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48年
康熙的身體仍未痊愈,胤禛留在府裏的時間越來越少,常常晝夜不分的進宮,與其它幾位兄弟服侍他們的皇阿瑪用藥。每每迴來不是坐在書房便是倒頭就睡,飯都吃不了幾口。我沒聽誰起康熙的病正在好轉,卻看著本就清瘦的他變得更是棱角分明,眼底滿是疲憊的青黑。
偶爾,他深夜才會迴到府裏,我就端碗熱粥送進書房,卻驚訝地看到閃進門的年羹堯。兩個男人同樣的瘦高,卻是不同的臉色,相同的隻有眼眸,屬於男人的堅定,閃在這樣的暗夜燭光下。
我從書房退出來,仔細地關好門,迴到自己房裏。我不確定胤禛是否在謀劃什麽,隻是知道這樣的秘密相見不該讓其它人知曉,便一早帶著幾個女人和孩子們住進了園子。在這個時候,我們都很少見到自己的男人,也許那座園子的美麗寬闊,會讓她們的心情好一些,即使記恨我,也無所謂。
紅挽姐弟已經九歲,臉孔仍是相像氣質卻截然不同,紅挽愛笑越大越像我,弘晚冷冷的樣子卻比弘暉更神似胤禛。姐弟二人感情很好,很有心有靈犀的默契,即使一個好動如兔子另一個安靜不多話。常常紅挽還沒開口,弘晚已經先一句堵住她要的話,急得姐姐扯著他的袖子氣得跳腳,他卻低著頭像他阿瑪一樣偷偷地笑。
在園子裏,我們幾個女人會像當年坐在三合院裏一樣,圍坐在正解凍融化的水邊涼亭裏曬太陽,看著那些長大的孩子們念書寫字彈琴。宋氏偶爾也會與我們一起,仍是很少開口卻變得安靜淡漠。
祈箏仍是與暮汐走得近,兩個女孩子已經脫了當年的稚氣,日漸成熟得像兩顆誘人的果子,卻少了懂得欣賞進而品嚐的良人。那個我們共有的男人,此時此刻,全副身心都係在宮裏的康熙身上,哪裏還會有時間享樂兒女情長。
蘭思總會看著淑慎無聲歎息,眼中盡是屬於母親的焦急與不舍。14歲的女兒在這個時代是適嫁的年齡,可是胤禛卻沒有提過,康熙也沒有旨意。我攬著乖巧溫順的淑慎看著有些哀怨的蘭思,能理解她的心情,卻不能認同。
我不喜歡這麽年幼的女孩子就嫁人為妻生兒育女,至少要再長大一些,哪怕再過三年,可是這樣的話又不能給蘭思聽,一番好意沒得讓她覺得我在拖累她的女兒。
整個正月,不管是宮裏還是宮外,仍是一派死氣沉沉,除了這座隻有女人孩子和貓狗的園子,尚能體會一絲陽光明媚。
正月廿二日子夜,我靠坐在床頭看著熟睡的紅挽,聽見外間的門吱啞一聲輕響,眉嫵問安的聲音隨之響起,胤禛竟然來了。
我披了外衣下地準備迎出去,他已走到近前,沒等我抬頭看清,雙臂便圈在我身後臉孔埋在我肩頸上,冰涼,迅速滲進輕薄的衣料和領口。我就站在床前任他抱著,良久,聽見他長長的歎息聲,手臂仍是緊緊的箍在我腰後,貼著我的身體卻由緊繃慢慢放鬆。
胤禛的臉貼著我的臉緩緩抬起,有些疼有些癢,我抬手摸著他下巴上冒出的胡碴,在指腹下堅定的立著。他的額頭抵住我時又向床上看了會兒,才無聲地拉過我肩上的外衣讓我穿好,攬著我走到外間接過眉嫵手裏的鬥篷披在我們身上。
我也不知道有多久沒在他懷裏睡過一個安穩的覺,也沒有刻意數過日子,隻是此時,靠在他胸前,聽著他的話,心放下又提起。
康熙決定複立皇太子,晚些時日便會詔告天下。
被他關起來的太子要重新登上曆史的舞台了,卻又要在不久的將來摔得更狠。
這是康熙為了安撫兒子們所做的決定,還是真的舍不得那個心愛的太子,我不得而知,也無從猜測。一切從開始的那一天起,便已注定,如何結束,也早已記載進我所知道的曆史。
我和胤禛誰也沒提那天夜裏進入貝勒府的年羹堯,也沒有提起我第二天帶著他的女人孩子搬進園子,隻是抱著彼此,感受久違的溫暖。這樣安靜又簡單的時間,越過越少。
我們沒有再話,看著窗外的黑夜漸逝,完整的半闕下弦月慢慢隱去,卻未及等到黎明的曙光,胤禛便走了,就像來時一樣,沒有人知道。
女人們仍是住在園子裏,看日月轉換,看春花爭先恐後的開,嫩綠的垂柳輕拂在水麵上,劃出水波粼粼,閃耀在陽光下。我們這些女人似乎已經習慣了這裏的景致,一磚一瓦一樓一閣,甚至是開了又謝的花,以及被春風吹皺了波紋的水。
