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事兒,李麗質長歎一口氣說道:“李正和父皇之間的關係確實很複雜,用母後的話來說,就是翁婿之間誰也不服誰,這麽多年過去了,這種關係一直沒有變過。”


    徐慧也隻能這麽隨口一問,皇家的家事可不是自己可以多打聽的。


    盡管自己問了公主殿下也會說。


    但出於自己這個侍女的身份, 也不能多問。


    不得不說李正家的早飯味道很不錯。


    宮裏的廚子做出來的包子,就沒有李正家裏的好吃。


    打了一個飽嗝,李世民迴味著包子的味道。


    正走著李世民就看到書院的不遠處,張公瑾就站在那裏。


    張公瑾笑著向李世民行禮。


    李世民走到他麵前說道:“最近身體怎麽樣了。”


    張公瑾說道:“這涇陽就像是世外桃源,沒有那些世俗的煩惱,再有孫神醫調理,臣的身體已經好多了。”


    李世民點頭看向書院,“你早就知道朕來涇陽,肯定第一時間來書院, 就在這裏等朕?”


    張公瑾躬身說道:“臣也隻是路過。”


    李世民說道:“看你一點都不像路過的樣子。”


    張公瑾是一個聰明人,既然他說碰巧,李世民也不打算點破。


    反而暗暗感慨確實需要有個人給朕好好說說現在的涇陽。


    帶著李世民往涇陽書院走去,如今書院裏都是趕來上課的孩子們。


    張公瑾對李世民說道:“眼下書院的學子有一千八百多人,其中十歲以下的孩子有六百人,十三歲左右的孩子居多有近一千人,十五歲以上的孩子是最少的。”


    李世民說道:“村子裏的孩子都在這裏了嗎?”


    張公瑾點頭說道:“還有部分在涇陽護衛隊,按照涇陽的說法叫做入學之前的軍訓,在孩子們達到十三歲的時候,需要經過涇陽護衛隊為期一個月的軍訓,才能接著在,這是李正定下的規矩。”


    李世民眯眼看著涇陽書院的孩子,“這樣軍訓有什麽好處?”


    張公瑾低聲說道:“還請陛下仔細看看這些孩子。”


    順著張公瑾的目光看去,有一個屋子裏坐著的都是十三歲左右的孩子,教課的是褚遂良。


    此刻褚遂良正在講解一些寫字的技巧。


    李世民看了一會兒說道:“這些孩子看起來沒什麽不一樣的。”


    張公瑾又說道:“還請陛下仔細看孩子們的坐姿。”


    李世民又看了一會兒,聽張公瑾這麽一說,意外地發現這些孩子都坐得非常端正。


    想起長安城的國子監,哪裏的孩子一個個坐沒坐相, 站沒站相。


    眼下的這些孩子一個個坐得端正腰杆筆直。


    李世民說道:“他們的坐姿竟然如此好?”


    張公瑾說道:“確實是這樣,經過為期一個月的軍訓之後,這些孩子們的精神氣變得很好,這都是潛移默化地改變,而且會影響到孩子們的生活起居,身心方麵都有很好的影響,或許連孩子們自己都不知道,但其中的改變是可以看到的。”


    李世民認同地點頭,“看來李正在教孩子這方麵還是很有獨道的見解的。”


    聲朗朗,那是另外一個教室,上官儀正在教授孩子們讀文章。


    李世民在書院中逛了一圈,走到了閣。


    這裏是一個整個書院最大的建築,足足有三層高。


    一冊又一冊的書籍就放在一個個高大的書架上,而且每個書架都放著一個小梯子。


    孩子們要爬梯子才能拿到放在高處的書籍。


    眼下就有一些孩子在這裏看書。


    張公瑾又說道:“陛下發現這裏非常地整潔而且很安靜。”


    這麽一說李世民猶如恍如驚醒一般,整個藏書閣確實很安靜,甚至這裏的孩子們都不說話,隻是安靜地看書。


    而且不論是書架上,還是桌案上沒有一絲一毫的灰塵。


    就連地上沒有任何的雜物。


    李世民剛要說話, 張公瑾指了指藏書閣牆壁上掛著的牌子。


    牌子上寫著四個大字, 保持安靜。


    直到走出藏書閣李世民說道:“這麽一個藏書閣,規矩倒還挺多。”


    張公瑾說道:“孩子們看書的時候都是全神貫注的,若是有一個人大聲講話會影響別人看書。”


    迴身,李世民又說道:“這個藏書閣裏都是一些什麽書籍。”


    張公瑾說道:“國子監的孩子們能看的書這裏都有,長安城的孩子們看不到的書這裏也有,陛下放心這裏麵有什麽書籍臣心裏都有數。”


    這話李世民明白,有一些書確實不能外流。


    書院的占地麵積很大,比起以前擴大了好幾倍。


    就是走一圈也要小半個時辰。


    在書院的一間屋子,李世民看到了李治。


    此刻李治正在給幾個孩子講課。


    全神貫注在講課的李治絲毫沒有發覺自己的父皇就站在窗外。


    李世民問道:“稚奴現在還能給其他的孩子講課?”


    張公瑾小聲說道:“迴陛下,如今晉王殿下是十五歲孩子的那個年紀,雖說晉王才十三歲,但確實進步很快,依舊是研究院的預備人選了。”


    李世民掃視了一圈說道:“都說李正新開了一個研究院,那個研究院在何處。”


    張公瑾指了指不遠處的小房子說道:“這個就是研究院。”


    看到眼前的研究院,李世民一時間有些傻眼,門口確實立著一個研究院的牌子。


    “研究院既然擁有涇陽最高的知識,它怎麽如此不起眼。”


    麵對李世民的疑問,張公瑾說道:“書院裏沒有多餘的房子,而且現在研究院隻有這麽六個人在主持,眼下暫時先放在這裏了。”


    走入研究院撲麵而來的就是一股水墨的味道,研究院的牆上掛著各種各樣的圖紙,可眼下一個人都沒有。


    李世民又看了一遍說道:“這裏的人都去哪兒了?”


    張公瑾解釋道:“研究院的學子都可以自己安排學習時間,眼下他們應該在村子的某處做著實驗吧,因為最近研究項目很多,他們平日裏很少出現在這裏。”


    李世民冷笑道:“朕以為李正這是掩人耳目,不想讓核心的學問被別人知曉。”


    7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圍並收藏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