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欣說話風趣,還會講故事,薑氏被逗得發笑,覺得日子過得比過去自己獨守空閨時快樂了許多。
勇王的兒子柴衡一歲多了,正在蹣跚學步之時,喜歡拉著人的手走來走去,淩欣和薑氏經常帶著他在院子裏走。淩欣對孩子駕輕就熟,說既然柴衡聽著是“橫”,表示要橫著走,那就是個“小螃蟹”。淩欣高興時就一會兒“小螃”,一會兒“小蟹”,或者“小螃蟹”地亂叫,不僅小螃蟹嘎嘎笑得流口水,連薑氏都跟著笑個不停。淩欣無聊時,就會抱著小螃蟹唱“小蘋果”“藍藍的天上白雲飄”之類的歌,薑氏聽得入迷,還讓人拿了瑤琴來,自己親自給她伴奏。
兩人這麽日日處著,薑氏感到活了這麽大,才第一次真的交了個朋友,能隨意說笑,還不用擔心對方想著自己的丈夫。她雖然比淩欣年紀小,可是覺得在這京師之地,自己要比淩欣懂得多得多了,就充任了淩欣保護者的角色。
她有意將淩欣拘在府裏,不讓她出去走動。因為指婚賀雲鴻這件事已經成了京城裏的最火八卦,賀雲鴻在京城美名太盛,人們聽說他被賜婚了個山大王,無不對這個山大王好奇心爆棚。勇王府門外天天聚著人,等著看這個山大王會不會出府。淩欣如果出門,定會引來眾人圍觀。薑氏怕淩欣不拘禮儀,保不定會讓人說出什麽指摘來,進而責怪勇王。勇王不在府中,薑氏對他更是愛惜,於是讓餘公公好好管住下人們,內言不出,外言不進,不許向外麵泄露任何淩大小姐的事,當然,也不許將外麵的傳言和猜測告訴淩大小姐,免得這位姐姐一怒離開京城。
至於對賀家的嘲笑什麽的,薑氏覺得那是沒見識的人們嚼舌頭,根本不用去理會!而且,照夫君說的,外麵對這件婚事的風評越不好,那不越能糊弄住太子嗎?賀家也沒有反響,看來是懂這個道理的,勇王與賀雲鴻喝醉了,一定是全對賀雲鴻交了底兒,兩邊已然默契,就等著成婚了。她不知道柴瑞醒後想起賀雲鴻不信自己,覺得挺沒臉的,就沒好意思對王妃說這件事。
為了讓淩欣安心,薑氏還對淩欣提了一句:“王爺臨走,與賀侍郎喝了一晚上的酒,盡興而歸,醉得被人扶著迴來的,看著挺高興的。”怎麽也不能說的太直接吧?
淩欣一聽也懂了,當時紅了臉——那時柴瑞向自己對賀雲鴻大加讚賞,說了那麽多好話,那麽他肯定也對賀雲鴻講了自己……哎呀!不要說得太好!讓我多不好意思呀!萬一人家見麵失望了可怎麽辦……
從此薑氏再也沒提別的,淩欣放了心,看來那邊是認了這門親事。她本來就不是個平常鄉間的女子好不好?柴瑞對那邊講清楚了,對方接受了自己也是應該的。
大約是覺得淩欣日後要嫁個朝臣,該對朝事有些了解,薑氏會在閑聊中告訴她些最新的朝上動靜。
趙老將軍的兒子,趙震,在朝會上聲淚俱下地陳述了當時的戰況:他父親戰死後,他也負了輕傷,勇王命人保護他,卻自己親手奪過戰旗,領兵引開了戎兵……弄得朝臣們感歎不已。
趙震強烈表達了自己對勇王的感激,希望能歸入勇勝軍麾下。這次,皇帝又似乎有意首肯,可是太子堅決不同意了。連淩欣這種遠在山野的人,都聽說過趙家是本朝著名的武將,趙老將軍肯定極有號召力。淩欣明白,如果趙震效命勇王,那這些力量就全是勇王的了,太子定不會舒服。
最後,皇帝出言,趙老將軍為國捐軀,一家忠良,就讓趙震再領其高祖趙匡胤的職位,任殿前督點檢,以慰君心。
這殿前督點檢是禁軍的頭領,負責對皇帝皇宮的保護,算是皇帝的貼身保鏢,一向是由皇帝親選,皇帝這意思明擺著是:你不讓他去給我兒子勇王當兵,那我就直接雇他,讓他來為我幹活吧!即使皇帝不理朝事,可他畢竟還是名義上的天子,太子於理上不該阻攔。皇帝當著眾臣開了這個口,太子隻能同意了。
淩欣想到前世,被後人稱為“一代英主的”明智勇猛的柴世宗柴榮盛年去世,留下七歲的幼子,臨終時封趙匡胤為殿前督點檢,讓他照顧自己的妻兒。五個月後,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用後世的話就是,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取了政權,承繼了柴榮揮師南北打下的江山,實在對不住對他信任有加的結義大哥。
可是這裏,柴世宗還是開國之主,並沒有改朝換代,淩欣有些好奇地問道:“趙家祖先趙匡胤是世宗的殿前督點檢,做了多少年?”
