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墨儒與莊夢瑤本來隻關心漢安樓中審案的為何會是富戶家的狗腿子,對於旁的並不怎麽在意。至於鄭老大將話題扯的這麽遠,兩人最初時不免有幾分厭煩,可一來鄭老大胸中頗有些學問,說起故事來繪聲繪色,二來這故事聞所未聞,也實在太離譜,二人聽的有些入迷,於鄭老大講故事時也並沒有太打斷他。
此時王墨儒聽說皇上竟然乘著酒醉寵幸了太古國的太子妃,眉頭倒豎,心中暗道:“身為一國之君,行事怎能如此荒唐?這不是要公然地挑起兩國之間的戰亂嗎?”王墨儒又迴想起鄭老大之前說的兩國之間已然發動了戰爭,語音不免有些發顫地問道:“鄭大哥,後來怎樣?”
“後來?後來皇上見慕容太子並沒有找他理論這事,消息也沒有泄露出去,膽子就更大了。他夜夜設宴,天天宴請慕容太子。慕容太子以為皇上好客,不虞有他,哪知道這綠帽子戴了一頂又一頂。在席間皇上暗令大臣們將太子灌醉,隻有太子不省人事,皇上他才好肆意妄為。”
王墨儒聽鄭老大說罷,一拍樓梯扶手怒道:“荒唐、荒唐、簡直荒唐!昏君、真是昏君!”
四人本在低聲交談,哪知王墨儒這一聲大吼,竟引得眾人都迴頭瞧。那小夥計恐王墨儒這一句話闖下禍來,自己也跟著受牽連,機靈一動,走到眾人麵前,點頭哈腰地賠笑攀談,直將眾人的疑慮都打消了這才走迴來,他瞧了瞧莊夢瑤問鄭老大道:“皇上天天寵幸這個……這個……慕容太子就一點都不知情?”
“皇上以為自己做的密不透風,可天底下哪有不透風的牆?開始幾天眾人可能還不知情,可沒用幾天這件事便在皇宮裏傳開了。關於此事眾人自是極力反對,聽說還有大臣特意上表勸諫皇上,可又能怎樣?咱們皇上把那些話都當耳旁風,該怎麽做,還怎麽做。絲毫不把皇上的威嚴放在眼裏,也絲毫不把子金國放在眼裏,更不把倫理道德放在眼裏。你說咱子金國的政權在這種皇上手中還能好?”
“照你說這事弄得這麽沸沸揚揚,那些太古國的使臣、慕容太子的親衛竟能完全不知情?”王墨儒問道。
“他們知情又怎麽樣呢?即便算上慕容太子、太子妃,整個太古國在皇宮中的人數加到一起不超過四百人,還不足禦林軍的百分之一,他們即便知情了又能有什麽作為?是去告訴太子,讓太子帶著他們發動政變,還是自發地組織叛亂?能夠出使咱子金國的都不是傻子,他們知道悶聲發大財,這事若是讓慕容太子知道了,他們使團能不能平安迴國還不一定呢。”
莊夢瑤心道:“那位太子妃天天被皇上欺負,也不跟慕容太子提起此事,八成也不是什麽好人。”
“其實慕容太子到底知不知道這件事,隻有他自己心裏清楚。不過我想,如果我是慕容太子,即使我知道了也會裝做不知道,夜夜裝醉,未嚐不是保全性命的辦法。”這一席話說得那夥計暗暗點頭,小聲道:“這真是一個好辦法。”
“就這樣過了半月有餘,慕容太子將迴國的意思提上了章程。可此時皇上正貪戀太子妃的美色,隻以迴禮未籌備完為由,拒絕了慕容太子的提議。慕容太子命懸人手,也並未反對。”
“就這樣差不多又過了半個月,慕容太子再議迴國之事。皇上見沒有理由推脫,這才勉強同意。可皇上怎麽舍得太子妃離開,他千方百計地隻想將太子妃留在他自己身邊,好永久地享受那雲雨之歡。於是皇上一邊安排迴贈的禮物,一邊籌劃如何能將太子妃永久地留在自己身邊……”
“皇上不是不清楚,慕容太子倘若在子金國中出了意外,子金國要承擔的後果。他也知道那時子金國就是有再多的理由,也都於事無補。所以最好的結果就是慕容太子在踏上太古國領土的時候出了些意外,那時任誰也懷疑不到咱子金國頭上。”
“說幹就幹,皇上動了這種心思,他身邊的宦官也好,佞臣也好,那還不有的是注意。終於在他們秘密籌劃下,於太古國沿岸發生了那次海難事件。”
“簡短截說,皇上備足了迴禮,派咱自己的使團送慕容太子、太子妃及太古國使團迴國。海上行船一切順利,可就在太古國的船隻橫跨烏河,快要到達太古國的港口時,幾艘海盜船把使團給打劫了。這些海盜極其兇惡,他們不僅對船上的金銀珠寶特別感興趣,對鮮血也特別感興趣。他們見人就殺,船上的慕容太子也好,兩國使團的使者也好,保衛太子的親兵也好,都被他們殺了個精光。當然這次海難最後還是留下了一名幸存者,就是被那些海盜挾持了的太子妃。”
