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盛世田園之天才小酒娘 作者:鳳獄如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大的木桌上擺了幾個碗碟,看上去好像樣式不少,但內容其實簡單的很,一碗料不太多的昨天剩下的菜湯,一小盆蔫巴巴隻有點鹹味的野菜,一小碟鹹菜,主食是大伯母送過來的番薯兩個。
唐雲瑾把屬於他們姐弟倆的番薯掰成兩半,把大的那一半遞給了弟弟。至於另一個大的,唐張氏作為這個家中唯一的長輩,理所當然地拿在手裏吃著。
弟弟拿著手裏的半個番薯倒是沒再說出什麽嫌棄的話,隻是木著一張臉張嘴就咬,偶爾喝兩口冒著熱氣的菜湯,再夾點鹹菜吃。鹹菜雖然是時間久了一點,但味道勉強還過得去,至少比那盆野菜好多了,野菜除了唐雲瑾之外,根本沒人動,她也樂得自己一個人享用。
你說味道差,野菜還泛著苦味?隻要能填飽肚子,不要讓她晚上因為饑餓難以入睡,那些又算是什麽?唐雲瑾早就習慣了。
比起難以下咽的野菜,填不飽肚子的半個番薯,更讓她難以忍受的,卻是盛著菜湯的,專屬於她的缺了一塊的破碗。大概乞丐用的碗都比她用的強。唐家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絕對不至於連一個完好的碗都沒有,她這個碗也不知道是唐張氏從哪裏翻出來的,為的不過是和其他人區分開,免得她把家裏所有的碗都禍害了。
哦,對了,還有唐張氏為什麽一點都不碰那盆野菜,歸根結底的理由其實並不見得是因為味道難吃,主要是因為,不想沾了被她的筷子碰過的菜。
就連她偶爾把筷子伸向那碟鹹菜的時候,唐張氏冷淡的臉上也會有一瞬間的扭曲,然後又竭力做出平靜的樣子,從她夾過的另一邊夾一點鹹菜,然後嚼都不嚼的直接往嘴裏咽,每次看到這樣一幅畫麵,唐雲瑾都忍不住惡趣味地故意多夾兩次,在心裏冷笑連連。
嫌棄就嫌棄吧,還非要惺惺作態,何苦為難自己呢?唐雲卓在這方麵的不避諱是唐雲瑾唯一對這個弟弟另眼相待的地方,至少他也不是那麽沒有一點可取之處。
要說唐張氏是唐雲瑾的親奶奶,哪怕是因為過去和她那個娘婆媳關係多不好,孫女兒終究也是要嫁人,在古人眼裏是個賠錢貨,也不至於嫌棄成這般模樣。
最根源的理由就是,唐雲瑾有病。
說起來是挺狗血可笑的事情,前些年在唐雲瑾還小的時候有一次忽然毫無預警地倒下,唿吸困難,麵色慘白,嚇了家裏人一跳,之後找來郎中看過,可居然連郎中都看不出是什麽病,因為在這裏,這種病是非常罕見的,至少那個郎中大半輩子也隻見過這麽一例,最後也隻是從她的身體狀況表示,這種病應該是極難治愈的。
對於有現代常識的她來說,她自然這是什麽病,哮喘。
在現代並不算少見,但的確是不太好治愈的頑症。
在第一次發作之後,頭年又發作過兩次,但都不太嚴重,郎中給開了些藥緩解,但作用似乎並不太大,本來家裏人隻是對多了一筆開銷有些怨言,直到第二年,發生了一件讓如今的唐雲瑾哭笑不得的事,至此導致了整個唐家的人都對她極其避諱的結果。
當初那個給她看病的郎中,也發作了!同樣是哮喘!
這可把家裏嚇得不輕,一知道這個消息當時在場的唐家人清一色變了臉色,反射性地離得她老遠,眼底滿是藏不住的本能地露出的嫌惡緊張,目光中充滿了不願意接近她的惡意,即使後來他們極力地不表現出來,仍然在不經意的言行中表露無疑,也讓唐雲瑾的性格越發內向,少言寡語,深怕說錯話惹得家人更加厭惡最後被拋棄。
其實真解釋起來也不過是個巧合,十有八九是那個郎中本身也患有哮喘,隻是一直不曾發作才不知道這迴事。之後也不知怎的忽然就發作了,村子裏不少人都知道她得了怪病,出了那事之後就咬死了這病會傳染,紛紛對她避恐不及,哪怕有少數覺得她年紀小可憐她,也不太敢接近她,隻能搖搖頭歎息,最後連原本給她說好的親事也吹了。
也虧得那個郎中年輕時走訪不少地方,也算見多識廣,並沒有怨恨她或者認為是她傳染給他,反而很可憐她的際遇,時不時地熬些藥給她吃,分文不取不說,還會教她識別藥材,告訴她哪些草藥會對她的病有緩解調理的作用,這才讓唐雲瑾心裏懷揣了些許微薄的希望,不至於因為被人避諱厭惡而生出輕生的念頭。
家中知道這病無法痊愈後也不願意再多花錢,加上有那個老郎中或多或少的照看,便也有了些聽天由命,隨她去的意思,是死是活全看老天爺的心情。他們沒辦法治好她,但也不把她趕走,就算是盡了作為親人的責任了。
“啪。”碗被用力放到桌上的聲音打斷了唐雲瑾的思緒,抬頭,唐雲卓已經起身往他住的那個小屋裏走。
唐張氏也把最後一口湯喝完,隻對唐雲瑾說了句‘等會兒記得燒水’橫了唐雲卓一眼,踩著小腳迴屋。
隻剩下唐雲瑾一個人把手上的半個番薯吃完,又看看一點不剩的鹹菜盤,再看看盆裏的野菜,直接把盆子拿到自己跟前不客氣地把裏麵剩下的野菜三兩口吃了個幹淨,把隻有兩個菜葉的菜湯咕嘟咕嘟喝光,這才感覺肚子裏有點東西了。
之後,收拾桌子,洗碗當然也都是她的工作。收拾好之後還要給唐張氏燒水泡腳,再把屋裏收拾收拾,才算是把今天一天的夥計都幹完。
其實有時候她挺不理解這些人的想法,既然嫌棄她,為什麽又讓她洗菜做飯?為什麽洗碗筷就不怕她身上的病毒會傳染了?難道他們嫌棄還要分場合?需要她的時候就選擇性地遺忘她有病,不需要的時候則時時刻刻不忘了提醒她有病,不要靠近他們。
把碗筷洗好,又燒上水,迴頭看看放在門口的竹筐,今天的收獲著實太少了點,看來明天還得繼續上山采藥,順便把之前的那些也都處理處理才行。
☆、003 避如蛇蠍 下
不管唐家人對她如何,日子總還是要繼續過,在她沒有足夠的能力自力更生之前,對於過去的唐雲瑾的一切,她隻有,先挨著吧。誰讓她占了人家的身子呢?