薑氏說道:“哦,其實,就做了三個月,然後就被派往南邊平定遠疆,老了榮養在京,可是一家子弟是趙家軍的主力,一直得世祖所用。”
淩欣心說曆史在這裏轉了彎兒,這個世界是周朝的天下,大概是平行存在之一吧。那時朱瑞說過這種事:在同一空間,可以累疊不同的時間——無數版本的曆史在同一地域存在著。而在同一時間,也可以累疊不同空間——各種維的空間同時存在。沒有對照另一種曆史或者空間,誰都覺得自己的存在才是唯一,根本看不出什麽異樣。現在趙家後代又被點為殿前督點檢,這其中會不會有異度曆史的迴聲呢?
正想著,薑氏又說:“說來,趙家乃是一品武將,開國元勳的爵位,隻是大家習慣叫趙家將軍,反而不稱其趙國公了。可是趙老將軍死後,承爵的世子曾負了傷,體弱不能戰,趙家現在,隻有趙震還在軍中,趙家怕是日後也會成閑散的公侯了。”
淩欣哦了一聲,自己不用瞎操心了。
勇王妃要入宮時,經常問淩欣想不想和她一同去看夏貴妃。淩欣明了那個女人的厲害,自己在她麵前大概就如白癡一樣,實在不敢多接觸,均婉言推辭。勇王妃知道平常人等都會畏懼皇宮,也不勉強。
過了段時間,淩欣也意識到薑氏天天拉著她作伴,大約是因為自己身份敏感,薑氏不想讓自己出門。她現在是淩大小姐,別想什麽便裝隨意進出,弄不好讓人發現,肯定要被說成不守規矩,沒有婦德。真要想出去,就要有一堆事先籌備——訂下馬車,配上丫鬟婆子,正裝打扮,還要帶著各種吃食……淩欣不想讓王府覺得她是個喜歡鬧騰的人,能不打擾人家就不打擾人家,不出去就不出去吧。她過去寫遊戲時,能成月地不出屋子,說起“宅”,她是能定得住的。隻是這種不自由的感覺,讓她時常感到憋屈。
每天晚餐後,日落而歇,淩欣會早早地上床睡覺,臨睡前朦朧裏,總想起那遙遠的雲山寨,就是在理智上接受了勇王要求自己選擇艱辛道路的理念,心中還是總感到一絲怎麽也無法排解的惆悵。
勇王府中的人對淩欣的印象都很好:這位姑娘平時不挑剔,什麽都吃,對下人們很客氣,說話雖然聲音大了些,很直接了當,可從來不指罵誰,一點都沒有山雞飛上枝頭後的淺薄。她每天早上起來耍大刀,還愛寫信,餘總管十天半月就要為她通過官驛往雲城遞封信。信件厚厚的,加起來定能集成一本書。按照人們的看法,這位淩大小姐可算是文武雙全!
當然,這些話可不能對外麵說!王妃下了守口之命,想想也是,人家賀侍郎未來的夫人,竟然住在勇王府。誰都知道,這婚事的後麵,是勇王的手筆。這裏的人使勁說她的好話……這聽著,怎麽都有種心虛的感覺,還很不對勁兒!的確是該閉口不言的好……
笑得把眼睛都藏起來的餘本經常來和淩欣聊天,問許多問題,比如淩欣在哪裏上的學堂,先生是誰,這刀法是誰教的,淩欣還教了誰,等等。淩欣有些奇怪,但是他問的這些事全是無關緊要的,一點沒關係到山寨的秘密之類的,就覺得這位胖胖的餘公公是個好奇的老頭,許是童心未泯!
她不知道,餘公公多次在密室裏拿著她厚厚的書信長籲短歎——他實在不能拆開看,因為那樣就違背了他旁敲側擊的原則!他很正派好不好?當然,也是因為偷拆人的信件會損福報,要長針眼的!他的眼睛不大,一長可就全看不見了……所以,絕對絕對不能拆開看哪!可他真弄不明白,這位小姐哪兒學的字!聽說她前十年是個傻子,後來就上了雲山寨,能讀幾天的書?她自己也說沒入過學,沒有過先生……她能認字就不錯了,咋能寫出這老厚的信呢?!這得有五六張尺開的紙了吧?她還三天兩頭地寫個不停!比他的筆記都多了,都寫的是什麽呢?他仔細端詳這位姑娘的筆跡,的確不像是練過帖的,結構鬆散,筆跡潦草,但人家寫對了字,這不氣死人嗎?
餘公公深覺這是個大秘密,他弄不清楚真是不甘心!可也許,勇王殿下知道內情,所以才讓這位沒有背景的姑娘嫁給賀侍郎!餘公公恍然大悟,覺得勇王殿下天生慧眼,不愧是夏貴妃的獨子,自己幾十年琢磨人,也得敗於下風——後生可畏吾衰矣……餘公公長歎,難怪自己懷才不遇,勇王從來對自己的這些“筆記”不感興趣!人家直接就看出來了,用不著問自己!
