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雪鴻整了下衣襟,不滿地說:“沒大沒小!”
賀雲鴻卻依然雙眉緊蹙,賀霖鴻知道他在想什麽,低聲說:“你還想此時指責太子?你方才說盧寧小女兒上吊了,就是你對大家說了兩家的婚約,太子那邊完全可以說是為了鼓勵盧寧抗敵才定的親事,所以盧寧一敗,他就不認了,推得一幹二淨!”
賀雲鴻沒法對他們說十年前晉元城的書信,隻說道:“我總覺得此時該拿下太子。”
賀雪鴻搖頭:“不可,敵人在四百裏外了,此時廢儲君,還是已理政事的儲君,必然動搖國家根基!”
賀雲鴻想到父親說過的鄭氏在軍中的勢力,也明白不能揭露太子,否則京城馬上就會出現動亂。可他心中有種十分不祥的預感,他因束手無策而深深憂慮。
第61章 議和
次日,賀霖鴻就去見餘公公,給了他賀雲鴻的信,餘公公馬上就轉交給了勇王妃。
勇王妃薑氏第二個兒子八月底出生,現在才出了百日不久。勇王不在身邊,薑氏既要支撐王府,又加生產,弄得身體虛弱,心緒煩亂,連孩子的百日宴都是潦草辦了,隻請了娘家薑氏和幾位無關緊要人家的夫人,不想引起人們的注意。現在知道戎兵南下了,她更加神思不寧,夜夜睡不好。
勇王妃接了信,讀後,這麽多天來心中的焦慮減了一些——京中還有賀雲鴻在。她將信遞給了餘公公,讓他也看看。餘公公本來是宮中夏貴妃的太監,勇王建府後就來為勇王管事,不說別的,這位公公的忠誠絕對是可靠的。
餘公公看了信,點頭說:“這是賀侍郎想讓人去北麵將那些渙散的兵馬召集起來,迴救京城。”
薑氏說:“既然他想以王爺的名義去做,那你就去傳話吧。要是他們不信,就讓他們來見我。”
餘公公彎腰:“就聽王妃的。”他停了片刻,笑著說道:“王妃有幾分王爺的氣勢了。”
勇王妃一笑,又輕歎,說道:“大郎不過兩歲,小郎才百日,王爺不在,京城可不能失啊。”
餘公公點頭:“王妃放心,老奴就去辦。”
又過了一日,軍報戎兵先鋒離京城隻三百裏了。
久不理事的皇帝親臨朝會。
禁軍殿前都檢點趙震請戰,太子和皇帝都以“京城要防不可疏忽”之由不準。趙震又薦雲麾將軍童超為領兵之將,有人指出童超久不掌兵,但他年輕時有以弱擊強的彪悍行徑,大多數人都認可了趙震的建議,太子猶豫,皇帝準了——雲麾將軍童超領兵,至於禁軍人數,又是一番爭論。京城八十萬禁軍,多數要留守京城,可是既然迎敵,就該盡力取勝,於是決定出十萬禁軍,以一對十之比率,不日前往迎戰戎兵。
童老將軍才得了旨意,就聽人來報說勇王府管事餘本來見。當初他就是被餘本通知去城外勇王營議事的,此時自然會見餘公公。
餘公公行禮後,對童老將軍說:“聽聞童老將軍明日出城迎敵,特來為老將軍助威。”
童超說道:“我童超終於等到了這個日子,這都十七八年了,沒給我差事,真憋屈死我了!”
餘公公微笑,又問道:“敵軍前來,士氣高昂,童老將軍有何打算。”
童超冷笑:“身為武將,要的就是死國之難!他們來得太快了,一路順利,不擋他們一下,難破他們的囂張之氣!我這次就和他們死戰一場吧!”
餘公公微微躬身:“老將軍氣節可嘉,隻是王爺,對老將軍還有重望。”
童超一愣,皺眉道:“我今日才得聖命,勇王殿下遠在南方,音信傳遞怎能如此迅速?”
餘公公卡了下殼兒,他昨日對趙震說勇王的意思,趙震馬上就領悟了,根本沒有懷疑需要傳信的時間,可是現在童超的任命才下來,說勇王對他有指示,就得費些口舌。
餘公公緩慢地說道:“趙將軍舉薦老將軍,本來就是勇王殿下的意思,勇王殿下高瞻遠矚,臨出京前,曾說我朝北行之軍若是大敗,一定要請老將軍出城一戰!”
童超想到那時在城外,勇王那位義姐談兵,現在看來,那個姑娘說的一點都沒錯。那時覺得聳人聽聞,可事實比她說的還糟糕!勇王定是聽了那位的姑娘的話,預先定下了抗敵之策,點頭說:“勇王殿下有何用意?”