“這次海難事件雖然極不光彩,但做的極隱秘,知道的人也極少,子金國的使者也都完全喪生在這次海難中。按理說事情發展到這裏並不會引起兩國之間的戰爭。可皇上他老人家好像生恐別人不知道這次海難是他策劃的一般,沒過多久就弄得滿國盡知,(王墨儒心道:“我怎麽不知道?”)隻因他做了一件大錯特錯的事。”
“當所有人都以為美豔絕倫的太子妃跟那些使者一樣,被海盜殘忍地殺害時。我們的皇上於此時突然宣布廢除原皇後,而立一位極其美麗的女人為皇後。見過新皇後的人都說她就是太子妃,但是她自己並不承認。可隻要瞧過一眼太子妃麵貌的人,就絕對可以肯定,如今的新皇後就是太古國的太子妃。不僅是她們的麵貌一模一樣,她們那與生俱來的高貴的氣質也是相同的。”
“終於皇上另立新後的消息傳到了太古國,太古國國王慕容拓豈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拋去愛子被殺不說,咱們皇上的這一行為分明是踐踏了他太古國的威儀與尊嚴。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身為一國之主,慕容國王無法容忍這種事情發生,什麽兩國之間的友好,多年的貿易,他全都不顧了,派了十路大軍跨河攻打咱們子金國。”
王墨儒聽到此,雖覺不妥,可心中也在不住地念叨:“該打,該打。”
“先皇後韓氏生下二子一女,女兒建平公主嫁給了十八王之一的定王。兩個皇子,老大姓趙諱景陽,是當今子金國的皇太子,他弓馬嫻熟,有萬夫不當之勇,平日裏常在軍營,少近女色,雖立正妃而無後。老二姓趙諱景隆,今年二十出頭,武藝與皇太子一師所授。二皇子沉默寡言,不喜聲張,他的真實功夫究竟怎樣,見到的人甚少,也無法評價。可皇太子常在營中誇讚他功夫好,自己也有所不及。二皇子好任俠,誌在四方。雖有妾室,並無正妃,至於子嗣更是沒有一個。”
“皇上得到了太古國進攻的消息,立刻將兩位皇子叫來,安排守禦之事。由於此次太古國兵力強盛,又是多點進攻,咱們子金國便也不得不分兵作戰。平日裏,北麵的定王,南麵的蜀王,加上中間皇上的禦林軍是守衛烏河沿岸強有力的保障。”
“如今這樣的防線,皇上尤恐有失,他派皇太子率領自己的親軍南下支援蜀王,派二皇子率領從恭王、平王、懿王那裏調來的兵士駐守蜀峰城前的臨江、烏古兩城。他自己則率領禦林軍坐鎮蜀峰城,以成犄角之勢。至於北麵的定王,他是咱子金國少有的軍事奇才,他統帥的天雄軍是咱子金國戰鬥力最高三大軍力之一,他的那一路倒也不用派兵支援。”
“如此嚴密的布局,可以說是天衣無縫,但還是在太古國發起猛攻後的第二天就被擊垮了。太古國的大軍繞過海上、沙灘上兩道防線,深夜從烏古城城下進入內陸,長途奔襲,一直殺到蜀峰城下。蜀峰城中的將士根本沒有接到任何前方失利的戰報,直到太古國的兵士將刀刃架在他們的脖子上時,他們還沉浸在自己的睡夢中。”
“結局可想而知,原本英勇善戰的禦林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太古國的大軍屠戮殆盡,一直強勁的生力軍就這樣死的不明不白。這還不算完,太古國的兵士像猛獸般,在皇宮中進行了殘忍的掠奪與屠殺。無論是王公大臣還是仆役宮女,隻要是在皇宮中走動的人,沒有一個逃得了那冰冷冷的砍刀,咱們子金國的皇上也沒例外。一時間皇宮內屍橫滿地,血流成河。”
“太古國的兵士一邊在皇宮中屠戮,一邊尋找太子妃的下落,他們搜殺了一天,直將皇宮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有找到她的下落。因為太子妃在皇上派二皇子駐守烏古城的時候,已經隨著他私奔了……”
此時王墨儒聽說皇上竟然乘著酒醉寵幸了太古國的太子妃,眉頭倒豎,心中暗道:“身為一國之君,行事怎能如此荒唐?這不是要公然地挑起兩國之間的戰亂嗎?”王墨儒又迴想起鄭老大之前說的兩國之間已然發動了戰爭,語音不免有些發顫地問道:“鄭大哥,後來怎樣?”
