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魔多薩滿的提議讓上麵的大薩滿與卡魯等人頗為無語,因為他們發現現在黑門幾乎是要真的守不住了,而且是無解的那種防守,聯軍幾乎是全程在壓著魔多打,魔多除了人多一些,幾乎沒有任何的優勢,而就算是人多的優勢,現在也是格外的不明顯,如果一定要在黑門決戰的話,魔多的勝算是真的不大。

    大薩滿們此時互相看了一眼,然後都把目光放在了卡魯身上,因為放棄黑門後能夠與聯軍再次進行決戰的地方,就隻有黑塔了,大君為自己修建的居所,但是黑塔現在是卡魯的控製地,想要在哪裏繼續戰鬥,就一定要征求的卡魯的同意,而且大薩滿們之所以這麽熱心,除了在黑塔決戰勝利後極有可能損失奪取整個黑塔的控製權,也是因為在黑塔決戰,他們有著無盡的信心,因為黑塔不僅僅是一座塔,而是一座擁有大君遺骸的要塞,或者說,是一座能夠依靠大君身軀運作起來的魔法要塞。

    對於這一點外界倒是有那麽一些傳聞,但是從來沒有人能夠打到黑塔下,所以也就無從得知,但是大薩滿和卡魯這種級別的高層卻是知道的,黑塔真的是一座魔法要塞,或者說黑塔的種種神奇效果,在他們看來就是魔法的表現,而且是超級魔法級別的。

    黑門的防守已經事不可為,卡魯心裏也是清楚的,他看了看這些觀望自己的大薩滿們,心裏默默歎了一口氣,事到如今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我們可以撤,但是不能直接撤,黑門必須要留下足夠多的人來防守才行,不然我們不可能成功的退到黑塔!”

    卡魯的話讓其他人一喜,尤其是大薩滿聯盟的人,而至於派誰留下的問題那就簡單了,魔多就是人多,如果不是要在這裏消滅聯軍而是拖延住聯軍的話,那麽完全可以留下地精火槍手和半獸人戰團的士兵就行了,黑門有的是暗道和隱蔽所,完全能夠在這裏好好的打一段時間的遊擊,到時候大不了在退迴黑塔的路上重新征兆一批,隨著幾年的內戰打的黑地元氣大傷,但是這些損失應該還是能夠補充迴來的。

    而至於黑門這種城牆能不能夠滿足防禦的需求,魔多高層沒有任何的顧慮,實際上要塞並不是那種單純的厚重城牆,或者多修幾層就完了的,要塞的發展和建設是極為完善甚至可以稱之為完美的存在,就拿地球的要塞發展來說,在早期,要塞主要是一種混合了城堡、宮殿和要塞的建築結構,此後這三種建築開始分化了。最初的要塞往往是特別加固的城堡。通常複合在大城堡裏麵。要塞功能主要是作防禦之用,通常由城堡屬民執行防守。如果外城遭外敵攻陷,防衛者可以撒守至要塞中作最後的防禦。在許多著名的城堡案例中,這種複合性的建築是先從要塞蓋起,原本便是該舊址的防禦工事。隨著時間演進,這個複合建築會向逐漸向四周擴建,包括外城牆和箭塔,以作為要塞的第一道防線。

    而要塞真正的發展則是在1494(應該是這個年份,小凡對歐洲史也不是很清楚)的意法戰爭中,在意大利的北部防禦問題得到了解決。

    法國人在那裏使用了一種新的火炮,對當時的情況來說,這種火炮很靈活,而且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裏重新射擊。因此在16世紀初意大利人開始研究更堅固的防禦設施。一些意大利城市利用臨時性的防禦係統來加固它們的城牆。一個相當有效的方式是直接在城牆後挖一條溝,在溝的後麵建一個用木杖和紡織品加強的圓弧形的牆。16世紀初中世紀的炮塔和馬蹄形的碉堡漸漸被五邊形的堡壘代替。這種堡壘幾乎完全沒有死角。最初發明這種堡壘的可能是一個意大利人,他為不少意大利城市建造了這種新的防禦設施。15世紀意大利著名建築師裏奧·貝蒂斯塔·阿爾貝蒂在《築城術》一書中提到一種新式防炮城堡——低矮厚牆、傾斜牆麵的星型多麵棱堡。這些堡壘的側麵都比較向後,假如堡壘被占領的話,防禦者還可以撤進一條第二道防線。這些防禦設施都是用石頭砌成的,或至少是在土牆外覆蓋了一層磚。