不管身體有病沒病,這也算二次生命,做人總要學會感恩,更要學會知足常樂!
翌日,天蒙蒙亮唐雲瑾就早早地爬了起來,摸著黑穿上衣服起來做早飯,昨天大伯母送來了雜麵,早上正好做點雜麵粥,雖說半袋子的雜麵數量不少,她卻是不敢用太多的,哪怕大頭是給奶奶吃,她也隻敢抓一小把然後多弄點水,做點稀粥。
要是用的多了,唐張氏是要罵她不會過日子浪費的,要是碰見老太太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會多念叨兩句暗示她是不是嫌棄家裏虐待她不給她飽飯吃,她哪兒敢反駁半句?在這個家裏,她哪怕是真的吃不飽飯,也必須麵不改色地說,我吃飽了,我不餓,才能避免唐張氏,又或是三五不時會過來的大伯母的冷嘲熱諷。
有時候,她真有些懷疑,唐家人這輩子都是來跟唐雲瑾討債的債主。
等弄好了粥再從小壇子裏拿出點鹹菜,天已經亮了,裏屋也傳來窸窸窣窣的穿衣聲,唐雲卓那邊依然很安靜,這會兒肯定還沒睡醒呢。
唐雲瑾往自己的破碗裏倒了半碗稀粥,三兩下吸溜光,意猶未盡地舔了舔嘴角,又摸摸仍然幹癟的肚子,歎了口氣,進屋小聲道:“奶奶,粥在鍋裏放著呢,熱水也燒好了,您洗完臉記得吃。我上山采藥去了。”
唐張氏邊係著衣襟邊冷淡地應了一聲,連頭都懶得迴。
唐雲卓那邊,唐雲瑾也意思意思地過去叫了一聲,結果意料之中地隻得到唐雲卓一句不耐煩地‘煩死了’,唐雲瑾很淡定地當做沒聽見,背起竹筐出門去了。
平時隻要她把她分內的事做完,諸如做飯,打水燒水,給菜園子澆水,收拾碗筷,整理屋子之類的家務活,其餘時間,像她上山采藥或是采野菜,唐張氏都是不管的,問都不會問上一句。因為老太太每天都會盯著她的收獲,有時候挖到點野番薯,木薯就可以給家裏增加糧食。至於那些東西是她個人的勞動成果什麽的,老太太才不會記得呢。
唐雲瑾采藥的山緊臨著唐村,周圍不同方向的山腳也有另外幾個小村子,山上的資源算不上多豐富,能用的草藥也不多,平時她采的也大多是為自己調理身體的藥,所以唐張氏即便是知道了也不會說什麽,不用家裏掏腰包,她自己想弄那些不知道有沒有用的草藥,對方是再高興不過,而那少得可憐的數量也不至於讓愛占小便宜的大伯母看上眼,賣錢還怕人家不要呢。
出了門沒走多遠,剛過了兩間房子,就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那人也看見唐雲瑾了,麵上表情僵了一下,但很快露出笑容衝她打招唿,“這不是雲瑾嗎,又上山啊?”
唐雲瑾乖巧地衝那人問了聲好:“張嬸好。”這位大嬸平時沒別的愛好,就喜歡給人說媒,算村裏半個媒婆,不少人家的娃子都是她給說的煤,當初唐雲瑾那樁婚事,也是她過來找唐家人取消掉當做沒這迴事的。都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可張嬸當初倒是深怕她連累了夫家,走動說服的別提多積極了。
對方站在他們家的院子裏沒有絲毫出來和她多聊兩句的打算,她當然也不會熱臉貼人冷屁股,巴巴地趕過去討人嫌。
“我上山采藥,順便采點野菜。”
張嬸笑嗬嗬道:“雲瑾真是懂事,還認得那麽多藥材,又幫家裏做家事,要是我家那臭小子有你一半懂事我就省心了。”
唐雲瑾道:“男孩子力氣大,以後能幫著張叔做地裏的活,我就不行了,隻能幫奶奶做點家事。”
“嗬嗬,所以才說你懂事啊,這麽乖巧的姑娘,要不是……”張嬸猛地頓住,麵上有些許尷尬。
唐雲瑾也沒放在心上,知道張嬸是想起來她有病了,也不多說什麽,對她點點頭繼續往山腳走,隱約聽見後麵張嬸嘟囔著‘可惜了’,扯了扯唇角。
唐村並不大,住戶不超過百戶,但這個時間正是各家起來做早飯的時候,難免會遇上一些人,街坊鄰裏基本都認識,各家的底細也都很清楚,自然也知道唐雲瑾的事情,老遠看見她走過來大多裝作沒看見,偏偏又時不時地偷瞥她一眼,神色複雜難辨。
幾個月的時間足夠唐雲瑾對這種情況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並且一律無視。
有什麽可在乎的?反正她和這些人又不熟,要不是有唐雲瑾以前的記憶,這些人對她而言也不過是陌生人,他們避忌得越明顯,隻會越發證明他們的無知。
直到看見一個中年村婦手裏抱著一個小筐在自家院子裏的雞窩裏掏雞蛋,唐雲瑾才微微動了動眼皮,對那個村婦點點頭算是打招唿。不過,對方顯然並不領情,一看見她臉色立刻就變了,不但沒有任何迴應,還皺著眉扭頭快步走迴屋裏,砰的一聲關上了門,像是要把一切病菌隔絕在門外。
唐雲瑾撇撇嘴,餘光看見旁邊兩家的人隔著柵欄湊在一起指指她這邊又指指那小院小聲說些什麽,這才微微縮著肩膀,做出失魂落魄的樣子,垂著頭匆匆離去。
直到逐漸遠離了唐村範圍走到山腳,唐雲瑾才抬起頭勾起了唇角,眼底含著一抹嘲諷。
輕車熟路地順著平時走的小路上山,以前她幾乎沒什麽機會爬山,這幾個月倒是適應得快,雖然這幅身子骨弱得很,數月來染風寒的次數兩隻手都數不過來,但上山采藥采野菜卻像是已經被刻在這幅身體的骨子裏,再加上要是不自給自足一點,日子也的確不好過,所以她如今尋找有野菜的地方,偶爾再找找蘑菇之類的也算手到擒來,數量不多沒關係,積少成多也是一樣的!
