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嬰兒的到來雖然給太虛觀中的眾道士帶來了不少麻煩,但這樣一個小家夥也的確給道觀平添了許多歡樂。有張真人的偏愛,太虛觀中上上下下都很喜歡張道玄,除了一個叫陳道常的人。
陳道常的師父是張真人的師兄劉布鍾。那劉布鍾本是“布”字輩的大師兄,本應是太虛觀接衣缽的傳人。但他生性淡泊,一心隻想著雲遊四方,在教完眾弟子本事後,感覺時機已經成熟,便下山遊玩去了。從此太虛觀上下再也沒打聽到他的音訊,也不知是客死他鄉,還是羽化登仙了。
張真人感念劉布鍾讓位之恩,對他門下弟子總是加意地照顧,尤其是對陳道常。陳道常為人老練、辦事機瑾,深得張真人的歡心。有些本事張真人便是不教自己門下弟子,也要讓陳道常都了解透徹。不僅如此,張真人更是將陳道常當成下一代的太虛觀觀主來培養,觀中眾人見陳道常實有過人的本事,平輩中難有企及,對張真人的這一做法,也並沒有什麽怨念,平常對於陳道常也是禮敬有加。
可如今卻不一樣了,道觀中突然來了個張道玄,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張道玄的慢慢長大,觀中上上下下均已瞧出張真人對於他的神態已經遠不止師徒,倒更像是父子了。張真人對張道玄的關懷、放縱已經近乎於溺愛,這如何讓陳道常不憂心?
更為關鍵的是張道玄也已遠沒有剛被抱進道觀時那麽可愛,那麽討人喜歡。隨著他年齡的增長,他變得越來越調皮,越來越淘氣。小小年紀的他所能想到的惡作劇往往令很多大人都頭疼不已,他的那些師侄、師兄弟、師叔、師伯都被他玩弄玩弄於孤掌間,沒有一個人能逃得了。
張道玄年紀雖小,輩分卻大,他做了那些惡作劇後,輩分小的敢怒而不敢言,輩分高的礙著張真人的麵子也不與他一般見識。慣得小小的張道玄愈發地無法無天。
這期間也不是沒有人向張真人告狀,但張真人總是一笑置之,告誡眾人別與張道玄一般見識,待他再長大一些就好了。這般的溺愛當然令觀中眾人很是不滿,但他是觀主,眾人也沒法說什麽。
張道玄又長大了一些,非但沒有如張真人說的那樣好轉起來,反而與之前相比更顯淘氣了。他又淘氣又聰明,學起東西來也比常人快出好多、優秀很多。而他掌握的本事一多,道觀中的眾人未免就更倒黴了:供奉三清的淨瓶中可能盛放的是他的尿液,隨手拿起的供桃可能是他在石頭身上使的障眼法,午睡時噩夢不斷可能是他使的入夢術……
太虛觀中不僅眾道士深受其擾,連觀中養的龜、鶴也同樣沒有逃脫他的魔掌。張道玄曾經為了探究仙鶴沒有羽毛到底能不能飛起來,把其中的一隻雄鶴的羽毛都給拔幹淨了;他也曾為了探究池中的小龜到底能跑多快,而用小木棍一直敲打小龜的龜殼……
好好的一個清修之地就這樣被一個頑劣的孩童擾的雞犬不寧。
可眾人也不得不承認,張道玄頑劣歸頑劣,卻實有過人的本領,許多法術張道玄一學便會,一用便精,好似對這些法術有什麽記憶似的,一點既通。
張道玄在二十歲的時候,那些比他早入門十年、二十年的便已不是他的對手;待他二十五歲的時候,已可躋身太虛觀前十名之列。所有人都瞧出,照此下去,張道玄終究會青出於藍,強過張真人。張真人見小徒如此,更感暢懷。
在成長的這二十多年裏,張道玄已早不如小時的那般頑劣,他越修習這些法術,越能體會到道家精神的奧義,他便如陳道常的師父劉布鍾一樣,恬淡無為,萬事都順其自然。
按理說這般下去,太虛觀中應該過上了比較安生的日子,但陳道常總是把張道玄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就是因為張道玄的到來,他太虛觀觀主的位置才變的這麽動蕩,雖然就目前來看他的能力還在張道玄之上,可依照張道玄飛一般的進步態勢,這種領先又能持續多長時間呢?陳道常很是憂心。
終於在一次晚課之後,張真人露出口風說有意立張道玄為太虛觀觀主,陳道常才感覺到他不能再坐以待斃了,他要進攻,要搶占先機,幾十年來這太虛觀觀主之位一直是他的囊中之物,他不能讓已經裝進口袋裏的東西就這麽飛了。
陳道常最先想到的主意就是惡語中傷,他找來好幾位平常相交不錯的師兄弟、徒弟、師侄等流,告訴他們一些無中生有的閑話,讓他們一有機會就在張真人身旁念叨,盼望張真人顧及顏麵,久而久之打消立張道玄為太虛觀觀主的念頭。
但陳道常的這一計策並沒有成功。張道玄小時候頑劣成性,張真人聽到關於他的壞話不計其數,耳朵都能磨出繭子來。更且張道玄隨著年歲的增長脾氣秉性實有好轉,張真人看在眼裏,對那些流言蜚語並不怎麽放在心上。