餘本說道:“殿下以為老將軍忠勇,能全力與敵一戰。而且,此時尚北方有被擊散的二十萬軍兵,需要有人前往號召。”
童超恍然,一手握拳,說道:“對呀!盧寧誤我軍機!那時我等在勇王營中議戰,都說要奪迴臥牛堡,我多次請戰,賀相薦了我,可太子不允,最後找了盧寧這麽個廢物!現在戎兵南來,還未來得及殺戮,我軍雖敗,還有可能重整,我定遵從勇王之意,勝,就將敵人趕迴北方,敗,也要衝過去,到北方糾集軍兵!”
餘公公點頭:“京城之安危,就托付將軍了。”
童超點頭,忽然問道:“那位淩大小姐可在京師?”
餘公公搖頭:“她迴了雲山寨。”
童超歎息:“可惜呀,若是她在,也能多個人出些主意。”
餘本忙說起自己的另一個任務:“雖然淩大小姐不在,但是勇王曾提起何鬆何督管,說他有急智,可配合將軍。”
童超說:“好,我也認識他,馬上叫人去找他,與我一同出城。”
餘本行禮:“祝老將軍旗開得勝……”童超嗬嗬一笑,餘公公接著說:“保我江山!”
童超整肅了神情,迴禮道:“告訴勇王,我必不負他的囑托!”
日後,童超領十萬禁軍出城迎敵,京城的人們翹首等待好消息。
禁軍久不參戰,兵將配合生疏,士氣低落。童老將軍果然勇猛,在陣前設軍令官,逃者力斬。
他先以箭陣射殺騎兵,可是周朝兵士臂力弱,箭矢無力不說,有些人還是充數的兵卒,被人塞進軍來,領著軍餉,算是一份生計,這些人過去都沒有射過箭。
北朝騎兵速度極快,在箭雨下舉著盾牌急衝撲來,未被重挫就到了陣前。童老將軍又命以步兵砍馬腳之戰術,迎戰戎兵。可惜眾多京城兵士們平時過得安逸,誰會天天玩命操練?根本談不上有什麽身手,北朝的騎兵卻是這些年一直在王位爭奪中轉戰,馬術精湛,戰力強悍。前往砍馬腳的周朝兵士們成片傷亡,五六個兵士衝上去都砍不到一匹馬,後麵步兵來不及跟上,就被戎兵接踵而來馬匹踐踏在腳下。
不久,周朝兵陣大亂,兵士們殺了軍令官逃跑,一馬平原的戰場上,北朝鐵騎縱橫往來,斬殺周朝軍士,所向披靡。野地裏慘叫聲響成一片,處處血光飛濺,周朝的步兵別說沒有還手之力,逃都逃不掉,被北朝騎兵追著砍翻在地……
這一戰下來,血流成河。童超率幾千殘兵甩開了騎兵的圍堵,向東北方向逃了。
周朝兵將聽聞慘況,心驚膽戰,戰意全無!
這一仗把京城的人心打怕了!前些日子,戎兵從北方直下而來,大家還說是周朝將領無能,沒有列陣迎敵才導致了慘敗。可是現在就在京城的門口,區區一萬北朝戎兵就砍去了幾萬周朝兵士的頭顱!逃迴來的人說戰場上沒有全屍,都被戎兵鐵騎砍得七零八落。
京城朝野終於看清楚了:北朝鐵騎是無法抵抗的!誰去誰送死!幸虧盧寧無能!那一戰隻死了些將帥,傷亡大約幾千。不像這位“好戰”的童老將軍,消耗了周朝十萬軍士!還打什麽呀!當下之要,是怎麽能保住性命!
當戎兵戰後稍事休整,又向京城挺進時,朝上已經是一片議和之聲。太子向皇帝進言,要賀相前往議和,雲必須有舉足輕重之人,才能讓戎兵相信朝廷有心議和。
皇帝遲疑了一日,人報戎兵已在一百裏之外,太子再提讓賀相出使,皇帝同意了。
賀府中,賀相在前院書房與三個兒子商談。
賀雲鴻嚴肅地說道:“父親,敵人來勢洶洶,不予以打擊,就暫不能議和,否則議和必落下風,毫無可談之處!父親能不能向皇上請求,再起兵抵抗?”
賀相搖頭說道:“童老將軍的戰役你們也看到了,我朝就是有他這樣的勇將,也無法阻止對方。若是再次出擊,也同樣會被血洗。此時行兵已無任何可勝之機,必須先議和,拖延一些時日,等勇王和其他勤王之兵到來,多一些勝算,與他們再戰不遲。”
賀雲鴻道:“父親,對方是嗜血外虜,不會真心議和!此時要嚴守城池,等候勤王之兵!雖然損失了十萬禁軍,可京城尚有七十萬兵士,完全可以守衛一段時間!”