餘公公頹廢過了,還是會繼續自己記錄人之細節的大業,因為太好玩了,想停也停不了……
韓長庚住在外院,他過去是軍中之人,知道些規矩,從指婚後與淩欣談過話後,就很少與淩欣接觸,倒是與勇王府的護衛們打成了一片。那些人中有的是這次勇王帶迴來的傷兵,因為輕微傷殘而不能再成為軍士,留在了府中。他們對曾經在山外接應他們的韓長庚特別照顧,天天拉著韓長庚和幾個山寨少年與他們一起練武,還出去喝酒,加上餘本常來與韓長庚聊天,問長問短,韓長庚覺得過得很舒心。
總之,淩欣的待嫁時光很悠閑很養顏,與賀府那邊姚氏日夜要承受的內心煎熬簡直天壤,與賀雲鴻的沉抑也有本質的不同!
姚氏聞了婚訊病倒,躺了半個多月,才終於下床行走。到了中秋,她該按例去往宮中謁見皇後娘娘。趙氏和羅氏知道在外麵賀家已經成了人們的笑談,但從來不敢對姚氏通報什麽,這下姚氏要出去社交了,兩個人都有些擔心。
京城太平侯府,安國侯的夫人孫氏迴京省親了。
她到了家,拜見過了父親,去看了母親,就去見自己的長兄孫承泰。
孫承泰對這個妹妹的脾氣很了解,見她表情陰森森地進來,就忙讓下人都出去了。
孫氏的雙唇僵在一起,孫承泰笑了一下,安慰道:“雖然淩大小姐被指婚了,可皇上沒提她的弟弟,那個孩子不還是和安國侯沒什麽關係嗎?何況,淩大小姐在山寨這個事兒,禮部那邊也不加評點,想來也是認為很不光彩。她的弟弟被稱為山寨之主,以後根本不可能出頭的。”
孫氏咬著牙說:“可是她若是嫁入了賀家,賀相權勢滔天……”
孫承泰哈哈一笑:“這件婚事,誰看不出來,就是因為這個女子救了勇王,他的母親夏貴妃拚命要將她嫁給京城最搶手的賀三郎來還這份恩情,並非是這姐弟想染指安國侯府。就是她嫁入了賀府,也不見得會憑著賀家的勢力來給自己的弟弟正名。更何況……”
孫承泰笑著搖頭,孫氏給了他一個不解的眼神,孫承泰笑著說:“那賀三郎自幼就有文名,這些年一帆風順,高中探花,怎能不心高氣傲?聽說以前夏貴妃因賀三郎與勇王交好,曾想給自己娘家的一個侄女說媒。人說那位女子國色天香,又知書達理。消息一出,賀家馬上就給賀三郎定了太傅潘家的親事,賀老夫人還說了些娶妾才看顏色商家賤戶豈可登堂入室之類的閑話,影射了夏貴妃。雖然夏貴妃從沒表露過任何不快,她那個侄女也找了門好親事,但是她心中是否記恨了,誰能知道?我覺得這次夏貴妃讓賀三郎娶這麽個女子,何嚐不是有意難堪賀家?賀相近來與太子不和,哪裏還像以往那般權盛?你不用這麽難受,那個女子,在這門親事裏,可得不到什麽好去!”
孫氏還是沉著臉不說話,孫承泰再次安慰著:“你大兒子已經十六七了吧?算長大了,你讓安國侯馬上請封世子,旨意一下,就算板上釘釘了,無需再為此事擔憂。”
孫氏哼了一聲,看著孫承泰說:“話是如此,可我這心頭,就是難咽下這口氣!你沒見過,當年那個小賤人可猖狂了!竟然裝傻,帶著弟弟,到我府中撒野!她那時孤身一人,無錢無助,尚敢如此!那麽今後,她必然得寸進尺!哥哥當年怎麽沒能要了他們的性命?!”孫氏氣得嘴都歪了。
孫承泰歎氣:“其實,該是你沒有及時下手,他們身邊一旦有了人,就難了……”說到此處,孫承泰腦子裏有一閃念,他停住,努力想抓住:一對年幼的姐弟,身邊怎麽就有了人了呢?……
孫氏咬著牙說:“他們兩個進府,一個十歲,一個八歲,老侯爺新喪,我隻說如果當時就讓他們死在府中,這事定會讓侯爺生怒。他們遠在雲城,與安國侯府沒了瓜葛,哥哥又派出了許多人,為何沒有得手?”
孫承泰不再像方才那麽輕鬆了:“聽說那姐弟借著梁老寨主的名字,煽惑了一群鄉民,連我花錢雇的刀客都被掌斃……”他思索著停下。
孫氏知道孫承泰理解了自己的意思,冷笑著說:“哥哥現在明白了吧?!那個小賤人是個有心計的!她才幾歲?就知道如何利用別人來自保了!哥哥那時的高手都無法殺了她,可見她身邊有武藝更高的人!她如今要嫁入賀府,我怎麽能放心!”
孫承泰緩緩地點頭,說道:“她山寨中人杜方,已被聖上封了個散官……她的確不可小覷,你想怎麽辦?”