陳道常見此計沒起什麽功效,以為這些師兄弟輩分太低,說出的話並不能讓人信服,便又去找他的師叔們。陳道常的師叔都是清修之人,怎會跟他參與這種事,當下都婉言相拒了。但還是有兩個人礙著劉布鍾的麵子,可憐陳道常多年來的努力、用功,一口答應下來。這兩個人一個叫楚布釗,一個叫韓布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楚布釗和韓布申之所以會答應幫助陳道常,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張道玄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也深受其害。楚布釗一個百歲開外的清修之士,突然在午睡之後發現自己留了一輩子的胡子被一個頑童給剪斷了,他能怎麽辦?打一頓、罵一頓都已沒有用,他隻能默默地接受。
韓布申就更慘了,他收藏了大半輩子的丹青妙筆平常連給人欣賞一下都舍不得,如今卻都淪為了張道玄塗鴉的畫布:青翠的山間漂浮著一個個黑色的圓圈,潺潺的小溪中遊著一隻隻足有青山大小的小雞……韓布申見一件件傳世之寶被張道玄盡毀,嚎啕大哭了一整天。
楚布釗和韓布申受了陳道常的挑撥,時不時地便在張真人耳邊訴說張道玄的不是,什麽練功偷懶啦、心術不正啦、懷有二心啦、背地裏和別人說張真人壞話啦……盡是些無中生有的話語。
張真人聽到這些找個機會當著楚韓二人的麵,把張道玄叫過來狠狠地批評一頓。張道玄見楚韓二人站在一旁冷眼旁觀,如何不知這是兩位師叔的惡語中傷,他也不與二人一般見識,聽過後鄭重地向二人道歉,隨後盈盈一笑,就當此事沒有發生過一般,照舊而行。張真人瞧在眼裏,愈發地喜歡。而楚韓二人見張真人把張道玄狠狠地批評了一頓,稍解心頭之恨,便把這些一五一十地跟陳道常說了,陳道常聽說對這結果也頗為滿意,便並沒有再繼續追究下去。
可沒過多長時間,陳道常便發現張真人對待張道玄的態度非但沒有冷落下來,而且言語間對他的迴護還尤勝往昔。陳道常這才知道沒那麽簡單——要扳倒張道玄光靠這種流言蜚語可不行,非得使些特別的手段。可是用什麽樣的手段呢?陳道常搜腸刮肚想了好半天才想到一個好主意。
張真人深得道家真傳,平常最討厭別人因為一些身外之物而一爭長短。所以即便是眾望所歸的陳道常也隻敢暗暗地使這些小手段,並不敢把自己的那些小心思公之於眾。而陳道常正是要在這一點上做文章。
陳道常暗中讓人做了一襲河洛太極袍,趁著張道玄不留意時,偷偷地塞進了張道玄的床底下。隨後叫人在道觀中暗布流言,說張道玄有意謀逆,有意奪位……
張道玄在太虛觀中雖有些特立獨行,可還是有幾個不錯的朋友。他們把聽到的這些流言蜚語偷偷地告訴張道玄。張道玄總是一笑置之,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那幾個朋友也知這些流言多半是有人故意陷害而傳出的,但他們可不如張道玄那麽豁達,揪住傳這些流言的人不放,順藤摸瓜,沒費多少工夫就摸到了陳道常那兒。待明白這些陰謀都是出自於陳道常時,幾人更明白其中的關鍵了。這幾人輩分低微,不敢與陳道常當麵對質,隻好暗暗地提醒張道玄小心。
張道玄感念幾位朋友的勞心勞力,對他們再三表示感謝。但對於幾人所說的要提防陳道常雲雲,還是不怎麽放在心上,他該吃吃、該喝喝,要怎樣、便怎樣,還是如往常一般,好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
又過了幾天,陳道常見流言已散播得差不多了,便采取了進一步的行動:他暗中派人把張真人請到張道玄的房中,並在他的床底下搜出了那件河洛太極袍。道觀中眾道士的道袍都是一般款式,隻有道觀的觀主和輩分極高的幾位才裁有不同款式的道袍。此時從張道玄的床下搜出款式這麽不凡的一件道袍,雖不能完全說明什麽,但也足見張道玄並不如他表麵上看起來那般老實,並不如看起來那般雲淡風輕。
陳道常的師父是張真人的師兄劉布鍾。那劉布鍾本是“布”字輩的大師兄,本應是太虛觀接衣缽的傳人。但他生性淡泊,一心隻想著雲遊四方,在教完眾弟子本事後,感覺時機已經成熟,便下山遊玩去了。從此太虛觀上下再也沒打聽到他的音訊,也不知是客死他鄉,還是羽化登仙了。
張真人感念劉布鍾讓位之恩,對他門下弟子總是加意地照顧,尤其是對陳道常。陳道常為人老練、辦事機瑾,深得張真人的歡心。有些本事張真人便是不教自己門下弟子,也要讓陳道常都了解透徹。不僅如此,張真人更是將陳道常當成下一代的太虛觀觀主來培養,觀中眾人見陳道常實有過人的本事,平輩中難有企及,對張真人的這一做法,也並沒有什麽怨念,平常對於陳道常也是禮敬有加。
可如今卻不一樣了,道觀中突然來了個張道玄,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張道玄的慢慢長大,觀中上上下下均已瞧出張真人對於他的神態已經遠不止師徒,倒更像是父子了。張真人對張道玄的關懷、放縱已經近乎於溺愛,這如何讓陳道常不憂心?