賀相說道:“我已經答應了陛下,怎麽也要去見見他們。否則北朝會以為我朝太過軟弱,都無人敢去出使。你放心,我會盡量拖延,不與他們簽訂任何約定。”
賀雲鴻再次請求:“父親!我還是覺得不該去議和,隻需堅守京城!我覺得太子不存好意!您為何不入宮向皇上陳情?我相信那封書信已經入宮,夏貴妃也該給陛下看了。鄭氏有通敵之罪,為何不追究?!太子算計北行大軍,致其潰敗,為何不重責?!就是他們起兵抗旨,陛下要血洗京城,也比讓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誤國要好!”
賀相沉重地說道:“你沒看出來嗎?北朝之師,我朝軍兵無力抵擋!若是現在說太子指使盧寧不戰,人們不會說他誤國,甚至會說他保全了人命!我反而成了殘害百姓之人!……”
賀雲鴻皺眉道:“父親!”
賀相深歎:“每一條命,都是人家的兒夫父兄,生靈塗炭,有傷國之福祉。我是主戰之人,我朝傷亡慘重,我此時就該擔承重任,去與北朝談判,爭取些時間。至於太子,這江山是他的,他不該想交與北朝。何況陛下尚在位子上,趙震是名將之後,經曆過戰事,他是禁軍之首,能把握住局勢。你就是現在有足夠的證據廢太子,陛下也不會答應的:太子有自保之力,絕對不會束手就擒。強敵就在京城之外,我朝不思抗敵,反而在京城裏大開殺戒——皇帝為了小兒子,斬斷長子之羽翼……這豈不是要貽羞萬年!”
賀雲鴻說道:“既然如此,那我陪父親去!”
賀雪鴻道:“我是長子,自然是我陪父親去。”
賀霖鴻忙說:“我官階最低,為人也會周旋,還是我去……”
人說上戰父子兵,在生死關頭,人最能信任的,是父子兄弟,賀相年紀大了,出使敵營一定要有個兒子跟隨。何況,這是孝道。就如周朝必須有人敢於出使敵營一樣,賀家也要有個兒子敢於陪著父親。為人子,豈能讓白發老父獨入敵營?!賀家會被人輕蔑,指為不孝之家!
見三個兒子都爭相說話,賀相抬手讓他們停止,他對長子賀雪鴻說:“你已經有了兩個兒子,你的兩個弟弟尚無後人,為父就讓你隨我而去,你對你妻兒好好解釋,莫讓他們心生怨意。”
賀雪鴻馬上點頭道:“父親!我身為嫡長,當擔重任,此時當然該隨父親前往。”
賀雲鴻急忙說:“父親!大哥……”他想說大哥不善變通,但那是長兄,怎麽當著父親出言輕視……
賀相對賀雲鴻說:“你莫爭了,你對朝堂之事比你長兄熟悉,這兩年,你已得了我大多人脈,你雖年輕了些,好在如今的王右相與我和太子都不和,不該幫著太子,隻要你在京城把握住各方力量,又有勇王府的後援,該是能穩住朝事,讓太子他們不敢貿然行動。前幾日我已讓人送信給丁憂的程右相,我請求陛下奪情,要他盡快來京,官複原職。他到了,能該助你一力。隻是他家鄉在南方,不會那麽快到。”
賀雲鴻難掩憂慮之色,“父親……”
賀相對賀雪鴻說:“你去見你的妻兒吧,我與三郎他們多說說。”
賀雪鴻起身行禮:“是,父親。”
當夜,賀相與賀雲鴻和賀霖鴻交談至天明。
長房中,趙氏拉著賀雪鴻的袖子,幾乎哭死過去,兩個孩子也在一邊跟著哭。賀雪鴻雖然也難受,但是他自幼讀聖人之書,為人方正,覺得此是盡忠盡孝之時,乃是為人臣為人子的必行之舉,怎麽能哭哭啼啼,表現軟弱呢?他鄭重其事地叮囑孩子們要聽母親的話,好好讀書。趙氏知道丈夫為人古板,不知機變,幾次想說該三弟隨行,可是見到賀雪鴻的嚴肅表情,怎麽也無法出口。
羅氏負責對姚氏說了賀相要出使敵營的消息。姚氏有心疾,誰也不對她多講這段日子的緊張,平常隻提一句有北朝的兵來了,不要緊,隻有一萬人……關於賀相出使的險惡,羅氏也得輕描淡寫,唯恐這位婆婆著急,一下暈倒不醒之類的,白讓賀相擔心。
所以姚氏並不覺得賀相去議和會真有危險,隻是艱難些罷了。她首先的反應是譏諷——賀相負了她,才遭了報應!自從那次與賀相吵翻,兩個人這一年再也沒有好好說過話!漫長的冷戰,讓姚氏心中充滿怨恨!她一遍遍在心中說賀相變了心!他忘恩負義!他靠著她娘家的幫助登上了相位,現在她娘家沒什麽勢力了,他就輕看了她!不尊重她了!甚至直接奪了大媳婦的掌家權,來懲罰她!別以為她不知道他的惡意!她當初年輕貌美,他對她百般寵愛,現在她人老珠黃,他就不愛理她了。哪個女子不想要個貼心的夫君,她原來以為自己找到了個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好丈夫,可誰知老了老了,他這麽讓她失望!……
她動了動嘴讓羅氏去幫著賀相準備行裝,然後還是擺著個冷戰的架勢,不再多管了。羅氏不敢再說什麽,忍著眼淚去張羅行李和幹糧。
天黑後,姚氏就坐在廳中,一直等著賀相來向她賠禮道歉!賀相要出城去了,難道不該放下身段,像以往的三十多年那樣,對她好言好語,好好地哄哄她?畢竟,她根本沒做錯什麽!那個山大王女子不孝!百善孝為先!那個女子不懂禮數!冒犯家長!是個連自己親生父親都不敬的人。她怎麽能不教訓那個女子?!說到皇帝麵前她都有理!……
她坐等了一夜,黎明時,賀相匆匆進門,姚氏憋了一肚子火,臉色極為難看!哼了一聲,撇著嘴扭開臉不理賀相——一定要讓你多說些好話才行!我要看看你是不是真心實意!別以為我會輕易原諒你……
如果是個十幾歲的美貌小姑娘這麽幹,許是嬌嗔可愛,可是一個半百婦人,嘴角已然下垂,眼皮塌落,再如此表情,就顯得醜陋愚蠢。賀相一見,原本想緩和的心思也淡了,隻說了兩句讓她多保重身體照顧家宅,沒有任何親近之意!轉身就離開了!
