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字據說道:“你是說如果朕不答應他,接下來的事情他就不幹了?”


    李孝恭思量一會兒又說道:“李正倒是也沒這麽說。”


    李世民感慨地長歎一口氣,“你說要是朝中的人來辦這件事會是一個什麽結果。”


    李孝恭低聲說道:“臣鬥膽,要是朝中那些讀聖賢書的來談這件事可能沒有這麽多的好處,也談不出一年二十萬貫的價錢,畢竟他們太過君子了。”


    李世民無奈笑了笑,“太過君子了。”


    君臣之間話匣子打開了,李孝恭和李世民本就是戰場上的兄弟,又是宗族堂親。


    李世民的兄弟之間除了李道宗和李世民關係比較好的也就李孝恭了。


    李孝恭接著說道:“李正這件事雖然說是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好事,沒有什麽好名聲,但真要說心裏話臣覺得李正在倭國和高句麗之間的事情能夠掙二十萬,要是別人不一定可以給朝中掙得這份利益,雖說不君子,但這很實在。”


    說完李孝恭觀察著李世民的神情,又補充道:“臣失言了,陛下勿怪。”


    李世民思量半晌說道:“朕可以答應和李正五五分賬,但朕有一個要求。”


    李孝恭躬身說道:“陛下請講。”


    李世民低聲說道:“如果他能從高句麗那裏也能掙到一年二十萬貫,朕就答應。”


    來來迴迴還是二十萬貫。


    對陛下來說沒有損失,對李正來說也是順手耳為而已。


    第二天,有了大唐的許諾倭國使者平野吾與平時囂張了不少。


    李孝恭帶著高句麗的使者金勳再次來到涇陽。


    一路來到涇陽的後山,金勳見到李正正在地裏挖著什麽好奇問道:“長安令這是在做什麽?”


    李正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說道:“地裏種了一些西瓜苗,都這個季節了要把西瓜苗都挖出來存起來迴家栽培。”


    金勳稍稍點頭說道:“都說長安令喜歡種田開荒,如今看來名不虛傳。”


    說完見李正依舊挖著地,金勳看了看一旁的李孝恭。


    見兩人都不說話,金勳躬身說道:“長安令,昨日的事情不知道長安令考慮的怎麽樣了。”


    李正這才停下動作,靠著樹坐下說道:“確實考慮過了。”


    金勳還是躬著身子恭敬問道:“長安令意下如何?”


    李正瞧著說道:“按照你說的我們大唐幫助你們高句麗拿下了倭國之後,便可以一起平分倭國?”


    金勳點頭說道:“昨日在下確實是這麽說的。”


    李正琢磨著說道:“你知道嗎?


    如果我們大唐自己去把倭國拿下,那倭國的一切都是我們的,你不覺得你的條件很矛盾嗎?”


    不論平分不平分,高句麗都爭不過大唐。


    甚至在這個關頭都不能得罪大唐。


    之前淵蓋蘇文的事情,已經讓大唐對高句麗沒什麽好印象了。


    這一次來高句麗王還特意交代了,隻要大唐不提特別過分的要求高句麗都可以答應。


    李正瞧著金勳說道:“我看你也麵善,我倆非常聊得來,你也不像倭國人那樣不懂事。”


    金勳連連點頭,“那是自然。”


    李正又說道:“自漢起你們高句麗都是我們中原的屬國,倭國和高句麗相比其實我更願意幫助你們。”


    金勳緩緩抬起頭看著李正說道:“當真?”


    李正用力點頭,“那是自然,我們大唐還幫助你們高句麗平定淵蓋蘇文之亂,你覺得呢?”


    金勳長出一口氣笑著說道:“長安令這麽說在下就放心了。”


    說完金勳看到李正似乎有些危難的神情,低聲問道:“長安令是有什麽危難之處?”


    李正歎息道:“其實不瞞你說我也有難處。”


    金勳說道:“什麽難處,在下可否幫長安令分憂。”


    李正抬頭看了看一臉悲愴說道:“我不想為難你們。”


    金勳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像是在宣誓一般地說道:“長安令的難處就是在下的難處,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在下也願意幫助長安令分憂。”


    李正瞅著他說道:“當真?”


    說完金勳有些猶豫,但還是硬著頭皮說道:“那是自然。”


    李正說道:“我也不瞞你了,倭國人說了一年給我們二十萬貫,要求我們不幫助你們高句麗。”


    金勳有些遲疑地說道:“一年二十萬貫?”


    李正點頭說道:“沒錯一年二十萬貫呀,倭國人說隻要我們不幫助你們高句麗,他們倭國就給我們二十萬貫。”


    金勳稍一思量一跺腳說道:“這倭國人好歹毒的手段。”


    李正拍了拍金勳的肩膀說道:“是啊,這手段非常歹毒。”


    長歎一口氣,李正又說道:“我本意上並不想幫助倭國人的,但是朝中的事情也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的,對吧?”


    金勳點頭,“說來也是。”


    李正又說道:“你說這倭國人一年給我們二十萬貫,我雖說不心動但難說朝中會有其他人心動,就怕到時候為了這點銀錢朝中有人主張出兵馳援倭國那該如何是好。”


    金勳的神情開始變得糾結。


    李正也神情凝重,“再者說我們大唐陛下也是一個文明人,他也要看看朝中形勢也不能是陛下一個人說了算,要幫高句麗還是要幫倭國眼下屬實難辦。”


    金勳倒吸一口涼氣,連忙拉住李正的手說道:“長安令,那我該如何是好。”


    李正抽迴自己的手撣了撣衣袖說道:“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隻是有點廢銀錢。”


    金勳緊張地說道:“什麽辦法?”


    李正雙手項背背對著金勳說道:“辦法就是高句麗一年也拿出二十萬貫,並且大唐承諾不幫助倭國更不會出兵,關中有句話叫作兩害相加取其輕,但當你們高句麗和倭國的價格是一樣的時候,朝中自然也就平衡了。”


    金勳聽完沉默了下來。


    重新迴過身,李正一臉嚴肅說道:“按年級來說我應該喊你一聲金大哥。”


    金勳再次行禮說道:“在下當不起。”


    李正又說道:“你我一見如故,我能幫你的也隻有這些,剩下的隻能你自己做決斷了。”


    搜索


    複製


    7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圍並收藏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