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拋開長安之事不提,另一麵在豫州和揚州的戰事卻令徐濟心懷大暢。


    倒是荊州的形勢有點令徐濟無奈,孫策在荊州南部四郡的實力日漸強大起來。


    占據荊州南部的孫策接納周瑜的建議,頻頻向荊州南部四郡的世家大族示好。


    早在劉表下荊州前,荊州南部便有宗賊作亂,所謂宗賊即使一些在荊州不得勢的、不服官府管教的大姓,這些大姓隻不過沒有學術地位,還夠不上世家大族,但是勢力也是強極一時。劉表到任荊州後,雖然憑借著自己的才能壓製住了宗賊,但是宗賊卻始終蠢蠢欲動,更對劉表心懷不滿。


    現在在孫策的蓄意拉攏下,懷著對劉表的仇恨,便對孫策效死命,畢竟在孫策的支持下,他們日後很有可能變成新興的世家大族,沒有人會放棄這個機會。


    而荊州南部原本的世家大族更在孫策的思威並施下,紛紛投靠了孫策,使得孫策的勢力大漲,雖然正規軍數量仍然有數,但是隻要需要,荊州南部的世家大族隨時都可以拿出幾萬人來支援孫策。沒有後顧之優的孫策開始移軍北上,全力奪取長江防線。


    巴陵、漢壽、武陵等地被連連拿下,或強攻而下、或當地官員獻城、或世家大族臨陣倒戈,總之這一切都令孫策的實力急劇地擴張中。


    張允的六萬大軍也未能阻止孫策地強橫勢頭。在連敗之後,便移軍北上,到江陵與蔡瑁匯合。護住南郡,屯兵華容和竟陵以求苟延殘喘。在半個月前。孫策手下大將程普與江夏太守會戰於武昌。大破黃祖。黃祖手下大將都督蘇飛指揮水軍來援,卻被孫策水軍將領蔣欽聯合江夏水賊在半路伏擊。擊潰了江夏水軍,更擒獲蘇飛。


    蘇飛知勢不可違,便投降給了孫策,有了詳知江夏內情的蘇飛,江夏一線皆不可守,赤壁.夏口.石陽.烏林.漢陽.三江口.黃州等地被連連攻克。黃祖兵敗而走,卻被蔣欽大軍圍困在夏口江麵上。在三麵皆不可走的情況下,手下將領勸其投降。黃祖自思若是投降便是第二迴落入到孫氏家族的手中,一時間羞愧難當。大叫一聲跳入江中,溺水身亡,由是黃祖手下將士皆降。


    經此一役,黃祖手下士兵連同江夏水賊,孫策得荊州軍共五萬有餘,守住江夏諸城綽綽有餘,在攻克長沙後,孫策的自身實力經過江夏一役又一次得到了質的提高。由此荊州震動,人心所向無不欲歸孫策。因此在孫策奪得江夏之後。荊州出現了一股風潮,荊州北部許多的百姓開始了大局的遷移活動,在荊州北部世家大族地默許下,大批百姓通過江夏來到了荊州南部四郡。棗陽、義陽、平春。甚至光州、固始、安豐等地百姓,也因為袁紹和兗州軍的戰事開始大量地向南遷移。湧入到荊州南部四郡。弄得荊州北部的眾多城市百姓數量銳減,連這些地方的荊州駐軍也人心惶惶。


    現在的孫策錢、糧、民、兵、聲望樣樣皆有。真正成了一方霸主。而荊州刺史劉表刺史北有兗州於禁軍、南有孫策軍,東麵又出現了百姓逃跑的事件。一時間當真是焦頭爛額。


    不過,劉表的刺史之位已經是時日無多。


    南麵的孫策軍在掃平了江夏後。不問可知下一步就會西進。水陸兩線攻擊江陵,蔡瑁張允雖是將才,但從能力上和蔣欽比起來還相差太多。


    而北麵的李嚴大軍本就是兗州的內應,自然可以隨時南下。豫州袁紹也是敗亡在即,臧霸大軍收服豫州之日,就是窺探荊州東北之時。


    再有荊州世家大族地背叛,劉表焉得不敗?


