
和東亞經濟規模相比,也可以說華夏經濟相當於整個東亞。
而大量國際資本進入華夏,讓華夏的經濟總量,以無數國家垂涎的速度,增漲到了全球第二。
如此一來,燈塔國把第三次薅羊毛的目標瞄準華夏,一點也不值得奇怪。
……
華夏周邊的事情層出不窮。
霓虹國和華夏的釣魚島爭端,菲律賓和華夏的黃岩島爭端,越南和華夏“981”鑽井平台衝突,再到後來的香江“占中”事件,等等。
這些事件,任何一點引爆成功,都會引發地區性金融危機,也就意味著華夏周邊的投資環境惡化。
從而迫使大量國際資本撤出華夏及周邊地區。
但對燈塔國來說,很不幸的是,這次它遇到的對手,是華夏。
華夏用打太極的方式,一次又一次的化解了周邊的危機。
結果就是,直到現在,燈塔國最希望的在99度水溫時出現的最後1度,始終沒能出現。
水,一直沒能徹底燒開。
水沒燒開,美聯儲的加息號角就遲遲不能吹響。
所以燈塔國政府意識到想薅華夏的羊毛,並沒有那麽容易。
也就沒打算在一棵樹上吊死。
在推動香江“占中”事件的同時,燈塔國多管齊下,在其他地區同時下手。
那又是在哪兒?
歐盟和毛熊國的結合部,烏克蘭。
……
亞努科維奇領導下的烏克蘭,當然不是沒有縫隙的雞蛋。
所以,才會有讓蒼蠅下蛆的機會。
不過燈塔國盯上烏克蘭,並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隻有縫的雞蛋。
而是既足以打擊亞努科維奇這個不聽話的政客,又可以阻斷歐盟和毛熊走近,還能造成歐洲投資環境惡化。
最終達成一箭三雕的理想目標。
接下來發生的事,我們都已經知道,一場貌似是烏克蘭自發組織的“顏色革命”爆發了。
燈塔國的目的,以出乎燈塔國和藍星人意料之外的方式實現了:
毛熊國的大帝,趁勢借機收迴了克裏米亞。
此舉雖然不在燈塔國的計劃之內,但卻正好讓燈塔國更有理由,向歐盟還有霓虹國施壓。
迫使他們和燈塔國一起,製裁毛熊國,給毛熊國經濟帶來巨大的壓力。
更是給歐洲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
這段時間持續了將近10年。
美元指數走低,對於世界經濟來說並不完全是壞事。
因為這意味著美元的供應量增大,也就意味著資本的流量增大。
大量的資本不留在燈塔國,就要向國外溢出。
第一次美元指數走低,大量美元去了拉丁美洲,給拉丁美洲帶去了投資,也帶去了繁榮。
這就造就了70年代,拉丁美洲的經濟繁榮。
美元泄洪期大約持續了10年左右的時間,直到1979年,燈塔國決定關掉泄洪閘。
美元指數走低,相當於開閘放水,而關閘,實際上就是減少美元的流動性。
1979年美元指數開始走強,意味著向其他地方輸出的美元減少。
拉丁美洲本來因為獲得了大量美元投資,正在欣欣向榮的發展。
突然之間投資減少了,流動性枯竭了,資金鏈條斷裂了,經濟能不出現問題嗎?