姚氏一口氣堵在心中,賀相離開後,哭了起來。賀相沒有認清他的錯誤——她是個旺夫的人,賀相和她鬧僵了,就沒了福份!所以才背運如此!若是賀相臨走得到了她的寬恕,許是後麵就能轉運了!這都是那個山大王的錯!如果不是她來,賀相怎麽會與自己翻臉?賀家怎麽會這麽倒黴!……
氣憤之餘,姚氏見到來請早安的趙氏和羅氏,又大罵那個山大王!趙氏因夫君就要前往戎營,悲懼焚心,流淚不止。羅氏一直在變賣家產,天天提心吊膽的,現在見戎兵近了,才知道其中的意義。她心中惴惴,也不開口應和姚氏,屋裏隻有姚氏一個人,來來迴迴地罵那幾句“不孝”之類的話,沒完沒了。
皇宮中,鄭皇後感了風寒,更加虛弱。
太子朝會一下,馬上去守著母親。他近來也焦躁不安,愁雲籠罩。他本來就是想讓大軍敗了,丟盔卸甲,賀相完蛋,可是誰知道戎兵近了!
寢宮中,繡著鳳凰的沉重床帳低垂,太子坐在皇後床邊的黑暗裏,低聲說:“母後,孩兒已經讓賀相去和談了。”
鄭皇後喘息著:“勇……勇王……有沒有消息?”
太子搖頭:“還沒有,該是正往京城趕來。”
鄭皇後咳了起來,低聲說:“別,別讓他進城,讓他在城外……對戎兵……”
太子點頭:“孩兒明白。”
鄭皇後又喘息了會兒,艱難地說:“若是京城危急,要馬上遷都!……京城落陷,你與陛下有失,他在南邊……就可立即稱帝……”
太子連連點頭:“母後,孩兒聽您的。”
鄭皇後大口喘氣,拉了太子的手說:“你一定……不能饒了……”
太子忙說:“母後放心,您莫要擔憂了,好好休息。”
天大亮,賀相帶長子賀雪鴻,與十餘名文官,乘車出城向北,往戎兵軍營行去,前往議和。
賀霖鴻與賀雲鴻送父兄到了城門口,又與城門守軍交涉,兩人都是朝官,守軍放行,他們登上城牆,目送父兄孤單的車隊遠去,都憂形於色。
時值寒冬臘月,北風唿嘯而來,城外地勢平坦,土地草木盡枯,片片殘雪,萬物蕭條。
賀霖鴻咽下冰冷的口水,對賀雲鴻小聲地說:“我怎麽就覺得心裏打鼓呢?”
賀雲鴻皺眉凝目遠方,“戎兵這次進兵實在太快,後續定然不繼。到了京師附近的先鋒萬餘騎兵,加上後麵的三萬騎兵,這四萬人深入我朝,無論多麽驍勇,畢竟是冒險,一旦我朝緩過勁兒來,調集各方軍隊圍堵,戎兵也無勝算。所以,他們也該想暫時議和,給後方時間,要麽征集大軍,援助南下之兵,要麽見好就收,得到割地和白銀後,退迴北方。”
賀霖鴻懷疑地搖頭:“戎兵此時氣勢如狼似虎,不會將到口的肥肉放下,退迴去吧?”