前兩天她就偷偷存了點小蘑菇,等會兒采完了野菜正好弄點去把蘑菇翻出來弄點蘑菇湯,不偶爾給自己弄點小灶這日子真就沒法過了。
“咕嚕嚕——”肚子不停地發出抗議的聲音,唐雲瑾無奈地捏了兩下提著氣忍了忍,拍拍肚子道:“忍著,等會兒再補償你!”
也幸好唐村的人雖然都過得不怎麽富餘,但養活自家人都不算難,加上這山頭也挺荒涼,大多數人都不稀罕山上那點味道差強人意的野菜,不然還真輪不到她一個小娃子撿便宜。
☆、004 山腰破屋 上
來到昨天采藥的地方,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看見幾株鵝兒花,唐雲瑾微微一笑,滿意地小跑過去蹲下來小心地摘了下來放到竹筐裏。
鵝兒花,也可以叫它川烏,側根經過加工為附子,算是這山上相對其他可以做藥的植物當中比較高產的一種,加上其有著麻醉止痛的功效,不論是積攢到一定數量賣掉,還是留著以後需要的時候自己用,都是個不錯的選擇,也是唐雲瑾平素采藥時的主要目標之一。
今天的天氣比昨天要好多了,風小,陽光透過並不密集的樹葉照在身上,驅散了不少寒氣,不至於像昨天一樣瑟瑟發抖,也讓唐雲瑾采藥的步伐快了不少,效率自然也有明顯的提高。不出一盞茶的功夫又采了些鵝兒花,還有三七。
熟門熟路地往山上走,身後的竹筐裏也逐漸填了個半滿,而肚子也抗議的越來越厲害,直到在某個角落挖到一個中等大小的野番薯,唐雲瑾才滿意地勾起了嘴角。有了它就能填飽肚子了!
把番薯扔到竹筐裏,直接轉向了左側的一條被人工猜出來的小路,很快,一座不起眼的小茅草屋就出現在了視線範圍內。
比唐家還要小上一倍的小茅屋,兩扇很小的紙窗破了好幾個口子,土牆經過長年的風吹雨淋早已滿目瘡痍,坑坑窪窪,周圍隻有零星幾顆很小的快枯萎的小樹,附近再看不見半個房屋,孤零零的立在山腰上,看上去格外寒酸。
破敗的茅屋怎麽看都是沒辦法住人的,即便是有人看見了大概也隻會以為是荒廢的房子,但是……實際上,這裏卻算得上是唐雲瑾的一個小小天地,一個沒人稀罕,被嫌棄的小天地。
把纏在門上的藤子扯開,推開門走進不大的茅屋裏,唐雲瑾把竹筐放到了地上,在屋裏唯一的一個小木凳上坐了下來。走了快一個時辰,背著半滿的竹筐,又餓著肚子,這幅身體早就快到極限了,再不歇歇腳她一定會累趴下的。
習慣性地環顧屋裏的環境,唐雲瑾無聲地歎了口氣。實際上這裏就是那個倒黴的給她看過病之後哮喘發作,連帶跟著被村裏人嫌棄的老郎中的家。
老郎中本來年紀就不小了,哮喘發作之後身體每況愈下,前兩年終於撒手人寰,可就因為村裏的人都覺得他也有病,怕被傳染,連去世的時候也沒人過來看看,隻有村長草草地在山上找了個地方把遺體埋了就算是把後事辦完了。
而這件草屋,在老郎中還在的時候就時不時的會漏雨,因為位置的關係早晚又特別冷,本就不適合人居住,加上原來住的又是個病患,村裏根本沒人打它的主意。正好老郎中臨終前也說把這草屋留給她,最初還有那麽幾個想占便宜的偶爾往這裏走動觀望,這兩年沒有經過任何修葺,每逢下雨的時候屋裏都漏雨漏的厲害,根本沒法住人,最後會來這裏的人也隻有她了,
說來這老郎中的確是個心善的,活著的時候隻有他是唯一一個不嫌棄唐雲瑾的人,唐雲瑾在家中受了委屈又說不出口時經常會到這裏來,老郎中看她可憐便教了她一些識辨藥材的技能。不過,唐雲瑾大概在這方麵天賦不怎麽高,學到的東西實在說不上多。
即使每天上山采藥,采到的數量也非常有限,雖然她很想靠著賣點藥材攢一點私房錢,可每次那麽點藥給她自己煎一點就不剩多少了,要攢上個把月才能勉強積攢一點到離唐村比較近的小鎮上的小藥鋪賣個幾文錢。
以唐雲瑾的小小年紀,肯定是要吃虧,一個小姑娘被人占便宜了也不知道討價還價,在她看來,做的完全是賠本的買賣。付出和迴報不成正比,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的一個賺錢方式。
因為家裏吃不飽飯常常要自己到山上找能吃的東西,熬煮時還要用到些粗鹽也需要買,從家裏拿她是絕對不敢的,於是那麽點錢也基本存不下來。