拉美經濟危機就此爆發。
……
遇到麻煩的拉丁美洲國家,紛紛開始想辦法自救。
比如阿根廷,阿根廷那時的人均gdp一度已經邁進發達國家的行列。
但拉美經濟危機一出現,阿根廷國內經濟卻率先進入衰退。
解決經濟衰退的辦法有很多種,不幸的是,當時的阿根廷政府是通過政變上台的軍政府,總統是加爾鐵裏,他完全沒有經濟頭腦和經驗。
作為軍人,加爾鐵裏唯一想到的辦法就是戰爭,他希望通過戰爭,來擺脫經濟困難。
阿根廷把目光瞄向了離阿根廷600公裏遠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把它叫做福克蘭群島。
這個群島已經被英國人統治了100多年,加爾鐵裏決定把它奪迴來。
不過阿根廷是南美洲國家,南美一向被燈塔國視為後花園。
在後花園打仗,不能不考慮燈塔國的意見。
於是加爾鐵裏讓人給燈塔國總統裏根帶話,看看燈塔國的態度。
裏根明明知道加爾鐵裏打這一仗,會導致阿根廷和英國之間更大規模的戰爭,但他卻輕描淡寫的表示說,這是你們兩國之間的事情,和燈塔國無關。
我們不持立場,我們保持中立。
……
加爾鐵裏以為這是燈塔國總統的默許,便發動了馬島戰爭,輕鬆收迴了馬島。
阿根廷上下一片歡唿,熱烈得像是狂歡節。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宣稱絕不接受這個結果,還逼著燈塔國必須表態。
這時的裏根,立刻撕下中立的麵具,發表聲明,強烈譴責阿根廷的侵略行徑,堅決站在英國這一邊。
隨後,英國派出一支航母艦隊,勞師遠征8000海裏,一舉拿下馬島。
與此同時,美元指數走勢增強,國際資本按照燈塔國的意願迴到燈塔國。
因為馬島戰爭打響的時候,全球的投資人立刻判斷,拉丁美洲的地區性危機出現了,投資環境惡化,紛紛從拉丁美洲撤資。
燈塔國一看時機已到,美聯儲立即宣布美元加息。
這項政策一出,資本加快了撤出拉丁美洲的步伐,拉丁美洲的經濟一片狼藉。
從拉丁美洲撤出的資本,幾乎全部流入燈塔國,去追捧燈塔國的三大市(股市、債市、期市),給燈塔國帶來了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的第一個大牛市,讓燈塔國的人賺得盆滿缽滿。
以為就此就完了嗎?
燈塔國的人在三大牛市之後,並沒有收手。
而是又拿著這些賺到的錢,重新迴到拉丁美洲,去購買那些價格已經跌成地板價的優質資產。
狠狠的薅了一把拉丁美洲的羊毛。
……
此後,一直到80年代,美元指數第二次走弱,美元又像洪水一樣,向全世界傾瀉。
這次,主要地區在亞洲。
上個世紀80年代最火的概念是什麽?
“亞洲四小龍”、“亞洲雁陣”等等。
當時很多人都以為,亞洲四小龍的繁榮,是由亞洲人的辛勤勞動、亞洲人的聰敏智慧帶來的。
但實際上,更多的原因是因為亞洲國家獲得了充足的美元,獲得了充足的投資。
當亞洲經濟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到差不多的時候,燈塔國覺得又應該到薅羊毛的時候了。
於是,使出了多年前在拉丁美洲同樣的伎倆。
在1997年,燈塔國通過減少對亞洲的美元供應,讓亞洲絕大多數國家的企業和行業遭遇流通性不足,有的甚至幹脆是資金鏈條斷裂。
亞洲出現了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前兆。
……
這時候,一鍋水已經燒到99度,還差1度才能徹底燒開。
差哪一度呢?
差地區性危機的出現。
那是不是也像阿根廷那樣打一仗呢?