賀雲鴻沉默了良久,最後說:“就是他們在等待北朝增援大軍,此時也會假裝議和,父親和大哥目前該不會有事。”
賀霖鴻在寒風裏打了個冷戰:“……希望如此。”
賀雲鴻卻依然雙眉緊蹙,賀霖鴻知道他在想什麽,低聲說:“你還想此時指責太子?你方才說盧寧小女兒上吊了,就是你對大家說了兩家的婚約,太子那邊完全可以說是為了鼓勵盧寧抗敵才定的親事,所以盧寧一敗,他就不認了,推得一幹二淨!”
賀雲鴻沒法對他們說十年前晉元城的書信,隻說道:“我總覺得此時該拿下太子。”
賀雪鴻搖頭:“不可,敵人在四百裏外了,此時廢儲君,還是已理政事的儲君,必然動搖國家根基!”
賀雲鴻想到父親說過的鄭氏在軍中的勢力,也明白不能揭露太子,否則京城馬上就會出現動亂。可他心中有種十分不祥的預感,他因束手無策而深深憂慮。
第61章 議和
次日,賀霖鴻就去見餘公公,給了他賀雲鴻的信,餘公公馬上就轉交給了勇王妃。
勇王妃薑氏第二個兒子八月底出生,現在才出了百日不久。勇王不在身邊,薑氏既要支撐王府,又加生產,弄得身體虛弱,心緒煩亂,連孩子的百日宴都是潦草辦了,隻請了娘家薑氏和幾位無關緊要人家的夫人,不想引起人們的注意。現在知道戎兵南下了,她更加神思不寧,夜夜睡不好。
勇王妃接了信,讀後,這麽多天來心中的焦慮減了一些——京中還有賀雲鴻在。她將信遞給了餘公公,讓他也看看。餘公公本來是宮中夏貴妃的太監,勇王建府後就來為勇王管事,不說別的,這位公公的忠誠絕對是可靠的。
餘公公看了信,點頭說:“這是賀侍郎想讓人去北麵將那些渙散的兵馬召集起來,迴救京城。”
薑氏說:“既然他想以王爺的名義去做,那你就去傳話吧。要是他們不信,就讓他們來見我。”
餘公公彎腰:“就聽王妃的。”他停了片刻,笑著說道:“王妃有幾分王爺的氣勢了。”
勇王妃一笑,又輕歎,說道:“大郎不過兩歲,小郎才百日,王爺不在,京城可不能失啊。”
餘公公點頭:“王妃放心,老奴就去辦。”
又過了一日,軍報戎兵先鋒離京城隻三百裏了。
久不理事的皇帝親臨朝會。
禁軍殿前都檢點趙震請戰,太子和皇帝都以“京城要防不可疏忽”之由不準。趙震又薦雲麾將軍童超為領兵之將,有人指出童超久不掌兵,但他年輕時有以弱擊強的彪悍行徑,大多數人都認可了趙震的建議,太子猶豫,皇帝準了——雲麾將軍童超領兵,至於禁軍人數,又是一番爭論。京城八十萬禁軍,多數要留守京城,可是既然迎敵,就該盡力取勝,於是決定出十萬禁軍,以一對十之比率,不日前往迎戰戎兵。
童老將軍才得了旨意,就聽人來報說勇王府管事餘本來見。當初他就是被餘本通知去城外勇王營議事的,此時自然會見餘公公。
餘公公行禮後,對童老將軍說:“聽聞童老將軍明日出城迎敵,特來為老將軍助威。”
童超說道:“我童超終於等到了這個日子,這都十七八年了,沒給我差事,真憋屈死我了!”
餘公公微笑,又問道:“敵軍前來,士氣高昂,童老將軍有何打算。”
童超冷笑:“身為武將,要的就是死國之難!他們來得太快了,一路順利,不擋他們一下,難破他們的囂張之氣!我這次就和他們死戰一場吧!”
餘公公微微躬身:“老將軍氣節可嘉,隻是王爺,對老將軍還有重望。”
童超一愣,皺眉道:“我今日才得聖命,勇王殿下遠在南方,音信傳遞怎能如此迅速?”
餘公公卡了下殼兒,他昨日對趙震說勇王的意思,趙震馬上就領悟了,根本沒有懷疑需要傳信的時間,可是現在童超的任命才下來,說勇王對他有指示,就得費些口舌。
餘公公緩慢地說道:“趙將軍舉薦老將軍,本來就是勇王殿下的意思,勇王殿下高瞻遠矚,臨出京前,曾說我朝北行之軍若是大敗,一定要請老將軍出城一戰!”
童超想到那時在城外,勇王那位義姐談兵,現在看來,那個姑娘說的一點都沒錯。那時覺得聳人聽聞,可事實比她說的還糟糕!勇王定是聽了那位的姑娘的話,預先定下了抗敵之策,點頭說:“勇王殿下有何用意?”