而唐家的人卻把她能賺那麽幾文錢當做少給她準備食物的借口,說是她可以多多少少自己養活自己,給家裏省一點讓弟弟或者是大伯家的堂妹多吃一點。
事實是,就是她那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沒見得能多吃上幾口本該屬於她的口糧,大多數被克扣下來的東西最後都是進了隻比她小一歲的大伯母家的堂妹唐羨羨的嘴裏。
坐下歇了一會兒覺得差不多緩過了勁兒,唐雲瑾才把竹筐扯過來,先把筐裏的野番薯和一小堆的蘑菇弄出來放到已經沒法躺人的土炕上,然後把剩下的藥材先堆到了一邊去。
茅屋裏也沒有單獨的廚房,往邊上走兩步就夠得到土灶台,灶台上麵有一口發黑的鐵鍋,鍋裏有一層不薄的油垢,已經洗不幹淨了,她穿越過來後花了小半個月的時間才勉強讓這口鍋不至於那麽髒,要是原來的那副樣子,她根本不敢往裏麵放東西煮著吃。
把之前撿來的木柴和一些稻草塞進灶坑裏,再把原來的唐雲瑾省吃儉用才弄到的火折子拿出來,費了些勁把火點著,把野番薯塞進了火堆下麵。比起煮番薯,她還是偏愛烤番薯,味道更好一點。
至於蘑菇,有了番薯,留著下迴餓的時候再吃也不急,存糧也是很重要的。
在等待番薯烤好的時間裏,她也沒閑著,開始整理起今天采到的藥材,最多的還是鵝兒花,然後有一些三七,白頭翁,當然最重要的還有對哮喘有一些療效的鹵地菊。
坦白說,這山上能找得到的草藥的數量雖然不多,但種類真不少,隻是以前的唐雲瑾因為懂得少,認得的大多都是對自己的病有用的草藥,不少能用的藥材都白白浪費掉了。
也多虧這幾個月她惡補了一些知識,再加上原來就掌握的一些常識,收獲才開始變多。從記憶裏看,原來的唐雲瑾腦子確實不怎麽聰明,明明有老郎中這麽好的一個學習的途徑也不知道好好把握,平白浪費了大好機會。
要說這茅屋裏最值錢的,大概就是屋裏的小木櫃裏放著的老郎中的醫書,裏麵記載了很多藥材,還有一些簡單的藥理常識,隻是原來的唐雲瑾不識字所以沒辦法利用起來,反而便宜了她。
幸虧這個時代的字隻是她所能認清的繁體字,不然還真有些麻煩。
這幾個月通過哪些醫書她已經基本把一些常用藥材都記了個七七八八,不能說都能學以致用,但看見某種藥材能認出來也能說出大致功效,反之可能就差一點,直接問她治療某某病的有哪些藥她可能會比較頭疼,可用藥太多,也許書中有十來種可用的,她隻能說出兩三種。
雖然她沒打算靠著醫術在這個地方生存,但多一條路總不會有錯,豐富豐富自己日後必然會有用處。
☆、004 山腰破屋 下
烤番薯的香味逐漸蔓延開來,唐雲瑾眼睛亮了亮,放下手裏的藥材在棉襖上抹了抹手,撿了個樹枝從火堆裏勾出番薯,又用一個比較大的草葉子包住還很燙的番薯,有些迫不及待地把皮剝了下來,也等不及把它放涼,隨便吹了吹就張嘴咬,一邊燙的吸氣一邊又停不下來地繼續咬。
幾個月的貧窮小農女生活已經讓她想不起現代的優質生活,如今填飽肚子為大,她可顧不上其他亂七八糟的諸如形象啊,衛生之類的問題。也不知道該為了她的適應良好喝彩,還是為這苦逼至極的生活掬一把辛酸血淚。
沒一會兒工夫番薯就吃沒了,之前一直咕咕叫的肚子也終於有了被填滿的感覺,唐雲瑾抹抹嘴滿足地摸了摸肚子,一個番薯入肚不但填飽了肚子,也讓身體暖烘烘的,舒服極了。
把扔到一邊的番薯皮收拾收拾,再把已經燒得差不多的火堆徹底滅掉,唐雲瑾轉移陣地抱著整理的差不多的藥材迴到裏屋,土炕的一角上撲了個不太大的草甸子,坐在上麵比較感覺不到土炕的凹凸不平,平時她整理藥材也都是在那裏。土炕的另一塊地方也鋪了不少她之前采到的草藥,前兩天下雨,為了防止淋雨都弄到了屋裏漏雨漏的不太嚴重的地方,還在上麵蓋了些幹草。
幸好沒被淋到,不然還要重新曬。抬頭看見炕頭的小木櫃,唐雲瑾探過身子從裏麵找出了一本醫書,翻到差不多中間的地方,看見裏麵的東西還在,鬆了口氣。
每次來都檢查一遍已經成為了習慣。書中間的夾的不是別的,正是以前的唐雲瑾僅有的私房錢,一共三文,第一次看見的時候,她著實不受控製的抽了好一會兒的嘴角,要不是確信原主人遺留下來的記憶沒有問題,她真的不敢相信這是唐雲瑾存了一整年才能剩下來的錢。
三文錢,連塞牙縫都不夠!