    而為了徹底解決死角的問題,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這些防禦設施總是正規的多變形,尤其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特別受歡迎。這些要塞內有士兵居住的地方,還有放武器的地方。在堡壘後部的側麵可以放火炮,這是這種堡壘的優點。假如敵人對要塞強功的話,他們就會陷入多方合擊之中。意大利人稱這種新的防禦係統“新式”,歐洲其他地方稱它為意大利式,後人更多地將其稱之為多麵棱堡。16世紀30年代,意大利人又把火炮融入這種棱堡,使得城堡重新獲得軍事優勢地位,防禦能力大大增強,要塞一旦被建成便極難被攻克。

    雖然在地球要塞的起點十分的統一,但是每個歐洲國家對要塞的理解與發展卻又個各不統一,所以歐洲有著各種各樣的要塞防禦,這一點與中土的各族一樣。

    中土最開始的要塞就是起源於人族,當時的人族除了經濟發達以外幾乎沒有什麽戰鬥力,但是人族很會修房子,所以人類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落,這其中就以要塞這種以戰爭為目的的建築最多,人族修建的要塞自然全部都是石質,但是這並不是意味著他們的要塞就一定能夠適用於所有的中土部落,就好比矮人喜歡在洞口大搞防禦,精靈喜歡用各種樹木來搭建防禦體係一樣,中土的要塞完全不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其中的差距有多大呢?文明的發展是相互的,地球的差距就足以說明中土的差距,就拿地球最主要的幾個群體來說吧。

    法國:新的要塞建築方式在歐洲其他地區普及得相當慢。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是戰爭的需要迫使人們建立要塞。16世紀中在法國爆發胡格諾戰爭,此後在法國建立了許多要塞。法國的新教徒在他們的城市裏設立了與荷蘭相似的土的要塞,這些要塞站在過去的城牆之前。這種要塞在法國被稱為胡格諾式的。胡格諾派最重要的城市拉羅謝爾從1569年起就完全被一層新式的牆和堡壘環繞,直到1628年法王的軍隊在圍困了十五個月後才占領它。法王通過這場戰爭才認識到要塞的價值。他也開始造要塞。不過法國的要塞在許多地方把過去的設計都理解錯了。

    英國:英國長時間保持著中世紀的炮塔,一直到16世紀後半葉英國才開始第一次實驗要塞。他們請了許多意大利人來幫忙。英國初期的要塞都很不規則,顯示了他們對要塞構造的不熟悉。英國的第一座要塞可能是1558年造的,它的外形不規則。象歐洲其他許多地區一樣,英國的要塞是在過時的城牆外用土的要塞來加強。英國城市的要塞後來獨有風格。倫敦等城市的周圍有一條由碉堡加強戰壕。這種戰壕使人聯想起歐洲大陸被圍困的城市外的防禦措施。一直到1642年至1649年的英國內戰開始,新的要塞才在英國立足。在這場戰爭中建立的要塞大多數是土的,外麵包了一層木頭。為了抵抗敵人向城牆或堡壘衝鋒,在要塞外還立有石樁等。渥斯特和約克等城外還有碉堡防止敵人逼近城市。被包圍時英國人不建立對外的包圍圈,因此敵人的救兵到達後包圍者往往大敗而退。

