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大半天的角逐,兩邊的前三名終於產生了,而更激烈的競賽也即將開始。
稍事休息後,整個賽場的座位都調整了一下,兩邊的前三名坐在了各自陣營最前排還要向前三步遠的位置。他們身後的座位卻沒有多大變化,他們還要為各自陣營選拔出的佼佼者加油助威。
皇上見自己的兩個兒子分獲各自組別的第一名,高興得連嘴都合不起來,對小皇子也更肯定了幾分,轉頭對高皇後道:“景隆這孩子很聰明,好好培養應該不遜於景陽。”
高皇後想著她自己的心事,並沒有聽見皇上的話。她身後的貼身丫鬟聽見,輕聲叫她道:“皇後娘娘,皇後娘娘。”高皇後還是沒聽見,也還是沒有任何反應。
“哼……”皇上怒道。若不是當著眾人的麵,他非得發作不可。
皇上雖然心頭不喜,但有一個人卻很高興,那就是高國瑞。皇上是兩個兒子都進入前三之列,他是兩個女兒都進入前三之列,這如何讓他不高興?他不敢奢望跟皇上平起平坐,但這麽一來,皇上一定對他刮目相看的。
果真他正想著,皇上與高皇後聊不成天,又轉對他道:“瑞王爺的兩位千金不僅俊俏,也很博學啊。”皇上之所以口稱千金,是因為他實在不知道叫什麽。趙國瑞是皇上的叔叔輩,他的閨女與皇上的輩分相同,但她們又與自己的兒子們同窗,皇上隻覺得叫什麽都不大合適。
“皇上抬愛了。”趙國瑞彎腰道,“依臣瞧,還是景陽、景隆兩個孩子人有人才,文有文采,才配得上博學多識四字。”趙國瑞如何不知道皇上並不是特別喜歡小皇子,但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兩個孩子目前還小,誰知道將來會怎樣,當著眾人麵,趙國瑞誇完趙景陽、誇趙景隆,他誰也不敢得罪。
趙國瑞剛說完,又說道:“還是皇上教導有方,才能教育出這樣的奇才來。”趙國瑞拍馬屁的功夫特別厲害,無論怎麽說,最後一定會說到皇上身上。
皇上含笑點頭,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大家看在眼裏認為趙國瑞所說不假。
休息過後,座位也換罷後,競賽又將開始。主考官往場中一站,先讓敲鑼的試了一遍鑼。這場比賽的規則是主考官出題,鑼聲響起後年齡較小組的孩子可以進行搶答,若是年齡較小組的孩子沒有搶答或者沒有答上來,待第二聲鑼響後,年齡較大組的孩子方可搶答。
眾人隻覺得第一聲鑼還未停歇,第二聲鑼就馬上響了起來,兩聲之間即使有間隔也很短、很短。
再次明確規則後,主考官開始出題:“《禮記》中有一篇講的是六經之教,請問原文中表示‘失誣’的是哪一部典籍?”
鑼聲響起,年齡較小組別這邊鴉雀無聲,他們年紀還小,熟讀的是《論語》、《孟子》這種或者篇幅較短、韻律極強的典籍,或者故事性極強的典籍。至於《禮記》他們還沒接觸,更不知道其中的章節了。
“《詩經》。”小皇子站起來弱弱地道。他並不知道這道題的答案,但既然是六經之中,隨便說一個總有幾率猜對。
但小皇子並沒有猜對,就在主考官擺手的時候,第二遍鑼聲響起。
年齡較大組那邊也是鴉雀無聲,看來這道題的確有些難了。他們不是不能像小皇子那樣隨便亂猜一個,但幾人自重身份都沒有像那般做。
“《禮記》。”趙永瑜學著小皇子的樣子猜測道。
在趙永瑜答題,所有人都看向她的同事,趙景陽問旁邊的王文正道:“是什麽?”