當我們開始安心住在這裏,習慣於沒有男人的生活時,卻隨著康熙的一道旨意,又集體迴到了那座曾經的貝勒府。
現如今,該叫親王府了。
美麗的三月京城,終於迎來了遲來的春天。
皇太子複立了,詔告天下的同時,康熙諭宗人府封胤祉、胤禛、胤祺為親王,七阿哥胤佑和十阿哥胤誐直接晉為郡王,九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裪還有十四阿哥胤禎俱為固山貝子。不變的隻有胤禩,仍是那個貝勒爵位,另一個人便是我家哥哥——十三阿哥胤祥,仍是一名阿哥。
在去年的太子事件中,胤祥未見受到牽連,那為何胤禎都成了貝子,胤祥卻仍是阿哥。我不懂卻知道不能問,胤禛也沒有解釋,胤祥笑著他根本不在乎這些。我卻怎麽也想不明白,康熙那麽疼他,處處隨行的帶著,連泰山都讓他獨自前去拜祭,為何吝嗇得連個貝子都不肯給他當。
胤祥也有自己的不快,並非因為加官晉爵,而是那個與他有著相同生日的兒子,隻活了短短四個多月。初冬迎著雪花降生,又隨著春花同逝,的連個名字都還沒來得及起,便離開了人世。我不厚道的想著,還好,還好不是孝顏生的,不然,他們的這一年更要難過。
四月,才剛入夏,康熙便早早起程,帶著兒子們前往塞外,胤祥仍是隨行其中,除了他還有太子,三爺,老七老八老十以及十四。
我覺得氣氛中滿是不出的詭異,提心吊膽,卻無處宣泄。
對於胤禛來,除了成為親王還有一個好消息,他培養了多年的年羹堯成為了內閣學士,很快又升任四川巡撫。對我來,卻並不好,因為年二走了,留下了妹妹,留在親王府。
任誰都看得出,年羹堯有多疼這個妹,走到哪裏帶到哪裏,如同康熙對胤祥,又怎麽可能放心的把她一人獨自留在京中。這算不算是他在對胤禛表忠心,人走了心在。難道,他一都不擔心將來會賠了妹妹又折兵?
我胡亂的想著,不知到最後謎底揭開的那一天,年大將軍可會後悔今日的決定。
府裏的女人們比離府前開心,偶爾能夠聽到她們在院子裏傳來的笑聲。即使她們似乎並不喜歡年家妹,卻也明白現在的她什麽都不是,隻是一個寄人籬下的類似孤女。她們的開心緣自於地位的提升,哪怕自己的身份仍是低微,卻也開心自己的男人成為了親王,哪怕現在的親王前麵還沒有被康熙賜名。
歡快的日子似乎又掩蓋了昨日的傷痛,女人,總是容易傷心,又更容易滿足。
我開始著手縫製嫁衣,胤禛好奇地看著問我準備做給誰,我告訴他是為淑慎和紅挽在做。他要笑不笑地輕撇嘴角,置了手裏的書坐到我身旁,看著針線不停穿過大紅色的綢緞,無奈地從我手中接過放到一邊。
“挽兒才九歲,你這衣裳準備做幾年?”
我直直地盯著他,在他眼睛裏找尋一種叫做不舍的情緒,似乎是有,才低下頭聲迴道:“淑慎已經十四了,我希望她可以再長大一些才嫁出門,女孩子太早嫁人……不好。”
胤禛拉我靠在他肩上,聲音很低,我努力地聽才明白他在什麽,“十八年了,你現在太早嫁給我不好?”
我搖搖頭枕在他肩上,一手搭在他背後的腰帶上,一手以手指描畫著他胸前的團龍圖案,五隻爪。
他的手覆在我手掌上,固定在他胸前遮擋住那隻金色的龍,低了頭像是在看我又像是在等我的迴答。
我長舒一口氣又往他脖子上靠了靠,才緩緩開了口,“很多事不是以年齡來界定的,有些人活了一世都不一定明白自己想要什麽能要什麽,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放棄了什麽,更何況是感情這種最虛無的事。胤禛,最初嫁給你的時候我不懂愛情,也沒有奢望過。雖然隻有半年時間,我卻後悔浪費了那麽多與你共渡的光陰。若是可以重新選擇,上輩子上上輩子我一早兒就把你定下來,生生世世都和你在一起。”
“除了我,你還想要什麽?”胤禛的下巴抵在我頭上,聲音悶悶地傳過來,“記得我當貝勒那年,你過我會直接做親王,還要我到時謝你。現在,你不開心麽?”