唐雲瑾把屬於他們姐弟倆的番薯掰成兩半,把大的那一半遞給了弟弟。至於另一個大的,唐張氏作為這個家中唯一的長輩,理所當然地拿在手裏吃著。
弟弟拿著手裏的半個番薯倒是沒再說出什麽嫌棄的話,隻是木著一張臉張嘴就咬,偶爾喝兩口冒著熱氣的菜湯,再夾點鹹菜吃。鹹菜雖然是時間久了一點,但味道勉強還過得去,至少比那盆野菜好多了,野菜除了唐雲瑾之外,根本沒人動,她也樂得自己一個人享用。
你說味道差,野菜還泛著苦味?隻要能填飽肚子,不要讓她晚上因為饑餓難以入睡,那些又算是什麽?唐雲瑾早就習慣了。
比起難以下咽的野菜,填不飽肚子的半個番薯,更讓她難以忍受的,卻是盛著菜湯的,專屬於她的缺了一塊的破碗。大概乞丐用的碗都比她用的強。唐家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絕對不至於連一個完好的碗都沒有,她這個碗也不知道是唐張氏從哪裏翻出來的,為的不過是和其他人區分開,免得她把家裏所有的碗都禍害了。
哦,對了,還有唐張氏為什麽一點都不碰那盆野菜,歸根結底的理由其實並不見得是因為味道難吃,主要是因為,不想沾了被她的筷子碰過的菜。
就連她偶爾把筷子伸向那碟鹹菜的時候,唐張氏冷淡的臉上也會有一瞬間的扭曲,然後又竭力做出平靜的樣子,從她夾過的另一邊夾一點鹹菜,然後嚼都不嚼的直接往嘴裏咽,每次看到這樣一幅畫麵,唐雲瑾都忍不住惡趣味地故意多夾兩次,在心裏冷笑連連。
嫌棄就嫌棄吧,還非要惺惺作態,何苦為難自己呢?唐雲卓在這方麵的不避諱是唐雲瑾唯一對這個弟弟另眼相待的地方,至少他也不是那麽沒有一點可取之處。
要說唐張氏是唐雲瑾的親奶奶,哪怕是因為過去和她那個娘婆媳關係多不好,孫女兒終究也是要嫁人,在古人眼裏是個賠錢貨,也不至於嫌棄成這般模樣。
最根源的理由就是,唐雲瑾有病。
說起來是挺狗血可笑的事情,前些年在唐雲瑾還小的時候有一次忽然毫無預警地倒下,唿吸困難,麵色慘白,嚇了家裏人一跳,之後找來郎中看過,可居然連郎中都看不出是什麽病,因為在這裏,這種病是非常罕見的,至少那個郎中大半輩子也隻見過這麽一例,最後也隻是從她的身體狀況表示,這種病應該是極難治愈的。
對於有現代常識的她來說,她自然這是什麽病,哮喘。
在現代並不算少見,但的確是不太好治愈的頑症。
在第一次發作之後,頭年又發作過兩次,但都不太嚴重,郎中給開了些藥緩解,但作用似乎並不太大,本來家裏人隻是對多了一筆開銷有些怨言,直到第二年,發生了一件讓如今的唐雲瑾哭笑不得的事,至此導致了整個唐家的人都對她極其避諱的結果。
當初那個給她看病的郎中,也發作了!同樣是哮喘!
這可把家裏嚇得不輕,一知道這個消息當時在場的唐家人清一色變了臉色,反射性地離得她老遠,眼底滿是藏不住的本能地露出的嫌惡緊張,目光中充滿了不願意接近她的惡意,即使後來他們極力地不表現出來,仍然在不經意的言行中表露無疑,也讓唐雲瑾的性格越發內向,少言寡語,深怕說錯話惹得家人更加厭惡最後被拋棄。
其實真解釋起來也不過是個巧合,十有八九是那個郎中本身也患有哮喘,隻是一直不曾發作才不知道這迴事。之後也不知怎的忽然就發作了,村子裏不少人都知道她得了怪病,出了那事之後就咬死了這病會傳染,紛紛對她避恐不及,哪怕有少數覺得她年紀小可憐她,也不太敢接近她,隻能搖搖頭歎息,最後連原本給她說好的親事也吹了。
也虧得那個郎中年輕時走訪不少地方,也算見多識廣,並沒有怨恨她或者認為是她傳染給他,反而很可憐她的際遇,時不時地熬些藥給她吃,分文不取不說,還會教她識別藥材,告訴她哪些草藥會對她的病有緩解調理的作用,這才讓唐雲瑾心裏懷揣了些許微薄的希望,不至於因為被人避諱厭惡而生出輕生的念頭。
家中知道這病無法痊愈後也不願意再多花錢,加上有那個老郎中或多或少的照看,便也有了些聽天由命,隨她去的意思,是死是活全看老天爺的心情。他們沒辦法治好她,但也不把她趕走,就算是盡了作為親人的責任了。
“啪。”碗被用力放到桌上的聲音打斷了唐雲瑾的思緒,抬頭,唐雲卓已經起身往他住的那個小屋裏走。
唐張氏也把最後一口湯喝完,隻對唐雲瑾說了句‘等會兒記得燒水’橫了唐雲卓一眼,踩著小腳迴屋。
隻剩下唐雲瑾一個人把手上的半個番薯吃完,又看看一點不剩的鹹菜盤,再看看盆裏的野菜,直接把盆子拿到自己跟前不客氣地把裏麵剩下的野菜三兩口吃了個幹淨,把隻有兩個菜葉的菜湯咕嘟咕嘟喝光,這才感覺肚子裏有點東西了。
之後,收拾桌子,洗碗當然也都是她的工作。收拾好之後還要給唐張氏燒水泡腳,再把屋裏收拾收拾,才算是把今天一天的夥計都幹完。
其實有時候她挺不理解這些人的想法,既然嫌棄她,為什麽又讓她洗菜做飯?為什麽洗碗筷就不怕她身上的病毒會傳染了?難道他們嫌棄還要分場合?需要她的時候就選擇性地遺忘她有病,不需要的時候則時時刻刻不忘了提醒她有病,不要靠近他們。
把碗筷洗好,又燒上水,迴頭看看放在門口的竹筐,今天的收獲著實太少了點,看來明天還得繼續上山采藥,順便把之前的那些也都處理處理才行。
☆、003 避如蛇蠍 下
不管唐家人對她如何,日子總還是要繼續過,在她沒有足夠的能力自力更生之前,對於過去的唐雲瑾的一切,她隻有,先挨著吧。誰讓她占了人家的身子呢?
