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長年以往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孔穎達長歎一口氣說道:“其實儒家的根本對於其他學說並沒有這麽大的敵意,直到董仲舒天人三問之後,就再無百家爭鳴了。”


    李世民說道:“朕很難想象如此大逆不道的話,會從您老人家嘴裏說出來。”


    在多少讀書人眼裏董仲舒是一個儒家的偉人。


    孔穎達卻敢這麽評價董仲舒。


    嘴裏這麽說著,李世民倒也沒有見怪,隻是笑了笑。


    孔穎達也是一個明白人。


    董仲舒能夠天人三問,也不過是當初的漢武帝需要而已。


    這才有了獨尊儒術。


    那時候開始以儒家為核心的五姓便開始壯大。


    李世民自認不能點評漢武帝。


    也沒有資格。


    又和李世民聊了聊眼下中原的儒家情況, 孔穎達便離開了別院。


    一路走向涇陽的書院。


    來到書院的門口,孔穎達就看到了很多學子進進出出。


    在這裏逛了一圈,孔穎達意外地發現這裏的孩子對於學問非常地渴求。


    三五學子成群,都在議論著做題,也在看書。


    孔穎達看到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十五歲的模樣。


    瞧著這個孩子孔穎達看了好久這才辨認出來, 孔穎達笑嗬嗬說道:“你就是大牛了吧。”


    大牛朝著孔穎達行禮說道:“見過老夫子。”


    孔穎達擺手說道:“不必多禮,老朽也是來這裏學習的。”


    大牛對孔穎達說道:“書院裏的學習比較自由,年長的孩子們也可以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門類。”


    孔穎達低聲說道:“其實老朽一直以來有個問題。”


    大牛說道:“老夫子請講。”


    孔穎達說道:“李正建了這麽一個書院到底是為了什麽。”


    大牛說道:“起初隻是教書識字, 那時候都是上官儀在做這些事情,但孩子們在書院學習並不隻是死讀書,對老師來說儒家的書籍並沒有太多的效用,反而要孩子們學習技能。”


    孔穎達又好奇說道:“什麽技能。”


    大牛說道:“就比如說孩子們跟著閻立本學習,可以學到木匠的本領,跟著李淳風學習就可以學得數術。”


    孔穎達稍稍點頭,“這些坊間就可以學。”


    大牛又說道:“書院最大的區別就是基礎學識。”


    孔穎達好奇道:“什麽是基礎學識?”


    大牛說道:“我們的孩子想要去高年級就需要先考試,隻有當數術,醫術,以及一些科學上知識作為基礎,再去學其他的技能,懂得數術的孩子,他們也會做幾何題目,那麽他們的匠作就不隻是木匠一途,他們可以通過學習數術,通過運算就知道河道寬度, 設置木樁等等造出堅固的橋梁。”


    孔穎達稍稍點頭。


    大牛又說道:“又比如說科學上的物理, 我們最近用杠杆原理做出一種耕田用的犁,不需要牲口,人就可以輕鬆拖動,這就是科學的用處,科學是求知,也是格物致知,老師創建研究院的目的也是希望我們的學識可以照顧到民生。”


    孔穎達感慨道:“都是好孩子呀。”


    大牛帶著孔穎達來到藏書閣說道:“老夫子這裏就是藏書閣,這裏有涇陽學子所學的所有書籍,老夫子可以在這裏多看看。”


    孔穎達拍了拍大牛的肩膀說道:“多謝你了,小子。”


    大牛也笑了笑,“我還要帶著大家去做實驗,老夫子自便就好。”


    孔穎達走入藏書閣,這裏也坐著不少的學子。


    隻是一眼看去,非常的安靜。


    安靜到可以聽見自己的唿吸聲。


    再看這些專心讀書的孩子們。


    他們和國子監的孩子們有很大的不同。


    國子監的孩子大多也都是權貴子弟。


    那些孩子對學問二字沒太多興趣,大多數孩子也隻是學會了讀書識字。


    對於智慧二字,他們領略的卻不多。


    孔穎達的孩子,這些孩子才是最想求知,最想要智慧的孩子。


    孔穎達心中莫名有些悲涼。


    儒家子弟嗤之以鼻的李正,卻能建造出如此優秀的書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尋常人家的孩子心地也是最幹淨的。


    這樣的孩子學習知識也是最快的。


    他們讀書不為了功成名就,也不為了進士及第。


    而隻是為了學習本領。


    這樣的意義也是如今國子監最需要的。


    想要建造出這樣的書院,達到這個地圖, 環境,人群,氛圍,初心這些一個都不能少。


    而恰恰是李正這樣一個人,能夠做成。


    孔穎達心裏也希望儒家也能在這個書院有一席之地嘛,但眼下儒家子弟對李正的唾棄,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儒家可以修養身心,也可以教人做君子。


    但這些真的是眼下的尋常人家需要的嗎?


    他們需要的不過是求生的根本。


    而這些儒家給不了他們。


    閻立本這幾日一直都很忙。


    涇陽招收了近一千個學徒。


    烈日到頭照著,閻立本將名單交給了李正。


    李正遞給閻立本一碗冰沙說道:“閻大匠吃一口這。”


    閻立本接過冰沙說道:“這個是……”


    李正說道:“我管這個叫做冰沙,解暑很好用。”


    閻立本拿起勺子挖起一口冰沙放在嘴裏,還帶著西瓜味的冰沙,一口咽下感覺自己的五髒六腑都涼了一截。


    等到這一陣涼意過去,暑意也消去了不少。


    見李正看著名單,閻立本解釋道:“這是挑選出來的九百三十人,其中有十人是老夫請來的,你放心這些人都是精挑細選。”


    李正收起冊子說道:“有勞閻大匠了。”


    閻立本擺手說道:“不客氣,聽說孔穎達也來涇陽了。”


    李正也點頭說道:“現在應該就在書院吧。”


    閻立本連忙說道:“老夫去見見孔穎達就先告辭了。 ”


    李正拿著冊子點頭。


    冊子上的名單還要交給李麗質,這些學徒的工資也都要李麗質來付。


    閻立本來到書院,見到了剛剛從藏書閣出來的孔穎達。


    閻立本說道:“老夫子怎麽來這裏了?”


    孔穎達一邊走一邊說道:“年紀大了,教不動書了。”


    走了兩步,孔穎達看向閻立本說道:“你來涇陽有些年頭了,你覺得涇陽書院怎麽樣?”


    。樂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圍並收藏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