我將臉埋進他衣服裏無奈的笑,那麽久遠的事他若不提我怕是都要忘了吧,他倒像是當了真,以為我很想做親王福晉麽?就算他將來做了皇帝讓我做皇後,還不就是一個男人加一個女人,一對夫妻,又能有什麽區別。
“隻要是你要的,我都會想辦法給你,我了就能做到。”隨著他的話,我背上的手掌微微用力移到腦後,輕輕揉著我的頭發。
“胤禛。”我抬起頭看著他,想著心裏的話認真地給他聽,“我隻要你,要你和孩子還有家人都能快樂,還要健康。這世上有太多我們想要的東西,偏這兩樣卻是最難的。”
胤禛看著我了頭,薄唇抿了好久才微微動了下,“你的身子倒是養得好些了,這段時間確實太多事,你再等等,過些日子我帶你去看兒子。”
“不用,我知道你忙,也不用去看他。隻要我們不去,他就是安全的就是好的,我隻要他好。”
“放心。”
關於弘暉,我還是能放心的,至少有胤禛保護他。已經失去過一次的兒子,我相信他不會再給任何人機會讓他失去第二次。
至於其它,隨時間慢慢去看吧。
無力改變也無需改變,隻能靜觀其變,後行。
☆、144.不爭之爭2
對於胤禛成為親王一事,府裏所有的女人都開心,包括那個寄居的年妹,似乎偏隻我一個人沒有強烈的喜悅反應,讓他覺得很不爽。
我在紙上寫了一個字疊好又用緞布包好鎖進一個匣子,將鑰匙交胤禛,“當年我了你會直接做親王,那時你便不信。今日我在這匣子裏鎖了一個字,等這府門換了匾額時,你打開來看,若是……與我寫的字一樣,你可得應我一件事兒。”
胤禛挑眉看著我,手裏攥著那把的鑰匙,沉聲問道:“何事?”
“我還沒想到,隻是被你纏得煩了,沒有辦法。”我將匣子收進櫃子的角落,確定他看清楚放在哪裏,才轉身走到桌邊坐下,取過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見他眉峰漸攏薄唇微抿,忙放下杯子又走迴他身邊,“你做了親王,我怎麽可能不高興,隻是也用不著滿院子亂轉到處吆喝吧,那也忒沒出息了,不是給王爺丟人麽。至於要王爺應的事,等我什麽時候想到了,再同王爺您,隻盼著那個時候,王爺您貴人莫忘。”
胤禛按住我輕輕拍在他胸前的手,探究地看著我的眼睛,聲音仍是低沉,“你的話我何時忘過,隻是……怎麽總像個算命先生?”
“是麽?”我看著他故作驚訝又開心地笑起來,轉身靠在他身上隨口迴道:“趕明兒,要真是再猜中了,我就上天橋支個攤兒去,專門給人看相。什麽術士半仙兒的通通退散,遠到秦晉漢魏,近到唐宋元明,再往後推個幾百年,我也知道,就是傳中的全仙兒。”
胤禛低頭湊在我仰起的臉上仔細看著,嘴角微撇搖了搖頭,“你不高興吧,這會兒又樂成這副樣子,什麽渾話都。親王福晉去給人算命?你還是在家好好地相夫教子吧。仔細讓挽兒聽見了,又跟著你學這些不正經的。”
“咦?”我歪了頭靠在他肩上躲開他的逼視,不讚同地反問,“你不是挽兒像阿瑪麽?不正經與我有何關係?難不成好的都是你的功勞,不好的倒成了我的不是,好在沒有再多生一個,不然還不知你怎麽編排我。弘暉和弘晚都像我,哪個又不正經了,你才是要好好檢討的那個。挽兒……都是被你寵壞的。”
我的話音未落,被他握著的手已被放開,拇指指腹快速在我唇上,白玉的溫潤貼在唇邊輕輕摩娑。胤禛的臉近在咫尺,氣息吹拂在我鼻尖唇畔,墨黑色的眸子亮了又暗的緊盯著我。我努力地數著他的唿吸,與我的緩慢規律不同,急而重,數到最後才發現我的也變成了他的節奏。
這個男人快要1歲了,還沒有蓄須,幹淨的臉上仍是棱角分明,仍是那兩片薄薄的唇像是沒有隨著時間發生變化。我仰頭看著他覺得脖子都有些僵硬了,圈在我腰前的手臂卻沒有動過,他就這麽近距離的安靜地看著我,除了撫在我唇上的拇指,還有我們之間錯亂的唿吸,一切都像是靜止了。
“你的良心呢?……你的事兒哪件沒應過你,隻怕你什麽也不要。”他的話像是直接歎進我心裏,又被他以唇舌封堵。
夏天的風裏吹著悶熱的潮濕,透過門窗的縫隙飄浮在屋子裏。這樣的夏天,不知何時能換成涼爽的秋,隻怕,很快又是新的一年。
1歲而已,我卻已經在這裏生活了18年,熟悉了這裏的一切,熟悉身邊這個男人,卻始終無法預知此後的十年。那時,我們之間,怕是也迴不到過去了。
胤禛又變迴了很多年前的樣子,常常呆在府裏看書抄經,或是檢查弘晚兄弟三人的課業。偶爾聽紅挽彈箏,或是教我,每天都在府裏吃飯很少出門,也再沒有人深更半夜進府與他秉燭夜談。似乎,再找不迴這兩年間他忙碌的影子。
隻是在某個夜裏,我仍是不知他去了哪個屋裏,與哪個女人在一起。我早就習慣不再等他,若是他來會在紅挽入睡前就進門,若是不來,我們早早便睡。
府裏的氣氛也變得更好,每個女人都會笑,隻是都更守規矩,卻再不會發生誰去算計誰的事。也許,因為我們之間也沒什麽再值得算計的,因為誰的屋子裏,都沒有傳出所謂的喜訊。