不管身體有病沒病,這也算二次生命,做人總要學會感恩,更要學會知足常樂!
翌日,天蒙蒙亮唐雲瑾就早早地爬了起來,摸著黑穿上衣服起來做早飯,昨天大伯母送來了雜麵,早上正好做點雜麵粥,雖說半袋子的雜麵數量不少,她卻是不敢用太多的,哪怕大頭是給奶奶吃,她也隻敢抓一小把然後多弄點水,做點稀粥。
要是用的多了,唐張氏是要罵她不會過日子浪費的,要是碰見老太太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會多念叨兩句暗示她是不是嫌棄家裏虐待她不給她飽飯吃,她哪兒敢反駁半句?在這個家裏,她哪怕是真的吃不飽飯,也必須麵不改色地說,我吃飽了,我不餓,才能避免唐張氏,又或是三五不時會過來的大伯母的冷嘲熱諷。
有時候,她真有些懷疑,唐家人這輩子都是來跟唐雲瑾討債的債主。
等弄好了粥再從小壇子裏拿出點鹹菜,天已經亮了,裏屋也傳來窸窸窣窣的穿衣聲,唐雲卓那邊依然很安靜,這會兒肯定還沒睡醒呢。
唐雲瑾往自己的破碗裏倒了半碗稀粥,三兩下吸溜光,意猶未盡地舔了舔嘴角,又摸摸仍然幹癟的肚子,歎了口氣,進屋小聲道:“奶奶,粥在鍋裏放著呢,熱水也燒好了,您洗完臉記得吃。我上山采藥去了。”
唐張氏邊係著衣襟邊冷淡地應了一聲,連頭都懶得迴。
唐雲卓那邊,唐雲瑾也意思意思地過去叫了一聲,結果意料之中地隻得到唐雲卓一句不耐煩地‘煩死了’,唐雲瑾很淡定地當做沒聽見,背起竹筐出門去了。
平時隻要她把她分內的事做完,諸如做飯,打水燒水,給菜園子澆水,收拾碗筷,整理屋子之類的家務活,其餘時間,像她上山采藥或是采野菜,唐張氏都是不管的,問都不會問上一句。因為老太太每天都會盯著她的收獲,有時候挖到點野番薯,木薯就可以給家裏增加糧食。至於那些東西是她個人的勞動成果什麽的,老太太才不會記得呢。
唐雲瑾采藥的山緊臨著唐村,周圍不同方向的山腳也有另外幾個小村子,山上的資源算不上多豐富,能用的草藥也不多,平時她采的也大多是為自己調理身體的藥,所以唐張氏即便是知道了也不會說什麽,不用家裏掏腰包,她自己想弄那些不知道有沒有用的草藥,對方是再高興不過,而那少得可憐的數量也不至於讓愛占小便宜的大伯母看上眼,賣錢還怕人家不要呢。
出了門沒走多遠,剛過了兩間房子,就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那人也看見唐雲瑾了,麵上表情僵了一下,但很快露出笑容衝她打招唿,“這不是雲瑾嗎,又上山啊?”
唐雲瑾乖巧地衝那人問了聲好:“張嬸好。”這位大嬸平時沒別的愛好,就喜歡給人說媒,算村裏半個媒婆,不少人家的娃子都是她給說的煤,當初唐雲瑾那樁婚事,也是她過來找唐家人取消掉當做沒這迴事的。都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可張嬸當初倒是深怕她連累了夫家,走動說服的別提多積極了。
對方站在他們家的院子裏沒有絲毫出來和她多聊兩句的打算,她當然也不會熱臉貼人冷屁股,巴巴地趕過去討人嫌。
“我上山采藥,順便采點野菜。”
張嬸笑嗬嗬道:“雲瑾真是懂事,還認得那麽多藥材,又幫家裏做家事,要是我家那臭小子有你一半懂事我就省心了。”
唐雲瑾道:“男孩子力氣大,以後能幫著張叔做地裏的活,我就不行了,隻能幫奶奶做點家事。”
“嗬嗬,所以才說你懂事啊,這麽乖巧的姑娘,要不是……”張嬸猛地頓住,麵上有些許尷尬。
唐雲瑾也沒放在心上,知道張嬸是想起來她有病了,也不多說什麽,對她點點頭繼續往山腳走,隱約聽見後麵張嬸嘟囔著‘可惜了’,扯了扯唇角。
唐村並不大,住戶不超過百戶,但這個時間正是各家起來做早飯的時候,難免會遇上一些人,街坊鄰裏基本都認識,各家的底細也都很清楚,自然也知道唐雲瑾的事情,老遠看見她走過來大多裝作沒看見,偏偏又時不時地偷瞥她一眼,神色複雜難辨。
幾個月的時間足夠唐雲瑾對這種情況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並且一律無視。
有什麽可在乎的?反正她和這些人又不熟,要不是有唐雲瑾以前的記憶,這些人對她而言也不過是陌生人,他們避忌得越明顯,隻會越發證明他們的無知。
直到看見一個中年村婦手裏抱著一個小筐在自家院子裏的雞窩裏掏雞蛋,唐雲瑾才微微動了動眼皮,對那個村婦點點頭算是打招唿。不過,對方顯然並不領情,一看見她臉色立刻就變了,不但沒有任何迴應,還皺著眉扭頭快步走迴屋裏,砰的一聲關上了門,像是要把一切病菌隔絕在門外。
唐雲瑾撇撇嘴,餘光看見旁邊兩家的人隔著柵欄湊在一起指指她這邊又指指那小院小聲說些什麽,這才微微縮著肩膀,做出失魂落魄的樣子,垂著頭匆匆離去。
直到逐漸遠離了唐村範圍走到山腳,唐雲瑾才抬起頭勾起了唇角,眼底含著一抹嘲諷。
輕車熟路地順著平時走的小路上山,以前她幾乎沒什麽機會爬山,這幾個月倒是適應得快,雖然這幅身子骨弱得很,數月來染風寒的次數兩隻手都數不過來,但上山采藥采野菜卻像是已經被刻在這幅身體的骨子裏,再加上要是不自給自足一點,日子也的確不好過,所以她如今尋找有野菜的地方,偶爾再找找蘑菇之類的也算手到擒來,數量不多沒關係,積少成多也是一樣的!