“後來?後來皇上見慕容太子並沒有找他理論這事,消息也沒有泄露出去,膽子就更大了。他夜夜設宴,天天宴請慕容太子。慕容太子以為皇上好客,不虞有他,哪知道這綠帽子戴了一頂又一頂。在席間皇上暗令大臣們將太子灌醉,隻有太子不省人事,皇上他才好肆意妄為。”
王墨儒聽鄭老大說罷,一拍樓梯扶手怒道:“荒唐、荒唐、簡直荒唐!昏君、真是昏君!”
四人本在低聲交談,哪知王墨儒這一聲大吼,竟引得眾人都迴頭瞧。那小夥計恐王墨儒這一句話闖下禍來,自己也跟著受牽連,機靈一動,走到眾人麵前,點頭哈腰地賠笑攀談,直將眾人的疑慮都打消了這才走迴來,他瞧了瞧莊夢瑤問鄭老大道:“皇上天天寵幸這個……這個……慕容太子就一點都不知情?”
“皇上以為自己做的密不透風,可天底下哪有不透風的牆?開始幾天眾人可能還不知情,可沒用幾天這件事便在皇宮裏傳開了。關於此事眾人自是極力反對,聽說還有大臣特意上表勸諫皇上,可又能怎樣?咱們皇上把那些話都當耳旁風,該怎麽做,還怎麽做。絲毫不把皇上的威嚴放在眼裏,也絲毫不把子金國放在眼裏,更不把倫理道德放在眼裏。你說咱子金國的政權在這種皇上手中還能好?”
“照你說這事弄得這麽沸沸揚揚,那些太古國的使臣、慕容太子的親衛竟能完全不知情?”王墨儒問道。
“他們知情又怎麽樣呢?即便算上慕容太子、太子妃,整個太古國在皇宮中的人數加到一起不超過四百人,還不足禦林軍的百分之一,他們即便知情了又能有什麽作為?是去告訴太子,讓太子帶著他們發動政變,還是自發地組織叛亂?能夠出使咱子金國的都不是傻子,他們知道悶聲發大財,這事若是讓慕容太子知道了,他們使團能不能平安迴國還不一定呢。”
莊夢瑤心道:“那位太子妃天天被皇上欺負,也不跟慕容太子提起此事,八成也不是什麽好人。”
“其實慕容太子到底知不知道這件事,隻有他自己心裏清楚。不過我想,如果我是慕容太子,即使我知道了也會裝做不知道,夜夜裝醉,未嚐不是保全性命的辦法。”這一席話說得那夥計暗暗點頭,小聲道:“這真是一個好辦法。”
“就這樣過了半月有餘,慕容太子將迴國的意思提上了章程。可此時皇上正貪戀太子妃的美色,隻以迴禮未籌備完為由,拒絕了慕容太子的提議。慕容太子命懸人手,也並未反對。”
“就這樣差不多又過了半個月,慕容太子再議迴國之事。皇上見沒有理由推脫,這才勉強同意。可皇上怎麽舍得太子妃離開,他千方百計地隻想將太子妃留在他自己身邊,好永久地享受那雲雨之歡。於是皇上一邊安排迴贈的禮物,一邊籌劃如何能將太子妃永久地留在自己身邊……”
“皇上不是不清楚,慕容太子倘若在子金國中出了意外,子金國要承擔的後果。他也知道那時子金國就是有再多的理由,也都於事無補。所以最好的結果就是慕容太子在踏上太古國領土的時候出了些意外,那時任誰也懷疑不到咱子金國頭上。”
“說幹就幹,皇上動了這種心思,他身邊的宦官也好,佞臣也好,那還不有的是注意。終於在他們秘密籌劃下,於太古國沿岸發生了那次海難事件。”
“簡短截說,皇上備足了迴禮,派咱自己的使團送慕容太子、太子妃及太古國使團迴國。海上行船一切順利,可就在太古國的船隻橫跨烏河,快要到達太古國的港口時,幾艘海盜船把使團給打劫了。這些海盜極其兇惡,他們不僅對船上的金銀珠寶特別感興趣,對鮮血也特別感興趣。他們見人就殺,船上的慕容太子也好,兩國使團的使者也好,保衛太子的親兵也好,都被他們殺了個精光。當然這次海難最後還是留下了一名幸存者,就是被那些海盜挾持了的太子妃。”
“這次海難事件雖然極不光彩,但做的極隱秘,知道的人也極少,子金國的使者也都完全喪生在這次海難中。按理說事情發展到這裏並不會引起兩國之間的戰爭。可皇上他老人家好像生恐別人不知道這次海難是他策劃的一般,沒過多久就弄得滿國盡知,(王墨儒心道:“我怎麽不知道?”)隻因他做了一件大錯特錯的事。”