年家妹過得很恣意,我們的後院也像是她的,絲毫不把自己當作外人。1歲的她和每個人都有有笑,常能在府裏聽到她的柔聲細語或是淺笑低吟,讓我錯以為當年那個神似林妹妹的六歲稚女,搖身一變成了今日的薛家寶釵,八麵玲瓏在親王府裏活得風生水起。
下人們都知道,這位年家姐是個百裏挑一的好姑娘,不止模樣俊俏,脾氣稟性更是讓人讚不絕口,誰若是娶了她指定錯不了。
後院的女人們沒有把她當成假想敵,即使她再漂亮討喜風評勝過自己,卻誰也不曾為難過她這個寄居的外姓女孩,即使沒有人告訴過她們這位女孩是何來曆。她們都有女人天生的敏銳嗅覺,全都清楚地看懂她對胤禛的仰慕,卻已經聰明得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再沒人肯做那明知會挨打的出頭鳥。
我不知道胤禛懂不懂她的心思,至少在我看來,她雖含蓄卻也從不放棄任何與他對視的機會。在未得到他的迴應時,她更是隱得迅速而自然,像是什麽也沒發生過。
在這座府裏,他給了她衣食無憂的生活,給她簡單快樂的日子,卻從未有任何逾矩的表現。我矛盾得發現自己竟然有些失望,許是突然又迴到了安逸的生活,自己找不痛快吧。我無聊地對自己,也許胤禛也還記得曾經的那個女孩,與弘暉同齡一起玩兔子時的樣子,她得能做他的女兒了,怎麽下得了手。
京城才有了絲涼爽的秋意,康熙便迴來了,像是出發時一樣,身體不錯心情不錯。胤禛又開始按時上朝下朝的兩一線生活,偶爾胤祥與他一起迴府,兄弟二人也隻是坐在涼亭下對弈聊天,很少再談起朝堂政事。
我們仍是住在未有名的親王府,似乎這裏雖,遠比不上園子的寬闊美麗,卻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每個人都是。也許,因為這裏有他。
九月底,陪伴我生活了十年的四毛也走完了屬於它的狗生旅程,這隻曾經給我給弘暉帶來無限快樂的狗,安靜地去了,在弘晚的懷裏閉上不再烏黑的眼睛。紅挽靠在弟弟肩上,纖細的手指不停撫摸著它逐漸僵硬冰冷的身體,即使白色的長毛仍是光潔如昔,卻怎麽也無法再用粉色的舌頭去舔她的溫熱指尖。
烏咪偎在四毛身上,不停地舔著它的毛發,我模糊地看著,有些分不清楚那到底是一隻貓和一隻狗,還是我的兩個家人。也許在人類的世界裏,今後的烏咪,就變成了孤家寡人,少了相依為命的親人吧。
弘晚就像當年的弘暉,蹲在胤禛身旁將四毛埋在花園的土裏。他不會像弘暉一樣念往生咒,也不掉眼淚,卻讓我看到他眼睛裏像是失去親人一樣的傷痛。
沒隔幾天,胤禛和胤祥抱了一對狗迴來,送到紅挽姐弟懷裏。兩個孩子愣愣地抱著,許久才對著那兄弟二人笑了笑,安靜地抱著屬於自己的新寵物迴了房。他們已經長大了,很難再像時候那樣快速地忘卻傷痛,卻體貼地明白這是父親和叔叔的心意,會努力的微笑。
我的房裏隻剩下烏咪,常常四爪朝天地仰躺在窗口下的軟榻上曬太陽,懶洋洋地享受。也許,它還再能多活幾年吧,貓的壽命總是比狗要長一些。我越來越怕這種生命的規律或是無常,生離死別,哪個都讓人難以接受。
十月初,又到風雪季節,京城仍是寒涼,我們接到了來自康熙的恩旨。
胤祉被賜名為和碩誠親王,胤祺是和碩恆親王,還有胤佑的多羅淳郡王,以及胤誐的多羅敦郡王。而胤禛,如我所知,和碩雍親王。
我們的府門上終於換了嶄新的匾額,名副其實的——雍親王府。
還有那座距離暢春園很近的園子,也有了她的名字。康熙把它正式賜給了他的四兒子,並以胤禛的法號圓明居士命名,成為了後世名冠中外的圓明園。
我覺得康熙應該很喜歡胤禛,至少懂他,或是期許。
隻是不知,在這樣無上的恩寵下會掩蓋什麽樣的波瀾,在這個看似平和的年月。
☆、145.不爭之爭3
胤禛捏著手裏的字條靜默地看著,我幾乎以為他石化的時候,他才抬起頭看向我。
其實,我寫的是個“庸”,隻同音並未同字。
我也怕啊,怕被當成妖孽……全仙兒這個職業,也不是那麽好做的,尤其還沒有卦錢,更要懂得庸的道理,才能保證命長存。
庸,平常也。
中庸之道,是孔夫子眼中的最高道德標準。教人執中守正、折中致和、因時製宜,堅持中庸之道,要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盡性。
關於中庸,我並未仔細研究過,隻是當年愛看漫畫,抱著蔡誌忠的《中庸》看過兩迴,又照著畫了幾篇,如此而已。好在,我記住了。
其實在我的思想裏這種人生的大道理,都該在實踐中習得,哪怕摔了跤再明白,才會記得更牢,而非來自書本文字的教誨。我相信偉大領袖毛爺爺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至於康熙賜給胤禛的雍字,和也。是否他也是因為太過了解這個兒子的脾氣稟性,所以在暗示提醒,或是讚他已經先一步做到?