孫氏獰笑著:“請哥哥安排,我要見見她未來的婆婆。”
孫承泰搖頭:“這個很難。姚氏身體不好,深居簡出,平素概不會客,就是有人一定要見,也要先過賀家大夫人趙氏的眼。”
孫氏不依不饒地說:“可是我想對她說說當年那個小賤人的行徑!”
孫承泰想了片刻,說道:“這個,倒是可以安排。中秋宮宴就要到了,你嫂嫂會進宮……”
孫氏搶著說:“我要與嫂嫂進宮!”
孫承泰再次搖頭:“你身為命婦,沒有詔命,不可隨意入宮,但是,我可以讓你見到姚氏,或者,說話時她聽得見。隻是,這些話,別人也會聽見……”
孫氏終於高興地咯咯笑起來:“聽見吧!聽見的人越多越好!反正我說的可不是什麽假話!”
第29章 喜事
京城西北的雲山寨裏,對淩欣親事的反應,可比京城所有的人都強烈。
勇王還沒迴京時,杜方已經帶人迴到了山寨,對上層管理人員,梁成,韓娘子,杜軒等,事先透露了勇王要為淩欣說門好親事的意願,於是大家就卯著勁兒等好消息。待到韓長庚讓李柱兒送的信和淩欣的信件到了山寨,此事坐實,山寨一片歡騰。
大家奔走相告著:
“你知道嗎?!姐要嫁給京城的探花郎了!”
“就是呀!就是呀!韓大伯說,那位公子長得特別好看,是京城最有名的公子呀!”
“有姐長得漂亮嗎?”
“去去去!怎麽能有姐漂亮?姐是最漂亮的!”
“人家還是吏部的侍郎哪!那得多聰明呀!”
“不聰明能被點為探花嗎?”
“就得這麽聰明才能配得上姐呀!”
“對呀!要不姐還看不上呢!”
“喂喂!這可不是姐看上的!是皇帝指婚!”
“就是,也許他和姐一比,也沒那麽聰明!”
“艾重山!那你在這兒哭什麽?!你都多大了?!害不害羞啊!”
“我真……替姐高興!真的……嗚嗚嗚……”
“你哭成這樣,誰信你說的話呀!”……
韓娘子也在哭:“姐兒,姐兒……真的嫁出去了……”
杜軒邊看淩欣的長信,邊長歎了一聲:“看來,不僅傻人有傻福,傻子變成的聰明人,還是有傻福啊!”
梁成收到的信很短,一掃就看完了,他把信揣入了懷中,情緒高昂地打了杜軒一拳:“胡說什麽呀!這怎麽是傻福?!”
杜方捋著胡須,笑得嘴咧到耳邊:“是好人有好報啊!姐兒擔得上這樣的福氣!”
韓娘子擦臉:“快,快!我得給姐兒準備嫁妝!”
杜軒高舉起一隻手:“別!”
韓娘子一叉腰:“什麽‘別’?!姐兒出嫁,可不能寒酸哪!”
杜軒看著信,頭也不抬地說:“她不要嫁妝,但是讓我們在京城開個玉店。”
韓娘子一拍手:“好!給她個鋪子當嫁妝!這樣日後細水長流著,總有錢!”
杜軒還是搖頭:“不是給她的,她說是給寨子的,讓把常平帶過去。”
梁成皺眉:“常平?那個豆芽菜?他連馬都不會騎,胳膊比麻杆兒都細。”
杜軒說:“你這就不知道了吧?常平是山寨裏術數最好的。那小子算賬根本不用算盤,你姐說日後是他要管山寨的金銀生意,讓他去,肯定是有大項錢財進出……”
韓娘子也皺眉了:“那怎麽行?她都嫁人了,哪兒能還接著給娘家掙錢呢?”
杜軒點著頭說:“是呀,她就是這麽說的,你們說,她是不是高興傻了?”
梁成說:“姐姐想開店就開唄!到時候她不要錢,我們可以給呀!隻要那邊有個店,她就有了個家。”
韓娘子又哭了:“是呀!算是有個小家在京城了。”
杜軒終於看完了信,歎了口氣,又從頭再看。
韓娘子又說:“我覺得除了店,還是該給她些錢什麽的。”
杜方想了想說:“其實,我倒是同意梁姐兒,別給她嫁妝了。”
韓娘子瞪眼:“那怎麽行?!”
梁成看杜軒:“軒哥,咱們寨錢夠嗎?”
杜軒轉了下脖子說:“錢肯定是足夠的,那塊玉後,我們又開出了塊大的,該是條粗玉脈……但是我同意我爹,不給我黑妹妹嫁妝!”
韓娘子急了:“你什麽意思呀?!姐兒何時對你小氣過?!我得去跟你娘說說!”
梁成表情難受地看杜軒,杜軒一瞥他:“你就這副頭腦!難怪你姐不放心!”
杜方嚴肅地對韓娘子說:“勇王那時對我說,他要為姐兒安排親事,要姐兒以安國侯嫡長女,淩大小姐的身份出嫁……”
韓娘子一拍手說:“那是當然的呀!姐兒自己改姓什麽的,若是安國侯府那邊不認,也是不算數的……”
杜方歎氣:“你倒是聽我說呀!我不是這個意思!”