“《尚書》。”王文正小聲地對趙景陽道。他說完又補充道:“《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
王文正果真博學,對於這樣的題都能答得上來。
趙永瑜的答案當然不正確,趙景陽生恐那些孩子亂猜之下,將答案猜中,便馬上站起來說道:“《尚書》。《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春秋》之失亂……”匆促之間,趙景陽也記不住那麽多,但僅憑這幾句已能獲得這一分。
趙景陽獲得的不僅是一分,還有在場所有人雷鳴般的掌聲。皇上含笑連連點頭,對趙景陽表示讚許。
小皇子有點懵,《禮記》他從沒接觸過,迴過頭來瞧向先生。先生微微搖頭,示意不礙事。有些典籍他雖然沒給小皇子講,但他講過的那些知識已足夠小皇子應付這場競賽,他年紀還小,還需要成長。
第一題答完,第二題又已來了,主考官問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這是出自《論語》中的句子,主考官正念著,小皇子也在心裏背誦道:“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這是一個人對孔聖人的讚揚,請問這個人是誰?”主考官問出了第二個問題。
“顏迴!”就在鑼聲剛剛響起的時候小皇子馬上站起來道。
這種問題還是考不住小皇子的,眾人也鼓掌對小皇子示以讚揚,掌聲雖不如給趙景陽的掌聲強烈。但小皇子心裏還是美滋滋的,他迴頭有瞧向先生,先生微微頷首,以示嘉許。他有瞧向皇上、皇後,見皇上也暗暗點頭,心裏更高興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比一,兩邊陣營勢均力敵,趙景陽和小皇子之間也沒分出勝負。
“第三題:子曰:‘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請問管仲當時射中公子小白的是哪個部位?”主考官又道。
子曰語語,出自於《論語》,而管仲到底射中當時還是小白的齊桓公哪裏,《論語》中並沒有記載。小皇子當然也答不出來。小皇子答不出來,他身邊的另外兩個孩子便更答不出來,第二遍鑼響後,趙景陽站起來答道:“是衣帶鉤,肚子的部位。”
這種題趙景陽就算不問任何人也能答得上來,二比一,趙景陽又得一分。
接下來的幾個問題比較簡單,小皇子有優先答題權,他不僅都搶到,而且都迴答對了,比分立時比趙景陽高出好多。
再接下來的幾個問題便比較難了,小皇子答不上來隻好由趙景陽他們作答,在趙永琪的謙讓下,在王文正的幫助下,趙景陽也答對了很多問題。
比賽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趙景陽和小皇子互有得分,趙永琪姐妹倆也有幾分入賬,王文正和趙士成僅得一兩分,分數雖少,卻也不至於掛零。
最終結果:小皇子憑借他年紀較小有優先答題權的優勢,高居總比分的第一名,而趙景陽僅以兩分之差屈居小皇子之下,獲得第二名。比賽還未結束,趙景陽便連連搖頭,對於這樣的結果,他顯然不是很滿意。
皇上見自己的兩個兒子表現得都這麽優異,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不住地喊道:“快賞、快賞……”
小皇子榮獲第一名,皇上賞了一盤金,一盤銀,無論是金錠子,還是銀元寶,每個少說都有五六兩重。小皇子頭一次得到這麽多獎賞,有些不知所措,他又迴頭瞧向先生,見先生不住地點頭這才敢收。
第二的趙景陽賞賜隻有一盤金子。他才不喜歡這些金子,他喜歡的是第一名的殊榮和在皇上心中的分量。
第三名的趙永琪獲得的賞賜隻有一盤銀子,她打算一會兒找趙景陽把他的那一盤金子訛過來。這樣她雖不是第一名,但她卻獲得了第一名的賞賜。
對競賽的前三名賞賜完,皇上趙景陽和小皇子叫到自己身邊,一手摟著一個,滿臉堆歡。兩個孩子一般優秀,這實在值得慶祝。
小皇子從小就沒見過皇上幾次,對於他不免有些生疏。但他們終歸是父子,在緊密地身體接觸後,這點生疏也都消失不見了。小皇子半依在皇上身上,隻覺得這懷抱真是太溫暖了。