更為關鍵的是張道玄也已遠沒有剛被抱進道觀時那麽可愛,那麽討人喜歡。隨著他年齡的增長,他變得越來越調皮,越來越淘氣。小小年紀的他所能想到的惡作劇往往令很多大人都頭疼不已,他的那些師侄、師兄弟、師叔、師伯都被他玩弄玩弄於孤掌間,沒有一個人能逃得了。
張道玄年紀雖小,輩分卻大,他做了那些惡作劇後,輩分小的敢怒而不敢言,輩分高的礙著張真人的麵子也不與他一般見識。慣得小小的張道玄愈發地無法無天。
這期間也不是沒有人向張真人告狀,但張真人總是一笑置之,告誡眾人別與張道玄一般見識,待他再長大一些就好了。這般的溺愛當然令觀中眾人很是不滿,但他是觀主,眾人也沒法說什麽。
張道玄又長大了一些,非但沒有如張真人說的那樣好轉起來,反而與之前相比更顯淘氣了。他又淘氣又聰明,學起東西來也比常人快出好多、優秀很多。而他掌握的本事一多,道觀中的眾人未免就更倒黴了:供奉三清的淨瓶中可能盛放的是他的尿液,隨手拿起的供桃可能是他在石頭身上使的障眼法,午睡時噩夢不斷可能是他使的入夢術……
太虛觀中不僅眾道士深受其擾,連觀中養的龜、鶴也同樣沒有逃脫他的魔掌。張道玄曾經為了探究仙鶴沒有羽毛到底能不能飛起來,把其中的一隻雄鶴的羽毛都給拔幹淨了;他也曾為了探究池中的小龜到底能跑多快,而用小木棍一直敲打小龜的龜殼……
好好的一個清修之地就這樣被一個頑劣的孩童擾的雞犬不寧。
可眾人也不得不承認,張道玄頑劣歸頑劣,卻實有過人的本領,許多法術張道玄一學便會,一用便精,好似對這些法術有什麽記憶似的,一點既通。
張道玄在二十歲的時候,那些比他早入門十年、二十年的便已不是他的對手;待他二十五歲的時候,已可躋身太虛觀前十名之列。所有人都瞧出,照此下去,張道玄終究會青出於藍,強過張真人。張真人見小徒如此,更感暢懷。
在成長的這二十多年裏,張道玄已早不如小時的那般頑劣,他越修習這些法術,越能體會到道家精神的奧義,他便如陳道常的師父劉布鍾一樣,恬淡無為,萬事都順其自然。
按理說這般下去,太虛觀中應該過上了比較安生的日子,但陳道常總是把張道玄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就是因為張道玄的到來,他太虛觀觀主的位置才變的這麽動蕩,雖然就目前來看他的能力還在張道玄之上,可依照張道玄飛一般的進步態勢,這種領先又能持續多長時間呢?陳道常很是憂心。
終於在一次晚課之後,張真人露出口風說有意立張道玄為太虛觀觀主,陳道常才感覺到他不能再坐以待斃了,他要進攻,要搶占先機,幾十年來這太虛觀觀主之位一直是他的囊中之物,他不能讓已經裝進口袋裏的東西就這麽飛了。
陳道常最先想到的主意就是惡語中傷,他找來好幾位平常相交不錯的師兄弟、徒弟、師侄等流,告訴他們一些無中生有的閑話,讓他們一有機會就在張真人身旁念叨,盼望張真人顧及顏麵,久而久之打消立張道玄為太虛觀觀主的念頭。
但陳道常的這一計策並沒有成功。張道玄小時候頑劣成性,張真人聽到關於他的壞話不計其數,耳朵都能磨出繭子來。更且張道玄隨著年歲的增長脾氣秉性實有好轉,張真人看在眼裏,對那些流言蜚語並不怎麽放在心上。
陳道常見此計沒起什麽功效,以為這些師兄弟輩分太低,說出的話並不能讓人信服,便又去找他的師叔們。陳道常的師叔都是清修之人,怎會跟他參與這種事,當下都婉言相拒了。但還是有兩個人礙著劉布鍾的麵子,可憐陳道常多年來的努力、用功,一口答應下來。這兩個人一個叫楚布釗,一個叫韓布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楚布釗和韓布申之所以會答應幫助陳道常,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張道玄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也深受其害。楚布釗一個百歲開外的清修之士,突然在午睡之後發現自己留了一輩子的胡子被一個頑童給剪斷了,他能怎麽辦?打一頓、罵一頓都已沒有用,他隻能默默地接受。