    現在徐濟猶豫地事情是李嚴大軍是否應該南下的問題。須知李嚴現在手下有一萬多精兵,都是李嚴的心腹,手下大將魏延更是對李嚴信服得很,隻要李嚴願意,他隨時都可以改旗易幟,表明自己的身份。


    猶豫再三,徐濟歎息著放棄了。誰讓自己現在占據的地方太大,而手中的兵力卻過少呢?


    李嚴南下,即使加上於禁大軍,也沒有足夠的能力統攝荊州北部,若是加上豫州的臧霸大軍,那還差不多,但問題是豫州新定,臧霸和高順大軍都要留在豫州以防豫州世家大族作亂。


    而且就天下攻略來講,要敗孫策,就要先奪漢中和益州,否則自己的軍隊即使把荊州北部據為己有,最後的結果也是和孫策大軍隔江而望。既然現在荊州的南部基本上已經是孫策的天下,而且荊州的世家大族也有舍棄劉表的意思,再加上孫策並不著急北進,而是鞏固荊州南部,要以長江為界,把荊州北部讓給自己,想要借長江天險和自己對抗的局麵,那荊州北部這塊地方早晚是自己的,何必急於一時呢?


    左右李嚴的身份都沒有必要再隱藏下去。還不如要李嚴投入到長安的戰事中呢,相對於南下荊州而言,李嚴的這個作用更為巨大。隨即,徐濟傳下命令,要在弘農一帶做戲給天下人看的李嚴和於禁兩人繼續“交戰”,實則確實想函穀關一帶移動,以便配合長安戰事,畢竟徐濟不希望潼關和青泥口的長安軍幹擾自己的長安攻略。


    徐濟自家事自家知,雖然在占據長安之後,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劉協的皇帝之名借此號令長安地區的各個城市,但是潼關和青泥口的軍隊非比尋常,畢竟這是長安的門戶。此二處的守將都是王允手下的親信,長安陷落後,別的地方都好說,唯獨這兩個地方的守軍不好收拾,不可等閑視之。有於禁大軍和李嚴大軍牽製兩地;徐濟的後方將會少很多的壓力。


    剩下地就是靜候郭淮的佳音了。


    就在這時,徐盛方麵方麵傳來了好消息:王淩被抓了。此人被抓的時候身上並沒有書信。但是根據郭淮的描述,徐盛百分百肯定此人便是王淩。


    徐濟大喜。要徐盛把王淩送到河對岸來。王淩還未到,郭淮卻先來了。


    徐濟和史阿心知長安城的事情有了進展。便在中軍大帳等候郭淮。


    郭淮興衝衝地走進大帳,徐濟大笑著讓他坐下。道:“看伯濟的氣色,我就知道呂布匹夫已經中了文和之計了。”


    郭淮喜氣洋洋道:“正如主公所料。從今天上午開始起,呂布開始在城內頻頻調動兵馬,更引軍出城演練,王允府中驚疑一片,都不知道呂布此舉有何意。我卻知道這一定是賈詡先生的功勞。”


    徐濟點了點頭,對郭淮道:“這幾日若無必要,伯濟最好不要出城,一則是王允多疑。若是被他發現了行藏,那便是萬仞之山功虧一簣了;再則,若是錯過了開放城門的時候那就不好了。”


    郭淮肅容道:“郭淮曉得了。”三人又也就了一下長安城的街道,討論如何以最小的損失拿下王允。


    正說話間,便有人報,王淩已經帶到。


    徐濟這才想起此事還未告訴郭淮,郭淮聞言,便對徐濟道:“主公,未知要如何處置王陵?”


    徐濟本想說殺了以絕後患。但看到郭淮的神情,馬上笑道:“伯濟又什麽好的提議嗎?”郭淮猶豫再三,便拜服在地道:“主公。可否饒過王淩?”