餘本說道:“殿下以為老將軍忠勇,能全力與敵一戰。而且,此時尚北方有被擊散的二十萬軍兵,需要有人前往號召。”
童超恍然,一手握拳,說道:“對呀!盧寧誤我軍機!那時我等在勇王營中議戰,都說要奪迴臥牛堡,我多次請戰,賀相薦了我,可太子不允,最後找了盧寧這麽個廢物!現在戎兵南來,還未來得及殺戮,我軍雖敗,還有可能重整,我定遵從勇王之意,勝,就將敵人趕迴北方,敗,也要衝過去,到北方糾集軍兵!”
餘公公點頭:“京城之安危,就托付將軍了。”
童超點頭,忽然問道:“那位淩大小姐可在京師?”
餘公公搖頭:“她迴了雲山寨。”
童超歎息:“可惜呀,若是她在,也能多個人出些主意。”
餘本忙說起自己的另一個任務:“雖然淩大小姐不在,但是勇王曾提起何鬆何督管,說他有急智,可配合將軍。”
童超說:“好,我也認識他,馬上叫人去找他,與我一同出城。”
餘本行禮:“祝老將軍旗開得勝……”童超嗬嗬一笑,餘公公接著說:“保我江山!”
童超整肅了神情,迴禮道:“告訴勇王,我必不負他的囑托!”
日後,童超領十萬禁軍出城迎敵,京城的人們翹首等待好消息。
禁軍久不參戰,兵將配合生疏,士氣低落。童老將軍果然勇猛,在陣前設軍令官,逃者力斬。
他先以箭陣射殺騎兵,可是周朝兵士臂力弱,箭矢無力不說,有些人還是充數的兵卒,被人塞進軍來,領著軍餉,算是一份生計,這些人過去都沒有射過箭。
北朝騎兵速度極快,在箭雨下舉著盾牌急衝撲來,未被重挫就到了陣前。童老將軍又命以步兵砍馬腳之戰術,迎戰戎兵。可惜眾多京城兵士們平時過得安逸,誰會天天玩命操練?根本談不上有什麽身手,北朝的騎兵卻是這些年一直在王位爭奪中轉戰,馬術精湛,戰力強悍。前往砍馬腳的周朝兵士們成片傷亡,五六個兵士衝上去都砍不到一匹馬,後麵步兵來不及跟上,就被戎兵接踵而來馬匹踐踏在腳下。
不久,周朝兵陣大亂,兵士們殺了軍令官逃跑,一馬平原的戰場上,北朝鐵騎縱橫往來,斬殺周朝軍士,所向披靡。野地裏慘叫聲響成一片,處處血光飛濺,周朝的步兵別說沒有還手之力,逃都逃不掉,被北朝騎兵追著砍翻在地……
這一戰下來,血流成河。童超率幾千殘兵甩開了騎兵的圍堵,向東北方向逃了。
周朝兵將聽聞慘況,心驚膽戰,戰意全無!
這一仗把京城的人心打怕了!前些日子,戎兵從北方直下而來,大家還說是周朝將領無能,沒有列陣迎敵才導致了慘敗。可是現在就在京城的門口,區區一萬北朝戎兵就砍去了幾萬周朝兵士的頭顱!逃迴來的人說戰場上沒有全屍,都被戎兵鐵騎砍得七零八落。
京城朝野終於看清楚了:北朝鐵騎是無法抵抗的!誰去誰送死!幸虧盧寧無能!那一戰隻死了些將帥,傷亡大約幾千。不像這位“好戰”的童老將軍,消耗了周朝十萬軍士!還打什麽呀!當下之要,是怎麽能保住性命!
當戎兵戰後稍事休整,又向京城挺進時,朝上已經是一片議和之聲。太子向皇帝進言,要賀相前往議和,雲必須有舉足輕重之人,才能讓戎兵相信朝廷有心議和。
皇帝遲疑了一日,人報戎兵已在一百裏之外,太子再提讓賀相出使,皇帝同意了。
賀府中,賀相在前院書房與三個兒子商談。
賀雲鴻嚴肅地說道:“父親,敵人來勢洶洶,不予以打擊,就暫不能議和,否則議和必落下風,毫無可談之處!父親能不能向皇上請求,再起兵抵抗?”
賀相搖頭說道:“童老將軍的戰役你們也看到了,我朝就是有他這樣的勇將,也無法阻止對方。若是再次出擊,也同樣會被血洗。此時行兵已無任何可勝之機,必須先議和,拖延一些時日,等勇王和其他勤王之兵到來,多一些勝算,與他們再戰不遲。”
賀雲鴻道:“父親,對方是嗜血外虜,不會真心議和!此時要嚴守城池,等候勤王之兵!雖然損失了十萬禁軍,可京城尚有七十萬兵士,完全可以守衛一段時間!”