    地中海地區:要塞在地中海地區傳播得非常快,當地的意大利人利用他們豐富的經驗來抵抗奧斯曼帝國的進攻。威尼斯在16世紀初就將他們在克裏特島和塞浦路斯的根據地加固了。克裏特島上的要塞城市幹尼亞在1669年被圍困多時後才被土耳其人攻克。約翰尼特騎士團在被土耳其於1523年逐出羅得島後也非常重視防禦係統。他們從1530年開始管理的馬耳他很快就建立了一座環繞的要塞,在城市的前方還建有一座要塞,以及時將敵人牽製住。1565年土耳其人在馬耳他登陸後立刻就開始進攻這座要塞,在衝鋒時五分之一的士兵喪身。當救兵來到時,土耳其不得不撤退。此後馬耳他成為了防禦最堅固的一座島。

    德國:德國的各個小國家在引入新的要塞建築方式的速度各不相同。1529年土耳其人包圍維也那使那裏的人感覺到堅固的防禦係統的必要性。此後不久他們就開始建築要塞了。當土耳其人1683年再次兵臨城下時,堅固的城牆和碉堡使他們可以堅持到援兵到達。16世紀中開始意大利的建築師開始將要塞的技術引入德國。1539年一個馬耳他人將紐倫堡的城堡改造為要塞。到16世紀末德國的建築師也學會了建造要塞的領要。1589年一位斯特拉斯堡的建築師發表了第一本德語的建築要塞的教學書。17世紀內漢堡、羅斯托克、柏林等城市都建造了要塞。在南德也有一些城市建造要塞,比如因戈爾施塔特。在三十年戰爭中敵人無法占領因戈爾施塔特,而當時德國其他許多利用舊的防禦設施的城市都被輕而易舉地攻克了。

    歐洲外:在歐洲國家的殖民地也有一些地方建立了要塞。1557年葡萄牙在東非的蒙巴薩造要塞,1603年在巴西的納塔爾。西班牙用要塞保護阿卡普爾科和哈瓦那等城市。舉世著名的美國紐約華爾街直譯是城牆街的意思,它的名字來源於荷蘭人1652年在當時的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要塞工程。那座牆是荷蘭式的土牆,市中心還特別由一座堡壘保護。

    要塞的不斷改進特別是將要塞與火炮技術相結合,使得歐洲的要塞攻防戰成為重大軍事課題。各方都投入精力對其進行研究,直到17世紀70年代,法國元帥、軍事工程師、現代工兵的創始人——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提出的塹壕攻城體係才得到解決。

    當時要塞的一個特點是它們很快就過時了,因為當時攻城武器的發展也很快。其結果是這些要塞不得不不斷更新。假如一座要塞一段時間裏沒人去管,它們很快就過時了。許多國家無法支付這筆巨款,就算要塞是土的,也實在太昂貴了。

    而到了19世紀,火炮的火力和射程不斷提高,這使要塞也不得不斷加固。在本來的要塞周圍人們還建立了一圈碉堡,這些碉堡成為承受進攻的主要成分。隨著陸軍的機動性的不斷提高,到20世紀中單純獨立的要塞幾乎已經完全沒有用了,因為敵人可以輕易地饒過它。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歐洲國家試圖用平行的要塞建築來保衛自己的邊界。法國的馬其諾防線和德國的齊格弗裏德防線是典型的例子。這些要塞的建築、維修,它們不斷要有人駐守,這些花費與它們的軍事作用相比完全是不相稱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時候納粹德國的宣傳機構又提出了要塞作為戰略防禦的理論。他們宣稱東歐的一些城市如弗羅克勞是要塞,要不負一切代價守住。實際上這些城市根本不適合要塞作戰,在與蘇聯紅軍進行街巷戰中,它們受到了極大的破壞。

    要塞在地球已經開始走向下坡,但是在中土卻還遠遠沒有到達那種地步,黑門就是集大成者,他與其說是一個實心的寬厚城牆,還不如說是一個巨大的建築,在整個黑門的內部,甚至是兩邊的山脈中都擁有者數之不盡的地下建築,身後也有著巨大的堡壘,各種戰爭機器與暗道機關比比皆是,聯軍想要攻陷黑門,絕對不會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堂榮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小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小凡並收藏聖堂榮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