前兩天她就偷偷存了點小蘑菇,等會兒采完了野菜正好弄點去把蘑菇翻出來弄點蘑菇湯,不偶爾給自己弄點小灶這日子真就沒法過了。
“咕嚕嚕——”肚子不停地發出抗議的聲音,唐雲瑾無奈地捏了兩下提著氣忍了忍,拍拍肚子道:“忍著,等會兒再補償你!”
也幸好唐村的人雖然都過得不怎麽富餘,但養活自家人都不算難,加上這山頭也挺荒涼,大多數人都不稀罕山上那點味道差強人意的野菜,不然還真輪不到她一個小娃子撿便宜。
☆、004 山腰破屋 上
來到昨天采藥的地方,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看見幾株鵝兒花,唐雲瑾微微一笑,滿意地小跑過去蹲下來小心地摘了下來放到竹筐裏。
鵝兒花,也可以叫它川烏,側根經過加工為附子,算是這山上相對其他可以做藥的植物當中比較高產的一種,加上其有著麻醉止痛的功效,不論是積攢到一定數量賣掉,還是留著以後需要的時候自己用,都是個不錯的選擇,也是唐雲瑾平素采藥時的主要目標之一。
今天的天氣比昨天要好多了,風小,陽光透過並不密集的樹葉照在身上,驅散了不少寒氣,不至於像昨天一樣瑟瑟發抖,也讓唐雲瑾采藥的步伐快了不少,效率自然也有明顯的提高。不出一盞茶的功夫又采了些鵝兒花,還有三七。
熟門熟路地往山上走,身後的竹筐裏也逐漸填了個半滿,而肚子也抗議的越來越厲害,直到在某個角落挖到一個中等大小的野番薯,唐雲瑾才滿意地勾起了嘴角。有了它就能填飽肚子了!
把番薯扔到竹筐裏,直接轉向了左側的一條被人工猜出來的小路,很快,一座不起眼的小茅草屋就出現在了視線範圍內。
比唐家還要小上一倍的小茅屋,兩扇很小的紙窗破了好幾個口子,土牆經過長年的風吹雨淋早已滿目瘡痍,坑坑窪窪,周圍隻有零星幾顆很小的快枯萎的小樹,附近再看不見半個房屋,孤零零的立在山腰上,看上去格外寒酸。
破敗的茅屋怎麽看都是沒辦法住人的,即便是有人看見了大概也隻會以為是荒廢的房子,但是……實際上,這裏卻算得上是唐雲瑾的一個小小天地,一個沒人稀罕,被嫌棄的小天地。
把纏在門上的藤子扯開,推開門走進不大的茅屋裏,唐雲瑾把竹筐放到了地上,在屋裏唯一的一個小木凳上坐了下來。走了快一個時辰,背著半滿的竹筐,又餓著肚子,這幅身體早就快到極限了,再不歇歇腳她一定會累趴下的。
習慣性地環顧屋裏的環境,唐雲瑾無聲地歎了口氣。實際上這裏就是那個倒黴的給她看過病之後哮喘發作,連帶跟著被村裏人嫌棄的老郎中的家。
老郎中本來年紀就不小了,哮喘發作之後身體每況愈下,前兩年終於撒手人寰,可就因為村裏的人都覺得他也有病,怕被傳染,連去世的時候也沒人過來看看,隻有村長草草地在山上找了個地方把遺體埋了就算是把後事辦完了。
而這件草屋,在老郎中還在的時候就時不時的會漏雨,因為位置的關係早晚又特別冷,本就不適合人居住,加上原來住的又是個病患,村裏根本沒人打它的主意。正好老郎中臨終前也說把這草屋留給她,最初還有那麽幾個想占便宜的偶爾往這裏走動觀望,這兩年沒有經過任何修葺,每逢下雨的時候屋裏都漏雨漏的厲害,根本沒法住人,最後會來這裏的人也隻有她了,
說來這老郎中的確是個心善的,活著的時候隻有他是唯一一個不嫌棄唐雲瑾的人,唐雲瑾在家中受了委屈又說不出口時經常會到這裏來,老郎中看她可憐便教了她一些識辨藥材的技能。不過,唐雲瑾大概在這方麵天賦不怎麽高,學到的東西實在說不上多。
即使每天上山采藥,采到的數量也非常有限,雖然她很想靠著賣點藥材攢一點私房錢,可每次那麽點藥給她自己煎一點就不剩多少了,要攢上個把月才能勉強積攢一點到離唐村比較近的小鎮上的小藥鋪賣個幾文錢。
以唐雲瑾的小小年紀,肯定是要吃虧,一個小姑娘被人占便宜了也不知道討價還價,在她看來,做的完全是賠本的買賣。付出和迴報不成正比,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的一個賺錢方式。
因為家裏吃不飽飯常常要自己到山上找能吃的東西,熬煮時還要用到些粗鹽也需要買,從家裏拿她是絕對不敢的,於是那麽點錢也基本存不下來。
而唐家的人卻把她能賺那麽幾文錢當做少給她準備食物的借口,說是她可以多多少少自己養活自己,給家裏省一點讓弟弟或者是大伯家的堂妹多吃一點。