“當所有人都以為美豔絕倫的太子妃跟那些使者一樣,被海盜殘忍地殺害時。我們的皇上於此時突然宣布廢除原皇後,而立一位極其美麗的女人為皇後。見過新皇後的人都說她就是太子妃,但是她自己並不承認。可隻要瞧過一眼太子妃麵貌的人,就絕對可以肯定,如今的新皇後就是太古國的太子妃。不僅是她們的麵貌一模一樣,她們那與生俱來的高貴的氣質也是相同的。”
“終於皇上另立新後的消息傳到了太古國,太古國國王慕容拓豈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拋去愛子被殺不說,咱們皇上的這一行為分明是踐踏了他太古國的威儀與尊嚴。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身為一國之主,慕容國王無法容忍這種事情發生,什麽兩國之間的友好,多年的貿易,他全都不顧了,派了十路大軍跨河攻打咱們子金國。”
王墨儒聽到此,雖覺不妥,可心中也在不住地念叨:“該打,該打。”
“先皇後韓氏生下二子一女,女兒建平公主嫁給了十八王之一的定王。兩個皇子,老大姓趙諱景陽,是當今子金國的皇太子,他弓馬嫻熟,有萬夫不當之勇,平日裏常在軍營,少近女色,雖立正妃而無後。老二姓趙諱景隆,今年二十出頭,武藝與皇太子一師所授。二皇子沉默寡言,不喜聲張,他的真實功夫究竟怎樣,見到的人甚少,也無法評價。可皇太子常在營中誇讚他功夫好,自己也有所不及。二皇子好任俠,誌在四方。雖有妾室,並無正妃,至於子嗣更是沒有一個。”
“皇上得到了太古國進攻的消息,立刻將兩位皇子叫來,安排守禦之事。由於此次太古國兵力強盛,又是多點進攻,咱們子金國便也不得不分兵作戰。平日裏,北麵的定王,南麵的蜀王,加上中間皇上的禦林軍是守衛烏河沿岸強有力的保障。”
“如今這樣的防線,皇上尤恐有失,他派皇太子率領自己的親軍南下支援蜀王,派二皇子率領從恭王、平王、懿王那裏調來的兵士駐守蜀峰城前的臨江、烏古兩城。他自己則率領禦林軍坐鎮蜀峰城,以成犄角之勢。至於北麵的定王,他是咱子金國少有的軍事奇才,他統帥的天雄軍是咱子金國戰鬥力最高三大軍力之一,他的那一路倒也不用派兵支援。”
“如此嚴密的布局,可以說是天衣無縫,但還是在太古國發起猛攻後的第二天就被擊垮了。太古國的大軍繞過海上、沙灘上兩道防線,深夜從烏古城城下進入內陸,長途奔襲,一直殺到蜀峰城下。蜀峰城中的將士根本沒有接到任何前方失利的戰報,直到太古國的兵士將刀刃架在他們的脖子上時,他們還沉浸在自己的睡夢中。”
“結局可想而知,原本英勇善戰的禦林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太古國的大軍屠戮殆盡,一直強勁的生力軍就這樣死的不明不白。這還不算完,太古國的兵士像猛獸般,在皇宮中進行了殘忍的掠奪與屠殺。無論是王公大臣還是仆役宮女,隻要是在皇宮中走動的人,沒有一個逃得了那冰冷冷的砍刀,咱們子金國的皇上也沒例外。一時間皇宮內屍橫滿地,血流成河。”
“太古國的兵士一邊在皇宮中屠戮,一邊尋找太子妃的下落,他們搜殺了一天,直將皇宮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有找到她的下落。因為太子妃在皇上派二皇子駐守烏古城的時候,已經隨著他私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