高皇後也從她的思緒中走出來,她怎麽也想不到,獲得第二名的竟然是這個並不是很受待見的小皇子。好長時間不見,他好像又長高了一些,也更懂事了一些。看來這些日子,她真是有些虧待了小皇子。
高皇後看到小皇子那快到自己腰間的個頭兒,考慮到自己時日無多,心裏的那點溫柔登時化為烏有。她歎口氣,站起身來,表情也變得冷漠起來。
眾位皇親國戚難得聚這麽齊,當日晚間當然是大擺宴席。席間皇上對教小皇子的先生著意致謝,那先生受寵若驚,口中謙遜的同時,心中卻早已樂開了花。
晚宴中,群情歡暢,無不喝得酩酊大醉,小皇子雖不飲酒,但作為主角也陪宴到很晚。皇上的本意是讓他到皇後那裏去睡,但小皇子惦記著將這好消息告訴奶媽,告訴咻咻,便找個借口婉言拒絕了。
高皇後也不大想跟小皇子同睡,見他拒絕,並沒有強烈要求。
見二人都不大樂意,皇上也不強求,當下派人將小皇子和他得到的賞賜都送迴了奶媽處。
稍事休息後,整個賽場的座位都調整了一下,兩邊的前三名坐在了各自陣營最前排還要向前三步遠的位置。他們身後的座位卻沒有多大變化,他們還要為各自陣營選拔出的佼佼者加油助威。
皇上見自己的兩個兒子分獲各自組別的第一名,高興得連嘴都合不起來,對小皇子也更肯定了幾分,轉頭對高皇後道:“景隆這孩子很聰明,好好培養應該不遜於景陽。”
高皇後想著她自己的心事,並沒有聽見皇上的話。她身後的貼身丫鬟聽見,輕聲叫她道:“皇後娘娘,皇後娘娘。”高皇後還是沒聽見,也還是沒有任何反應。
“哼……”皇上怒道。若不是當著眾人的麵,他非得發作不可。
皇上雖然心頭不喜,但有一個人卻很高興,那就是高國瑞。皇上是兩個兒子都進入前三之列,他是兩個女兒都進入前三之列,這如何讓他不高興?他不敢奢望跟皇上平起平坐,但這麽一來,皇上一定對他刮目相看的。
果真他正想著,皇上與高皇後聊不成天,又轉對他道:“瑞王爺的兩位千金不僅俊俏,也很博學啊。”皇上之所以口稱千金,是因為他實在不知道叫什麽。趙國瑞是皇上的叔叔輩,他的閨女與皇上的輩分相同,但她們又與自己的兒子們同窗,皇上隻覺得叫什麽都不大合適。
“皇上抬愛了。”趙國瑞彎腰道,“依臣瞧,還是景陽、景隆兩個孩子人有人才,文有文采,才配得上博學多識四字。”趙國瑞如何不知道皇上並不是特別喜歡小皇子,但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兩個孩子目前還小,誰知道將來會怎樣,當著眾人麵,趙國瑞誇完趙景陽、誇趙景隆,他誰也不敢得罪。
趙國瑞剛說完,又說道:“還是皇上教導有方,才能教育出這樣的奇才來。”趙國瑞拍馬屁的功夫特別厲害,無論怎麽說,最後一定會說到皇上身上。
皇上含笑點頭,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大家看在眼裏認為趙國瑞所說不假。
休息過後,座位也換罷後,競賽又將開始。主考官往場中一站,先讓敲鑼的試了一遍鑼。這場比賽的規則是主考官出題,鑼聲響起後年齡較小組的孩子可以進行搶答,若是年齡較小組的孩子沒有搶答或者沒有答上來,待第二聲鑼響後,年齡較大組的孩子方可搶答。
眾人隻覺得第一聲鑼還未停歇,第二聲鑼就馬上響了起來,兩聲之間即使有間隔也很短、很短。
再次明確規則後,主考官開始出題:“《禮記》中有一篇講的是六經之教,請問原文中表示‘失誣’的是哪一部典籍?”
鑼聲響起,年齡較小組別這邊鴉雀無聲,他們年紀還小,熟讀的是《論語》、《孟子》這種或者篇幅較短、韻律極強的典籍,或者故事性極強的典籍。至於《禮記》他們還沒接觸,更不知道其中的章節了。
“《詩經》。”小皇子站起來弱弱地道。他並不知道這道題的答案,但既然是六經之中,隨便說一個總有幾率猜對。
但小皇子並沒有猜對,就在主考官擺手的時候,第二遍鑼聲響起。
年齡較大組那邊也是鴉雀無聲,看來這道題的確有些難了。他們不是不能像小皇子那樣隨便亂猜一個,但幾人自重身份都沒有像那般做。
“《禮記》。”趙永瑜學著小皇子的樣子猜測道。
在趙永瑜答題,所有人都看向她的同事,趙景陽問旁邊的王文正道:“是什麽?”