康熙的身體仍未痊愈,胤禛留在府裏的時間越來越少,常常晝夜不分的進宮,與其它幾位兄弟服侍他們的皇阿瑪用藥。每每迴來不是坐在書房便是倒頭就睡,飯都吃不了幾口。我沒聽誰起康熙的病正在好轉,卻看著本就清瘦的他變得更是棱角分明,眼底滿是疲憊的青黑。
偶爾,他深夜才會迴到府裏,我就端碗熱粥送進書房,卻驚訝地看到閃進門的年羹堯。兩個男人同樣的瘦高,卻是不同的臉色,相同的隻有眼眸,屬於男人的堅定,閃在這樣的暗夜燭光下。
我從書房退出來,仔細地關好門,迴到自己房裏。我不確定胤禛是否在謀劃什麽,隻是知道這樣的秘密相見不該讓其它人知曉,便一早帶著幾個女人和孩子們住進了園子。在這個時候,我們都很少見到自己的男人,也許那座園子的美麗寬闊,會讓她們的心情好一些,即使記恨我,也無所謂。
紅挽姐弟已經九歲,臉孔仍是相像氣質卻截然不同,紅挽愛笑越大越像我,弘晚冷冷的樣子卻比弘暉更神似胤禛。姐弟二人感情很好,很有心有靈犀的默契,即使一個好動如兔子另一個安靜不多話。常常紅挽還沒開口,弘晚已經先一句堵住她要的話,急得姐姐扯著他的袖子氣得跳腳,他卻低著頭像他阿瑪一樣偷偷地笑。
在園子裏,我們幾個女人會像當年坐在三合院裏一樣,圍坐在正解凍融化的水邊涼亭裏曬太陽,看著那些長大的孩子們念書寫字彈琴。宋氏偶爾也會與我們一起,仍是很少開口卻變得安靜淡漠。
祈箏仍是與暮汐走得近,兩個女孩子已經脫了當年的稚氣,日漸成熟得像兩顆誘人的果子,卻少了懂得欣賞進而品嚐的良人。那個我們共有的男人,此時此刻,全副身心都係在宮裏的康熙身上,哪裏還會有時間享樂兒女情長。
蘭思總會看著淑慎無聲歎息,眼中盡是屬於母親的焦急與不舍。14歲的女兒在這個時代是適嫁的年齡,可是胤禛卻沒有提過,康熙也沒有旨意。我攬著乖巧溫順的淑慎看著有些哀怨的蘭思,能理解她的心情,卻不能認同。
我不喜歡這麽年幼的女孩子就嫁人為妻生兒育女,至少要再長大一些,哪怕再過三年,可是這樣的話又不能給蘭思聽,一番好意沒得讓她覺得我在拖累她的女兒。
整個正月,不管是宮裏還是宮外,仍是一派死氣沉沉,除了這座隻有女人孩子和貓狗的園子,尚能體會一絲陽光明媚。
正月廿二日子夜,我靠坐在床頭看著熟睡的紅挽,聽見外間的門吱啞一聲輕響,眉嫵問安的聲音隨之響起,胤禛竟然來了。
我披了外衣下地準備迎出去,他已走到近前,沒等我抬頭看清,雙臂便圈在我身後臉孔埋在我肩頸上,冰涼,迅速滲進輕薄的衣料和領口。我就站在床前任他抱著,良久,聽見他長長的歎息聲,手臂仍是緊緊的箍在我腰後,貼著我的身體卻由緊繃慢慢放鬆。
胤禛的臉貼著我的臉緩緩抬起,有些疼有些癢,我抬手摸著他下巴上冒出的胡碴,在指腹下堅定的立著。他的額頭抵住我時又向床上看了會兒,才無聲地拉過我肩上的外衣讓我穿好,攬著我走到外間接過眉嫵手裏的鬥篷披在我們身上。
我也不知道有多久沒在他懷裏睡過一個安穩的覺,也沒有刻意數過日子,隻是此時,靠在他胸前,聽著他的話,心放下又提起。
康熙決定複立皇太子,晚些時日便會詔告天下。
被他關起來的太子要重新登上曆史的舞台了,卻又要在不久的將來摔得更狠。
這是康熙為了安撫兒子們所做的決定,還是真的舍不得那個心愛的太子,我不得而知,也無從猜測。一切從開始的那一天起,便已注定,如何結束,也早已記載進我所知道的曆史。
我和胤禛誰也沒提那天夜裏進入貝勒府的年羹堯,也沒有提起我第二天帶著他的女人孩子搬進園子,隻是抱著彼此,感受久違的溫暖。這樣安靜又簡單的時間,越過越少。
我們沒有再話,看著窗外的黑夜漸逝,完整的半闕下弦月慢慢隱去,卻未及等到黎明的曙光,胤禛便走了,就像來時一樣,沒有人知道。
女人們仍是住在園子裏,看日月轉換,看春花爭先恐後的開,嫩綠的垂柳輕拂在水麵上,劃出水波粼粼,閃耀在陽光下。我們這些女人似乎已經習慣了這裏的景致,一磚一瓦一樓一閣,甚至是開了又謝的花,以及被春風吹皺了波紋的水。