賀相說道:“我已經答應了陛下,怎麽也要去見見他們。否則北朝會以為我朝太過軟弱,都無人敢去出使。你放心,我會盡量拖延,不與他們簽訂任何約定。”
賀雲鴻再次請求:“父親!我還是覺得不該去議和,隻需堅守京城!我覺得太子不存好意!您為何不入宮向皇上陳情?我相信那封書信已經入宮,夏貴妃也該給陛下看了。鄭氏有通敵之罪,為何不追究?!太子算計北行大軍,致其潰敗,為何不重責?!就是他們起兵抗旨,陛下要血洗京城,也比讓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誤國要好!”
賀相沉重地說道:“你沒看出來嗎?北朝之師,我朝軍兵無力抵擋!若是現在說太子指使盧寧不戰,人們不會說他誤國,甚至會說他保全了人命!我反而成了殘害百姓之人!……”
賀雲鴻皺眉道:“父親!”
賀相深歎:“每一條命,都是人家的兒夫父兄,生靈塗炭,有傷國之福祉。我是主戰之人,我朝傷亡慘重,我此時就該擔承重任,去與北朝談判,爭取些時間。至於太子,這江山是他的,他不該想交與北朝。何況陛下尚在位子上,趙震是名將之後,經曆過戰事,他是禁軍之首,能把握住局勢。你就是現在有足夠的證據廢太子,陛下也不會答應的:太子有自保之力,絕對不會束手就擒。強敵就在京城之外,我朝不思抗敵,反而在京城裏大開殺戒——皇帝為了小兒子,斬斷長子之羽翼……這豈不是要貽羞萬年!”
賀雲鴻說道:“既然如此,那我陪父親去!”
賀雪鴻道:“我是長子,自然是我陪父親去。”
賀霖鴻忙說:“我官階最低,為人也會周旋,還是我去……”
人說上戰父子兵,在生死關頭,人最能信任的,是父子兄弟,賀相年紀大了,出使敵營一定要有個兒子跟隨。何況,這是孝道。就如周朝必須有人敢於出使敵營一樣,賀家也要有個兒子敢於陪著父親。為人子,豈能讓白發老父獨入敵營?!賀家會被人輕蔑,指為不孝之家!
見三個兒子都爭相說話,賀相抬手讓他們停止,他對長子賀雪鴻說:“你已經有了兩個兒子,你的兩個弟弟尚無後人,為父就讓你隨我而去,你對你妻兒好好解釋,莫讓他們心生怨意。”
賀雪鴻馬上點頭道:“父親!我身為嫡長,當擔重任,此時當然該隨父親前往。”
賀雲鴻急忙說:“父親!大哥……”他想說大哥不善變通,但那是長兄,怎麽當著父親出言輕視……
賀相對賀雲鴻說:“你莫爭了,你對朝堂之事比你長兄熟悉,這兩年,你已得了我大多人脈,你雖年輕了些,好在如今的王右相與我和太子都不和,不該幫著太子,隻要你在京城把握住各方力量,又有勇王府的後援,該是能穩住朝事,讓太子他們不敢貿然行動。前幾日我已讓人送信給丁憂的程右相,我請求陛下奪情,要他盡快來京,官複原職。他到了,能該助你一力。隻是他家鄉在南方,不會那麽快到。”
賀雲鴻難掩憂慮之色,“父親……”
賀相對賀雪鴻說:“你去見你的妻兒吧,我與三郎他們多說說。”
賀雪鴻起身行禮:“是,父親。”
當夜,賀相與賀雲鴻和賀霖鴻交談至天明。
長房中,趙氏拉著賀雪鴻的袖子,幾乎哭死過去,兩個孩子也在一邊跟著哭。賀雪鴻雖然也難受,但是他自幼讀聖人之書,為人方正,覺得此是盡忠盡孝之時,乃是為人臣為人子的必行之舉,怎麽能哭哭啼啼,表現軟弱呢?他鄭重其事地叮囑孩子們要聽母親的話,好好讀書。趙氏知道丈夫為人古板,不知機變,幾次想說該三弟隨行,可是見到賀雪鴻的嚴肅表情,怎麽也無法出口。
羅氏負責對姚氏說了賀相要出使敵營的消息。姚氏有心疾,誰也不對她多講這段日子的緊張,平常隻提一句有北朝的兵來了,不要緊,隻有一萬人……關於賀相出使的險惡,羅氏也得輕描淡寫,唯恐這位婆婆著急,一下暈倒不醒之類的,白讓賀相擔心。
所以姚氏並不覺得賀相去議和會真有危險,隻是艱難些罷了。她首先的反應是譏諷——賀相負了她,才遭了報應!自從那次與賀相吵翻,兩個人這一年再也沒有好好說過話!漫長的冷戰,讓姚氏心中充滿怨恨!她一遍遍在心中說賀相變了心!他忘恩負義!他靠著她娘家的幫助登上了相位,現在她娘家沒什麽勢力了,他就輕看了她!不尊重她了!甚至直接奪了大媳婦的掌家權,來懲罰她!別以為她不知道他的惡意!她當初年輕貌美,他對她百般寵愛,現在她人老珠黃,他就不愛理她了。哪個女子不想要個貼心的夫君,她原來以為自己找到了個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好丈夫,可誰知老了老了,他這麽讓她失望!……
她動了動嘴讓羅氏去幫著賀相準備行裝,然後還是擺著個冷戰的架勢,不再多管了。羅氏不敢再說什麽,忍著眼淚去張羅行李和幹糧。
天黑後,姚氏就坐在廳中,一直等著賀相來向她賠禮道歉!賀相要出城去了,難道不該放下身段,像以往的三十多年那樣,對她好言好語,好好地哄哄她?畢竟,她根本沒做錯什麽!那個山大王女子不孝!百善孝為先!那個女子不懂禮數!冒犯家長!是個連自己親生父親都不敬的人。她怎麽能不教訓那個女子?!說到皇帝麵前她都有理!……
她坐等了一夜,黎明時,賀相匆匆進門,姚氏憋了一肚子火,臉色極為難看!哼了一聲,撇著嘴扭開臉不理賀相——一定要讓你多說些好話才行!我要看看你是不是真心實意!別以為我會輕易原諒你……
如果是個十幾歲的美貌小姑娘這麽幹,許是嬌嗔可愛,可是一個半百婦人,嘴角已然下垂,眼皮塌落,再如此表情,就顯得醜陋愚蠢。賀相一見,原本想緩和的心思也淡了,隻說了兩句讓她多保重身體照顧家宅,沒有任何親近之意!轉身就離開了!
