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收到話語點頭,“你的囑咐我一定會記住的你放心。”


    鬆讚幹布站在遠處一直盯著李正和李恪還有王玄策在商量著什麽。


    原本以為會派出什麽有經驗的將領,結果就是這麽年輕的兩個人。


    鬆讚幹布看向一旁的李績說道:“朝中就不能派出更加有經驗的將領嗎?”


    李績低聲說道:“你可不要小看這些涇陽的護衛隊。”


    鬆讚幹布又問道:“他們有什麽特別的本領嗎?”


    李績不是很想繼續搭理鬆讚幹布,李正的涇陽護衛隊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與龍武軍的每一次對練中沒有一次敗績,就連軍中衛府也在李正的護衛隊手中吃虧過。


    雖說第一次出關外打仗,李績心裏也有些擔憂。


    同時也有些期待,這支護衛隊會做出什麽樣的功績。


    軍中和朝中可是有不少人等著李正的護衛隊的笑話。


    看到王玄策和李恪已經翻身上馬了,鬆讚幹布也騎上馬。


    李義府跑來說道:“長安令,可以出發了。”


    李正又看了一眼隊伍說道:“出發。”


    “出發!”隨著李恪一聲大喝,一千名護衛隊成員翻身上馬,騎著馬匹一路離開村子。


    馬蹄鐵踩在土地上,留下了一個個很深的馬蹄印。


    迴過神,隊伍已經離去得有些遠了。


    李正一路走迴村子,印刷廠也開始接手印書坊生意了。


    原本印書坊的生意全部接入了印刷廠。


    看著一份份樣書,李正對李義府說道:“以後凡是有印書的,咱們也要區分什麽書能印什麽書不能印。”


    李義府好奇問道:“那到底什麽書不能印呢?”


    不能印的書多了去了,比如說造謠的。


    “你可以找張公謹幫忙。”李正思量了半晌說道。


    印刷廠正式投產了,印書的速度比之前快了五倍不止。


    一張又一張的紙從輪轉機出來,把紙張的搗漿和剪裁等一係列繁雜的步驟都省下了。


    除了活字印刷這個坎過不去。


    如今的活字和以前一樣,需要倒模組字。


    現在的水平能做到現在已經很不錯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算是知道後世的印刷機是如何運作的,沒有那種工業水平還是造不出全自動的。


    涇陽印書的速度翻了好幾倍。


    一天上千本書送入長安。


    導致不少書商隻好一再降低書籍的價格。


    這件事同樣也驚動了很多人。


    李世民收到這個消息就知道當初讓李正辦的事情,他已經辦成了。


    放下手中的一本書,李世民看向殿內的房玄齡和杜如晦說道:“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吧。”


    房玄齡點頭說道:“沒錯,如此一來書籍更加地便宜,也有更多的人可以讀書,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識字。”


    杜如晦也說道:“陛下,其實現如今大唐識字的人已經越來越多了,李正的那個雜誌每一次出來都賣得很好,很多人願意聽雜誌上說的事情,而且有人為了看懂雜誌,更是主動去識字。”


    聽著房玄齡和杜如晦的話,李世民的覺得自己可以走下一步了。


    “如今是不是可以在中原各地設置更多的書舍了,由各個郡縣來主持,招收夫子,招收孩子讀書。”


    其實這個想法李世民很早就有了,一直沒有施行下去也是因為大多數的讀書人都在世家的手裏。


    房玄齡思量半晌說道:“陛下,臣以為有些太著急了。”


    杜如晦也說道:“臣也以為太著急。”


    李世民皺眉說道:“真的太著急了嗎?”


    房玄齡和杜如晦相看一眼沉默下來。


    李世民拿出眼藥水對王鼎說道:“給玄齡和克明都上點眼藥水。”


    王鼎點頭,“喏。”


    房玄齡和杜如晦有些不明白李世民的意思。


    直到明白王鼎要在自己的眼裏滴藥水,房玄齡是不願意的。


    王鼎微笑著說道:“兩位,用了眼藥水很舒服的,陛下也經常用的。”


    房玄齡看了看李世民的神色。


    李世民看著自己的左膀右臂這般窘迫,有些無奈。


    王鼎自己試了試,見人沒事,房玄齡也杜如晦也鼓起勇氣扒開了自己的眼皮。


    兩滴眼藥水滴入,再給杜如晦滴入兩滴眼藥水。


    好一會兒之後兩人這才睜開眼,確認了自己的眼睛沒瞎。


    李世民說道:“行了,你們兩人退下吧。”


    房玄齡和杜如晦一起走出甘露殿。


    一路走著房玄齡開口說道:“克明,你說我們是不是說了陛下不願意聽的話。”


    杜如晦也一臉惆悵地說道:“可能是吧,陛下很早有這個想法了。”


    房玄齡也是一臉惆悵,“那你說陛下為何還要給我們的眼睛上藥呢,匪夷所思。”


    杜如晦點頭,“不過眼睛挺舒服的。”


    房玄齡也是點頭,“確實很舒服。”


    走到朱雀大街上,有不少的書生士子去長安的各個書商買書。


    幾日之後,長安的書籍越來越多,以前也就一天三四百本書而已。


    而如今一天就是上千本書送入長安城,而且印書的價格也比以前更便宜了。


    要買書的書生士子更加高興了。


    要印書的人也省錢了,更願意拿出各種書籍去刊印。


    長安的書商要瘋了,賣書要不掙錢了。


    書籍太便宜了。


    段綸和幾個世家子弟正聚在一起,大家都在討論如今涇陽的印書速度。


    顏勤禮如今是著作郎,自然很受到世家子弟的待見。


    但是他本就是一個沉默寡言,不太會和人談天說地,不善言辭的人。


    所以顏勤禮雖然在這個圈子裏,但也屬於那種沒什麽朋友的人。


    唯一的朋友也就隻有段綸了。


    段綸喝著酒水對顏勤禮說道:“我們要不先迴去吧。”


    聽到段綸這麽說,顏勤禮如蒙大赦一般長出一口氣,“那便迴去。”


    段綸站起身和這裏的世家子弟道別,便和顏勤禮走出了平康坊。


    不喜歡花酒之地的顏勤禮走出平康坊這才自在了許多。


    一路上走著,顏勤禮說道:“其實我覺得涇陽送來的書越來越多沒什麽不好的,以前在下看書的時候,都是找別人去借,根本沒有自己的書籍,現如今書籍更加便宜了,不是更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圍並收藏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