未必。
製造地區性危機,不一定隻有打仗這一個方式。
製造地區性危機,是為了攆出資本,即使不打仗,照樣有製造地區性危機的辦法。
接下來,我們看到一個叫索羅斯的金融投機家,大空頭,帶著他的量子基金,和全世界上百家的對衝基金,開始狼群般的攻擊亞洲經濟最弱的國家,泰國。
攻擊泰國的貨幣,泰銖。
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爆發了泰銖危機。
並由次產生傳導效應,一路向南,陸續傳導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
然後北上傳導到華夏灣灣、香江,霓虹國,棒子國,一直傳導到毛熊國。
至此,水已經徹底燒開,東亞金融危機全麵爆發。
全球的投資人又立刻判斷亞洲的投資環境惡化,便紛紛從亞洲撤出自己的資本。
而美聯儲又一次不失時機的吹響了加息的號角。
跟著號角聲,從亞洲撤出的資本,又一次到燈塔國去追捧三大市,給燈塔國帶來了美元和黃金脫鉤後的第二個大牛市。
當燈塔國的人掙夠了錢,仍然像當初拉丁美洲那樣,拿著他們從東亞金融危機中賺到的大把的錢,迴到亞洲,去購買亞洲跌成地板價的優質資產。
此時的亞洲經濟,已經被這次的金融危機衝擊得稀裏嘩啦,毫無招架之力,更無還手之力,隻能任由燈塔國的人為所欲為。
燈塔國,狠狠的在亞洲薅了一把羊毛。
這一次,唯一的幸運者,是華夏。
……
此後,如同潮汐一搬準確,美元指數持續走強,直到2002年才開始慢慢轉向走弱。
此後一段時間,燈塔國又開始為美元指數由弱轉強做準備。
辦法還是老一套,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還是同樣的配方,還是同樣的味道:
製造地區性危機。
於是乎,我們就先後看到,在華夏周邊,陸陸續續出現了釣魚島爭端,黃岩島爭端等等。
但是很不巧,燈塔國在2008年,自己玩火玩大了,先遭遇了金融危機,自顧不暇。
結果使美元指數走強的時間,被迫向後推延。
燈塔國什麽要把目光瞄向華夏?
很簡單,華夏已經成為了從全球吸引和獲得投資最多的國家,大量國際資本因為看好華夏經濟,而進入華夏。
從經濟規律上來講,不能僅僅把華夏看成是一個國家的經濟。
一個華夏的經濟規模,相當於整個拉丁美洲,甚至比拉丁美洲的經濟總量還要大。
和東亞經濟規模相比,也可以說華夏經濟相當於整個東亞。
而大量國際資本進入華夏,讓華夏的經濟總量,以無數國家垂涎的速度,增漲到了全球第二。
如此一來,燈塔國把第三次薅羊毛的目標瞄準華夏,一點也不值得奇怪。
……
華夏周邊的事情層出不窮。
霓虹國和華夏的釣魚島爭端,菲律賓和華夏的黃岩島爭端,越南和華夏“981”鑽井平台衝突,再到後來的香江“占中”事件,等等。
這些事件,任何一點引爆成功,都會引發地區性金融危機,也就意味著華夏周邊的投資環境惡化。
從而迫使大量國際資本撤出華夏及周邊地區。
但對燈塔國來說,很不幸的是,這次它遇到的對手,是華夏。
華夏用打太極的方式,一次又一次的化解了周邊的危機。
結果就是,直到現在,燈塔國最希望的在99度水溫時出現的最後1度,始終沒能出現。
水,一直沒能徹底燒開。
水沒燒開,美聯儲的加息號角就遲遲不能吹響。
所以燈塔國政府意識到想薅華夏的羊毛,並沒有那麽容易。
也就沒打算在一棵樹上吊死。
在推動香江“占中”事件的同時,燈塔國多管齊下,在其他地區同時下手。
那又是在哪兒?
歐盟和毛熊國的結合部,烏克蘭。
……
亞努科維奇領導下的烏克蘭,當然不是沒有縫隙的雞蛋。
所以,才會有讓蒼蠅下蛆的機會。
不過燈塔國盯上烏克蘭,並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隻有縫的雞蛋。
而是既足以打擊亞努科維奇這個不聽話的政客,又可以阻斷歐盟和毛熊走近,還能造成歐洲投資環境惡化。
最終達成一箭三雕的理想目標。
接下來發生的事,我們都已經知道,一場貌似是烏克蘭自發組織的“顏色革命”爆發了。
燈塔國的目的,以出乎燈塔國和藍星人意料之外的方式實現了:
毛熊國的大帝,趁勢借機收迴了克裏米亞。
此舉雖然不在燈塔國的計劃之內,但卻正好讓燈塔國更有理由,向歐盟還有霓虹國施壓。
迫使他們和燈塔國一起,製裁毛熊國,給毛熊國經濟帶來巨大的壓力。
更是給歐洲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