韓布申就更慘了,他收藏了大半輩子的丹青妙筆平常連給人欣賞一下都舍不得,如今卻都淪為了張道玄塗鴉的畫布:青翠的山間漂浮著一個個黑色的圓圈,潺潺的小溪中遊著一隻隻足有青山大小的小雞……韓布申見一件件傳世之寶被張道玄盡毀,嚎啕大哭了一整天。
楚布釗和韓布申受了陳道常的挑撥,時不時地便在張真人耳邊訴說張道玄的不是,什麽練功偷懶啦、心術不正啦、懷有二心啦、背地裏和別人說張真人壞話啦……盡是些無中生有的話語。
張真人聽到這些找個機會當著楚韓二人的麵,把張道玄叫過來狠狠地批評一頓。張道玄見楚韓二人站在一旁冷眼旁觀,如何不知這是兩位師叔的惡語中傷,他也不與二人一般見識,聽過後鄭重地向二人道歉,隨後盈盈一笑,就當此事沒有發生過一般,照舊而行。張真人瞧在眼裏,愈發地喜歡。而楚韓二人見張真人把張道玄狠狠地批評了一頓,稍解心頭之恨,便把這些一五一十地跟陳道常說了,陳道常聽說對這結果也頗為滿意,便並沒有再繼續追究下去。
可沒過多長時間,陳道常便發現張真人對待張道玄的態度非但沒有冷落下來,而且言語間對他的迴護還尤勝往昔。陳道常這才知道沒那麽簡單——要扳倒張道玄光靠這種流言蜚語可不行,非得使些特別的手段。可是用什麽樣的手段呢?陳道常搜腸刮肚想了好半天才想到一個好主意。
張真人深得道家真傳,平常最討厭別人因為一些身外之物而一爭長短。所以即便是眾望所歸的陳道常也隻敢暗暗地使這些小手段,並不敢把自己的那些小心思公之於眾。而陳道常正是要在這一點上做文章。
陳道常暗中讓人做了一襲河洛太極袍,趁著張道玄不留意時,偷偷地塞進了張道玄的床底下。隨後叫人在道觀中暗布流言,說張道玄有意謀逆,有意奪位……
張道玄在太虛觀中雖有些特立獨行,可還是有幾個不錯的朋友。他們把聽到的這些流言蜚語偷偷地告訴張道玄。張道玄總是一笑置之,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那幾個朋友也知這些流言多半是有人故意陷害而傳出的,但他們可不如張道玄那麽豁達,揪住傳這些流言的人不放,順藤摸瓜,沒費多少工夫就摸到了陳道常那兒。待明白這些陰謀都是出自於陳道常時,幾人更明白其中的關鍵了。這幾人輩分低微,不敢與陳道常當麵對質,隻好暗暗地提醒張道玄小心。
張道玄感念幾位朋友的勞心勞力,對他們再三表示感謝。但對於幾人所說的要提防陳道常雲雲,還是不怎麽放在心上,他該吃吃、該喝喝,要怎樣、便怎樣,還是如往常一般,好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
又過了幾天,陳道常見流言已散播得差不多了,便采取了進一步的行動:他暗中派人把張真人請到張道玄的房中,並在他的床底下搜出了那件河洛太極袍。道觀中眾道士的道袍都是一般款式,隻有道觀的觀主和輩分極高的幾位才裁有不同款式的道袍。此時從張道玄的床下搜出款式這麽不凡的一件道袍,雖不能完全說明什麽,但也足見張道玄並不如他表麵上看起來那般老實,並不如看起來那般雲淡風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