姚氏一口氣堵在心中,賀相離開後,哭了起來。賀相沒有認清他的錯誤——她是個旺夫的人,賀相和她鬧僵了,就沒了福份!所以才背運如此!若是賀相臨走得到了她的寬恕,許是後麵就能轉運了!這都是那個山大王的錯!如果不是她來,賀相怎麽會與自己翻臉?賀家怎麽會這麽倒黴!……
氣憤之餘,姚氏見到來請早安的趙氏和羅氏,又大罵那個山大王!趙氏因夫君就要前往戎營,悲懼焚心,流淚不止。羅氏一直在變賣家產,天天提心吊膽的,現在見戎兵近了,才知道其中的意義。她心中惴惴,也不開口應和姚氏,屋裏隻有姚氏一個人,來來迴迴地罵那幾句“不孝”之類的話,沒完沒了。
皇宮中,鄭皇後感了風寒,更加虛弱。
太子朝會一下,馬上去守著母親。他近來也焦躁不安,愁雲籠罩。他本來就是想讓大軍敗了,丟盔卸甲,賀相完蛋,可是誰知道戎兵近了!
寢宮中,繡著鳳凰的沉重床帳低垂,太子坐在皇後床邊的黑暗裏,低聲說:“母後,孩兒已經讓賀相去和談了。”
鄭皇後喘息著:“勇……勇王……有沒有消息?”
太子搖頭:“還沒有,該是正往京城趕來。”
鄭皇後咳了起來,低聲說:“別,別讓他進城,讓他在城外……對戎兵……”
太子點頭:“孩兒明白。”
鄭皇後又喘息了會兒,艱難地說:“若是京城危急,要馬上遷都!……京城落陷,你與陛下有失,他在南邊……就可立即稱帝……”
太子連連點頭:“母後,孩兒聽您的。”
鄭皇後大口喘氣,拉了太子的手說:“你一定……不能饒了……”
太子忙說:“母後放心,您莫要擔憂了,好好休息。”
天大亮,賀相帶長子賀雪鴻,與十餘名文官,乘車出城向北,往戎兵軍營行去,前往議和。
賀霖鴻與賀雲鴻送父兄到了城門口,又與城門守軍交涉,兩人都是朝官,守軍放行,他們登上城牆,目送父兄孤單的車隊遠去,都憂形於色。
時值寒冬臘月,北風唿嘯而來,城外地勢平坦,土地草木盡枯,片片殘雪,萬物蕭條。
賀霖鴻咽下冰冷的口水,對賀雲鴻小聲地說:“我怎麽就覺得心裏打鼓呢?”
賀雲鴻皺眉凝目遠方,“戎兵這次進兵實在太快,後續定然不繼。到了京師附近的先鋒萬餘騎兵,加上後麵的三萬騎兵,這四萬人深入我朝,無論多麽驍勇,畢竟是冒險,一旦我朝緩過勁兒來,調集各方軍隊圍堵,戎兵也無勝算。所以,他們也該想暫時議和,給後方時間,要麽征集大軍,援助南下之兵,要麽見好就收,得到割地和白銀後,退迴北方。”
賀霖鴻懷疑地搖頭:“戎兵此時氣勢如狼似虎,不會將到口的肥肉放下,退迴去吧?”
賀雲鴻沉默了良久,最後說:“就是他們在等待北朝增援大軍,此時也會假裝議和,父親和大哥目前該不會有事。”
賀霖鴻在寒風裏打了個冷戰:“……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