韓娘子生氣,又一次叉了腰說:“那他叔你是什麽意思呀?!”
勇王的兒子柴衡一歲多了,正在蹣跚學步之時,喜歡拉著人的手走來走去,淩欣和薑氏經常帶著他在院子裏走。淩欣對孩子駕輕就熟,說既然柴衡聽著是“橫”,表示要橫著走,那就是個“小螃蟹”。淩欣高興時就一會兒“小螃”,一會兒“小蟹”,或者“小螃蟹”地亂叫,不僅小螃蟹嘎嘎笑得流口水,連薑氏都跟著笑個不停。淩欣無聊時,就會抱著小螃蟹唱“小蘋果”“藍藍的天上白雲飄”之類的歌,薑氏聽得入迷,還讓人拿了瑤琴來,自己親自給她伴奏。
兩人這麽日日處著,薑氏感到活了這麽大,才第一次真的交了個朋友,能隨意說笑,還不用擔心對方想著自己的丈夫。她雖然比淩欣年紀小,可是覺得在這京師之地,自己要比淩欣懂得多得多了,就充任了淩欣保護者的角色。
她有意將淩欣拘在府裏,不讓她出去走動。因為指婚賀雲鴻這件事已經成了京城裏的最火八卦,賀雲鴻在京城美名太盛,人們聽說他被賜婚了個山大王,無不對這個山大王好奇心爆棚。勇王府門外天天聚著人,等著看這個山大王會不會出府。淩欣如果出門,定會引來眾人圍觀。薑氏怕淩欣不拘禮儀,保不定會讓人說出什麽指摘來,進而責怪勇王。勇王不在府中,薑氏對他更是愛惜,於是讓餘公公好好管住下人們,內言不出,外言不進,不許向外麵泄露任何淩大小姐的事,當然,也不許將外麵的傳言和猜測告訴淩大小姐,免得這位姐姐一怒離開京城。
至於對賀家的嘲笑什麽的,薑氏覺得那是沒見識的人們嚼舌頭,根本不用去理會!而且,照夫君說的,外麵對這件婚事的風評越不好,那不越能糊弄住太子嗎?賀家也沒有反響,看來是懂這個道理的,勇王與賀雲鴻喝醉了,一定是全對賀雲鴻交了底兒,兩邊已然默契,就等著成婚了。她不知道柴瑞醒後想起賀雲鴻不信自己,覺得挺沒臉的,就沒好意思對王妃說這件事。
為了讓淩欣安心,薑氏還對淩欣提了一句:“王爺臨走,與賀侍郎喝了一晚上的酒,盡興而歸,醉得被人扶著迴來的,看著挺高興的。”怎麽也不能說的太直接吧?
淩欣一聽也懂了,當時紅了臉——那時柴瑞向自己對賀雲鴻大加讚賞,說了那麽多好話,那麽他肯定也對賀雲鴻講了自己……哎呀!不要說得太好!讓我多不好意思呀!萬一人家見麵失望了可怎麽辦……
從此薑氏再也沒提別的,淩欣放了心,看來那邊是認了這門親事。她本來就不是個平常鄉間的女子好不好?柴瑞對那邊講清楚了,對方接受了自己也是應該的。
大約是覺得淩欣日後要嫁個朝臣,該對朝事有些了解,薑氏會在閑聊中告訴她些最新的朝上動靜。
趙老將軍的兒子,趙震,在朝會上聲淚俱下地陳述了當時的戰況:他父親戰死後,他也負了輕傷,勇王命人保護他,卻自己親手奪過戰旗,領兵引開了戎兵……弄得朝臣們感歎不已。
趙震強烈表達了自己對勇王的感激,希望能歸入勇勝軍麾下。這次,皇帝又似乎有意首肯,可是太子堅決不同意了。連淩欣這種遠在山野的人,都聽說過趙家是本朝著名的武將,趙老將軍肯定極有號召力。淩欣明白,如果趙震效命勇王,那這些力量就全是勇王的了,太子定不會舒服。
最後,皇帝出言,趙老將軍為國捐軀,一家忠良,就讓趙震再領其高祖趙匡胤的職位,任殿前督點檢,以慰君心。
這殿前督點檢是禁軍的頭領,負責對皇帝皇宮的保護,算是皇帝的貼身保鏢,一向是由皇帝親選,皇帝這意思明擺著是:你不讓他去給我兒子勇王當兵,那我就直接雇他,讓他來為我幹活吧!即使皇帝不理朝事,可他畢竟還是名義上的天子,太子於理上不該阻攔。皇帝當著眾臣開了這個口,太子隻能同意了。
淩欣想到前世,被後人稱為“一代英主的”明智勇猛的柴世宗柴榮盛年去世,留下七歲的幼子,臨終時封趙匡胤為殿前督點檢,讓他照顧自己的妻兒。五個月後,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用後世的話就是,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取了政權,承繼了柴榮揮師南北打下的江山,實在對不住對他信任有加的結義大哥。
可是這裏,柴世宗還是開國之主,並沒有改朝換代,淩欣有些好奇地問道:“趙家祖先趙匡胤是世宗的殿前督點檢,做了多少年?”