    徐濟淡然道:“我知道王淩乃是你的好友,但我們做事情不可因公肥私。王淩的背後乃是王氏家族,既然與王允有勾結,那便是我徐濟的敵人。此人我豈能留之?除非伯濟有一個可以說得通的理由。”


    郭淮看著徐濟道:“主公所言極是,郭淮雖非士人卻也粗通大義。這王淩若與主公無用。郭淮萬不敢提此無理要求。”徐濟眼眉一挑道:“哦?如此,伯濟不妨說來聽聽。”


    郭淮沉聲道:“主公占領長安。潼關和青泥口的守軍不可不防。我猜主公對於這兩處雄關定有安排,但這兩處關口不在主公手中始終都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王淩乃是王允的侄子,這兩處關口的守將更是王淩和王晨代表王允親自指派的,若是主公對王淩示之以恩寵,兩處雄關可不戰而降。”史阿和徐濟聞言豁然動容,無可否認,郭淮地建議十分令人心動,而且切實可行,想到這,徐濟點頭道:“伯濟言之有理,我知道怎麽做了。”


    徐濟便要人把王淩帶進中軍大帳。郭淮知道自己不方便留在這裏,便站起身來告辭,徐濟知道他在這種情況下不宜與王淩相見,若是王淩見到郭淮在此,說不定會激起逆反的心理,誓死不與自己合作,那就得不償失了。郭淮離開後,王淩被兩個負責宿衛徐濟的幽影帶進來營帳中。


    徐濟和史阿大人看向這個王允的侄子,長得倒是一表人才,不過此時一臉的塵土,滿身泥汙,顯得狼狽不堪。


    徐濟看來看昂然而立的王淩,揮了揮手,那兩名幽影變退出營帳而去。徐濟站起身來,走到王淩身邊,悠然道:“閣下,便是王淩先生了吧?”


    王淩被抓的時候莫名其妙,一直到現在還不知道對自己動手的人是誰,原本盛氣淩人,但此刻見到對方一語便叫破自己的名字,就知道對方已經知道了自己地身份,既然已經知道自己是大司徒王允的侄子,對方還敢下手,那麽定有強勁的實力,自然把滿腔的怒火和傲氣收了起來,更是立刻打消了用王允的身份地位去威脅對方的企圖。同時在暗自思索抓住自己地到底是何人。看著王淩臉色一變。徐濟就知道說到王淩地心裏去了,便好整以暇看著王淩。


    王淩心知今日自己定逃不過好去,但卻沒有放棄最後的一下希望,勉強道:“這位將軍認錯人了,我並不是什麽王淩,隻不過是並州的一個行腳商人。”


    徐濟啞然失笑道:“閣下若是行腳商人人,身上豈無一二本錢?不知閣下身上黃白之物到底幾何?所帶發市之貨物又在哪裏?”王淩聞言一愣。便不言語,徐濟悠然自得道:“王淩你不要再強辯了。我徐濟既然可以抓你到這裏,便已經摸清了你的所有底細。”


    王淩這才知道對麵的人乃是徐濟。立時麵無人色,咬著嘴唇不說話。這當然是在預防徐濟詐他。從他口中掏出消息來。


    更從徐濟在此位置上判斷出來徐濟此行是為了長安和王允而來。徐濟當然明白王淩心中地念頭,眼中閃過一抹森冷的殺機,冷哼道:“王淩.你以為我不知道你這次迴到自己的宗族有消息要帶給你的叔父王允?你別告訴我你今趟隻是迴去探親.哼!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和你弟弟王晨每個月都會迴並州一趟。”


    王淩愕然看向徐濟,他不明白為何如此機密的事情徐濟的人在,而王允卻完全不知道,可以肯定,王允死定了.否則徐濟也不可能這麽輕易的抓住自己.不過隻要不承認自己迴並州是為了通風報信,徐濟拿自己也沒有辦法,到了這等田地。他惟有希望犧牲自己。以保家族的利益,既然徐濟沒有殺他,那就說明有些事情徐濟還沒有弄明白,既然王允已經被徐濟算計了,那就不要再為一個死人拖累整個家族,為了家族的利益,隻要三緘其口,即使是徐濟日後要對付自己地家族。沒有證據下,徐濟也不敢輕舉妄動。