事實是,就是她那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沒見得能多吃上幾口本該屬於她的口糧,大多數被克扣下來的東西最後都是進了隻比她小一歲的大伯母家的堂妹唐羨羨的嘴裏。
坐下歇了一會兒覺得差不多緩過了勁兒,唐雲瑾才把竹筐扯過來,先把筐裏的野番薯和一小堆的蘑菇弄出來放到已經沒法躺人的土炕上,然後把剩下的藥材先堆到了一邊去。
茅屋裏也沒有單獨的廚房,往邊上走兩步就夠得到土灶台,灶台上麵有一口發黑的鐵鍋,鍋裏有一層不薄的油垢,已經洗不幹淨了,她穿越過來後花了小半個月的時間才勉強讓這口鍋不至於那麽髒,要是原來的那副樣子,她根本不敢往裏麵放東西煮著吃。
把之前撿來的木柴和一些稻草塞進灶坑裏,再把原來的唐雲瑾省吃儉用才弄到的火折子拿出來,費了些勁把火點著,把野番薯塞進了火堆下麵。比起煮番薯,她還是偏愛烤番薯,味道更好一點。
至於蘑菇,有了番薯,留著下迴餓的時候再吃也不急,存糧也是很重要的。
在等待番薯烤好的時間裏,她也沒閑著,開始整理起今天采到的藥材,最多的還是鵝兒花,然後有一些三七,白頭翁,當然最重要的還有對哮喘有一些療效的鹵地菊。
坦白說,這山上能找得到的草藥的數量雖然不多,但種類真不少,隻是以前的唐雲瑾因為懂得少,認得的大多都是對自己的病有用的草藥,不少能用的藥材都白白浪費掉了。
也多虧這幾個月她惡補了一些知識,再加上原來就掌握的一些常識,收獲才開始變多。從記憶裏看,原來的唐雲瑾腦子確實不怎麽聰明,明明有老郎中這麽好的一個學習的途徑也不知道好好把握,平白浪費了大好機會。
要說這茅屋裏最值錢的,大概就是屋裏的小木櫃裏放著的老郎中的醫書,裏麵記載了很多藥材,還有一些簡單的藥理常識,隻是原來的唐雲瑾不識字所以沒辦法利用起來,反而便宜了她。
幸虧這個時代的字隻是她所能認清的繁體字,不然還真有些麻煩。
這幾個月通過哪些醫書她已經基本把一些常用藥材都記了個七七八八,不能說都能學以致用,但看見某種藥材能認出來也能說出大致功效,反之可能就差一點,直接問她治療某某病的有哪些藥她可能會比較頭疼,可用藥太多,也許書中有十來種可用的,她隻能說出兩三種。
雖然她沒打算靠著醫術在這個地方生存,但多一條路總不會有錯,豐富豐富自己日後必然會有用處。
☆、004 山腰破屋 下
烤番薯的香味逐漸蔓延開來,唐雲瑾眼睛亮了亮,放下手裏的藥材在棉襖上抹了抹手,撿了個樹枝從火堆裏勾出番薯,又用一個比較大的草葉子包住還很燙的番薯,有些迫不及待地把皮剝了下來,也等不及把它放涼,隨便吹了吹就張嘴咬,一邊燙的吸氣一邊又停不下來地繼續咬。
幾個月的貧窮小農女生活已經讓她想不起現代的優質生活,如今填飽肚子為大,她可顧不上其他亂七八糟的諸如形象啊,衛生之類的問題。也不知道該為了她的適應良好喝彩,還是為這苦逼至極的生活掬一把辛酸血淚。
沒一會兒工夫番薯就吃沒了,之前一直咕咕叫的肚子也終於有了被填滿的感覺,唐雲瑾抹抹嘴滿足地摸了摸肚子,一個番薯入肚不但填飽了肚子,也讓身體暖烘烘的,舒服極了。
把扔到一邊的番薯皮收拾收拾,再把已經燒得差不多的火堆徹底滅掉,唐雲瑾轉移陣地抱著整理的差不多的藥材迴到裏屋,土炕的一角上撲了個不太大的草甸子,坐在上麵比較感覺不到土炕的凹凸不平,平時她整理藥材也都是在那裏。土炕的另一塊地方也鋪了不少她之前采到的草藥,前兩天下雨,為了防止淋雨都弄到了屋裏漏雨漏的不太嚴重的地方,還在上麵蓋了些幹草。
幸好沒被淋到,不然還要重新曬。抬頭看見炕頭的小木櫃,唐雲瑾探過身子從裏麵找出了一本醫書,翻到差不多中間的地方,看見裏麵的東西還在,鬆了口氣。
每次來都檢查一遍已經成為了習慣。書中間的夾的不是別的,正是以前的唐雲瑾僅有的私房錢,一共三文,第一次看見的時候,她著實不受控製的抽了好一會兒的嘴角,要不是確信原主人遺留下來的記憶沒有問題,她真的不敢相信這是唐雲瑾存了一整年才能剩下來的錢。
三文錢,連塞牙縫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