薑氏說道:“哦,其實,就做了三個月,然後就被派往南邊平定遠疆,老了榮養在京,可是一家子弟是趙家軍的主力,一直得世祖所用。”
淩欣心說曆史在這裏轉了彎兒,這個世界是周朝的天下,大概是平行存在之一吧。那時朱瑞說過這種事:在同一空間,可以累疊不同的時間——無數版本的曆史在同一地域存在著。而在同一時間,也可以累疊不同空間——各種維的空間同時存在。沒有對照另一種曆史或者空間,誰都覺得自己的存在才是唯一,根本看不出什麽異樣。現在趙家後代又被點為殿前督點檢,這其中會不會有異度曆史的迴聲呢?
正想著,薑氏又說:“說來,趙家乃是一品武將,開國元勳的爵位,隻是大家習慣叫趙家將軍,反而不稱其趙國公了。可是趙老將軍死後,承爵的世子曾負了傷,體弱不能戰,趙家現在,隻有趙震還在軍中,趙家怕是日後也會成閑散的公侯了。”
淩欣哦了一聲,自己不用瞎操心了。
勇王妃要入宮時,經常問淩欣想不想和她一同去看夏貴妃。淩欣明了那個女人的厲害,自己在她麵前大概就如白癡一樣,實在不敢多接觸,均婉言推辭。勇王妃知道平常人等都會畏懼皇宮,也不勉強。
過了段時間,淩欣也意識到薑氏天天拉著她作伴,大約是因為自己身份敏感,薑氏不想讓自己出門。她現在是淩大小姐,別想什麽便裝隨意進出,弄不好讓人發現,肯定要被說成不守規矩,沒有婦德。真要想出去,就要有一堆事先籌備——訂下馬車,配上丫鬟婆子,正裝打扮,還要帶著各種吃食……淩欣不想讓王府覺得她是個喜歡鬧騰的人,能不打擾人家就不打擾人家,不出去就不出去吧。她過去寫遊戲時,能成月地不出屋子,說起“宅”,她是能定得住的。隻是這種不自由的感覺,讓她時常感到憋屈。
每天晚餐後,日落而歇,淩欣會早早地上床睡覺,臨睡前朦朧裏,總想起那遙遠的雲山寨,就是在理智上接受了勇王要求自己選擇艱辛道路的理念,心中還是總感到一絲怎麽也無法排解的惆悵。
勇王府中的人對淩欣的印象都很好:這位姑娘平時不挑剔,什麽都吃,對下人們很客氣,說話雖然聲音大了些,很直接了當,可從來不指罵誰,一點都沒有山雞飛上枝頭後的淺薄。她每天早上起來耍大刀,還愛寫信,餘總管十天半月就要為她通過官驛往雲城遞封信。信件厚厚的,加起來定能集成一本書。按照人們的看法,這位淩大小姐可算是文武雙全!
當然,這些話可不能對外麵說!王妃下了守口之命,想想也是,人家賀侍郎未來的夫人,竟然住在勇王府。誰都知道,這婚事的後麵,是勇王的手筆。這裏的人使勁說她的好話……這聽著,怎麽都有種心虛的感覺,還很不對勁兒!的確是該閉口不言的好……
笑得把眼睛都藏起來的餘本經常來和淩欣聊天,問許多問題,比如淩欣在哪裏上的學堂,先生是誰,這刀法是誰教的,淩欣還教了誰,等等。淩欣有些奇怪,但是他問的這些事全是無關緊要的,一點沒關係到山寨的秘密之類的,就覺得這位胖胖的餘公公是個好奇的老頭,許是童心未泯!
她不知道,餘公公多次在密室裏拿著她厚厚的書信長籲短歎——他實在不能拆開看,因為那樣就違背了他旁敲側擊的原則!他很正派好不好?當然,也是因為偷拆人的信件會損福報,要長針眼的!他的眼睛不大,一長可就全看不見了……所以,絕對絕對不能拆開看哪!可他真弄不明白,這位小姐哪兒學的字!聽說她前十年是個傻子,後來就上了雲山寨,能讀幾天的書?她自己也說沒入過學,沒有過先生……她能認字就不錯了,咋能寫出這老厚的信呢?!這得有五六張尺開的紙了吧?她還三天兩頭地寫個不停!比他的筆記都多了,都寫的是什麽呢?他仔細端詳這位姑娘的筆跡,的確不像是練過帖的,結構鬆散,筆跡潦草,但人家寫對了字,這不氣死人嗎?
餘公公深覺這是個大秘密,他弄不清楚真是不甘心!可也許,勇王殿下知道內情,所以才讓這位沒有背景的姑娘嫁給賀侍郎!餘公公恍然大悟,覺得勇王殿下天生慧眼,不愧是夏貴妃的獨子,自己幾十年琢磨人,也得敗於下風——後生可畏吾衰矣……餘公公長歎,難怪自己懷才不遇,勇王從來對自己的這些“筆記”不感興趣!人家直接就看出來了,用不著問自己!