    當下。王淩輕哼了一聲,繼續保持沉默。王淩的想法徐濟了然於胸,要不是為了更好的解決潼關和青泥口的問題,自己豈會和王淩多費口舌?早就一刀殺了。


    冷笑道:“讓我猜猜看。令尊大人是不是要你捎信給你的叔父王允,說我徐濟在多日前來到並州,但現在已經消失無蹤。也許已經渡過黃河,到長安來。要你叔父小心。”


    王淩的臉上再無半點血色,徐濟的話直中他的要害。給了他一種在王氏家族內部也有徐濟的人的錯覺。若是如此,王氏家族也不可幸免。淒惶無助之下,半晌才頹然道:“徐將軍既然已經知道所有的事情,還問我做什麽?”徐濟沒想到王淩地口風這般嚴密,表麵上已經承認了一切,但實際上卻等於什麽也沒有說,冷哼道:“王淩,你以為我在你王氏家族中有內應的事情是在詐你嗎?哼!有一件事情你必須要搞清楚,無論你今天是否與我徐濟合作,王允的敗亡已經無可挽迴,現在的區別就是我徐濟到底是要滅掉王允一個人,還是順便把你們整個王氏家族一起滅掉。”王淩猛地抬起頭來,神色複雜難明的看著徐濟,他是世家大族的子弟,當然明白像徐濟這種雄霸一方的諸侯,要對付誰,自然有千般接口,隻是對徐濟在滅掉王允的同時能順便滅掉王氏家族的說法表示懷疑。


    畢竟道現在為止,自己並沒有確實地看見徐濟手中掌握著王氏家族和王允相互勾結的證據,雖然王允是王氏家族的人,但不能說王允有罪,便要株連整個王氏家族吧?尤其按照兗州“罪不及無辜親人”的律法,更加說不過去。除非徐濟在王室家族的內部真的有內應在,才可以名正言順的除掉王氏家族的證據,否則一旦錯過這個機會,王氏家族就會銷毀和王允之間的所有來往的證據,徐濟再想對付王氏家族那就難上加難了。


    徐濟為人最重信諾,絕不會隨意改變律法,那無異於失信天下,所以王淩才會認為徐濟即便要對付王氏家族,也沒有足夠理由,畢竟,王氏家族乃是並州的世家大族,隨意鏟除隻會令地方振動,對徐濟不利。雖然眼前的徐濟一付吃定自己的模樣,但是王淩卻抱有一線希望,他以為徐濟若是在王氏家族內部真的有內應的話,為何還要和自己費這許多話?倒不如直接殺掉自己。


    徐濟盯著臉上陰晴不定的王淩,心知對方已經動援,哈哈一笑道:“我不妨告訴你,當今聖上也在我徐濟的手中。要不要我現在就領你王淩去麵聖?”


    王淩聞言立時色變,這意味著即便徐濟在王氏家族中沒有內應,也可以以皇帝之命殺人了。他本來還在奇怪徐濟除掉王允後拿什麽來控製長安,現在一切都明白了。想到這裏,王淩頹然道:“王淩一切願聽徐將軍差遣,隻求保我王氏家族一脈。”


    徐濟哈哈一笑道:“我不要你與王允為難,隻要你為我騙開潼關和青泥口的城門,如何?”


    王淩身軀一顫,他這才知道徐濟留下自己的原因,徐濟真的並非是為了套取王氏家族的內幕,而是從那個其實並不存在的“內應”那裏知道了自己和這兩座關口守將之間的密切關係。


    一種無力的感覺泛上了王淩的心頭。


    麵對徐濟就好似一切都被他掌握在手中一般,毫無反手的機會,這才是最為可怕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雙鬼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雀哀鴻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雀哀鴻鵠並收藏無雙鬼才最新章節