當我們開始安心住在這裏,習慣於沒有男人的生活時,卻隨著康熙的一道旨意,又集體迴到了那座曾經的貝勒府。
現如今,該叫親王府了。
美麗的三月京城,終於迎來了遲來的春天。
皇太子複立了,詔告天下的同時,康熙諭宗人府封胤祉、胤禛、胤祺為親王,七阿哥胤佑和十阿哥胤誐直接晉為郡王,九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裪還有十四阿哥胤禎俱為固山貝子。不變的隻有胤禩,仍是那個貝勒爵位,另一個人便是我家哥哥——十三阿哥胤祥,仍是一名阿哥。
在去年的太子事件中,胤祥未見受到牽連,那為何胤禎都成了貝子,胤祥卻仍是阿哥。我不懂卻知道不能問,胤禛也沒有解釋,胤祥笑著他根本不在乎這些。我卻怎麽也想不明白,康熙那麽疼他,處處隨行的帶著,連泰山都讓他獨自前去拜祭,為何吝嗇得連個貝子都不肯給他當。
胤祥也有自己的不快,並非因為加官晉爵,而是那個與他有著相同生日的兒子,隻活了短短四個多月。初冬迎著雪花降生,又隨著春花同逝,的連個名字都還沒來得及起,便離開了人世。我不厚道的想著,還好,還好不是孝顏生的,不然,他們的這一年更要難過。
四月,才剛入夏,康熙便早早起程,帶著兒子們前往塞外,胤祥仍是隨行其中,除了他還有太子,三爺,老七老八老十以及十四。
我覺得氣氛中滿是不出的詭異,提心吊膽,卻無處宣泄。
對於胤禛來,除了成為親王還有一個好消息,他培養了多年的年羹堯成為了內閣學士,很快又升任四川巡撫。對我來,卻並不好,因為年二走了,留下了妹妹,留在親王府。
任誰都看得出,年羹堯有多疼這個妹,走到哪裏帶到哪裏,如同康熙對胤祥,又怎麽可能放心的把她一人獨自留在京中。這算不算是他在對胤禛表忠心,人走了心在。難道,他一都不擔心將來會賠了妹妹又折兵?
我胡亂的想著,不知到最後謎底揭開的那一天,年大將軍可會後悔今日的決定。
府裏的女人們比離府前開心,偶爾能夠聽到她們在院子裏傳來的笑聲。即使她們似乎並不喜歡年家妹,卻也明白現在的她什麽都不是,隻是一個寄人籬下的類似孤女。她們的開心緣自於地位的提升,哪怕自己的身份仍是低微,卻也開心自己的男人成為了親王,哪怕現在的親王前麵還沒有被康熙賜名。
歡快的日子似乎又掩蓋了昨日的傷痛,女人,總是容易傷心,又更容易滿足。
我開始著手縫製嫁衣,胤禛好奇地看著問我準備做給誰,我告訴他是為淑慎和紅挽在做。他要笑不笑地輕撇嘴角,置了手裏的書坐到我身旁,看著針線不停穿過大紅色的綢緞,無奈地從我手中接過放到一邊。
“挽兒才九歲,你這衣裳準備做幾年?”
我直直地盯著他,在他眼睛裏找尋一種叫做不舍的情緒,似乎是有,才低下頭聲迴道:“淑慎已經十四了,我希望她可以再長大一些才嫁出門,女孩子太早嫁人……不好。”
胤禛拉我靠在他肩上,聲音很低,我努力地聽才明白他在什麽,“十八年了,你現在太早嫁給我不好?”
我搖搖頭枕在他肩上,一手搭在他背後的腰帶上,一手以手指描畫著他胸前的團龍圖案,五隻爪。
他的手覆在我手掌上,固定在他胸前遮擋住那隻金色的龍,低了頭像是在看我又像是在等我的迴答。
我長舒一口氣又往他脖子上靠了靠,才緩緩開了口,“很多事不是以年齡來界定的,有些人活了一世都不一定明白自己想要什麽能要什麽,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放棄了什麽,更何況是感情這種最虛無的事。胤禛,最初嫁給你的時候我不懂愛情,也沒有奢望過。雖然隻有半年時間,我卻後悔浪費了那麽多與你共渡的光陰。若是可以重新選擇,上輩子上上輩子我一早兒就把你定下來,生生世世都和你在一起。”
“除了我,你還想要什麽?”胤禛的下巴抵在我頭上,聲音悶悶地傳過來,“記得我當貝勒那年,你過我會直接做親王,還要我到時謝你。現在,你不開心麽?”