餘公公頹廢過了,還是會繼續自己記錄人之細節的大業,因為太好玩了,想停也停不了……
韓長庚住在外院,他過去是軍中之人,知道些規矩,從指婚後與淩欣談過話後,就很少與淩欣接觸,倒是與勇王府的護衛們打成了一片。那些人中有的是這次勇王帶迴來的傷兵,因為輕微傷殘而不能再成為軍士,留在了府中。他們對曾經在山外接應他們的韓長庚特別照顧,天天拉著韓長庚和幾個山寨少年與他們一起練武,還出去喝酒,加上餘本常來與韓長庚聊天,問長問短,韓長庚覺得過得很舒心。
總之,淩欣的待嫁時光很悠閑很養顏,與賀府那邊姚氏日夜要承受的內心煎熬簡直天壤,與賀雲鴻的沉抑也有本質的不同!
姚氏聞了婚訊病倒,躺了半個多月,才終於下床行走。到了中秋,她該按例去往宮中謁見皇後娘娘。趙氏和羅氏知道在外麵賀家已經成了人們的笑談,但從來不敢對姚氏通報什麽,這下姚氏要出去社交了,兩個人都有些擔心。
京城太平侯府,安國侯的夫人孫氏迴京省親了。
她到了家,拜見過了父親,去看了母親,就去見自己的長兄孫承泰。
孫承泰對這個妹妹的脾氣很了解,見她表情陰森森地進來,就忙讓下人都出去了。
孫氏的雙唇僵在一起,孫承泰笑了一下,安慰道:“雖然淩大小姐被指婚了,可皇上沒提她的弟弟,那個孩子不還是和安國侯沒什麽關係嗎?何況,淩大小姐在山寨這個事兒,禮部那邊也不加評點,想來也是認為很不光彩。她的弟弟被稱為山寨之主,以後根本不可能出頭的。”
孫氏咬著牙說:“可是她若是嫁入了賀家,賀相權勢滔天……”
孫承泰哈哈一笑:“這件婚事,誰看不出來,就是因為這個女子救了勇王,他的母親夏貴妃拚命要將她嫁給京城最搶手的賀三郎來還這份恩情,並非是這姐弟想染指安國侯府。就是她嫁入了賀府,也不見得會憑著賀家的勢力來給自己的弟弟正名。更何況……”
孫承泰笑著搖頭,孫氏給了他一個不解的眼神,孫承泰笑著說:“那賀三郎自幼就有文名,這些年一帆風順,高中探花,怎能不心高氣傲?聽說以前夏貴妃因賀三郎與勇王交好,曾想給自己娘家的一個侄女說媒。人說那位女子國色天香,又知書達理。消息一出,賀家馬上就給賀三郎定了太傅潘家的親事,賀老夫人還說了些娶妾才看顏色商家賤戶豈可登堂入室之類的閑話,影射了夏貴妃。雖然夏貴妃從沒表露過任何不快,她那個侄女也找了門好親事,但是她心中是否記恨了,誰能知道?我覺得這次夏貴妃讓賀三郎娶這麽個女子,何嚐不是有意難堪賀家?賀相近來與太子不和,哪裏還像以往那般權盛?你不用這麽難受,那個女子,在這門親事裏,可得不到什麽好去!”
孫氏還是沉著臉不說話,孫承泰再次安慰著:“你大兒子已經十六七了吧?算長大了,你讓安國侯馬上請封世子,旨意一下,就算板上釘釘了,無需再為此事擔憂。”
孫氏哼了一聲,看著孫承泰說:“話是如此,可我這心頭,就是難咽下這口氣!你沒見過,當年那個小賤人可猖狂了!竟然裝傻,帶著弟弟,到我府中撒野!她那時孤身一人,無錢無助,尚敢如此!那麽今後,她必然得寸進尺!哥哥當年怎麽沒能要了他們的性命?!”孫氏氣得嘴都歪了。
孫承泰歎氣:“其實,該是你沒有及時下手,他們身邊一旦有了人,就難了……”說到此處,孫承泰腦子裏有一閃念,他停住,努力想抓住:一對年幼的姐弟,身邊怎麽就有了人了呢?……
孫氏咬著牙說:“他們兩個進府,一個十歲,一個八歲,老侯爺新喪,我隻說如果當時就讓他們死在府中,這事定會讓侯爺生怒。他們遠在雲城,與安國侯府沒了瓜葛,哥哥又派出了許多人,為何沒有得手?”
孫承泰不再像方才那麽輕鬆了:“聽說那姐弟借著梁老寨主的名字,煽惑了一群鄉民,連我花錢雇的刀客都被掌斃……”他思索著停下。
孫氏知道孫承泰理解了自己的意思,冷笑著說:“哥哥現在明白了吧?!那個小賤人是個有心計的!她才幾歲?就知道如何利用別人來自保了!哥哥那時的高手都無法殺了她,可見她身邊有武藝更高的人!她如今要嫁入賀府,我怎麽能放心!”
孫承泰緩緩地點頭,說道:“她山寨中人杜方,已被聖上封了個散官……她的確不可小覷,你想怎麽辦?”
孫氏獰笑著:“請哥哥安排,我要見見她未來的婆婆。”
孫承泰搖頭:“這個很難。姚氏身體不好,深居簡出,平素概不會客,就是有人一定要見,也要先過賀家大夫人趙氏的眼。”
孫氏不依不饒地說:“可是我想對她說說當年那個小賤人的行徑!”