“《尚書》。”王文正小聲地對趙景陽道。他說完又補充道:“《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
王文正果真博學,對於這樣的題都能答得上來。
趙永瑜的答案當然不正確,趙景陽生恐那些孩子亂猜之下,將答案猜中,便馬上站起來說道:“《尚書》。《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春秋》之失亂……”匆促之間,趙景陽也記不住那麽多,但僅憑這幾句已能獲得這一分。
趙景陽獲得的不僅是一分,還有在場所有人雷鳴般的掌聲。皇上含笑連連點頭,對趙景陽表示讚許。
小皇子有點懵,《禮記》他從沒接觸過,迴過頭來瞧向先生。先生微微搖頭,示意不礙事。有些典籍他雖然沒給小皇子講,但他講過的那些知識已足夠小皇子應付這場競賽,他年紀還小,還需要成長。
第一題答完,第二題又已來了,主考官問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這是出自《論語》中的句子,主考官正念著,小皇子也在心裏背誦道:“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這是一個人對孔聖人的讚揚,請問這個人是誰?”主考官問出了第二個問題。
“顏迴!”就在鑼聲剛剛響起的時候小皇子馬上站起來道。
這種問題還是考不住小皇子的,眾人也鼓掌對小皇子示以讚揚,掌聲雖不如給趙景陽的掌聲強烈。但小皇子心裏還是美滋滋的,他迴頭有瞧向先生,先生微微頷首,以示嘉許。他有瞧向皇上、皇後,見皇上也暗暗點頭,心裏更高興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比一,兩邊陣營勢均力敵,趙景陽和小皇子之間也沒分出勝負。
“第三題:子曰:‘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請問管仲當時射中公子小白的是哪個部位?”主考官又道。
子曰語語,出自於《論語》,而管仲到底射中當時還是小白的齊桓公哪裏,《論語》中並沒有記載。小皇子當然也答不出來。小皇子答不出來,他身邊的另外兩個孩子便更答不出來,第二遍鑼響後,趙景陽站起來答道:“是衣帶鉤,肚子的部位。”
這種題趙景陽就算不問任何人也能答得上來,二比一,趙景陽又得一分。
接下來的幾個問題比較簡單,小皇子有優先答題權,他不僅都搶到,而且都迴答對了,比分立時比趙景陽高出好多。
再接下來的幾個問題便比較難了,小皇子答不上來隻好由趙景陽他們作答,在趙永琪的謙讓下,在王文正的幫助下,趙景陽也答對了很多問題。
比賽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趙景陽和小皇子互有得分,趙永琪姐妹倆也有幾分入賬,王文正和趙士成僅得一兩分,分數雖少,卻也不至於掛零。
最終結果:小皇子憑借他年紀較小有優先答題權的優勢,高居總比分的第一名,而趙景陽僅以兩分之差屈居小皇子之下,獲得第二名。比賽還未結束,趙景陽便連連搖頭,對於這樣的結果,他顯然不是很滿意。
皇上見自己的兩個兒子表現得都這麽優異,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不住地喊道:“快賞、快賞……”
小皇子榮獲第一名,皇上賞了一盤金,一盤銀,無論是金錠子,還是銀元寶,每個少說都有五六兩重。小皇子頭一次得到這麽多獎賞,有些不知所措,他又迴頭瞧向先生,見先生不住地點頭這才敢收。
第二的趙景陽賞賜隻有一盤金子。他才不喜歡這些金子,他喜歡的是第一名的殊榮和在皇上心中的分量。
第三名的趙永琪獲得的賞賜隻有一盤銀子,她打算一會兒找趙景陽把他的那一盤金子訛過來。這樣她雖不是第一名,但她卻獲得了第一名的賞賜。
對競賽的前三名賞賜完,皇上趙景陽和小皇子叫到自己身邊,一手摟著一個,滿臉堆歡。兩個孩子一般優秀,這實在值得慶祝。
小皇子從小就沒見過皇上幾次,對於他不免有些生疏。但他們終歸是父子,在緊密地身體接觸後,這點生疏也都消失不見了。小皇子半依在皇上身上,隻覺得這懷抱真是太溫暖了。
高皇後也從她的思緒中走出來,她怎麽也想不到,獲得第二名的竟然是這個並不是很受待見的小皇子。好長時間不見,他好像又長高了一些,也更懂事了一些。看來這些日子,她真是有些虧待了小皇子。
高皇後看到小皇子那快到自己腰間的個頭兒,考慮到自己時日無多,心裏的那點溫柔登時化為烏有。她歎口氣,站起身來,表情也變得冷漠起來。
眾位皇親國戚難得聚這麽齊,當日晚間當然是大擺宴席。席間皇上對教小皇子的先生著意致謝,那先生受寵若驚,口中謙遜的同時,心中卻早已樂開了花。
晚宴中,群情歡暢,無不喝得酩酊大醉,小皇子雖不飲酒,但作為主角也陪宴到很晚。皇上的本意是讓他到皇後那裏去睡,但小皇子惦記著將這好消息告訴奶媽,告訴咻咻,便找個借口婉言拒絕了。
高皇後也不大想跟小皇子同睡,見他拒絕,並沒有強烈要求。
見二人都不大樂意,皇上也不強求,當下派人將小皇子和他得到的賞賜都送迴了奶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