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醫生靠不靠譜不好說,孫思邈的醫術確實高超,但這人動不動就會把不知名的草藥讓嘴裏嚼,要是說他這樣不安全,他老人家會說當年神農也是這麽幹的,李正長歎一口氣。


    想起當初隔壁全村鬧肚子的時候,孫思邈就拿著草藥讓人嚼。


    又重口,又有些生猛。


    看著裴行儉一臉堅定的神情,李正說道:“我再想想,出兵之前我會安排好的。”


    裴行儉這才點頭。


    狄仁傑還想再說什麽,不過也隻好把話語咽下。


    迴到家中,李正思量著唐朝的醫生不多,而且行醫的風險也很大,因為這個時代的衛生意識不是太好。


    甚至很多土方子就是害人的。


    也不知道是誰說的用煙灰抹傷口。


    這要是創傷麵積不大還好,要是大創口一旦感染,在這個缺醫少藥的年代,基本上是沒救了。


    李正打開自己的係統圖書館,拿出一本創傷急救手冊。


    這上麵記載的都是一些創傷後,自救和處理傷口的方法。


    李正翻看了幾頁,還有應對脫臼等骨折的應急措施。


    還有一些創傷壓迫胸腔解決氣胸的辦法。


    磨好墨水,李正拿出字帖簡體字照著字帖,抄錄著上麵的內容,再把一些圖例裁剪下來黏上去。


    軍醫確實是需要的。


    無論是什麽戰爭,隻要有軍醫的存在,那就是士兵們最後的保障。


    有時候一些本來不致命的創口,因為長時間沒有處理,反而會危及生命。


    收拾著家裏的徐慧,見到李正坐在書房專心的寫著。


    遠遠看了一會兒,便安靜的幫著李正關上書房的門,公主殿下說過李正在書房的時候,誰也不能去打擾李正。


    第二日的早晨,抄了一晚上沒睡的李正頂著黑眼圈走出書房,簡單做了早飯。


    李麗質看著李正的臉色,昨晚李正書房中的燭火亮了一夜。


    看著李正吃完了早飯,李麗質說道:“昨晚沒睡好?”


    李正拿起昨晚抄錄好的冊子,“嗯,忙了一晚上,你們先吃,我出去一趟。”


    狐疑地看著李正的背影,李麗質低聲問著徐慧,“昨晚他一個人在書房,他忙什麽一晚上不睡覺?”


    徐慧低聲說道:“長安令是一個喜歡。”


    李麗質搖了搖頭,李正雖然會經常看癡的地步。


    徐慧又說道:“以前長安令,不也是經常看書到天亮。”


    小兕子和李治也吃好了,早早便去書院上課了。


    眼下涇陽還有一堆賬務要處理,李麗質收起心思說道:“我們把夏季的賬目都整理一下吧。”


    徐慧點頭。


    李正來到書院門外,差不多要到書院上課的時辰,孩子們三三兩兩來到書院。


    裴行儉走到書院門口見到李正,禮貌的行禮。


    拿出昨晚抄錄的冊子,李正遞給裴行儉。


    裴行儉接過冊子,“這是……”


    李正低聲說道:“這是我抄錄的一些行醫的心得,說不定你隨軍出征會用得上,我打算在涇陽建立一支軍醫隊伍,你若是可以做得好,讓你帶隊也不是不可以,這兩天你可以邀請一些其他的學醫的孩子和你一起去。”


    裴行儉收過冊子,鄭重說道:“在下一定不會辜負長安令所托。”


    “行了,上課去吧。”


    李正說完這句話便離開一路走向護衛隊的營地。


    愣在原地的裴行儉心中給自己打氣,四年前跟著薛仁貴一起來到涇陽,那時候對這裏的一切都很陌生,這幾年間在涇陽學到了很多,也是到了可以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時候了。


    現在拿著手中的冊子,裴行儉心中有一種撥開雲霧見明月的感覺,一直以來的迷茫也不見了。


    這個時辰護衛隊的訓練也才剛剛開始。


    李正找到薛仁貴說道:“我打算讓裴行儉隨軍出征,可能還會有一些孩子。”


    裴行儉是薛仁貴的同鄉,來到涇陽以後,薛仁貴對裴行儉就像是自己的親弟弟一般。


    “裴行儉還沒行冠禮,也沒成年成家。”薛仁貴說道。


    “我知道,我也想做一個嚐試,你放心,我的意思並不是讓裴行儉也帶兵衝鋒陷陣。”李正搖著手中的扇子說道:“裴行儉跟著孫思邈行醫已經有些年月,你覺得他學得如何?”


    薛仁貴迴憶著說道:“有一些小病小痛裴行儉倒是可以自己醫治,但要是一些比較嚴重的病症,裴行儉還是要請孫神醫。”


    李正又說道:“這世道大夫太少,招搖撞騙的也多,在軍中的大夫更是少之又少。”


    薛仁貴點頭道:“我聽說過,有些戰士從邊關迴到關中,還沒找到大夫就已經半道上過世了,軍中若是有大夫或許會好點,有時候軍中也確實會跟幾個會治病的人,但是這種大夫一半都是給將軍看病,下麵的小卒若是得了病,隻能靠著自己的身子撐著。”


    “要有大夫倒是可以,可請隨軍的大夫太昂貴,一聽要打仗人都跑得遠遠的,哪個大夫願意隨軍出征。”


    涇陽的別院,李世民正在和李績,秦瓊,杜如晦,房玄齡商量這次出征的最後準備。


    裴行儉拿到李正給的冊子之後,看著冊子上的內容便開始鑽研起來。


    冊子上所記載的與自己的所學的有些不一樣。


    不過看起來很好用的樣子。


    醫術不像數術,醫術要經過千百次的實踐和長期觀察才能得出結論,這是孫思邈一直教的。


    與醫術相關的是人命不能馬虎。


    當天夜裏,村子裏很安靜


    裴行儉和薛仁貴一直都住在一起,兩人是同鄉,從一開始離開河西來到涇陽就一直像兄弟般照顧著。


    薛仁貴對裴行儉說道:“長安令已經作出決定,我帶隊去吐蕃,你和我一起去。”


    裴行儉點頭,“明白了。”


    對薛仁貴的話,裴行儉沒有反對。


    簡單對付了兩口飯食,便接著看這本冊子,冊子所記錄的很多知識都是平時沒有學到的。


    看這冊子上對創傷,骨折,氣喘等等應急措施,寫得非常的詳細。


    瞧著有些淩亂的字跡,像是長安令自己寫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圍並收藏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