孫承泰想了片刻,說道:“這個,倒是可以安排。中秋宮宴就要到了,你嫂嫂會進宮……”
孫氏搶著說:“我要與嫂嫂進宮!”
孫承泰再次搖頭:“你身為命婦,沒有詔命,不可隨意入宮,但是,我可以讓你見到姚氏,或者,說話時她聽得見。隻是,這些話,別人也會聽見……”
孫氏終於高興地咯咯笑起來:“聽見吧!聽見的人越多越好!反正我說的可不是什麽假話!”
第29章 喜事
京城西北的雲山寨裏,對淩欣親事的反應,可比京城所有的人都強烈。
勇王還沒迴京時,杜方已經帶人迴到了山寨,對上層管理人員,梁成,韓娘子,杜軒等,事先透露了勇王要為淩欣說門好親事的意願,於是大家就卯著勁兒等好消息。待到韓長庚讓李柱兒送的信和淩欣的信件到了山寨,此事坐實,山寨一片歡騰。
大家奔走相告著:
“你知道嗎?!姐要嫁給京城的探花郎了!”
“就是呀!就是呀!韓大伯說,那位公子長得特別好看,是京城最有名的公子呀!”
“有姐長得漂亮嗎?”
“去去去!怎麽能有姐漂亮?姐是最漂亮的!”
“人家還是吏部的侍郎哪!那得多聰明呀!”
“不聰明能被點為探花嗎?”
“就得這麽聰明才能配得上姐呀!”
“對呀!要不姐還看不上呢!”
“喂喂!這可不是姐看上的!是皇帝指婚!”
“就是,也許他和姐一比,也沒那麽聰明!”
“艾重山!那你在這兒哭什麽?!你都多大了?!害不害羞啊!”
“我真……替姐高興!真的……嗚嗚嗚……”
“你哭成這樣,誰信你說的話呀!”……
韓娘子也在哭:“姐兒,姐兒……真的嫁出去了……”
杜軒邊看淩欣的長信,邊長歎了一聲:“看來,不僅傻人有傻福,傻子變成的聰明人,還是有傻福啊!”
梁成收到的信很短,一掃就看完了,他把信揣入了懷中,情緒高昂地打了杜軒一拳:“胡說什麽呀!這怎麽是傻福?!”
杜方捋著胡須,笑得嘴咧到耳邊:“是好人有好報啊!姐兒擔得上這樣的福氣!”
韓娘子擦臉:“快,快!我得給姐兒準備嫁妝!”
杜軒高舉起一隻手:“別!”
韓娘子一叉腰:“什麽‘別’?!姐兒出嫁,可不能寒酸哪!”
杜軒看著信,頭也不抬地說:“她不要嫁妝,但是讓我們在京城開個玉店。”
韓娘子一拍手:“好!給她個鋪子當嫁妝!這樣日後細水長流著,總有錢!”
杜軒還是搖頭:“不是給她的,她說是給寨子的,讓把常平帶過去。”
梁成皺眉:“常平?那個豆芽菜?他連馬都不會騎,胳膊比麻杆兒都細。”
杜軒說:“你這就不知道了吧?常平是山寨裏術數最好的。那小子算賬根本不用算盤,你姐說日後是他要管山寨的金銀生意,讓他去,肯定是有大項錢財進出……”
韓娘子也皺眉了:“那怎麽行?她都嫁人了,哪兒能還接著給娘家掙錢呢?”
杜軒點著頭說:“是呀,她就是這麽說的,你們說,她是不是高興傻了?”
梁成說:“姐姐想開店就開唄!到時候她不要錢,我們可以給呀!隻要那邊有個店,她就有了個家。”
韓娘子又哭了:“是呀!算是有個小家在京城了。”
杜軒終於看完了信,歎了口氣,又從頭再看。
韓娘子又說:“我覺得除了店,還是該給她些錢什麽的。”
杜方想了想說:“其實,我倒是同意梁姐兒,別給她嫁妝了。”
韓娘子瞪眼:“那怎麽行?!”
梁成看杜軒:“軒哥,咱們寨錢夠嗎?”
杜軒轉了下脖子說:“錢肯定是足夠的,那塊玉後,我們又開出了塊大的,該是條粗玉脈……但是我同意我爹,不給我黑妹妹嫁妝!”
韓娘子急了:“你什麽意思呀?!姐兒何時對你小氣過?!我得去跟你娘說說!”
梁成表情難受地看杜軒,杜軒一瞥他:“你就這副頭腦!難怪你姐不放心!”
杜方嚴肅地對韓娘子說:“勇王那時對我說,他要為姐兒安排親事,要姐兒以安國侯嫡長女,淩大小姐的身份出嫁……”
韓娘子一拍手說:“那是當然的呀!姐兒自己改姓什麽的,若是安國侯府那邊不認,也是不算數的……”
杜方歎氣:“你倒是聽我說呀!我不是這個意思!”
韓娘子生氣,又一次叉了腰說:“那他叔你是什麽意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