我將臉埋進他衣服裏無奈的笑,那麽久遠的事他若不提我怕是都要忘了吧,他倒像是當了真,以為我很想做親王福晉麽?就算他將來做了皇帝讓我做皇後,還不就是一個男人加一個女人,一對夫妻,又能有什麽區別。
“隻要是你要的,我都會想辦法給你,我了就能做到。”隨著他的話,我背上的手掌微微用力移到腦後,輕輕揉著我的頭發。
“胤禛。”我抬起頭看著他,想著心裏的話認真地給他聽,“我隻要你,要你和孩子還有家人都能快樂,還要健康。這世上有太多我們想要的東西,偏這兩樣卻是最難的。”
胤禛看著我了頭,薄唇抿了好久才微微動了下,“你的身子倒是養得好些了,這段時間確實太多事,你再等等,過些日子我帶你去看兒子。”
“不用,我知道你忙,也不用去看他。隻要我們不去,他就是安全的就是好的,我隻要他好。”
“放心。”
關於弘暉,我還是能放心的,至少有胤禛保護他。已經失去過一次的兒子,我相信他不會再給任何人機會讓他失去第二次。
至於其它,隨時間慢慢去看吧。
無力改變也無需改變,隻能靜觀其變,後行。
☆、144.不爭之爭2
對於胤禛成為親王一事,府裏所有的女人都開心,包括那個寄居的年妹,似乎偏隻我一個人沒有強烈的喜悅反應,讓他覺得很不爽。
我在紙上寫了一個字疊好又用緞布包好鎖進一個匣子,將鑰匙交胤禛,“當年我了你會直接做親王,那時你便不信。今日我在這匣子裏鎖了一個字,等這府門換了匾額時,你打開來看,若是……與我寫的字一樣,你可得應我一件事兒。”
胤禛挑眉看著我,手裏攥著那把的鑰匙,沉聲問道:“何事?”
“我還沒想到,隻是被你纏得煩了,沒有辦法。”我將匣子收進櫃子的角落,確定他看清楚放在哪裏,才轉身走到桌邊坐下,取過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見他眉峰漸攏薄唇微抿,忙放下杯子又走迴他身邊,“你做了親王,我怎麽可能不高興,隻是也用不著滿院子亂轉到處吆喝吧,那也忒沒出息了,不是給王爺丟人麽。至於要王爺應的事,等我什麽時候想到了,再同王爺您,隻盼著那個時候,王爺您貴人莫忘。”
胤禛按住我輕輕拍在他胸前的手,探究地看著我的眼睛,聲音仍是低沉,“你的話我何時忘過,隻是……怎麽總像個算命先生?”
“是麽?”我看著他故作驚訝又開心地笑起來,轉身靠在他身上隨口迴道:“趕明兒,要真是再猜中了,我就上天橋支個攤兒去,專門給人看相。什麽術士半仙兒的通通退散,遠到秦晉漢魏,近到唐宋元明,再往後推個幾百年,我也知道,就是傳中的全仙兒。”
胤禛低頭湊在我仰起的臉上仔細看著,嘴角微撇搖了搖頭,“你不高興吧,這會兒又樂成這副樣子,什麽渾話都。親王福晉去給人算命?你還是在家好好地相夫教子吧。仔細讓挽兒聽見了,又跟著你學這些不正經的。”
“咦?”我歪了頭靠在他肩上躲開他的逼視,不讚同地反問,“你不是挽兒像阿瑪麽?不正經與我有何關係?難不成好的都是你的功勞,不好的倒成了我的不是,好在沒有再多生一個,不然還不知你怎麽編排我。弘暉和弘晚都像我,哪個又不正經了,你才是要好好檢討的那個。挽兒……都是被你寵壞的。”
我的話音未落,被他握著的手已被放開,拇指指腹快速在我唇上,白玉的溫潤貼在唇邊輕輕摩娑。胤禛的臉近在咫尺,氣息吹拂在我鼻尖唇畔,墨黑色的眸子亮了又暗的緊盯著我。我努力地數著他的唿吸,與我的緩慢規律不同,急而重,數到最後才發現我的也變成了他的節奏。
這個男人快要1歲了,還沒有蓄須,幹淨的臉上仍是棱角分明,仍是那兩片薄薄的唇像是沒有隨著時間發生變化。我仰頭看著他覺得脖子都有些僵硬了,圈在我腰前的手臂卻沒有動過,他就這麽近距離的安靜地看著我,除了撫在我唇上的拇指,還有我們之間錯亂的唿吸,一切都像是靜止了。
“你的良心呢?……你的事兒哪件沒應過你,隻怕你什麽也不要。”他的話像是直接歎進我心裏,又被他以唇舌封堵。
夏天的風裏吹著悶熱的潮濕,透過門窗的縫隙飄浮在屋子裏。這樣的夏天,不知何時能換成涼爽的秋,隻怕,很快又是新的一年。
1歲而已,我卻已經在這裏生活了18年,熟悉了這裏的一切,熟悉身邊這個男人,卻始終無法預知此後的十年。那時,我們之間,怕是也迴不到過去了。
胤禛又變迴了很多年前的樣子,常常呆在府裏看書抄經,或是檢查弘晚兄弟三人的課業。偶爾聽紅挽彈箏,或是教我,每天都在府裏吃飯很少出門,也再沒有人深更半夜進府與他秉燭夜談。似乎,再找不迴這兩年間他忙碌的影子。
隻是在某個夜裏,我仍是不知他去了哪個屋裏,與哪個女人在一起。我早就習慣不再等他,若是他來會在紅挽入睡前就進門,若是不來,我們早早便睡。
府裏的氣氛也變得更好,每個女人都會笑,隻是都更守規矩,卻再不會發生誰去算計誰的事。也許,因為我們之間也沒什麽再值得算計的,因為誰的屋子裏,都沒有傳出所謂的喜訊。
年家妹過得很恣意,我們的後院也像是她的,絲毫不把自己當作外人。1歲的她和每個人都有有笑,常能在府裏聽到她的柔聲細語或是淺笑低吟,讓我錯以為當年那個神似林妹妹的六歲稚女,搖身一變成了今日的薛家寶釵,八麵玲瓏在親王府裏活得風生水起。
下人們都知道,這位年家姐是個百裏挑一的好姑娘,不止模樣俊俏,脾氣稟性更是讓人讚不絕口,誰若是娶了她指定錯不了。
後院的女人們沒有把她當成假想敵,即使她再漂亮討喜風評勝過自己,卻誰也不曾為難過她這個寄居的外姓女孩,即使沒有人告訴過她們這位女孩是何來曆。她們都有女人天生的敏銳嗅覺,全都清楚地看懂她對胤禛的仰慕,卻已經聰明得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再沒人肯做那明知會挨打的出頭鳥。
我不知道胤禛懂不懂她的心思,至少在我看來,她雖含蓄卻也從不放棄任何與他對視的機會。在未得到他的迴應時,她更是隱得迅速而自然,像是什麽也沒發生過。
在這座府裏,他給了她衣食無憂的生活,給她簡單快樂的日子,卻從未有任何逾矩的表現。我矛盾得發現自己竟然有些失望,許是突然又迴到了安逸的生活,自己找不痛快吧。我無聊地對自己,也許胤禛也還記得曾經的那個女孩,與弘暉同齡一起玩兔子時的樣子,她得能做他的女兒了,怎麽下得了手。
京城才有了絲涼爽的秋意,康熙便迴來了,像是出發時一樣,身體不錯心情不錯。胤禛又開始按時上朝下朝的兩一線生活,偶爾胤祥與他一起迴府,兄弟二人也隻是坐在涼亭下對弈聊天,很少再談起朝堂政事。
我們仍是住在未有名的親王府,似乎這裏雖,遠比不上園子的寬闊美麗,卻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每個人都是。也許,因為這裏有他。
九月底,陪伴我生活了十年的四毛也走完了屬於它的狗生旅程,這隻曾經給我給弘暉帶來無限快樂的狗,安靜地去了,在弘晚的懷裏閉上不再烏黑的眼睛。紅挽靠在弟弟肩上,纖細的手指不停撫摸著它逐漸僵硬冰冷的身體,即使白色的長毛仍是光潔如昔,卻怎麽也無法再用粉色的舌頭去舔她的溫熱指尖。
烏咪偎在四毛身上,不停地舔著它的毛發,我模糊地看著,有些分不清楚那到底是一隻貓和一隻狗,還是我的兩個家人。也許在人類的世界裏,今後的烏咪,就變成了孤家寡人,少了相依為命的親人吧。
弘晚就像當年的弘暉,蹲在胤禛身旁將四毛埋在花園的土裏。他不會像弘暉一樣念往生咒,也不掉眼淚,卻讓我看到他眼睛裏像是失去親人一樣的傷痛。
沒隔幾天,胤禛和胤祥抱了一對狗迴來,送到紅挽姐弟懷裏。兩個孩子愣愣地抱著,許久才對著那兄弟二人笑了笑,安靜地抱著屬於自己的新寵物迴了房。他們已經長大了,很難再像時候那樣快速地忘卻傷痛,卻體貼地明白這是父親和叔叔的心意,會努力的微笑。
我的房裏隻剩下烏咪,常常四爪朝天地仰躺在窗口下的軟榻上曬太陽,懶洋洋地享受。也許,它還再能多活幾年吧,貓的壽命總是比狗要長一些。我越來越怕這種生命的規律或是無常,生離死別,哪個都讓人難以接受。
十月初,又到風雪季節,京城仍是寒涼,我們接到了來自康熙的恩旨。
胤祉被賜名為和碩誠親王,胤祺是和碩恆親王,還有胤佑的多羅淳郡王,以及胤誐的多羅敦郡王。而胤禛,如我所知,和碩雍親王。
我們的府門上終於換了嶄新的匾額,名副其實的——雍親王府。
還有那座距離暢春園很近的園子,也有了她的名字。康熙把它正式賜給了他的四兒子,並以胤禛的法號圓明居士命名,成為了後世名冠中外的圓明園。
我覺得康熙應該很喜歡胤禛,至少懂他,或是期許。
隻是不知,在這樣無上的恩寵下會掩蓋什麽樣的波瀾,在這個看似平和的年月。
☆、145.不爭之爭3
胤禛捏著手裏的字條靜默地看著,我幾乎以為他石化的時候,他才抬起頭看向我。
其實,我寫的是個“庸”,隻同音並未同字。
我也怕啊,怕被當成妖孽……全仙兒這個職業,也不是那麽好做的,尤其還沒有卦錢,更要懂得庸的道理,才能保證命長存。
庸,平常也。
中庸之道,是孔夫子眼中的最高道德標準。教人執中守正、折中致和、因時製宜,堅持中庸之道,要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盡性。
關於中庸,我並未仔細研究過,隻是當年愛看漫畫,抱著蔡誌忠的《中庸》看過兩迴,又照著畫了幾篇,如此而已。好在,我記住了。
其實在我的思想裏這種人生的大道理,都該在實踐中習得,哪怕摔了跤再明白,才會記得更牢,而非來自書本文字的教誨。我相信偉大領袖毛爺爺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至於康熙賜給胤禛的雍字,和也。是否他也是因為太過了解這個兒子的脾氣稟性,所以在暗示提醒,或是讚他已經先一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